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保下户工作总结

低保下户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乡民政工作总结

按照州、市乡民政局的工作安排,##乡20__年民政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正确指导下,##乡民政工作取得侥人的成绩。现将我乡民政工作开展情况做以下总结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乡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农牧结合乡。乡辖5个行政村,其中2个农业村,3个牧业村。行政面积13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00亩,总人口4056人,由汉、哈萨克、维吾尔、回、东乡等5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全乡有8个站所、15个党支部,20__年预计农村经济总收入6012万元,较上年增加366万元,增长了6.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65元,较上年增加344元,增长了7.7。

二、工作开展情况

1、低保工作

为切实加强我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保证这项工作在我乡健康稳步地发展。年初成立了以政府乡长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和副乡长为副组长的最低生活保障领导小组,并制定低保对象资格评审制度,每季节进行一次讨论核实,实行动态性监督管理机制,低保证金发放符合手续,报帐及时准确,每次发放数量和人数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低保金能发到真正需要救济的困难户手中。20__年第一季度发放7户18人,低保资金3540元;第二季度发放9户22人,低保资金4200元;第三季度发放10户23人,低保资金4200元;第四季度10户23人,低保资金4350元;全年共给258人次发放低保金16290元,平均每人每月63元。

2、救灾救济工作

按照市民政局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经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认真落实救分级、救灾款分级负担的新机制。为保证在灾害发生前能准确地预报和有效地预防,灾害发生后高效、有序地开展救灾工作,根据##市救灾应急预案,结:请记住我站域名合我乡实际,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总指挥的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全乡各单位分工负责、共同参与救灾应急方案。

全文阅读

城镇低保考察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推进“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全面提高我镇低保管理水平,按照《关于开展2014年度城乡低保核查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制定《汤沟镇2014年度城乡低保核查工作方案》如下:

一、核查对象:

对全镇正在享受的城乡低保户进行一次全面核查。

二、核查时间:

2014年7月4日至2014年7月18日。

三、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6月30日至7月3日)

成立由镇长朱崇华任组长,人武部卫任副组、等同志为成员的低保核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此次核查工作的指导与督查。同时,召开由各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会计参加的低保核查工作动员大会,进行深入地宣传发动。各村也要成立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镇分工干部、村委会主任和村委会会计为成员的低保核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次的低保核查工作,并把领导小组名单上报镇民政办。各村在核查工作中,要及时组织由村支两委成员、老党员、村民代表等参加召开的低保核查工作会议。要不断强化责任,层层落实,广泛宣传,努力营造浓烈的低保核查工作氛围,为此次低保核查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全文阅读

水表单立出户工作中的新问题

摘要:近年来,我国市政事业发展十分迅猛,极大的方便了市民的生活。水表单立出户多可以大大减少水表井内跑、冒、滴、漏的现象以及因入户管道锈蚀而出现的出水浑浊等问题,同时也降低了施工难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快了工程进度,加强水表单立出户工作的推广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水表单立出户工作中的新问题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水表单立出户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TK71文献标识码: A

从1999年开始烟台市自来水公司开始水表单立出户(一户一表)的试点工作。这项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供水企业的居民单元总表与各用户分表之间存在的计量差值而引起的收费难问题,大大减少了水表井内跑、冒、滴、漏的现象以及因入户管道锈蚀而出现的出水浑浊等问题,同时也降低了施工难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快了工程进度。经过几年的试点,总体效果比较理想。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在维护保养方面犹为突出,如新设管道设施强度低易损坏、冬季防冻效果不理想、入户管道的部分容易自身互相摩擦破损漏水等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给下一步老城区水表单立出户改造的工作带来新的难题。但是,在不断的施工实践中也逐渐摸索出一些新的办法来解决这些新问题。

首先,在有外加荷载处(如路边)应该适当增加管道的敷设深度。现在施工中使用的PPR、PEX、PE等塑料管材强度较原有管道材料强度有很大的降低,如再按照原有要求施工,在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受外力影响造成损坏,在有外加荷载和扰动的情况下更容易破裂和出现接头、弯头等处损坏漏水现象。所以在这些特殊部位的管道埋深方面应给予适当增加。

