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学

地理学范文精选

地理学范文第1篇

在读图比较中,开阔学生思路。俗话说得好: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准确把握其特点,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将北美洲、亚洲地形图对比分析,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①亚洲地形复杂、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北美洲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②亚洲的河流受地理影响呈放射状分流,北美洲的河流呈南北向分流。通过阅读比较,不仅便于学生把握规律,准确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还可以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用图能力得到锻炼。

二、教师要多用板图进行教学,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板图在地理教学中日益受到冷落,有的地理老师干脆弃之不用。但我们要认识到,灵活、简便的板图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实现和教材的随时对接,还可以让学生亲眼目睹教师的特长,使学生有羡慕感,拉近师生距离,增强情感教学效果。此外,板图还具有主题鲜明,内容精练和突出重点的特点。因此不论讲新课或是复习课,都应发挥板画的作用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将预先出现的图画在黑板上,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板图上,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有些复杂的板图可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例如,在指导学习“长江”这一章节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江干流图后,就可边讲边填它的发源地,注入海,依次流经省区的简称。讲上、中、下游分界线时用红色粉笔画上符号,写出地名,用蓝色粉笔画出主要支流和湖泊。讲主要水电站时,用黄色粉笔画上水电站的符号。这样,这节课的知识点,集中于板图上,学生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掌握。

三、利用地图,采用多种练习方法记忆地理事物

地理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理 地图 看图

十几年的地理教学生涯让我感触颇深:自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换来的是透心凉――学生不听不学,考试总是不及格。这些事实令我苦恼了一年又一年,也思索了一年又一年。新课改的实施终于让我找到了答案。

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地理学习。我们的教学应该摒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老路子,让学生快乐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训练学生学会“看”地图就是我的一次成功尝试。

案例提问一:北欧五国中最北的是哪一个国家?

案例提问二:中国最东部的省是黑龙江省还是台湾省?

一些学生对于这两个问题感到很难回答。北欧五国中的挪威、瑞典、芬兰三国都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地理位置差不多。只有仔细看地图,才能知道这三国中挪威最北,芬兰次之,瑞典最南。再仔细看地图,还可知道挪威的北、西、南三面分别临巴伦支海、挪威海、北海,其海岸线比瑞典、芬兰两国都要漫长,导致了其航海业、渔业的发达。

中国最东部的省,不少学生误认为是台湾省,其实是黑龙江省。产生这个错误的原因就在于看地图不仔细。一看台湾岛在大陆的东部,而且中间又隔有台湾海峡,就产生了这个不正确的印象。仔细看看,可以知道台湾省的最东部是属宜兰县管辖的赤尾屿,还不到东经125。;可是黑龙江省的最东部却达到了135。多,远在台湾省的东部。知道了黑龙江省在我国的最东部,也就知道了我国最早迎来日出的电是黑龙江省。展开地图,不仅能帮助正确解答有关问题,而且还能牢记不忘――仔细看过的东西记忆深刻,这是记忆中的一条规律。

上面两个案例题实质是说:要仔细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在的经纬度才能真正让地理中的“地域关系”进入脑海。事实上地图上的内容和信息是很多的,对于不同的地理要素必须有不同的仔细看图方法。

案例三:“看懂”河流。

我国西南地区有四条著名的国际河流,即怒江、澜沧江、元江、雅鲁藏布江。这四条河流的下游叫什么名称,各注入什么海?许多同学回答不出这个问题,究其原因是未仔细看地图或看地图的方法不对。要想真正了解河流,一定要从起源地看到入海口。这样一看,就知道怒江的下游为萨尔温江,最后经缅甸流入安达曼海;澜沧江的下游为湄公河,最后经越南注入南海;元江的下游为红河,最后经越南注入北部湾;雅鲁藏布江的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国附近汇入恒河,注入孟加拉湾。

再如,我国黄河干流流经四川,但黄河干流到底先流经四川还是先流过甘肃?流经四川什么地方?如果仔细看地图,就能牢牢地记住黄河的干流从青海省发源后,先流经四川北部,再进入甘肃省,最后注入渤海。看河流还应注意支流与干流汇合处的城市。如,我国的重庆位于嘉陵江汇入长江处;武汉位于汉江汇入长江处;苏丹的首都喀士穆位于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汇合处。大河的入海口往往是该国的重要港口,如莱茵河口的鹿特丹被称为“欧洲的门户”,在看地图时也要特别注意。

