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方式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导

【摘要】 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改变除了要依靠先进技术来调整企业的结构外,还要依靠消费者采取低碳的消费方式来实现。从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原因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去引导消费者实现低碳生活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引导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方式理论概述

低碳经济因“碳”而起。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对石化能源的过度使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009年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六种气体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六氟化硫、氢氟烃和全氟烃。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大约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新概念应运而生。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方式摒弃了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的发展模式,与高消耗、低效率和高排放的传统经济有本质上的区别。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少碳的排放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二、我国消费者现行生活方式现状分析

1.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人的碳足迹越来越大。随看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方便、快捷以及奢侈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总要消耗电,煤气和汽油等资源。出门总使用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办公室使用纸张、电脑等,每天开车上下班等。中国汽车需求增长是世界最大的需求市场。由此可见,我们每天都在产生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产生着碳足迹,我们每用100度电,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大约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中。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人的碳足迹越来越大。

2.不良的“便利”消费嗜好造成了高碳的排放量。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消费者已形成了固有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些生活方式有许多是不低碳的,现在的家用电器几乎都有待机功能,也就产生了巨大的待机能耗。有调查表明,我国城市家庭平均待机能耗相当于这些家庭每天都在使用一盏15瓦到30瓦的长明灯,占城市家庭用电量的10%.有统计数据表明,仅仅电器没有插头,全国第待机浪费电量高达180亿度,相当于3个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量。

3.中国特色消费行为中的仪式消费形成了高碳消费。中国特色消费行为中的“人情消费”、“仪式消费”属于较典型的高碳消费,中国是世界上仪式最盛的国家。婚丧嫁娶,添丁月、乔迁之喜、升学高就、开张开业都构成了中国人仪式消费的内容,中国消费者通常在办这些仪式过程中,通常都会邀请亲朋好友,同事同学来大操大办一番,一般会宴请宾客过来,会大鱼大肉好酒好菜招待,且浪费越多,排场越大,来往的车辆越多主人就会越有面子,在这些排场的背后就会以消耗大量的肉类和燃烧大量的燃油为代价换来。

全文阅读

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每个企业和个人都低碳了,整个经济和社会也就低碳了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根本上改变人类生存发展的观念。

一些优秀的企业家不仅看到了低碳经济在未来给人类带来可观的经济前景,而且深刻感悟到它对一个企业带来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对一个个体生活方式的变革。

“企业除了追求利润,更多需要一种灵魂性的东西来充实企业的精神文化。关注消费者需求,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用企业力量去推动社会发展。”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如此评价低碳发展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远大空调总裁张跃则认为:“作为低碳经济,它是一种文化的变化。不要认为低碳经济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它反而可能会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低碳经济里最突出的一条就是使原来的生活方式有所变化。比如出行的时候用低油耗的车子,甚至坐公共车辆;选择居住的地点尽量离工作的地点近一点;不需要的东西少买一些,所有的东西尽量用的时间长一点,一次性消费的东西要少用一点等等。

张跃认为,不能简单地认为富裕、发展就是消费,就是增加经济。一些能源消费很低的西方国家,他们在精神消费方面比较多,文化、教育、高质量的食品、高质量的社区生活,这些都是降低碳排放的。

这就要追问到一个更本质的问题:经济发展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一个好看的GDP指标,而不是长远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样的经济又能是好的经济吗?这个问题给每一位与会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全文阅读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方式的途径透析

摘要:“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饮食

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

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能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着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了20%。

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

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全文阅读

低碳生活方式倡议书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水、节气,从点滴做起。

平时勤动手动脑,让旧物换新颜,也可以实现 “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外出时,如果路不是很长,可以步行,不需要坐车。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好处多多。

在家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了几盆花,这样既改善了空气,又让家中变得春意盎然,永远都是绿色的。

我的家里有一个大木桶,不仅能装要洗的衣服,还可以储存我们洗完澡和脚的水,用那些水拖地、冲厕所等。一个月下来,我发现节约了不少的水呢!

