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视新闻真实性

电视新闻真实性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视新闻的真实性

一、电视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要体现电视新闻真实原则,首要的就是内容的真实。新闻内容的真实,是第一位的真实。新闻的真实性具体要求做到:报道中的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过程)必须真实准确;新闻背景的介绍,包括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必须真实;情节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思想变化的介绍必须真实,不能渲染夸张,不能以想象代替事实;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不仅要做到所报道的单个事情的真实、准确,尤其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做到局部真实和整体真实的统一,杜绝片面化和绝对化的报道;新闻解释要合乎客观事实本身的逻辑。

在中外新闻史上,新闻失实现象不乏其例。近年来,随着各地新兴报道杂志的纷纷创刊,传统媒体的争相扩版,乃至“第四媒体”网络新闻传播容量上的巨大扩充,使稿件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各类虚假新闻的出笼也有了可乘之机。人民日报所办的网站《人民网》和上海的《新闻记者》杂志等,每年都要在年初评出上一年的“十大假新闻”,搜集了全国各媒体出现的虚假新闻。仔细分析,这些失实的新闻主要有三种类型:非故意失实,主要属于业务性,由于编辑、记者、通讯员等工作作风不踏实,造成失实;编造性失实,基本是通篇捏造,纯属子属乌有;片面性失实,新闻报道的事实并不是假的,但是只报道了客观事实的一面,而隐去了另一面。虽然从这些年涌现的假新闻中来看,90%集中于平面媒体(报纸、杂志),很少有电视新闻,但这并不能证明,电视屏幕上没有出现过假新闻,我们更不能掉以轻心,放弃或松懈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的坚守。

如何防止假新闻的出现?从新闻史上大部分情况及当前的电视新闻的实践来看,搞好新闻及防止假新闻的主要保证还是品格端正、具有良知、新闻素质高的新闻工作队伍。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素质及其新闻专业主义的教育乃是杜绝假新闻的关键。在全球媒体的道德准则中一般都会有这样的规定:真诚、真实、准确、客观;并认为对读者、观众笃诚守信是一切名符其实的新闻工作的基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和新闻从业者追求的最终目标;新闻工作者必须公平待人;新闻工作者必须对公众利益负责,必须尊重礼仪,具有高雅情趣等。这些原则有些是从新闻理论派生出来的,有些是随着新闻工具的不断发展变化而进化的,而有些则来自整个社会的一般道德观念。但这只是条文,要印到从业者的脑海中还需要对其进行新闻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这同时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之一。在我们社会已有的新闻规则和新闻道德准则中,对假新闻及有悖于新闻准则的行为都已有明确的规定,可以说我们对付假新闻的规定不是不多,而是不够深入人心。新闻从业者中除了一部分人是对新闻准则缺少了解之外,大部份人是因为缺少职业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可使新闻工作者不致被社会压力和个人私利弄得东倒西歪,站不稳脚跟,也可使他们免受功利主义的影响,而且只有这样才会使自由不致变成放肆,才会使事情做得合情合理。所以说我们要对新闻从业人士进行新闻专业主义教育的时候,就意味着不仅是对其进行业务素质的教育、业务技能的培养,还要对其进行新闻职业道德的教育,并最终在专业主义的潜移默化中使其自觉的把新闻道德准则付诸实践。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新闻立法的问题可能还要等各方面的条件更加成熟的时候才可以考虑了。事实上,如果新闻工作一旦丧失道德价值,新闻一旦变成不真实的信息,它即刻便变成一种对社会无用的东西,就会失去任何存在的理由。但新闻评论体系的建立、各种新闻批评自由的出现、读者意见调查制度的建立,以及新闻道德核心原则(即以充分而真实的新闻报道来为大众服务)的魅力加上更具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教育,都使得我们有信心看到一切都会好起来,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新闻工作今后会继续得到改进,人们依然可以依靠新闻报道来获得关于不断变化的周围世界的真实情况。

