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电力通信网规划评价指标现状
电力通信网由骨干通信网、终端通信接入网组成。其中,骨干通信网包含省际骨干通信网、省级骨干通信网、地市骨干通信网3个层级,涵盖35kV及以上电网厂站以及公司系统各类生产办公场所。终端通信接入网由10kV通信接入网和0.4kV通信接入两部分组成,涵盖10(20、6)kV和0.4kV电网。电力通信网规划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覆盖公司各级厂站、各类办公场所,满足电网安全生产和公司经营管理各类业务对通信连接需求以及可靠性的要求,支撑电网智能化发展以及企业信息化、现代化。因此,当前电力通信网规划指标主要分为覆盖率和可靠性两大类,如图1所示。当前,电力通信网规划成效评价方式还是以定性描述为主,缺少定量评价指标。此外,通信网建设发展水平应该综合考虑地区电网建设发展水平、经济性等因素,而不仅仅依据“覆盖率”等单一指标来评价通信网的发展现状。电力通信网建设规模的大小及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考虑电网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凭主观臆测,需要用科学的方法予以量化分析。
2要解决的问题及基本分析思路
电力通信网是电网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电力通信网的发展速度与电网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本文定义ΔC为电力通信网发展裕度指标,v1表示电力通信网实际发展速度,v2表示电力通信网理论发展速度,且满足如下关系:(1)ΔC可用于综合反映各阶段、各地区、各层级通信网的综合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电力通信网发展裕度评估结果可以直接反映通信网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满足电网发展需求的程度。如果ΔC为负,则说明该地区通信网支撑电网发展存在一定的压力,通信网对电网发展的适应性较差,其通信网建设必须加强;反之则可以说明其建设规模过度,存在一定的投资浪费。基本分析思路是:v1可以通过参考文献[1]提供的计算方法,由历史数据直接求得;需要建立能够直接反映电力通信网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规模因子S)和电网对通信网发展水平产生影响的指标体系(影响因子F);通过建立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科学地揭示各相关指标之间的内在客观关联规律,从而推导出电力通信网发展速度的理论值v2;通过计算裕度指标ΔC评估各地区通信网综合发展建设水平。
3基本方法与应用步骤
(1)建立电力通信网规模因子集公司电力通信网由骨干通信网、终端通信接入网组成。骨干通信网的建设投资主要取决于光缆线路(OPGW、ADSS)、传输设备(SDH、OTN、PTN等)、业务网设备(路由器、交换机、会议电视系统、软交换系统)。终端通信接入网的建设投资又分为10kV通信接入网和0.4kV通信接入网两部分。通信接入网建设投资取决于接入网光缆线路(ADSS、沟道光缆、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等)、接入网光通信设备(EPON、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等。本文列出了12项通信网规模因子(S),见表1。(2)建立电网对通信网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集电力通信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电网安全生产和公司经营管理的业务需求,并保持适度超前。因此,电网的建设发展直接影响通信网的建设发展水平。其中,变电站数量、输电线路长度和营业网点数量将直接影响通信网建设规模,而公司售电量、营业收入、供电可靠性等指标作为电网影响通信网发展的经济因素和可靠性因素。本文列出了13项电网对通信网发展水平的影响因子(F),见表2。在表2中,骨干网光缆长度指10kV以上的所有光缆的总长度;接入网光缆长度指10kV光缆的总长度。骨干网站点具体包含:1000/800kV变电站、750/500kV变电站、330/220kV变电站、110kV变电站、66kV变电站、35kV变电站、地(市)供电公司、县级供电公司、直属单位、营业网点和本级直调电厂。接入网站点是指20/10kV站点(包括开闭站、环网柜、箱式变电站、杆上变压器、柱上开关等)。“√”表示某一影响因子指标直接或者间接地对骨干网或者接入网的规模因子有影响。如35kV及以上变电站数(F1)和110kV及以上高压线路长度(F12)是直接影响骨干网建设规模的主要因素;而20/10kV站点数(F2)和10kV线路长度(F13)是直接影响接入网建设规模的主要因素。(3)影响因子与规模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本文以2011年、2012年、2013年的通信网和电网的基础数据为依据,具体步骤和分析方法如下。
