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知识

地理知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变“知识地理”为“生活地理”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地理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79-02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地理题材的教学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初步体会到只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过程和生活体验,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发挥教材中地理知识的育人功能,实现地理知识与品德教育的统一。

一、关注学习过程,确定三维目标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涉及到不少的地理知识。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老师,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教材中的这些地理题材不只是用来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地理知识的,而在于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及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因此,在处理这类以地理题材为内容的品德教材时,除了知识目标要准确规范之外,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设计,力求多元综合,关注学习体验,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用这样的眼光来确定教学目标,就能把我们习惯了的“知识地理”教学变为“生活地理”教学,实现教书育人的统一。

《从世界看中国》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单元中的一课,分“中国在哪里”、“哇,这里太美了”、“我们的邻居真不少”三个板块,它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本课教学我是分两课时完成的,第一课时教学“中国在哪里”、“我们的邻居真不少”两大板块内容。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努力把握“地理教学为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服务”这一准绳,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运用地图说出我们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地图,并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文阅读

地理知识记忆法

地理知识丰富,头绪繁多,涉及的范围也广,但课时有限,如果采取一般的死记硬背式的记忆法,费时费力了,效果也不会很好。如果想学生轻松学到地理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而不忘,就要多想办法,有所创新,帮助学生克服记忆中的困难。以下是我采用过的一些方法,谨供大家参考。

一、趣味记忆法。在讲西亚的“五海三洲两洋”的分布图时,可让学生把西亚中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想象成胳膊肘的形状,再通过胳膊肘这一轮廓引出西亚四周所环绕的“五海”:胳膊肘下方是阿拉伯海,外侧是红海,肩膀临的是地中海,地中海的右上方有个拇指形状的半岛,半岛上方为黑海,再往内陆深入,就是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了。这样透过饶有趣味的比喻,就把几个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的确切位置就可很快的记住、记牢。

二、形象联想记忆法。是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某种具体的事物、数字、字母、汉字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形象思维加以记忆,既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加深记忆。如新疆的地形特征可与新疆的“疆”的右半部分联系起来,“三横”表示三山即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田”表示两大盆地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从而总结出新疆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又如仔细观察中国政区图不难发现各省市政区的轮廓,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很相似,黑龙江好像一只美丽的天鹅站在东北角上,广东省的轮廓像一个大象鼻子,云南省的轮廓像一只开屏的孔雀,黑龙江省的轮廓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天鹅,山西省像平行四边形,台湾省似纺锤,甘肃像哑铃,陕西省像跪着的兵马佣,……黄河像一个大的“几”字形,长江像个英文字母“W”等,形象记忆不仅使呆板的政区轮廓图变得生动有趣,乐于记忆,还能使你不断有新发现。

三、比较记忆法。将一些相近而又不相同的地理知识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尤其要抓住本质上的差异性,以免记忆混淆。世界的几大著名河流的流向和入海,就可通过对比让学生记忆深刻,非洲的尼罗河是从南向北流入地中海,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是从西向东流入大西洋,中国的长江是从西向东流入太平洋,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是从北向南流入墨西哥湾,非洲的刚果河是从东向西流入几内亚湾,等等。另外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特别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很多地理知识都可以对比记忆,加深学生印象。

四、因果记忆法。记忆地理相关问题时,要注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间的内在联系。比如日本工业分布主要是沿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一带,俄罗斯的工业就不是沿海而是接近煤矿和铁矿产地,是因为日本工业所需的很多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而工业产品又大多出口国外,工业沿海分布可以节省运费,增加经济效益,而俄罗斯煤铁资源丰富,煤和铁的原料重量远远多于产成品重量,接近原料地和燃料地可以节省运输成本,这样找到工业分布的原因,就知道结果的差异了。

