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金融

电子金融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电子化金融监管

自上世纪中叶开始,以计算机信息、处理和电子通讯、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金融各领域逐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金融电子化对金融业和金融体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信息技术不仅是金融服务的工具和后台业务支持手段,而且直接作为金融创新的组成部分,促使金融业经营管理发生深刻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

我国金融电子化在经历了后台电子化、前台电子化之后,目前已进入以网络开发为标志的技术集成化应用阶段。随着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处理、资金汇兑、银行卡等电子应用系统的建立,使金融业享受了金融电子化带来的高效率。而对于我国金融监管来说,金融电子化既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也使我们获得新的方法。

一、金融电子化给金融监管带来的新问题

(一)金融网络化带来的监管问题。随着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各金融机构开始基于因特网或其他电子通讯网络来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这种全新的为客户服务的方式借助了因特网遍布全球的地理优势及其无间断运行、信息传递快捷方便的时间优势,因而突破了传统的局限性,建立了全新的运营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提高了效率。

1、电子货币的出现是我国金融网络化的必然结果,是以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货币。它具有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进行储存、支付、流通等特点。但由于电子货币灵活而具有的不可跟踪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从技术角度讲,各银行,甚至公司,都可以发行电子货币,如果不加以监管,可能导致相当严重的金融经济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界定和标准,使得监管者无从下手,造成电子货币发行和使用的混乱。(2)电子货币安全使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包括避免重复使用、是否合法使用、用户信息的安全性等),使得结算系统风险增大,易滋生金融风险。为金融监管带来了新难题。

2、金融电子化业务特别是网络金融业务具有“虚拟”的本质,地域的概念模糊乃至消失,给监管管辖造成困难。目前,我国各地监管部门基本上是按区域分工,而网络金融本质上不受地域的限制,金融机构可以为任何地区的用户提供虚拟金融服务,国内用户甚至可以通过虚拟金融到国外金融机构进行交易,监管当局难以控制其行为,金融风险跨地区、跨国度转移的可能性增加。在一个地区或一国国内,原先可以通过设置市场屏障或特许等方式,将外部金融风险隔离在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内,但现在这种“物理”隔离的有效性正在大大减弱。在国际上,各国金融业务和客户的相互渗入和交叉,巨额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动,使国与国之间的风险相关性正在日益加强,仅靠一国的金融监管难以奏效,出现监管真空。

(二)对于金融电子化的立法滞后导致依法监管困难。依法监管是金融监管的一个普遍原则,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使金融创新的速度和种类不断增多,一项创新业务或创新渠道往往突破现有法律法规的限制,造成法律无法约束的真空。我国金融立法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金融监管失去依据,易于造成金融市场的混乱和竞争无序,扩大了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如我国一些金融机构从1997年开始从事网上银行和网上证券服务,但我国迟至2000年才制定《网上证券委托交易暂行规定》,2001年制定《网上银行业务管理办法》,2005年才制定网上电子签名申请和管理办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此类金融活动采取放任的态度,导致认证技术的使用和管理各自为政,极为混乱,由于开放性的网络平台蕴涵着极大的安全风险,最终要由从事此类活动的金融机构承担,这是我国当前金融立法中最为迫切的问题,并已成为电子化条件下实现有效监管的重要前提。

(三)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可采用以下策略:1、加强对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结算等问题的研究,将其正式列入金融监管机构管理范围,制定相应规范与标准,严格市场准入。2、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和安全管理,不断完善监管办法,特别是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合作。3、对跨银行跨地区结算,由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进行合作,统一管理。4、完善现有金融法规,补充适用于电子化金融机构的相关法律条文,建立安全认证体系。