4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以某省公司为例,以下说明通信网与电网发展适应性的量化评估方法。首先由《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通信网规划执行月报》中提取2011-2013年的通信网建设规模基础数据,建立通信网规模因子集S={S1,S2,S3,…,S12},以国家电网公司近3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取电网的发展数据,建立电网影响因素集合F={F1,F2,…,F11},详见表3。其次,经过数据归一化处理后,计算通信网规模因子和电网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度,计算结果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关联度值均大于0.7,说明所选因子集间指标关联度较大,所选指标比较合理。表中还可以看出,同一影响因子对不同规模因子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其次,根据关联度排序可以得到关联度权重,关联度权重反映了影响因子对规模因子影响的程度。以骨干光缆长度(S1)指标为例,对湖南和北京两个不同地区的骨干通信网光缆长度的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不一。对于湖南省电力公司,变电站设备容量(F6)、售电量(F4)、资产总额(F8)是影响骨干网光缆规模的主要因素,而对于北京电力公司,35kV及以上变电站数量(F1)、线损率(F11)、资产总额(F8)和城市供电可靠率(F9)是影响骨干网光缆规模的主要因素。而公司资产总额(F8)和输电线路长度(F5)对两个地区的骨干网光缆建设规模的影响程度是一致的。最后,通过计算发展裕度指标,反映电力通信网的整体发展状况以及各个指标的协调发展情况,“+”表示通信网建设规模超前电网发展水平;“-”表示通信网建设规模滞后于电网发展水平。如图2所示,由于该省电力公司“十二五”期间大力建设终端通信接入网,因此,通信网络接入光纤覆盖站点数(S9)发展较为超前,其发展裕度值为1.9;此外会议电视覆盖骨干网站点数(S5)和综合数据网覆盖骨干网站点数(S6)均较其他指标值超前发展,分别为0.38和0.29,这与该公司近几年部署会议电视系统、加强综合数据网覆盖面的技术政策密切相关,因此计算结果符合当前电力通信网建设现状。此外,还可以对各地区、各省公司综合发展情况进行横向比较,以指导公司总部掌握所辖各区域的网络的差异化发展现状,为通信网规划决策提供指导依据。
一、文献研究及概念提出
随着网络的发展,粘度或粘性(stickiness)这一概念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保罗(Paul)从网站角度出发,在对Yahoo“粘性”计划的分析中将粘性定义为维持现有用户并使其重复使用的能力;[1]而达文波特(Davenport)认为用户粘度是指一个网站能够吸引其用户持久使用和访问的能力;[2]布朗尼(Browne)从用户角度出发,直接从消费者行为角度来定义粘性,他认为用户粘性就是用户主动放弃转向其他替代网站的潜在可能,而坚持使用某网站的行为;[3]汉路威尔(Hallowell)则将用户粘性定义为高频率返回网站的行为。[4]国内对粘度的研究很少,通常将粘度看作是用户忠诚度的一个测量指标。赵青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粘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粘性是用户持续使用某服务形成的一种伴随心理变化的过度使用行为。[5]这些研究主要倾向于将用户看作个体形式存在,通过提高网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来吸引用户,很大程度上与用户满意度、用户忠诚度的研究有交叉,而本文提出了用户间粘度的概念,将粘度的概念置于用户之间,即在使用某一类服务的过程中,存在于用户间的相互关系的紧密程度。本文将视角定在网络通信企业,它是基于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的企业,其特殊性决定了网络通信企业承担的就是用户在真实世界的沟通,因此网络通信企业的用户间粘度具有以下性质:1.社会性。用户间粘度产生的根源在于用户的社会关系,因此用户间粘度也具有社会性。网络通信企业用户间粘度是用户现实社会关系在网络通信中的具体体现,而使用网络通信手段是帮助用户维系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社会性是网络通信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2.规模性。也是网络外部性的体现,即当用户通过购买特定产品或者服务加入某一网络时,所获得的效用依赖于同一网络中使用同样产品或服务的人数。因此只有某网络拥有了足够多的用户,才能够确保潜在效用得以实现;而当新用户不断加入,“协同价值”就会在老用户身上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用户越多的网络通信服务平台,其对用户的吸引力越强。在同一服务平台下,用户的交流不仅更为便捷,同时也可能获得更加低廉的资费,以最小的成本来满足和维系用户社会关系的需要。因此,规模越大的服务平台,其吸引新用户的能力就越强,老用户对服务平台的忠诚度也越高。3.市场性。网络通信企业维系用户间粘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服务平台的市场规模,进而保证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网络通信企业所做出的维持或增强用户间粘度的手段,从市场出发,目的也是为了获得足够的市场占有率。
二、重大事件分析———以基础电信业为例
本文拟根据网络通信企业用户间粘度的特点,结合电信业重大的、具有标志性事件的梳理,根据中国移动(以下简称“移动”)、中国联通(以下简称“联通”)、中国电信(以下简称“电信”)三大电信企业的营运数据及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数据分析和整理,研究得出用户间粘度的影响因素。
(一)网内外区别定价