二、电视新闻图像的真实性

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相比,电视新闻的手段最丰富,语言最多样,其中最大的也是独特的优势就是图像。电视新闻运用图像、解说、音响、文字等声画符号,融形声于一体,图文并茂。传播学研究的成果指出:阅读文字能记住10%,收听语言能记住20%,观看图画能记住30%,边听边看能记住50%。由此可见,“图像”是电视新闻最大的竞争优势。一是“图像”的独特性,使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更强。以前曾出现过已经入围推荐参加全国“好新闻”评比的一篇通讯《百元钞票被风吹走以后》,后经查实,却是作者编造出来的。这篇发表在报纸上的通讯,描述了在街道上一位粗心的市民的几十张百元钞票不小心被大风刮走散落一地而在钞票面前出现的众生态,拾金不昧的,偷偷捡走的,冒名来领的……,这篇情节十分巧合的文章,能骗过许多编辑、总编、评委、读者的“火眼金睛”,过五关斩六将,入围全国好新闻评选,自然有许多原因,而文学语言的无法证实性肯定是原因之一。报纸新闻除了书面语言与少量的图片之外,便没有太多可以利用的工具,受众只能从这些书面语言或图片上获取信息,而不像他从电视新闻中可以看到生动、确实的画面,了解来自现场的第一手信息。同样一个题材,有一家电视台播出了一条电视新闻短消息《9400元人民币飘落之后》,报道了一名家住五楼的居民不慎将藏在棉被中的钞票抖落,楼下的行人与附近居民纷纷追捡,几乎将全部的钞票都交还给了失主,反映市民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当时正在居民楼对面的电视记者反应迅速,拿起摄像机,抓拍下了这一过程。由于有十分真实而珍贵的现场画面,使这条新闻有着十分的可信度,也使这条新闻在全国新闻年度评比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电视奖消息类三等奖。通俗地说,电视是用画面讲话,很难造假,也就是说,电视新闻图像真实,为电视新闻真实性的体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电视新闻记者,自然应该努力提供最真实、最鲜活、最有说明力、最有信息量的图像。这也是优秀的与平庸的电视新闻记者的区别所在。

二是技术的发展,使电视画面的可信度减弱。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每个记者当然包括电视记者必须遵循的原则。但在一些利益的驱使下,如金钱的承诺、评奖的诱惑……一些电视记者也借助日益发达的电视技术,炮制假图像、假新闻。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播出的《纸做的包子》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令人震惊,令人愤怒。6月初,北京电视台临时记者訾北佳在《透明度》栏目组选题会上提出,曾接到过群众电话反映“包子有掺碎纸”的问题,引起栏目制片人的兴趣,遂被确定为报道专题。此后訾北佳先后在北京四环路一带进行调查。十几天里,他每天早晨都买包子吃,从西四环到东四环,走访了许多卖包子的场所,每到一处,就购买一元钱的包子,但始终没有发现包子的质量问题。由于选题已上报,压力很大,加之刚到北京电视台,既想出名,又想挣钱,而他本人调查的结果令其十分失望。期间,栏目主编以时限为由,催促其抓紧拍摄专题节目。于是,他化名“胡月”,找到朝阳区太阳宫乡十字口村13号院,并以为民工购买早点的名义,要求来自陕西省华阴市的卫全峰、赵晓彦、赵江波、杨春玲等人为其制作包子。6月底的一天,訾北佳携带秘密拍摄设备,邀请其朋友、无业人员张沄江假扮工地老板,在朝阳区康家沟市场购买了肉馅、面粉等物后前往13号院,要求卫全峰等四人做包子。拍摄过程中,訾北佳要求卫全峰等人将其捡来的纸箱经水浸泡剁碎掺入肉馅中,制成包子喂狗。因效果不佳,便随机找到一名农民工,授意其编造了有关“肉和纸比例关系”的谎话,并编造使用火碱的台词,以增加视觉、听觉效果。

全文阅读

浅谈电视新闻的真实性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电视新闻的真实性:一是电视新闻图像的真实性。二是电视内容的真实性。三是电视新闻音响的真实性。

[关键词]电视新闻 真实性

一、电视新闻图像的真实性

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相比,电视新闻的手段最丰富,语言最多样,其中最大的也是独特的优势就是图像。电视新闻运用图像、解说、音响、文字等声画符号,融形声于一体,图文并茂。

一是“图像”的独特性,使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更强。以前曾出现过已经入围推荐参加全国“好新闻”评比的一篇通讯《百元钞票被风吹走以后》,后经查实,却是作者编造出来的。这篇发表在报纸上的通讯能过五关斩六将,入围全国好新闻评选,自然有许多原因,而文学语言的无法证实性肯定是原因之一。报纸新闻除了书面语言与少量的图片之外,便没有太多可以利用的工具,受众只能从这些书面语言或图片上获取信息,而不像他从电视新闻中可以看到生动、确实的画面,了解来自现场的第一手信息。同样一个题材,有一家电视台播出了一条电视新闻短消息《9400元人民币飘落之后》,报道了一名家住五楼的居民不慎将藏在棉被中的钞票抖落,楼下的行人与附近居民纷纷追捡,几乎将全部的钞票都交还给了失主,反映市民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当时正在居民楼对面的电视记者反应迅速,拿起摄像机,抓拍下了这一过程。由于有十分真实而珍贵的现场画面,使这条新闻有着十分的可信度,也使这条新闻在全国新闻年度评比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电视奖消息类三等奖。

