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气实习生工作总结

电气实习生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气CAD”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10-0053-03

摘要:文章介绍了“电气CAD”课程建设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体会,总结了教学、教改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措施,着重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体系的整合和优化以及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进行了讨论,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电气CAD;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CAD技术在工程学科领域中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工科类学生必需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CAD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学科跨度大,因此,必须从CAD学科的系统性,同时结合各专业的系统性来综合考虑CAD课程的教学工作。

广为流行的软件AutoCAD,伴随着整个PC基础工业的突飞猛进,正迅速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从事设计和绘图的基本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在以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院校电气专业都开设了“电气CAD”课程。对于这样一个结合绘图软件和电气图标准体系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基础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由于其多样化的特点,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授课结构,学生会认为课程内容零散、各章节间无联系,从而导致学生对课程不能产生兴趣。另外,电气设计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学生的领悟性和理解能力差,学生容易感觉到杂乱无序,无从学起。

全文阅读

浅析气压表外壳模型组装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工作页的开发

摘 要:本文分析研究气压表外壳模型组装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工作页的开发,利用鱼骨图技术分析得出:气压表外壳组装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步骤、输出成果及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工作页的设计思路要遵循四个化:即学习过程设计工作系统化、知识点设计碎片化、技能点设计规范化、输出成果设计可评价化。

关键词:鱼骨图技术 工作页设计思路 引导问题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工作页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规范自主学习过程,督促自主学习进度,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工作,总结、疏理、评价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点,反馈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情况,达到该教学项目的培养目标。工作页的开发质量是决定一体化课程最终实施效果因素之一。

本文以电气专业技师层级工作页开发为案例,研究以下两个问题:如何用鱼骨图技术分析工作过程、步骤、输出成果及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如何设计工作页。

一、如何用鱼骨图技术分析

1.分析工作任务

(1)分析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出技师层级的典型工作任务,其中有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是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描述如下:自动化生产线是能按照预定程序自动完成一系列生产动作,连续实现多工序生产过程的装置,通常由多个工作站及站间接口拼接组成。每个工作站由机械本体、动力驱动、信号测试、信息处理、执行机构五部分组成,都可独立完成某单一工序。

在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的企业中,销售部接受订单后,交与生产部门,主管根据合同要求安排生产;在使用自动化生产线的企业中,当自动化生产线出现故障率高、能耗过大、器件老化时,设备维修人员向设备管理主管提出改造、大修申请,经批准后,由设备维修人员进行改造、大修。

全文阅读

中职学生如何学习“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

[摘要]本文主要从介绍中职学生如何学好、专业教师如何教好电控发动机,详细叙述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有具体的实例,详实结合,浅显易懂,适合从事汽车维修教学人员的阅读,希望能给汽车维修人员、汽车专业教师有所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中职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方法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售后市场成了最受欢迎的市场。因此,很多人选择了学习“汽车运用”专业,特别是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后,更是受到中职学生的欢迎。

现在的汽车普遍采用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的发动机也都采用了电控发动机,特别是电控汽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能够有效地降低汽油发动机排放的废气,从根本上控制环境污染。要对现代汽车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必须要学习好汽车电控技术。

中职学生学习“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不是他们自己想象的那么困难,当然也应该努力学习才会有收获和进步;我们应该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贯彻素质教育模式,培养中职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实用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能通过基本的检查、测试及分析、判断等来诊断和排除汽油发动机常见的故障。

中职学生大多在16~18岁阶段,他们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缺乏浓厚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的自制力差。为让中职学生在学习“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上人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中职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制定出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占一定比例的时间去复习、巩固汽油发动机构造知识,包括发动机基本原理、各组成机构和系统的作用等。有了汽油发动机构造的基础,才有了学好“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前提。

全文阅读

构建电气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企业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作为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电气工程专业等理工类学科,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讨论了新形势下我国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电气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总体思路和建设意见。

关键词:电气工程 实践教学体系 问题 思路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23-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求进一步加大,生产单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理工类的高校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较弱,毕业后需要经过用人单位长时间的培训才能够成为高级的工程人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高校教学设备资源紧缺,实验和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受到限制,导致很大一部分的高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也只注重书本知识,往往根据学生的试卷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核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实践教学环节,学校的师资配备和学时安排比重较低,实践内容也大都是象征性的完成,这些都导致了大学上的实践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较低,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因此,本文讨论了新形势下我国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电气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总体思路和建设意见。

1 高校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在高校电气工程专业教育中,虽然招收的学生数量不少,但是却存在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很多对电气工程人才需求旺盛的企业都反应高校毕业生只能掌握有限的电气工程操作技能,对自动化技术等现代化电气工程工艺掌握不熟练。这反映了高校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现代市场需求脱节,不能满足现代电气工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供需双方错位现象严重。

1.2 电气工程课程设置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

全文阅读

《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 目前各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普遍开设了《电气工程导论》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电气工程的学科内涵、专业内容、知识体系等,对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该课程作为前导课程的特点,探讨了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问题,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 电气工程导论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引言

