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NS)低蛋白血症白蛋白应用与否小时尿蛋白定量、尿β-微球蛋白(β-MG)、血浆白蛋白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5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对比白蛋白输注组小时尿蛋白早期呈上升趋势(P.5);白蛋白输注组尿β-MG较非白蛋白输注组高(P.5)。结论:NS患者使用白蛋白治疗会使尿白蛋白排出增多增加肾小球滤过、加重近曲小管重吸收负荷引起小管上皮损伤不缩短病程且增加病人经济负担不能常规使用。
关键词 白蛋白 肾病综合征 低蛋白血症
资料与方法
1996~7年住院资料完整的激素敏感型NS病例56例除外乙肝相关性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及有肾功能衰竭、高血压、严重感染病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6岁平均6.5±17.7岁原发性肾综6例、狼疮性肾炎6例、IgA肾病8例、紫癜性肾炎例、淀粉样变性肾病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淋巴瘤1例。全部患者晨起中段尿尿蛋白定性(+~+)平均尿蛋白>.5g/小时(1.97±.1g/小时)血清白蛋白均
方法:均常规予强的松1mg/(kg•日)剂量口服同时配合ACEI类药物及抗血小板凝集、降血脂、利尿、抗感染等治疗其中例在住院1周内使用白蛋白静滴(1g/日每日1次)6例未用白蛋白严重水肿者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速尿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1~8周(每周1次)血清白蛋白、小时尿蛋白定量、尿β-MG结果(包括出院后随访结果)。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
结 果
小时尿蛋白比较:白蛋白治疗组治疗1周左右尿蛋白呈上升趋势(P
作者:薛平,黄宗文,李永红,郭佳,王忠朝,赵健蕾,游真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早期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和防治措施。方法:2003年8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收治的SAP早期并发低白蛋白血症患者138例,分成轻度低白蛋白血症组(血浆白蛋白30~35 g/L)54例和重度低白蛋白血症组(血浆白蛋白<30 g/L)84例,比较分析两组的早期并发症、相关参数、后期感染及病死率。结果:重度低白蛋白血症组肾功能衰竭、休克、心衰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于轻度低白蛋白血症组(P<0.01),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anson评分及Balthazar CT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低白蛋白血症组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评分、脉搏和呼吸频率均明显高于轻度低白蛋白血症组(P<0.05或P<0.01);重度低白蛋白血症组后期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轻度低白蛋白血症组(P<0.01)。结论:SAP早期低白蛋白血症对SAP的病理生理过程起着促进作用,血浆白蛋白水平越低,则并发症越多,后期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也越高。减轻SAP早期的炎性反应,及时足量补充白蛋白、氨基酸及脂肪等营养物质,是防止低白蛋白血症发生和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坏死性; 低白蛋白血症; 临床研究
Clinical study o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associated with hypoalbuminemia in early stage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ing mechanism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associated with hypoalbuminemia in early stage and its influence on prognosis of SAP and the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this disease.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irtyeight cases diagnosed as SAP complicated by hypoalbuminemia in early stage were accep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1, 2003 to December 31, 2004,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plasma albumin: mild hypoalbuminemia (30 to 35 g/L) group and severe hypoalbuminemia (<30 g/L) group. The complications in the early stage, related parameters,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fection and mortality in the later stage were evaluat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s of renal dysfunction, shock, cardiovascular failure and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the score of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Ⅱ ) and the frequencies of pulse and breath in the severe hypoalbuminemia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mild hypoalbuminemia group (P<0.05 or P<0.01). The differences of incidence rate of hepatic failure and the scores of Ranson and Balthazar CT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fection and the mortality in the severe hypoalbuminemia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mild hypoalbuminemia group (P<0.01) in the later stage of SAP. Conclusion: Hypoalbuminemia in the early stage can accelerate the deterioration in pathophysiology of SAP. The lower level of the plasma albumin is in the early stage, the more complications and the higher incidence rate of infection and mortality will be in the later stage. To relieve the extent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and abundant supplement of albumin, amino acid and lipid in time may be crucial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and deterioration of hypoalbuminemia.
