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班主任精致德育管理论文

一、什么是精致德育

精致德育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加以解读。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精致德育是对德育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的优化认识。德育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德育主体、德育目标和德育实践。德育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德育目标是对学生素质发展要求的阶段性定位,德育实践是德育主体在德育目标的指引下开展德育活动和德育体验的过程。其间,班主任作为德育主体之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是德育目标的制订者、德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另一德育主体———学生成长的引领者。二是从实践论角度看,精致德育是对德育实践活动中方法、策略和艺术的优化建构。当我们的班主任能够运用精当适切的德育方法、精巧智慧的德育策略开展德育实践,直至能够追求精彩唯美的德育艺术的时候,就达到了我们期望的精致德育的实践境界。三是从价值论角度看,精致德育是对德育实践活动价值及其人生态度的优化提升。这里的价值就是指能够形成精品优质的学校德育成果和特色,这里的人生态度主要指班主任通过德育工作逐步形成的精益求精的育人态度。

二、精致德育视野下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地位

我们的精致德育管理目标强调“三位一体”。这里的“三位”:第一是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品质提升;第二是关注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和境界提升;第三是关注学校德育的特色形成和水平提升。这里的“一体”是指学生、班主任和学校三者组成一个有机的德育生命体,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从中可以看出,在我校精致德育视野下,班主任队伍建设虽然地位很重要,但它不能脱离学生生命成长而独立存在,也不能脱离学校德育个性化的理念、资源、活动而独立存在。所以在精致德育中,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班主任专业的发展,始终与学校德育内涵建设及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如何通过精致德育管理提升班主任育人水平

1.精致学生规范管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这是每一个合格班主任的基本功课。在沪太外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规范阶段,主要通过《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要求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第二是精细阶段,学校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台了《沪太外小学生文明修养细节15条》,就如何文明待人、文明行走、文明锻炼、文明游戏、文明就餐等十五个方面做了详细规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明修养;第三是精致阶段,我们把上述两个阶段的精细化规范要求提升到“‘五星乐乐’成长箴言歌的吟诵内化和行为外显”当中。这里的“乐乐”是我们学校设计的卡通小蜜蜂的可爱拟人形象,我们赋予了他勤劳、合作、自由、快乐、聪明、优雅、勇敢、奉献等美好品质。这里的“五星乐乐”包括文明乐乐、好学乐乐、健体乐乐、才艺乐乐和勤劳乐乐。学生的养成教育必须反复抓、抓反复。班主任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箴言歌的吟诵内化,最后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文明修养。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学期开展不定期的“德育工作一日调研”,来了解班主任常规工作的方方面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改进。

2.精致德育课程管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支点。德育课程的实施与创生,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小学阶段,德育课程主要包括品生品社课、晨会课、班队活动等类型。其中品生品社课有统一的教材,而晨会课和班队活动是没有教材的,需要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课程开发。我们学校德育处每年都要开展班主任晨会课评比和中队活动评比,旨在提高班主任对德育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3.精致班级文化管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亮点。班主任作为学校和班级之间的重要纽带,不仅是学校文化的传递者,更是班级文化的创生者。班主任工作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靠执行德育规范来育人,第二层次是靠开发德育课程来育人,最高层次则是靠创生班级文化来育人。在省“十一五”主课题的指导下,我们积极建构“校园文化品格”。德育处组织各个班级,积极开展以“班级文化品格”为核心的班集体建设。每个班级都用一个核心词汇提炼出本班的个性特征及其对班级文化品格的追求。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经学生自行设计、讨论,形成班级的班风、班集体行动准则、班级徽章、班队活动方案、班级教室布置方案、班主任赠语、学生寄语等班级文化。学校网站主页开辟“班级文化”栏目,班主任围绕班级文化品格的实践与建构,每月上传不少于一篇新闻稿,内容包括班级布置、班队活动、特色项目、新人新事等,以此促进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建设与交流。综上所述,精致德育管理包含三个层次,即从德育规范管理走向德育课程管理,最后走向德育文化管理,而班主任育人水平的提升过程,就是精致德育不断迈向高一层次的过程,也是学生身心发展不断从规范走向解放的过程。

