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大护理论文

电大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大护理本科论著类毕业论文常见问题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电大护理本科论著类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其写作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在对40名电大护理本科毕业生护理论著类毕业论文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对其论著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电大护理本科毕业生论著类论文书写总体要求和科研论文书写格式,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 电大护理本科论著类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题目、前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方面。结论 电大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论著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关键词:电大;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论著

护理论著是护理科技工作者科研实践活动和临床工作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文章体裁,对护理学科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护理论著越来越多地成为电大护理本科毕业论文中一种主要的文体, 且电大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在逐步提高。近2年来,我们在对电大护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过程中发现,多数毕业生撰写的护理论著在内容上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重庆广播电视大学2009级和2010级本科护理专业40名毕业生的论著类毕业论文写作过程进行指导。学生先在写作完成论文后上交其指导老师。学生撰写过程:自定选题方向,确定选题,查阅和收集资料,拟定论文写作提纲;写出论文初稿;反复修改论文,完成论文第2、3稿;论文定稿,并提交论文。指导老师将收到的论文作为初稿给出指导意见。指导方式:主要通过电子邮箱写出意见给予单独指导,其次通过面谈或电话交流。指导过程:给予大约5次指导,第1次指导:确定选题方向与论文形式,查阅和收集资料,拟定论文写作提纲;第2次指导:指出论文初稿中的结构错误及不足之处,督导其修改,完成初稿;第3次指导:指出初稿中不足之处,并从文章结构上进行分析,完成第2稿;第4次指导:指出第2稿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修改,完成第3稿;第5次指导:指导修改第3稿,最后定稿。对于已经在某方面完成较好的论著则直接进入下一次内容的指导。

1.2方法 对于护理论著类毕业论文40份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照电大护理本科毕业生论著类论文书写总体要求和科研论文书写格式,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和分析,对于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摘录,以便举例讨论。护理论著类论文书写总体要求如下:护理学研究方向,有中文摘要、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完整格式。其具体要求如下:论文写作重点突出,结构规范,层次清楚;文字表达清楚,语言流畅;用词贴切,字词、符号运用正确,图表清楚。其具体格式要求如下。题目:简洁、具体、清楚、切题;摘要(不超过300字):采用结构式摘要的陈述方式,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关键词:3~5个关键词;前言:包括简要陈述选题的来源、研究背景及意义,简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目的;对象与方法:包括研究设计,研究场所及对象,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抽样方法,分组方法,样本量,伦理学的考虑,主要变量及操作性定义,干预措施,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测量工具,研究步骤,统计学分析方法等;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的数据完整、清晰、准确无误,统计图表规范,文字叙述简洁、清楚,不与文字表达大量重复;讨论:针对研究目的、围绕主题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解释恰当、全面、正确,逻辑性强;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结论,推论合理,符合逻辑;文字表达简明扼要、严谨、明确;致谢:用简短诚恳的语言,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予自己直接或者间接指导和帮助的导师和其他人员、单位表示谢意,对课题给予资助者表示感谢;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引用文献符合要求(新、全、高质量),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完整规范;附录:如问卷、调查表、量表、访谈提纲等。

2结果

完成了全部论文写作的指导工作。在40份电大护理本科论著类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发现,其论著在题目、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题目、前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方面,对于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摘录。

全文阅读

 对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电子文件保护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摘要:本文对刊载在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上的电子文件保护研究文献进行论文数量和内容的统计、分析,总结出我国电子文件保护研究的整体状况,以期进一步推动电子文件保护的理论及实践进程。

关键词:电子文件;保护;统计;核心期刊

1文献选取

笔者于2011年8月10日,借助“中国知网”对我国电子文件保护研究的期刊文献报道情况进行查询。首先,笔者借助“中国知网”采取跨库检索模式,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作为检索文献来源库,以“(题名=电子文件)并且(题名=保护)”为检索条件进行检索。共检得文献111篇,其中,包括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博士学位论文1篇。然后,笔者分别添加10种档案学核心期刊(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档案管理、北京档案、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兰台世界、山西档案、档案)的期刊名进行再次检索,如以“(题名=电子文件保护)并且(来源=档案学通讯)”为检索条件进行检索,得出电子文件保护研究论文在核心期刊上的分布情况。