全文阅读

电子金融业管理

在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创新浪潮推动下,西方商业银行出现全面改革。他们长期实施的是以提高盈利为宗旨的服务竞争机制,随着银行间竞争日趋激化,金融风险增大,银行现代化改革出现重大变化,即国际金融业的电子化势在必行。我国商业银行在不断开放的环境中,与国际接轨,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竞争、求生存,势必要熔入国际金融业的电子化时代,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电子金融服务。在西方,金融业与工商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注重市场营销,将市场营销观念作为指导银行业务经营的基本思想。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顾客才是最重要的财富。早期银行的市场营销,基本上以联系与争夺客户、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随着银行之间兼并加剧,竞争激化,单纯用礼貌、周到的服务,已较难进一步拓宽顾客渠道。银行为了在信息技术时代求生存首先也是要争取顾客,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促使银行服务手段现代化。银行致力于采用新技术,为银行与银行间以及银行与客户间的联系增加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促进了银行内部管理的电子化。一、建立客户综合服务网络客户综合服务网络是针对金融行业这种特定行业的相关服务而设计建设的,客户通过一定的通讯手段(电话、传真、计算机通讯等)与服务网络中心取得联系并得到身份确认后,即可享受系统所提供的相应金融行业信息服务及有限定范围的账户操作服务,如获取金融行业政策、法规、业务办理通知信息,查询新业务开办方法,客户账户往来查询,查对用户相关社会服务行业收费账单,用户进行限定范围的账户转账和指定收费单位的简单付费,以及其它某些相关行业特别业务操作,等等,也有人把它称之为银行服务呼叫中心(BANKSERVICECALLCENTER)。早在80年代,欧美等西方国家就已经提出这个概念并利用电话等通讯手段在各大商业银行为广大储户提供服务,然而,由于当时的通讯与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这一服务没有得到广泛认同。但是,在今天,计算机与通讯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计算机领域,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已经得到了成百上千倍的提高,CPU从286、386、486到奔腾处理器,从单处理器到对称、非对称多处理器结构;计算机网络范围已经从小范围的局域网发展到跨区域的广域网、甚至联接全世界的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数据传输从统计时分复用到ATM异步转移模式,数据传输速率已从几百bps发展到最高上几Gbps,几乎是千万倍的提高;计算机处理体系结构从单机方式发展到“网络就是计算机”的网络方式以及CLIENT/SERVER的客户/服务器分布式处理模式。所有的技术和产品都以跨代的速度更新和发展。在通讯领域,电话已迅速普及到千家万户,X.25分组交换网、DDN数据网以及光纤网已触及城市的各个角落,卫星通讯、微波传输使得信息可以传送到人类所能想象的任何空间,……。所有这一切都已为建立最完美的金融增值服务网络系统提供了技术可能性。1995年10月,首家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诞生,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服务。接着,北美又出现一体化金融网络机构,商业银行步入电子化新时代。电子化的进程大大增强了银行竞争力。花旗银行的ATM已能处理150多种交易,从现金存取到共同基金投资,甚至进行股票交易,使客户加深了对银行的依赖程度。客户综合服务网络的建立,可以使商业银行向全能型发展。在银行高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德国、荷兰和意大利商业银行率先向全能化发展。对客户而言,全能银行有提供全面的银行服务的优点,使客户能自由选择最适合其需要的信用工具,特别是小客户,节约了他们与多家机构打交道的成本。这有利于银行吸引更多的客户,实施网络式管理。美国花旗银行发挥总体优势,不断将其在日本市场外的金融创新产品,如有6种货币和黄金等多种选择的共同储蓄账户,介绍给日本客户,稳住了日本市场。目前,金融工程(FINANCIALENGINEERING)日益为西方商业银行重视。金融工程所承担的是向特定用户提供能满足其需要的服务方案。该方案包括尖端金融产品的设计、证券承销安排、资金的吸收与分流、产品开发与信息处理等。银行招聘一批精通投资银行业务、企业银行业务和金融、法律、税务方面的专家,将各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结合起来,通过客户综合服务网络,向客户提供能满足其要求的、独特的服务方案。这种方案是标准化的投资机会及储蓄、信托方式,配合客户独特需要而组合成的最低成本方案,即“独家顾客”方案。也就是说,这些顾客只信赖和光顾此银行。这是固定客户制,是客户与特定银行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银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客户信息资源,发掘潜在客户,波浪式地发展客户网络,同时也可加深银行与客户的定向信息交流关系。