所谓网内往外区别定价,是指运营商对己方用户间和其他用户间通信收费采用不同定价的方式,移动和联通分别于2002年下半年与2012年采取了网内外差别定价(见表1),并对两个关键时间点的单月用户增长量进行了数据拟合分析。(见图1、图2)1.市场情况,包括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饱和程度。2002年占有市场绝对优势的移动率先提出进行网内外差别定价,而联通属被动应战,移动正是利用了市场占有率大的优势,通过网内外差别定价,增加用户间的粘度,对占有率低的企业形成沉重的打击。而10年后,逐渐壮大的联通推出了“随意打”,可以看出联通的此次做法,使用户增长量得以提升。同时比较2002年和2012年两次区别定价事件的背景可知,用户间粘度同样与市场饱和度有关。在市场尚未饱和的情况下,区别定价会对用户选择产生明显的影响;而市场饱和度较高后,区别定价对规模较为稳定的平台产生的影响较小,而对规模较小的平台则产生明显的排挤效果。2.资费。网内外差别定价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大的表现就是资费的差异,即通信企业通过网内的低资费,将用户锁定在自己的平台内,而这其中,转换成本也是用户必须考虑的因素。在用户规模较大的平台上,区别定价会使用户综合资费水平大幅下降,同时也会吸引新的用户选择本平台以及吸引较小平台用户转向此平台。因此区别定价的形成,建立了一个相对封闭平台,通过价格来形成壁垒,使网内外沟通产生不便。
(二)电信行业的重组改革
我国电信业发展的几十年,政策下的重组改革仍是影响电信业的关键事件,每次改革都是对市场进行重新洗牌,对于用户间粘度有重大的影响。我国的电信行业经历了大致四次重组改革,具体事件和影响如表2所示。本文重点分析了2008年的合并重组,对于2008年8月-2010年2月的单月用户增长量进行了数据的拟合分析,结合关键事件的分析得出以下影响用户间粘度的因素。1.市场情况,包括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定位。以2008年的重组为例,由于电信原先的用户规模要大于网通,而联通虽然吸收了网通,但由于CDMA的出售,在市场占有率上大幅下降,对其用户增量在重组后一段时期也呈现了下降的趋势。而电信在重组后因其准确的将市场定位在南方,并加速CDMA与原有南方小灵通用户的整合,这一准确的市场定位使得电信在整体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反而在南方市场取得了相对优势,用户增长量有非常明显的提升。2.服务情况。从2008年电信重组中可以明显看出,联通和电信在实现全业务覆盖后,其后续的市场表现明显优于没有获得固网经营资格的移动。其原因就是联通和电信在后续致力于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的融合,使得用户在同网通信、缴费和用户体验上面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用户增长规模。
一、文献研究及概念提出
随着网络的发展,粘度或粘性(stickiness)这一概念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保罗(Paul)从网站角度出发,在对Yahoo“粘性”计划的分析中将粘性定义为维持现有用户并使其重复使用的能力;[1]而达文波特(Davenport)认为用户粘度是指一个网站能够吸引其用户持久使用和访问的能力;[2]布朗尼(Browne)从用户角度出发,直接从消费者行为角度来定义粘性,他认为用户粘性就是用户主动放弃转向其他替代网站的潜在可能,而坚持使用某网站的行为;[3]汉路威尔(Hallowell)则将用户粘性定义为高频率返回网站的行为。[4]国内对粘度的研究很少,通常将粘度看作是用户忠诚度的一个测量指标。赵青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粘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粘性是用户持续使用某服务形成的一种伴随心理变化的过度使用行为。[5]这些研究主要倾向于将用户看作个体形式存在,通过提高网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来吸引用户,很大程度上与用户满意度、用户忠诚度的研究有交叉,而本文提出了用户间粘度的概念,将粘度的概念置于用户之间,即在使用某一类服务的过程中,存在于用户间的相互关系的紧密程度。本文将视角定在网络通信企业,它是基于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的企业,其特殊性决定了网络通信企业承担的就是用户在真实世界的沟通,因此网络通信企业的用户间粘度具有以下性质:1.社会性。用户间粘度产生的根源在于用户的社会关系,因此用户间粘度也具有社会性。网络通信企业用户间粘度是用户现实社会关系在网络通信中的具体体现,而使用网络通信手段是帮助用户维系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社会性是网络通信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2.规模性。也是网络外部性的体现,即当用户通过购买特定产品或者服务加入某一网络时,所获得的效用依赖于同一网络中使用同样产品或服务的人数。因此只有某网络拥有了足够多的用户,才能够确保潜在效用得以实现;而当新用户不断加入,“协同价值”就会在老用户身上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用户越多的网络通信服务平台,其对用户的吸引力越强。在同一服务平台下,用户的交流不仅更为便捷,同时也可能获得更加低廉的资费,以最小的成本来满足和维系用户社会关系的需要。因此,规模越大的服务平台,其吸引新用户的能力就越强,老用户对服务平台的忠诚度也越高。3.市场性。网络通信企业维系用户间粘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服务平台的市场规模,进而保证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网络通信企业所做出的维持或增强用户间粘度的手段,从市场出发,目的也是为了获得足够的市场占有率。
