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在线教学

地理在线教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于TPACK理论架构对初中地理等高线教学的教改与创新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简称TPACK)是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已经成为各国发展教育的重点。本文在TPACK理论内涵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初中地理等高线教学实例,以期对初中地理等高线教学提供建议,也为后期TPACK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TPACK 初中地理教学 等高线教学

地理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以七年级上地理湘教版第二章第三节为例,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2011年版义务教育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判读是中学地理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图的教学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存在较大的困难。教学存在困难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无法明确等高线的基本概念及重点,以及运用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无法将等高线概念准确形象地传达给学生,而学生的学习困难同样是由于对等高线概念的不了解,以致无法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自21世纪以来,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给教育形态和教育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冲击。面对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将科技融入地理课堂教学是趋势,地理课堂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整体环境的改变。然而在求变中仍须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这样教学才不会太受制于科技。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顺应这一需求,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马修·科勒(Matthew Koehler)和庞雅·米沙(Punya Mishra)于2005年首次提出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简称TPACK)这个概念。笔者试图在TPACK等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一个适应现展和教学需求的地理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方案,以期克服传统初中地理等高线教学中的一些弊端。

1.初中地理等高线教学教改的必要性

1.1现代教学与技术发展融合的客观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举足轻重。把技术融入课程、教材与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教学品质、学习成效,还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总的来说有以下好处: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具备特殊的教学潜力(帮助学生视觉化问题与解决问题,提供学习素材来源、学习工具等);普适性,可用于不同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培养学生科技时代所需的技能。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勒和米沙更是于2005年首次提出了“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这个概念,随后,2006年对TPACK框架进行了详细说明,随着研究的深入,此框架不断被补充、修改和完善。一些研究者对科勒和米沙的TPACK框架进行了细化或改造。此外,还有研究者结合学科特点对TPACK框架进行了具体化,但都是以科勒和米沙的TPACK框架为基础。为便于理解,笔者在此只介绍科勒和米沙的TPACK模型。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该框架建立在舒尔曼的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学科教学知识,简称PCK)基础上,并加入了技术知识。它是整合了“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这三种知识要素以后而形成的一种新知识形式,是使用技术进行优质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创造性地将技术、教学法和学科内容三者的关键知识整合起来,而超越三者的新兴知识形态。从科勒和米沙对TPACK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内涵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①TPACK是教师需要具备的全新知识,它的贯彻实施离不开教师,在推广TPACK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引导和监控作用。②TPACK涉及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三种知识要素,但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将技术融入具体学科内容的教学法知识当中,更多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理论及方法。③TPACK是整合三种知识要素后形成的新知识,但是由于涉及的条件、因素较多,且彼此交互作用,往往不存在确定的解决方案,只能依赖教师的认知灵活性在三种知识的结合与交叉中寻找。TPACK模型与其他“整合”模型相比,存在两点较大的区别:一是在贯彻实施过程别强调“境脉”(Contexts),所谓TPACK的境脉,按照马日欧(Mario A.K)博士给出的定义是指“学生和教师组成的一个具体班级中,由包括课堂的物理环境(软硬件基础设施)、学生的家庭背景、认知特点、心理素质和班级的精神面貌等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的协同作用”。可见,境脉涉及“生理、心理、认知、语言、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既涉及人的因素,又涉及物的因素);二是在贯彻实施过程别强调教师应具备TPACK知识,并充分发挥教师在整合过程中的主导作用[1]。

1.2学习掌握初中地理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的必然要求

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为主引发的数字化革命,特别是数字地图的出现,使地理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丰富教学内涵。传统的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已不能满足要求,只有通过设计新的,具有现代技术特点的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方案,学生才能深切体验和有效掌握,这是顺应时展和变革的知识需求。

全文阅读

试论高中地理等值线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

摘要: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学习高中地理不但可以领略俊美山河,还可以探索神秘宇宙星系,对开阔学生视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地理内容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其中地图等值线是反映地理要素、地形特征最形象、最准确的方式,因此学习等值线是掌握高中地理知识最佳的切入点。

关键词:高中地理 等值线 教学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02

等值线指的是将地理上数值相等的点连接形成的线,高中地理等值线包括:等高线、等压线、等pH值线、等温线(水温和气温)、等盐度线、太阳辐射等值线、等降水量线、人口等密度线等。