二、建立全球银行间的网络系统

在经济全球化并高度繁荣的今天,多学科、多领域的整合服务正在满足社会各界的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全球银行间的计算机网络化,可以使本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同行建立联盟,利用对方的金融专家和计算机系统,实现客户网络制的发展。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国家之间贸易往来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迅猛增加,传统的通讯交换方式已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大量的数据需要及时、可靠地在各银行间传递,而全球银行间的计算机网络化就可以满足这种要求。在现代国际金融市场上衍生出一种新的数据交换模式:EDI。EDI是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的缩写,意为电子数据交换。这种方式是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产物,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迅捷、准确的计算机网络为客户办理国际结算业务,每一笔业务的延续时间不超过三十秒,节约了大量不必要的时间和费用,实现了银行为客户提供优质、快速服务的宗旨。在竞争激烈的国际金融市场上,EDI迅速成为商业银行吸引客户、增加中间业务量行之有效的手段,促进和推动着商业银行的现代化进程。正是EDI这种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成为沟通不同行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尤其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正日益发展成为最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交易手段之一。从90年代初期起,美、日、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陆续宣布,所有的商户首选交易方式为EDI,不采用EDI的商户将不予或推迟办理,EDI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日后国际化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

三、创建银行内部通信网络

西方商业银行管理改革的主导是“以人为中心”观念的确立。人是经营管理的主题,行为科研究已在西方国家形成潮流,使世界企业管理发生一场深刻变革,在商业银行界突出体现在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银行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银行有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能赢得广大客户的信任,有了高素质的银行管理者,才有高数量的客户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与员工保持良好的关系一直是个重要的问题。因此,银行创建内部网不仅发展了内部通信,加强了上下级的关系,而且也加强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这样做起码可以减少组织内部的文件流:即搜集保存于文件和活页夹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置入一个具有强大搜索功能的电子通道;同时也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工作效率。例如,瑞典最大的SPARBANKEN银行也处于激剧动荡的合并时期。它开发的内部网,名为CHANNELONE,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即电子邮件、论坛(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银行规则与其它组织信息数据库以及工作流系统。很显然,内部网改进了银行内部的通信。SPARBANKEN银行内部网/INTERNET解决方案经理LUSTIG认为,通过改进员工访问信息的条件,将会改进银行向客户提供的服务质量。“迄今为止,我们将30-35%的时间用于直接客户服务,其余的时间则用于处理业务部门的任务,”他说:“现在,我们必须改变上述做法,将执行两种任务的时间比改为80:20,即80%的时间用于开展有效的用户服务,用于处理业务部门日常事务的时间仅占20%。”