二、重大事件分析———以基础电信业为例
本文拟根据网络通信企业用户间粘度的特点,结合电信业重大的、具有标志性事件的梳理,根据中国移动(以下简称“移动”)、中国联通(以下简称“联通”)、中国电信(以下简称“电信”)三大电信企业的营运数据及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数据分析和整理,研究得出用户间粘度的影响因素。
(一)网内外区别定价
所谓网内往外区别定价,是指运营商对己方用户间和其他用户间通信收费采用不同定价的方式,移动和联通分别于2002年下半年与2012年采取了网内外差别定价(见表1),并对两个关键时间点的单月用户增长量进行了数据拟合分析。(见图1、图2)1.市场情况,包括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饱和程度。2002年占有市场绝对优势的移动率先提出进行网内外差别定价,而联通属被动应战,移动正是利用了市场占有率大的优势,通过网内外差别定价,增加用户间的粘度,对占有率低的企业形成沉重的打击。而10年后,逐渐壮大的联通推出了“随意打”,可以看出联通的此次做法,使用户增长量得以提升。同时比较2002年和2012年两次区别定价事件的背景可知,用户间粘度同样与市场饱和度有关。在市场尚未饱和的情况下,区别定价会对用户选择产生明显的影响;而市场饱和度较高后,区别定价对规模较为稳定的平台产生的影响较小,而对规模较小的平台则产生明显的排挤效果。2.资费。网内外差别定价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大的表现就是资费的差异,即通信企业通过网内的低资费,将用户锁定在自己的平台内,而这其中,转换成本也是用户必须考虑的因素。在用户规模较大的平台上,区别定价会使用户综合资费水平大幅下降,同时也会吸引新的用户选择本平台以及吸引较小平台用户转向此平台。因此区别定价的形成,建立了一个相对封闭平台,通过价格来形成壁垒,使网内外沟通产生不便。
(二)电信行业的重组改革
我国电信业发展的几十年,政策下的重组改革仍是影响电信业的关键事件,每次改革都是对市场进行重新洗牌,对于用户间粘度有重大的影响。我国的电信行业经历了大致四次重组改革,具体事件和影响如表2所示。本文重点分析了2008年的合并重组,对于2008年8月-2010年2月的单月用户增长量进行了数据的拟合分析,结合关键事件的分析得出以下影响用户间粘度的因素。1.市场情况,包括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定位。以2008年的重组为例,由于电信原先的用户规模要大于网通,而联通虽然吸收了网通,但由于CDMA的出售,在市场占有率上大幅下降,对其用户增量在重组后一段时期也呈现了下降的趋势。而电信在重组后因其准确的将市场定位在南方,并加速CDMA与原有南方小灵通用户的整合,这一准确的市场定位使得电信在整体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反而在南方市场取得了相对优势,用户增长量有非常明显的提升。2.服务情况。从2008年电信重组中可以明显看出,联通和电信在实现全业务覆盖后,其后续的市场表现明显优于没有获得固网经营资格的移动。其原因就是联通和电信在后续致力于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的融合,使得用户在同网通信、缴费和用户体验上面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用户增长规模。
1可靠性要求高
电力通信对可靠性要求很高,就算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也要保证通信传输功能的良好,光纤通信技术能完全满足这些要去,它不会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其稳定性和传输质量都比较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很适合多级电力网的通信需求。光纤通信技术还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在没有人为干扰时,能快速自动恢复通信能力,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2能够扩展且投资效益良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也越来越重视投资的经济性要求,在构建电简论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网中的运用问题孔洪云/国家电网随州供电公司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电力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我国的电网系统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随着智能电网系统的逐步完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电网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就对电力通信网络的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纤通信技术具有容量大、稳定性强等特点,将会广泛应用在电力网通信中。文章对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网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光纤通信;电网;运用力通信系统时,要对系统的复杂性、网络的扩展性、设备的承受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虑,这就需要使用一种兼容性强的通信方式,从而避免电力企业的重复投入,降低维护成本,同时还能获得良好的操作性,极大的提高电力企业的投资效率。