全文阅读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摘要:当前,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各种观念和意识的冲突,在职业院校师生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为此,职业院校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即制定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推进班级核心价值观建立,指明班级思想发展方向,凝聚班级文化力量,构建班级德育阵地,促进学生和教师自觉抵御西方文化思潮的入侵等。

关键词:职业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管理;意义

职业院校中的班级不仅是学生继续接受教育的基石,更是学生迈向职业生涯和个人成长发展的驿站,对职业院校学生提高知识技能和水平作用重大。因此,职业院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职业院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引领班级的共同理想建设。托克维尔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集体,是不存在的。如果一个集体没有共同信念,就没有一致的行动,就会是一盘散沙,构不成集体。尤其是要建立一个欣欣向荣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就必须用某种先进的思想把全班的精神武装起来。因此,在职业院校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倡导全班同学集体参与,共同制订和修订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班级共同理想,并进一步将这种共同理想渗透于班级管理过程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从三个价值方面为职业院校班级共同理想的建设指引了方向:第一,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一个有共同理想信念、共同价值目标、共同奋斗拼搏的班集体。第二,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方向出发,正确引导班级发展的价值选择,促进学生建立自由、公正的班风,实现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第三,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出发,明确学校、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2.指导班级的核心文化建设。班级核心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和血脉。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班级活动以及各种社会实践,认真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创造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精心组织一系列诸如“传统文化进班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向青春致敬——我们的核心价值”班级辩论赛、“中国梦——我的梦”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等等,同时开发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校园网等网络文化新阵地,积极搭建核心价值观培育平台,精心培育班级核心优秀文化,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创建优秀班级核心文化。3.加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职业院校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知识丰富、理想信念坚定的优势,在学生中加强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及时疏导网络舆论,引领社会主流思潮,营造良好社会风气[1]。职业院校应该加强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融入教书育人中,学习和聆听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人选、时代楷模、全国师德标兵、最美教师张莉的先进事迹,强化价值观的榜样示范,为教师指明教书育人的途径和方向。4.凝聚班级的管理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凝聚班级力量,引领班级健康发展。要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班主任就要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熟悉学生生活,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解他们所需,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班级活动,逐渐形成团结向上、生机勃勃、勇于拼搏的班级精神。此外,班主任还要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目标,明确班级发展方向,精心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诚信、友善等各种优秀品质。在组织各类活动中,班主任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平等、公正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进而形成班内良好氛围,促进班内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也要注重以身作则,自觉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渊博自己的文化知识,时时刻刻做学生的表率,让学生信任你、尊重你、支持你,凝聚班级核心力量,班集体才能和谐、健康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意义

1.指导班级的德育课堂建设。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2]这一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德育建设对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在班级管理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要注重内化于道德教化、外化于制度规范。在道德教化方面,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建设作用,通过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逐步增强班级管理的德育效能。在制度规范方面,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的学风建设中,使本身相对抽象的价值观念能够转化成具体的班级管理制度,逐渐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班级管理的道德重构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活动,强化德育的个体功能,加强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友善互助的道德情操。此外,还应该完善职业院校的德育教学内容体系,加大德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有步骤、有计划地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最终实现价值观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德育课堂效果。2.培育深厚的师德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师提供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是培育师德最深厚的土壤。职业院校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帮助学生追梦、圆梦,指导学生成长成材,进而在校园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育人土壤。加强师德建设,坚定教师信念,规范师德品行,这是由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的,教师担负着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和技术创新的使命,对教师的思想水平、道德境界、价值立场有着较高的要求。正如同志所说,广大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3],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滋润学生的心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才能塑造良好师德师风,才能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

作者:杨华枝 单位:河南轻工职业学院

全文阅读

德育工作站:实施积极德育的连心桥

【摘 要】德育工作站是在积极德育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创新思路和品牌管理特色,是以年级为单位的班主任管理组织,是系德育管理的二级部门,主要负责本年级学生常规管理、主题活动教育、提优补差、评比检查等工作。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德育工作站深入理解学校积极德育理念,合理分配德育管理任务,有效落实积极德育管理目标,在系部德育管理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各工作站团队常规的总排名,系德育常规管理形成比、赶、超的良性循环,从而调动了教师积极性。