五、归纳记忆法。就是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分类和整理,把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知识结构,以便记忆的方法,它使分散的趋于集中,零碎的组成系统,杂乱无章的变得有条不紊。例如,要记住我国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特点,可归纳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类型多样,分布不均,再记住它们不同的特点,就可以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特点全掌握了。如我国有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归纳后可知它是我国一月份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再比如,可以把世界之最集中在一起记忆,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如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海拔最低的大洲,面积最大的大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最大的淡水湖,最大的咸水湖;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最大的沙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最小的国家等等。

六、理解记忆法。是针对该记的知识,先分析其原因,是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影响气候的因素,其中有“地形因素”就可用此法记忆,通过分析同纬度的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的差别,可知海拔高气温低,理解后方可记忆。

七、串联字头记忆法。是在记忆一组知识时,把字头排成一段文字,再配以谐音和联想,从而记住此内容。例如我国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名字很难记,如果这样按字头排成“壮满回,苗维彝,土家蒙古藏布依,侗瑶朝鲜白哈黎,哈萨克族和傣族”。再如,记忆东亚五国名称“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可记作“中日寒潮猛”,由此还可以联想到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又如,记忆东南亚陆上五国及其首都名称,可记作“绵羊(缅甸仰光)老象(老挝万象)越河(越南河内)――前进(柬埔寨金边)太慢(泰国曼谷)”。

全文阅读

整理地理知识的方法

(天津市教学研究室 张之强)

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认知过程,即是采用分类、排列、比较、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 处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

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需要整理知识,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目的。教师授课用的教学知识体系不同于科 学知识体系,它需在教材的基础上,按教学论的要求,预先加工成以教材为参考以大纲为依据的教学知识体系 ,使其符合传授知识、教授方法、训练思维的教学目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也需要整理知识,需要开展积极 的思维,对知识进行再加工,才能学到活的知识。

1.重组法 这里所说的重组,是指变换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去重新编织所学的知识,如按地点的分布、时 间的顺序、因果的联系等不同的要求重新组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编织成不同的知识系列。

重组知识的方法很多,比如以某条线如经纬线、河流、铁路、海岸线等将有关地理知识串联起来,或是采 用文图互换的方法,即将某部分知识内容,改用图式表现出来,或是将某图式变换成文字进行叙述等等,这些 都是变换编织角度、改变呈现方式、重新编组知识的方法。

采用重组法,在地理教学中,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将区域地理分片讲述的内容,以气候、地形、植被等 地理要素为专题,把几个大洲或全世界在这方面的情况重新进行编组。这是在地理复习课当中总结出来的比较 成功的经验,可以达到使知识“横成片、竖成线”的目的,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2.图示法 利用地图或示意图整理知识,称之为图示法。

地理事象具有明显的空间性,对地理分布知识宜采取形象编码,即在地图上显示出地理事象之间的“形” 、“位”关系,建立起地理事象的空间形象,便于学生从图上一目了然地整体把握地理知识,便于学生整体地 认识和分析地理问题。

全文阅读

知识地图与知识管理论文

1系统软件架构

本系统充分利用软件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多层Web体系结构作为软件架构的基础。系统分为5个层次[2],系统的软件架构如图1所示,系统各层的概述如下:(1)访问工具层。访问工具层是系统的用户接触层,可以通过Web浏览器和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访问,也可支持实时通信工具(RTX等),从而实现知识的实时在线交流。(2)KM表现层。企业知识管理的交互活动在企业知识门户中进行,知识体系和知识关联通过知识地图来体现。(3)KM应用层。包括知识资源管理、知识协作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决策支持和外部知识管理等[3]。(4)KM核心服务层。本层是从软件工程技术的角度出发,将知识共享循环的动态过程以统一的系统接口提供服务,这些接口包括各种用于沟通的通信服务、组织的管理以及文档和流程的管理。(5)KM平台。主要构成为服务器硬件与知识管理的网络环境、数据库以及应用服务器。

