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视散文

电视散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视散文诗文学

摘要:电视散文诗诞生于传统文学日渐被人冷落而电视媒体日趋强势的大背景下。它在化合文学与影视虚实艺术后形成了独特的虚实艺术样式。其虚实艺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电视散文诗的创作来源于生活之实,其成品是提炼生活精华之虚;电视散文诗内容叙事描写性段落为实,抒情议论性段落为虚;及其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三方面。电视散文诗虚实艺术的运用能激发编导的创作感悟;能诠释电视散文诗的意境和蕴涵深厚的主题;能创造电视散文诗的美感。我们在构建电视散文诗虚实艺术时要抓住四个重点:注重社会生活的体验和审美素质的提高;电视散文诗的虚实艺术要以虚为主;要像画面一样重视声响的创作;人物是电视散文诗绝对的主角。

关键词:电视散文诗虚实艺术

电视散文诗是诗画结合的一种新生的电视艺术样式,它以散文诗为基础,以解说引导,以画面拓展意境,以音乐、声响来烘托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快,人们的文化消费呈现日趋多元化的倾向,真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纯文学作品的人越来越少。相反,影视文化却发展为强势文化,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主流。影视与文学的嫁接有助于“高深”的文学阅读直观化,同时也有助于影视艺术增强文化意韵,可以说,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等电视文艺的出现,是中国文学突围的一种新尝试,电视散文诗就是这种尝试的新生儿。

从第一部具有开拓精神的电视散文诗作品《金海雪山》问世到今天,已有20年的历史。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经历风雨之后得到了媒体的认同,1998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在全国形成了广泛的影响。1999年央视创办了《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不少地方电视台也新辟了类似栏目。就传播效果来说,它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人民网评论其“在娱乐、消闲、彩经、传奇为主导的旋转大舞台上撑起一片‘诗意的空间’”[[i]],满足了观众在喧嚣和快节奏生活环境下追求与享受久违了的诗意的愿望。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中的虚和实》中提到了绘画、戏剧、书法等艺术样式的虚实艺术,作为新兴的电视散文诗,正成长在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是传统文学、影视等注重虚实表现的环境下,它在化合文学与影视虚实艺术后形成了独特的虚实艺术样式。其虚实艺术主要表现在电视散文诗的创作来源于生活之实,其成品是提炼生活精华之虚;电视散文诗内容叙事描写性段落为实,抒情议论性段落为虚;及其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三方面。电视散文诗虚实艺术的运用能激发编导的创作感悟;能诠释电视散文诗的意境和蕴涵深厚的主题;能创造电视散文诗的美感。我们在构建电视散文诗虚实艺术时要抓住四个重点:注重社会生活的体验和审美素质的提高;电视散文诗的虚实艺术要以虚为主;要像画面一样重视声响的创作;人物是电视散文诗绝对的主角。

1.电视散文诗虚实艺术的成长环境

电视散文诗作为一门艺术样式诞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它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虚实艺术美学的熏陶,由于它又是诗画化合的一个新生儿,其虚实艺术更多地继承和发扬了其“父母”——文学与影视的虚实艺术基础。

全文阅读

企业电视台电视散文创作漫谈

摘 要: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电视散文在企业电视台自办节目中异军突起,成为继新闻节目之外的主要节目。文章对自己最近几年创作的电视散文,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电视 散文 创作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280-02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最近几年中国的电视散文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涌现出一大批观赏性和思想性很强的优秀作品。电视散文是运用特殊的电视艺术手段和屏幕造型手法,来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传递作者情感、思维信息的散文文本。这种文本形式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引起关注。其特点在于以电视这样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介入散文创作,改变了散文原有的文学形态呈现方式,形成一种崭新的物质结构形式。这是散文载体的一次革命,即从平面呈现走向立体呈现;从表现手段的单一化走向了多样化,使散文从文字艺术形式变成了视觉艺术形式。