地理学范文第3篇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还在于教师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教师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使其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快乐学习,激发兴趣,提高成绩。如教学《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并选出每一小组的负责人,分别布置给每一小组进行学校周边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考察的任务,在出发前先给学生大致讲述自然景观(自然带、典型植物等)的概况及在考察中要了解的内容,并要求其返校后每一小组上交考察报告。此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并能激发不同学生的个人主观意识与创新意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又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采取自学课。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通读理解,并完成阅读笔记。待抽样检查后,找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最后在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笔记进行更正与完善后进一步阅读探讨。对于区域地理教学,地理教师还可以在讲授某一国家地理时,以“我所了解的XX国”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讨论。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引导学生进行该国资料搜集整理,在课上上台演讲,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此方法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从实际需要引发兴趣

地理学习中,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途径。如地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利用任务型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任务,即:学生课后要结合教材中的“某园林景区导游图”绘制学校的校园平面图。在自己学习的校园中绘制平面图,这个实际问题会使得学生提高对学校地理的探求热情,出色完成任务。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制作地理模型了解地图知识,引导学生收集与地图指示相关的图片、卡片、邮票等,了解地形地图知识。

三、提高教学语言艺术,在语言中激发地理兴趣

地理学范文第4篇

2.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ZHAORongqin,HUANGxianjin,ZHONGTaiyang

3.内蒙古羊草草原呼吸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区分耿元波,罗光强,GENGYuanbo,LUOGuangqiang

4.东北地区冬季降雪的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特征王冀,赵春雨,娄德君,WANGJi,ZHAOChunyu,LOUDejun

5.长江流域实际蒸发量的变化趋势王艳君,姜彤,刘波,WANGYanjun,JIANGTong,LIUBo

6.长江上游侵蚀产沙与社会经济因子的关系杜俊,师长兴,胡大伟,王红兵,范小黎,DUJun,SHIChangxing,HUDawei,WANGHongbing,FANXiaoli

7.浙江自然地理环境与采石文化的关系郑伟忠,ZHENGWeizhong

8.新开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分析张国坤,邓伟,张洪岩,宋开山,李恒达,ZHANGGuokun,DENGWei,ZHANGHongyan,SONGKaishan,LIHengda

9.基于GIS的城市用地布局多情景模拟与方案评价——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秦贤宏,段学军,杨剑,QINXianhong,DUANXuejun,YANGJian

10.基于匀光遥感的6000年来盐城海岸演变研究康彦彦,丁贤荣,程立刚,张晶,KANGYanyan,DINGXianrong,CHENGLigang,ZHANGJing

11.基于耦合地理模拟优化系统GeoSOS的农田保护区预警陈逸敏,黎夏,刘小平,李少英,CHENYimin,LIXia,LIUXiaoping,LIShaoying

12.地理学报 黄秉维与自然地理研究杨勤业,郑度

13."自然地理学与环境变化"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李灿,朱会义

1.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分析韩增林,徐丹,郭建科,HANZenglin,XUDan,GUOJianke

2.基于空间模型的全球粮食安全评价吴文斌,唐华俊,杨鹏,周清波,陈仲新,RyosukeSHIBASAKI,WUWenbin,TANGHuajun,YANGPeng,ZHOUQingbo,CHENZhongxin,RyosukeSHIBASAKI

3.江苏省能源效率空间分异特征与成因分析赵媛,郝丽莎,杨足膺,ZHAOYuan,HAOLisha,YANGZuying

4.点-轴理论在新疆与西西伯利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应用吴淼,杨兆萍,张小云,WUMiao,YANGZhaoping,ZHANGXiaoyun

5.基于垄断竞争的大都市商业空间结构动态模拟薛领,翁瑾,XUELing,WENGJin

6.转型期中国城镇居民住房类型分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CGSS(2005)的分析刘望保,闫小培,曹小曙,LIUWangbao,YANXiaopei,CAOXiaoshu

7.都市聚落系统的形成规律——递增报酬与幂次法则的计算机与数理仿真赖世刚,韩昊英,于如陵,柯博晟,LAIShih-Kung,HANHaoying,YUJu-Ling,KOPo-Chien

8.转型期杭州城市写字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机制吴一洲,吴次芳,贝涵璐,WUYizhou,WUCifang,BEIHanlu

9.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C02控制下上海城市发展模式燕华,郭运功,林逢春,YANHua,GUOYungong,LINFengchun