1 等值线个性化教学的意义

等值线个性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个性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个性化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个性化教学是教学方法创新的具体体现。等值线学习是高中地理重要的学习内容,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水平。

2 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

2.1 等值线个性化教学的作用

全文阅读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信息化技术逐渐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各大网络教学平台在不断更新与实践应用中得到了完善和改进,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需求,切实地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表达技巧。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理论,探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能够帮助教师以信息化技术,完善并改进教学模式,拓展和延伸传统教学理念,使信息化技术切实有效地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可以更好地契合时展的诉求,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因此,深入探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挖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指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能够通过结合两种形式不同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入式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1]。其建构的目的并非对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的简单应用,而是借助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维度,从线上线下的角度提高学习深度,拓宽学习范畴,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原则上,教师在开展混合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首先,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并非“形式”或“辅助”,而是专业教学的有机整体,是提升、培养、发展学生的必备手段和条件。其次,线下教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活动,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教学成果和学习成果,设计更深层次的课堂活动。再次,混合教学模式虽没有统一的教学范式,但却拥有较为统一的目标,即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最后,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校内校外资源,以资源构建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资源构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2]。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价值

(一)应用工具功能强大

全文阅读

等值线图教学的两点体会

在历年高考中,出现了许多以等值线为考查内容的很多试题。所谓等值线,就是把数值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在地理意义上讲的等值线概念包括等深线、等压线、等气温线(水温和气温)、等盐度线、太阳辐射等值线、等降水线、人口等密度线、等震线、地层年龄等值线、大气中某种污染物分布的等值线……。通过等值线的形式,来考查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问题。一般来说,等值线图将地理知识大幅的文字内容,包括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内在规律等以图像系统表达,既科学严谨,又简明扼要;这些内容既是教材的重点,又是教材的难点,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等值线这一知识重点、难点的教学,重视等值线分布图,充分利用图像系统来配合教材文字系统进行教学,化厚为薄,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图,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实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中学地理教育的同仁们总结了许多经验,如演示法、形象法等诸多有实用价值的处理办法,这对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末学后进有很多益处,但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一些难度。我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进行等值线分布图的处理,有几点心理体会写在如下,请各位同仁指正。

要搞好等值线分布图的教学,我们应首先了解关于等值线分布图的一些性质。第一,要注意其数值特性。等值线分布图所包含的信息就是地理知识文字内容的数值特征,具有数学意义,因此在向学生分析、传授等值线图所表达的知识内容必须是科学、准确、严密,不得与文字内容有出入,否则会引起学生知识、思维混淆,出现原则上的科学性错误。 第二,要注意其逻辑特性。等值线分布图表示内容往往是多种地理要素的叠加,不仅是知识点的空间分布形式,同时还隐含着地理现象的成因,发展过程和变化规律。因此等值线分布图的教学过程必须要符合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有前因后果,具有逻辑性。第三,要注意其形象特性。等值线分布图的内容一般来说都是教材的难点所在。要让所有学生能接受知识,搞清原理,则应该在教学组织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语言等要形象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理解,又能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愉悦地获得新的知识。第四,要注意其简要性。也正是由于等值线图表示的内容是多层次多要素的叠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某些要素是不需要的,或是图中等值线太过繁多冗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简化等值线图,突出其特点,把不必要的要素加以去除,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理解了等值线的性质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等值线图,一般方法是:

1.看数量上的特征。主要是看等值线的数值,读出最高低值和最低值,相邻两等值线的差值,分析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

2.看形态上的特征。等值线上的疏密(判断变化的大小),等值线的形状,等值线的弯曲方向。

3.根据等值线所表达的数值趋向判断其数值高低,并分析引起其变化的地理原因。

上述是等值线判断的一般方法,在很多教辅资料中,有一种判断等值线数值高低的判读方法,是用“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口诀来处理。这一方法很有用。但很多学生在理解这一方法存有一定的困难,很多教师便让学生记住这一规律,加以应用。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等值线的数值特性,添加辅助线来处理,往往可以更快捷处理,这对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掌握。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全文阅读

将建模与图论思想融入《线性代数》教学的实践

摘 要:《线性代数》教学改革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数学建模》是数学类课程改革的典范。课题组在成功进行《数学建模》教学与组织数学建模竞赛的基础上进行《线性代数》教学改革的实践,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到《线性代数》的教学,将《数学建模》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入《线性代数》教学,推进《线性代数》教学改革。

关键词:线性代数;数学建模;案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3824(2013)01008804

