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小故事

德育小故事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故事•大德育

美国著名故事家吉姆科恩认为,听故事能够打开教育无法到达的区域,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故事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故事对于孩子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提到故事,孩子们的眼睛就会发亮。于永正老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没想到,我精心设计的课,很少有让学生记住的,让他们难忘的,竟然是故事。[1]的确,在我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之中也深有同感:真正自己值得珍藏、可供回味的往往都是那些令人感动的教育故事。同时,能够真正留给学生、值得学生珍藏的也往往是那些与教师相处的某个或某些故事瞬间。因此,对于学生而言,也许,学校教育所能留给他们的,除了知识之外,就是那些感人的故事,而且这更能打动他们心扉。所以,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注重发挥故事的德育功能,从一个个精选的小故事入手,创造一番育人的德育大天地。

一、“小故事”承载“大德育”:两个真实案例

镜头一

试卷发下去之后,一个女同学过来找我,怯生生地跟我说:“老师,我应该是满分。我的这个选择题是对的。”我接过来试卷,仔细看了看,试卷上有刚改动过的痕迹,虽然正确答案是B,但试卷上被新笔迹改成B的D还是能够看出来。我笑了笑,说:“哦,那也许是老师判卷时粗心了。”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与讲课内容相衔接,我自然地引入了一个故事。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学生们都非常兴奋,个个瞪大了眼睛。我讲述了下面的故事。[2]

从前,有一位聪明的国王,他决定从王国的众多孩子们中间挑选一个做自己王国的宰相。

国王的方法很独特,他给每个孩子发一些花种,并宣布谁能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谁就能够成为宰相。

孩子们得到种子后,开始精心培育,从早到晚地浇水、施肥、松土,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王国的宰相。

全文阅读

利用哲理小故事做好德育工作的研究

摘要:《论语》中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意思是说,凡事能就近以自己打比方,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孔子以此说明做人的道理。其实,放在教育上,也是通用的。教育也是要“善喻”、“能近取喻”。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寓意深远的哲理小故事来教育学生。本文对利用哲理小故事做好德育工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哲理小故事;德育工作;原因;做法;注意事项;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59

一、利用哲理小故事教育学生的原因

1. 有必要。班主任不但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满腔的热情,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有了这些,是否就能够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呢?其实不然。比较“乖”的学生一说就通,比较“皮”的学生听惯了道理灌输,产生“抗体”,已然不以为意。这时,我们不妨利用哲理小故事来教育学生,更有说服力,更有现实教育意义。

2. 有实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宜导不宜堵,只能采取对症下药、循循善诱的说服教育的办法,而不能采取粗暴压制的做法。学生是有思想的人,更愿意听取富有说服力的批评,如果能带有点哲理,那就更好。所以,班主任在做思想工作时,必须集思想性、知识性、现实性、哲理性于一炉,详细耐心地阐明道理,只有这样,才有实效。

3. 有可能。学生接受能力较强,能对哲理性的德育故事加以理解领会。班主任选择有哲理性的、有寓意的德育故事来教育学生,让其体会其中深刻的意蕴,激发其情感,以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4. 有互动。说教式的德育方式太注重于灌输,班主任往往不自觉地成为了注入器,而学生成为了接受器。班主任只是按照社会道德的要求来宣讲学生应该达到的道德标准,未能使道德达于学生的心灵,起不了震撼心灵的效果。而讲述一个哲理小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就有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故事之间的思想碰撞与认识上的冲突,是一种互动的德育方式,学生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认识与体验,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德育的积极性。

全文阅读

运用数字故事 创新中小学德育教育方式

摘要: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中小学教师的关注。本文在简单介绍数字故事的基础上,探讨了数字故事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结合点,并就小学思品课《马路不是游戏场》进行教学设计,来探索数字故事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运用模式。

关键词:数字故事 中小学德育教育 教学设计案例

随着“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步推广,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将文字、图像、声音、音乐等多媒体素材的有机整合,讲述真实性、情感性、意外性的可视化故事,为学生提供一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笔者认为,将数字故事与中小学德育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德育的教育质量和效益。