10.藏族歌曲对旅游地形象感知的影响朱兹,韩亚林,陈晓亮,ZHUHong,HANYalin,CHENXiaoliang

11.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特征陶卓民,薛献伟,管晶晶,TAOZhuomin,XUEXianwei,GUANJingjing

12.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刘法建,张捷,陈冬冬,LIUFajian,ZHANGJie,CHENDongdong

1.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干旱遥感监测及其影响评估李强子,闫娜娜,张飞飞,常胜,吴炳方,LIQiangzi,YANNana,ZHANGFeifei,CHANGSheng,WUBingfang

2.山体基面高度对欧亚大陆东南部林线分布的影响——山体效应定量化研究韩芳,张百平,谭靖,朱运海,姚永惠,HANFang,ZHANGBaiping,TANJing,ZHUYunhai,YAOYonghui

3.渭北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剖面发育的影响——以洛川-长武塬区耕地转为苹果园为例庞奖励,张卫青,黄春长,查小春,张彩云,常美蓉,朱美玲,丁敏,PANGJiangli,ZHANGWeiqing,HUANGChunchang,ZHAXiaochun,ZHANGCaiyun,CHANGMeirong,ZHUMeiling,DINGMin

4.近40年山西省初终霜日的变化特征钱锦霞,张霞,张建新,范辽生,武捷,QIANJinxia,ZHANGXia,ZHANGJianxin,FANLiaosheng,WUJie

5.天津城市沿革中的供水格局演变分析冯跃,鲁春霞,唐笑飞,谢高地,FENGYue,LUChunxia,TANGXiaofei,XIEGaodi

6.水环境协同约束分区与产业布局引导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孙伟,陈雯,陈诚,SUNWei,CHENWen,CHENCheng

7.鄱阳湖流域水沙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机理孙鹏,张强,陈晓宏,陈永勤,SUNPeng,ZHANGQiang,CHENXiaohong,CHENYongqin

8.基于水文随机方法的大尺度径流空间插值图化研究——淮河流域蚌埠以上区间为例严子奇,夏军,LarsGottschalk,YANZiqi,XIAJun,LarsGottschalk

9.塔里木盆地水汽含量的计算与特征分析杨青,刘晓阳,崔彩霞,李军,刘蕊,YANGQing,LIUXiaoyang,CUICaixia,LIJun,LIURui

10.广东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成因范伶俐,郭品文,管勇,梁敏妍,FANLingli,GUOPinwen,GUANYong,LIANGMinyan

1.基于约束性CA方法的北京城市形态情景分析龙瀛,沈振江,毛其智,党安荣,LONGYing,SHENZhenjiang,MAOQizhi,DANGAnrong

2.基于遗传支持向量机的城市扩张非线性组合模型张豪,罗亦泳,张立亭,ZHANGHao,LUOYiyong,ZHANGLiting

3.基于核主成分元胞模型的城市演化重建与预测冯永玖,刘妙龙,童小华,刘艳,韩震,FENGYongjiu,LIUMiaolong,TONGXiaohua,LIUYan,HANZhen

4.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北京居住用地价格影响因素评价武文杰,刘志林,张文忠,WUWenjie,LIUZhilin,ZHANGWenzhong

5.新时期南京居住空间分异研究地理学报 宋伟轩,吴启焰,朱喜钢,SONGWeixuan,WUQiyan,ZHUXigang

6.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区位空间选择模型刘小平,黎夏,陈逸敏,刘涛,李少英,LIUXiaoping,LIXia,CHENYimin,LIUTao,LIShaoying

7.厦门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石龙宇,崔胜辉,尹锴,刘江,SHILongyu,CUIShenghui,YINKai,LIUJiang

8.厦门岛城市空间扩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吝涛,李新虎,张国钦,赵千钧,崔胜辉,LINTao,LIXinhu,ZHANGGuoqin,ZHAOQianjun,CUIShenghui

9.中国典型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陈玉福,孙虎,刘彦随,CHENYufu,SUNHu,LIUYansui

10.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法——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朱晓华,陈秧分,刘彦随,张济,李亚云,丁晶晶,ZHUXiaohua,CHENYangfen,LIUYansui,ZHANGJi,LIYayun,DINGJingjing

11.北京市郊区游憩空间分布规律王润,刘家明,陈田,田大江,WANGRun,LIUJiaming,CHENTian,TIANDajiang

12.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千岛湖旅游地演化过程及机制陆林,鲍捷,LULin,BAOJie

