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休闲旅游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农业发展层次、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2011年,是我区“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以及休闲旅游农业创建活动的第一年,为加快我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结合我区农业工作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有序扩张”的原则,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充分挖掘乡村民俗文化内涵,大力开发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农业产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农业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努力开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发展的新局面,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依托现有农业产业基地、“红古绿”等旅游资源,以农民或企业投资为主,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围绕我区井冈蜜柚、生猪、蔬菜、花卉苗木等不同产业区域发展要求,着力培植发展青东公路沿线、富水河畔、泷江江畔高效生态、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园(景)区。计划5年内,全区共培育区级休闲旅游农业园(景)区20处,力争列入省级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区),发展省级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5个,每年培训旅游农业就业人员100人次以上。
三、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
(一)区域布局
依托我区井冈蜜柚、花卉苗木、设施蔬菜等丰富的农业生态资源优势,全区休闲旅游农业工作以“打造精品、培育重点、创建示范”为目标,按照产业化、标准化、特色化的要求,精心培育和打造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题的休闲农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产品采摘园、农业主题公园、传统农村食品加工园、农家乐、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等,因地制宜设置特色餐饮类、观光游憩类、户外活动类、参与体验类、休闲度假类等五类农业休闲园区。重点在青东公路沿线着力发展果蔬观光采摘参与体验区,依托山、白云山等景区建立休闲度假区,在富田、文陂、富滩等乡镇建立以大型农业产业化基地、特色古村为依托的观光游憩区,在城郊及景区周边建立以乡村“农家乐”、“农家游”为主的特色餐饮区,沿富水河畔、泷江江畔着力发展户外活动旅游区。
论文要害词:休闲旅游廊坊资源客源
论文摘要:休闲旅游是我国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形式,廊坊市充分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现代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拓展客源市场,突出特色,有效地改善旅游环境,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廊坊市充分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现代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大群体、有特色、出精品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全力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重点实施旅游精品开发战略,全面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培育特色产品,相继推出了以六大高尔夫球场、三大温泉度假村为代表的健身旅游,以辽宋地下古战道、辽代白塔龙泉寺、曲家营古音乐为代表的古迹文化游,以东方大学城、文化艺术中央、自然公园为代表的观光游,以金丰农科园、民间采摘、农家乐、民俗旅游为代表的生态游,以国际会展中央、第一城为代表的会展游,以新世纪步行街、香河家具城为代表的购物游等六大旅游精品系列项目。2009年度,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33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1亿元,其中会展游、乡村游接待人数突破了百万人次,成为旅游客源增长的亮点。同时,一批极具市场潜力的旅游项目也正处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筹建之中,如集民俗绝技、孔雀园、森林景观和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永清大千世界主题公园项目,三河胜利大广场项目、安次区落垡湿地自然景观项目、广阳水库景区项目、再现“胜水菏乡”的胜芳新城项目等,这些旅游产品的相继推出将使廊坊的现代旅游城市特色更趋明显。
一、廊坊市发展休闲旅游优势明显
1.较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近年来,廊坊市以温泉养生、温泉娱乐为主体功能,以温泉观光为辅助功能,完善京津廊会议市场和京津廊大众休闲市场,充分利用本地会议发展旅游,大规模的林地,浓郁的乡土文化,丰富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条件,采取温泉旅游与其他旅游的项目组合开发的模式,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温泉休闲产业,形成伊斯兰风情商务旅游区,廊坊市区城市温泉旅游区、永固霸田园温泉旅游区、南部古镇古洼温泉旅游区等四个有特色的温泉旅游热点区域。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六大高尔夫球场的经营与服务,形成以高尔夫运动为主体的户外休闲活动主题园地。另外,进一步提升廊坊会展业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和特色化程度,针对京津休闲市场,策划市场指向性强的休闲、购物、文化、体育等专题性会展项目。打造一批会展、商务、会议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复合型品牌旅游产品。
2.环境建造成绩斐然。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环境质量大为改善。营造了生态文明林400个,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垃圾处理率95%,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32天。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并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3.发展机遇空前。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市内经济结构的调动,重视旅游业的发展,非凡提出要逐步减少区内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化工产业,将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把扩大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河北省于2009年开始精心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前期论证工作已经完成,正在有重点,有步骤地展开建造和营造工作,为廊坊市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
4.客源市场巨大。京津人口总数约为3000万,消费能力在全国处于前列,是环京津休闲旅游成熟持久的消费市场。廊坊市2009年接待游客的85%来自京津。同时,京津拥有的私家车总数为500万辆,加上比邻地区的私家车,总数超过700万辆,自驾车游客由京津出发,可以1小时到达廊坊市的绝大多数景点,十分便捷。随着京津的发展,京津两市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增长的进一步加快,廊坊市休闲旅游的客源市场优势将进一步凸现。
[论文摘要]旅游业发展;旅游商品开发;洛阳市;洛阳旅游;洛阳水席;旅游商品市场
[论文摘要]旅游商品是旅游业产生经济效应的重要途径。洛阳市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大力开发旅游商品。笔者借助相关的资料,立足现实,采用举例论证、综合分析等方法对洛阳市旅游商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洛阳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洛阳开发旅游商品的对策,以期对洛阳旅游商品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洛阳旅游商品概况