2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2.1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的本质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搜集的企业知识资源总目录及各知识条目相互关系的综合体。主要包括:①通过调查获取的企业知识资源总目录;②目录内各条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系统中知识地图主题词表是针对我国煤炭行业安全领域所建立。它主要由索引和主表两部分构成。索引是使用本主题词表的辅助查词工具;主表是由主题词款目及非主题词款目组成,款目序列按汉语拼音字顺规定的同音同调同形排列,是主体标引和检索查询的主要工具。

2.2主题词和关键词自动标引

本系统基于TF-IDF技术进行词条的权重值计算,从而完成主题词和关键词的自动标引。(TF词频(TermFrequency),IDF逆向文档频率(InverseDocumentFrequency))。TF-IDF的理论基础是:如果某个词或短语在一篇文章中出现的频率TF高,并且在其他文章中很少出现,可以产生出高权重的TF-IDF,则认为此词或者短语具有很好的类别区分能力,适合用来分类。计算公式采用归一化的TF-IDF公式:其中,W(t,d)为词t在文本d中的权重,而TF(t,d)为词t在文本d中的词频,N为训练文本的总数,nt为训练文本集中出现t的文本数,分母为归一化因子。

2.3文档自动分类

全文阅读

知识管理中知识地图的实用性

1知识和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中,人们通常根据是否能以印刷或电子为媒介,进行传播的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等信息,把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例如各种自然规律、社会文化信息、事物发展规律等事实性知识和原理性知识,属于显性知识的范畴,容易被记录和传播。而个人或组织对外部世界的判断和感知等技能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不能用明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属于隐性知识,是源于实践中的领悟和体会的。

2知识地图

知识的呈现需要载体,对知识进行管理就是对各种形式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载体———员工等进行管理。而知识管理包括管理获取、共享、创造等各种知识活动,知识地图的作用正是描述这些知识的分布、构成和关联性。

2.1知识地图的含义

知识地图(KnowledgeMap)技术是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制作的组织知识目录,以及标示组织知识和组织专家的关系的导航系统,而作为知识管理系统中的一种核心技术,其最主要的作用是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到所需知识或者具有某种知识的专家。另一方面,知识地图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它通过分析知识的层次结构来组织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从而揭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可以说,知识地图就是如何使用知识资源的手册,可以帮助用户了解所需的知识的位置,有利于知识的共享与获取,而知识之间关联的变化则可以揭示出知识的创新。由此可见,知识地图是实现组织知识共享和创新的有效工具,如图1所示。

2.2知识地图的应用

知识地图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全文阅读

加强地理知识与生活知识的整合

生活处处有地理,生活时时有地理,每一位学生都生活在地理环境的时空变化里。生活的地理“活”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实”而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广”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但生活的地理知识“散”而不系统,“土”而缺少理论的指导,“浅”而没有钻研的深度。整合中学地理与生活知识,坚持教学“生活化”原则,非常吻合《地理教育国际》中“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深刻内涵。下面我结合中学地理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自然地理与生活知识整合

人生活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对地理环境有着感观的认识和亲近感,同时环境要素又时刻在作用、影响着人的生活,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或是模型,这些实际生活背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而中学地理内容涉及天文、气象、岩石、水文、植被等环境要素,均有相关原理指导与规律陈述,将两者整合能巩固学生的地理学习,同时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思考问题,把地理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去,进一步地了解环境,认识生活。

教师可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选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如教学《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设问:为什么朝霞、晚霞呈桔红色?交通信号灯规定“红灯”为停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近地面大气中尘埃多,颗粒料大,散射能力强,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难被散射。)这样,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活问题,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将问题比喻形象点、直观点甚至于夸张点,效果也很好。如讲授“季风环流”(或气候的海洋性与大陆性)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季风的成因,我以在夏日里去游泳为例,让学生赤脚走在沙滩上或露天泳池的水泥地上,脚感到很烫,而到了水中之后,就感到凉爽了。拿一只空壶和一只装满水的壶放到煤气灶上烧,过一段时间用手触摸,感到谁烫?(空壶)把空壶和有水的壶拿到一边降温,再过一段时间,谁先冷却?(空壶)由此可见,在同样的温度变化下,组成大陆的物质升温快,降温也快。而海洋中的水正好相反,升温慢,降温也慢。所以,冬季大陆的气温比海洋低,气压比海洋高,风就从内陆吹向海洋,夏季反之。学生将书本知识同生活实践经验相联系,我再启发引导加以分析、归纳,刻板的死知识变成了来自实践的活知识,学生个个集中了注意力,并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学习中尽情享受知识带给他们的乐趣。

