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学习计划

电工学习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课程开发与实践

摘要:《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是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文介绍了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开发本课程的过程,同时也介绍了课程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实施;课程;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TP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548-03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智能建筑市场,广阔的市场潜力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智能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为此,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由网络系统集成向智能化楼宇弱电方向发展,公司除了获得信息产业部等级资质外,还获得建设部有关楼宇弱电的等级资质。为适应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的转型,满足企业发展对智能楼宇弱电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于2004年转向智能楼宇弱电技术专业方向。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下面就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作一介绍。

1 课程建设思路

1)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调研、归纳、排序、重组四步法设置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

2) 校企共建课程的资源与教学平台,合作进行基于智能楼宇弱电系统项目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进行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三层教学设计;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

全文阅读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工学”课程改革

【摘要】首先通过分析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对“电工学”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确立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思想,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引入myDAQ套件进行实验教学,提高卓越计划中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思维开创性能力和创新性能力。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电工学课程体系 myDAQ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45-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即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1]。2010年北京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成为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我校成立高等工程师学院,以四个优势学科为依托,选择矿物资源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作为首批卓越计划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

电工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非电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既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又强调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目前传统的电工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跟卓越计划的培养理念和教学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如何较好地实施卓越班级的电工学教学,已成为了各高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目前我校的电工学在进行针对卓越计划的仿真与实践相结合的电工电子课程改革,这是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类的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该教改项目已经实施一年多,下面结合笔者在卓越班级课堂教学的工作实践,谈谈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电工学课程改革的粗浅认识和一点体会。

一、针对卓越划提出的教学要求

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在能力方面要达到以下五方面要求[2]。(1)学习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2)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4)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5)危机处理能力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全文阅读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学习领域课程的构建

对专业职业岗位群和其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行动能力进行分析是开发工作系统化课程的首要任务。通过对企业和毕业生进行调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电子产品整机装配、调试、设备维护、品质管理、生产管理、电子产品维修和工程安装等岗位(群)上。电子产品设计、生产是其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整的工作过程,对工作过程进行相应的行动领域分析,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整合的理念和模拟电子电路、电子技能训练的课程内容的特点,将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任务,设置若干个具有典型功能且相对完整的电子产品生产、设计的学习情境,将课程知识有机地嵌入到学习情境中,把模拟电子电路、电子技能训练课程整合重构成模拟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

二、学习情景设计

学习领域是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的,设计学习情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根据模拟电子电路、电子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要求,按照职业成长和学习认知规律,将学习情景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按照产品设计生产的工作过程排序,根据电子产品设计生产所涉及到的工作过程,按元器件识别及焊接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综合实训三个层次递进重构,以七个典型的产品制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见右表。

三、教学实施及效果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项目过程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为载体,让学生经历:明确任务制订计划方案决策项目实施检查控制评价反馈这六步完整的“行动”过程,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自主学习,较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在个人没法完成任务时,首先寻求小组成员的帮助,营造了一个互帮、互学的学习工作环境,较好地掌握了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方法和手工锡焊方法,能正确使用万用表和常用的电子工具,按时完成焊装、检测和调试电路的任务。

全文阅读

模拟电子课程教改与实施

一、学习领域课程的构建

对专业职业岗位群和其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行动能力进行分析是开发工作系统化课程的首要任务。通过对企业和毕业生进行调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电子产品整机装配、调试、设备维护、品质管理、生产管理、电子产品维修和工程安装等岗位(群)上。电子产品设计、生产是其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整的工作过程,对工作过程进行相应的行动领域分析,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整合的理念和模拟电子电路、电子技能训练的课程内容的特点,将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任务,设置若干个具有典型功能且相对完整的电子产品生产、设计的学习情境,将课程知识有机地嵌入到学习情境中,把模拟电子电路、电子技能训练课程整合重构成模拟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

二、学习情景设计

学习领域是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的,设计学习情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根据模拟电子电路、电子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要求,按照职业成长和学习认知规律,将学习情景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按照产品设计生产的工作过程排序,根据电子产品设计生产所涉及到的工作过程,按元器件识别及焊接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综合实训三个层次递进重构,以七个典型的产品制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见右表。

