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理教学

武昌掠影

国情新形势诵读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特点分析

我国第四个国家级新区——舟山群岛新区

对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观摩与思考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教学内容选取的几种取向——以必修模块“地理1”为例

如何分析天气系统的动态变化

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为例

全文阅读

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

【摘 要】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它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新教材中地图的内容和比重较旧教材都有较大增加,在选编中还注意到图片的实用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兼顾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对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有着特殊的功效。地图中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载体和教学工具。

【关键词】地图;地理教学;读图

一、地图

1.什么是地图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它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地图中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载体和教学工具。

2.教学地图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地图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教学地图内容上的专用性。教学地图针对性强,主要考虑教学的需要。②教学地图取材的现实性。③教学地图表现手法的鲜明性。

3.地图教学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

全文阅读

地图式地理教学

一、教师引导读图,使学生学会利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

在读图比较中,开阔学生思路。俗话说得好: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准确把握其特点,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将北美洲、亚洲地形图对比分析,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①亚洲地形复杂、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北美洲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②亚洲的河流受地理影响呈放射状分流,北美洲的河流呈南北向分流。通过阅读比较,不仅便于学生把握规律,准确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还可以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用图能力得到锻炼。

二、教师要多用板图进行教学,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板图在地理教学中日益受到冷落,有的地理老师干脆弃之不用。但我们要认识到,灵活、简便的板图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实现和教材的随时对接,还可以让学生亲眼目睹教师的特长,使学生有羡慕感,拉近师生距离,增强情感教学效果。此外,板图还具有主题鲜明,内容精练和突出重点的特点。因此不论讲新课或是复习课,都应发挥板画的作用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将预先出现的图画在黑板上,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板图上,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有些复杂的板图可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例如,在指导学习“长江”这一章节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江干流图后,就可边讲边填它的发源地,注入海,依次流经省区的简称。讲上、中、下游分界线时用红色粉笔画上符号,写出地名,用蓝色粉笔画出主要支流和湖泊。讲主要水电站时,用黄色粉笔画上水电站的符号。这样,这节课的知识点,集中于板图上,学生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掌握。

三、利用地图,采用多种练习方法记忆地理事物

对初中学生来说,这一阶段是他们积累知识的关键时期。只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激发,学习能力才能持续提高。所以初中生需要大量的知识记忆,从初中生的年龄看,机械记忆方法仍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学习世界地理部分知识时,涉及到大量陌生的地名、河流名称等等,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熟悉这些内容,需要采用多练的方法。练习时要注意地理课的特点,重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因此地名的记忆也离不开地图。例如《亚洲》概述这一节涉及大量地理名称,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各地理事物,知道其空间分布;紧接下来可以利用指图回答的方式强化记忆;总结时利用多媒体,空白填图练习;最后用《填充图册》做课堂练习。经过几种不同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在多次反复记忆但又不单调重复的情况下掌握多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利用了多种形式的地图,如教学挂图、地图册、多媒体展示图、空白填充图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利用地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记忆成果,还可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地理原理过程中都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和也运用效果远不止上述介绍的这些。我们除了将这些方式方法适时、适当应用于地理教学过程以外,还应准确把握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深入进行地图教学的研究,采取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地图简便、灵活、直观的优势,不断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作者:李浩 单位:江苏省睢宁县高作初级中学

全文阅读

地理教学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怎样阅读地图呢?七年级学生还很小,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该了解学生,耐心细致、有步骤地都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

其次,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常常出现将海洋名称填注在陆地上,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张冠李戴的笑话。

最后,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我在讲东南亚一节,指引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时,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张地形图,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并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先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例,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及范围,并回答我提出问题。学生们非常热情地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顺利地总结得出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并根据河流上、下游的相对高度推断出上游水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正如一位同学所说,以前看到彩色地图只当是为了好看,而今天看来,它变成雄伟壮观的画面。

2.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全文阅读

地理教学与地图

[摘要]从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的重要性入手,论述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教学 地图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110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教师每节课必不可少最直观的教学工具。在初中阶段教师常常忽略对学生地图意识及正确的读图技巧的培养,而是盲目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或者摆脱地图照本宣科,这种过度强调知识传授,却忽略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地理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解图及绘图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也是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前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子也会说话了。这足以见得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通过读图带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提炼出所需要的信息,突破难点,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较难理解和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并且能够起到发展学生智能的作用。