本世纪初,为适应高校大规模专业目录调整、专业口径大大拓宽的要求,我国高校各相关专业普遍开设了专业导论类课程,旨在帮助大学一年级学生在正式学习专业课之前,对本学科、专业有一个概括的、全景式的了解,这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乃至职业生涯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导论类课程根据其覆盖面,大致可以分为“学业导论”、“学科导论”、“专业导论”、“课程导论”四个层次,各层次导论课的任务目的不同[1]。《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是我校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导论”课,总学时为16学时。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和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大学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1.课程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对教学活动认识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对教学活动中各种行为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与观念。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搞好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开始课程教学之前明确表达教学理念是有必要的。在任何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开展教学活动的意义及教学的目标是什么?(2)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3)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才能客观、科学地评判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怎样?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人性化、人道化,尊重学生和学生的个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课程观,使课程由过去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转变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由教师引导的探求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主要在于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在于对学生学习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导引。课程内容的组织从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综合化和更具启发性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知识的掌握与积累向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发展。

全文阅读

基于工作过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装调与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本文基于"工作过程"教育理念,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装调与设计》课程为例,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含义,介绍了本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构建思路。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装调与设计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数量还是招生规模上来看它都已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它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而且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职业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当前很多职业院校都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我们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基本思路: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学科课程模式,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其内涵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基于工作过程高职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确保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工作场景都紧密相关,课程体系构建前后须经历行动领域分析、学习领域的设计、学习情境设计与教学实施优化四个步骤。[1]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之一《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装调与设计》课程因其在自动化专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的重要性,其开发也将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行动领域分析

本专业面向航空企业,长株潭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电气设备的故障排除及维护管理;PLC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电气自动化产品和设备的营销、技术咨询、售后服务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从岗位调研入手,确定了电气设备操作员,电气设备维修员,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员,电气设备售后服务四个基础岗位以及自动化控制工程师的提升岗位。通过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对象相同的划分原则,将原有课程进行解耦和重组,把基本继电控制电路的配盘,继电器-接触器基本环节设计与调试,典型电气控制电路的装调与维修和常用机床电气故障的排除与维护等工作任务划分到机床控制系统的装调与设计的行动领域中。

二 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的有效链接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是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的。基本思路是由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职业行动体系中的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导出相关的"学习领域",再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之具体化。这一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可简述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根据本专业的行动领域划分,明确了电气控制行业的能力领域和知识领域。基于典型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实施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对真实工作项目和任务的提炼,结合我院现有实训条件、师资力量及学生学习特点而精心设计学习情境。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层层递进的工作过程来组织序化,以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对每一个项目进行组织实施,而需要的理论知识则通过知识链接环节来完成,让学生运用不同的电气设备控制及装配手段,在整个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对常用低压电器、三相异步电机、典型机床电气系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学习。如下图所示:

三 教学组织与实施

全文阅读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探讨

摘 要:本文在分析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目标及课程特点,结合实际教学,针对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一体化 教学改革

【分类号】G712;U463.6-4;U472-4

前言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课程内容时,以陈旧的教材为基础,借助大量的教具和教学模型,努力讲解课程内容,但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无法真正掌握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技能。为了让学生掌握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

1《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现状

1.1培养目标不明确

传统的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主要是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培养目标,忽视了技能教育实用性较强的特点,没有紧跟市场、注重企业对维修人才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维修技能的要求,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地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岗位。

全文阅读

浅谈《电气控制》的教学

摘 要:《电气控制》是机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繁杂抽象,学生普遍感觉难学。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让学生能够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气控制》 教学方法 探讨

《电气控制》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由于目前中职生的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感觉到抽象、难学,因此普遍产生厌学的情绪。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只有成功诱导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乐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笔者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进行的一些尝试和做法。

1新旧联系法《电气控制》是以常用低压电气、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基本环节贯穿全书的,每一节课之间相互联系非常密切,旧知识是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和起点,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因此我们可引用旧的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单向旋转控制电路时,可先引用最不能实现远距离控制和自动控制,不能实现零压、欠压和过载保护的不足,之后运用学过的低压电器引入新课。如接触器控制的点动电路,在讲完工作原理后,教师可以引导性提问:机床在加工工件时,常用的是连续转动状态还是点动状态?学生会争着回答是连续转动,然后在启动按钮上并联接触器的辅助常开触。提问工作原理又是怎么样呢?既然学了点动控制电路和连动控制,能不能二者合一,设计一个能点动又能连续转动的电路呢?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再详细讲解连续运行电路。在新旧联系中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很重要,因为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接触器这个器件,前后联系很紧凑,只要弄清楚前一节的内容,后一节的电路就迎刃而解。

2实践探求法《电气控制》是一门要求实践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许多课程内容可以通过实验去消化,而很多学生是乐于做实验,乐于动手,乐于通过实验去验证课本上的电路或者验证自己设计的电路是否正确的。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可以让学生多做实验,促进学生勤动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例如:要学习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接触器互锁控制电路以及接触器按钮双重互锁控制电路时,画出图1,图2,要求通过做实验分析这两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动作过程各有什么不同。