一、数字故事的简介

数字故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纳?温斯洛?阿奇利作为数字故事的首创者,用电脑把自己的老照片配合讲述制作成了一部自传体小电影,得到了好评[1]。后来,随着数字故事的成型和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数字故事的学习和制作中,并将这种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数字故事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确定主题、编写故事

在制作数字故事的过程中,主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个主题要源于生活,在真实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升华,再配合具有意外性的欧亨利式结尾,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引起观众的共鸣。

全文阅读

运用数字故事,创新中小学德育教育方式

摘要: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中小学教师的关注。本文在简单介绍数字故事的基础上,探讨了数字故事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结合点,并就小学思品课《马路不是游戏场》进行教学设计,来探索数字故事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运用模式。

关键词:数字故事 中小学德育教育 教学设计案例

随着“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步推广,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将文字、图像、声音、音乐等多媒体素材的有机整合,讲述真实性、情感性、意外性的可视化故事,为学生提供一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笔者认为,将数字故事与中小学德育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德育的教育质量和效益。

一、数字故事的简介

数字故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纳•温斯洛•阿奇利作为数字故事的首创者,用电脑把自己的老照片配合讲述制作成了一部自传体小电影,得到了好评[1]。后来,随着数字故事的成型和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数字故事的学习和制作中,并将这种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数字故事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确定主题、编写故事

在制作数字故事的过程中,主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个主题要源于生活,在真实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升华,再配合具有意外性的欧亨利式结尾,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引起观众的共鸣。

全文阅读

班级德育小故事

本期我接手五年级新组成的一个班――十五班,有些小小的窃喜,以为这些孩子五年级转学到新环境个个都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好的顶呱呱人才,绝对没有特别顽劣的学生。可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开学第二周班级内就出现了一个特殊学生。

王××,男,11岁,身体魁梧,性格暴烈。开学第一周同学之间完全陌生,互相不知道姓名等信息,各方面表现正常。第二周的星期二晚上下自习后他因为同寝室同学一个善意的提醒就大发雷霆,仇视所有人(包括他的父母),经过生活指导老师的耐心教育,他又恢复了正常,我也以为新生,也许是在家当小皇帝惯了偶尔发脾气正常,所以就没有放在心上。过了几个星期后,他又表现不好了,周末回家作业经常不做,问他说:作业不想做;在学校谁也不能惹他,否则会发脾气难以消停。于是我跟他父母通电话反映情况,希望家长配合教育。如此又过了几周,他不仅故伎重演,还变本加厉,班级内同学都不敢提醒他了,同桌也不愿意与他坐一起了,因为大家都觉得他太可怕了。怎么会这样呢?他在家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那么恨自己的父母及亲人。我要争取家长配合教育。

经过和他母亲及其亲属的接触了解到,他的父母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因为孩子从小脾气就大,家长又因为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早期对他没有加强教育,到了学龄阶段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遇到问题就实行棍棒教育,由于家长平时比较忙,根本就没时间管,他留在家里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管理,爷爷奶奶管不住他,有时候家人不能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他就越来越暴力了,十岁那年还因为他母亲教育了他,他竟然出手打了他母亲。

为了帮助他改变自我,我经常找他单独谈话,鼓励他,从正面引导他,提醒他。有一次,他因为旧疾复发,我亲自带他去三甲医院检查诊断,后来又从生活上关心他,渐渐地也许是他那不羁的性情受到了感动,偶尔能交作业了。他有时犯了班规班纪我也不是像对其他学生那样严厉批评,我尽量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感化他。现在他上课专心听讲,交作业的次数多了一些,但是我知道他那暴力的性格绝对没有彻底改变。本学期结束了我不知道下学期他会变成什么样?他还会冥顽不化吗?可有一点我很清楚,无论再暴力的学生只要我们多加关爱,多加尊重,长期下去他会有所改变的。如果这个学生下学期还能来上学,我会再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和他谈谈心,能及时知道他的心里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尽其所能解开他心中的郁结。再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以便他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刘××,男,6岁,身材矮小、不善言谈、喜欢独处。记得每次在课上观察刘××的时候,他总是自己一个人摇着小脑袋,东瞅瞅、西看看,本来我也就以为这无非就是性格活泼,爱玩爱闹而已,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震惊了我。