二是技术的发展,使电视画面的可信度减弱。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每个记者当然包括电视记者必须遵循的原则。但在一些利益的驱使下,一些电视记者也借助日益发达的电视技术,炮制假图像、假新闻。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播出的《纸做的包子》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令人震惊,令人愤怒。6月初,北京电视台临时记者訾北佳在《透明度》栏目组选题会上提出,曾接到过群众电话反映“包子有掺碎纸”的问题,引起栏目制片人的兴趣,遂被确定为报道专题。此后訾北佳先后在北京四环路一带进行调查,但始终没有发现包子的质量问题。由于选题已上报,压力很大,加之刚到北京电视台,既想出名,又想挣钱,而他本人调查的结果令其十分失望。期间,栏目主编以时限为由,催促其抓紧拍摄专题节目。于是,他化名“胡月”,找到朝阳区太阳宫乡十字口村13号院,并以为民工购买早点的名义,要求来自陕西省华阴市的卫全峰、赵晓彦、赵江波、杨春玲等人为其制作包子。6月底的一天,訾北佳携带秘密拍摄设备,邀请其朋友、无业人员张江假扮工地老板,在朝阳区康家沟市场购买了肉馅、面粉等物后前往13号院,要求卫全峰等四人做包子。拍摄过程中,訾北佳要求卫全峰等人将其捡来的纸箱经水浸泡剁碎掺入肉馅中,制成包子喂狗。因效果不佳,便随机找到一名农民工,授意其编造了有关“肉和纸比例关系”的谎话,并编造使用火碱的台词,以增加视觉、听觉效果。

二、电视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要体现电视新闻真实原则,首要的就是内容的真实。新闻内容的真实,是第一位的真实。新闻的真实性具体要求做到:报道中的新闻要素必须真实准确;新闻背景的介绍,包括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必须真实;情节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思想变化的介绍必须真实,不能渲染夸张,不能以想象代替事实;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不仅要做到所报道的单个事情的真实、准确,尤其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做到局部真实和整体真实的统一,杜绝片面化和绝对化的报道;新闻解释要合乎客观事实本身的逻辑。

全文阅读

“真实再现”手法与电视新闻真实性

摘 要:“真实再现”的新闻使用的是事后摆拍,在客观报道中引入了“导演”的成分。因此,“真实再现”手法下的新闻真实性往往伴随着质疑。有人认为,“真实再现”手法有悖新闻专业要求,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新闻基本原则相左。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应不断规范“真实再现”手法的使用,划定它的使用范围,限定它的使用程度。

关键词:“真实再现”;电视新闻;真实性;适度性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187-02

众所周知,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和现实情况的不确定性,电视新闻工作者很难拍摄到所有新闻事件的现场,尤其是突发性新闻。被记录下的画面常是进行之中或过去式的,事件过程变得不完整,因而新闻现场画面的缺失也成为电视新闻的一大遗憾。根据“格式塔心理学”,人对事物的整体性、和谐性有着基本的心理诉求。也可以说,人们总是反感残缺、杂乱无章的事物,倾向于接触完整、和谐的事物。对相对完整的事物能更好地接受、判断和理解。

因此,缺失现场画面的电视新闻不仅影响新闻本身信息和意义的传达,也影响受众的接受、判断和理解。故电视新闻应尽可能地补充发生过的或无法拍摄的画面,还原完整的故事过程。除了传统的解说词配现场空镜头、采访当事人并加以追述、配发评论的手段之外,“真实再现”也是一种可适当运用的方法。

“真实再现”的概念初始自电影创作领域。1926年,约翰・格里尔逊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的概念。实践运用中,“真实再现”的手法在纪录片中得以初步体现,典型代表是法国克罗德・朗兹曼的作品《浩劫》。而该手法进入电视新闻节目领域,则要回溯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视栏目《60分钟》首先在一些案件题材的新闻专题节目中运用“真实再现”。1993年以后,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等新闻类栏目也较早将“真实再现”这一手法引入进来。

“真实再现”的影像创作手法称谓很多样,例如“情景再现”、“情景模拟”、“情景回放”都表达同一个意思。它是指根据事实,用摆拍和导演的方法,部分还原过去的人物和事件,起到对新闻现场复原、重现的效果。换言之,是通过摆拍的方式达到报道的要求的一种手法。毕竟在客观新闻报道中添加了“演”的因素,“真实再现”手法下的新闻真实常与质疑声相伴。有人认为,“真实再现”手法有悖新闻专业要求,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新闻基本原则相左。

那么,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真实再现”手法的运用是否影响其坚守真实本色?我们应该如何恰当地使用“真实再现”手法?本文将从“真实再现”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和使用中的适度性两个方面试加以阐述。

全文阅读

电视新闻真实性的表现方式论文

摘要:真实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的灵魂。电视新闻应该如何表现真实是电视新闻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职责,本文从电视内容的真实、电视新闻图像的真实和电视新闻音响的真实等三个方面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表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视新闻;真实性;表现