1.中国粮食单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评价殷培红,方修琦,张学珍,戚发全,YINPeihong,FANGXiuqi,ZHANGXuezhen,QIFaquan

2.中国北方初霜冻日期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韩荣青,李维京,艾婉秀,宋艳玲,叶殿秀,侯威,HANRongqing,LIWeijing,AIWanxiu,SONGYanling,YEDianxiu,HOUWei

3.华东雾和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史军,崔林丽,贺千山,孙林,SHIJun,CUILinli,HEQianshan,SUNLin

4.复杂地形下长江流域太阳总辐射的分布式模拟王丽,邱新法,王培法,刘爱利,WANGLi,QIUXinfa,WANGPeifa,LIUAili

5.基于小尺度的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情景模拟与风险评估尹占娥,许世远,殷杰,王军,YINZhan'e,XUShiyuan,YINJie,WANGJun

6.我国横断山区1960-2008年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李宗省,何元庆,辛惠娟,王春凤,贾文雄,张蔚,刘婧,LIZongxing,HEYuanqing,XINHuijuan,WANGChunfeng,JIAWenxiong,ZHANGWei,LIUJing

7.广西乐业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成景机制及模式韦跃龙,陈伟海,黄保健,WEIYuelong,CHENWeihai,HUANGBaojian

8.哀牢山-元江河谷对区域地理分异的影响冯彦,李运刚,FENGYan,LIYungang

9.伊犁河谷不同植被带下土壤有机碳分布杨玉海,陈亚宁,李卫红,陈亚鹏,YANGYuhai,CHENYaning,LIWeihong,CHENYapeng

10.不同流路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过程彭俊,陈沈良,刘锋,陆勤,陈一强,PENGJun,CHENShenliang,LIUFeng,LUQin,CHENYiqiang

11.三峡水库一、二期蓄水对下游悬沙通量影响的计算张珍,杨世伦,,ZHANGZhen,YANGShilun,LIPeng

1.近500年南极涛动指数重建及其变率分析张自银,龚道溢,何学兆,雷杨娜,冯胜辉,ZHANGZiyin,GONGDaoyi,HEXuezhao,LEIYangna,FENGShenghui

2.近50年中国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朱旭东,何洪林,刘敏,于贵瑞,孙晓敏,高彦华,ZHUXudong,HEHonglin,LIUMin,YUGuirui,SUNXiaomin,GAOYanhua

3.纵向岭谷区北回归线一带年降水区域分异特征胡金明,何大明,吴绍洪,李运刚,曹杰,HUJinming,HEDaming,WUShaohong,LIYungang,CAOJie

4.我国中东部逐时雨强时空分布及重现期的估算姚莉,赵声蓉,赵翠光,周兵,张静,薛峰,YAOLi,ZHAOShengrong,ZHAOCuiguang,ZHOUBing,ZHANGJing,XUEFeng

5.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气候风险评估段海来,千怀遂,杜尧东,DUANHaila,QIANHuaisu,DUYaodong

6.1975-2008年色林错湖面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边多,边巴次仁,拉巴,王彩云,陈涛,BIANDuo,BIANBaciren,LABa,WANGCaiyun,CHENTao

7.地理学报 深圳海岸壶穴的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王为,许刘兵,吴正,黄山,WANGWei,XULiubing,WUZheng,HUANGShan

8.鄱阳湖湖滨沙山垄状地形的成因韩志勇,李徐生,张兆干,陈英勇,杨达源,弋双文,鹿化煜,HANZhiyong,LIXusheng,ZHANGZhaogan,CHENYingyong,YANGDayuan,YIShuangwen,LUHuayu

9.干旱地区灌丛沙堆研究现状与展望杜建会,严平,董玉祥,DUJianhui,YANPing,DONGYuxiang

地理学范文第5篇

所谓知识比较法,就是通过运用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从而高效地完成相关地理规律的教学。例如:在A、B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规律教学中,教学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比较后判断。由于半球最高温出现在7月,可得出其均为北半球;“以温定带”,可得出A、B两地最冷月———1月的气温都在0–15度之间,确定A、B两地均属于亚热带气候。通过比较,得出二者在所处的热量带和半球位置这两方面具有共性。“以水定型”,得出A地属于冬雨型,即冬季多雨、夏季干燥,B地属于夏雨型,即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通过比较,得出A、B两地在降水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其次,分析后概括。经过分析,确定A地是冬雨夏干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B地是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由此可对A、B两地的分布范围进行概括:A地大致位于北纬30–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B地则大致位于北纬20–30度之间的大陆东岸。教学实践证明,地理比较法于地理规律教学科学、简便和可行,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2.综合训练深化法

