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埋考试总结

地埋考试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武汉与重庆典型地质结构下的地埋管换热性能

摘要:

地埋管地源热泵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受到不同地质结构的影响。以武汉和重庆地区的典型地质构成为边界条件,建立了三维地埋管的单孔双U管换热模型,通过模型计算,获得了两种地质条件下的地埋管换热性能,以重庆地区的地源热泵热响应测试结果以及工程运行数据出发,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吻合度较好,可以应用于工程分析。以模型为条件,进行地质结构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度分析,预测了两地地埋管地源热泵的换热性能并计算得到换热器的平均换热系数分别为武汉地区K1=1.65(W/m・K),重庆地区K2=1.51(W/m・K)。

关键词:

地埋管;地质结构;换热模型;换热性能

Abstract: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ground heat exchangers (GHEs) i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geological structures. A threedimensional heat transfer model of double Utype GHEs is established with typical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Wuhan and Chongqing as boundary conditions separately.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s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 model calcul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validated by a practical thermal response test of a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GSHP) system, which shows a good match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influence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s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GSHP systems can be predicted. Besides, the averag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GHEs is calculated in these two area with the proposed model, and the averag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 is K1=1.65 (w/m.K) in Wuhan area, K2=1.51 (w/m.K) in Chongqing area, respectively.

Keywords:

ground heat exchangers;geological structure; heat transfer models;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全文阅读

地源热泵热响应试验刍议

【摘要】在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设计中,地下岩土体的导热系数是设计地源热泵系统地热换热器的重要参数。然而地下地质结构构成复杂,即使同一种岩石或地质成分,其热物性参数相差也比较大。本文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综合楼的地埋管工程岩土热物性试验为例,探讨地埋管热物性方法以及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讲述热物性试验的方法及取值的建议。

【关键词】地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岩土热物性试验

引言:

土壤源热泵是利用浅层地能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能实现节能和环保,且克服风冷热泵机组随环境温度变化导致能效比降低的缺陷。其节能和环保的优势正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应用。土壤源热泵的地下埋管换热器的设计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地下埋管换热器的研究一直是土壤源热泵技术的难点,同时也是该项技术的核心和应用的基础。本文在理论指导下,对湖南城建学院图书馆综合楼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下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以及土壤的热物性进行测试,依据测试数据分析结果,对土壤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的工程设计提供指导和数据支持。

一、工程概况:

湖南城建学院图书馆综合楼位于湖南省湘潭市书院路42号,由图书馆、建筑系馆、公共教学部分组成。为6层民用建筑。建筑总高度为23.25米,总建筑面积28120.3平方米,空调面积11000平方米。2、测试结果分析:

根据测试结果,1#测试井的土壤传热系数为1.85W/(m.℃),与其余两口井测试数据差较大,原因为土壤下发现溶洞,该处的测试结果不作为设计依据。使用单U De25 PE管,设计取值夏季排热为每延米井深的换热量为39.7W/M,冬季吸热每延米井深的换热量为33.0W/M。

结论:

全文阅读

煤储层压力与埋藏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摘 要】通过对韩城矿区不同煤层的煤储层压力与埋深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煤储层压力与埋藏深度呈线性关系,并且不同煤层的储层压力梯度不同,现场实测结果是11#煤层>3#煤层>5#煤层。研究结果对预测韩城矿区的煤层气产量,及相关工艺的采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字】煤储层;压力;埋藏深度;相关性

1.引言

煤系地层的地应力场由原始地应力场与构造应力场叠加而成,分为垂直应力与水平应力。垂直应力主要取决于煤层埋藏深度,水平应力场则更大程度上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

韩城矿区含煤层数多达13层,其编号自上而下分别为山西组的1号上、l号、2号、3号、4号,太原组的5号、6号、7号、8号、9号、10号、11号、12号等。其中3号、11号、12号煤层分布较普遍,为全矿区主要开采煤层,5号煤层分布于燎原井田和象山井田。