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各大银行都将要逐步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并且在不断加强其地区性、乃至全国性金融信息网络建设的同时,在经济发达地区,在各大银行间建设区域性电子联行的工作也已经取得了实质的进展。而且,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的银行还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世界范围内众多外资银行的强烈冲击。因此,许多新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后,以及实现区域性电子联行后,银行的业务应该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银行众多的公司客户、私人储户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怎样稳固保持原有的客户并不断吸引更多的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发展自己、而处于领先的地位?很显然的一点,就是不断改进服务。只有不断利用现代电子信息通讯管理手段,全面提高银行的专业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为银行客户服务,才能争取扩大银行的业务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应完全熔入国际金融业电子化发展的浪潮中,并根据自身的特征,利用尖端电子技术不断创新和开发适合自己发展的先进服务手段。我们除了应完全掌握上述国际金融业电子化发展的三个方面外(建立客户综合服务网络、建立全球银行间的网络系统和创立银行内部通信网络),还应结合当今尖端的电子技术及自身的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和开发:1.由于电话银行、自动柜员机以及当前的INTERNET银行服务等相继问世,客户实际上是距离银行越来越遥远了。各家银行的服务项目越来越雷同,客户所面对的是同样的电话或ATM,银行与客户进行面对面交谈的途径越来越少,如何才能加强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呢?这是全世界商业银行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在与国际接轨时,也应首先考虑这一问题。客户综合服务网络系统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创建一种环境,银行利用该环境不仅可以向客户交付事务处理功能,而且提供可以满足他们需求的个人化信息。我们先运用定向联系,即定向促销,掌握客户群体的不同需求及客户资金拥有量、投资意向、投资策略、分散投资比例等,然后通过定向服务包括定向优惠,利用计算机系统建立固定客户制,为顾客提供设计独特的理财方案,使这些顾客只信赖和光顾一家银行。目前,美洲银行、NATIONSBANK、第一银行系统、FLEETFINANCIALGROUP、加拿大皇家银行、花旗银行以及新英格兰银行都在进行这方面的设计。2.在理论上,越开放的系统,其安全性就越差。而银行的计算机系统要求既开放,又要绝对安全。如何寻找到这样一个平衡点,是我们要努力寻求的。新加坡DBS银行于1998年10月份出台INTERNET银行服务,该银行压倒一切的问题是安全。由于美国禁止输出128位加密技术,DBS银行经过努力寻找到一种替代方案。瑞士CREDITSUISSE银行为了保证无懈可击的安全性,制定了严格的安全参数,可达到如下目的:保护主机和服务器系统免受外部攻击;防止内部图谋不轨和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系统;提供强有力的加密技术,保护数据在公用INTERNET传输时的安全;保障用户在INTERNET的识别和验证;保障用户与银行主机之间端对端的透明性;解除银行客户对保护专用信息问题的担忧。3.以INTERNET服务为基础,与欧洲和美国的银行建立一系列联盟。通过这些联盟,我们可以扩展在全球范围的触角,可以促进伙伴银行的客户在我国进行投资,同时我们自己的客户也将更加便捷地获得海外投资。INTERNET服务可以作为主要的市场开发工具,它是我们赖以建立新联盟的基础。一旦建立了此种联盟,双方银行的客户都可以从广泛的银行服务互惠协议中受益,包括使用ATM以及外汇和贷款业务等。此外,我们应大力发展EDI业务。1994年5月,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与北京市经贸委、北京市海关等有关单位,组建了北京EDI推广应用领导小组。之后,1997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了北京京新行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引进新加坡SNS凤凰网络有限公司EDI技术,开创了EDI系统在中国的市场。但目前,只有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是全国唯一一家通过EDI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的金融机构,因此,我们应积极推广EDI系统,并着眼于开拓新一代EDI系统。这样也可以严格控制企业套汇、逃汇,并将直接监督企业的资金流向,堵住漏洞。4.更新银行内部网络,实现银行内部管理电子化。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内部计算机系统已十分落后,为了与国际接轨,各家银行主要采取的办法是对现有设备进行补充,增加外部设备。但这种办法已不能适应国际金融业电子化发展的潮流,势必会加大差距。现在对我们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检修的条件已经成熟,应彻底更新计算机系统,完善内部通讯网络,实现银行内部计算机管理。这样可以把大量冗长的工作流任务交给计算机完成,减少用于搜索信息的时间,增加员工用于客户的时间,同时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全文阅读

金融电子化与我国金融监管

自上世纪中叶开始,以计算机信息、处理和电子通讯、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金融各领域逐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金融电子化对金融业和金融体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信息技术不仅是金融服务的工具和后台业务支持手段,而且直接作为金融创新的组成部分,促使金融业经营管理发生深刻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

我国金融电子化在经历了后台电子化、前台电子化之后,目前已进入以网络开发为标志的技术集成化应用阶段。随着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处理、资金汇兑、银行卡等电子应用系统的建立,使金融业享受了金融电子化带来的高效率。而对于我国金融监管来说,金融电子化既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也使我们获得新的方法。

一、金融电子化给金融监管带来的新问题

(一)金融网络化带来的监管问题。随着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各金融机构开始基于因特网或其他电子通讯网络来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这种全新的为客户服务的方式借助了因特网遍布全球的地理优势及其无间断运行、信息传递快捷方便的时间优势,因而突破了传统的局限性,建立了全新的运营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提高了效率。