如果短时间内不用计算机,就将它转为睡眠模式。如果长时间内不用计算机,就将它关机。这样既省电又维护了你的电脑。

回到家后不需要把所有灯都照明,在哪个房间就开哪个房间的灯,离开房间后要关闭房间的灯。

少用纸巾,改用手帕,相当于保护了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

全文阅读

基于碳生产率的低碳生活方式研究

摘要:相比生产性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减少生活性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更具有本源的意义,也是推进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文围绕影响构成碳生产率的经济总效益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勾勒了转变生产方式与低碳发展的关系,并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和消费意识形态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低碳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当前高碳排放的根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转变生活方式推进低碳发展的思路与途径。

关键词:碳生产率;转变生活方式;低碳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低碳发展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习惯,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的生活方式比单纯减少碳排放更重要,相比于生产性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减少生活性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更具有本源的意义,是推进低碳发展的关键。因此,低碳生活方式是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碳生产率概述

低碳发展的本质应为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充分实现经济对于二氧化碳的脱钩发展。碳生产率的提出将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有机地联系起来。碳生产率是指一段时期内GDP数量与同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之比,刻画的是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大小,也反映了经济发展占用碳排放空间大小。该概念由Kaya和Yokobori在1993年提出。用公式表示为:

碳生产率=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低碳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碳生产率。首先,低碳发展是以低碳为特征的发展模式,低碳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反映在碳生产率的概念中就是要使分母尽可能小。其次,低碳发展的目标是发展,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反映在碳生产率的概念中就是要使分子尽可能大。碳生产率指标实际上也是碳排放强度(单位GDP的碳排放)指标的倒数,碳排放强度可以分解为单位GDP能耗(能源效率)和碳能源强度(单位能源的碳排放)两个指标。因此可以说,碳生产率综合反映了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两个方面的因素。

全文阅读

低碳经济下生活方式的全方位思考

[摘 要] 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分析碳循环的过程后,引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的概念,并全方位思考了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途径及方式。

[关键词] 碳循环 低碳经济 生活方式 全方位思考 可持续发展

1.引言

近十年里,人类遭受的自然灾害90%与气候变化有关,这些灾难是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发生的,是大气中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氧化亚氮等气体浓度的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引起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什么会不断增高呢?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高达50亿吨[1]。有专家估算如果将地球上的所有矿物燃烧耗尽,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2000ppm。[2]这些二氧化碳主要是由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燃烧产生的。当然,人类活动使地球上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数量急剧减少也是促使二氧化碳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

下面先来了解碳循环过程。碳是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础元素,碳元素的分布非常广泛。所有的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碳以它独特的方式,在它的生物库和非生物库中循环流动,构成了地球上的“碳循环”(见下图)。 [3]

2.低碳经济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7-8]。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采取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方式是和高碳生活方式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它是一种简约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习惯。它还是一种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从而养成低碳生活方式。它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

全文阅读

低碳经济下的大学生生活方式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等认识不足,在校园生活中也践行不足,仍然存在许多浪费资源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五点建议,探讨了构建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途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 大学生 生活方式

自1997年的12月在日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时首次提出“低碳”理念,到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中首次引入“低碳经济”概念,再到中国政府于2007年正式引进并向国人宣传“低碳思想”,“低碳”俨然已成为21世纪的一个风行世界的“主题词”。而我国政府为积极响应这一时代号召,也采取了诸多相关措施。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提出“低碳世博”,在世博会上,大到5万平方米的生态绿墙,小到一支“植物环保”笔,都无不彰显“低碳理念”。在今年的两会上,温总理也提出,2012年应着力推进国内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进程。两会期间,也尽显低碳之风,绿色环保的电动车,代替纸质文件的电子刊物等等。

而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里的一个庞大的群体,如果能切实的做到“低碳生活”的话,将对我们这个时代产生重大意义,也必定影响着我国未来环保事业的建设和践行。但就目前情况分析,我国1高校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建立并没有预期中的顺利,在实际生活中依旧存在许多浪费资源的地方,并且以目前高校或者大学生的经济基础而言,实现高效能的节能减排仍然存在较大的难度。