2.煤储层压力与埋深的分布

3号煤层埋深范围为0~1272.8m。在探井区内,以WLC06为界,总体呈南浅北深分布特征。WLC05和WLC08探井内,3号煤层由于相变缺失。WLC06处3号煤层埋深最深,约1272.8m。探井区见煤处,3号煤层埋深范围均大于500m。

5号煤层埋深范围为374.4~1300.15m。从北向南,5号煤层埋深呈现出三个反“U”形,第一个为韩试12井~WL1井;第二个为WL1井~韩试5井;第三个为韩试5井~韩试17井。整体而言,埋深范围均大于600米(600~1000m)。

全文阅读

基于复杂场地预埋荷载箱法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通过预埋荷载箱法在四矿储装运系统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阐述预埋荷载箱法静载试验方法及原理,分析预埋箱法特点。进行预埋荷载箱法桩基础承载力测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验证与优化桩基础设计提供有效数据,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预埋荷载箱法;桩基础;P-S曲线

1.引言

随着工程规模性大、综合性强的发展特点,传统单一的灌注桩施工工艺已满足不了现在施工的需要。我国常用单桩基础承载力试验采用静载荷试验、高应变试验测试等方法。相对其他方法,预埋荷载箱法桩基础试验具有快速方便、测试结果较准确等优点,在工程中普遍应用,特别是复杂场地的桩基础承载力试验。

2.常规静载试验与预埋荷载箱法的对比

常规静载荷试验显著的优点是受力条件比较接近实际,简单易用,试验结果直观而易于为人们理解和接受,但是试验规模及费用相对较大,且要有足够的场地。

桩基预埋荷载箱法,称为自反力加载法,即通常说的自平衡法。该法将荷载箱位置放在桩底部,浇注桩身混凝土后,利用荷载箱上端的桩侧阻力和下端的桩端阻力进行互为反力的载荷试验。通过在桩基底部寻求反力,对桩基上、下部桩体分别(且同时)进行静载荷加载省去了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地面上笨重的反力装置,却同样达到了验证桩端持力层承载力的目的。随着荷载逐渐增加就会产生变形位移,位移计和计算机控制分析系统将应变和荷载记录下来,绘制出桩中施加力值P-S位移曲线等。依据常规试验规范及基本理论,分析试验数据及曲线并进行判定和计算。本方法适用于桩径不小于900mm的端承型桩,尤其适用于桩端嵌岩的大吨位挖孔桩,不受工期和现场场地条件的限制,具有快捷、简便的特点。

预埋箱法相对于传统试桩法(堆载法和锚桩法)具有以下特点:(1)试验装置简单,不占场地,准备工作省时省力。(2)上桩段的侧阻力与下桩段的侧端阻力互为反力,因此可测得侧阻力与端阻力,以及各自的荷载-位移曲线。(3)试验费用低。荷载箱为一次性投入,与传统方法相比可节省试验总费用的50%~60%,吨位越大越明显。(4)试验桩仍可作为工程用桩。(5)重复试验方便。可在同一根桩上不同的桩端深度(双荷载箱或多荷载箱)和同一桩端深度的不同时间(后压浆试桩效果对比)进行试验。(6)可得到土阻力的静蠕变和恢复效果。可保留试验荷载的任意时间段,实测桩侧和桩端阻力的蠕变数据。

全文阅读

济南市某小区地埋管换热器施工工艺探讨

【摘 要】本文介绍了济南市某现代小区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的施工全过程,对室外打井、回填及安装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进行了详细探讨,为本地区地源热泵技术的成熟及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热物性测试;地源热泵;钻孔;回填工艺

引言

近几年,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节能环保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济南地区,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在济南的一些郊区县市,由于地处山区,存在市政基础条件薄弱,地下地质条件复杂,探索在该区域地源热泵的利用方案极有意义。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市中区,建筑面积80000㎡,冷负荷6000KW,热负荷4800KW,此小区为高档住宅小区,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为小区供冷供热,末端采用天棚辐射+新风的新型节能方式。室外地埋管部分设计如下:

1)土壤换热器采用垂直钻孔埋管的方式,垂直埋管井设于楼与楼之间的绿化带之间;

2)土壤换热器设计共钻孔750个,钻孔孔径为160mm,钻孔深度为120 m,钻孔间距为5mx5m。

全文阅读

石武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及元器件埋设方法

摘要:石武客专湖北段对路基沉降变形要求高,为准确、快速的提供监测数据指导施工,必须采用各种元器件进行沉降监测。沉降监测类型的选择应根据路基填筑高度、压缩层厚度、路基填料类型以及填筑原地面的坡度而定。本文介绍了各种沉降监测元件的测试原理、测试方法,并比较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沉降监测技术进行了总结,为石武客专路基施工提供了有效指导。

关键词: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监测元器件埋设

1 前言

无砟轨道的出现对我国传统铁路设计、施工、检测、养护维修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许多方面深化和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思想。由于普通铁路路基工程是按强度破坏设计的,而无砟轨道路基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变形问题。无砟轨道路基在达到强度破坏之前,可能已出现不允许的过量变形。因而无砟轨道路基在设计、施工、检测等方面必须比普通铁路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对无砟轨道路基进行沉降监测的仪器和方法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快速、准确地满足施工的需要。

2 石武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监测原则及元器件埋设方法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路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15mm,路桥或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分析评估沉降稳定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后方可铺设无砟轨道。下面对现场采用的几种监测方法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作一简单介绍。

2.1 路基面沉降桩

对于基底压缩层较簿且填筑不高的路堤及路堑地段,主要在路基面布设沉降监测桩进行路基沉降监测。

全文阅读

浅谈在内蒙地区铁路沿线工程中地源热泵机组的设计

【摘 要】本文首先针对内蒙古地区资源气候特点,结合地埋管式地源热泵的工程优越性,简单介绍了地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在该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其次以李家站工程为例,简要介绍了系统设计方案。最后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提出设计过程中的几点建议和体会,以期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指导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埋管式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冷热平衡

近几十年来,我国科学技术飞跃进步,生产力迅猛发展,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巨大代价。特别是近几年来频发的“地表水污染事件”、“雾霾事件”……,使得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视日益加深,对可持续发展能源利用的意识不断增强。就暖通专业而言,如何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是设计面临的紧迫任务,因此节能减耗和环保要求是空调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接下来结合一个实际案例,对地源热泵系统在严寒干旱地区的应用做一个探讨。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内蒙地区,是一条货运专用线,线路长度约78.06km。全线共设置5个火车站。生产生活房屋总建筑面积约14000m2,其中生产房屋面积9800m2,生活房屋面积4200m2。

本工程的主要特点在于,站房平均面积不大,比较分散。而所处的地区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温带气候区,冬季严寒漫长而少雪,夏季短促炎热。总体来说,降水少而集中,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气候干旱。

基于环保节能的要求,在考虑选用新型环保型设备的前提下,与甲方协商后设计选择采用地埋管式地源热泵机组,冬季采暖,夏季制冷,并提供生活热水。

2.系统设计

全文阅读

垃圾填埋区沼气收集利用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

【摘 要】 本文以潮州市锡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例,介绍生活垃圾填埋区沼气收集利用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总结施工经验。

【关键词】 垃圾 沼气 收集利用 施工

1 引言

潮州市锡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以下称垃圾场)设计垃圾填埋总容量约1000万立方米,最高填埋厚度近100m。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设计填埋量大于250万吨且垃圾填埋厚度超过20m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甲烷利用设施或火炬燃烧设施处理含甲烷填埋气体。垃圾场按照设计要求,配套建设填埋区沼气收集发电利用工程,填埋区布设收集气井和管网把填埋气体收集后引入沼气发电厂燃烧发电。因此,填埋区沼气收集管网的建设质量将直接影响沼气发电厂的供气量,是决定电厂能否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控制,是确保沼气收集管网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

2 填埋区沼气收集工程的施工方案

填埋区沼气收集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开挖沼气收集竖井、横井和边坡井、铺设收集管网以及配套的供电电缆等。