旅游业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朝阳产业,旅游商品由于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而备受旅游者的青睐,加之旅游商品是旅游业产生经济效应的重要途径,各地旅游商品的发展都先后受到了当地政府机关的重视,很多学者也开始了对旅游商品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近年来,洛阳市旅游业发展迅猛,大力开发洛阳旅游商品已迫在眉睫。洛阳种类繁多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和土特产品历来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喜爱,为旅游商品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其中可供开发和生产的旅游商品资源非常丰富,大体可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以仿唐三彩、仿古青铜器、泥塑工艺品等为代表的旅游工艺美术品;各种化妆品、服装、背包、摄影(像)器材、地图、指南针、睡袋、旅游鞋等生活日用品和旅游专用品;以潘和尚烧鸡、洛阳水席、杜康酒、果子油茶、煎饼果子、甜牛肉汤、不翻汤等各种特色小吃为代表的传统食品、饮料;以澄泥砚、山茱萸、中华猕猴桃、洛阳牡丹等为代表的土特名产及其他旅游消费品。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仿唐三彩,其市场占有率可达30%以上,玉器、地方食品和黄河奇石的市场占有率也比较受欢迎,其市场占有率均高于10%,而雕刻艺术品、竹木制品、中药材等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尚未达到理想状态,有待进一步发展。
二、洛阳旅游商品存在问题
洛阳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初具产业形态和产业规模,成为洛阳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新兴产业。经过数十年的探索,目前洛阳市已经具备培养旅游行业和相关行业人才的专门学院和学校,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专门人才对洛阳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各类旅游商品的开发设计也日趋专业和完美。政府部门对旅游商品发展工作极度重视,鼓励支持旅游商品的不断开发和市场的日渐规范,2006年10月18日洛阳市旅游商品业协会的成立成为洛阳市旅游商品行业的一个里程碑,2009年1月8日河南省目前规模最大旅游商品市场洛阳文化旅游礼品城在关林钱江商贸城开门迎宾,目前建成的一起工程占地一万平方米,展示和销售具有浓郁河洛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多达1200多种。这些举措为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规范旅游商品市场秩序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是洛阳旅游商品行业腾飞的基础,但是,一些影响旅游商品深度开发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一)旅游商品主题不明显
“千年,牡丹花城”是对洛阳旅游形象主题的定位,围绕这一中心主题还可辐射出多角度的主题形象,这些都是洛阳地区文化个性的表现,旅游商品作为纪念意义很强的商品应当反映出这些地区文化主题,但目前洛阳的旅游商品很难展示这些恢宏的形象,缺乏统一的主题。例如洛阳是中外知名的“千年”,中国历代帝王中有96位帝王长期在洛阳执政,但是现在洛阳市场上却没有一套完整的以洛阳历代帝王为主题的旅游商品出现;唐三彩中战马、骆驼、胡商形象比比皆是,但却没有能反映出洛阳“千年”在古代即是繁华的商贸场所这个主题的旅游纪念品;出生或长期生活在洛阳的历史名人很多,如赵匡胤、老子李耳、苏秦等,但能够反映出这些“千年”历史名人形象的旅游纪念品却一直没有出现;玉器和雕刻艺术品以佛和观音的形象为最多,而能够展现出“牡丹花城”的玉器和雕刻品却很少见,睿智的卢舍那、驮经的白马、义薄云天的关羽等能够显示洛阳地方文化的旅游商品则很难看到。
摘 要 本文根据2006~2014寿县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指标与数据,如寿县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旅游产业生产总值、接待游客人次、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等相关数据,构建理论模型,用计量经济方法和统计方法来分析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地区国民生产总值 旅游总产值 接待游客人次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
一、模型影响因素的选取
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而本文主要研究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选取如下因素:
(一)寿县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寿县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指寿县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这里我们选取寿县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因变量,分析旅游产业生产总值自变量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
(二)寿县旅游产业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寿县旅游产业生产总值,指寿县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旅游产业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这里选取寿县旅游产业生产总值作为自变量,分析其和因变量的关系
旅游业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给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可观的效益,进而产生的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旅游业的要求不断攀升。使得旅游业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对于欠发达地区更是面临着经济总量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压力,因此探求该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颇为重要。
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及其丰富,而旅游业又具有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绿色创效的优点,因此把旅游业作为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产业加以发展,便成了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振兴和地区发展和突破口。
要推进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伴随旅游业的空前繁荣,我们渴望既能满足游客需要,又必须探求一种旅游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良性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这需要有永续利用的资源,源源不断的补续资金,建立相关机制,实施科教兴旅的战略。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其发展路径选择上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担当生态屏障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
我国是个旅游大国,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为我国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我国旅游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却不容乐观。在部分地区,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使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一)旅游资源、均化失衡
我国旅游资源特别丰富,数量很大,但同其他资源相比,人均占有量有限、短缺,旅游需求量过大,这使国内许多风景区面临挑战。同时,这些极具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又存在结构和分布的严重失衡,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极大压力。
(二)素质偏低、资源受损
【摘 要】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分析并提出了欠发达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思路。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开发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区域整合、统筹发展,打造立体宣传渠道,开发旅游地高校客源市场。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文化旅游;家庭农场;生态休闲教育;新思路