对地理规律,学生只有经过实战训练才能深刻领会、灵活应用。实战训练要注意逐层推进,一般先进行简单的模仿练习,掌握规律;然后进行综合深化训练,灵活运用规律。例如:2014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综合地理卷第9-10题中,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图9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以下题目:

(1)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2)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两题中考查的是气候类型的灵活运用,在复习气候规律时适合采用综合训练深化法,让学生正确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地能够达到连续4个月气温在20℃以上,温度条件适宜;但该地水分盈亏量<0,表示水分条件不足,故B项正确。正确解析第10题:①地位于北纬29.7°,但最高气温在20℃以下,最低气温在0℃以下,说明该地海拔较高,为高原山地气候;②地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气候干燥,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D项正确。

3.结语

地理学范文第6篇

国情新形势诵读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特点分析

我国第四个国家级新区——舟山群岛新区

对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观摩与思考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教学内容选取的几种取向——以必修模块“地理1”为例

如何分析天气系统的动态变化

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为例

提高初中地理个别辅导有效性的策略

“天气与气候”(人教版)教学解读

人文情怀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借用语文学科方法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让“低碳”从专家走向公众

成立上海低碳教育推进专家委员会的倡议书

“人口、城市与城市化”复习

“人口、城市与城市化”训练

“农业、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复习

“农业、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训练

例谈学生提取高考试题信息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一道地理试题的能力考向解读

上海世博

地理教材的分析方法

从资源和地缘看日本的岛屿扩张行为

例谈高中“地理分布规律”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气温与气温分布”教学设计

“高三气候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防震减灾”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统整下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备课策略

例谈“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图演主角教学情境化

浅议高中区域地理高考复习课教学策略

巧用Word绘图工具制作地理图像

情系川西:“长江水学校”四川地震救灾项目综述

长江流域乡镇水教育的战略地位及对策——以长江水学校创新实践为例

行走在白草河畔——北川民族中学水教育活动介绍

在“水学校”中成长

“长江水学校”在我家

“地图和我们的生活”活动主题设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与统编地理课程教学整合的探讨

“我和你‘话’杭州”教学设计

世界几种经济特区

世界著名的四大陆地“岬角”

地理课程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浅谈中学地理评课的内容和思路

情境化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创造美丽地理课堂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教学策略

湘教版高中地理阅读材料的教学处理

利用正弦曲线图进行“地球公转”的教学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知识分层

“欧洲西部”一节的活动模块设计

美国的几种特殊天气

例谈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地理有效教学的“三思”

课后作业方式转变的探索

浅议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动态思维的建立

如何规范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答语言

“人间净土”——喀纳斯

地理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 地图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110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教师每节课必不可少最直观的教学工具。在初中阶段教师常常忽略对学生地图意识及正确的读图技巧的培养,而是盲目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或者摆脱地图照本宣科,这种过度强调知识传授,却忽略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地理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解图及绘图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也是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前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子也会说话了。这足以见得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通过读图带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提炼出所需要的信息,突破难点,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较难理解和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并且能够起到发展学生智能的作用。

