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孝文化节工作方案

德孝文化节工作方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时事素材 第12期

感受孝感的孝都文化

孝感,全国唯一因“孝”而得名的地级市。汉代大孝子董永孝行感动七仙女的传说,就发生在这座城市。《二十四孝》的故事中,“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温衾”、“孟宗哭竹”三大孝子故事就发生在孝感。孝感被海内外炎黄子孙称道为“孝子之乡”。

文化如水,沁透心田。来到湖北省孝感市,人们就会被这里浓厚的孝文化氛围所吸引。徜徉街头,漫步广场,各种孝文化景观举首可见。孝文化主题公园、主题广场里,扶老携幼的人们,悠然自得;街道、社区、工厂、商店、产品的商号、名称、商标、图案,不少就是“孝”的典故;从孝感日报的栏目,到孝感电视台的台标,从小学生德育教材、到市花市树,都在昭示着这座城市深厚的孝文化底蕴。在孝文化的熏陶下,一批道德模范人物脱颖而出:自强不息的湖北职院女大学生谭之平,背起继母求学,热心扶助贫困大学生;淳朴孝女刘青枝,一人养八老,无私奉献;身残志坚田子君,在轮椅上替父母挑起家庭重担;全国中华孝亲敬老楷模余汉江,出资办起村福利院,悉心照顾近百位孤寡老人;诚实守信销售员张建顺,义还中奖彩票五百万元……孝亲敬老,见贤思齐,在孝感已是蔚然成风。

【素材解读】

1、弘扬孝德。无论是董永卖身葬父,还是黄香温衾,或是孟宗哭竹,均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典范。品读这些感天动地的历史典故,内心自然也会生出对孝德的无限敬仰之情。

2、细节生辉。孝顺说起来是件大事,在生活中却表现为点滴的细节。每天给身边的父母一声问候,给远方的亲人一个电话,给陌生老人一次帮助,你就算是孝顺之人了。

【适用方向】

1.美德之光;2.做个孝顺的孩子;3.我也可以做到;4.细节;5.感动。

全文阅读

高新区四德工程建设工作方案

为推进全区“四德”工程建设工作深入广泛开展,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诚信、崇商、友善、进取”的“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四德”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全市‘四德’工程巩固提高年”的相关要求,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扎实开展“孝德在”、“兴创业文化、践精神”两大主题实践活动,扩大“四德”工程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园区的软实力,为建设“实力”、“幸福”、“生态”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

二、工作重点

(一)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1.组织发动。各村、各企业都要召开专项会议,层层传达贯彻全区“四德”工程建设工作方案,结合实际,确定各自工作方案。要结合全区“四大工程”的实施,以“大讲堂”、“大教育”的方式,做好党的十精神、“精神”、道德模范事迹、文化经典、警示教育等宣传,动员机关、农村、企业、学校等各层面积极投入“四德”工程建设。

2.培育典型。从3月份开始,各村、各企业、各部门要围绕“六创八评”活动,以及“孝德在”、“兴创业文化、践精神”等主题实践,逐项培育推荐典型,提报、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反映社会道德现象,区里将筛选先行人物、先进事迹,进行深入宣传,引导大众舆论方向。

3.强化宣传。各村、各企业要在显要位置增设、更换一批道德主题公益广告、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四德”工程建设氛围。要利用广播、宣传栏,迅速向职工群众做好宣传。各单位要积极开展道德主题节目创作,推出一批以道德建设为内容、以道德模范或各类先进典型为原型、来自人民群众身边的优秀文艺节目,并组织开展演出。

全文阅读

让孝道之花开遍校园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百善孝为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却正被逐渐忽视。我们的孩子很少有孝心和感恩的意识和行为。这反映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漏洞,反映出我们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因此,在新形势下,通过开展孝道教育,引导学生践行“感恩”,弘扬以孝道为基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刻不容缓。这不仅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时展的需要。孝道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更能结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本文从加强氛围营造,宣传孝道文化;制定孝道目标,丰富学生认知;开展孝道活动,内化孝道行为;建设孝道基地,强化德育教育;重视过程评价,实现孝道目标五个方面阐述了我校开展孝道教育的具体做法。