3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网中的应用
3.1光缆的应用。正常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都是采用光纤的形式进行信息传输的,也就是OPGW形式,由于电力传输线路是采用可以通信的光纤单元,因此,OPGW在架空地线的基础上融合了输电线路和通信光缆,OPGW是光纤通信技术和输电技术的有效结合,具有地线和通信两种功能。OPGW安装很简单,可以和通信输电线路一起完成施工,目前,OPGW常用于35KV及以上的电力网通信系统中。
3.2用于工程设计及实施中。一个完整的通信网络包括传输、交换、接入等三部分,传输是综合通信网络的综合平台,是通信网络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信息传输的安全和传输系统的稳定运行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构建通信网络时,要将传输网络放在首要位置。目前,光纤通信常采用环形、链形、或者环形链形相结合的构造,根据线路的间距,采用STM1、STM4、STM16的传输速度,设备能进行双线单向保护和传输设备一致的接入装置,从而实现2Mbit/s和语音连接的任务。光纤构建上,由于电力系统本身拥有大范围的输电线路,因此,在正常情况下,都是采用自承式光纤进行安装,这种光纤常采用6芯、8芯、12芯、24芯、48芯等形式用于220KV及以下的线路中,在资源分配中常采用华为、中兴的设备,该光纤的特点是价格便宜,不需要停电,能极大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4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构建完善坚强可靠的电力通信网,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结合电力通信的特点和需求及无线新技术的特性,分析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无线通信;电网通信;技术分析
一、概述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运而生的。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缆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而成为立体交叉通信网。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特性发生巨大的变化。鉴于采用无线通信网不依赖于电网网架,且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同时具有带宽大、传输距离远、非视距传输等优点,非常适合弥补目前通信方式的单一化、覆盖面不全的缺陷。本文简单介绍一下无线通信传输体制的应用特点和优缺点,并分析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
二、无线技术介绍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
目前,无线通信及其应用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一般由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及应用管理服务器等组成。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1电力通信技术现状
我国电力通信已逐步进入数字通信时代,主推移动通信、注重通信软件的发展,由于光纤传输的优势而逐渐替代传统的同轴电缆组成的电力通信网的结构,同时,电网的程控模式使电力通信控制更加便捷。智能电网的开展使发电厂、电力部门和变电所等组成部分之间的通信更加方便。电网结构不断优化、通信技术的加速发展,推进了电力通信网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电网在我国已实现了全面覆盖,全国水利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及新能源发电等总发电量已基本能满足所有用户的用电需求,电网规模庞大,但是很多地方的电网质量还有待提高。随着电网的大力发展,电力通信技术也随之发展,通信机构不断增多,国家科研投入增加,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标准,都有利于电网通信的智能化发展。
2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稳健的电力通信技术是基础。智能电网对改善公众用电需求,用电质量和电网安全维护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电力系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安全,当然智能电网的建设也给电力通信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求电力通信平台朝多功能化发展,为智能电网提供通信信道。同时,要求更加开放的电力通信平台,使网络通信趋于标准化,各设备间的通信便捷化。电力通信系统已经遍及变电站、发电站和输电站等电网的末端,全面保护电网信息的获取与保护。电力通信具备高可靠性,较强的抗攻击性和保密性,确保电力网络的安全运行。智能电网的生产运营中,需电力通信系统的自动调度、网络经营、现代化管理等支持以使其安全运行。电力通信主要分为发电、输电、配电、调度和用电等6个部分。智能电网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应加大资金投放,使配电网综合化发展。