【关键词】中职校 积极德育 德育工作站

一、创设德育工作站模式

要落实学校的德育主张,系部德育工作必须有科学的方法。我校尝试在系德育处和班主任之间成立德育工作站,通过一年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管理网络

德育工作站是系部德育管理的分支机构,主要由系德育处主抓,管理模式为系德育处—站长—班主任—班干部四级管理组织。系德育主任任总站长,年级组长任站长,班主任为成员,班干部为协助员。

(二)工作站职责

主要负责本站内德育管理目标的分解、本站班主任业务的培训、学生思想动态的掌握、违纪学生处理帮教等系列工作,将学校德育目标和计划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传达给本站成员并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主要任务是根据系部德育目标和计划,组织系列活动,对重点学生实行跟踪教育,建立家长来访和老师家访档案;指导本站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负责站内各班级常规管理及检查督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适应环境、学习成才,解答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调节个性成长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处理、纠正,辅助系部德育管理工作。

全文阅读

班级管理之以德治班探讨

一、以德治班管理理念概述

(一)实行以德治班的必要性

1.传统教育暴露出的弊端要求以德治班。

传统教育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较为抽象难懂,德育教育成了空洞的理论教育,缺乏感染力和影响力,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行为。《中学德育大纲》强调国家利益、爱国主义教育等,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脱离学生实际,学生难以接受。传统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轻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在进行德育教学时,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主要靠教师枯燥的讲解,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2.以德治班,顺应时代的需要。

以德治班是素质教育的必要要求,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成人,强调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教育家林崇德指出:“德育教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和出发点,是教育工作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2]因此,提高学生素质首先从德育教育入手。以德治国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就是以德治班,旨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遵守社会道德。目前,我国德育教育不被重视,班级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加强德育管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人治”“、法治”都不是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只有“德治”才能有效进行班级管理,影响以德治班实施的因素有:传统班级管理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职高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重要时期,心理逐渐发育成熟,可塑性非常大,他们易于接受新的事物。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通常根据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的好坏,管理手法多采用强制性的命令,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限制了创新性的发挥,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班级管理效果欠佳。此外,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极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要加强管理管理,倡导以德治班。

全文阅读

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在班级建设中的实施

一、抓好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

加强班级德育建设网络性文化建设作为班级德育管理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要重视现代教育下的网络教育作用,实施网络信息技术与德育管理的配套合作制度,真正实现网络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我认为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利用网络广开德育教育资源,搜集名人事例演讲或视频讲座,时刻关注中央电视台的强档栏目,下载德育片让学生观看,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班主任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建设网络校园,开辟了班级文化,网上创办了校本文化一角“摘星采花集”、“成功者的足迹”等专栏,利用名篇名作来教育熏陶感化学生,使他们接受到良好的人文的感染,实实在在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成功的内涵。

二、突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性

抓好信息技术与班级管理的整合班级管理要注重网络信息技术与班级建设间的结合,完善二者运行有机整合制度,让教师摆脱“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育人方式,侧重育人在“实用性”上下功夫。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摸索,我认为要有一套适合新课改的有效运行制度。首先,开展信息技术网络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网络应用操作技能。课程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离不开教师的技术及业务水平。老师们可以采取集中培训、教研培训等各种形式,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强化与落实。经过培训,老师能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及flash等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活动,也更能有针对性地实施网络育人工程了。其次,开展教研活动,用课件找准信息技术与班级管理的结合点。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强调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讨教法,力争把最适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或者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的案例、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我们鼓励老师自己制作课件,凸显结合点,通过示范课、座谈等形式进行交流,要求教师在德育结合点上把好脉。之后,学校将好的德育课件集中存档,建立学校的德育资源库,极大地方便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最后,专门开辟班级论坛,鼓励老师上论坛交流网络信息技术,互相切磋课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存在的困惑。在论坛上,对德育分类,版主提出讨论的话题,鼓励老师讨论教研,广开言路,互相切磋,以此基础制定课件,进而在论坛上共享教研成果。信息技术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默契,也让家校、教师间的互动成为一种可能,学生在活动中,在老师的引导下更能接受班级建设的文化熏陶以及德育渗透。

三、总结

走进信息技术教育,不一样的教育,不一样的效果。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我们要用好网络信息技术资源,将信息技术辅助班级管理,让班级教育活动变得多样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人生德育教育,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自然也会让班级管理更显特色,让班级建设更能锦上添花!