河北处于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大行政区域的连接地带,受政策、历史及人文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知识贫困、科技水平落后以及观念转变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作为欠发达地区特征之一,河北省很多地方现代化程度低,人们的生产生活保持着原始纯朴的方式,这又为发展时下盛行的乡村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础。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应该以农村为中心,推行“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卫生设施、停车场和游客休息设施等,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应按照就地取材、节约环保的原则,加上巧妙地规划和设计构思,使其和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尽量体现自然的、绿色的格调。当然,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可以引进一些必要的高科技设备,比如生态厕所的安装,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村卫生条件,环保无污染还可以资源循环利用。此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确保农村和外界的信息畅通;另一方面,要特别注重软环境的建设,首先,地方政府要提高对新兴产业的重视程度,将国家制定出台的相关政策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有效的传达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关注度。其次,主动引导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认识到“乡土文化”的价值,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不盲目崇洋也不抱残守缺,从而改善民风。另外,还要通过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和法律意识,为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后,还要借鉴成功地区的经验,联合企业、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进行总体规划的编制,探寻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二、保护和开发乡土文化资源
河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人口大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积淀了众多特色鲜明、风格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物古迹,这些都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它们犹如颗颗散落于民间乡野的珍珠,需要能工巧匠来串联。首先,充分挖掘农村地区的独特资源,在各县、乡、村开展调查并做好记录、建档工作。因为乡土文化种类多样,形式各不相同,进行全面调查,是把握全局、分类保护和开发的前提。其次,通过资源整合、数字化保护、复制保护以及开发式保护等多种途径对农村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在这方面,“长阳模式”值得借鉴。最后,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品牌效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离不开非遗传承人的参与,然而目前,非遗传承人正面临着老龄化和“青黄不接”的局面。据调查,国家级非遗项目超过70岁的传承人已占到1/3,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宁愿外出打工;而且新一代非遗传承人学历和文化程都不是很高。[1]要改善传统文化传承后继乏人的局面,除了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外,还需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带徒、学院培养、社会培训、家族传承等多种模式进行“立体”的传承,加大对传承人的培养力度。高等院校,特别是专业技术学校应当加强与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联系与合作,加强 “手工艺”等相关专业建设,培养高层次农村文化产业人才,直接服务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要创新人才引入机制,让传统文化进校园,民间艺人上讲台。
三、区域整合、统筹发展
作者简介:张小利(1974-),女,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郑州,451150)。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内容摘要]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无论在资源、市场还是在政策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通过我国东西部地区旅游收入效应的对比分析,无论是在旅游总收入方面,还是在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并且近几年西部地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在逐年下降。这与西部地区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完全不相匹配。因此,如何将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比较优势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以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是今后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西部;旅游业;比较优势;收入效应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增加一国或一地区的收入水平,从1993年至・2004年,我国全国旅游外汇收入从46.83亿美元增加到257.39亿美元,增长了449.6%;国内旅游收入从864亿元增加到4710.71亿元,增长了445.2%。平均增长速度除2003年以外均在10%以上,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3年的10.01%增加到2004年的15.6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3年的3.27%增加到2004年的5%,近年来,在全国旅游业大发展的背景下,西部地区旅游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与东部地区的横向比较来看,无论是在旅游总收入方面,还是在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与其所具备的资源、市场及政策比较优势完全不相匹配。
一、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效率最低、成本最高的国家或地区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一国或地区应该积极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西部地区虽然属于欠发达地区,但它无论是从资源方面、市场方面,还是从政策方面,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都拥有发展旅游业的比较优势。
(一)资源比较优势
自然旅游资源方面,西部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幅员辽阔,纵跨多个纬度带,各类地形兼备,江河湖泊众多,气候环境多样,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目前仅国家权威机构评定的各类旅游资源西部地区就占很大的比重,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占的比重更高。目前西部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3个,占全国的36%,和东部基本相当;有国家自然保护区936个,占全国的43%,大大高于东部(如表1所示)。并且西部100多种旅游资源属于世界级的垄断旅游资源,堪称“旅游资源宝库”。如果加上大量的尚未被开发的旅游资源,西部旅游资源的丰度更高。
