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子货币

内容摘要: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给我国的金融机构、法律执行机构等提出了新问题。只有对电子货币的法律问题给予解决,才能使其在我国得到更大的发展。由此,笔者指出电子货币是我国货币的一种形态,并提出要对电子货币发行主体予以监管、加强电子货币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等设想。

关键词:电子货币法律性质发行监管风险防范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作为电子商务支付手段之一的电子货币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使电子货币在我国得到健全的发展,关于电子货币的若干法律问题,如对电子货币的法律性质的认定、如何确认电子货币发行主体、如何防范电子货币运行风险等问题都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电子货币的法律性质

电子货币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是指以电子设备和各种交易卡为媒介,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非现金流通的货币。电子货币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型的支付工具,具有支付适应性强、变通性好、交易成本低廉等优点。关于电子货币是否为货币的一种形态,在我国银行法中尚无明确规定。但根据电子商务在现实中的发展来看,我国实际上已经认可其作为货币的一种形态。电子货币与现有货币并不相斥,实际上电子货币是以现金、存款等货币的现有价值为前提,通过其发行者将其电子信息化之后制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子货币是以现有通货为基础的二次性货币。

对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监管问题

货币的稳定是一个国家金融秩序稳定的关键,各国对货币采取了严格的发行制度,大多由中央银行实施对货币的发行和监督管理。由于电子货币是货币的一种形态,所以金融监管部门也会加强对电子货币的监管。电子货币是以计算机为依托的无纸化交易,相对于传统货币而言,为中央银行实施金融监管带来更大的难度。针对电子货币的特点,笔者提出从以下方面实施对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监管。

对电子货币发行主体进行限定

全文阅读

浅析电子货币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为了适应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为了节约更多的时间,从而使得在网上交易迅速普及,电子货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使用电子货币进行交易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强化网络交易的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货币 风险 完善途径

电子货币的出现以及使用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种快节奏的手段进行违法活动。要真正有效地管理我们的电子货币,使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已经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电子货币的概念

电子支付存在于当今社会的任何角落,淘宝网、当当网、亚马逊等网站正在使用支付宝、网银等方式进行交易。“货币是固定充当交易媒介的通用财产,货币的首要职能是以自身的价值作为标准,衡量各市场主体用来交易的财产价值。”

1.电子货币的界定

欧盟支付系统工作小组1994年5月向欧洲货币当局提交的《预付价值卡》报告认为:“(电子货币)是一种最近出现的新型支付工具,被称为多用途卡或者‘电子钱包’,它是包含真真实购买力的塑料卡片,为了获得该卡片,消费者必须预先支付其价值。”在1996年8月《电子货币安全》报告中认为:“‘电子货币’一词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用来描述种类繁多的支付工具和技术。”在巴塞尔委员会中沿用了类似的定义。1998年3月的《电子银行的电子货币业务的风险管理》报告中,电子货币被称为是“储蓄或预付价值的支付机制,通过销售终端(POS)进行支付,也可以在两个储蓄设备之间直接转移价值,或通过开放的计算机网络转移价值。它包括以卡类为基础(电子钱包)和以软件或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货币两种类型。”

因此,不同国家对电子货币的概念亦各不相同,总的来说,货币是一种交易间支付手段。

全文阅读

法定货币与电子货币的双币流通刍议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曾经受人们大肆追捧的法定流通货币虽然仍处于重要地位,但人们的目光却越来越更加关注电子货币的流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这些借助互联网络的发展不断的发展壮大,形成了法定货币和电子货币的双币流通局面,历史上双币流通曾出现过,然而历史走到今日,法定货币和电子货币这样双币流通的局面又带来了怎样的发展与挑战?

关键词:法定货币;电子货币;双币流通

一、货币

(一)货币的概念

货币是什么呢?这一概念又是怎么来的?人类发展的最初历史里,是没有货币这一词汇的,最早的人类由于当时的生产力的限制,每个人手上除去自身的需求与消耗外,手中的剩余产品少的可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手中渐渐有了富余的产品,打猎的手上剩点肉、兽皮的想换点鱼,而捕鱼的却想要点果子,采摘果子的又想要兽皮,这样一来虽然麻烦了点,但是还是可以完成交换的,而伴随着交易的物种的增多,交换开始变得艰难起来,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大家普遍想要交换的东西,然后用这个物品再去交换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称之为一般流通物。这个一般流通物随着时间的慢慢发展逐渐演变成我们今天普遍使用的货币。