作者:崔现龙 李富霞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实验中学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四中学

全文阅读

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研究

摘 要:德育是初中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班级管理则是学校落实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既要抓好学生的学习,也要当好学生的灵魂塑造者,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然而从目前初中生的德育情况来看,班级管理中德育缺失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基于此,本文某踔邪嗉兜掠工作开展中的问题出发,针对初中生的特殊发展阶段,对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班级管理;德育工作;实施策略

班级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制度都是通过班级来落实、推进的,因此,班级管理效果的好坏成了评价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德育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工作的重点,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无论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是对学校的长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从我国初中目前的德育渗透效果来看,班级管理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实施问题

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实施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班主任陷入了“重智育,轻德育”的误区: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人格、道德品质的塑造,这种片面的管理理念必然会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造成不良影响;2.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常处于高高在上的层面,学生只能被动地执行班级管理规范,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情感沟通,这样不仅忽视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影响了学生配合教师管理的积极性;3.管理方法的单一:在班级管理中多数班主任总是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说教,忽视了榜样引导的力量,降低了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度,影响了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效果。

二、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1.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理念

认识是实践的指导,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树立德育理念,这样才能够推动德育工作的实施。例如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打破“以学习成绩论成败”的单一模式,将学生的道德品质纳入到参考范围内,从而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德育发展的重要性;在班级管理中,从小事入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强化班集体意识,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形成责任意识,从而产生自觉维护班级卫生、帮助后进生突破学习难点,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意识,以提高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效果。

全文阅读

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在班级建设中的运用

一、大力开展网络资源设施建设,抓好特色班级“博客”建设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重视网络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通过开设校园网、校园论坛等,搞好课件开发,抓好班级任课教师的博客建设,推进网络环境下的班级管理工作,真正服务教育教学。具体说来:首先,教师可在自己的博客上开辟强势栏目,架设师生间交流沟通的桥梁。班主任可以利用博客实现教师间的互动;利用博客,班主任可以把自己每天的班级日记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博客上,或者鼓励学生或者委婉地提出建议,这样及时表扬优秀学生的在校表现,鼓励进步学生的学习干劲,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博客家园中,我们可开辟“今天你最棒”、“孩子,和你聊一聊”、“心灵鸡汤”等强势栏目,利用这些栏目,教师可以及时与学生进行学习、生活以及做人的基本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便于对孩子进行心理输导与教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实效。其次,用博客来推动教育资源及信息的交流互动,达到分享教学智慧及经验的目的。老师们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切磋,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更重要的是,教师们可以利用博客,为班级出谋献策,提供教育学生的好办法,便于形成教育凝聚力,有助于培优转差工作,增强了教师群体的合作意识,达到互相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目的。最后,用博客来构建家校合作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开辟家长园地或班级互动平台,及时公布学校管理情况,家校联系互动,及时进行沟通,密切家校的联系,搭建教育平台,延伸教育空间,拓宽育人渠道,家校沟通变得迅捷高效。通过博客,家长可以通过园地了解自己子女的在校情况。另外,班主任开辟班级互动平台,及时公布班级班务管理情况,也可借助互动留言信箱与家长及时沟通,共同教育和培养学生。

二、抓好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班级德育建设网络性文化建设

作为班级德育管理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要重视现代教育下的网络教育作用,实施网络信息技术与德育管理的配套合作制度,真正实现网络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我认为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利用网络广开德育教育资源,搜集名人事例演讲或视频讲座,时刻关注中央电视台的强档栏目,下载德育片让学生观看,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班主任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建设网络校园,开辟了班级文化,网上创办了校本文化一角“摘星采花集”、“成功者的足迹”等专栏,利用名篇名作来教育熏陶感化学生,使他们接受到良好的人文的感染,实实在在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成功的内涵。