KEY WORDS pancreatitis, acute necrotizing; hypoalbuminemia; clinical studies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起病急,病势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10.77%[1]。患者在SAP早期(3 d内)大多出现程度不等的低白蛋白血症,有关该症对SAP预后的影响未见系统报道。本文通过分析SAP患者早期血浆白蛋白的变化与脏器受损及预后的关系,探讨SAP早期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以及对预后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患糖尿病二十多年的张大爷,平时非常注意饮食调节,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但最近,张大爷总感觉疲乏无力,精神不佳,检测血糖之后也没有发现异常,经医院进一步检查,发现血浆蛋白明显降低,被诊断为低蛋白血症,即“蛋白质营养不良”。
一向注重身体健康的刘阿姨,年轻时很爱运动,身材很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刘阿姨动得少了,人开始慢慢发福,特别是腰腹部的赘肉变多了,血脂也增高了。刘阿姨开始有意识地节食减肥,体重是降下来了,可体质也跟着降了下来。一向不爱生病的刘阿姨经常感冒,一病就是一个星期,而且非常不容易康复。最近一次查体发现,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都偏少。
患低蛋白血症的原因
老年人控制饮食本是件好事,像张大爷那样,患了糖尿病等慢性病后进行饮食控制也是必要的,但事先一定要向医生或营养师咨询,弄清楚节食的具体尺度。做到科学合理地节制饮食,既保障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又不增加机体负荷。张大爷之所以会出现营养不良,就是因为饮食控制过度,很多动物性食品不敢碰。久而久之,蛋白质摄入不足,造成身体血浆蛋白水平降低。
在当今社会,由于食物短缺而导致的传统型营养不良现象已比较少见,但食物丰富后新型营养不良的现象却出现了。尤其是一些老年人,长期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困扰,又熟知其危害性,加之现在素食风潮、节食利于健康等大肆报道,以致老年人对饮食特别注意,但往往又绝对化,凡有点脂肪的食物统统不吃,反而让身体处于一种营养不良的状态,尤其是蛋白质营养不良。
老年人的身体特点也往往容易导致蛋白质缺乏。一方面,老年人的味觉变得迟钝,再好吃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味如嚼蜡,再加上不少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牙齿又不好、咀嚼功能差,食欲就会大大下降,使蛋白质摄入减少。另一方面,即使吃进去了,也并不代表就能吸收。老人的胃肠功能往往不好,很多营养成分根本吸收不了。因此,这种饮食控制到了七十多岁时就不宜太严格了。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更不宜严格控制。
老人在七八十岁营养不均衡对健康的危害远比摄取含有脂肪、胆固醇的食物所产生的威胁要大,营养不良尤其蛋白质营养不良可降低身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增加患病的危险。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一日三餐大吃大喝,天天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而是仍要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保证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缺乏蛋白质危害极大
[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HELLP综合征合并低蛋白血症的护理体会。认为重视产前检查,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病,适时终止妊娠,是改善和稳定HELLP综合征患者病情的关键。
[关键词] HELLP; 低蛋白血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81-01
HELLP综合征(hemolysis,elevated liver enzymes and lov platelets syndrome,HELLP syndrone)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该病以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虽然发病率低,但起病急,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严重危害母婴安全[1]。该综合征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率极高。我院于2011年5月收治了一例HELLP综合征合并低蛋白血症的孕妇,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剖宫产一活男婴,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27岁,因“5孕2胎1产宫内妊娠36+5周,全身浮肿20天,不规则下腹痛1小时”平车护送入院。入院查:T36.7℃,P112次/分,R22次/分,BP186/108mmHg。水肿(++++),尿蛋白(+++),急查白红蛋白83g/L,血小板60×109/L,乳酸脱氢酶(LDH)850u/L,天冬氨酸转移酶(AST)52u/L,血浆总蛋白51.3g/L,血浆白蛋白19.6g/L,纤维蛋白原7.8g/L,入院后予剖宫产术,术中发现胎盘植入2/3,予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入住ICU3天,予输低分子右旋糖酐,新鲜冻冰血浆,血小板,输成分血,输人血白蛋白10g/天,经治疗后患者逐渐好转,术后第三天PLT85×109/L,LDH680u/L,AST45u/L,BP158/100mmHg。术后第七天PLT110×109/L,AST35u/L,LDH300u/L,BP150/92mmHg。经巩固治疗10天后母婴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手术是较强烈的精神应激原,在其作用下,通过交感神经系统作用使体内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精神紧张、抑郁、焦虑等症状[2]。由责任护士向产妇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并向产妇解释麻醉情况,手术医生的技术情况等,消除产妇紧张心理,增强产妇应对压力的能力。
2.2 术后监护
【摘要】目的 探讨低白蛋白血症对慢性心衰3年病死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至2007年在我科住院、符合入选条件的所有患者的资料,并进行长达3年的随访,观察入院时血浆白蛋白水平、肌酐、血红蛋白、LVEF以及年龄、性别、感染等指标对患者3年死亡率的影响。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病死组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而肌酐、LVEF、年龄、性别及是否合并糖尿病,在存活组与病死组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以存活、病死为因变量,将以上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发现,调整以上因素后,病死组白蛋白水平仍显著低于存活组。结论:低白蛋白血症是心衰长期病死率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