但是电视散文创作的瓶颈,源于对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的认知偏差。纪录片意义包含工具性、目的性和自由意志,形成纪录片不可替代的本质特征;专题片意义包括主题性、导向性,也限制了创作者的创意空间。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电视散文规避大主题和主流生活,注重表现层面而忽略探讨层面,这些都与电视散文的本义不一致,导致电视散文在某种程度上的边缘化。

中原油田电视台作为国内规模较大、专业性较强的电视台,将电视散文作为弘扬企业文化,增强自办节目文化品位的有效载体,做了大量具有实践意义的尝试,也陆续创作出一批获得省部级奖项的优秀作品。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电视新闻的从业者,参与创作了大量电视散文,也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知。认为,目前业界人士和研究者们对电视散文的讨论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电视散文的文学本质;二是叙事技巧。因为电视散文的创作技巧取决于对纪录片本质的认知。流行的观点认为,电视散文具有新闻纪录片的内涵,但是表现形式要更加文学性和活泼,在纪实性的基础上充分展示文学作品的魅力,这就难以区分电视散文与一般纪录片节目的差别,特别是模糊了它与电视专题片的界限,于是很难把握电视散文的独特创作方法。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种界定未能揭示电视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所必须具备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导向已经出现的创作瓶颈。

一、电视散文的题材选择

全文阅读

论电视散文的摄制

电视散文这种创作形式在电视荧屏上既是一个新兵,也是一员老兵。说它是老兵,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的电视荧屏上就出现了它的身影。说它是新兵,是因为这种创作形式在上世纪80年代还不被人理解,到了90年代,很多电视人意识到挤在狭小创作空间的尴尬,意识到多样化的重要,于是电视散文又开始热起来。从那以后,这种创作形式逐渐发展、丰富,各种题材、各种拍摄手法应运而生,直至今天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台开花结果,并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供电视同仁品评、研讨。但是电视散文怎么选题,如何拍摄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下面就从五个方面谈谈电视散文。

文字美与可取性

要想拍摄一部好的电视散文,必须有一个好的散文脚本。翻开朱自清、冰心、沈从文、叶圣陶等散文名家的作品投入拍摄是一个方向。这些散文大家的名篇脍炙人口,影响深远,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创作平台。第二个方向就是组织力量进行创作。我很喜欢这种创作形式。首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主题选择。因为现在很多电视散文的创作,要求不但文字要优美,还要能够反映时代的主旋律。比如中原油田电视台拍摄的石油题材系列电视散文《橘子红了》、《海》、《胡杨如画》、《西部放歌三部曲》、《我和我父亲的油田》等作品就是以石油为背景,以散文为载体来深度刻画描述我们这个时代石油工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战天斗地的新铁人形象。其次,现在网络、报纸、杂志有许许多多集思想性、艺术性、哲理性于一体的散文佳作,这些散文不但文字好,角度独特,涵盖面也广,如果能静下心来从其中筛选出一部分作品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立意美与地域性

一部好的电视散文要想拍得耐人寻味,能让受众坐下来看完全篇,并不容易。所以在散文文字优美的前提下,好的立意绝对不可缺少。这方面一些作品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比如:央视拍摄的《天路》系列、《马背日记》系列、刘湘晨的《阿里札记》系列,以及《青春》系列等电视散文就很有个性。这些作品既把握了时代脉搏,又让电视散文在题材方面有了跨越式的突破。说它有突破,是因为以前一说起电视散文就很容易往纯散文文本的框架里考虑,而这些作品的撰写、拍摄,在立意上把纪录片、专题片等多种拍摄手法从一开始就加以考虑,这些立意手法的综合运用,不但使作品的外延得以扩大,就是在整篇的内涵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升华。作品的立意固然重要,同时还要看你选择的作品能不能投入拍摄。央视的选材面大,资金、人员、设备等各方面都有充足的支持保证。但这是央视,对一些小电视台来说,地域限制就能让人叹气止步,更遑论人员、设备的配置、资金的投入。所以一部好的电视散文量力而行,就地取材也很关键。山有山的好,水有水的好,人有人的好。本地区的人文景致,本企业的特色优势,在一个相对不大的地域框架内抓住一点放开来说,既充满乡土气息,操作性也强,这样的作品制作出来同样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画面美与剧组的搭建