三、突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性,抓好信息技术与班级管理的整合

班级管理要注重网络信息技术与班级建设间的结合,完善二者运行有机整合制度,让教师摆脱“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育人方式,侧重育人在“实用性”上下功夫。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摸索,我认为要有一套适合新课改的有效运行制度。首先,开展信息技术网络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网络应用操作技能。课程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离不开教师的技术及业务水平。老师们可以采取集中培训、教研培训等各种形式,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强化与落实。经过培训,老师能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及flash等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活动,也更能有针对性地实施网络育人工程了。其次,开展教研活动,用课件找准信息技术与班级管理的结合点。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强调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讨教法,力争把最适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或者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的案例、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我们鼓励老师自己制作课件,凸显结合点,通过示范课、座谈等形式进行交流,要求教师在德育结合点上把好脉。之后,学校将好的德育课件集中存档,建立学校的德育资源库,极大地方便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最后,专门开辟班级论坛,鼓励老师上论坛交流网络信息技术,互相切磋课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存在的困惑。在论坛上,对德育分类,版主提出讨论的话题,鼓励老师讨论教研,广开言路,互相切磋,以此基础制定课件,进而在论坛上共享教研成果。信息技术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默契,也让家校、教师间的互动成为一种可能,学生在活动中,在老师的引导下更能接受班级建设的文化熏陶以及德育渗透。走进信息技术教育,不一样的教育,不一样的效果。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我们要用好网络信息技术资源,将信息技术辅助班级管理,让班级教育活动变得多样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人生德育教育,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自然也会让班级管理更显特色,让班级建设更能锦上添花!

作者:崔现龙 李富霞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实验中学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四中学

全文阅读

坚持“三全”原则实施“三项”工程构建德育工作新体系

学校德育工作千头万绪,怎样提纲挈领抓德育?如何构建好的德育工作体系,以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效益?应该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的“三全”原则,实施“三项工程”,打造精英化班主任队伍,筑牢校园安全保障线,构建立体化、网络化、细节化德育工作体系。

一、坚持“三全”原则,构建德育立体网络

“教书必先育人”,要教好书,必须以“育好人”为前提。这种观点强调了“育人是教书的先决条件”,“育人”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就必须将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班主任,抑或是学科教师,在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需要将德育工作放在其各项工作的首位。为了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应提出“全面着眼、全员参与和全程管理”的“三全”德育工作原则。

全面着眼。一是“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学校可以将德育工作划分为“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三个系列,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三个系列的教育工作。月主题依次是:心理品质月、文明守纪月、学习研讨月、励志教育月、青春红五月、感恩教育月、行为规范月、爱国爱校月、德育综合月、集体精神月等。每个月的主题相互补充,相互照应,每年到相应月份的时候,再围绕这个主题确定具体的“口号”(主题)。例如,2010年9月~11月,我们确定的主题依次是“读经典,学规范,做文明人”、“励志爱国,文明爱校”、“内修品质,外树形象”。二是“教育对象的全面性”。德育工作必须面向全体,照顾全面,不可以丢弃任何一个“后进生”。与智育不同,越是“后进生”,越是“德育”工作的重点。为保证德育工作能面向全体,我们提出了“着眼全面,面向全体”的原则,不允许在德育过程中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三是“教育空间的全面性”。德育工作的“全面着眼”,还包括“地域的全面性”,不仅在教室要做德育,在学生寝室,在学生家庭,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德育工作的存在,甚至校园的一块墙壁,一扇窗户,一株花草,都是德育的一部分。因此,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关注德育内容的方方面面、关心德育对象的每个个体、关注德育空间的每个角落,着眼全面德育,这是我们坚持的第一个德育原则。