一、地理教学中地图的重要性

“离开了地图的教学不是地理教学”。这是由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所决定的,学生要想学好地理必须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地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和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技能既是地理教学的目的、重点,也是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1.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对于地理的学习一开始学生都会感到比较好奇,都会乐意去学习,但如不加以引导,随着知识的难度加大,以及受地理作为不中考科目影响,就会让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逐步消失。教师最好在学生一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去引导他们,带领学生在地图的世界里遨游,去获取他们想知道的信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特别是在当前地理学科普遍不受重视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就会觉得地理枯燥无味,加上没有升学的压力,学生普遍不乐意去学习。要改变这种现状,借助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例如。在七年级开学第一课《走进地理――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这一节的教学中,通过运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地理求未解之谜带领学生走进地理。例如通过景观图片和视频展示埃及神奇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阿布辛贝勒神庙等,以及死亡谷、百慕大三角等,以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风格与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如傣家竹楼、蒙古包、因纽特人的冰屋等,让学生觉得地理与生活关系密切,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地理是一门对生活、生产有用的学科,从而愿意去学习,并逐渐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培养思维、想象能力。以亚洲的季风气候为例,在分析季风气候的特点时,可以先出示影响亚洲的冬、夏季风图,引导学生读图说出什么是季风,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两幅图后说出随着季节变换风向正好相反的风叫季风,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两种风各来自哪里,它们的性质怎么样?得出夏季风来自低纬的海洋,带来的水汽比较多,是一种温暖湿润的气流,而冬季风来自于高纬的陆地,是一种寒冷干燥的气流。最后让学生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这两种性质不同的季风对亚洲东部和南部的气候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亚洲东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这些通过读图分析得出来的结论会在学生脑海中打下深刻烙印,为今后地理学习奠定了基础。地图教学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特别是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对初一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读图技巧才能入门。例如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经纬网、等高线、气候资料图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不能只是依靠教材上的文字材料,更不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知识点,必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分析地理图像,观察、思考、讨论,并最终得出结论,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地图或在地球仪上准确读出任何一点的经纬度位置是地理学习最基础的能力也是重点知识,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好,考试时丢分会比较多,一部分学生只写度数(数字后面没有写字母),一部分学生对于东经、西经和南纬、北纬不能正确地运用。我认为对于经纬网内容的教学可以这么处理:

(1)把教室设定为一个经纬网,横代表纬线,列代表经线,先由教师任意说出排数和列数,所在位置的同学站起来,接着教师可以点名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所在的排和列。通过游戏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把教室的经纬网搬到大屏幕,给每一行和列定上相应的度数,让学生观察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探究、讨论,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引导、提示。最终找到规律:度数向上(北)增加是北纬,度数向下(南)增加是南纬;度数向左(西)增加是西经,度数向右(东)增加是东经。

(3)小试牛刀:运用所得出来的结论进行强化练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再次经过学生各种思维形式的加工处理,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也让每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只要正确掌握了读图方法,地理学习起来是非常得心应手的。

4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虽然教材中已经设计了很多活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很多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一般都会与地图或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不要仅仅只对学生提问,而应发动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勇于提出问题。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每幅图里面都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只要学生仔细读图,积极思考,就能发现问题,并通过探讨交流去解决问题。如在讲七年级地理世界气温分布时,让学生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多数学生能够提出“世界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世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哪里”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直接从图中得来的,回答这些问题也比较简单,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但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学生的这些简单的提问,而应鼓励学生进一步去挖掘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读图提出“为什么在亚洲中部有一小块地区的气温较周围的地区低?为什么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的平直”等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结合世界地形图、世界海陆分布图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这就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利用地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是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使用地理图像,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思维的前提是观察,在同类地理事物的学习中,可以通过观察,举一反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在八年级地理(下)第二章中,学习了“滚滚长江”后,要求学生利用分析长江河流概况的方法来分析黄河的概况。可通过读“黄河水系”图,结合教材内容,解决下列几个问题: (1) 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2)黄河流经的省(自治区)。(3)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4)黄河的重要支流及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按照新课标教学理论要求,在教学中,重要的不是教师教会学生什么,也不是学生学到什么的问题,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要懂得怎样学习的问题,因此传授学习技能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前者能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后者只会让学生暂时掌握某一知识,“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培养学生“会学”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地图的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认为学习地理只是简单地了解地理事物的名称及分布,地图只是为了帮助了解这些地理事物分布的一个辅助手段,而随着地理恢复高考,特别是新课改的进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图为中心,以图带文,加强学生对读图、析图、解图、绘图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发挥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读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地图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最重要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不能只满足于是什么,在哪里,而是让学生习惯于把这些知识落实到地图上,不管是日常学习中的分析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还是考试前的知识整理,都要习惯于运用地图去帮忙理解、掌握和运用归纳,才能从根本上学好地理。

例如,读等高线地形图,要注意等高线上数值的变化规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及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等;读地形图,习惯于找主要的地形类型,主要的地形单元,通过色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分布,了解地势特点及海拔高低;学习区域地理能够结合地图,说出该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特点、地形分布、地势特点、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河流及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并能举一反三。如在学习“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地位”时,教师用课件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图”,引导学生读图说出香港的位置及范围,学生通过读图能大致说出香港的位置:香港南临南海,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深圳市毗临。范围包括新界、九龙和香港岛,行政中心在香港岛。由于这些内容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完全是学生自己读图得到的结果,是一种理解性记忆,不是机械性记忆,因此,这种依托图像来帮助记忆的方法,能够让记忆更持久地保留下来,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加强记忆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析图