1、电子货币的出现是我国金融网络化的必然结果,是以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货币。它具有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进行储存、支付、流通等特点。但由于电子货币灵活而具有的不可跟踪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从技术角度讲,各银行,甚至公司,都可以发行电子货币,如果不加以监管,可能导致相当严重的金融经济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界定和标准,使得监管者无从下手,造成电子货币发行和使用的混乱。(2)电子货币安全使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包括避免重复使用、是否合法使用、用户信息的安全性等),使得结算系统风险增大,易滋生金融风险。为金融监管带来了新难题。

2、金融电子化业务特别是网络金融业务具有“虚拟”的本质,地域的概念模糊乃至消失,给监管管辖造成困难。目前,我国各地监管部门基本上是按区域分工,而网络金融本质上不受地域的限制,金融机构可以为任何地区的用户提供虚拟金融服务,国内用户甚至可以通过虚拟金融到国外金融机构进行交易,监管当局难以控制其行为,金融风险跨地区、跨国度转移的可能性增加。在一个地区或一国国内,原先可以通过设置市场屏障或特许等方式,将外部金融风险隔离在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内,但现在这种“物理”隔离的有效性正在大大减弱。在国际上,各国金融业务和客户的相互渗入和交叉,巨额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动,使国与国之间的风险相关性正在日益加强,仅靠一国的金融监管难以奏效,出现监管真空。

(二)对于金融电子化的立法滞后导致依法监管困难。依法监管是金融监管的一个普遍原则,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使金融创新的速度和种类不断增多,一项创新业务或创新渠道往往突破现有法律法规的限制,造成法律无法约束的真空。我国金融立法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金融监管失去依据,易于造成金融市场的混乱和竞争无序,扩大了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如我国一些金融机构从1997年开始从事网上银行和网上证券服务,但我国迟至2000年才制定《网上证券委托交易暂行规定》,2001年制定《网上银行业务管理办法》,2005年才制定网上电子签名申请和管理办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此类金融活动采取放任的态度,导致认证技术的使用和管理各自为政,极为混乱,由于开放性的网络平台蕴涵着极大的安全风险,最终要由从事此类活动的金融机构承担,这是我国当前金融立法中最为迫切的问题,并已成为电子化条件下实现有效监管的重要前提。

(三)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可采用以下策略:1、加强对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结算等问题的研究,将其正式列入金融监管机构管理范围,制定相应规范与标准,严格市场准入。2、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和安全管理,不断完善监管办法,特别是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合作。3、对跨银行跨地区结算,由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进行合作,统一管理。4、完善现有金融法规,补充适用于电子化金融机构的相关法律条文,建立安全认证体系。

全文阅读

论金融电子化下的商业银行金融监管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各行业应用的程度越来越深和范围越来越广,金融产业的产品结构、服务对象、行业监管以及市场竞争核心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笔者通过本文着重探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对于金融行业中的商业银行在监管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和意义。

关键字:金融业;商业银行;金融电子化;金融监管

前言:电子信息和计算机互联网产业相关的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各行业的发展中,并且在行业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金融行业中,随着电子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金融产业的产品和行业特性都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导致行业监管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对于我国金融行业的监管在电子信息自动化操作平台的建立和使用、电子信息处理系统的应用等方面的实施和推广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对于商业银行利用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实施的监督管理,在深度和广度上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和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

1.金融电子化的兴起及特点

1.1金融电子化的兴起

金融电子化兴起于二十世纪后期,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信息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随着金融电子化的星期,金融行业的整体结构和发展方面想都发生了变个性的变化。在服务质量、金融产品、服务对象的群体和服务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例如,金融服务和产品由原来单一的柜台服务,拓展了有ATM为客户服务的自动存取款业务,电话银行、短信通知、网银、网上快捷支付等多种服务类型和渠道,金融电子化对人们的经济生活、工作和社会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2金融电子化的特点

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在金融行业应用后,产生的金融电子化具有与其它行业电子化不同的独特之处,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金融电子化应用的软件与其它应用软件相比拥有更强的兼容性,而且在移植后也能比较好的保证运行效果和性能。第二,金融电子化由于行业具有对于保密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行业特点,因此对于应用于金融电子化产业中的软件开发和软件使用必须保证严格分离。第三,由于金融行业的大多数业务的处理具有极强的实时性原则,因此要求金融电子化中用于处理金融业务的软件必须具备实时处理的能力。第四,由于金融行业业务种类和业务量都比较大,因此必须保证金融电子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及时维护,避免由于系统故障带来的信息处理延迟而导致的相关损失。第五,金融行业的电子化信息系统中储存和运行的信息都是极其重要的金融数据和资金信息,因此金融电子化对于系统的安全性能比其它行业在这方面的要求要高很多。