二、人文地理与生活知识整合

生活离不开社会经济背景,每个学生的生活是社会经济的个体特殊反映,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中学地理密切相关,吃、穿、住、行、游、学无不与地理联系密切,工厂、农田、交通线、建筑无不富含地理信息,社会热点诸如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经济发展、“五一”旅游、拉闸限电无一不与地理有关,且在生活中学生都有所了解。文化生活中诸如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等,这些现代的和传统的媒体所提供给我们的是包罗万象的信息,其中地理知识处处有,时时有。因特网上有综合性的地理网站,如中国国家地理的网站、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地理”网站等;有地理教育的专题网站;有人口、水资源、矿产、河流、环境保护等专题网站,等等。看电视也是日常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更是一种很有效的信息媒体,许多电视台常常播放有关地理方面的节目,质量高,趣味性强,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面对面》、《幸运52》、《科学探索》等,都给我们带来的丰富的地理知识。可见生活的人文地理知识来自对社会经济的观察和体验,来自报刊杂志的介绍、影视中热点的分析,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政治、战争等,均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与考察周围企业,以地理原理分析合理性。如讲过“工业的区位选择”之后,可让学生观察与考察学校周边、家址附近工厂分布和生产情况,搜集相关的资料:(1)描述各工厂在本区域中的区位;(2)讨论建立这几家工厂有利和不利的区位条件;(3)这几家工厂各会出现什么污染及污染产生的机理;(4)判断各工厂的区位选择是否合理,并说明判断的依据。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好方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生会思考现实问题,关注家乡的经济和生态,学以致用。

全文阅读

怎样做好地理知识梳理

中图分类号:C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科学知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而任何系统都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一个集合体,系统的各要素之问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因此,掌握知识问的联系,进行地理知识合理的梳理,使学生建立系统结构,是学习知识的关键。

一、地理知识梳理的途径和方法

如果所学的重要内容在用时却又记不起来,那还有何必要去学它?全世界数以万计的学生此时正在记笔记.他们一行一行地或一栏一栏地写字。但是大脑不是以那种方式运作的,大脑是将信息存储在树枝的树突上的,它以类型和关联存储信息。因而,你越能用大脑自身的记忆方法工作,你就会学的越容易、越迅速。因此,尽可能她画脑图,而不是做记录。用树状结构和图形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画脑图。近年来,阿德勒提出了教师可运用一种有效的策略,那就是概念地图法。概念地图即“脑中地图”,是在脑中建立印象,把和主题无关的事物忽略掉,把事物简化、提纯,抽出概念.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粗略的框架。概念地图的绘制过程是这样的:挑选出主要的概念或观点,在圆圈或椭圆内写下,在相关的概念之间画上连线,并在线上写出用以解释概念之间关系的动词。具体做法是根据你们的阅读材料(教材、资料、文献)、课堂学习、听课笔记、同学发言、上课期间写下的反思,还有已经做过的作业,把你对课程的学习和对此学科的理解用一幅概念地图画出来。