(二)法定货币

法定货币简而言之就是法币,它并不是指一个实际上能够切实代表一件商品或者一件货物,它是一种为了便于携带用于交换一些有价值的货物(实物)的存在,它并不像原始人类那样“以物易物”,或者是古代人物一般用具有实际价值的金银来作为交换实物的货币,在造纸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国更多的使用的流通的法定货币则是一国央行发行的纸币,例如中国市场通行的人民币,可以在世界领域流通的美元,以及在欧盟国家可以统一使用的欧元等,这些都是法定货币。

在法定货币畅行前,各国政府其实是使用过具有内在价值的货币的,例如我国古代通行的铜钱、银两、金子,以及西方国家使用较多的金币、硬币和珠宝等。

全文阅读

电子货币银行业

一、电子货币相关概念解析

20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作为其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也随之产生和发展。电子货币的产生被称为是继中世纪法币对铸币取代以来,货币形式发生的第二次标志性变革,并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应用与发展不仅会影响到电子商务的进行,而且会影响到全球的金融体系。

(一)电子货币的定义

电子货币就是由消费者(及相对的特约商户)占有的,存储在一定电子装置中,代表一定的货币价值的“储值”或“预付价值”的产品。具体而言,这里所讲的电子装置通常包括两种形态:以IC卡为媒质的智能卡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货币载体。电子货币的货币价值以数字信息的方式存储在电子装置载体中,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储值卡、智能卡,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形态。电子货币不是纸质的,也不像电子资金划拨一样涉及到银行,这种新的货币形态可以离开银行的中介作用,在交易过程中不用同存款发生密切联系。就其现阶段而言还只是一种新的支付形式,还要以现有存款为基础。

(二)电子货币的特性

1、电子货币是以计算机技术手段为依托,通常以各类电子设备(如智能卡)及计算机存储器为价值载体的货币

电子货币主要有卡类和计算机两种载体。以卡类为载体的电子货币,卡中的芯片能够根据事先存储在里面的程序和外部销售终端或其他设备(如电子钱包)的指令存储和处理信息。借助特殊的设备和终端,卡中代表金钱的信息可以被识别,并且按照指令进行转移。而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电子货币进行交易时,需要借助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交易前要先下载或从发行人那里获得专门的软件,通过特殊的软件和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实现电子货币数额的计算和转移。这种强大的存储和处理能力是传统的提款卡所不具备的。提款卡主要是通过输入密码同中央数据库相联系,通过中央数据库增减相应的金额,卡本身不存在代表电子货币信息的增减。

2、电子货币是一种信息货币

全文阅读

电子货币本质

内容摘要:电子货币在我国尚处于萌芽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子货币的日益成熟必将对个人以及社会造成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电子货币的层次构想,界定现在的电子货币只能算狭义电子货币,认为其本质只能是准货币,不可能替代传统货币。

关键词:货币层次电子货币本质

文献回顾

关于电子货币的定义,巴塞尔委员会(Basle,1998)提出: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致富的“储值”和预支付机制。欧洲中央银行在《电子货币》的报告(1998)中认为电子货币是“以电子方式存储在技术设备中的货币价值,是一种预付价值的无记名支付工具,被广泛用于向除电子货币发行人以外的其他人的支付,但在交易中并不一定涉及银行账户”。

电子货币层次的构想

广义电子货币。仿照经济学家对传统货币的定义,很自然地,可以对电子货币作如下定义:电子货币是指在商品或劳务的电子化支付过程中,或在债务的电子化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本文将电子化支付或偿还过程中的这种价值载体称为广义电子货币,记做EM2。

狭义电子货币。国际清算银行对电子货币的定义为:“记录消费者能够使用的资金或价值的储值或预付产品,这些产品储存在消费者持有的设备上。这个定义包括预付卡(有时称为电子钱包)以及使用计算机网络的预付软件产品”。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如互联网)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机制”。它们谈到的电子货币是电子化转移价值过程中的价值载体,而且是能够被存储的。因此,本文将狭义电子货币定义为具备价值储藏职能的电子货币,这个集合是EM2的一个子集,记为EM1。

流动电子货币。这种流通电子货币代表了对发行者有要求权的货币价值,具备以下特征:存储在电子设备上;其价值等于发行机构收到的传统货币价值;通过承诺可被使用者外的人接受为支付媒介。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完全具备这些特征的电子货币。

全文阅读

电子货币反洗钱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金融的发展,利用电子货币这一新生事物进行洗钱犯罪已经越发严重,加大了反洗钱工作的难度。本文分析了电子货币的特征及电子货币流通条件下对传统反洗钱的挑战,提出了在电子货币流通下反洗钱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货币反洗钱措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金融的发展,利用电子货币进行洗钱已经成为当前洗钱活动的重要形式,它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和合法的商业活动,而且加大了全球金融业的风险,因此,加强对电子货币流通下的反洗钱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子货币的概述