孝道教育实践活动成效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已进入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关注一个孩子的时期。娇生惯养、溺爱孩子的现象非常严重,独生子女成了名符其实的“小皇帝”。长期的养尊处优,造成孩子只知道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普遍缺少感恩的心理,认为父辈的付出理所当然,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正被逐渐忽视。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的孩子却很少有孝心和感恩的意识和行为,这就丧失了做人的最起码道德。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漏洞,反映出我们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都要求课程要致力于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因此,在新形势下,通过开展孝道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践行“感恩”,弘扬以孝道为基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刻不容缓。这不仅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时展的需要,学生、家长的需要。孝道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更能结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为了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孝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我校经过周密的调研,提出了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孝道教育活动的德育工作思路。

一、实施孝道教育的具体做法

1.加强氛围营造,宣传孝道文化

为了营造孝道教育的浓厚气息,我校在教学楼和综合楼醒目的墙面上悬挂了孝道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的大型条幅,有选择地张贴了古二十四孝图。并在楼道墙壁、走廊、楼梯台阶张挂了古今忠孝格言、名言、警句和以勤学、砺志、感恩为主题的精美图片,为学生营造了积极的孝文化传播氛围。学校还利用橱窗、电子屏、横幅、宣传手册、黑板报、校园网等大力宣传古今中外的忠孝故事和身边的忠孝事迹。通过国旗下的演讲、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广泛宣讲孝道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新闻媒体、灵武教育信息网等,向社会家庭传扬我校开展孝道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创设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学校、家庭孝文化氛围的形成为我校开展孝道教育活动奠定了厚重的基础。

2.制定孝道目标,丰富学生认知

为切实提高孝道教育实效,我校成立了孝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灵武市第四小学孝道教育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以“弘扬以尊老孝亲为基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为目的。以“孝亲敬亲、尊长友幼、爱国报国、砺志修身”为内容。以“念亲情,孝亲敬亲,感恩家庭;贵友情,尊长友幼,感恩社会;铸忠情,爱国报国,感恩祖国;养豪情,砺志修身,感恩生命”为要求。明确了孝道教育的目的、内容、要求后,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孝道教育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并及时指导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如此,学校还聘请了德育工作经验丰富的教研员指导我校教师编写了各个年级的孝道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并在校本课程教学中予以实施。孝道教育被列入了课程,进入了课表,融入了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教育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上,掌握孝亲敬亲,尊长友幼、爱国报国、砺志修身四方面的具体要求,进而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素养。为了抓好孝道教育课程的落实,学校教务处定期抽查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的落实,将孝道教育课程真真落在实处。

3.开展孝道活动,内化孝道行为

全文阅读

“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全面贯彻《太仓市“小手拉大手”孝亲敬老教育活动通知》精神,进一步增强师德建设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培养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和能力,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现就在全校开展“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教育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意义

“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教育活动是师德建设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教育工作,有利于增强师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意识,培养师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的能力;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培养师生高尚品德,促进小学健康成长。

1.知恩:让学生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培养教导之恩和亲人·同学好友的帮助之恩。

2.感恩: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父母·老师以及所有有恩自己的人心存感激。

3.报恩:让学生学会报恩,增强·培养师生报答父母·老师以及所有有恩自己的人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二.活动内容与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10月6日-10月7日)

全文阅读

罘罳山下唱新歌

宁乡七中坐落在罘罳峰下,楚江河畔。这所走过90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经历了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阵痛后,破茧化蝶,唱响新歌。

德育新招

“读好书,唱好歌,讲礼仪,做文明人”是七中精神家园的总主题。通过多种多样的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目前,七中有田径、球类、美术、文学社、科技活动等各类兴趣小组38个,做到活动定时间、定学生、定地点、定内容、定辅导老师,参与兴趣小组的人数达到了全校学生的80%以上。七中每年举办学生书法、绘画比赛,校园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为学生展示才艺搭建舞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孝道教育”是七中精神家园建设的华美乐章。编孝道书。七中编印了校本课程《〈孝经〉选读》《〈曾子〉解析》《走进文明》《孝道故事》等,还在高一年级开设了《曾子孝道文化》校本课程。营孝道境。在教室和办公室张贴孝道文化标语;办孝道专题墙报、黑板报、橱窗;开通“孝道思想网页”,每天课外活动利用校园网时间播报学校孝道信息和学习感悟等。写敬老文。教师指导学生写好三篇敬老系列作文,把家庭孝道与学校德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学校德育和家庭孝道乃至社会美德有机结合在一起。

