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大专科法学论文

电大专科法学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众化教育阶段下非工科类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下非工科类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探索。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电工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探究式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要求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掌握越来越多的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知识和技能。非工科类电工学课程是非电类专业学生(贸、经、管、法、外语、人文、艺术、体育等)在校获取电子信息知识的主要途径,非工科类电工学教学面向众多专业,学生受益面非常广,教学改革关系到多个专业的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

电工电子技术不断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断扩充,同时,各个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时数在不断减少,非电类电工学教学学时也在相应减少,面对学时减少和内容膨胀,必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长期以来,各院校非工科类专业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非电工科类专业教学内容基本相同。教学内容侧重于使学生对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使非工科类专业学生很不适应。主要体现在:

首先,教学内容不合理,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教学理论性太强,过渡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定理的掌握和理解,侧重具体题目的计算分析,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

其次,是教学方法不妥。电工学教师都是长期从事非电类工科专业教学的。对非工科类的电工学教学无所适从,由于学生文理科均有,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方法无疑对这类学生很不适应,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全文阅读

论电气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摘要:针对电气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安排、能力培养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指出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注意系统性和完整性,覆盖电力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大部分内容;注意电气行业的新技术与新进展,避免陈旧过时内容的出现;难度要适中,避免将电气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变成专业理论或科普知识。教学方法上要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电气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避免大量烦杂深奥公式的推导,使专业英语的学习变成专业课的学习;注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进度安排上要注意与专业课的教学相协调,注重知识的衔接顺序。能力培养上要体现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与目的,注重专业词汇的积累和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写译能力、听说能力的培养。在考核方式上要注重科学性,真正达到对教学效果考核的目的。

关键词:电气专业英语 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方法

随着中国参与科技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电气工程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和国外同行在信息与技术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社会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特别是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气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不论是继续深造钻研专业的前沿知识,还是在电气工程相关行业就业,都需要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明确规定了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四级或六级水平后,都必须修读专业英语,保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并对专业英语词汇、听、说、读、写、译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规范》[2]也要求电气专业本科生“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翻译能力”;“能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能使用外文进行一般流”。

而现实情况是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并不理想,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规范》和社会的要求相去甚远。笔者结合近年来电气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对电气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激发学习兴趣;针对电气专业英语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培养电气专业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科学考核教学效果几个方面给出了改进方法。

一、电气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和学目标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

专业英语是从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到应用英语学习阶段的过渡。专业英语课程既不是单纯的语言课,也不是单纯的专业课,是一门将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专业英语教学做了明确的规定,在阅读能力、听的能力、说的能力、写的能力、译的能力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电气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对教学目标与要求不明确,没有像对待其他专业课那样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电气专业英语教学是阅读和翻译相结合,教学重点是翻译,或辅以较少的写作训练。另外,电气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也往往没有像其他专业课大纲那样明确规定“讲什么”、“怎么讲”,导致电气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比较随意。相应地,老师备课讲课也不如其他专业课认真,对学生的要求也放松了。另一方面,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结束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后,认为专业英语非专业主干课程随便对付一下,只要通过就大功告成了。加上担任教学的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本课程的目的及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积极性。学生自然放松了专业英语学习在时间、精力的投入,上课也是随便听听,课后从来不复习预习。

2.教学内容不合适,与专业课教学进度不协调

全文阅读

电大学生学术素养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摘 要】近年来,电大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弊端日益凸显,社会对电大学生学术水平多有质疑。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SPSS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实践教学为例,尝试对电大原有毕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探索一套能够适应电大学生在职学习特点的学术素养培养机制,包括进行全新的学术素养培养教学设计、建设全新的学术素养培养教学资源、建立全新的学术素养培养质量保障和反馈机制、提供全新的学术素养培养技术支持服务、设计全新的学术素养培养考核体系、规划全新的论文答辩规则和流程。

【关键词】毕业实践教学;学术素养培养;电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4―0069―05

一、研究背景

目前,电大的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两大部分,其中,综合实践又分为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本研究主要聚焦综合实践部分。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和答辩,有的电大采取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并答辩、专科生只进行论文(设计)撰写的方式,有的电大则采取全部学生撰写论文并答辩的方式。目前,电大在学生进行综合实践之前,基本上没有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学术素养培养,导致这一环节存在较多弊端,无法达到原有目的,社会对电大学生学术水平也多有质疑。基于此,本研究拟对电大毕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综合实践部分,进行改革探索,即尝试在学生学习期间,给予学生学术素养方面的培养,变最终的学术“检验”为平时的学术“熏陶”。

二、国内外高校培养学生学术

素养的基本做法

国内外高校在学生学术素养培养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做法,许多学者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全文阅读

34所自划线院校调剂名录

东北大学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 2名、岩土工程 2名、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2名、矿产普查与勘探 2名、建筑与土木工程 2名。