【关键词】慢性心衰;长期病死率;低白蛋白血症
近年来,尽管β受体阻滞剂和ACEI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已经明显改善了心衰预后包括病死率的下降,心衰依然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而且,其发病率不断升高,长期生存率与癌症基本相当[1]。2003年我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在35-74岁人群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0.9%,按此比例计算,我国35-74岁人群中,约有心力衰竭患者400万人[2],成为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过去我们在国内首先报道了低白蛋白血症可增加慢性心衰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3],然而,低白蛋白血症对国人心衰长期预后尤其是全因性病死率的影响,一直未见报道。
通过对在2006年-2007年因慢性心衰加重而住入我科的患者进行长达3年的随访,对于以上命题,本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资料与研究方法
1.1心衰诊断标准:诊断按Framingham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按纽约心脏病学会标准(NYHA)
1.2病例的入选与排除:入选患者均符合Framingham充血性心衰诊断标准,且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最短病程≥半年。入选患者均排除恶性肿瘤、原发性血液病史,除外原发性慢性肝脏、肾脏疾病史,除外晚期肾衰,除外入院前半年内大出血、急性心梗或心肌炎病史,除外合并慢阻肺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定义标准为<35g/L。
患糖尿病二十多年的张大爷,平时非常注意饮食调节,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但最近张大爷总感觉疲乏无力,精神不佳,检测血糖之后也没有发现异常。经医院进一步检查发现,张大爷血浆蛋白明显降低,被诊断为低蛋白血症,即“蛋白质营养不良”。
老年人控制饮食本是件好事,像张大爷那样,患了糖尿病等慢性病后进行饮食控制也是必要的,但事先一定要向医生或营养师咨询,弄清楚节食的具体尺度。做到科学合理地节制饮食,既保障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又不增加机体负荷。一些老年人因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困扰,以致对饮食特别注意,凡有点脂肪的食物统统不吃,反而让身体处于一种营养不良的状态,尤其是蛋白质营养不良。
老年人在七八十岁时营养不均衡对健康的危害,远比摄取含有脂肪、胆固醇的食物要大。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营养不良,可降低身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增加患病的危险。
缺乏蛋白质危害极大
我们身体里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就是蛋白质,它相当于人体的建筑材料,是构成人体所有细胞的基本物质。此外,人体中最重要的活性物质如酶、激素、抗体等也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所以,蛋白质是维持生命不可缺乏的营养素。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每天60克,补充蛋白质
我们每天需要的蛋白质的量是多少呢?正常人每天大约需要60克蛋白质,也就是每公斤体重大约1克左右。老年人体内合成蛋白质速度慢,而分解速度却大大加快,需要蛋白质的量比较大,每公斤体重大约为1.4克。而且各种疾病,如肾功能低下、肝功能异常,也会使老年人对蛋白质的吸收率降低。
一般来说,节食的老年人如出现食欲不振,倦怠,逐渐消瘦,四肢或全身性浮肿,易感冒,反复出现各种感染,血检结果有电解质紊乱、贫血、血清胆固醇偏低或低蛋白血症等状况,就表明患上了营养不良症。
[摘要] 目的 分析低蛋白血症与结核病患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300例为研究对性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有无合并低蛋白血症将其分为对照组(非低蛋白血症组)和研究组,研究组内部根据ALB水平分别分为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所有患者均行CT检察和胸部X线检查,分析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与结核病患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内各组之间患者结核性胸膜炎、继发性肺炎、肺外结核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结核病;低蛋白血症;ALB;病变范围;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064-02
结核病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传染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我国目前结核病患者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加强对结核病的临床诊疗研究是降低其危害,保护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举措。临床研究显示,低蛋白血症与结核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深入研究二者之间关联性可为临床诊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1]。为分析低蛋白血症与结核病患者之间的相关性,该研究选取2010年5月―2013年4月间该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300例为研究对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300例为研究对性进行分析,纳入研究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CT、胸部X线)、PPD实验、痰结核菌培养(或痰涂片)予以确诊,排除不良影响因素,签署研究同意书。根据患者病变部位、痰菌检查、PPD实验和影像学结果进行分型,患者结核病主要以肺外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血型播散型肺结核为主,例数分别为10例、196例、50例、44例。根据患者有无合并低蛋白血症将其分为对照组(非低蛋白血症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185例,男性患者109例,女性患者76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4.1±4.8)岁;研究组115例,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53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4.3±4.5)岁,两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对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1.2 方法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8)-9-0077-01