地图类型多样,内容繁多,当面对不同的地图的时候,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找出图上与所提高问题相关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例如在讲到热带气候的四种类型时,先让学生观察四种热带气候的景观图,通过读图分析造成这些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四幅图的植被对比,分析出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的不同,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气候降水比较多,而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接着让学生结合气候的逐月降水量及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这四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差异。气候资料图的分析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世界气候复杂多样,不同的气候类型特点不同,哪怕是相同的气候类型也会存在着差异,如果学生只是去背诵记忆这些知识,是不能以“不变”应“万变”的,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读图分析方法,才能熟练的分析各种不同的气候资料。

3解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所教学生的实际,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读图积极思考,从解疑中不断发展学生的智力。例如在讲到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时,可以出示中南半岛地形图,让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主要的河流,从简单到复杂设计问题:中南半岛的河流多发源于哪个国家?他们的流向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这些河流多自北向南流?北部主要是什么地形?当河流流经这里的时候水流有什么特点,什么资源丰富?这些河流的下游主要流经什么地形,是怎么形成的。中南半岛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为什么?学生结合图像思考并积极发言,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随着教师的提问活跃起来,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绘图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让学生绘一些简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提高记忆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图像与文字的转换,理解地图的语言。例如:在 学 “中国主要铁路干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与老师同步画简图来完成教学内容,边讲边在黑板上用红色的五角星表示首都北京,接着用黄色的粉笔自东向西画出五条南北干线,讲一条,画一条,并用文字写出起止的城市名称。然后再用绿色粉笔画出三条东西铁路干线。用圆圈绘出铁路干线交汇点,并且让学生熟悉这些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最后根据所画出来铁路干线简图,让学生选择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昆明、乌鲁木齐等地最近便线路该怎么走。整节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手的参与,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可见在地理教学中适当、适时的绘图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各种教学地图,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利用地图进行正确、合理的教学,也是地理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地理教师要以时俱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爱学地理,会学地理,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水平,使我们的地理教学更上一层楼。

[ 参 考 文 献 ]

[1]王锟.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教研版.2012(9).

[2]刘建英.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浅议[J].青海教育. 2010(3).

[3]廖新红.“变易、简易和不易”思想对中学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6).

地理学范文第8篇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地图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亲密伙伴,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智能和掌握基本地理的技能,同时又便于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规律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巧用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利用地图形状引导学生记忆

根据地图联系实际,发挥想象的记忆在地理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学生只有在联系实际,在发挥想象中去记忆地理事物,才记得轻松,记得牢固,才能加深理解,也能增强记忆能力。在《中国的行政区划》这节中,记忆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在帮助学生记忆各省位置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总体观察中国地图,中国地图很像只健美的雄鸡,于是我把“鸡”分成了8个部分,分别是鸡头、鸡脖子、鸡肚子、鸡背、鸡尾巴、鸡屁股、鸡脚、鸡肠子。要求学生把相应的省份按排到相应的部位,学生来兴趣了,鸡头好记,就是黑龙江、吉林、辽宁;鸡脖子是北京、天津、河北;鸡背是内蒙古自治区、鸡尾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鸡脚是海南省和省……

二、利用地图展开想象的翅膀形象记忆

八年级学生在想象力高度发展的时期,可以引导学生将某省分行政区的轮廓与某一想象的物体对应起来帮助学生记忆。在《中国行政区划》这一节当中,记忆省份行政单位的大体轮廓也是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利用联想实物记忆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也是很好的办法,仔细观察中国行政区图会发现各省区的轮廓与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很相似,如北京像心脏,是祖国的文化政治中心;黑龙江省就像展翅欲飞的天鹅,从祖国东北部起飞了;吉林像人参;山东犹如一头骆驼的头和身;看着地图发挥想象,目的是为了把各省的大体轮廓记住,培养学生看图想象记忆的能力。

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绘图,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记忆,增强学生的空间感