其次,在有保温要求且光照时间不足的地方,也应适当增加管道的敷设深度,而且在有保温要求的地区,应适当增加保温层的厚度,减少保温层的接头数量以减少水、湿润空气进入的机会。这是因为水表单立出户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入户管道,口径比原有单元总管道小,且每户的用水量比整个单元的用水量少的多,造成入户管道内的水流在时间上不均匀速度也大大降低,更容易出现受冻结冰的现象,而且在冬季光照不足的部位地温明显要低于光照时间正常的部位,这些部位就更容易出现受冻结冰的问题。尤其要注意的是,目前施工中使用的入户管道均为PE、PEX、PPR等塑料材质管道,传热较慢,一旦遭遇低温结冰,常规办法很难使之在短时间内融化,使用普通烘烤等常规办法解冻更容易造成管道破损,且受冻后管道很容易造成破裂漏水。综上所述,有防冻要求的地区,在今后的一户一表安装过程中,应在原有防冻深度的基础上再适当加大管道的埋设深度。入户立管部分尽量设置于户内等环境温度较高处,如必须设于户外,应尽量置于朝阳处,于背阴处时套管外保温层应在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在酌情增厚。入户立管的位置应选择在有利于施工和后续维修的位置。

再其次,做好现有管道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原有入户管道一般为镀锌钢管和铸铁阀门和相应的钢制管件,强度较高,正常使用过程中抗外加应力能力较强。现用的管材管件多为塑料材质,强度低于原有的镀锌钢管和铸铁阀门,在使用过程中更容易遭到破坏(使用中发现塑料材质管材管件在内承压情况下某些指标会有所降低)。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布置水表的位置,留出适当的空间,以便于后续的维修等活动使用。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市民对现有设施的使用情况有所了解,在使用时要注意,不能生拉硬拽,减少在日常的不当使用而造成的损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以前施工过程中,为了施工的方便和美观,入户管道仅在地面以上至用户室内的这一部分管道加装了套管,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使用发现,未加装套管部分入户管道部分容易出现管道与相对固定的硬物摩擦破损,冬季低温时更容易冻结,建议在今后施工过程中入户部分管道全部加装套管,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全文阅读

村镇低保工作自查报告

县民政局:

根据全省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和市县惠农政策落实集中整治活动的相关要求,自“规范宣传年“活动开展以来,市惠农政策落实督查组、市民政局和县民政局多次对我镇的城乡低保政策落实,低保资金使用及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和督查,对我镇存在的村干部享受低保,低保对象分类施保不准确,拆户、拼户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明确反馈。我镇严格按照《县民政局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对全县城乡低保工作进行督查的通知》文件精神,对全镇农村低保进行了全面整改,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了扎实抓好全镇的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工作,我镇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工作,并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按照城乡低保实地管理的要求,将城乡低保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范围,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干部绩效考核之中,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为城乡低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城乡低保工作负总责;包村领导为城乡低保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具体抓好所包村的低保政策落实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各村城乡低保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所在村的城乡低保工作负总责,具体抓好城乡低保政策落实和规范化管理工作。

边查边改,完善机制

针对我镇存在的低保对象不准,村干部享受低保、拆户、拼户施保的违规现象,全镇各村、组全面进行了农村低保动态调整工作,严格按照“村民个人申请、村民民主评议、评议小组评议,村委会初审、镇人民政府审核,上报民政局审批,三榜公示的程序”确定农村低保对象,各村组先后召开群众会议96场次,充分发扬民主,把农村低保评审工作“阳光操作”,向广大农户印发了《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指南》读本3000多份,向各村、组印发了《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县关于贯彻落实城乡低保“调、减、免”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和《镇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125份,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明白农村低保申请审批程序,有效化解了农村低保申请、评议、审批工作中诸多矛盾、纠纷,杜绝了村干部享受低保、低保对象分类施保不准确、拆户、拼户施保现象。经这些动态调查,全镇农村低保户由原来的1518户4198人减少到1211户4198人(其中整户停保1891人,户内减人105人,整户新增1465人,户内增人531人)。初步确定一类对象271户714人,二类对象514户1805人,三类对象426户1679人。

规范程序、健全资料

我镇在这次农村低保动态调整工作中,注重抓农村低保申请,审批程序,健全建立档案资料,做到了镇上有档案柜,村上有档案盒,低保对象档案资料齐全,建立了低保一户一档,镇、村、组有低保评议会议记录、公示记录、低保花名册、一村一公示板,有公示影视资料。镇、村都成立了低保评审小组和评议小组,对评议、审核、审批情况进行了“三榜公示”。