1、低碳经济基本理论研究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完成既定的节能降耗指标;另一方面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促进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1]

低碳经济不仅对国家产业结构模式升级,科学技术创新有着重大意义,它对于转变大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样起着促进作用。“低碳经济”使人们逐渐转变了奢侈的消费行为,发展出一种清心寡欲的消费心理,回归到一种简单而朴素的生活方式,以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活态度。而 “低碳经济”也正在成为校园热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意到了“低碳经济”理念的重要价值,而它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2、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全文阅读

市民低碳生活方式传播途径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在低碳意识宣传、技术创新研究以及实践形式探索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本论文通过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内涵分析,国外低碳生活发展现状的研究,针对吉林市居民的问卷调查研究,提出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途径,这些对如何建立全民低碳意识,引导低碳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碳;生活方式;传播途径

1 低碳生活方式的内涵

1.1 实现低碳生活,要深刻理解能源浪费带来的严重影响。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经研究发现,由于温室效应影响,已经显现的影响主要有,两极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持续上升;高山冰川融化,引起局部干旱,逐渐导致江水减少、断流;全球沙漠化加剧,沙尘暴现象增加;生态平衡遭到毁灭性打击,成千上万物种将面临灭绝,后果不堪设想。在我国,高碳危害也十分严重,由于人口众多、工业负荷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北京、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频繁雾霾。特别是在当前,由于新能源相关技术不够成熟,且受全球经济影响,油价将持续低位徘徊,中国工业生产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势必增加环境代价。

1.2 实现低碳生活,要准确把握低碳生活方式的深刻内涵。

低碳生活主要是指通过节能降耗和回收利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大气污染,最大限度阻止生态环境恶化。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它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大排量汽车、高耗能冰柜和空调等,造成了能源的极度浪费,无形中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些都是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重要因素。在工作中,无论各行各业,只要使用能源,就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工业生产中,火力发电厂、化工厂等高耗能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说低碳生活方式,没有旁观者,只有责任者。因此,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厉行节约、减少能耗,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祖国的碧水蓝天做一份贡献。

2 国外低碳生活方式发展现状

全文阅读

居民低碳生活方式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摘 要:在众多影响低碳生活的因素中,收入是颇具争议的一个因素。本文以部分广州市城镇居民为样本,对居民收入与低碳生活方式的关系通过要素禀赋理论进行理论分析,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一定收入阶层内,居民低碳生活方式将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关键词:低碳生活 高碳生活 时间 收入

一、引言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中的争论表明,气候变化已经超出一般的环境或气候领域,是涉及到新的资源分配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综合性议题。《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1)》指出,中国的GDP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如果中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2020年以前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那么碳排放也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实行节能减碳、建设低碳社会更迫切。与此同时,我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更加显著。陈淑娟将影响低碳生活现状的主要因素归纳总结为个人生活习惯、政策扶持和引导、宣传教育、个人学历、个人收入、个人消费观等14个方面。因此,研究居民低碳生活方式的选择机理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部分广州市城镇居民为样本,主要研究居民收入与低碳生活方式的关系,不仅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经验数据,并且在经济学上对居民低碳生活选择的原因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二、文献综述

在众多影响居民低碳生活的因素中,居民收入是颇具争议的一个。收入是影响公众消费行为的有效变量,但收入是否影响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学术界对此观点不一。刘莉娜等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生活消费也在不断上涨。人均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越大,其生活水平越高,消费水平就越高。凤振华研究得出:收入水平对居民生活方式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大,高收入水平的居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低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越高,二氧化碳排放结构越多样化。朱洪革认为,居民收入水平对低碳生活方式有一定影响。然而,王凤等指出,收入和低碳生活方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王琴和曲建升研究指出,收入和碳排放量的关系不固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也有一些学者指出,收入与低碳消费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王建明的研究表明,低收入者更倾向于社会责任消费行为与践行循环消费行为。上述文献主要从宏观角度研究居民收入与低碳生活方式的关系,且仅仅是通过单纯的实证方法验证居民收入与低碳生活方式的关系,并没有在理论上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严谨的论证。