一、电视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要体现电视新闻真实原则,首要的就是内容的真实。新闻内容的真实,是第一位的真实。新闻的真实性具体要求做到:报道中的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过程)必须真实准确;新闻背景的介绍,包括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必须真实;情节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思想变化的介绍必须真实,不能渲染夸张,不能以想象代替事实;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不仅要做到所报道的单个事情的真实、准确,尤其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做到局部真实和整体真实的统一,杜绝片面化和绝对化的报道;新闻解释要合乎客观事实本身的逻辑。

在中外新闻史上,新闻失实现象不乏其例。近年来,随着各地新兴报道杂志的纷纷创刊,传统媒体的争相扩版,乃至“第四媒体”网络新闻传播容量上的巨大扩充,使稿件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各类虚假新闻的出笼也有了可乘之机。人民日报所办的网站《人民网》和上海的《新闻记者》杂志等,每年都要在年初评出上一年的“十大假新闻”,搜集了全国各媒体出现的虚假新闻。仔细分析,这些失实的新闻主要有三种类型:非故意失实,主要属于业务性,由于编辑、记者、通讯员等工作作风不踏实,造成失实;编造性失实,基本是通篇捏造,纯属子属乌有;片面性失实,新闻报道的事实并不是假的,但是只报道了客观事实的一面,而隐去了另一面。虽然从这些年涌现的假新闻中来看,90%集中于平面媒体(报纸、杂志),很少有电视新闻,但这并不能证明,电视屏幕上没有出现过假新闻,我们更不能掉以轻心,放弃或松懈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的坚守。

如何防止假新闻的出现?从新闻史上大部分情况及当前的电视新闻的实践来看,搞好新闻及防止假新闻的主要保证还是品格端正、具有良知、新闻素质高的新闻工作队伍。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素质及其新闻专业主义的教育乃是杜绝假新闻的关键。在全球媒体的道德准则中一般都会有这样的规定:真诚、真实、准确、客观;并认为对读者、观众笃诚守信是一切名符其实的新闻工作的基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和新闻从业者追求的最终目标;新闻工作者必须公平待人;新闻工作者必须对公众利益负责,必须尊重礼仪,具有高雅情趣等。这些原则有些是从新闻理论派生出来的,有些是随着新闻工具的不断发展变化而进化的,而有些则来自整个社会的一般道德观念。但这只是条文,要印到从业者的脑海中还需要对其进行新闻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这同时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之一。在我们社会已有的新闻规则和新闻道德准则中,对假新闻及有悖于新闻准则的行为都已有明确的规定,可以说我们对付假新闻的规定不是不多,而是不够深入人心。新闻从业者中除了一部分人是对新闻准则缺少了解之外,大部份人是因为缺少职业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可使新闻工作者不致被社会压力和个人私利弄得东倒西歪,站不稳脚跟,也可使他们免受功利主义的影响,而且只有这样才会使自由不致变成放肆,才会使事情做得合情合理。所以说我们要对新闻从业人士进行新闻专业主义教育的时候,就意味着不仅是对其进行业务素质的教育、业务技能的培养,还要对其进行新闻职业道德的教育,并最终在专业主义的潜移默化中使其自觉的把新闻道德准则付诸实践。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新闻立法的问题可能还要等各方面的条件更加成熟的时候才可以考虑了。事实上,如果新闻工作一旦丧失道德价值,新闻一旦变成不真实的信息,它即刻便变成一种对社会无用的东西,就会失去任何存在的理由。但新闻评论体系的建立、各种新闻批评自由的出现、读者意见调查制度的建立,以及新闻道德核心原则(即以充分而真实的新闻报道来为大众服务)的魅力加上更具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教育,都使得我们有信心看到一切都会好起来,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新闻工作今后会继续得到改进,人们依然可以依靠新闻报道来获得关于不断变化的周围世界的真实情况。

二、电视新闻图像的真实性

全文阅读

电视新闻真实性体现原则分析论文

【摘要】真实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的灵魂。电视新闻应该如何表现真实是电视新闻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职责,本文从电视内容的真实、电视新闻图像的真实和电视新闻音响的真实等三个方面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表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视新闻;真实性;表现

一、电视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要体现电视新闻真实原则,首要的就是内容的真实。新闻内容的真实,是第一位的真实。新闻的真实性具体要求做到:报道中的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过程)必须真实准确;新闻背景的介绍,包括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必须真实;情节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思想变化的介绍必须真实,不能渲染夸张,不能以想象代替事实;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不仅要做到所报道的单个事情的真实、准确,尤其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做到局部真实和整体真实的统一,杜绝片面化和绝对化的报道;新闻解释要合乎客观事实本身的逻辑。

