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气工程硕士

电气工程硕士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目前,我国正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国家急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研究生教育必须明确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2011年以来,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才呈现为分类型培养,即按照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两种类型培养研究生,而且专业学位型的研究生培养比例逐年提高,这充分说明了专业学位类型研究生培养得到了社会的足够重视,并且迅速发展。因此,积极研究专业学位型研究生的培养,探索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途径,就成为具有专业型硕士授权点高校的主要工作。本文结合陕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点的教学工作,对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一、转变思想观念,构建合理体系

我国目前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正处在工业4.0、“互联网+”时代之中,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这就迫切地需要大量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我国前期的研究生教育主要为学术型,专业型硕士教育起步只有短短数年,发展相对缓慢,这就在一部分人心中形成了专业型硕士教育是低层次的、含金量不高的硕士类型。受这种思想氛围影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在报考硕士研究生时都不愿意报考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因此,必须切实地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认识,积极主动地适应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结构性调整。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能胜任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组织管理等工作。因此,在构建培养体系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特别强调培养体系的实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只有构建合理有效的培养体系,在行之有效的体系下进行系统训练学习,才能使培养的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优化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需要从理论式课程教学模式,向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教育培养方案应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导向,对培养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可积极邀请从事电力行业的人员或企业导师参加。同时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重点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做到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培养规律,把理论知识真正融合到学生的实训中。以优良的培养方案,努力营造应用型人才成长环境。陕西理工大学对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课程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侧重工程设计、行业需求、一线实践。在研究生选修课的设置上,课程类型更加丰富、灵活,根据3个培养方向的不同及行业发展特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有目的地选择专业课程。在遴选硕士生导师上,除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外,主要选择承担过电力行业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环节以互动式、提问式为主,教师把工程实际项目引入课堂,通过大家的探讨、交流和思考,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工程经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创新教学手段,建设网络课程

教学手段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目前“互联网+”、远程资源教学平台等技术为我们更新教学手段提供了便利。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受到了普遍关注,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教学方式之一。高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既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化,又可以加快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不断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陕西理工大学目前正在积极建设电气工程硕士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将部分课程的课件放在学院的网页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设有网上答疑系统,回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采用虚拟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软件、三维变电站视图等进行虚拟理论教学,模拟各种电气工程类型现场、系统运行模式、仿真各类参数等,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有一定的作用。

四、强化校企合作,落实“双导师”制度

全文阅读

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结合上海电机学院全日制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建立了研究生实践课程系统,并建立了多层次的国内外研究生实践基地,强化了校企双导师的职责,综合实现研究生工程实践和研究所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电气工程;企业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196-02

一、引言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坚实的基础专业的理论、广博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工程专业项目的技术和相关的技术管理工作,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工程人才。如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培养中的关键问题[1,2]。

2011年10月,上海电机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开始了硕士层次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012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电气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截至2016年1月,电气工程硕士领域已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63人。上海电机学院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将研究生培养工作与上海市高校内涵“085工程”建设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培养学生为本,以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电气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同时以学校为主体,充分依托企业和行业组织,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完善管理体制,不断提升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丰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法,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是使研究生能够掌握电气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电气工程及风电技术相关的专门知识,能胜任电气工程及风电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新成果转化和新技术应用等相关工作,并具有承担相关工程项目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和方向,能够独立运用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目前,学校正在以教育部开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探索并积极实践了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区别就是在以实践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上的区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实践能力是在相关的工程背景下,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相关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方法、技术工艺和技术手段,培养的研究生能够在相关的工程领域具有独立研究与开发、分析、管理与决策等相关方面的能力。因此,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需要更多地和直接地依托于相关领域的企事业的工作和研究平台,并通过系统的、完整的项目参与和实践,才能逐步地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全文阅读

34所自划线院校调剂名录

东北大学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 2名、岩土工程 2名、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2名、矿产普查与勘探 2名、建筑与土木工程 2名。

3S与数字矿山研究所 :部分专业

理学院:有机化学 1名、系统理论 1名、系统分析与集成 2名、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2名、材料物理与化学 8名、化学工程 5名(专业型)。

体育部:体育人文社会学2名、体育教学2名(专业型)。

人文学院:外国哲学3名、伦理学 3名、政治经济学2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名、科学技术史1名。

中南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报考专业为工学门类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含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力学、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全文阅读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索,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结合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业,积极倡导产学研合作机制,保障了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王秀平(1978-),男,山东青州人,沈阳工程学院电力学院,讲师;王胜辉(1964-),男,山东黄县人,沈阳工程学院校办产业处,教授。(辽宁 沈阳 110136)

基金项目:本文系沈阳工程学院校内重点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42-02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紧迫需求,我国逐步加大了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力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类型,与以前的非全日制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着许多差异。[1,2]因此,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认识现状,探讨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和方法,寻求适合的模式,是保证培养质量、达到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础分析

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已经具备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属于在职学习。他们从单位回到学校,对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对课题和研究方向也有深刻认识,许多学员是带着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来进行学习的。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是一直读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缺少工程实践经验,也没有实际岗位的工作经历。正是因为没有工作单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部分只能依托学校的定点实践基地或者导师的合作企业来完成。因而,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受如下因素的影响:高校实践基地的数量、规模、质量、指导教师的横向课题情况以及学校的实践基地约束机制等。高校如何建立一批稳定、高水平的实践基地,如何制定和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方针政策以保障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将是目前高校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全文阅读