三、理论分析

全文阅读

培育低碳消费市场和生活方式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城市化模式的转变

城市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伴随着20世纪前半叶工业化的完成,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已基本完成,而支撑现在和未来城市化发展趋势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联合国《世界城市化展望》报告显示: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超过50%;到205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增加31亿,达到64亿。其中,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数字最大,仅在亚洲就将新增18亿人。2008年10月30日,联合国人居署的《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08—2009)》指出,2l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在未来的20年中,60%的世界人口将居住在城市空间中。工业生产活动和服务业大都集中在城市。据估计,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80%都来自城市。①市人口膨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等“城市病”已不断恶化。“城市病”几乎成为各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一种难以医治的顽疾。资料显示,2008年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全世界的城市正在消耗全球75%的能源,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的80%。可以说,世界各国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同步增长(见图1)[1]。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1992年以后,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19%,相当于同期世界平均速度的3倍。中国的城市化正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进入加速阶段。目前,中国城市化的目标已经确定“,十二五”期末将突破50%,2030年将达到65%左右,到2050年之前,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0%左右,这就意味着,城市化率平均每年约增加1个百分点,每年约有1200万人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城市655个,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包括超大城市共122个。2009年,中国有约46.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二氧化碳当量(CO2)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90%。城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能源消耗量占全国消耗总量的60%,城市人均能源消耗为农村人均能源消耗的3倍左右。中国在快速城市化的同时,空间冲突、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也在蔓延。目前,日益突出的能源危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温室效应、自然灾害频发等环境生态问题对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城市化模式(笔者称之为“高碳城市化”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走低碳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化模式的必然选择。低碳城市化战略无疑是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二、低碳城市化的内涵与界定

近年来,“低碳”一词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公认的时髦语,“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新概念也应运而生,政府官员、普通民众、专家学者都已从自己的视角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诠释,其答案可谓五花八门,在此无法一一列出。本文的“低碳城市化”这一概念与以上概念有着必然的联系,也有根本的区别。

(一)“低碳城市化”相对于“高碳城市化”

何为“城市化”?不同学科的学者的界定各不相同。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地理学把“城市化”定义为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或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社会学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笔者从经济学视角界定的“城市化”就是农业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化、农村向城市转化、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城乡这两大区域在产业、空间、人口、资源,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互流动、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城市化是人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标志,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纵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虽然他们在时间长短、发展模式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差不多都是走了一条“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的高碳城市化道路。这种高碳城市化道路以对资源的掠夺性消耗、生态环境的掠夺性破坏为代价,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道路。本文提出的“低碳城市化”就是区别于传统的“高碳城市化”模式,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高产出”为特征的城市化模式。这种“低碳城市化”模式就是要根本改变传统“高碳城市化”模式下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寻找一条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化道路。

(二)“低碳城市化”不等于“低碳城市”

以往的城市化是城乡分割的城市化,城乡发展相互隔离[2]。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时期,低碳城市规划则是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3]。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热的逐渐兴起“,低碳城市”这一术语以及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低碳城市”的定义、内涵、衡量标准、低碳城市规划、低碳城市技术开发等方面,但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城市”这一区域,而忽视了“农村”这一巨大区域的低碳发展道路。“城市”与“农村”在空间、产业、人口等方面既有差异、又相互影响和制约,二者本不可分。城市化就是城乡互动的过程,因此“低碳城市化”必须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寻找“城市”与“农村”的低碳化发展模式。切不可将“低碳城市化”简单地等同于“低碳城市”或“低碳城市规划”。如果只注重“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将“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产业从城市转移到农村,这无疑是将城市的高碳发展模式转移到了农村,就可能出现规划设计的“低碳城市”建成的同时,又新增了许多高碳发展的农村,这不符合“低碳城市化”发展模式。“低碳城市化”是城乡统筹的低碳化发展模式。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