电子货币是适应人类进入数字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一种数字化货币,是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货币从形式上看,早已与钱币无关,是一种通过0与1的排列组合,运用网络载体进行金融交易的货币。目前关于电子货币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这里引用世界银行巴塞尔委员会对电子货币做出的定义: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所谓储值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硬件或卡介质)中可用来支付的价值,如Mondex智能卡等。而预付支付机制则是指存在于特定软件或网络中的一组可以传输并可用于支付的电子数据,由多组二进制数据和数字签名组成,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使用。

目前电子货币的使用是电子货币使用者用一定金额的实体货币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将现金价值预存在集成电路芯片内,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可见现在的电子货币还是以实体货币为基础的。按照电子货币的支付方式划分,电子货币有以下几种:一是储值和信用卡型,如储蓄卡和信用卡;二是电子支票型;三是智能卡型,如IC卡;四是数字现金型,指依靠Internet支持在网络上发行、购买、支付的数字现金。第一种与第二种电子货币进行支付时由于离不开基本账户需要把存款或其他资金划分另一个账户,只能视为查询和划的划拨银行存款的电子工具或对现存货币进行支付的电子化工具。第三种IC卡型的电子货币是把金额和相关的信息记录在镶在该卡上的芯片或磁条上,取代了纸币在特定的范围内使用,但其受限在于流通范围有限,也要借助于一定的终端设备。第四种可以认为是一种真正的电子货币,它采用了全新的信用方式,可以脱离银行账户并且可以循环使用,货币所有人对该数字现金的控制体现在对包含有该货币数量的信息的密码控制上,这种货币正在形成和发展当中。如发达国家的CybederCash、DigiCash、NetCheque等。

二、电子货币流通下的洗钱问题

凡隐匿或掩饰犯罪行为所取得的财物的真实性质、来源、地点、流向及转移,或协助非法活动有关系之人规避法律应负责任均属于洗钱行为。一般的洗钱方法主要是通过货币走私、利用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洗钱。然而随着各国反洗钱措施的不断加强及传统洗钱犯罪方法的弊端日益明显,洗钱者正在寻找新的洗钱方式,而在电子货币流通条件下其本身的无形性、网络性、匿名性、快速性等特点为洗钱者提供了新的机会。

全文阅读

浅谈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及基础货币的影响

引言: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电子货币成为其主要支付工具,而电子货币的不断增加会对货币乘数及基础货币的影响,进一步影响金融市场。本文简要阐述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及基础货币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支付系统和快递三足鼎力,撑起了一个巨大的互联网交易市场,其中网络支付系统的发展,使传统门店销售方式过渡到网络,网络金融随之繁荣起来。电子货币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对货币的传统定义,它的发展将进一步影响全球金融市场。

一、货币及电子货币的定义

在美国经济学家费雷德里克・S・米什金所著的《货币金融学》中写到:货币是指在支付商品和劳务或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它具有计量单位、价值贮藏及支付的功能。电子货币是一种电子存储的货币,是货币的一种,有借记卡、储值卡、电子货币及电子支票等形式。

二、货币供给量与货币乘数及基础货币的关系

在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及基础货币的影响之前,必须要先了解央行和商业银行是如何影响市场货币供给量的,其中,货币乘数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关,而基础货币主要受央行的影响。

(一)存款派生乘数及影响因素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可以用存款派生乘数 来表示。派生存款乘数表示一笔原始存款经过商业银行的最大可能扩张的倍数,它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即: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及现金漏损率 ,可表示为公式:

全文阅读

电子货币使用、货币乘数变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摘 要:本文基于我国1990—2011年的数据,分析了使用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变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长期,我国货币乘数和电子货币使用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现金漏损率之间存在均衡关系;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对货币乘数具有双重作用,且使货币乘数下降的作用更强。(2)在短期,我国狭义货币乘数非均衡的自我纠正速度快于广义货币乘数;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使得现金漏损率与货币乘数出现了同向变化的情况,这与长期的结果相反。(3)电子货币的使用增强了我国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和不稳定性,降低了货币政策有效性。

关键词:电子货币;使用率;货币乘数;货币政策

Abstract:By the view of the using rate of electronic money,the estimated results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90 to 2011 shows: (1)In the long term,there is bal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tary multiplier and the using rate of electronic money,deposit reserve ratio and cash leakage rate. The increasing of using rate of electronic money has double side effect on monetary multiplier,and the effect of declining the monetary multiplier is more effective.(2)In the short term,the speed of non-balanced self-correction of M1 is faster than M2;the increasing of using rate of electronic money make cash leakage and the monetary multiplier change in the same direction,which is opposite to long-term results. (3)The usage of electronic money enhances the endogenous and instability of monetary multiplier and reduces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Key Words:electronic money,using rate,monetary multiplier,monetary policy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7-0024-05