一、地理教学中地图的重要性

“离开了地图的教学不是地理教学”。这是由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所决定的,学生要想学好地理必须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地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和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技能既是地理教学的目的、重点,也是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1.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对于地理的学习一开始学生都会感到比较好奇,都会乐意去学习,但如不加以引导,随着知识的难度加大,以及受地理作为不中考科目影响,就会让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逐步消失。教师最好在学生一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去引导他们,带领学生在地图的世界里遨游,去获取他们想知道的信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特别是在当前地理学科普遍不受重视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就会觉得地理枯燥无味,加上没有升学的压力,学生普遍不乐意去学习。要改变这种现状,借助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例如。在七年级开学第一课《走进地理――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这一节的教学中,通过运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地理求未解之谜带领学生走进地理。例如通过景观图片和视频展示埃及神奇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阿布辛贝勒神庙等,以及死亡谷、百慕大三角等,以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风格与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如傣家竹楼、蒙古包、因纽特人的冰屋等,让学生觉得地理与生活关系密切,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地理是一门对生活、生产有用的学科,从而愿意去学习,并逐渐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全文阅读

地理教学论文:地理环境教育教学思索

本文作者:陈锦涛 单位:衡水学院分院

教科书按教学大纲要求,以地理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作为线索,确定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通过利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

因此,课堂教学作为普及环境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应当对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思维。

根据我国目前的地理教材的实际情况,紧抓教材、立足课堂,以现有的课本内容为基础,尽量挖掘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自觉地、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是充分发挥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以身作则的一个显著标志。

教师合理计划,认真备课,利用教材创建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课堂中利用教材情景教学,引出相关环境问题,依据地理学规律出发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最终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提出解决方案时,激发学生开拓思维,提出更深入的问题,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所学知识。

利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渗透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意识,要求学生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增强环境保护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普及环境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环境权益意识,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养成良好的守法习惯,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保障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树立环境责任意识,要认清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性,明确人类应当承担的环境责任,环境保护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责任,每个人必须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环境教育中最经常、最有效、最现实的一种形式,但是相对于课堂教学,地理课外的实践更具有直观性和参与性,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形式多样,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环境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其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强烈意愿,发挥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的主体意识。

组织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并利用地区优势和学校硬件设施进行气象、水文、地质等的观测、野外考察,开展当地人口发展、资源现状及利用、环境现状及保护的调查,了解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的影响,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经验等,并要求学生写出总结或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建议。

全文阅读

地理兴趣地理教学论文

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换口味激发地理兴趣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还在于教师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教师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使其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快乐学习,激发兴趣,提高成绩。如教学《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并选出每一小组的负责人,分别布置给每一小组进行学校周边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考察的任务,在出发前先给学生大致讲述自然景观(自然带、典型植物等)的概况及在考察中要了解的内容,并要求其返校后每一小组上交考察报告。此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并能激发不同学生的个人主观意识与创新意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又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采取自学课。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通读理解,并完成阅读笔记。待抽样检查后,找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最后在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笔记进行更正与完善后进一步阅读探讨。对于区域地理教学,地理教师还可以在讲授某一国家地理时,以“我所了解的XX国”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讨论。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引导学生进行该国资料搜集整理,在课上上台演讲,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此方法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从实际需要引发兴趣

地理学习中,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途径。如地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利用任务型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任务,即:学生课后要结合教材中的“某园林景区导游图”绘制学校的校园平面图。在自己学习的校园中绘制平面图,这个实际问题会使得学生提高对学校地理的探求热情,出色完成任务。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制作地理模型了解地图知识,引导学生收集与地图指示相关的图片、卡片、邮票等,了解地形地图知识。

三、提高教学语言艺术,在语言中激发地理兴趣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是教师传递知识的关键。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地理教师要重视教学语言艺术,提高语言修养,争取以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如讲述长江三峡的相关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朗诵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并配合三峡的壮丽风光影像,展示出三峡险滩急流的特点,将学生带入“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又如在讲述横断山区岭谷相间的地理环境时,为了凸显其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可以引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进行形象描绘。通过提高教学语言艺术,赋予地理知识美感,激发学生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地理学习而言,学生的学习地理兴趣是其学习的内部动力,地理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使其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是享受,才能强化地理教学效果。

作者:潘旅杰 单位:福建省浦城第一中学

全文阅读

地理教学:落“地”才能有“理”

脚踏实地,落“地”于实践之中

地理源于实践,提倡学生向实践学习、向课外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古人曰“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总理寄语新时期的青年学生要“脚踏实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天象观察、气象观测、地质地貌考察、地震测报、环境监测;阅读地理课外读物;观看地理影片、地理电视节目;制作教具、模型、观测仪器;举行地理晚会、专题讨论会;开展地理知识竞赛;进行野外考察、乡土地理研究、地理专题调查等。通过学生脚踏实地的地理实践活动,既能将学过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又能在实践中学到新的地理知识,同时还可以在地理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广接地气,落“地”于生活之中