(2)妥善处理好通讯、电力通道和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寻求可持续发展。
(3)增加电力通讯与国外先进通讯的合作力度,加强与国外通讯公司的文化交流,便于技术交流。电网的管理技术也是智能电网成功的关键,可以充分分析用户的用电数据,以更好的实现电网调度、电网构建,并提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智能电网的建设目的是实现电能信息的智能化采集、统计、查询和线路分析,实现双向通信、传输速度快、带宽高的通信网络。智能电网的构建需要完善的通信系统的支持,高效实时、集成性高的特点是大型电网实现实时信息动态交换的基础。对提高我国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经济特性有着积极的影响。今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的发展也未网络传输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便利,是数据监控和数据传输更加高效。
3电力通信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业务分析
(1)调度电话和行政电话是一项较为中欧要的信息业务,从其本质上来看属于传统的语音业务的一种,是完善电力调度以及行政工作的关键,因此要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2)变电站视频监控信息。为了对传统的监控模式的改进和完善,需要对变电站视频监控信息进行调节,网口连接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3)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日常的业务进行查询,计算机信息联网业务都要依靠电力信息通信专网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4)电网调度自动化实时数据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一定的依据,因此对于其可靠性要求相对较高,在工作中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5)继电保护信号是保证电网系统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方面,通过相应的设备可以使得接口接入相应的SDH平台,实现继电保护。
2信息技术体制分析
从我国目前信息技术发展上来看,国家电网的改造项目相对较为复杂,而且基层的电力企业也出具规模,电力专用通信网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无论是电力企业的规模还是基本的设备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除此之外,竞争越来越积累,数据信息和业务等都在不断增加,业务类型相对较为单一,需要多种技术作为支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链状网络。对于链状网络来说,其可靠性相对较低,在电力通信网络技术的运行过程中主要依靠电线的走向来进行。主要呈现出星形的状态。从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程度上看,无法做到对电力系统进行环形的保护。
2.2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IP业务的形式还不支持,为了保证实现这一业务的需要,需要通过传统的语音或者是文字的方式来促进电力系统的长足发展。
3技术体制的选择与发展
为了迎合电网系统的发展和需要,同时能够更好对日益增长的IP业务进行支持,地方的电力系统也需要进行升级和拓展,要具有长远的目光,完善电力系统运行的体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电网系统加强重视。一些SDH网络覆盖的地区,需要对已有的设备和技术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从投资的角度出发,对技术体制加强重视。当务之急就是找到能够有效承载IP业务的网络。如果为了满足业务的需要,应该从静态的复用模式转换到动态的网络模式。相反,对于一些还没有建立健全通信网路体系的地区,也要做好技术的传输和运用工作,要及时解决数据业务处理工作的基本矛盾,对网络进行优化处理,其中包括正在开发的语音业务等等。
[论文关键词]无线通信;电网通信;技术分析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构建完善坚强可靠的电力通信网,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结合电力通信的特点和需求及无线新技术的特性,分析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一、概述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运而生的。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缆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而成为立体交叉通信网。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特性发生巨大的变化。鉴于采用无线通信网不依赖于电网网架,且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同时具有带宽大、传输距离远、非视距传输等优点,非常适合弥补目前通信方式的单一化、覆盖面不全的缺陷。本文简单介绍一下无线通信传输体制的应用特点和优缺点,并分析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