2电子文件保护研究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根据上述检索途径,对电子文件保护研究论文总数量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电子文件保护研究论文数量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核心期刊的电子文件保护研究的发文量是36篇,占总发文量的32.8%,其他期刊发文量是71篇,占总发文量的64%。另外,还检索到3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1篇博士学位论文。说明我国学者对电子文件保护的研究已处于较高理论水平,有着相当的学术价值,而且,开始受到高学历学者的关注。

全文阅读

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根据1994-2013年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上刊载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研究发展历程、核心作者、来源期刊及论文内容,指出了这一阶段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预测了今后我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子档案;档案保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我国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经过20年发展逐渐稳定、成熟,为了全面了解几十年以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领域的研究情况,笔者对1994-2013年间发表在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上的有关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期对我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现状有一宏观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考。

一、数据来源

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是探索数字信息的完整,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和法规体系的学科,其目的是保持数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长期可读性。某学科(或专业、或专题)的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较多(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对于整个期刊出版业来说,核心期刊具有示范作用。研究核心期刊对于发展科学事业、推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1994-2013年间发表在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按核心期刊表分类的中文核心期刊涉及到档案事业类的有9种核心期刊,即《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兰台世界》、《山西档案》、《档案管理》、《中国档案》、《北京档案》、《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以及涉及到非档案事业类的其他10种核心期刊,即《档案》、《湖北档案》、《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农机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水利水电技术》、《思想战线》、《四川档案》、《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市场》上的有关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借助电子查询,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以主题为检索方式,以“电子档案”、“保护”、“修复”为主要检索词,精确匹配,统计了1994-2013年中国知网的19种核心刊物上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是本文分析的依据。近二十年来,中国知网19种核心期刊共发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学术论文108篇。

二、统计分析

1.研究发展历程分析

全文阅读

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摘 要】光伏系统并网接入时,必定会改变原来配电网的拓扑结构,传统配电网的继电保护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研究光伏并网对配网继电保护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动光伏并网发电快速发展。理论上分析了光伏发电在不同接入位置与不同接入容量的情况下对配网继电保护的影响,最后经PSCAD/EMTDC软件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光伏发电;配电网;继电保护

0 引言

随着光伏发电系统的日益成熟且成本越来越低,光伏系统并网成为利用这一资源的最好方式。然而,光伏发电有其自己的特点,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使配电系统从单系统放射状网络变为分布有中小型系统的有源网络,改变系统的潮流分布,进而影响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合理性,对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造成一定的影响[1-2]。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光伏发电短路特性和计算模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接入位置、接入容量的不同对配电网电流保护、重合闸、自动化策略的影响等内容。文献[3]针对用户侧光伏发电并网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继电保护配置方案以及保护整定原则,为今后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献[4]指出,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中低压配电网后,将对电流保护的灵敏性和选择性产生影响,影响程度与光伏电源的接入位置、装机容量有紧密的关系。同时,含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配电网不宜采用快速重合闸。文献[5]采用动态等值阻抗的建模方法,将光伏发电站表示为戴维南等效电路来研究光伏电站接入配电网后的继电保护整点计算。

因此,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光伏并网发电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包括光伏系统接入位置和接入容量,并指出在今后配电网继电保护配置以及整定计算时,需考虑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本文的研究成果也为光伏并网发电的工程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光伏电源接入位置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我国10kV配电网一般为单电源辐射形式并以三段式电流保护为主保护,图1为10kV配电网基本接线图。设系统容量为SS,系统电压为ES,系统电抗XS,光伏发电系统容量为SE,光伏发电系统电压为EP,等效阻抗为XP。各线路电抗值为X1、X2、X3、X4、X5、X6。K1、K2、K3、K4、K5、K6分别为本段末端发生三相接地短路。