好的文章需要有好的画面。但是好画面捕捉起来并不容易。这需要整个剧组形成一个有机体。在拍摄一部电视散文时,小的剧组也许就两个人,一个编导,一个摄像,或者编导本身就能摄像;大的剧组就是一个完整的创作班子,撰稿人、导演、摄像、灯光、录音、美工、剧务,一个不能少。前者好说,一杆枪走四方。后者麻烦,但是对从事电视散文创作的同仁来说,谁不想搭建这样的摄制组呢?这样构建而成的电视散文作品,想不成都难。但是这种创作、拍摄,一些小的电视台是难以承受的。拍摄好的画面,人固然重要,好的摄录设备也很重要,好的摄录设备就是一把好枪,好枪在手加上好的头脑,两个人的队伍一样会有所成就。

音乐美与和谐性

全文阅读

电视散文的诗意空间

在电视荧屏缤纷繁杂的世界里,电视散文恰如空谷幽兰,远离喧嚣的尘世;恣意张扬着自己的魅力,以优美的形式和充实的内涵散发出缕缕清香,展现着一个诗意的空间。

一、电视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电视散文的产生和发展是各种力量推动的结果,有大众文化的兴起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有电视人对电视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还有现代传媒巨大传播力量的推动,更重要的是电视散文本身契合了受众的情感需要和审美需求。

作家丛维熙说:“电影和电视都需要文学血液的支持,如果影视没有和文学联姻,导演和摄影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难越巍峨艺术殿堂半步。”正因如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把探寻的目光关注到文学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身上。1998年中央电视台《地方文艺》栏目推出了1998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这种新的电视文艺形式正式大规模浮出水面。之后的几年,中央电视家拍摄的百余部作品将电视散文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电视散文以对“天、地、人”的旷达追求,对“音、诗、画”的优雅寻觅,对“真、善、美”的质朴咏叹,成为整个电视艺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片绿洲。

二、电视散文的文化内涵

电视散文的思想内涵:

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栏目开头的九个字“天地人、音诗画、真善美”内涵非常丰富,意味着电视散文以音、诗、画为表现手段,以天、地、人为表现对象,传达着世间的真、善、美。从这九个字我们可以窥见电视散文的表现内容覆盖世间万物,但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再现生活中的无限感动

全文阅读

电视散文风格表达浅析

[摘要] 电视散文是文化气息浓郁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具有独特的美学鉴赏价值。电视散文不能够仅仅被定位为高雅的阳春白雪,电视散文还有通俗化的一条道路值得探索, 既文学化又大众化, 电视散文才能够从温室中走出来,更加贴近大众。

[关键词] 电视散文 《毕业了》 《最忆是江南》 文学风格

电视散文具有浓郁的抒彩和较高的文化品味,是一种舒缓、淡雅、优美的艺术形式。电视散文的宗旨便是表现天地人、音诗画、真善美;通过电视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双重表达和有机结合,再现以至升华文学作品中那至纯的真情、至美的意境、至善的心灵。无论是名家名作,还是新人新作,都力求选材独到、个性鲜明、制作精良,实现其通过电视艺术手段达到对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目标。

电视散文《最忆是江南》是一部典型的抒情式电视散文作品,作品通过唯美清新的江南风光和苍劲荒凉的大漠风景阐述作者本人对江南无限留恋的情怀,散文充满感性的文字,朗诵男声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演女子清丽的容颜……电视散文《毕业了》是一部怀旧内容的作品,作品主要讲述一群大学学子将要面临毕业,离开母校时依依不舍的心情。作品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短小片段回忆再现大学四年的酸甜苦辣。《毕业了》通过大学毕业生自己的视角,通过镜头语言,向观众描写了大学生活的苦与乐,通过不同的拍摄手法,向观众呈现了毕业时的伤感、大学生活的甜蜜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三种不同的复杂感情,可以说是电视散文中的一篇佳作。在这里主要对这两部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从镜头运用、声音元素的选择以及人物表演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镜头运用不同