通过做实验,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出结论:两个电路都可以避免两相短路,但图4要启动反转,总要先按总停按钮,让正转停止,才能启动反转。图5要正转或反转都可以直接按其启动按钮,但线路相对复杂一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总结出来的原理,不仅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而且印象深刻,记忆保留时间长。

3互动学习法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说,演独角戏,学生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机械的记忆者,这种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合作性学习的环境中,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交流,合作性学习可以将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竞争转换为组间合作,组际竞争,让学生在组内各抒己见,交换看法与信息,提出假设,说明自己的理由,通过比较、推理,认定某种方法是正确的;或推选某个学生作为代表发言,在经过集体讨论验证正确性。比如说,在讲授完M7120磨床控制电路基本工作原理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在M7120磨床控制电路中会出现哪些故障,应如何排除,应查哪些线路?在讨论中学生提出来的各种问题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教师要认真听取或解答,他们经过讨论后总结在模拟控制板上进行操作,检验正确与否。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加深了理解,共享学习成果,一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动机和信心。《电气控制》的每一道设计题,只要设计的电路图满足要求就是对的,是不是最好的,原则上设计用的设备最少,线路最简单就是最优的。学生在设计中各有自己的思维,设计的电路也各有不同。在评议和批改的环节上,合作性学习的作用更为突出,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把电路画在黑板上,人人参与评议、批改,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博大家之所长。最优的电路设计在合作性学习中完成了。如果遇到不同意见不能统一时,可以各自保留自己见解继续研究。合作性学习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合作性学习可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间的单向交流变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4同类比较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比较,引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去理解和认识许多类似属于规律性、本质性的知识,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例如:在教授电动机星―三角降压启动章节内容,如图3、图4所示,

全文阅读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也为学生考取中、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做准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控制电路安装、调试、维护和设计,并能获得电气控制国家职业技能中级证书,并为后续课《电气综合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程教学模式;专业能力目标;职业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73-02

一、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机拖动、低压电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但传统的《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以讲授工厂电气控制相关各种理论知识为主,实践环节偏少,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电气控制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很欠缺,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与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相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我们认为应当对《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重点突出考核学生在电气控制方面的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立足于工学结合。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主要特色

根据电气工程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基于工作过程采取“阶段性、梯次递进”的由简到难的原则,以项目为例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驱动教学对象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电气控制设备和机床类电气设备的设计、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等项目为载体,并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任务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以“教、学、做一体化”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行动导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是对整个学习或工作的过程进行发动、监督、帮助、控制和评估。教学放在实验室中进行,介绍各种典型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各种工业控制低压电器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方法并配合现场动手操作,帮组学生理解所讲内容,提高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只是针对性的讲授、示范、引导,重点突出技能培养。整个教学中,要安排三分之二的左右的学时让学生自己连接控制电路。实行“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职业岗位所需要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涵盖国家职业标准(中、高级)相关应知、应会内容,教学内容选取要考虑岗位职业要求,注重岗位化能力培养,按由简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基本控制线路为主线,学习从低压电器的认识、低压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控制线路的分析和设计、典型工厂控制线路的分析、调试和设计、评价全过程。每一学习情境均以工作任务承载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来达到即定的培养目标。

全文阅读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摘 要:目前,中职教育已成为我国普通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加快中专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提出有效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快速、有效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技能。

关键词:有效教学 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186-02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是机电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前期课程的运用和后续课程的综合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课程任务:熟悉常用控制电器的符号、结构原理等,达到正确选用及使用;熟练掌握电气控制的基本线路,具有对一般电气控制线路独立分析的能力;熟悉典型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具有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技术的工作能力;具有初步设计和改进一般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因此,对于中职学生要达到以上技能的要求,的确困难重重,但是我们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采用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的学习效率。

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带着问题去学习前辈的经验及学习书本的理论,在陈旭远《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思考》书中得到一个有效的定义:“教学效率=教学产出的效果/教学投入×100%。教学效益: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的价值的实现”。因此,对《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教学来讲,又应该如何开展?

1 前置任务―自主学习

我国学者庞伟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的学习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因此,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的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要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更快的了解到学习的内容,基本上每节课上课前将课堂的内容通过任务是形式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或查资料等形式收集相关的信息。例如:学习三相交流电动机点动与连续运转控制电路。给学习前置的任务如下:(1)寻找生活中运用三相交流电动机点动与连续运转控制原理的设备。(2)实现三相交流异电动机点动与连续运转需要哪些电器元件和工具。(3)了解各个电器元件图形符号、文字符号、作用、结构及原理。(4)分析、设计具有过载、短路、失压保护点动与连动控制电路。在完成前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知识的答案,充分发挥自己自学的能力,同时对寻找的知识点进行分析、筛选,形成知识点系统的概括;所以说前置任务的布置是十分重要,既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和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将学生引导到知识内容中去。

2 创设情境―激发动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