全文阅读

县政低保清理规范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工作,切实解决城乡低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低保对象认定工作的通知》和《省民政厅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决定在全县集中开展一次城乡低保清理规范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低保政策法规为总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现政策法规落实到位、保障对象准确合理,打造“阳光低保”,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二、任务目标

对全县所有在保的城乡低保对象逐一入户调查复核,逐一确认是否符合享受城乡低保条件,程序是否规范透明,群众是否认可,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程序不规范、不透明和“错保”、“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把收入已超出低保标准的人员取消低保待遇。实现低保工作“制度健全、程序合理、公开公正、动态管理、有进有出”。

三、方法步骤

本次规范整顿工作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分五步进行:

(一)动员部署

全文阅读

民政局低收入农户奔小康规划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进我镇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低收入农户群体致富步伐,努力建设惠及全镇人民的小康社会,特制定本实施规划。

一、规划背景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自实施“低收入奔小康工程”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结对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我镇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但由于长期受历史和自然因素的制约,山区群众经济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基础设施仍然相当落后,很大一部分群众依旧没有完全摆脱“贫困”的阴影,到20*年底,全镇人均收入4839元,其中,年收入在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751户,因此继续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尽早让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已成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为加快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步伐,20*年初,我们完成了低收入农户的调查工作,较为详细地掌握了低收入农户现状和致贫原因,为制定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实现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为核心,完善相关脱贫帮扶措施,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到2010年,全镇现有低收入农户实现年人均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到2012年,全镇现有年人均收入在1500元至2500元的低收入农户(“低保户”和“五保户”除外)70%以上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切实改善低收入农户生活环境,提高低收入农户生产生活质量,为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农户主体原则。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充分发挥低收入农户的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政府引导、政策帮扶和社会协作,促进低收入群体转变观念,实现低收入农户自主创业,自我发展。

全文阅读

丽水市“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的情况调查

最近,我们就低收入农户如何增收问题到丽水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深感近两年来丽水市委、市政府把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作为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大增强了山区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一)全面摸清低收入农户状况,为全面开展“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打好基础。丽水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5月在全市9个市(县、区)开展了全面进村入户调查,摸清全市贫困人口现状的工作。根据调查情况,对拟列为低收入的农户进行核实。按照初定、公示、审定这样三个程序把关审核,最终确定全市年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75095户、181392人,占农业总人口的8.7%,其中年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特困人口有31907户、62864人。根据市里的要求,全市以乡镇为单位,对所有低收入农户分户立档,装订成册,汇总至市农办,并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了电子数据库。各地还根据农户脱贫、返贫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有进有出,对低收入农户实行动态管理。低收入农户档案主要显示其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经营内容、收入状况、贫困原因和享受扶持政策及结对帮扶等情况。全面摸清和掌握全市低收入农户状况,为各级实行分类指导、有效开展增收工程奠定了基础。

(二)理清增收路子,实行分类指导。从调查摸底情况看,丽水市农村低收入人群主要为四个方面:一是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乡村的农民。山高路远、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因素造成当地大部分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一产业,比例高达85%,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仅占贫困劳动力总数的23%。二是缺乏劳动力(包括残疾人)和自身素质很低的农民。丧失劳动能力和家庭缺少劳动力的占贫困户总户数的51.1%,文盲半文盲人口占贫困户总人数的37.4%,小学文化程度占38.8%。三是脱贫基础不稳定而因灾因病返贫的农民。特别是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大中水库库区贫困的状况较为突出。全市因病致贫的有1.38万户,占全市贫困户的18.3%,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返贫的占29.73%。四是因生产发展资金短缺而难以脱贫的农民。在丽水,这样的农户约占总贫困户数的11.8%。由于难以筹集发展资金,所以即便有了好的致富门路,也有心无力。