镜头是电视的基本组成元素,镜头语言也是电视内容表达的主要渠道,典型镜头的运用,能传递给受众独特的信息。

《最忆是江南》中,镜头运用以中景和全景为主,主要运用此类景别镜头来表现景色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悠长。剑客远去,夕阳下拉长的背影;小桥流水,假山重叠,园林内风景的别致;江南在竹林中奔跑,美丽的身影……《毕业了》中,镜头景别以近景和特写为主,特别是特写镜头,石碑上面镶刻的字迹“我们的母校”;宿舍楼墙壁上面的宿舍楼编号;足球场上面遗落在地的背包;记录在同学录上面的一个个名字;窗外铁栏上放着的篮球……一点点折射出大学校园生活的痕迹。特别是,《毕业了》这部作品中还添加有特殊效果镜头,片中大学生活场景以剪切画似的一一体现,怀旧色彩的添加运用,给受众一种回忆的味道;大学生活片段运用相机快照的方式,将画面瞬间定格,如此镜头处理方式,给受众以亲近的感觉。

二、声音元素的不同选择

全文阅读

电视散文类型体现

电视散文具有浓郁的抒彩和较高的文化品味,是一种舒缓、淡雅、优美的艺术形式。电视散文的宗旨便是表现天地人、音诗画、真善美;通过电视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双重表达和有机结合,再现以至升华文学作品中那至纯的真情、至美的意境、至善的心灵。无论是名家名作,还是新人新作,都力求选材独到、个性鲜明、制作精良,实现其通过电视艺术手段达到对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目标。电视散文《最忆是江南》是一部典型的抒情式电视散文作品,作品通过唯美清新的江南风光和苍劲荒凉的大漠风景阐述作者本人对江南无限留恋的情怀,散文充满感性的文字,朗诵男声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演女子清丽的容颜……电视散文《毕业了》是一部怀旧内容的作品,作品主要讲述一群大学学子将要面临毕业,离开母校时依依不舍的心情。作品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短小片段回忆再现大学四年的酸甜苦辣。《毕业了》通过大学毕业生自己的视角,通过镜头语言,向观众描写了大学生活的苦与乐,通过不同的拍摄手法,向观众呈现了毕业时的伤感、大学生活的甜蜜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三种不同的复杂感情,可以说是电视散文中的一篇佳作。在这里主要对这两部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从镜头运用、声音元素的选择以及人物表演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镜头运用不同

镜头是电视的基本组成元素,镜头语言也是电视内容表达的主要渠道,典型镜头的运用,能传递给受众独特的信息。《最忆是江南》中,镜头运用以中景和全景为主,主要运用此类景别镜头来表现景色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悠长。剑客远去,夕阳下拉长的背影;小桥流水,假山重叠,园林内风景的别致;江南在竹林中奔跑,美丽的身影……《毕业了》中,镜头景别以近景和特写为主,特别是特写镜头,石碑上面镶刻的字迹“我们的母校”;宿舍楼墙壁上面的宿舍楼编号;足球场上面遗落在地的背包;记录在同学录上面的一个个名字;窗外铁栏上放着的篮球……一点点折射出大学校园生活的痕迹。特别是,《毕业了》这部作品中还添加有特殊效果镜头,片中大学生活场景以剪切画似的一一体现,怀旧色彩的添加运用,给受众一种回忆的味道;大学生活片段运用相机快照的方式,将画面瞬间定格,如此镜头处理方式,给受众以亲近的感觉。