地理学范文第9篇

地理源于实践,提倡学生向实践学习、向课外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古人曰“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总理寄语新时期的青年学生要“脚踏实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天象观察、气象观测、地质地貌考察、地震测报、环境监测;阅读地理课外读物;观看地理影片、地理电视节目;制作教具、模型、观测仪器;举行地理晚会、专题讨论会;开展地理知识竞赛;进行野外考察、乡土地理研究、地理专题调查等。通过学生脚踏实地的地理实践活动,既能将学过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又能在实践中学到新的地理知识,同时还可以在地理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广接地气,落“地”于生活之中

地理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地理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活教材。地理教学接地气,即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根据学生认知年龄、心理水平,将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生活与体验中学习地理。地理的生活性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性质之一,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地理教学应精选一些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接地气的地理事象,使之无痕迹、不减效地与地理教学有机融为一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地理源自生活,地理就在身边”。如学习地球运动时,可联系楼距与太阳高度的关系。学气的运动时,可与当地的天气、气候现象和谚语结合,如“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雪下高山,霜打洼地”等。学习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当地工业园区区位条件,分析当地西瓜为什么有的年份价格贵,有的年份价格便宜等。

立足本地,落“地”于乡土之中

地理学范文第10篇

近年来的地理会考一直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并且作为新的教育思想方向,本着不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为原则来进行命题。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带领学生奋战地理会考的时候,除了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有用、有趣的地理,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下面我从地理会考的一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地理教学。

一、夯实基础,融会贯通

会考地理内容,事实上包括了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这三大部分。这些内容,学生已经分别学过,因此不能说十分陌生,但由于相隔时间较长,加之当时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大部分知识都已经淡忘,所以,必须进行系统学习。但是如果按照原来教材的顺序,一小块一小块地讲,显然不行。对此,我在带领学生进行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在讲到大洲和大洋的内容时,适时融入一些世界区域地理的内容,而当讲到世界区域地理内容时,再复洲和大洋的知识加以巩固,这样前后知识既可融会贯通,便于记忆,又可增加兴趣,降低难度。

例如:当讲到中国地形的时候,可补充说明,青藏高原上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而形成的,而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都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的结果。这样就把中国地形的有关知识和板块构造学说联系起来。经过这样的前后衔接融会贯通地学习,每个知识系统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二、形成网络,纵横交错

当进入第二轮复习的时候,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将整个教材的知识点理清,连点成线,力争做到高屋建瓴,形成网络。当然这张网可以是一张沿着知识脉络的纵网,也可以是针对某一问题的横网。但是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进行网络构建,都必须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和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并注重学生的复习反馈出来的信息,随时作好调整。

例如:在完成前两轮复习后,我要求学生做一张横网,即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气候特点进行对比。事实上,就某一气候类型而言,它也是一张从气候分布到气温和降水特点分析的纵网,真可谓纵横交错。通过这样的作业,可以体现学生的智慧和创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精选练习,举一反三

谈到会考复习,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题海战术,甚至盲目押题、猜题,以为这样总会熟能生巧,说不定瞎猫还能碰上死耗子,其实不然,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很多宝贵时间和精力,反而事倍功半,甚至遇到有些做过的题目仍然出错,越做脑子越乱。因此精选高质量的试题和对每份试卷进行深刻剖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每次考试结束后,我都认真分析统计,对于每位同学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试卷分析中能有的放矢,点中要害,并尽可能借题发挥,举一反三。就拿选择题来说,它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其他三个答案为什么不对,它们错在哪里,这样,一道题就变成了几道题。

例如有这样一道常见的选择题:下列地理现象中,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A 日月星辰的每天东升西落;B 四季更替;C 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D 不同经度地区地方时的形成。这道题多数同学都能答出来B,但A、C、D是由于什么产生的?地球公转还会产生哪些现象?补充上这些问题后,那么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就变成了多个问题,并且复习的知识点也增多了。

对于一道典型的综合分析题,教师可以针对同一幅图,换一个或多个角度出题目,同时还可以让同学们自己设计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简单的“对答题”,还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归纳总结,查漏补缺

会考复习进入最后阶段,有的同学自我感觉良好,心存惰性;有的同学觉得问题很多,无从下手。这时,如果教师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断,盲目备课、上课,肯定事与愿违。因此,可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弱点,查漏补缺。我要求学生结合平时练习、测验,各写出自己最薄弱的和最有把握的几个知识点,我则对其中比较集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个别辅导。

例如:学生普遍对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内容掌握不好,而对区域地理知识的认识普遍感觉良好。事实上“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同学们对自己重新认识,再次提高的过程。这在最后的复习阶段相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