0 引 言

《线性代数》是许多自然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它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方法,也是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工具。学好《线性代数》,再加上《高等数学》和《概率论》,对于培养工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大意义。”[1]由于课程本身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很多学生掌握不好,以至于影响了后续数学课程甚至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加上《线性代数》课时的限制、内容的调整,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针对《线性代数》课程进行教学改革[2]。

1 《线性代数》教学现状

《线性代数》现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大多重理论,轻应用,重公式推导,轻数值计算,忽略了概念、原理和模型的实际意义,使得学生在学完《线性代数》这门课程后,往往只会套用解题,并不知道《线性代数》在哪些领域应用,如何应用。当前,《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现状如下[35]。

全文阅读

浅谈初中经纬度教学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第四初级中学校)

摘 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大量的知识交叉,如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国家政策等等。由于师资力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足或局限,初中地理教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经纬度;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应重视知识体系,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基础知识为起点,使学生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然后是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中,经纬度是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这个知识点应高度重视。刚入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小学向初中过渡的时期,习惯于简单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地理中经纬度的知识则比较抽象。地理教师经过精心设计课程,耐心讲解、演示,感觉讲得很清楚了,但学生像是水中望月,一片茫然。初中地理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意思是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去发现经纬线的特点,归纳经纬度的划分方法,并用经纬网定位。但是,地球上本来不存在这样的“线”,经纬线是个抽象的概念,加上地球上人为划定的点线让学生摸不到头脑。所以,教师在开展经纬度教学时还应多动动脑、多下些工夫才行。

一、地理教师要重视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地图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些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停留在机械记忆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而且,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图,都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掌握了使用地图的技能后,学习经纬度这部分知识就相对容易些了。

二、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全文阅读

活动经纬教学地球仪的制作及应用研究

1前言

[BFQ]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教学理念,强调“开展观测、实验等实践活动”,要求按照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的一步步认识和理解,注重有效教学、有效学习。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着8项智能,各种智能各具特点且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同时,这些智能具体到每个个体身上则有不同表现。如某一项或几项智能表现相对突出,而其他几项稍差,正是这些不同,使得每个人的学习类型和智能类型各具独特性。带给教学的启示是: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多种多样量身定制的有效信息和参加活动的机会,从而保证教学的高效性。

为了让学生轻松准确地理解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除文字材料、图片、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之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实际的空间物体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活动经纬教学地球仪的制作

目前,公知的教学地球仪上画有很多经纬线,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指示功能。但是,这些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固定画在球面上的细线条,在实际的班级授课过程中,教师任意指示的经纬线往往不能让学生清晰的识记与区分,如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增加晨昏线、日界线、昼弧、夜弧、球面上最短距离弧线等地球仪上无法直接表现的线条,将让学生更加不能直观的认识,更谈不上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了,这样势必会使困难的沟通成为教与学过程中的瓶颈,造成教学效果的低下。

为了克服现有的地球仪不能任意指示或明显有效的直观展现经纬线、晨昏线、日界线、昼弧、夜弧等线条的不足,笔者自制了一种活动经纬地球仪。该地球仪最大的特点是加装了很多能明显区分的彩色线条,这些线条是活动的,能任意取用。

全文阅读

地方高师院校《 线性代数 》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

摘要:针对地方高师院校《线性代数》课程建设与改革中所存在的课程教学课时压缩、文理科学生学习内容的定位模糊、忽视不同专业的学习要求和独立二级学院与二本教学内容雷同等四个方面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设想,并结合实践阐述了一些设想。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线性代数;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59-02

基金项目:本文系衡阳师范学院2011年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数学过程化研究”(编号:jy201117)的研究成果。

地方高师院校一般都是由原来的师专、教育学院、师范学校等合并升格而来的,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规模,2001年教育部彻底放开了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许多院校先后被赋予一定的“自主招生权”,多数地方师范院校还拥有“独立二级学院”。随着这一系列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线性代数》课程是地方高师院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理论和方法已广泛存在于技术科学的各个领域,而非线性问题也常常可以转化为线性问题来解决。然而,《线性代数》也普遍被地方高师院校学生认为是一门比较困难的课程,很多学生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从长远来看,高师院校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否将间接影响到将来地方中小学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和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如何做好《线性代数》课堂教学,作为升格后的地方高师院校的一线教师肩上的责任就显得尤为重大。