2.1 竖井施工方案

相邻竖井之间间距约12米,井深根据垃圾填埋厚度确定,最低不低于10米。井直径约¢550mm,井管采用PE100 DN160 0.6Mpa管材,管壁使用¢26mm钻头打花孔,打孔8排,孔间距10cm。花管表面包裹1层三维植被网格,用绳子或铁丝将其固定在管材表面,防止下管道时三维植被网格脱落。安装井管时必须配套安装扶正器,可以有效地防止井管贴于井壁。扶正器采用¢6mm钢筋制成,15米竖井安装扶正器1个。井管安装完成后,将密封钢板从井口上端下放至PE管道卡箍处,密封钢板厚度6mm。密封钢板安装后,在其上面覆盖1-2层无纺布或塑料薄膜,再用粘土将井回填至地表。

全文阅读

满足两种岩土热响应测试方法的热响应测试仪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种能满足两种热响应测试方法即恒功率法和恒温度法。针对这两种测试方法各自的特点,对这两种测试设备的结构和原理进行分析总结,将两种测试仪的功能合并在一台设备中,从而满足不同的测试工程需求,对于工程现场岩土热响应测试设备的优化、和设备的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热响应测试仪设计;恒定热流热响应测试;恒定供水温度热响应测试;热物性参数

1 前言

用热响应仪测试获得不同场地岩土的岩土热物性参数。我国《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版)GB50366-2005》中规定土壤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的必要设计依据,是必须在工程场区内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勘察设备采用热响应测试仪,国内外通常采用两种测试设备1)恒定功率法2)恒温度法

2 热响应测试设备

热响应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岩土导热系数()和体积比热(),或按设计规范计算得到地埋管换热器的总长度(m)、以及延米换热量(W/m),这些参数是决定场地是否适宜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的关键。两种热响应测试设备,偏重于不同的工程应用领域。

2.1 测试装置与原理

2.1.1 恒功率法热响应测试设备

全文阅读

地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 要:根据循环方式的不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又分为开式系统、闭式系统和单循环系统。本文综述了以土壤为低位热源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中U型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地源热泵;U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影响因素

如何加强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已成为地源热泵系统大面积推广的瓶颈。本文主要对前人关于垂直U型地埋管闭式地源热泵系统的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的研究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系统运行模式对U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

地源热泵系统在适应不同场合的供冷、采暖需求时有全天连续运行、昼开夜停间歇运行、全天不连续运行等模式,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其埋管的换热效率是不尽相同的。Stevens以有限差分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不同运行条件下地埋管内流体和周围土壤的换热性能,结果发现,间歇运行时流体和周围土壤的换热性能高于连续运行时。于红海在建立了钻孔内二维、准三维传热模型的同时,又引入了脉冲热流对连续运行和间歇运行时的温度响应,建立了埋管换热器的较为完善的模型,对60m深U型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进行了夏季运行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最佳流速0.42m/s时,由于连续运行时管内介质与周围土壤交换的热量来不及向周围扩散而影响了进一步的传热而使得全天连续运行时单位孔深换热量与系统制冷系数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且昼开夜停运行模式易于保证地温的恢复,使对提高单位孔深换热量更加有利。

二、热短路现象对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

由于埋管空间的限制和进出水间存在温差,相距较近的管群之间直接或通过土壤间接发生热量传递,造成埋管换热器制冷工况下出水温度升高,或制热工况下出水温度降低,进而使得系统的制冷量或制热量减少,效率下降。

潘彦凯通过在GAMBIT中建立地埋管换热器模型并对模型中的线、面进行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网格划分,以细长圆柱体为模型对不同井深垂直埋管的换热性能进行检测并与模型进行比对后发现,井深越深,流速越小,U型埋管支管间的热短路现象越严重,而与进口水温和管径大小无关;且双U型管的热短路现象比单U型管更为严重。同时,在出水管处铺设聚氨酯泡沫塑料等保温材料对减弱热短路的影响也是有利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