电气工程专硕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方案探索

摘要:智能电网是实现新能源技术革命和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发展推动了跨学科、跨领域技术与产品的高度融合。本文对重庆市某高校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校企合作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相关人才的迫切形势,提出了重庆市某高校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分析了当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培养方式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培养高层次、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字:电气工程;智能电网;专业硕士;校企合作

G643;TM1-4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电力、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行业人才需求分别为249万、182万和817万,其中高层次专门工程技术人才分别为57万、15万和215万。随工业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大量企业将引进先进设备并进行技术改造,其设备大量运用集成化信息平台、可编程控制器、工控机、现场总线、变频器和传感器等电气技术,必然急需大量高层次、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本文针对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相关人才的迫切形势,提出了重庆市某高校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分析了当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培养方式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培养高层次、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重庆市电气工程领域行业现状分析

根据重庆市“十三五”规划,重庆将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其中能源电力行业、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几个方面的发展与电气工程领域人才需求最为密切相关。在能源电力行业,重庆市将广泛开展下一代新型智能及主动配电网的建设;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重庆将大力打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基地,重点发展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加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发;在信息技术产业,重庆正着力打造2亿台级电子终端产业基地,将建成世界最大智能云端集群。显然,重庆市工业升级转型需要大量具有工程背景和应用能力的高端电气技术人才。

二、当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及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

全文阅读

多措并举提高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

【摘要】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逐年递增,全国在校研究生已超过100万人,研究生的培养成为高校教学的重点。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电气工程学科的目标,清华大学电机系从完善课程建设、加强学术交流、注重实践培养和严格规范学位评审等环节进行了多项改革尝试。文章在讨论这些改革措施的同时,总结其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的积极效果,以及对促进学生就业于能源电力企业和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发挥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质量;电气工程学科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11―0052―05

引言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逐年递增。截至去年,全国在校研究生已超过100万人。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以下称“清华大学电机系”)目前有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643人,已经超过该系在校本科生的规模。研究生的培养成为本系教学的重点。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电气工程学科的目标,清华大学电机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缩小与世界一流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水平的差距。本文着重介绍清华大学电机系在完善课程建设、加强学术交流、注重实践培养和严格规范学位评审等环节所进行的改革尝试,以及这些改革措施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的积极效果,和对促进学生就业于能源电力企业和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发挥的推动作用。

一 根据就业去向确定研究生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方向和内容

2006年-2010年问,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就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不含工程硕士生)人数分别是226人和397人。图1和图2分别据此统计了研究生的就业去向。

从上述统计数据可知,能源/电力企业和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已经成为近70%的研究生就业时的首选,“进入主流行业、发挥大才干”已成为大多数研究生首选的就业取向。

全文阅读

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

摘要:结合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际情况,分析了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课程建设对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为例,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对提升专业硕士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改项目教学法

前言

从2009年起,我国开始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接受应届本科生报考。这种新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

船舶与海洋工程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在浙江海洋学院最早开展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教育。以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独立担负本专业领域技术工作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重点培养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运用先进技术独立解决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分为: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水声工程,海洋工程和海洋油气工程5个大方向。

与学术型硕士不同,专业型硕士学历教育时间短,发展规模迅速壮大,不少单位和导师在培养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区别不明显

全文阅读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实践

摘要:首先分析了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针对电气工程领域(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研究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际,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经过培养实践,在构建“以用为本、产学研结合、联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探索了一些做法,取得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工程实践

作者简介:刘化君(1954-),男,山东费县人,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南京 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项课题(项目号:ZX2012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019-03

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适应这一需求我国自1990年开始设置和试办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2009年,教育部决定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使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不够,规模较小,比例偏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2011年8月中旬国务院学位办下发了《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同年10月国务院学位办公布了新增的2012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招生院校名单。目前,试点高校都正在进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和试点工作。本文主要针对电气工程领域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与模式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研究生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有学术学位、专业学位之分。学术学位主要面向学科专业,培养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或科研的专门人才,侧重提升基础理论和科学研究能力。硕士专业学位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由此可知,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在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着本质区别。

全文阅读

多元协同,探索高质量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之路

摘要: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领域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与电力企业开展多元协同,通过加强协同创新优化培养途径,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丰富培养载体,通过加强学科协同改革培养方法,着力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元协同;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C-0007-03

南京工程学院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试点工作单位之一。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自2012年开始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工作。4年多来,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密切联系电力行业企业,开展多元协同,探索出一条培养高质量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道路。

一、相关背景

(一)我国研究生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科研型岗位主要由博士研究生担任,而大量的一线应用型岗位主要由硕士研究生担任。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学术型研究生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全国共设置专业学位39种,招收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200多万人。近几年来,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人数已接近研究生招生总量的一半。[1]

(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简介

全文阅读

电子信息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始招生,培养注重学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型人才。从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发展和电子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特点出发,分析电子信息类高层工程研究人才的能力,构建了电子信息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依托工程中心、重大项目、重点团队”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电子信息;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2-085-02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

我国1985年开始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侧重于科学研究和教学,培养了工程科学型人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建设第一线越来越需要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199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开始培养工程建设型管理人才。

在工程硕士发展初具规模的前提下,2009年,教育部规定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设置的专业学位,均可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改变了工程硕士培养只注重学术实践的单一模式,培养注重学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型人才,这也是适应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人才的需要。

二、电子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

电子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主要集中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和集成电路工程领域。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