全文阅读

金融电子化与农村金融基础服务

摘要 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开始大量应用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促使大型商业银行更好的发挥处理信息的优势,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有效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金融电子化的含义及作用,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基础服务存在的问题,农村金融服务中金融电子化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 金融电子化 农村金融机构 服务模式

一、金融电子化的含义及作用

(一)金融电子化的含义

金融电子化具体是指银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实现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客户之间电子化处理业务,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为银行客户提供各种金融增值服务及有关的金融信息服务。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规划与开发金融电子化系统工程在基本完成银行电子化综合业务处理的前提下,转移工作重点到防范与化解金融电子化风险以及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支付系统这两方面。

(二)金融电子化对银行业的作用

(1)金融电子化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的时代完全利用手工操作处理银行业务已经几乎没有可能,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深刻影响着银行业,不仅迅速提升了银行处理业务的水平,促进了银行业务的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一体化发展,也为银行不断创新业务、研发金融服务新产品提供了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重点已经从资产负债业务发展到资产负债业务加上各种中介业务。在网络时代,金融电子化是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是指开发基于网络的金融服务、研究与实施银行业务,具体包含了网上银行、电子储汇等。当代银行经营实践说明,银行利润的来源已经不能仅从传统的存贷款利息差额中获得,而是利用先进的网络银行体系向客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并且从这些服务中获得服务费等利润。作为特殊类型的银行企业,势必需要从销售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中得到经营利润。因此,积极通过新技术,研发金融新产品,便成为发展银行业的原动力。

(2)有效提高了银行生产力水平。第一,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在货币发展过程中,从普通商品形式的以物易物逐渐发展为货币铸造形式历经了较长的时期,在人类经济生活中货币与纸币制造始终存续并且使用到现今。然而从出现计算机到现在,在经济生活中这些传统货币形式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并且对银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信用卡与银行卡已经作为了主要的支付方法,在发达国家成功替代了支付现金形式。而在计算机网络时代,电子货币的产生又对交易商品的货币支付与结算方式进行了改变。第二,虚拟银行概念。在从前的几十年间,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从传统的营业柜台形式逐步形成一些新兴的模式也就是银行业务概念。例如,利用电话委托银行业务,改变了客户一定亲自到银行营业所办理银行业务的方式。尤其是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的时期,客户接入网络以后,利用键盘鼠标操作就能轻松处理银行业务。将来借助互联网的银行仅是一个虚拟的营业场所,而不需要实物形态,这便是网络银行发展的远景,在网络银行中,将不会出现银行营业大厅,没有银行人员,仅有连接网络所必需的设备,网络银行打破了传统银行业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约束,发展为开放性的银行。将网络银行作为枢纽开展各类电子商务活动,一方面在极低的投入增量成本的基础上有效提升银行业务量;另一方面利用电子商务形成的商品贸易势必转变传统的商业模式。第三,银行服务方式的改变。实际上,自助的ATM机、POS系统、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查询设备等无人操作的银行服务项目已经出现在传统银行服务范围内,人机交互自助完成的系统逐步替代了人与人对面的银行服务方式。第四,电子支付的发展。面向企业的信息交换,即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利用同步通信卫星产生的天地对接、利用网络实现的实时汇总等各种电子交易模式,都需要由电子货币进行支付,这一电子支付方法最大程度上加快了银行资金的流动。

全文阅读

小议金融电子化对金融业意义

一、金融电子化介绍

(一)金融电子化的概念

金融电子化是指采用各种电子化设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以实现各类金融业务处理自动化,从而为客户提供多种快捷方便的服务,并为各级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完整、科学、准确信息的过程。