二、如何梳理地理知识

首先同学们要学会问你自己:我为什么学习这节课?我想从中得到些什么?我想从中学到什么新的信息?通过浏览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以及各结构间的关系,搞明白各结构中大致在讲述些什么内容,预测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脑海里要产生“概念是什么”;“知识点在哪里”;“重要知识点是什么”等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清晰起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即掌握三个“为什么”。其次,抓难点、重点——理线(索)——组成网络。寻找新课的知识点,紧抓重点、剖析难点,巧妙联系已有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构成知识网络。知识网络就是把内容紧密联系的地理知识经过整理,形成系统性很强的知识结构网络而便于理解记忆的一种方法。利用所概括的知识网络进行学习,既系统全面。又重点突出,使分散的知识条理化,便于理解记忆。所以,认真钻研教材,明确目的要求,分清重点、难点是地理学习的根本。把知识点变成线、网,形成知识网络,有了一条清清楚楚的知识主线,把零散的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让学生在系统梳理知识的具体过程中,通过探讨、答疑,获取知识,对“知识群”形成较清晰、深刻的认识,并达到融会贯通,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梳理知识时要注意知识的:(1)逻辑顺序——知识系统乃至各个知识单元的连接顺序应符合科学的认识规律:概念——判断——推理。这一思维发展过程在编写地图时必须给予重视。(2)认识能力顺序——上述知识逻辑顺序也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才具有教育学上的可接受性以及教学的高效率。(3)认知顺序——知识系统的层次关系,不论部分一整体—~般,或者是整体——部分、一般一特殊——都应该体现出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至于知识的深浅难易也应反映出不同程度的理解水平。

三、关于运用“特殊经纬线”梳理知识

要结合实际,多多理解,平时多多与现实联系,知识点一定要吃透,在头脑里要有一个系统的框架,高考时有时就是平时个没有注意的,可以引导学生在书本上,稍稍变通了一点。例如,“根据一些特殊的经线纬线来梳理已经学过的知识是个好办法”。著名专家魏老师告诉学生首先找份“高考地理一览图”,比如成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那份“3+X高考地理一览图”,在图上用醒目颜色的笔把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上的一些特殊的经纬线标示出来。接下来去抓住主干知识点,一定要明确重要的几条经纬线沿线的地理事物:赤道纬线穿过非洲中部,亚洲南部的马来群岛,南美洲的北部;北回归线穿过非洲的北部,亚洲南部三大半岛,北美洲南部,墨西哥;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中部;北极圈穿过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南极圈穿过南极洲北部部分沿海地区。30oE穿过欧洲中部,0o经线和60oE分别穿过欧洲东西边缘,20oE穿过非洲中部,100oE穿过亚洲中部,135oE穿过澳大利亚中部,100oW穿过北美洲中部,60oW穿过南美洲中部。沿线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大洲、大洋、大河、地形、海岸状况,重要国家、城市、交通线、工业部门、农作物名称等等)和沿线重要的地理数据都是要记忆的内容。

全文阅读

房地产企业的知识管理

【摘要】 知识管理是对员工和组织智慧的开发和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有活力、最有潜力、也是最有挑战性的管理活动。尤其是对迅速扩展的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更有紧迫性。

【关键词】 知识管理;房地产企业管理;企业管理

一、对企业知识管理的认识

企业的知识管理是以企业正确的经营决策和获得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为目的,通过开发、组织、整合和共享知识,使企业和员工掌握与经营业务工作需求、与职业发展需求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形成企业智力资本的积累和优势。知识管理不等同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企业的知识运用和积累是脱离不开人的,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级员工在运用和学习知识、发挥头脑的知识、经验并且进行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强调如何开发和管理员工的隐性知识,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和特殊技能,经验和判断力,洞察力和前瞻性都是隐性知识的体现。

房地产企业是管理型企业,是依靠脑力的企业。虽然房地产企业开发每一个项目的基本过程在概念上是相同的,但是这个过程是无法标准化,无法像一般制造工厂在一个流水线上按照标准化工艺和流程数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生产的全过程。每一个房地产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市场环境、客户,规划条件,产品设计建造、营销过程。每一个项目都需要根据项目本身的特殊性来进行一系列的经营策划和管理控制过程。在这个特定管理过程中,隐性知识起到一个核心组织决策的作用,也就是说人的因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参与者需要市场信息、专业规范、图纸和过程文件记录等显性知识为分析决策的基础。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使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产生互动的机制和平台,使隐性知识能够表达出来对管理过程产生积极影响,并转化成为企业所共享的显性知识,外化成企业的管理文件。