二、声音元素的不同选择

这里所讲的声音元素主要是指电视本身所应具有的电视语言元素,包括电视散文配音、电视散文音效和电视散文背景音乐。首先,两者的电视散文配音选择不同。《最忆是江南》选用的是中年磁性男音,以朗诵的方式将凄婉哀怨的故事一一道来;《毕业了》则别具一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学生自己的声音和语气缓缓阐述离别时的心情。《最忆是江南》是一部朗诵运用较好的作品,可是,电视散文中的朗诵却不是电视散文情感的表达的最佳途径,作品《毕业了》中的配音更贴近受众接受心理。文学的语言不是电视的语言,我们听到的电视散文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朗读,它保留了文学作品的原汁原味,却失去了文学作品中人物自然的有个性特征的语言,而这种因人而异的语言充满抑扬顿挫的声调,是任何人通过朗诵都无法表达的。其次,两者的音效处理不同。《最忆是江南》中只有一种音效,就是夏日虫鸟齐鸣的声音。相比较于《最忆是江南》,《毕业了》在这方面就稍稍多彩一点,学生关闭电脑的声音,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进宿舍开门的声音……除此之外,还有片子中穿插的对大四同学的离校采访……由此,我们可以来总结一下,电视散文应该放下文学的架子,顺应时展潮流。近年来,有些作品开始放弃“格里尔逊”式,让大自然打开喉咙,开始有了自然音响,有了同期效果声。《毕业了》这篇电视散文在这方面有了新的尝试。最后,两部电视散文的主题背景音乐不同。当然,散文风格决定了音乐风格的选择,《最忆是江南》音乐以凄婉为主,明丽为辅。当剑客与江南初见时,音乐明丽活泼;当离开江南望穿秋水等待的时候,音乐凄婉动人;当一时做了他人嫁,剑客无限懊悔时,又有点点的怆然在里面。此片音乐的选择极其符合电视散文本身的风格。《毕业了》音乐主要以离别为主旋律,以歌颂友谊为片子主题,伤情中又不乏少年的可爱。

三、两者的人物表演程度不同

无论是纪录片还是电视散文,这些讲述性的各种元素都是为了很好表达片子自身的主题,往往会运用演员的表演来达到情景再现,同时还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最忆是江南》里面的表演是显而易见的,身着古装、腰挂佩剑的江湖过客;温婉美丽一身长裙的江南少女,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起来。与它不同的是,《毕业了》运用的则是日常学生的生活片段,作品中人物都是真实鲜活的,他们出现在作品中,本身虽然可以说是表演,可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则是他们正在经历的事情,是真实的,受众更容易接受。电视散文应该拒绝“表演”,或者说电视散文的表演与影视表演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电视散文,像《我的老师》、《记忆中的一位少女》、《我与地坛》,中间的人物基本上都没有表演,但是散文文本中的情绪通过画面中的人物造型和行为动作,还有音响等艺术手段综合后,同样会深深地打动观众。《电视导演应用基础》一书中,曾强调这样的观点:“电视散文的真情要求表演上不能留有痕迹,不能有任何矫揉造作的表演特征。电视散文往往拒绝表演,过火的表演或过于强调表演往往会使表演喧宾夺主,使观众过多地注意表演而忘记了电视散文的本体———文学。”

总之,电视散文不能够仅仅被定位为高雅的阳春白雪,毕竟文学化不等于贵族化,书卷味也并不完全排斥通俗精神,电视散文还有通俗化的一条道路值得探索,既文学化又大众化,电视散文才能够从温室中走出来,更加贴近大众。“曲高而和者寡”,通俗也不一定要与庸俗划等号,电视散文也可以尝试新的制作方法来增强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拉紧与受众的距离。虽然,电视散文的观看与阅读行为也有一定的矛盾,难以完美地统一,但恰恰是这种矛盾才构成了对电视编导的挑战,吸引着我们不倦地探索,电视散文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