三、教学实施及效果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项目过程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为载体,让学生经历:明确任务制订计划方案决策项目实施检查控制评价反馈这六步完整的“行动”过程,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自主学习,较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在个人没法完成任务时,首先寻求小组成员的帮助,营造了一个互帮、互学的学习工作环境,较好地掌握了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方法和手工锡焊方法,能正确使用万用表和常用的电子工具,按时完成焊装、检测和调试电路的任务。

2.小组协作学习和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小组(团队)协作的方式学习与企业的班组工作方式相似。教师通过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与评估工作完成情况,让学生了解系统的工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统筹安排和计划协调能力;在小组工作中,培养学生纪律观念、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在陈述小组工作计划和展示工作成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解决问题、评价和总结回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总结分析能力;在小组自我管理过程中,加强了学生时间管理、过程控制、质量检查、安全生产的意识,提高了小组的自我管理能力。

全文阅读

印制电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

摘 要:该文从分析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出发,探讨本科生印制电路工程专业工程师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卓越计划修订印制电路教学大纲、编写实用教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培养等培养实用创新型印制电路工程人才的思路。

关键词:印制电路 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89-02

国家教育部推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1],旨在通过在试点高校及专业实施卓越计划,摸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卓越计划强调要“重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适度超前培养人才”。从当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电子化学科技发展的不断综合化及加速化,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探索电子领域中化学工程教育规律,创建与电子科技大学办学定位和特色相适应的化学与电子的复合人才的印制电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目前我国电子化学教育的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电子化学“材料制备-印制电路设计与制作-器件应用”系统化的印制电路教学领域,教育教学水平相对落后于欧美先进国家,而随着电子化学品成分趋于复杂,技术密集程度越来越高,将化学知识与电子工艺结合在一起,着重培养在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工艺技术领域的高技术复合型人才,印制电路工艺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2]。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是我国目前唯一培养电子技术与化学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印制电路高科技人才的专业,在应用化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逐渐完善“化学”与“电子”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在国内是首创,是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扩展[3]。2013年我国印制电路行业总产值到达236亿美元,占全球产值的43%,尽管我国是印制电路制造大国,但不是强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印制电路产品,国外从制造设备、材料、工艺技术等方面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要想改变我国高端印制电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现状,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化学理论基础,能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印制电路工艺、制造等相关工作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具有卓越工程师潜质的毕业生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该文从分析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出发,探讨本科生印制电路工程专业工程师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卓越计划修订印制电路教学大纲、编写实用教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培养等培养实用创新型印制电路工程人才的思路。

1 印制电路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印制电路(PCB)产业每年以25%以上的高速度发展,已跨入世界PCB大国之列,伴随着印制电路产品发展,要求有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技术和新的设备。我国印制电器材料工业在扩大产量的同时,更要注重于提高性能和质量。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是我国目前唯一培养电子技术与化学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高科技人才的基地,但目前对印制电路教学的重视度同市场需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单从学时分配上就可见一斑。从我校情况看,应用化学系本科生印制电路教学分成《印制电路原理与工艺》(专业必修课,32学时)、《双面印制电路板制作》(专业实验选修课,8学时)二个教学环节进行,在第三学年第2学期内完成。《印制电路原理和工艺》课程组在教学中,按照PCB技术发展历史与基础、基本材料、线路设计、线路制作、三废处理、质量管理和发展趋势的顺序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包括印制电路基板材料、印制板设计与布线、照相制版和图形转移、刻蚀和焊接技术、化学镀与电镀技术、孔金属化技术、多层及HDI板的制作技术、特种印制板制作技术、印制板工业三废的控制、印制板质量与标准化、印制电路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等部分内容。《双面印制电路板制作》实验训练项目包括:PCB布线贴图的设计与制作相关软件的学习、PCB照相底版的设计与制作、孔金属化工艺及技术、印制电路板图形转移技术与工艺、印制电路板线路制作及线路保护技术与工艺等几部份实验内容。