3S与数字矿山研究所 :部分专业

理学院:有机化学 1名、系统理论 1名、系统分析与集成 2名、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2名、材料物理与化学 8名、化学工程 5名(专业型)。

体育部:体育人文社会学2名、体育教学2名(专业型)。

人文学院:外国哲学3名、伦理学 3名、政治经济学2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名、科学技术史1名。

中南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报考专业为工学门类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含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力学、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全文阅读

电子政务研讨与主题分析

作者:纪雪梅 单位: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电子政务逐渐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政务信息化建设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来自不同单位和不同学科专业的研究人员从电子政务的理论、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高等院校是培养电子政务人才,同时进行电子政务研究的主要机构。马少美等通过CNKI数据检索,考察我国电子政务研究相关文献的著者单位,发文单位基本上集中分布在高等院校,表明电子政务研究的主要力量来自高校。赵国洪基于核心期刊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与之前的研究大致相同:高校是电子政务最主要的研究和发文单位[2]。分析高等院校电子政务研究现状,对高校电子政务人才培养与电子政务研究的学科分布具有重要意义。硕博学位论文具有专业性强、信息量大、学术价值高的特点,不但可以反映电子政务高等教育现状,同时也可以反映电子政务研究热点、学科专业分布和研究机构分布等。本文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研究的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电子政务研究热点与主题、电子政务研究学科分布、研究机构分布等,进而反映我国高等院校电子政务的研究现状。

1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学位论文全文库(万方)为检索工具。万方数据来自各高等院校、研究生院及研究所向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送交的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论文。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是国家法定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共收录了1980年以来我国自然科学博士、博士后及硕士研究生论文50余万篇。以“题名或关键词”为检索途径,以“电子政务”或“电子政府”为检索条件,收集1990年以来中国学位论文全文库的学位论文相关数据,检索时间为2012年2月20日。共收集相关学位论文2590篇,检索发现2000年之前没有与电子政务相关的学位论文。各年论文数如(图略)。2590篇学位论文中硕士学位论文2488篇、博士学位论文83篇、博士后学位论文19篇。可以看出,电子政务学位论文数量基本上呈逐年增长趋势,反映了研究人员对电子政务研究热度的增长。2000-2003年,电子政务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从2004年开始,电子政务的研究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下载2590篇学位论文的关键词、获得学位的专业、学位授予单位等数据。通过关键词分析电子政务的研究热点和研究主题;通过学科专业数据分析电子政务研究的学科分布;通过学位授予单位数据分析电子政务研究机构分布。

2电子政务研究热点与研究主题分析

对关键词的频次进行统计,可分析电子政务的研究热点;对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绘制共词网络图可反映电子政务研究主题。

2.1词频分析对下载的关键词进行格式统一,将表示同一含义的中文关键词与它的英文缩写进行统一。将关键词中所有英文字母统一为大写,以确保统计的正确性。统计2590篇学位论文关键词的频次,不包括“电子政务”以外的高频词,。(表略)及相关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与电子政务相关联的研究热点主要有:①政府网站及电子政务相关的信息技术研究,如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相关技术、工作流技术、政府门户网站、XML、J2EE、数字签名、数据交换、访问控制、PKI、身份认证、B/S、SOA、数字证书、WebService、UML、MVC等。②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与政府职能研究,如行政管理、政府管理、公共管理、办公自动化、项目管理、行政审批、工作流管理、知识管理、政府改革、政务流程、政府职能、管理创新、流程再造、信息管理等。③电子政务服务研究,如网络服务、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政府信息化和信息公开、服务质量、信息孤岛、数字鸿沟等。④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相关研究,如电子政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共享、电子公文、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等。⑤其他的研究还有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等。

2.2共词分析将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上的高频关键词两两配对,统计两两关键词共同出现的论文篇数,构造共词矩阵,共现次数多的关键词之间可反映某一研究主题。通过Netdraw软件绘制共词网络图,(图略):点的大小反映网络中与其他点的共现次数的多少,两个点之间连线的粗细反映两点之间的共词次数。图1是通过Netdraw软件生成的多维尺度网络图,图中距离越近的关键词之间越容易反映某一主题。可以看出,左侧主要为技术层次的研究,右侧主要为管理层次的研究,整个网络集中于技术研究。通过对共词网络图、后台的共词矩阵以及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电子政务相关的研究主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全文阅读

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人才的社会需求与知识结构基础上,提出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对理论课程体系和实验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电子商务是将信息技术与商务规则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理念和服务思想,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推动人类文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需要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人才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因此,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成为各高校面临的新挑战。

2001年,教育部正式批准了西安交通大学等13所高等院校试办电子商务专业。目前,全国共有300余所高校、800多所高职高专开设有电子商务专业。虽然电子商务专业在数量上非常可观,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但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低于其他专业。究其原因,专业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设置不合理性、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教育模式与产业发展相脱节等原因都成为制约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