在中外新闻史上,新闻失实现象不乏其例。近年来,随着各地新兴报道杂志的纷纷创刊,传统媒体的争相扩版,乃至“第四媒体”网络新闻传播容量上的巨大扩充,使稿件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各类虚假新闻的出笼也有了可乘之机。人民日报所办的网站《人民网》和上海的《新闻记者》杂志等,每年都要在年初评出上一年的“十大假新闻”,搜集了全国各媒体出现的虚假新闻。仔细分析,这些失实的新闻主要有三种类型:非故意失实,主要属于业务性,由于编辑、记者、通讯员等工作作风不踏实,造成失实;编造性失实,基本是通篇捏造,纯属子属乌有;片面性失实,新闻报道的事实并不是假的,但是只报道了客观事实的一面,而隐去了另一面。虽然从这些年涌现的假新闻中来看,90%集中于平面媒体(报纸、杂志),很少有电视新闻,但这并不能证明,电视屏幕上没有出现过假新闻,我们更不能掉以轻心,放弃或松懈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的坚守。

如何防止假新闻的出现?从新闻史上大部分情况及当前的电视新闻的实践来看,搞好新闻及防止假新闻的主要保证还是品格端正、具有良知、新闻素质高的新闻工作队伍。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素质及其新闻专业主义的教育乃是杜绝假新闻的关键。在全球媒体的道德准则中一般都会有这样的规定:真诚、真实、准确、客观;并认为对读者、观众笃诚守信是一切名符其实的新闻工作的基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和新闻从业者追求的最终目标;新闻工作者必须公平待人;新闻工作者必须对公众利益负责,必须尊重礼仪,具有高雅情趣等。这些原则有些是从新闻理论派生出来的,有些是随着新闻工具的不断发展变化而进化的,而有些则来自整个社会的一般道德观念。但这只是条文,要印到从业者的脑海中还需要对其进行新闻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这同时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之一。在我们社会已有的新闻规则和新闻道德准则中,对假新闻及有悖于新闻准则的行为都已有明确的规定,可以说我们对付假新闻的规定不是不多,而是不够深入人心。新闻从业者中除了一部分人是对新闻准则缺少了解之外,大部份人是因为缺少职业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可使新闻工作者不致被社会压力和个人私利弄得东倒西歪,站不稳脚跟,也可使他们免受功利主义的影响,而且只有这样才会使自由不致变成放肆,才会使事情做得合情合理。所以说我们要对新闻从业人士进行新闻专业主义教育的时候,就意味着不仅是对其进行业务素质的教育、业务技能的培养,还要对其进行新闻职业道德的教育,并最终在专业主义的潜移默化中使其自觉的把新闻道德准则付诸实践。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新闻立法的问题可能还要等各方面的条件更加成熟的时候才可以考虑了。事实上,如果新闻工作一旦丧失道德价值,新闻一旦变成不真实的信息,它即刻便变成一种对社会无用的东西,就会失去任何存在的理由。但新闻评论体系的建立、各种新闻批评自由的出现、读者意见调查制度的建立,以及新闻道德核心原则(即以充分而真实的新闻报道来为大众服务)的魅力加上更具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教育,都使得我们有信心看到一切都会好起来,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新闻工作今后会继续得到改进,人们依然可以依靠新闻报道来获得关于不断变化的周围世界的真实情况。

二、电视新闻图像的真实性

全文阅读

试论电视新闻真实性的构成

论文关键词:新闻真实 事实真实 逻辑真实 电视新闻

论文摘要:杜绝虚假新闻是新闻界一直在探讨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围绕电视新闻事实真实、逻辑真实两个维度,分别从来源真实、采访真实、排播真实,以及事理真实、技术真实、艺术真实等方面,探讨电视新闻的真实性。

近年来,由于媒体不负责任发表有失客观、公正的虚假新闻、失实新闻,比如“北京房地产商建议炸掉一著名建筑盖住宅”、伊利蒙牛“诬陷”等事件,让我们对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不断进行思考。

通过结合电视媒体与一般媒体的共性及自身发展的个性来探讨电视新闻的真实性,笔者认为,电视新闻呈现出客观真实和主观真实两方面。在客观真实方面,电视新闻以事实真实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表现为来源真实、采访真实和排播真实;而在主观方面,电视新闻主要以逻辑真实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表现为事理真实、技术真实、艺术真实。

一、事实真实

电视新闻从事实发生、采访到播出,大致包括案前、案中和案后三个阶段。围绕这三个阶段,本文分别从来源真实、采访真实和排播真实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来源真实