全文阅读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卓越工程师①

摘 要:电子实习是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课程,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为了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在电子实习课程中引入CDIO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在实习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尽早熟悉企业运作模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电子实习 实践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01-0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转型的重点。实施该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转变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把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工业化国家提供人才储备。河北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工科院校,长期以来坚持“工学并举”的办学宗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工程应用专业人才。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始终把“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作为重大教学改革内容。电子实习作为电子类学生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技术基础课,应该在教学模式、实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改革,积极配合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1 引入CDIO教学模式,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校电子信息类学生开设电子实习课程已有10多年的历史,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在实习过程中,教师通常是根据预先安排的电子实习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示范、辅导,学生基本上被动听课,然后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在整个实习过程,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电子实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电烙铁的使用、焊接练习、万用表和示波器等测试仪器的使用以及实际应用电路的调试、焊接。对于部分水平较高的同学来说,实习内容略显简单,学习兴趣不太高,因此,引入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当务之急。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 Operate)模式,即“构思―设计―实施―运作”模式,是2000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Ed.Crawley教授团队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3所大学发起,经过4年的联合研究创立的一种新型工程教育模式,该模式不但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它通过项目的构思设计和实施运作,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知识的系统学习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1-3]。采用CDIO模式可以将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到电子实习的教学,可以把整个实习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包括基本元器件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实习注意事项等。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有两个:其一在于介绍基本知识,告知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注意事项,其二在于引导学生高效利用网络及图书馆等资源,培养主动获取相关知识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实习必须的知识点总结成若干个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第二阶段,主要是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测试仪器使用方法、焊接、简单电路原理分析、调试以及故障诊断等技能,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2~3人组成一个实习小组,通过拆解旧电路板,逐步掌握元器件测试方法、焊接及电路调试方法。教师在这个阶段只起引导的作用,当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不是直接告知结论,而是启发学生如何去思考和分析。比如,很多学生在焊接好555定时器电路后,接通电源会出现LED灯不亮的现象,有些学生就会很紧张,不知所措,此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问题所在,而是要进行必要的提示和引导:电路焊接是否完整?元器件管脚插接是否正确?元器件是否已经损坏?等等。第三阶段,主要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驱动,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协作,完成具体项目的原理设计、电路焊接和性能调试,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通常情况下,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指定的,学生根据要求完成项目,另一类是学生自拟并完成,整个过程注重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积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根据具体的任务要求,自拟方案,完成项目各阶段工作,教师只是辅助作用,提供必要支持和帮助。

2 改进实习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当前高校的电子实习,基本上都是教师指定题目,学生根据要求完成任务,与企业的实际应用联系很少,也不符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如果能把实习与企业联系起来,学生的题目,甚至是原材料可以由企业提供,合格品组装件由企业回收,按企业的生产标准来要求实习过程,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成本。此外,也可以减轻教师负担,在以往的电子实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难度不同的实习课题,为兼顾中等生和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实习设计在内容上、难度上,实习方式上都不能满足优等生的需要,虽然允许学生采用自拟题目,但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与企业合作后,企业通常有大量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学生的选题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个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电子实习的预期目标也可以得到提升,在强调传统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在实习过程中,完全模拟企业操作模式:实习电路的设计、焊接、调试不再由某个学生单独完成,而是在实习小组内部进行任务交叉分配,即电路设计完成之后,不是自己焊接、调试,而是将设计图纸移交给不同的学生开展工作。这样在设计电路时,学生能高度注意设计文件的规范性和可生产性,同时调试过程也促使学生提高了研究他人电路设计思路并迅速适应的能力,可以有效地促进设计者和焊接调试者之间的技术交流与沟通,为将来从事电子技术工作打下基础,更好地符合企业要求。总之,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尽早熟悉企业工作模式,提升竞争力。

全文阅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分析当前实践教学的现状,根据现状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的发展要求,对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实习

作者简介:卢均治(1980-),男,广东高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讲师;刘美(1967-),女,广东廉江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广东茂名52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BKZZ201104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95-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为工业化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但随着近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教学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同时,国家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些都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为此,教育部在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契机,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密切高校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的省属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电气专业”)作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特色专业已经加入“卓越计划”试点行列。