全文阅读

电视诗歌散文浅析

【摘 要】电视诗歌散文,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电视艺术手段,经过专业的电子制作方法,将诗歌散文这一传统文学体裁通过画面、声音展现给广大观众,使诗歌散文从文字艺术形式变成视觉艺术形式,可以说这是电视文化一项重大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电视诗歌 散文 电视文化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互联网、广播、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迅猛发展。电视,作为其中一种传播媒介,通过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信息表达方式,每天传播大量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化内容,拥有着最广泛的接受者。借助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文化迅速为人们所接受。以电视为载体的的大众文化消费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消遣的主要内容。在日益繁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下,看看电视是人们最简单而直接的休息方式。受众群体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各种欣赏需求。纵观现在的电视节目,新闻类、 娱乐类、谈话类等等,形式可谓多种多样,而内容更是丰富多彩, 社会、财经、家庭、选秀、旅游等等层出不穷,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欣赏口味。

一、电视诗歌散文的效果

中央电视台在1998年推出了《地方文艺》电视诗歌散文展播,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电视诗歌散文一问世就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它将文学和电视完美结合,通过电视对诗歌散文进行再创造,使文学作品有了声音、画面以及更丰富的情感传递,使欣赏者得到了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启迪,审美的愉悦。《电视诗歌散文》在众多的综艺晚会和娱乐节目中打造了一个诗意化的空间,弘扬真善美,满足了一部分观众对电视节目高品位文化的需求。它既有名人名作也有新人新作,每一集都让观众觉得选材独到,个性鲜明,制作精良。

二、电视诗歌散文的造型语言

电视诗歌散文在表现思想和情感的时候,主要是运用造型语言。

电视的语言就是画面,顾名思义,造型语言就是指运用隐喻性、象征性的镜头和画面表现出散文或诗歌本身的情感意境,同时也再现了作者当时的所思、所闻、所见、所感、所忆。这种表达方式开拓了观众的想象思维,激发观众再创造的审美能力,使观众深切的感受到话外之意,声外之情和形外之神。造型语言本身不限于屏幕上具体展现什么,重要的是让观众感受到了什么。2003年8月中央电视台《地方文艺》电视诗歌散文展播推出了几辑名家名作,其中朱自清的一篇《背影》,以朴素的记录,淡如往事一样的手笔记叙了父子间的深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这篇散文在表现主题上就充分运用了造型语言,几处父亲的背影形象既表现了情感细节,又不动声色的深化了原文意境。

全文阅读

电视散文的意象创作

电视散文以对“天地人”的旷达追求,对“音诗画”的优雅寻觅,对“真善美”的质朴咏叹,成为整个电视艺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片绿洲。电视散文应该怎样打造自己,才能在电视屏幕上有生存之地,才能更好地为爱好文学的观众提供高雅的精品呢?只有意象的精美创作与导入,才能让受众体会到文学作品的意境。

一、电视散文的意象创作与导入

电视散文不同于一般的电视短片,虽然它的意象也是由声音和画面制造出来的,但却远远超越了声音与画面,它所带来的思考和感悟往往是走向心灵深处的。

电视散文大多是以播音员的朗读为主,再配以相关的生动画面及音乐。电视散文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清新的意象,在这样的意象中抖搂文思。

如果选用已有的优秀散文构成电视散文作品,那就需要考虑原作与电视手段的结合点,并且能制造出更加感人的效果。电视散文的虚是指通过电视的画面、语言、音响组成抽象表达事物特征,加以突出、放大和比喻,虚化物象,再融入作者独特的见解,倾诉对事物的情感。而电视散文的实是指通过电视的画面、语言、音响组合描述代表事物特点的细节、情节和环境,营造气氛、叙述过程、表达物象。这种虚实艺术能让观众感受到电视散文的物象、虚象,体验其情调、意境和美感。也就是说,电视散文有着自身的特点,是物象与虚象的结合,适应电视表达形式。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尽管把荷花及月色都写得那么精彩,那么富有灵性,但它绝不是一篇写景状物的作品,而是一篇需要透过景物深挖主题才能解读真义的散文。