2010年3月13日,格鲁吉亚政府的私人媒体伊梅季电视台播出一段画面,解说称俄罗斯军队正在进攻该国首都第比利斯。节目播出后,一度引起恐慌,格急救部门收到无数电话,有人心脏病突发或晕倒。事后得知,这是以2008年8月俄格战争的画面为背景制作的假新闻。虽然电视台在播出该节目时,特意向观众介绍说这是“模拟可能出现的状况”,但观众大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提醒,结果造成格鲁吉亚全国陷入恐慌。这是假新闻真效应的典型案例,让我们更深刻反省新闻来源真实性的必要。

全文阅读

论电视新闻真实性的构成

【摘要】杜绝虚假新闻是新闻界一直在探讨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围绕电视新闻事实真实、逻辑真实两个维度,分别从来源真实、采访真实、排播真实,以及事理真实、技术真实、艺术真实等方面,探讨电视新闻的真实性。

【关键词】新闻真实 事实真实 逻辑真实 电视新闻

近年来,由于媒体不负责任发表有失客观、公正的虚假新闻、失实新闻,比如“北京房地产商建议炸掉一著名建筑盖住宅”、伊利蒙牛“诬陷”等事件,让我们对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不断进行思考。

通过结合电视媒体与一般媒体的共性及自身发展的个性来探讨电视新闻的真实性,笔者认为,电视新闻呈现出客观真实和主观真实两方面。在客观真实方面,电视新闻以事实真实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表现为来源真实、采访真实和排播真实;而在主观方面,电视新闻主要以逻辑真实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表现为事理真实、技术真实、艺术真实。

一、事实真实

电视新闻从事实发生、采访到播出,大致包括案前、案中和案后三个阶段。围绕这三个阶段,本文分别从来源真实、采访真实和排播真实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来源真实

2010年3月13日,格鲁吉亚政府的私人媒体伊梅季电视台播出一段画面,解说称俄罗斯军队正在进攻该国首都第比利斯。节目播出后,一度引起恐慌,格急救部门收到无数电话,有人心脏病突发或晕倒。事后得知,这是以2008年8月俄格战争的画面为背景制作的假新闻。虽然电视台在播出该节目时,特意向观众介绍说这是“模拟可能出现的状况”,但观众大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提醒,结果造成格鲁吉亚全国陷入恐慌。这是假新闻真效应的典型案例,让我们更深刻反省新闻来源真实性的必要。

全文阅读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真实性浅析

摘 要:现场报道在目前电视新闻类节目中越来越多,正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主流。电视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事件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作的口头报道。现场报道的基本特征:记者出图像、(记者身临现场进入画面);现在进行时(新闻事件正处于发生、发展之中);完整同期声(有现场声音)。现场报道有时效性强、可信性强、现场感强和信息量大等特点。新闻真实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生命力所在,现场感与参与感带来真实感,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有助于其现场真实性的表现第一现场升腾新闻现场报道主题。

关键词: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5-0044-02

现场报道在目前电视新闻类节目中越来越多。无论在央视还是在各省台乃至市县台的新闻节目中,每天都可以看到记者出镜所作的各类现场报道。甚至可以说现场报道是目前电视新闻传播的一种最佳形式,它正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主流[1]。毫无疑问,新闻真实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生命力所在,本文拟就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真实性作粗浅的分析。

一、电视现场报道的界定和特征

电视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事件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作的口头报道。现场报道的基本特征:记者出图像、(记者身临现场进入画面);现在进行时(新闻事件正处于发生、发展之中);完整同期声(有现场声音)[2]。报道形式有现场录像报道、现场直播。现场报道有时效性强、可信性强、现场感强和信息量大,等等特点。

现场报道要求电视记者必须具有相当深厚的功力。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以及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能迅速抓住事件的本质与核心,即席形成一套现场报道的构思;要有巧舌如簧的口头表达力,能生动形象、简明扼要地向观众介绍新闻事件的背景和发生、发展情况;要善于应对,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能使采访者吐露真言;要有渊博的知识积累,反应敏捷,很强的应变能力和把握现场的能力;还必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特别要与摄像师配合默契,善于用镜头语言把现场的环境、氛围、细节,以及现场各方面的反映和有特色的音响效果等等,都直接展现到观众面前[3]。以泸西电视台曾报道过的一则新闻《铺筑山区致富路》为例――

现场主持人:

全文阅读

电视新闻报道真实性综述

现场报道在目前电视新闻类节目中越来越多。无论在央视还是在各省台乃至市县台的新闻节目中,每天都可以看到记者出镜所作的各类现场报道。甚至可以说现场报道是目前电视新闻传播的一种最佳形式,它正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主流[1]。毫无疑问,新闻真实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生命力所在,本文拟就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真实性作粗浅的分析。