针对低收入农户的实际情况,丽水市在增收工程中,十分强调分类指导,为低收入农户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增收路子。市委、市政府在总结各地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个一批”的工作思路,即立足农村和农业,就地富裕一批:集聚城镇,下山转移一批;出门打工,对外输出一批:创新工作机制,社会帮扶一批;健全救济体系,政府保障一批。对那些有一定劳动能力、苦于无致富项目和资金的农户,着力引导他们发展食用菌、笋竹、茶叶、蔬菜、水干果、畜禽、中药材、花卉苗木、水产等生态农业,发展有山清水秀地理优势和畲乡风情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积极倡导“一县一特色,一村一特点”,推动和扶持“杨梅之乡”、“田鱼之乡”等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抓好农业龙头企业,推进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供销社为依托,农村信用社为后盾的产、供、销一体化建设,为农民开发现代农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对那些居住在高山远山、地质灾害频发、大中水库库区等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地域的低收入农民,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向中心村、镇集聚,走下山脱贫之路;对那些有条件劳务输出、外出就业的低收入农户,通过就业培训,帮助他们获得一技之长,提供就业信息,鼓励他们外出就业,同时,鼓励和支持本行政区域内工商企业吸纳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用工:对那些因病因灾致贫的低收入农户,实行“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结对帮扶。通过捐助种猪、种禽、种苗,提供生产技术等,帮助他们发展力所能及的生产,增加收入:对那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民,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通过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低保标准的办法,逐步帮助其提高生活水平。计划用3年时间,逐步将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月补差提高到100元以上,2007年每人每月补差不低于50元,2008年不低于75元。2009年达到100元。

(三)发挥妇女劳力优势。大力扶持来料加工。来料加工具有“无投资,见效快,无风险”特点,特别适合低收入农户,也是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长效措施。为进一步挖掘来料加工业在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上的潜力,丽水市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明确责任部门。针对来料加工业务大都适合妇女劳动的特点,丽水市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的优势和作用,明确由各市(县、区)妇联负责联系和落实本地的来料加工业务。丽水市妇联专门在义乌等地设立了来料加工办事处,并派干部专职驻守;二是加强信贷支持。当地金融机构加大对来料加工企业和经纪人的信贷支持力度,采取担保、抵押、联保、贴息等多种形式,有效解决来料加工企业和经纪人的贷款问题:三是提供各类便利。运管部门对来料加工运输车辆核定载重1吨以下的,免予办理道路运输证,免收公建金和运管费。工商、经贸部门积极为经纪人提供加工企业信息,拓宽加工货源渠道,农业和人事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结合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和再就业工程,积极配合妇联开展来料加工经纪人和从业人员培训,齐抓共管,为发展来料加工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四是培育一批来料加工业务经纪人。全市现有来料加工经纪人600余名,他们为发展来料加工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功臣”。市里十分重视抓好这支队伍,专门对这批人进行业务培训,同时,建立了来料加工业务先进分子奖励基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奖励来料加工及开拓来料加工市场。各县(市、区)政府也安排来料加工专项奖励经费。分别对优秀经纪人、优秀合作厂商和先进乡镇(村)进行奖励,实行以奖代补,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提高其竞争力。经过努力,丽水市来料加工业务保持年均增长40%的良好态势,2006年全市从事来料加工的农民8万人,人均加工费收入1570元,2007年1~8月,就有9.2万名农民从事来料加工,实现加工费用收入2.08亿元,人均加工收入2174元,预计到2010年,全市加工费收入将达到6亿元至7亿元,全市农民人均收入提高300~400元。

(四)构建新的农民小额信贷模式。帮助低收入农户解决生产资金。农民贷款难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低收入农户,贷款更是难上加难,主要原因是农民缺少可抵押的财产或没有担保。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丽水市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是探索建立用林权抵

押小额贷款的模式。2007年初,丽水市政府提出了《推进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业务发展的意见》,据此,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和丽水市林业局出台了《丽水市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按照林业产业经营和资金需求特,占、及风险可控原则,确定五种林业资源抵押贷款信贷模式:一是重点支持林业产业化重点企业贷款:二是结合“信用村”、“信用户”建设,通过林农联保的方式。推动林农联保贷款:三是鼓励担保公司保证贷款:四是加大对股份制林场、家庭林场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林农走集约化经营道路:五是尝试开展林农林权抵押直贷和政策性信贷模式,探索满足林业不同资金需求的多种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这一新颖的农民小额信贷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次是鼓励各类组织为低收入农户提供贷款担保。丽水市还专门出台了《关于推广小额贷款支持低收入农民增收的意见》,通过税收、财政补助等各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个人为低收入农户提供贷款担保,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第三是建立农村低收入农户小额贷款信贷帮扶基金。针对低收入农户贷款担保难。青田县还由财政直接投入,专门建立了农村低收入农户小额贷款信贷帮扶基金,通过信用社运作,实行资金滚动使用,信用社创新低收入农户小额信贷担保机制,为有致富意愿和能力的低收入农户提供1000~10000元的贴息贷款,利息从基金中列支。