二、无线技术介绍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
目前,无线通信及其应用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一般由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及应用管理服务器等组成。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概述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运而生的。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缆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而成为立体交叉通信网。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特性发生巨大的变化。鉴于采用无线通信网不依赖于电网网架,且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同时具有带宽大、传输距离远、非视距传输等优点,非常适合弥补目前通信方式的单一化、覆盖面不全的缺陷。本文简单介绍一下无线通信传输体制的应用特点和优缺点,并分析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
二、无线技术介绍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
目前,无线通信及其应用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一般由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及应用管理服务器等组成。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无线通信技术按照传输距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技术,即基于IEEE802.15的无线个域网(WPAN)、基于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IEEE802.16的无线城域网(WMAN)及基于IEEE802.20的无线广域网(WWAN)。
总的来说,长距离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为:GSM、GPRS、3G;短距离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则包括:WLAN、UWB等。按照移动性又可以分为移动接入和固定接入。其中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3.5GHz无线接入(MMDS)、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802.16d;移动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基于802.15的WPAN、基于802.11的WLAN、基于802.16e的WiMAX、基于802.20的WWAN。按照带宽则又可分为窄带无线接入和宽带无线接入。其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有3G、LMDS、WiMAX;窄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有第一代和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构建完善坚强可靠的电力通信网,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结合电力通信的特点和需求及无线新技术的特性,分析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无线通信;电网通信;技术分析
一、概述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运而生的。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缆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而成为立体交叉通信网。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特性发生巨大的变化。鉴于采用无线通信网不依赖于电网网架,且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同时具有带宽大、传输距离远、非视距传输等优点,非常适合弥补目前通信方式的单一化、覆盖面不全的缺陷。本文简单介绍一下无线通信传输体制的应用特点和优缺点,并分析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
二、无线技术介绍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
目前,无线通信及其应用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一般由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及应用管理服务器等组成。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