有一次放学回家,当我骑着脚踏车,路过十字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发现刘××也在等红绿灯,小脑袋不停地看着过往的车辆,可是他接下来的举动,现在想起来还有一丝后怕,他突然走出斑R线,径直走向马路,旁边的轿车疯狂地摁着喇叭,他只是默默回了下头,我马上从脚踏车上跳下来,把他抱回斑马线,我马上跟他的父母进行了电话联系,让他的父母来接他,在那个夜晚我跟刘××的父母进行了一次漫长的谈话。

通过他父母的描述,刘××从小就跟别的孩子不同,哺乳期中,刘××竟然不会吃奶,别的孩子能说话的时候,他却迟迟不会发音,长大一点的时候,叔叔阿姨给他买的玩具他总是自己把它排成一排,帮他收拾之后,他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晚上看电视总是一会打开,一会关掉,尤其是大小便的训练,到了四岁才完成。刘××对某些特别声音表现出一种恐惧感,比如吸尘器、理发电动推剪、引擎启动声等等,刘××的父母文化水平并不高,认为无非就是孩子发育晚而已,也就没放在心上。

经过他父母的描述,我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建议他的父母带刘××去医院检查一下,周末刘××的父母带着刘××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确诊为自闭症,这个结果对于刘××一家来说,如晴天霹雳,刘××的父母带着他去参加复建治疗班,帮助刘××进行语言和肌肉训练,我经过长时间的资料查阅,建议控制刘××的饮食习惯,刘××对面筋特别过敏,所以我建议刘××吃饭的时候,所有含面粉的食物都不能吃,洋葱、辣椒等调味品也不能吃,多让他吃青菜等有机蔬菜。

全文阅读

小学德育小城故事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乡地名、建筑、婚俗的探究,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习从生活的角度视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3.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它们对人们的影响,探究本地现实存在的陈规陋习。

教学时间:三课时。

活动主题:

小小地名有来由

史佩艳傅玲珠

全文阅读

德育小故事作文400字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 每个人都有一只手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之歌。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它呢?”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而地狱的人就是因为大家不团结,所以才望“汤”兴叹。”

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选择独霸利益。

指导老师:李燕立。

全文阅读

小学德育论文:小城故事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乡地名、建筑、婚俗的探究,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习从生活的角度视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3.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它们对人们的影响,探究本地现实存在的陈规陋习。

教学时间:三课时。

活动主题:

小小地名有来由

史佩艳傅玲珠

全文阅读

我和《中小学德育》的成长故事

初遇《小学德育》,缘于我的一篇班级管理随笔正愁无所展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校长办公室发现了这本杂志,那贴近教育教学生活的封面立时吸引了我。我拿起来轻轻翻看,立即被其板块式的设计吸引住了。其中的卷首语《成长,从认识自我开始》中提到,“做自己喜欢的事,走适合自己的路“,这让我耳目一新。我最关注的是实践类文章,特别是班主任之友栏目。它上面的好多文章都与本人所写文字有相似之处。于是,我连夜投了一篇稿子过去,没过多久,这篇《班级管理变变变》就被刊用了。这让我信心倍增,同时开始喜欢上了这本杂志。从那时起,我每年订阅,时时翻读,常常爱不释手。

2011年,杂志更名为《中小学德育》后,我也正如更名号上的卷首语“怀着感激上路,带着使命起航”那样,逐渐成为学校乃至全县有名的班主任。而我的很多班级管理经验,常常是直接得益于《中小学德育》。

2012年5月,我报名参加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后,第一时间找到《中小学德育》杂志,仔细研读所需要的文章,看到诸如《教育须养心》《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用灵魂唤醒灵魂》《让青春与感恩同行》《教育如养兰》等等文章,对我的启发都很大,据此,我确立了“公平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的班主任工作观,在大赛中获得第一。随后,代表片区参加县教委组织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举获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是《中小学德育》帮助我实现了专业成长,我从内心里感谢她!