全员参与。一是建立从“校长室、政教处到年级组”的纵向德育网络,全体行政人员和年级组参与德育管理工作。学校建立校长负责、分管校长主抓、政教处落实、年级组细化的纵向德育网络,除具有德育工作职责的分管校长、政教主任、政教组长、文体组长外,各校长、主任、组长都有具体的德育职责和任务。二是建立由班主任、副班主任、学科教师、生活指导教师构成的德育工作小组,即横向德育网络,全体教师参与德育管理。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领头羊,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副班主任、学科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齐心协力参与班级德育管理。三是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团委、学生会、文明监督岗、青年志愿者、值周班级等共同组成的立体化大德育网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参与德育管理。尤其是学生会、值周班级等学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四是建立由语文教研组、政治教研组、体育教研组、艺术教研组等多个教研组构成的德育教研网络。学科教育,尤其是艺术学科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校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充分利用各教研组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全程管理。德育管理没有时间真空,无时无处不在,因此,要做好德育工作,就必须坚持“全程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是实施“全方位的行政值班制度”。我们制定了细致的行政值班制度,要求行政值班参与以德育为首的全程管理。我们每天安排5人参与行政值班,一名校级干部、一名中层干部、三名年级管理人员,负责一天的全校全方位管理,所有行政值班,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文字”或“图片”的方式在学校“内网无纸化办公平台”,这作为学校德育全程管理的一部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是强化“课间的走动管理”。我们要求班主任和学生会干部等,“课间,多到教室(广场等)走走”。三是着眼学生的长期发展。我们向全体教师提出,“着眼三年”和“着眼三十年”的教育,不急功近利。

二、实施“班主任专业化”工程,为德育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只有打造一支专业化、科研型的班主任队伍,学校德育工作才可能“事半功倍”。为此,学校启动了“六个一”工作,着眼岗位培训,开始实施“班主任专业化”促进工程,为德育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全文阅读

和谐育人”德育策略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 和谐育人;德育;内涵;主题教育;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036―01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引入“和谐”元素,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达到受教育者身心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目的。在办学的过程中,我们遵循“成才先成人,立志先立德”的教育规律,提出了“和谐育人”的德育教育策略,在铸就学生高尚品德、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和谐育人”德育策略的内涵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我校的“和谐育人”德育策略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即“和谐育人”德育策略旨在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规划学生的和谐人生。以和谐管理、和谐课堂、和谐生活为创设平台;以“一生好习惯、一生好追求、一生好行为、一生学技能、一生尽孝道、一生好心态”为基本教育目的;对应“六个一”目标开展好“习惯养成教育、个性扬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孝道感恩教育、励志成才教育、自主管理教育”六个主题教育,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铸造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

二、“和谐育人”德育策略的途径

1. 以主题教育为支撑,重视体验感悟。以主题教育实践为主体,将学生的品德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自省自悟,体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成为我校“和谐育人”德育活动的主要途径。

全文阅读

试论中学年级负责制下德育管理网络的构建

论文摘要:在实行年级负责制的中学,针对德育工作的立体性与全面性,以年级为戴体构建纵、横向交织的立体德育管理同络,从而形成管理育人,最学育人,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全面育人的格局。德育管理网络可以有效减少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管理层次与缩短管理距离,提高执行力与反应力,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年叛成为全体教师真正参与常规德育工作,有效进行德育管理的平台,从而优化学校整体的德育管理效能。

论文关键词:年级负责制 年级德育管理网络 参与管理的原则 全员育德的理念 课程育德的方略

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据此,德育应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中学深入推进“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的实施,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机制,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趋势。为达成此目标,就必须提升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在实行年级负责制的中学,以年级为载体构建德育管理网络可以有效减少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管理层次与缩短管理距离,提高执行力与反应力,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年级成为全体教师真正参与常规德育工作,有效进行德育管理的平台,从而优化学校整体的德育管理效能。

1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意义

年级负责制,就是由同一年级的教师、班级组成担负教育教学等管理任务的基层管理组织,把年级作为一个与处室(教务处,学生处等)平级的实体来进行管理。

在年级负责制下,同一年级的教师了解本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理解年级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并且由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得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因此更易创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和氛围;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使年级的德育管理活动既符合学校的宏观目标,又切合年级的具体实际,从而充分发挥年级管理功效,使整个学校的德育管理得到加强和优化。

2年级德育管理网络构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