一、电视现场报道的界定和特征

电视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事件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作的口头报道。现场报道的基本特征:记者出图像、(记者身临现场进入画面);现在进行时(新闻事件正处于发生、发展之中);完整同期声(有现场声音)[2]。报道形式有现场录像报道、现场直播。现场报道有时效性强、可信性强、现场感强和信息量大,等等特点。现场报道要求电视记者必须具有相当深厚的功力。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以及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能迅速抓住事件的本质与核心,即席形成一套现场报道的构思;要有巧舌如簧的口头表达力,能生动形象、简明扼要地向观众介绍新闻事件的背景和发生、发展情况;要善于应对,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能使采访者吐露真言;要有渊博的知识积累,反应敏捷,很强的应变能力和把握现场的能力;还必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特别要与摄像师配合默契,善于用镜头语言把现场的环境、氛围、细节,以及现场各方面的反映和有特色的音响效果等等,都直接展现到观众面前[3]。以泸西电视台曾报道过的一则新闻《铺筑山区致富路》为例——现场主持人:“观众朋友,我现在是在高寒山区三塘乡俱久公路的施工现场,在我身后,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村民正在修建他们的进村道路,这条公路建成后,俱久村‘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主体部分:三塘乡俱久村委会有着600来户人家、2539口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乡村道路多年来一直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修通水泥路成了村民们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同期声:村民李绍本:“路都进不来,来的车(都是)进都不敢进来,泥泞不堪、坑坑洼洼的,农副产品也出不去,生产资料也进不来,就是落后了。”乡党委、政府“想群众之所想”,多方筹措资金170万元,村民自筹10万元,于2008年5月,开工建设三塘至俱久村年久失修的进村道路。据悉,这段公路全长4.2公里、宽6.5米,预计今年11月完工。在公路施工现场,记者随处可见筑路村民们挥汗如雨,一派忙碌景象,热情高涨的村民正为发展山区经济创造有利条件。位于三塘乡东部的大孔照普村,海拔2160千米,流传着“遍山都是宝,无路就是草”的是顺口溜,多年来,晴通雨阻的道路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多渠道筹措资金,投资80多万元,投工投劳6万个,修通了长2.3公里,宽6.5米,厚18厘米的进村水泥路,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让老百姓真正走上了致富路。同期声:村民李绍本:“(路)修好后,好走了,现在基本上天天都有车进来。大车、小车、养的猪都能‘坐’小轿车了,小车直接就可以开到猪圈门前,养的猪都好卖得多了。”据了解,从2005年至今短短3年时间,三塘乡党委、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发动群众走自力更生与多方支持的路子,总投资400多万元,共修建村间道路31.8公里,全乡8个村委会道路硬化效率达62.5%,通路率达100%,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创造了山区修路史上的奇迹。同期声:村民李红英:“我们山区,(目前)到处是水泥路,村村寨寨(都是),我们三塘乡基本上到处都通水泥路了,方便得多了。”现场主持人:“如今的三塘乡,一条条康庄大道正向远方延伸!村村通水泥路领跑全乡经济快速发展!”这则新闻中,记者能把现场最真实、最精彩、最有说服力、最鲜活生动的形象呈现给群众,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感。

二、新闻真实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生命力所在

电视新闻具有新闻性、知识性、艺术性,是有声音的报纸、有文字图像的广播,列宁曾将苏联电影定义为“政治性强的形象化政论”。现场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报道对象的客观反映,现场真实性就是要把所发生的新闻事实,不加修饰、原原本本地展示在受众面前,充分发挥现场真实性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把报道做得生动、鲜活、真实、可信。近一个时期,一些电视媒体的电视新闻,尤其是纪实性很强的现场报道节目频频使用“再现”镜头。例如:抓获受贿者后,电视记者通过犯人或见证人的口述,人为地再现案件中行贿受贿的细节;人为地再现犯人密谋犯罪的过程……[4]众所周知,新闻与电视剧有不同表现方式,新闻之道在于求真,离开了真实,新闻便无价值可言,对电视新闻而言,其真实性包括: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等都必须真实。由此可见,现场报道新闻的真实,是严格的事实的真实,无疑要完全忠于生活的真实,它不允许像艺术作品那样塑造典型、合理想象、推理,不能随心所欲地把记者的语言和道听途说的事情用虚假的画面显现出来,当然新闻也不是原始生活真实的翻版,而是在绝对忠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取舍,提炼主题,加强新闻表现力,便于新闻受众了解真实的生活,但新闻加工的幅度应严格遵循新闻原有的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