而在平常的工作中,我对如何有效地管理班级这一问题,更是常常求教于《中小学德育》。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队活动,学生心理辅导,学校德育管理,都可以在上面找到很好的参考文章。得益于她的指引,我稳稳地走上了教育的正途,和她一起行进在成长的路上。

如今,在我的床头、案头、茶几,甚至卫生间,到处都有《中小学德育》的身影。冬日暖阳,坐在藤椅上,沏一杯香茗,翻看《中小学德育》,细细品味,文章亦如茶香袅袅,丝丝缕缕,沁人心脾;寒夜泡脚,手翻《中小学德育》,心灵与双脚一起“洗礼”,水渐凉,意未尽;深夜难眠,披衣而坐,就着橙黄的壁灯,翻看《中小学德育》,就像与心爱的人在耳畔私语。

“可读”“可用”“可存”,这是我对《中小学德育》的真切感受。“于宁静中品味,于喧嚣中守候”,这是我与《中小学德育》的情缘,这份情缘会一直持续,因为凡尘俗世里,我需要这样一个朋友、一名老师、一位智者,伴我前行,为我点亮一盏心灯。

全文阅读

我的“叙事德育”实践之路

最初,我喜欢写教育叙事,故事对我来说就是写作的素材。后来,故事走进了我的班级管理,主导了我的德育实践,让我对“叙事德育”的理念与实践有了更加透彻的研究――这就是我的“叙事德育”实践之路。

一、“故事法”的可能性尝试

我开始关注故事的教育价值,是源于一次意外。

每个班级都会有“刺头”学生,就是那种油盐不进、浑身是刺的问题生。小A就是这样一个学生,打架斗殴、扰乱课堂,甚至还对苦心教育他的班主任动了手。班主任一生气辞掉了“主任”之职,换了另外一个班级专心做任课教师。于是,我被火线“提拔”为该班班主任。就这样,我成了小A的班主任。

相安无事不过几天,小A就又在班里与任课教师发生了冲突,并且言辞激烈。当班干部把我叫到教室时,他们已经到了险些动手的地步。看见我来,他先是沉默了一阵子。我以为教育的时机来了,便开口讲刚刚酝酿出来的开场白。话没说两句,他脑袋一歪,眼一斜,不屑地嚷道:“尊敬师长,遵守纪律……你烦不烦,这样的大道理我比你懂得多。”忍住怒气,我让他去办公室冷静冷静再交流。他大声质问:“我为什么要去办公室?我和你有什么可交流的?”忍无可忍,我上前打算拽他到办公室。他一个亮身,摆出一个武术动作,笑嘻嘻地说:“怎么?想和我过过招,你知道老李(前任班主任)是怎么下台的吗?”看看他一米八还多的大个子,再想想他与好几位老师的交手经历,我犹豫了一下转身离开,打算去办公室打电话叫他的父母。身后的他一边跑一边嚷:“大家快来看,老王被我吓跑了,他也不是我的对手呀!”

我真想追上去一脚把他踹倒在地。但是,那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

事后,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整个事件来看,学生肯定是存在问题的,对他的教育不仅必要而且重要;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教育的道理是正确的,学生不但认可而且熟知;从教育的效果来看,效果为零也可能是负数,最后的结局就说明了一切。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教育的内容再正确,教育的方法不当,也不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但是,对于小A这样的学生,软办法不灵,硬办法不行,新办法又在哪呢?

心有不甘,我对小A进行了彻底“调查”。原来,小A是一个读完初三又从初一复读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十分差,只是他刚到这个班里的时候,经常被其他男生嘲笑是个“留级生”。自卑和抗拒,让他凭着身高和浑身的肌肉把他们一个个“征服”,小A成了班里的“老大”,打败对手成了他的唯一追求。颇有感触,我写了一篇文章《我不是你的“对手”》,表达了对他的理解:“我真的不是你的‘对手’,不是和你打架的‘对手’。你真正的对手是你自己,你得打败你内心里的自卑,然后去寻找你真正需要的东西……”这篇文章在杂志发表后,我“很不小心”地把杂志落在了小A的课桌上。小A在还杂志的时候,不好意思地摸着脑袋说:“老师!嘿嘿!”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