(二)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背景

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全球金融活动的高度紧密结合,使全球金融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电子金融时代。早期的金融电子化主要是把计算机应用于银行传统的存、贷、汇等各项金融业务的处理中,实现会计账务和各项金融业务的电子数据处理。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计算机日趋成熟和扩大,以银行为主的金融界也不能满足于对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实现了电子数据处理,推出了许多新的金融业务服务品种。如自动取款机(ATM)、商业网点电子资金自动转账(EFT-POS)、电话银行、家庭银行以及刚刚起步的网上银行。

金融电子化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场金融革命。目前,全手工操作的银行体系已经走向消亡,更加讲求速度和安全的现代化电子清算体系已建立,促进了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资金在跟着电子信息这个太阳走。”

二、我国金融电子化现状

我国金融电子化相对西方国家起步较晚,但在金融电子化建设进展神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0—1980年,银行的储蓄、对公等业务以计算机处理代替手工操作;第二阶段大约是80年代到90年代中,逐步完成了银行业务的联网处理;第三阶段,大约从90年代中到90年代末,实现了全国范围的银行计算机处理联网,互联互通;第四阶段,从2000年开始,隔行开始进行业务的集中处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环境,加快金融创新,逐步开拓网上金融服务,包括网上银行、网上支付、手机银行等。

全文阅读

论金融电子化对金融业的影响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促进和变革作用。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为实现金融行业经营与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纵观经济发达国家金融电子化的发展历程,实现金融电子化是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电子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电子化将面临更大的发展要求。本文将探讨我国金融电子化现状以及金融电子化对于金融业的积极影响和挑战。

关键词:金融电子化;金融业

一、引言

(一)金融电子化的概念

金融电子化是指采用各种电子化设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以实现各类金融业务处理自动化,从而为客户提供多种快捷方便的服务,并为各级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完整、科学、准确信息的过程。

(二)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背景

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全球金融活动的高度紧密结合,使全球金融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电子金融时代。早期的金融电子化主要是把计算机应用于银行传统的存、贷、汇等各项金融业务的处理中,实现会计账务和各项金融业务的电子数据处理。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计算机日趋成熟和扩大,以银行为主的金融界也不能满足于对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实现了电子数据处理,推出了许多新的金融业务服务品种。如自动取款机(atm)、商业网点电子资金自动转账(eft-pos)、电话银行、家庭银行以及刚刚起步的网上银行。

金融电子化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场金融革命。目前,全手工操作的银行体系已经走向消亡,更加讲求速度和安全的现代化电子清算体系已建立,促进了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资金在跟着电子信息这个太阳走。”

全文阅读

金融电子化对金融业的影响

摘 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促进和变革作用。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为实现金融行业经营与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纵观经济发达国家金融电子化的发展历程,实现金融电子化是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电子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电子化将面临更大的发展要求。本文将探讨我国金融电子化现状以及金融电子化对于金融业的积极影响和挑战。

关键词:金融电子化;金融业

一、引言

(一)金融电子化的概念

金融电子化是指采用各种电子化设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以实现各类金融业务处理自动化,从而为客户提供多种快捷方便的服务,并为各级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完整、科学、准确信息的过程。

(二)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背景

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全球金融活动的高度紧密结合,使全球金融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电子金融时代。早期的金融电子化主要是把计算机应用于银行传统的存、贷、汇等各项金融业务的处理中,实现会计账务和各项金融业务的电子数据处理。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计算机日趋成熟和扩大,以银行为主的金融界也不能满足于对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实现了电子数据处理,推出了许多新的金融业务服务品种。如自动取款机(atm)、商业网点电子资金自动转账(eft-pos)、电话银行、家庭银行以及刚刚起步的网上银行。

金融电子化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场金融革命。目前,全手工操作的银行体系已经走向消亡,更加讲求速度和安全的现代化电子清算体系已建立,促进了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资金在跟着电子信息这个太阳走。”