全文阅读

电子商务规划与应用课程“虚实结合\三位一体”立体式项目化教学设计

【摘要】提出“虚实结合、三位一体”立体式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并分别从课程项目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予以阐述。

【关键词】电子商务规划与应用课程 “虚实结合、三位一体” 立体式 项目化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29-02

电子商务规划与应用课程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传统教学设计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教学以模拟和验证为主,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学生很难真正产生企业工作的职业技能、真实感受和应变能力;以知识为本位,注重传授科学知识和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较好地体现职业性和实用性;教学方法上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多数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影响了电子商务规划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无法满足高职电子商务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

针对上述教学设计弊端,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电子商务规划与应用课程进行改革,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网络贸易活动能力、网上创业策划能力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方案的规划设计能力”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设计,基于完整的职业行动和岗位工作任务设计、序化教学内容,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虚实结合、三位一体”的立体式项目化教学设计实现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

二、“虚实结合、三位一体”立体式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

全文阅读

基于“卓越计划”的企业实践管理机制探索与实践

摘 要:文章以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企业实践管理机制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企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卓越计划”的企业实践管理机制。

关键词:卓越计划;企业实践;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8-0073-03

2010年,教育部正式推行了“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1]。“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2]。从“卓越计划”的培养目的和培养特点看,高校、企业和学生是三个主体,其中企业实践阶段培养非常重要,也是“卓越计划”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一环。因此,探讨企业实践阶段的管理机制和组织保障措施问题,对企业实践阶段培养质量好坏具有决定作用。

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于2011年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在实施推进过程中,以2011电气卓越班31人为例,进行了为期18周的企业顶岗生产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体会深刻。本文主要从学生顶岗实习和下一阶段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企业实践阶段管理机制问题出发进行探讨。

一、“卓越计划”企业实践的意义

“卓越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采用的是“3+1”培养模式,3年时间在学校学习,累计1年时间在企业实践学习。我校电气专业“卓越计划”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结合多年来形成的自身优势和行业背景,遴选了四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伙伴,建立了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其中,2011级电气卓越班学生分两批分别进驻河南森源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南索凌电气有限公司,主要完成有源电力滤波、风光互补路灯以及智能开关成套设备等方面的顶岗实习。

电气类卓越班学生在企业实践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通过企业生产环节,完成生产加工、装备维护和生产组织等方面的训练[3],了解电力生产、运输、电气设备生产和设计等过程。通过企业实践,熟悉各类电气项目工程安装规范、项目设计、开发和生产、运行的过程与规范。同时参与工程项目的实施、产品研发、技术攻关、产品安装等实践,培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领域工程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将来独立从事完整的工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企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参与实际工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工程思维习惯[4]。实践是工程的灵魂与根本,也是“卓越计划”工程教育的本质要求,企业实践学习阶段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败的关键阶段,因此怎样实施好这一阶段的实践学习和管理非常重要。

全文阅读

项目教学法在《电工与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1)11-0270-01

摘要:《电工与电子技术》是电力系统、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能力本位出发,本文对《电工与电子技术》项目教学法的几个具体过程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工作项目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力及机电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日益渗透到其它学科领域,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分析设计方法,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了解电工技术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电工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程所需掌握的内容过多,实践性过强而难于很好地掌握,使得总体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提高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技能的要求,这就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其它方式或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动性和积极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被普遍地认同并逐渐地推广。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完整的工作项目为载体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计一个或几个完整的实际工作项目,在每个工作项目中又可分为几个工作任务逐步完成。项目教学法综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知识来完成工作任务,并按照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基于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主要由五个步骤组成:选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

一、选定项目

项目的选定很重要,它应该以《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应该达到的技能为目标,针对学习目标,精心选择设计和内容相吻合的项目,是该课程核心知识的模块化,要求能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和当前工厂企业实际要求相结合,使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首选要确定课程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由此出发设计项目要完成的任务和解决的问题;其次,项目应该是丰富的、真实的,应该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知识部分,而每部分又是很重要的;最后还应该注重项目趣味性和实用性,这样学生才能对项目提出一些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来进行探讨。

二、制定计划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