(五)搭建多层次劳动力培训体系。提高低收入农户致富本领。2006年以来。全市通过多层次的劳动力培训体系,共培训低收入农户劳动力9730人,其中转移就业培训3794人,实现转移就业2865人。主要做法:(1)加快培训一批新型农民。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加大农民素质培训力度。如庆元县抓农民技术培训突出“四个结合”:一是与开展“联基地、联大户”活动相结合,突出对蔬菜、吊瓜、山羊等种植、养殖大户的技术培训,通过他们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产业的发展。二是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欠发达乡镇农民培训”等项目的实施相结合,改“撒胡椒粉”式培训为重点培训,以点带面,强调对核心、骨干农户的技术培训,即对产业的重点乡(镇)、重点村、重点户进行重点培育。通过核心户的辐射带动,促使广大种植养殖户学到技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与科技信息进村入户相结合。充分运用农业信息网、农村科技信息网、农村科技远程教育网络、农广校等载体开展技术培训。四是结合乡镇技能型政府建设和“培养技能型干部,建设服务型机关”活动的开展,做好县乡两级干部的培训,使每位干部都拥有技能。从而更好地培训农民。(2)加大转移就业培训力度。2006年以来,丽水各县(市、区)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对农民转移就业的培训力度。丽水市本级重点突出对失地农民、下山移民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三定培训”,即定点、定向、定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青田县则对在职高就读的青少年农民,免除了学费,对纳入低收入目录的农户参加转移职业技能培训,一律免收培训费。松阳县进一步创新农民转移就业培训方法,全面实行培训券制度,试行跨区域异地培训机制,而在缙云,则采取落实贫困农户优先享受免费“订单式”培训和“订单式”输出的政策规定。(3)重视低收入农户的下一代教育培训。提高低收入农户下一代的受教育水平,是从长远保证低收入农户脱贫的治本之策。青田县特别重视这项工作,实施贫困生资助扩面工程,明确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家庭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本县学校就读,免收学费、代管费,免费享受营养餐,高中阶段在县内就读的,年补助500元。(4)发挥结对干部的帮扶培训作用。结对干部对缺乏技能和文化素养的贫困户,侧重于培训帮扶,实行一对一指导,通过帮助联系信息或技术培训,购买相关书刊或订阅各类报纸等方式,提高其素质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全文阅读

乡镇社会事务办工作总结

今年,我办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立足为民政对象服务为目的,以社会保障为重点,积极开展各项社会事务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扶贫救弱,做好社会救济工作。

2、重点帮扶,做好临时困难的救济工作。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针对个别家庭因病或突发事故而造成困难的情况,有重点地帮助和扶持,开展临时困难救济。今年1-10月,通过镇民政专项经费救济(助)临时困难家庭的有166户,救济(助)金额109464元,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将体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怀送到困难群众手中。

5.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决定,为了做好危房改造工作,成立了第三期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对全镇的低保户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经建设部门鉴定,确定对33户低保危房改造,切实帮助低保家庭提高住房防灾抗灾能力,危房改造建设经费市镇财政共投入140多万元。在6月中,低保户危房改造全面通过验收,33户低保户喜迁新居。

二、全面落实优抚政策。

1、落实义务兵家属优待。今年3月已全部拨款发放享受优待金对象47户,每户每年8000元,总金额376000元。

3、做好xx年年度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去年退设士兵共有25名,其中6人经我办推荐安置到公安分局,其他从镇财政领取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就业补助金4000元/人。

4、做好迎接省双拥模范城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巩固加强双拥模范城的各项基础工作,深入到村到户,督促检查双拥工作落实。镇分管领导带领我办和武装部同志,深入到义务兵和优