全文阅读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21世纪的中国,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呈现繁荣的景象。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传播各项文化、娱乐、信息的媒介也得到不断地更新。广播电视设备作为广播电视媒体发送信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理论;广播电视技术

广播电视设备作为广播电视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和手段,在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保证良好的设备维护才能使信息的传输畅通无阻,传播的音频与视频才能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促进广播电视领域的发展向更加蓬勃的方向开拓。

1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理论

1.1发展概况。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理论是人们对于广播电视正常运行的一项合理的人为操控,是人们在这一方面认识水平的不断完善。从旧有的对于设备的管理忽视,到及时修复设备出现的故障,再到提前对设备进行保养,是人们认识程度不断加深的体现,都为广播电视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1.2旧有的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理论。广播电视设备作为广播电视无误发送的重要保障,设备的健全无损对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意义非凡。旧有的广播电视的维护理论强调重视广播电视发送设备的完好性,即对“修复”的重视。这就是保障设备在购进时保证渠道的合理。在使用的过程中减少对于设备的磨损,对于发现的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合理的修复。更多的强调对于设备的“事后修复”。这种维护理论对于设备的维护相对较少,而更多地是强调设备的可使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旧有的维护理论显然与时代的发展不符,无法满足更高水平的技术使用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是需要被取代的。

1.3现有的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理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水平也日益更新完善,人们的思想产生了进一步的变化。原有的维护理论被新的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理论所取代。所谓“维护”,顾名思义,是保护对象免受破坏,是一种维持和保护。从后半句哈来看,维护理论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维护理论已经突破原有的单方面防止设备的破坏,到事前的预防和控制,强调更多的维护和保养的意思层面。维护理论是需要相关的维护保养人员,通过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的专业知识技能的了解,从而能有效、经常性的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状态进行合理的评估并予以保护。这里的设备维护理论,就更加强调事前的控制,发现设备出现不良情况的趋势,并查明原因,防患于未然。通过维护人员对于潜在的“隐蔽功能故障”进行有效把握,提高广播电视的设备维护的能力。

2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全文阅读

现场临时用电存在的问题和正确做法

[摘 要]建筑施工现场触电事故是“五大伤害”之一,本文着重指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存在的安全通病,并提出临时用电的正确设置和防护方法,以推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 关键词:触电、用电管理、三级配电系统、二级漏电保护、电箱、线路敷设

中图分类号:U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162-02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类型仍以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和触电等“五大伤害”为主,其中触电死亡占全部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6.5%。触电事故之所以频发、多发,其主要原因就是施工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往往认为施工现场用电都是临时性的,只要能够满足施工机具和照明的用电需要就可以了,而对有关安全用电就不十分重视了,并且对施工用电有关规范标准的学习理解也不透彻。而客观上,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也给施工用电安全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现就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存在的安全通病问题,结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的有关规定,提出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的正确做法和防护方法,希望对消除事故隐患提供帮助,以推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

一、用电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

目前仍有一些施工项目部没有配备专职电气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而让土建专业方面的技术管理人员代为管理电气专业方面工作。有的甚至还让略懂一些用电知识的人员去从事电气特种作业操作。有些无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电工不按规范要求设置用电线路和保护装置,不正确穿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甚至带电作业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临时施工用电工程不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只凭电工个人经验自行布设,没有全面的统筹临时用电计划,随意性非常强,没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有的施工单位编制的临时施工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没有用电负荷计算,无线路图,甚至有的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严重脱节,根本起不到指导现场施工用电的作用。如常此以往,最终将酿成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毕业论文

正确做法: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时,必须由专业电工完成,并且要有人在旁边监护其操作。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电工操作属于特种作业,由于特种作业对操作者本人及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存在着重大影响,因此需要经过国家规定的有关部门组织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在取得操作证后方准许其独立作业。电工作业时应正确穿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