三、现场感与参与感带来真实感

电视新闻现场感是电视新闻真实性的体现,也是电视新闻的魅力所在。除了现场感之外,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还能带给观众另一种鲜明的心理状态——参与感。在人际传播中,参与感是人与人直接交流中的心理状态。当电视把画面与声音一齐诉诸观众的感官时,参与已成为普遍的收视心理需要和衡量传播效果的公共标准。而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参与感已成为决定现场报道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云南电视台有一档民生新闻栏目《都市条形码》,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记者总是能拍摄到新闻现场的镜头,这说明记者在第一时间已经到达了现场。《都市条形码》主持人总是能够深入案件本身给观众带来一种知识的解读性,一种能够深入其中又能够置身事外的独特关注和客观评析。采用在现场完成报道,这一点对栏目的风格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云南电视台《都市条形码》开播以来,创下了昆明地区栏目收视率的最高点。记者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给一双双关注的眼睛带来过最及时的新闻现场,共同亲历新闻、感觉发生、关注细节,创造了收视率最高的奇迹[5]。

四、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有助于其现场真实性的表现

全文阅读

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把握探索论文

摘要:真实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的灵魂。电视新闻应该如何表现真实是电视新闻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职责,本文从电视内容的真实、电视新闻图像的真实和电视新闻音响的真实等三个方面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表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视新闻;真实性;表现

一、电视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要体现电视新闻真实原则,首要的就是内容的真实。新闻内容的真实,是第一位的真实。新闻的真实性具体要求做到:报道中的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过程)必须真实准确;新闻背景的介绍,包括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必须真实;情节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思想变化的介绍必须真实,不能渲染夸张,不能以想象代替事实;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不仅要做到所报道的单个事情的真实、准确,尤其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做到局部真实和整体真实的统一,杜绝片面化和绝对化的报道;新闻解释要合乎客观事实本身的逻辑。

在中外新闻史上,新闻失实现象不乏其例。近年来,随着各地新兴报道杂志的纷纷创刊,传统媒体的争相扩版,乃至“第四媒体”网络新闻传播容量上的巨大扩充,使稿件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各类虚假新闻的出笼也有了可乘之机。人民日报所办的网站《人民网》和上海的《新闻记者》杂志等,每年都要在年初评出上一年的“十大假新闻”,搜集了全国各媒体出现的虚假新闻。仔细分析,这些失实的新闻主要有三种类型:非故意失实,主要属于业务性,由于编辑、记者、通讯员等工作作风不踏实,造成失实;编造性失实,基本是通篇捏造,纯属子属乌有;片面性失实,新闻报道的事实并不是假的,但是只报道了客观事实的一面,而隐去了另一面。虽然从这些年涌现的假新闻中来看,90%集中于平面媒体(报纸、杂志),很少有电视新闻,但这并不能证明,电视屏幕上没有出现过假新闻,我们更不能掉以轻心,放弃或松懈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的坚守。

如何防止假新闻的出现?从新闻史上大部分情况及当前的电视新闻的实践来看,搞好新闻及防止假新闻的主要保证还是品格端正、具有良知、新闻素质高的新闻工作队伍。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素质及其新闻专业主义的教育乃是杜绝假新闻的关键。在全球媒体的道德准则中一般都会有这样的规定:真诚、真实、准确、客观;并认为对读者、观众笃诚守信是一切名符其实的新闻工作的基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和新闻从业者追求的最终目标;新闻工作者必须公平待人;新闻工作者必须对公众利益负责,必须尊重礼仪,具有高雅情趣等。这些原则有些是从新闻理论派生出来的,有些是随着新闻工具的不断发展变化而进化的,而有些则来自整个社会的一般道德观念。但这只是条文,要印到从业者的脑海中还需要对其进行新闻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这同时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之一。在我们社会已有的新闻规则和新闻道德准则中,对假新闻及有悖于新闻准则的行为都已有明确的规定,可以说我们对付假新闻的规定不是不多,而是不够深入人心。新闻从业者中除了一部分人是对新闻准则缺少了解之外,大部份人是因为缺少职业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可使新闻工作者不致被社会压力和个人私利弄得东倒西歪,站不稳脚跟,也可使他们免受功利主义的影响,而且只有这样才会使自由不致变成放肆,才会使事情做得合情合理。所以说我们要对新闻从业人士进行新闻专业主义教育的时候,就意味着不仅是对其进行业务素质的教育、业务技能的培养,还要对其进行新闻职业道德的教育,并最终在专业主义的潜移默化中使其自觉的把新闻道德准则付诸实践。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新闻立法的问题可能还要等各方面的条件更加成熟的时候才可以考虑了。事实上,如果新闻工作一旦丧失道德价值,新闻一旦变成不真实的信息,它即刻便变成一种对社会无用的东西,就会失去任何存在的理由。但新闻评论体系的建立、各种新闻批评自由的出现、读者意见调查制度的建立,以及新闻道德核心原则(即以充分而真实的新闻报道来为大众服务)的魅力加上更具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教育,都使得我们有信心看到一切都会好起来,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新闻工作今后会继续得到改进,人们依然可以依靠新闻报道来获得关于不断变化的周围世界的真实情况。

二、电视新闻图像的真实性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