关键词 低蛋白血症合并心衰 剖宫产 麻醉 妊娠合并心脏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38岁,因停经39周、双下肢浮肿1月、加重10天,以“孕39w+ G5P1L1,低蛋白血症”收住入院。产科在患者入院当天,即以10%白蛋白 iv/gtt予以纠正,经复查ALT83.0μ/L。此时患者出现心慌、气短,不能平卧。测BP160/100mmHg,心脏各瓣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眼科会诊结果为:正常眼底。遂以“孕39w+ G5P1L1低蛋白血症、心衰早期”转入我科,行“以式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1.2 入室后资料 入手术室后查体:BP172/103mmHg,T36.40℃,P103次/min,R21次/min,同时伴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双肺闻及呼吸音粗,肺底部可闻及散在分布湿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立即予以西地兰强心、利尿,拉贝洛尔降压。
1.3 处理方法 以1%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以四肢轮扎、胎儿娩出后腹部沙袋加压,予以立止血等处理,麻醉满意,术程顺利。术后BP106/60mmHg,82次/min,转入ICU监护观察。术后3天随访,生命体征平稳。
2 分析讨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重要的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妊娠将导致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孕32~34周循环血量达高峰,心排出血比非孕期增加20%~30%,根据文献报道,分娩时子宫每收缩1次,回心血量增加约500 ml,心排出量亦增加20%左右,动脉压增高10~18mmHg。此外,水、钠的潴留、耗氧量的增加、子宫血管区含血量的增加、胎盘循环的形成以及因横膈上升使心脏位置改变等,均使心脏的负担随妊娠期的增长而逐渐加重。分娩期心脏负担的增加更为明显,全身和子宫血管阻力降低,胎儿娩出后大量血液涌向心脏,因此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孕产妇在妊娠晚期、分娩期及产褥期最初3天内极易发生心衰。对于Ⅲ度心衰患者,由于妊娠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单纯药物治疗难以控制心衰,因此应在积极纠正心衰的同时施行剖宫产术。近几年来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剖宫产术可在较短时间内结束分娩,减少产程中长时间阵发性宫缩及产妇用力屏气所增加的心脏负担。因此,对心衰孕妇给予积极纠正心衰和术前准备,在心电监测下施行剖宫产术比阴道分娩较为安全,也是控制心衰的措施。该例患者的心衰,经吸氧、利尿、强心等抢救后得到缓解。与此同时,使用简单快捷的腹部沙袋加压和四肢轮扎法减少回心血量,每次结扎一至二个肢体,10~15分钟交替。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93-02
低蛋白血症尿毒症患者的死亡危险比白蛋白水平正常的患者高数倍,因此纠正患者营养不良,预防低蛋白血症是尿毒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探讨机体微量元素水平与低蛋白血症的关系,我们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对我们县医院及中医院两家二甲医院血液透析中心80例尿毒症患者进行了血液生化检测,分析了微量元素与低蛋白血症的关系,为预防尿毒症患者低蛋白血症的发生,改善其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数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上述2家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尿毒症患者为对象,符合入选标准100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平均年龄(54.9±16.1)岁。根据血清蛋白(Alb)检测结果,分为低蛋白血症(Alb
1.2指标检测。采用一次性真空负压抗凝采血管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ml,上下倒转3次,存放冰箱。应用BH-5100智能型火焰原予吸收光谱仪及配套试剂,专人严格按规程操作,测定两组患者全血中铁、锌、硒、铜、锰等微量元素水平。
1.3统计分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3讨论
[摘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临床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体白蛋白对于本病的治疗能起到较好作用:可以缓解心衰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预后也有所帮助。
[关键词]人体白蛋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低蛋白血症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a)-048-02
慢性阻塞性肺病有80%~90%的患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5%~65%[2],而肺心病患者尤其明显。低蛋白血症是患者营养不良的诊断指标[3]。人体白蛋白作为纠正低蛋白血症的主要手段得到大家公认。本文就我科于2000.1~2005.12月人体白蛋白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低蛋白血症住院患者的情况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肺心病患者共189例;其中男性115例,女性74例,年龄54~87岁,中位年龄70岁。肺心病的诊断按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心功能按心衰Ⅰ度、Ⅱ度、Ⅲ度)。全部病例有慢阻肺病史8~36年。排除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肝脏和肾脏疾病。全部病例于入院后第2日空腹采静脉血5 ml,血白蛋白
1.2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