毕业论文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时,应编制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其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全文阅读

基于虚拟仪器的微机保护实验系统研究

摘要:针对传统的采样电子元器件实现的微机继电保护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该文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开发,在简单探讨了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基本构成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借助于虚拟技术对微机保护系统进行了开发设计,给出了完整的系统结构设计方案,并结合实际硬件系统的构成,从数据采集模块和微机保护模块两个角度完成了虚拟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实现,对于进一步提高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应用水平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虚拟仪器;微机保护;实验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9-5381-02

继电保护装置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而发展起来的电力系统保护装置,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已经发展到微机型阶段,并且利用软件技术可以实现由软件技术驱动硬件而实现微机继电保护,这就是目前研究很热的技术――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继电保护系统。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的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具有传统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控制更加安全可靠等。

本论文主要将虚拟技术应用于微机保护实验系统,拟对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微机保护系统进行开发,并从中找到可靠有效的微机保护实验方法与建议,并和广大同行分享。

1 微机继电保护概述

1.1 微机继电保护的基本构成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其基本结构构成与普通的电力保护装置一样,也是有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构成。硬件部分主要由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及逻辑判断控制模块等几个部分构成,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对电力系统的相关电参数实现检测与采集,并将数据传送至数据处理系统,数据经过运算之后,由逻辑判断控制模块调用软件控制程序,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驱动保护装置执行保护动作,从而实现电力继电保护的功能。

全文阅读

“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继电保护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本文通过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继电保护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阐述了“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从继电保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实践环节设计几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继电保护;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改革项目,“卓越工程师”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将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目的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气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继电保护技术应用广泛,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进入数字化、微机化和网络化阶段,其在更新自身技术的同时,与微机、通信技术相融合,电力系统技术日趋先进,同时也日趋复杂。

一、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继电保护课程理论教学环节大多按照教材章节的顺序,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分为电网的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保护和电力主设备保护,按模块分别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学生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觉深奥难懂。继电保护技术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在完成部分专业理论学习后,按照指导书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和课程设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思考,缺少对理论知识应用的分析,更缺乏对理论设计计算结果的仿真验证。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人才的教学目的,因而继电保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1.调整教学内容

全文阅读

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模式之探索

摘 要: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应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微机式继电保护装置相结合,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实验分析、课程设计等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以适应智能电网时代对继电保护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本文针对目前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1-0033-02

电力系统、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新的要求。现代电力系统是高度数字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超大区域网络结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对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的一门技术[1]。21世纪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是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智能化[2]。以新疆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本文探讨继电保护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方法,为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努力,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保证。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特点

我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理论教学36

学时,网络教学6学时,总计42学时,作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及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的专业必修课,设置在大四上学期初;“微机继电保护”课程共26学时,均为课堂理论教学学时,作为专业选修课安排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结束后的大四上学期末开设,目的是顺应现代电力系统高度数字化的趋势,让学生了解现代数字式继电保护硬软件的知识,内容涉及到原理、保护算法、硬软件设计方法等;“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为期一周,与“微机继电保护”同时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期末,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

二、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关于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研究

摘 要:时至今日,在跨大地区域电网和电力行业发展如火如荼,而且为国家带来丰厚利润的大环境下,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固性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的几十年内,偶发的大规模长停电事故正显示出继电保护的拒动与误动是触发一系列故障的罪魁祸首。而回顾过去,整个行业的研究人员始终一直把可靠性分析的重心放在首级系统。正因为如此,导致在二级系统可靠性上理论研究上处于弱势境地。文章将从装置级别与系统级别两个层面对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评估研究报告浅析当前形势下继电保护系统的广域保护,以及利用新工作原理下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继电保护;可靠性;发展现状;评估指标;状态空间法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6-0086-02