传统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主要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来决定。货币乘数是稳定并可以预测的,中央银行可以在科学预测货币乘数的基础上调整其可直接控制的基础货币,实现对货币供给的调控。随着电子金融的快速发展,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给传统的货币理论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其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难度,增强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和不稳定性。正确认识电子货币的使用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对我国中央银行准确把握电子货币条件下货币乘数变动的规律、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对于电子货币的定义,较权威的是1998年《巴塞尔协议》所描述的: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从已有的文献看,国内外学者对电子货币条件下货币乘数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并没有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全文阅读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影响的理论推导

摘 要:建立在信息革命基础上的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供给和金融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当今电子货币供给的部分学术成果进行了剖析,然后对电子货币供给做了全新的理论推导。理论推导的结果表明,只要对电子货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初始发行比率进行调控,就能够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关键词:电子货币;货币供应量

中图分类号:F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12-0055-004

一、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影响的文献综述

关于电子货币对货币总供给的影响,大多数文献研究的是其对狭义货币量M1的影响,并倾向于在M1的基础上将电子货币流通量直接纳入货币供给总量中,通过作用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来影响货币的总供给。此外,还研究了电子货币是否需要提取准备金和能否发生借贷情况下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

谢平、尹龙【1】认为电子货币的发行无论是替代流通中的现金还是银行存款,其先前的货币乘数

(C、D、RR、ER分别代表现金、存款、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其中C/ D 为通货比率,RR/ D 为法定准备率,ER/ D 为超额准备率。)将因为电子货币的发行转化为

(其中E为电子货币的发行量,其他字母相对应于发行电子货币后的量)。他们认为,如果电子货币替代的是现金,

全文阅读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理论的影响

【摘 要】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网络经济的兴起,电子货币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了商品零售业的繁荣。但同时,电子货币也给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尤为明显。本文以货币供给理论为视角,探讨了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以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根据现阶段电子货币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电子货币;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政策

1.引言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及信息科学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在金融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化,电子货币的产生及广泛应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从货币的发展历程来看,货币的变迁是为了提高货币流通速度、降低货币流通费用等以达到最终降低交易费用来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在降低交易费用上的巨大优势使电子货币取代传统通货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电子货币产生和发展已经给传统的金融理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给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电子货币被广泛作为现金的替代,必然会影响到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从而给货币政策的制定带来影响;而当电子货币替代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时,可能减少对清算资金的需求,使得中央银行通过调控商业银行准备金为操作目标的货币政策措施面临困难。

国内外对于有关电子货币的研究分为机构研究和学者研究两个方面。1996年在Basle会议上对电子货币进行了讨论,9月国际清算银行发表了《电子货币的发展对中央银行的含义》报告。在报告中对电子货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定义,描述了电子货币主要特征;分析了影响电子货币的发展因素,电子货币在中央银行相关的支付系统、铸币税、货币政策、监管及发行机构等方面带来的问题:提出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它占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比重。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它的1996、2000、2001和2004年的《电子货币发展调查》报告中描述了各种电子货币在同盟国家的发展状况,总体概括了关于电子货币及网络和移动支付的一些法律问题如货币政策、铸币税、发行者、监管等,提出电子货币会对货币乘数及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国内方面,胡俊霞、黄勇(2004)提出金融创新改变了货币定义和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对货币政策工具产生了影响,使得贴现政策作用下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传导机制都受到了影响。周光友(2007)以电子货币替代率E/M1和现金漏损率k为自变量,分别分析除了电子货币与侠义及广义货币乘数之间的关系,得出电子货币放大货币乘数效应、加大货币乘数波动、增加货币乘数的内生性等结论。邓钦臣(2009)对电子货币供给做了全新的理论推导,理论推导的结果表明,只要对电子货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初始发行比率进行调控,就能够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徐舒灵(2011)用实证分析方法对电子货币与货币供给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揭示二者之问的相互关系和内在机理。

虽然较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电子货币的发展起步晚,但由于我国特殊国情,人们对电子货币的需求和潜在需求大,这种需求使得我国电子货币发展非常迅速,在过去短短几年时间,电子货币的使用量成倍增加随着电子货币的潜在需求得到满足,加上我国流通中的现金在货币构成中所占份额比较大、现金使用范围广泛、监管水平有限,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将会更加明显。这一切使得研究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成为必要。

2.电子货币的概念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