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作者内心孤寂清冷,找不到心灵的寄托,更看不到前途的光亮,于是只好虚拟中建构一个美丽的荷塘,并拉来月色参与,暂时慰藉一下自我。从那句“……热闹是它们的,而我什么都没有”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既然是一篇旨在展示作者内心世界的作品,用电视散文手段运作时,必然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荷塘的画面,表现荷叶、荷花的画面,都可以真实具体,利用近镜头或远镜头把它们反映出来。能够大做文章的是月色,在月光中,要有远镜头的人影,孤立的、木然的,仰望天空而不知意欲何为,并且在这样的镜头当中配上蝉鸣和蛙叫的声音,更加突出孤寂。这样的镜头是作品当中没有具体交待的,而今天作为电视散文来处理,就需要更多地表现“无”,而不是一味地重复“有”,甚至可以反复地将清冷的月色镜头与秀美的荷花镜头进行对比,从而渲染孤寂。

全文阅读

电视散文的画面艺术性

电视散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电视艺术形式,它是文学与电视的有机结合。是通过电视对诗歌、散文进行的艺术化的二度创作。它声、情、画并茂,营造了一种或美丽绚目或引人沉思的美好意境。如何用电视画面语言来表现电视散文的思想感情呢?

营造诗的意境

一篇好的散文,无论是叙事的抒情的还是哲理的,在创作这篇电视散文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完成文学的诗意到镜头的诗意、诗意的想像到具像的转换。在这里重要的是“意境”二字。所谓意境就是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与作品的客观生活环境有机地融汇成完整的艺术整体。也就是作品所体现的景与情、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所创造的统一而又独特的艺术境界。它给予观众的不是简单的思想主题的诠释,而是深沉的艺术审美和感情,观众可以从作品特定的意境中感受到生活的优美和诗情,体味人生的真谛和哲理。我台采编的《煎饼》这篇散文是以过去沂蒙人的主食煎饼为主线,通过奶奶、妈妈和“我”三代人的生活经历,反映出建国前后直至改革开放沂蒙人生活的巨大变化,片尾解说词是这样的:“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是普普通通的,然而它是美好的,也是伟大的,令人难以忘怀……”。解说这段文字时画面上依次出现了一组挂着晶莹露珠的小草,从葱郁的高山之间流淌出清澈的小溪,构成了全片最美最诗化的一笔,配以抒情的音乐,给散文营造了一种独特的美的境界,使人从中感受到沂蒙人纯朴的情怀。

运用造型语言开拓联想

电视散文在表现思想和情感的时候,主要运用的是造型语言而非纪实画面,这种造型语言具有某种像征性、隐喻性、甚至模糊性。目的是通过独特的造型语言,开拓观众的联想和想像思维,激发观众“再创造”的审美能力,使观众深切地感受到画外之音、声外之情和形外之神。造型语言本身不限于屏幕上具体展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它能让观众感受到了什么。

再以《煎饼》为例,片中有一段解说词是这样的:“姥娘姥爷在我妈很小的时候相继去世,我妈和我5岁的舅舅只好到姥娘的姥娘家活命,虚岁18嫁到我家……”在编辑这段文字时,画面是这样表现的:(一开始渐起“哗哗”的大雨同期自然声)倾盆大雨中摇曳的树叶拉出倾斜的树冠,雨点打在水洼里荡起一圈圈涟漪,雨中飘浮着一片枯黄凋零的树叶,房檐下滴落着串串水珠……这组画面、音响和解说相辅相成,情景交融,形像喻示了妈妈的凄苦身世,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蕴涵深刻的哲理