1 继电保护系统发展简史

继电保护系统泛指继电保护技术和由各式各样继电保护装置所构成的继电保护系统。这其中包括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的设计、调试、研发组装、调整等诸多技术。同样涵盖所获取电量的电压值,互感线圈二次回路,还有继电保护设备至断路器这一整批设备。目前的继电保护技术是依靠电力系统的趋势而发展的。短路是电力系统无法避免的问题之一,当电流增大,短路的可能性随之增大,而工程技术人员为防止发电机组因线圈短路发热烧断,会采取在供电线路中串联熔断器的做法。一旦发生短路,电流迅速增大,大电流会优先使熔断器熔断。此时,短路设备迅速断开,发电机组才得以保护幸存下来。由于该保护措施简单易于操作,使得目前部分低压线路和简单用电设施仍在沿用。当该领域研究到一定阶段时,为适应电力系统的形式,无论是用电设备,还是发电机组,其功率和容量日益增大。而且电网改造后,线路的连接方法日渐复杂精细。当前情况下,简单熔断器的选择性和快速性无法适应需求了,毕竟它无法在19世纪末期直接装载在断路器上。可反应一次电流过电流的继电器应运而生,继电器在19世纪初期才开始应用在电力系统线路的保护上。而正是基于此,其被称为开机电气保护系统的先河。随之而来的是1901年的感应性过电流继电器,1908年提出比较被保护元件两端电流的电流差动保护原理,1910年方向性电流保护得到推广应用,衍生了电流电压比保护理论。顺应了1920年距离保护装置当继电保护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伴随着新材料,生产方式,器件等大量关联学科的大发展。继电保护系统无论是从形式、结构,还是加工工艺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有了静态继电保护、数字式、继电式这三个阶段。而当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技术日趋成熟,晶体管式继电保护装置出现了。而这种继电保护系统具有接受指令迅速,整体体积小,无机转部件,且不存在触电等诸多特点。而正因为此,我国大量采纳了晶体管式继电保护系统。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晶体管式也正向集成电路式缓慢过渡。而静态继电保护也成为了当下的主要形式。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由于有了数字式继电保护设施与调度自动化的支持,无人自动化运行技术与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得以迅猛发展。而集控制面板、测量测绘、保护机制、数据通讯为一体的综合自动化设备成为了我国大规模在建变电站所用的二次设备。而这为我国继电保护层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技术支持作用。

2 新保护原理的提出与配置方案

①当前电网改造使目前的电网环境更加复杂。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研究成为了当务之急。早些年旧的系统保护基本是简单的继电保护系统。不具有区别正确被保护元件运行状态是区外故障还是保护区故障的功能。简单来说就是无法鉴别正常运行状态还是故障状态。为了实现保护装置这一目标,就要以电力系统的故障前后物理量变化值为基础,使之能够判断电力系统故障与否,其所显现的一些特征如下:电流增大、电压降低、电压和电流间相位角发生。只要我们能合理的判断获取故障时那些量的变化值,便可制定出各种行之有效的继电保护装置。另外不仅有以上反应工频电器量值的判断,还有 “非公频电器量反值”的判断依据。以其为指标,当这种传达的指标积累到一定数值时,工程技术人员便可采用逻辑推理,对数据进行汇集、采集、整理、处理。

②对继电保护系统的要求。我们安装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是对继电器进行继电保护。而这就必须在技术指标上达到灵敏性、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是一种对保护装置的反应能力。具体是当我们所使用的电气设备或电网线路在发生严重不稳定运行故障时所发挥的应急作用。可靠性是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可概括为安全性和依赖性。依赖性表现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应有动作的可靠程度。而安全性则为继电系统不需其发生动作时不做出动作。继电线路的拒动性和误动作都能使电力系统崩溃甚至陷入长时间的瘫痪。速动性是指继电保护系统在故障发生时,会快速反应切除故障。试想我们昂贵的设备在低电压、高电流恶劣环境下运行,会带来怎样的危害。选择性是相邻两者间线路和设备将故障排除,仅把产生故障部分从该系统中切除,从而使其它非故障部分得以继续工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