一、地方高校《线性代数》教学内容改革的现状

1.《线性代数》教学课时压缩。由于社会需求人才类型的导向,许多地方院校加大了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这两门课程的课时量,学生也花费了大量的课外时间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上,这样一来,《线性代数》的课堂教学时间被迫压缩,教师上课时常有教材内容无法完全展开讲授的苦衷。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的《线性代数》教学课时数由54~68课时压缩为32~36课时,导致许多学生对线性代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够,而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对线性代数的知识又有较高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师范院校非数学专业的教与学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线性代数》教学内容忽视了文科与理科学生的学习特点。文理兼招是地方高校为了改变生源的知识结构,适应专业文理交叉、边缘学科较多的特点而实行的一项改革。比如,法学、广告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专业许多就是文理兼招的,而目前国内高校一般没有对文科《线性代数》进行准确定位,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文科《线性代数》究竟应当包括哪些内容,学生应学习哪些知识,获得什么能力,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而部分高校的这些专业也是文理合班上课的,教师在《线性代数》教学中难以针对文理科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选择教学内容,往往是“以不变应万变”,导致《线性代数》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全文阅读

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生态建构路径

摘要: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思政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近年来,思政课采取了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优势与技术的奇妙结合中,教学内容的过载性、可视化设计的愉悦性、环境布局的契合性、多元主体协调性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需要重建,才能推进网络时代思政教学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生态建构

建构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生态是我们正确处理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核心话题。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的生态系统,是指思政课的教与学过程中各要素、各单元在实际运行中,依据既定的课程设置、内容要求、学时安排和线上教学程序与规则,在情绪紧张气氛萦绕、相互关系制约的基础上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共存、共享的状态与效果。

一、构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生态的价值

思政理论课大规模线上教学活动的展开,缘于技术发展带来的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巨大机遇。线上教学活动的展开,为技术的全面渗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思政理论课传统的教与学活动中,自然也存在生态系统,但线上教学活动的教学生态问题,除带有传统思政课活动的共性外,更具有自己多种模态融合下的媒介知识表达方式的特点。构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生态利于面向信息技术发展,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着眼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原住民”身份,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构建线上教学生态有助于提升共享共建的质量与效益

构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生态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握教学内容供给与学生需求的平衡,着重达成有效互动,共生共存于线上教学。通过这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线上教学,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思政课以最低成本、最大规模、最高效率得以展开,各种教学资源包的提供以及雨课堂、云班课、QQ群、腾讯课堂、学习通等平台集中亮相,网络直播、MOOC学习形式等纷纷推出,达成了思政课线上教学的集约化、中心化、统一化与各校各班级线下思政课教学的多样化、个性化、情境化之间的某种平衡,很好地完成了思政课教学任务。这种线上教学实践,推动了思政课教学的新探索,也必将随着实践活动持续深入,教师和学生理性认知和实操经验的积累与沉淀,逐渐找到更加适切的、匹配不同情境和学段的知识要求方式,以便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在线教学,提升双方线上空间共生共存共享共建的质量与效益。

(二)构建线上教学生态有助于优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全文阅读

线性代数课程内容及局部体系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非数学专业线性代数课程建设的实践教学现状,按照“教育数学”的理念,分析了线性代数的数学思想,对线性代数教学内容、局部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探讨,其宗旨是从整体上把握线性代数课程的主线和核心,提高线性代数的教学效果,最后结合教学实践简要介绍了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些做法和w会.

【关键词】线性代数;数学思想;教育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线性代数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和理工科等有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由于信息条件下新的教学方法的出现,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已经逐步涉及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适应新的变化以及教育数学发展的总体目标,促进学科交叉,提高学生数理与数量分析能力,同时满足学生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的个性化需求,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有必要在课程建设方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创新尝试和改革.近年来,我们针对财经类学院的学生,加强线性代数内容、局部体系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并进行了初步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正努力把线性代数课程打造成一门精品课程.

一、按照教育数学的理念,探讨线性代数的数学思想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其核心问题之一是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数学思想是数学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的,它是学习数学的人所具有的一种基本的思维特征,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思想:抽象、推理和模型.

数学抽象包括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图形与图形关系的抽象,通过抽象,把外部世界与数学有关的东西抽象到数学内部,形成数学研究的对象.线性代数课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概念.概念是线性代数的法、线性代数的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概念的含义上下功夫教,要用形象的语言解释概念,学生要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地表达概念,不能死记硬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