1电子商务人才的社会需求与知识结构分析

当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大体上分为三类。

全文阅读

论电子商务教学方法的改进

摘 要: 随着电子商务销售额逐年屡创新高,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普及,很多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电子商务这门新兴学科师资力量欠缺,教学效果堪忧。电子商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不相匹配,造成就业难及用工荒的矛盾。本文探讨了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现状及改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学科发展 教学方法 案例式 模拟情景化

1.引言

2014年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销售额4262亿美元,较2013年上涨35%,占据全球第一的领先位置。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为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1]。目前,国内大部分大学都开设了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专业教育具有了相当规模。其培养目标为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管理、法律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具有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电子商务高级专门人才[2]。但是事实上,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大相近庭[3]。本文着重讨论了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现状及改进方法,试图为以后的该专业教育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2.现有电子商务教学现状

(1)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发展数十年的传统学科相比,教学理论等理论不准确。

电子商务专业在我国刚刚兴起,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大学对此学科缺乏深入理解,一窝蜂开设专业课程,并不考虑相关问题。导致电子商务这门学科理论不够扎实,研究欠缺,缺少标准、权威的书籍、教学大纲等[4]。

(2)现有大学教授电子商务的教师大都水平有限。

全文阅读

适应电力行业需求变化的输配电工程专业改革与实践

摘要:为了抓住国家发展特高压、智能电网以及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紧跟电力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电力特色的输配电工程专业本科应用型高级人才,针对输配电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专业改革自身的实践,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方式、教师队伍素质、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措施。专业改革与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在输配电工程专业建设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力行业;输配电工程;专业改革

作者简介:倪良华(1966-),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杨志超(1960-),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0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2011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062-02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低碳化席卷全球,绿色能源利用蓬勃兴起,智能电网发展方兴未艾,电力行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对具有高水平的专业背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为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结合电力行业发展与改革的大背景,为培养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主动适应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变化,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开展输配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从输配电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定位好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整合优化现有教学资源,构造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打造新的实践教学基地及现场实习基地,促进教学科研相互融合,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与方法;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特点,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践,让学生学习掌握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是目前输配电工程专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文阅读

江西省群众文化系列副研究馆员职审标准

第一条评定标准

群众文化专业副研究馆员须系统掌握文艺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国内外群众文化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能组织策划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制定省、市群众文化发展规划,在业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上有创见,辅导、指导、创作的作品或学术研究成果在国家级或省级评奖中获奖,且产生较广泛的影响,业绩突出;能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理论论述,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具有培养专门人才和指导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或古汉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我省专职从事群众文化专业活动的组织、指导、辅导、培训和学术(艺术)研究等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基本条件

一、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现资格以来,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取得现资格以来,出现下列情况,在规定年限上延期申报:

全文阅读

《电磁电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式探索

摘要:总结多轮教学经验,结合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电磁电器设计基础》课程由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方式转变为课堂授课、课堂讨论、课程设计、论文查阅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本科生创造了更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培养了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

关键词:电器设计;教学方式;专业必修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37-02

《电磁电器设计基础》是我校电气工程学科电机与电器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以直流磁系统、交流磁系统、永磁磁系统和交直流同时磁化的磁系统为对象,介绍这些磁系统的原理、特性计算和设计方法等。为了充分调动本科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例如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等,主讲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主要涉及到课程学时分配、课堂授课形式等。

一、缩减课堂授课学时

《电磁电器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涉及到直流磁路计算、电磁铁静吸力特性和运动特性分析、永磁磁路和极化电磁机构计算与分析、线圈及其热计算、直流电磁铁设计、交流磁系统分析、交直流同时磁化的磁系统分析等。在以往的教学中,该课程的课堂学时为46。顺应学校本科生教学培养计划学时的缩减,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将课堂学时缩减至38。原有关于磁系统设计的专门知识放到课程设计环节中介绍。在课堂授课中增加了电器中典型导体系统的电动力计算方法。课堂学时的缩减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精选整合教学内容。在课堂授课中应加强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注重各章节知识的连续性和紧凑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要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板书、自学、互动等多种教学手段。经过教师的努力,教学结果表明该课程课堂学时的缩减并没有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关键点的掌握。

二、增设课堂讨论环节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兴趣,主讲教师在每节课堂上至少留出5分钟与学生互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采用各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利用这段时间为学生布置一些精巧的习题,要求学生即时解决;或者要求学生在这段时间提出自己对某些知识点的疑问或看法;或者和学生共同探讨某些习题的求解方法。例如,在讲完磁路的基础知识后让学生思考“磁路中的磁通与电路中的电流有何区别”;在讲完直流电磁铁的基础知识后让学生思考“直流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后,其电磁力有何变化”,等等。实践表明,课堂讨论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