地理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地理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活教材。地理教学接地气,即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根据学生认知年龄、心理水平,将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生活与体验中学习地理。地理的生活性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性质之一,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地理教学应精选一些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接地气的地理事象,使之无痕迹、不减效地与地理教学有机融为一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地理源自生活,地理就在身边”。如学习地球运动时,可联系楼距与太阳高度的关系。学气的运动时,可与当地的天气、气候现象和谚语结合,如“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雪下高山,霜打洼地”等。学习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当地工业园区区位条件,分析当地西瓜为什么有的年份价格贵,有的年份价格便宜等。

立足本地,落“地”于乡土之中

地理要扎根乡土,将乡土地理融入地理教学之中,使地理在乡土这块沃土上生根开花。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如课程标准所指出:“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地理教学应尽量用乡土地理材料解释、说明地理教材中的概念、规律;善于用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分析和解决乡土地理问题;适当把乡情、国情、“地球”情作综合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讨人教版必修2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案例时,可用乡土地理――怀远的石榴园作为案例研究。将地理教学立足于乡土之中,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课本知识,益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实践是地理教学之根,生活是地理教学之魂,乡土是地理教学之韵。

孙尚楼,安徽省怀远第一中学副校长、中学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安徽省第六届党代会代表、安徽省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蚌埠市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第八批特级教师评选委员会专家、首届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2011年被中国地理学会授予“百名科教先进校长”称号。

全文阅读

地理规律地理教学论文

1.地理知识比较法

所谓知识比较法,就是通过运用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从而高效地完成相关地理规律的教学。例如:在A、B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规律教学中,教学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比较后判断。由于半球最高温出现在7月,可得出其均为北半球;“以温定带”,可得出A、B两地最冷月———1月的气温都在0–15度之间,确定A、B两地均属于亚热带气候。通过比较,得出二者在所处的热量带和半球位置这两方面具有共性。“以水定型”,得出A地属于冬雨型,即冬季多雨、夏季干燥,B地属于夏雨型,即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通过比较,得出A、B两地在降水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其次,分析后概括。经过分析,确定A地是冬雨夏干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B地是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由此可对A、B两地的分布范围进行概括:A地大致位于北纬30–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B地则大致位于北纬20–30度之间的大陆东岸。教学实践证明,地理比较法于地理规律教学科学、简便和可行,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2.综合训练深化法

对地理规律,学生只有经过实战训练才能深刻领会、灵活应用。实战训练要注意逐层推进,一般先进行简单的模仿练习,掌握规律;然后进行综合深化训练,灵活运用规律。例如:2014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综合地理卷第9-10题中,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图9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以下题目:

(1)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2)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两题中考查的是气候类型的灵活运用,在复习气候规律时适合采用综合训练深化法,让学生正确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地能够达到连续4个月气温在20℃以上,温度条件适宜;但该地水分盈亏量<0,表示水分条件不足,故B项正确。正确解析第10题:①地位于北纬29.7°,但最高气温在20℃以下,最低气温在0℃以下,说明该地海拔较高,为高原山地气候;②地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气候干燥,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D项正确。

3.结语

总之,地理规律的教学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求突破地理规律在空间、时间上的抽象思维性,从地理事物的分布和演变状况中概括出其规律性内容,分析规律形成的原因,并经过实战训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最终达成让学生切实理解、掌握和运用地理规律的目标。

全文阅读

整合地理教材\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效果

整合教材顾名思义就是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决不是弄巧成拙,把问题复杂化。课堂教学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那么,如何设计教材呢?

一、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合学情的整合教材

1、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精确把握三维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基本上沿袭了传统教学中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过去思想教育的扩展,只有“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是全新的。有许多教师在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处理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而事实上,三维目标的划分虽然抛弃了过去的知识本位观,但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初中地理教育是基础教育,不论是世界地理模块,还是中国地理模块,均明确提出地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要求。因此,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与形成基本地理技能是地理课程的基础目标,整合教材一定要扩展和丰富“双基”,而不可有半点削弱或轻视的观念和做法。

2、重视研究学情,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差别,有层次、有梯度的设计教学目标,兼顾全体学生,课堂提问更多的机会应留给那些学困生。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教材中每个单元前的提示,均以问题形式提出,这一点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全面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应选用“运用……说出……并归纳……”“运用……分析……”“阅读……说出……”等行为动词,使学生具体明确“学什么”、“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条件下做”,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从实际出发、整合教材

1、重组教材,理顺内在逻辑关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