知识管理的机制作用就是要使企业经营决策能够最大程度利用有价值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同时使企业智力资本得到不断的积累。对于企业员工,企业的知识库和交流平台能够帮助员工通过学习内化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员工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由企业显性知识和别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的过程。

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来分析企业的管理活动,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工作推进和结果产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输入和输出的过程,隐性知识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遇到合适的环境和机遇时,才会释放出来。隐性知识是人的潜能,它需要外部环境的诱发,否则,它会像沉寂的冰山一样被淹没在大海之下。认识隐性知识的价值会使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评价员工的价值,营造一个宽松自由交流的、尊重员工思想和价值的企业文化氛围。

往往人们对于知识的重点在于那些通过书本或教育与培训获得的原理知识和事实知识,但是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知识创新,这个决策不是简单地照搬和汇编书本上的知识,而是由大量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社会关系知识共同构成的,它们之间大量的交叉融合,相互诱发,相互转化。一般信息管理注重知识库的建立,而知识管理则是将人、信息资源和交流平台整合在一个互通的环境中,提升各级员工的决策和行动能力。

全文阅读

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思考

【摘要】学习贯彻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协同推动区域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地方知识产权工作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作用。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

学习贯彻国家、省、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协同推动区域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工作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作用。

一、制订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首先,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细化并落实到地方知识产权工作中,形成上下呼应、相互支撑的战略格局。其次,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找准薄弱环节,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对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第三,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与实施工作,制订并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

二、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技创新融合

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工作紧密相关,科技创新是知识产权创造的动力和源泉,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是科技创新活动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实现科技创新规划与知识产权战略有机结合,要把知识产权工作全面融入科技创新的年度工作目标和日常工作,充分发挥科技计划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对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评估、立项、验收、考核,明确提出知识产权的产出要求,特别把专利作为必需的重要条件之一,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

三、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工作

全文阅读

知识管理如何实效落地

面对技术人员编制与业务发展脱节、业务系统的结构信息缺失、员工工作效率低下并且总是重复犯错的情况,从事软件开发与服务的A公司决定推进知识管理项目。在体系化推进知识管理项目的过程中,A公司发现隐性知识显性化、知识共享是这个项目的真正难点所在,并巧妙地改进了激励方法。

国内某集团一直致力于IT和知识产业领域的投资与发展,透过旗下控股企业为用户提供IT及知识与文化传播的全方位服务,目前已经在全国79个城市开设了130多家直属分支机构,拥有遍及全国的10000多家商。而作为该集团研发中心的A公司,是家专业的软件开发和IT服务的提供商,同时也为集团各个事业部提供IT技术服务,具有从应用软件开发、系统方案到运营支撑平台的集成,以及各业务领域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

A公司是由研发和运营为主的两大IT服务中心构成的一家上千人的软件公司。在软件研发、产品提供、技术支持等方面公司都是以IT服务的方式进行,并全面采用SaaS模式为客户提品和服务。

这一服务模式的实现要求服务团队能够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IT服务,同时实现产品开发的专业化、标准化、组件化和规模化。但公司当时的状况却不容乐观:队伍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技术人员编制与业务发展脱节,各业务系统的结构信息缺失,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不健全,员工和组织工作效率低下、重复犯同一个错误的概率较高,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知识流通不畅。

鉴于此,公司高层果断地决定实施管理改革,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到管理思想和工作之中,成立专门的知识管理小组负责实施知识管理项目。

重实效的策略选择

一般来讲,不同的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策略不同,大致分为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两种方式。前者以人为主导,以点带面逐步推广项目,而后者以企业信息化系统为主导,全面铺开推进项目。

结合当时的情况,A公司认为只有采取第一种策略,即强化观念、小步快跑、以点带面、重在实效的实施策略才能使企业知识管理项目取得实效,并同时确定了详细的包括各阶段的任务、目标及完成时间在内的短期规划 (如图1所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