全文阅读

提高农业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

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是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我国的必要选择。为了解山区农村居民对扩内需的拉动能力,我们组织人员对辖区70位村官进行了一次重点调查,调查对象的选择标准为各行政村现任村官且为农户户主,调查内容为农户收入、支出总量和结构,调查方式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重点调查,调查的主要结论,农户收支总量偏低,农业收入与农户支出结构失衡,提高农业收入占比很有必要。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70户村官户,户均人数3.8人,户均农田3.1亩。从事非农生产(务工)人数54人,占总人数的20.3%。为反映农户收支总体情况,我们对70户收入支出情况进行汇总并进行简均后编制收支平衡表,如表1。

注:农业生产性支出未考虑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务农收入对应项主要是消费性支出中的日用消费品支出和其他支出中的融资性支出。

二、收入情况分析

(一)经营净收入稳中有升。一是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林业收入有所增加。种植业收入占比达81.02%,养殖业占比达15.37%,林业生产收入仅占3.61%。二是种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但收入质量有所提高。调查的70个农户,有48户(占68.57 %)水稻种植面积与上年持平,有8户(占11.43 %)水稻播种面积增加,有14户(占20.00 %)水稻种植面积减少。虽粮食收购均价比2009年提高了5.4%,但由于当地粮食以自产自消为主,对农户的收入影响不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增加。调查的70户农户中,有40户(占57.14%)将农田全部种植粮食,有30户(42.86%)在保证自消粮食的基础上种植了经济作物。

(二)外出务工收入占比大幅增加。与上年相比,调查的70户农户中,认为外出务工劳动力增加的有54户(占77.15%),认为没有变化的有12户(占17.14%),认为减少的只有4户(占5.71%)。外出务工收入绝对额比上年增长9.8%,占户均总收入的49.62%,农户总收入的近一半来自非农行业。

(三)惠农补贴收入有所增加。主要是一次性补贴项目,如家电下乡、汽摩下乡、农村耐用品下乡等,增加了农户收入(或减少了农户支出)。调查表明,近三年一次性补贴年均值占全部惠农补贴的比例已高达45.63%。

全文阅读

群体生活状况的对策研究报告

近年来,*区以“暖促”工程和创建小康社区为载体,在全区全面开展了对困难群众的助医、助学、助残、危房改造、救灾及临时救济和培训就业援助、机关干部结对帮扶等专项救助活动,加大了区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低保标准,强化“五保”供养等工作举措,初步改善了我区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为全面掌握我区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了解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全区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对策与工作措施。根据本期副科级干部理论研修班课程安排,课题组深入部门机关和乡镇社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认真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我区低收入群体现状和产生原因

近几年我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4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9741元,低收入群众生活工作改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城镇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5000元、农渔村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的低收入群体还占相当比重。据调查,全区共有低收入3409户5799人,其中城镇有519户1021人,农渔村有2890户4778人,城镇低收入人口占总人口的0.6%,农渔村分别占总户数的4.15%和总人口数的2.63%。经分析,产生贫困的主要原因:

1、因病因残致贫。一些低收入家庭因自身经济状况不好,有病不就医、小病成大病的事例增多,陷入小病苦自己、大病累全家的困苦中,全区因病因残致贫的低收入有1303户占总户数的38.2%,其中农渔村1131户,重大疾病(重大残疾)有711户,经医疗机构鉴定精神病残疾603人(全区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患者2000人左右)。

2、因缺少劳动力致贫。就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我区有较多数量的低收入家庭是因缺少劳动力造成的,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老有所养问题得不到全面落实,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没了经济收入来源而导致贫困。据调查,全区低收入家庭年老体弱、孤儿等无劳动能力的有1045户占低收入群体总户数的30.6%。,其中城镇282户,农渔村763户。

3、因子女上学致贫。我区教育费用高,上学负担依然较重,上高中(技校),特别是大学费用更高,据测算,目前供养一名大学生最低费用在4万元以上,这对于城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0元、农村不足3000元的低收入群体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全区因子女上学而产生贫困的266户,占总户数的7.8%,其中城镇65户,农渔村201户。。

4、因缺少就业致贫。一些低收入家庭也想发展和就业,但缺少发展生产所需的资金和技术,一定程度上制约他们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不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素质不高,就业难度大。全区缺少生产资金的有249户,占低收入家庭的7.3%;要求参加各类就业培训的有659户占低收入总户数的19.3%,其中城镇170户、农渔村489户;要求介绍就业或外出打工的有688户占低收入总户数的20.1%。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