全文阅读

金融机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论文

一、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综述

面对激烈的竞争,金融机构对于互联网金融有自己的看法和考虑,在不断尝试创新变革,努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虽然传统金融机构开始注重自身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时代中的变革,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缓解了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压力,但是余额宝的出现却使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的分化更加显著。余额宝这一金融产品的出现加剧了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余额宝等于提供了活期存款业务,且利率客观,这使其在金融业市场内一时快速发展,并受到诸多关注。这使金融机构不得不再次正视自身与互联网金融的差异,积极寻求变革和创新,从而加强自身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时代中的竞争力。

二、对于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及金融机构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通过资料的查阅和数据的分析深入研究了互联网电子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金融机构在挑战中所做的积极改变,并对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时代中适合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综合以上研究可知,互联网金融呈现蓬勃发展趋势,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虽然金融机构在电子商务领域起步慢,面临的阻碍重重,但是金融机构拥有庞大的客户和硬资产,这是它的极大优势。金融机构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有必要以新的理念审视自身的业务模式,并积极寻求创新。根据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金融机构在以后应当做到如下几点:首先,金融机构应当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金融机构之所以难以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金融机构的封闭性,这使金融机构没有认识到与互联网金融产业公司合作双赢的重要性。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业领域一直占据主要地位,现在为了能够顺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应当拓宽视野,积极将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囊括进来。这能够推动金融机构的服务思路和业务创新,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从而做到共赢。所以金融机构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合作共赢。其次,金融机构应当努力抓住小众客户。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金融服务需求趋于多元化,小微企业等小众客户也急需合适的金融服务,互联网因为信息的丰富高效而备受青睐。互联网金融按照客户的需求推出了相应的业务,因为其门槛较低,简单便捷从而吸引了许多客户。金融机构的审慎意识强,虽然也有相应的服务,但是出于风险和效益考虑,许多小众客户被拒之门外。同时金融机构的高门槛,复杂手续和严格要求也使许多客户望而却步。金融机构想要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深入了解金融市场,抓住潜在客户,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并且适当放宽标准,使服务更完善,客户更满意。再次,金融机构应当运用互联网的无封闭特点。无封闭是互联网的特点之一,也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特质。金融机构想要抓住机遇,就应当减少金融业务和产品的封闭性。互联网是自由开放的,不存在封闭特性,信息的流通是如此,服务的提供也是如此。金融机构则难以做到这一点,它的服务覆盖范围有限,这使互联网金融更具竞争力。互联网的无封闭使客户能够使用户更多的参与其中,使金融交易更加透明和便捷。所以金融机构应当与互联网金融有效融合,从而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实力。最后,金融机构应当充分运用互联网的开放信息。在过去,用户以及金融市场的信息是非常私密并且受保护的,这虽然于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使许多信息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这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准确的认识到市场动向,同时也难以拓宽客户来源。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和共享都很开放,这就使金融机构能够在不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浏览和分析一些有用信息。金融机构对于用户数据的分析能够了解用户的金融需求,从而挖潜在市场,为用户提供更贴切的金融服务。所以金融机构应当运用互联网信息的公开化,拓宽客户源,开发新的金融产品。

三、总结

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讲,是把双刃剑,它既给金融机构的新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又使金融机构不得不直面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金融机构面对激烈的竞争,一方面要有危机感,另一方面也应当正确认识自身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金融机构要清楚地明白自身并不是与互联网金融相互对立,难以相容的。

作者:林一雄 单位: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

全文阅读

电子金融时代金融监管模式研究

【摘要】

近年来,电子金融的变革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社会以及经济生活,但随之带来的巨大财务风险也逐渐膨胀和扩大,相对于传统金融其风险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因此,监管问题成为使电子金融业能够健康的成长最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电子金融业的特殊风险,提出当前监管存在的弊端,以期探讨更加完善的监管模式。

【关键词】

电子金融;监管弊端;模式完善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已进入电子金融时代,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法律规定还是监管标准均存在一定的空白,成为行业的风险隐患。因此,要在鼓励发展的同时健全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成长。

一、电子金融概述

所谓电子金融(efinance),又称互联网金融。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国际互联网上开展的金融业务,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金融服务及相关内容;从广义上讲,网络金融就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适应电子商务(ecommerce)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网络时代的金融运行模式,是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金融活动的总称。

二、电子金融的主要存在形式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