电视散文不像纪实性电视片那样直白显露,而是蕴涵在屏幕画面和造型语言之中,由电视观众去感受、领悟,这就体现出作品的哲理性。这种哲理意识在作品中的渗透,体现了创作者对题材本身的思考,表现了在更高层次上把握生活的意向。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播放了一篇《一千张糖纸》的电视散文,说了两个六七岁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在院子里不停地嬉戏玩耍,而其中一个小女孩的表姑为了减少一点聒噪,对她们许下了一个虚假的诺言,说如果两个小女孩凑够一千张糖纸,就可以换个电动狗,而当两个孩子收起玩心,千方百计收集了一千张糖纸时,表姑却笑弯了腰,说是同她们闹着玩的。片子结尾处是这样说:“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最沉重的伤害。”在表现这段内容时,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小女孩,她在很长的台阶上跑着,跑向高处,镜头从小女孩身上缓缓拉出,露出高高的台阶大景,这幅画面说明了什么呢?还给孩子一份活泼的浪漫、可爱的童心?还是启示人们给孩子一个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围?也许全是,也许全不是,正是这些意蕴深沉,耐人琢磨的画面语言,使得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审美情趣的观众获得不同的感受。

全文阅读

论文学散文到电视散文的审美空间拓展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于散文这一文学形式的论述,深刻阐述了电视散文的文化艺术及其创新、发展。

关键词:文学 电视 散文 传播媒介 传承 拓展

电视散文出现的历史并不长远,1998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在全国形成了广泛的影响。精美的画面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仿佛将观众带到了真实的情境当中,而电视散文正是借助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优势弥补了文学散文单一、刻板的形式,凭借电视屏幕观赏实现诗歌散文抒情写意意境的电视文学样式。可以说它的出现不仅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为散文开创了一番新的领域。

电视散文审美意境的超越与提升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注重表达意境,意境乃是思想与描写对象的高度统一,当作者将自身的思想感情与画面、声音融为一体时,观众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幅用文字表达的精美画面呈现了出来,这样的散文如同幽兰一般散发出动人的麝香。在电视散文中,特殊的传播媒介在观众和作品之间架设起了一道神奇的桥梁,观众不仅可看可听,而且使之具有了更加宽广的想象空间,电视散文可以使观众在鉴赏中对特定的情感感受状态表现的更直接、更快速、也更充分。因为电视散文可以直接用感情的色彩、情感的旋律、情感的画面创造出一个感情丰富的艺术世界。观众在欣赏电视散文的过程中容易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思想感情和情感的双重交流。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方,而是通过画面、声音、字幕的完美结合置身于美文的故事情境当中,运用所听、所见、所感描绘出自己对于描述对象的具体感受。

电视散文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不仅仅是硬生生的文字,更是生动的画面与美妙音乐的同步实现,这是过去的平面媒体所不可比拟的,也有助于观众更直观的感受散文的内涵和意境。在这种直观的画面中,观众可以达到雅俗共赏、见仁见智的审美效果,从电视散文的欣赏过程中获取不同层面的艺术享受和陶冶。

电视散文表现形式的丰富与创新

图像画面、声音音乐、字幕和诗文吟颂是构成电视散文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首先。图像画面是电视诗歌散文形成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图像画面就不能称为电视诗歌散文,电视本质的体现是文学的联想性在画面中得到栩栩如生的浮现,好的电视诗歌散文的确会挖掘文字的内涵、文学的韵味、意向的确定性,丰富文学文本的表现力。其次,音乐音响是电视自身独特的表现,它熏染文本表达的色彩、表现文本空间幻化变迁、突出心理意蕴的节奏、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无形纽带、将情感的旋律模式化,从某种角度看,音乐音响更能深入的暗示点化文学的缜密内涵,发挥电视散文的抒情达意的特点。第三,字幕以及旁白的出现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电视散文样式被赋予了文学联想空间,汉字所赋予人们的天然美感和吟颂所牵连文学的体味享受在这里成为文体的标识,意义重大。这三种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构成一个整体,而电视诗歌散文的样式创新性就在于三者的水融。这种艺术的混合无疑是高明的、充满想象力的,并且在长时间内将被大众所欢迎和接受。电视诗歌散文以其别出心裁、新颖独特的变幻形式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自由转换和过渡。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