[内容摘要]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无论在资源、市场还是在政策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通过我国东西部地区旅游收入效应的对比分析,无论是在旅游总收入方面,还是在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并且近几年西部地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在逐年下降。这与西部地区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完全不相匹配。因此,如何将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比较优势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以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是今后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西部;旅游业;比较优势;收入效应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增加一国或一地区的收入水平,从1993年至·2004年,我国全国旅游外汇收入从46.83亿美元增加到257.39亿美元,增长了449.6%;国内旅游收入从864亿元增加到4710.71亿元,增长了445.2%。平均增长速度除2003年以外均在10%以上,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3年的10.01%增加到2004年的15.6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3年的3.27%增加到2004年的5%,近年来,在全国旅游业大发展的背景下,西部地区旅游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与东部地区的横向比较来看,无论是在旅游总收入方面,还是在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与其所具备的资源、市场及政策比较优势完全不相匹配。
一、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效率最低、成本最高的国家或地区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一国或地区应该积极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西部地区虽然属于欠发达地区,但它无论是从资源方面、市场方面,还是从政策方面,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都拥有发展旅游业的比较优势。
(一)资源比较优势
自然旅游资源方面,西部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幅员辽阔,纵跨多个纬度带,各类地形兼备,江河湖泊众多,气候环境多样,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目前仅国家权威机构评定的各类旅游资源西部地区就占很大的比重,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占的比重更高。目前西部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3个,占全国的36%,和东部基本相当;有国家自然保护区936个,占全国的43%,大大高于东部(如表1所示)。并且西部100多种旅游资源属于世界级的垄断旅游资源,堪称“旅游资源宝库”。如果加上大量的尚未被开发的旅游资源,西部旅游资源的丰度更高。
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及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西部地区的宗教胜地、神秘文化、雕绘艺术和传统工艺,展现了东方古国的文明风采,它们都具有古老、珍稀的特点和博大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华夏文明的历史见证和人类文明的无价之宝。中国旅游资源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50个少数民族的发源地和主要聚居地都在西部地区,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也都在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形成西部地区的文化优势及持久的吸引力。
[摘 要]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民族分布地区的一般特点是地域广大,资源丰富,地处边疆。近几年,随着大量旅游者的涌入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起步,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的“生命胚胎”已开始形成,从而较快提高了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但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因此.深入研究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利与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少数民族;旅游;利弊分析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22-1
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愈加多样化,从而使民族地区旅游业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土著居民居住区旅游发展的经验表明民族旅游是一条投入少、回收较快,返贫率低、成效率高的扶贫之路。各民族地区亦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纷纷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来培育和扶持发展。民族旅游业发展取得显著进步。
具体来看,内蒙古旅游业收入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超过11%:云南旅游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以上其中丽江、西双版纳和香格里拉等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增加值比重占到50%以上。目前,民族旅游与自然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并列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虽然民族旅游给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但也带了较大的负面效应,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旅游的健康发展。下面具体分析旅游业对民族地区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及其消极影响。
二、旅游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
摘 要:旅游业具有外向型、先导性和带动性的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就业、提高人民收入、整合地区资源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作为典型的资源经济地区,以煤炭资源为主的黑色经济模式对山西经济发展已经表现出了制约影响,产业的转型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对资源依托型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背景、意义及路径进行具体分析,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模式参考。
关键词:资源型地区 旅游资源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274-02
一、相关概念
1.资源型地区。关于资源型地区,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统一的定义,大多数学者是从资源型城市出发来概括的。如:赵俊(2010)在《我国资源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分析》指出“资源型城市主要是依靠当地的矿产和森林等资源的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城市”。焦兵(2011)发表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循环系统的构建研究——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一文中进一步明确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能源资源开发而新建或者发展起来,以能源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利用为主导或主要产业构成,具备向社会提供能源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现实功能的城市类型”。
根据已掌握的研究资料,资源型地区可以从“地区功能、地区主导产业、地区发展”几个不同角度进行定义。概括而言,是一类对资源(主要是矿产或能源资源)有着明显的依赖性,社会经济、环境及地区经济结构随着资源开发的阶段性变化而表现出不同发展态势的地区的统称,可以包括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村镇。
2.资源及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