课改新路

面对农村高中普遍存在的生源素质偏低、教学手段陈旧、学生学习兴趣淡薄、厌学现象严重等现实问题,七中以课堂改革为抓手,于2012年开学之初全面推行“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教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以教师的设计、点拨、总结、评价为引导,以任务驱动作为学习的目标,旨在推动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了使课改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学校先后出台了《宁乡七中课堂教学操作流程》《教学案编写要求与细则》《合作学习小组评比方案》《如何进行班级分组》《班级、小组考评制度》《教师新课改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度和方案。

管理新彩

七中的管理,有四抹亮丽的色彩。

全文阅读

孝雅进校园 桃李沐春风

秀丽大别山下,巍巍武胜关旁,有一所省级口子镇小学――湖北省广水市武胜关镇孝子中心小学,它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这里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学生举止文明。五年来,学校确立“以孝载道,以雅导行”为理念,面向全体师生,打造“孝雅文化”,走出了一条特色教育的办学之路。

一、探讨孝雅教育途径

“孝”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校坐落在清朝“孝子”孙铎故里,这里有着传统的孝文化氛围。立德先树人,一个学校文化内涵的缺失、办学思路的弥散将导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改革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于是,我们开始依托学校优势,探寻德育有效途径。那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和实践“孝雅”文化,帮助他们实现“孝亲、励志、修身、自强”的发展目标;通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孝雅”的真切体验和美好追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以孝雅文化建设为切入点,着力培养学生感恩之心,责任之心,爱国之心;孝行至雅,促使学生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引导学生在新的时代,正确认识、理解和践行孝雅文化,使孝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和谐校园。

二、营造孝雅教育氛围

营造景致典雅的环境文化,可以提升学校档次和办学品位。学校根据建筑布局,以“四纵一横”为载体,立体式地渲染孝雅文化。

1.画龙点睛,楼院寓意孝雅文化

四纵楼由南到北分别命名为“仁爱楼,孝义楼,稚子楼,博雅楼”,一横命名为“润雅楼”,寓意每一位师生要“孝德雅行”。楼的颜色以白蓝橙三色为主:白,代表纯善;蓝代表梦想;橙,代表活力。三色希望师生在学校能文明、健康、快乐的生活。学校每两幢楼之间的小院都是方形,寓意全体师生做人要方方正正。每个小院都因景植绿,因绿配景,“春有茶梅迎春,夏有牡丹争艳,秋有丹桂飘香,冬有梅菊沁心”,给师生创造了优美的校园环境。

2.细心关爱,人物共建孝雅文化

全文阅读

小小特色班 孝德大课堂

【摘 要】德育工作在学校素质教育实施中处于突出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在继承和发扬德育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德育管理新模式,创新德育实践活动新途径。利用学校创建德育特色班这个契机,制定孝德教育目标,将德育内容融入班级日常的教育教W工作中,使得班级德育管理卓有成效,达到道德教育的高效化。

【关键词】德育 特色班 孝德教育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一直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孝道文化却在我们日益进步的社会和日益丰富的多元文化中逐渐衰退。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只知道享受长辈之爱,却不懂得感恩与回报。因此,孝德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如何开展孝德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尊老、爱老、心怀感恩,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德育特色班的创建活动是我校德育管理的新模式,笔者以创建“孝心”德育特色班为载体,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孝德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知道报恩,明理践行。

一、体验感悟,知孝品孝

班级管理卓有成效,能达到学校德育管理的高效化。学校德育特色班的创建,有特色的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正是学生个性互相影响共同促进的过程,这样的班集体具有团结友爱、凝聚力强、向上进取的特点。孝德作为一种人生的素质培育,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在后天的实践与体验中逐步养成。这种素质培养单靠父母老师的训诫是难以达到的,需要教师在学生的漫长学习生活中,慢慢引导。笔者借助“孝心”德育特色班活动平台,在班级中开展“知孝、品孝”的德育活动。活动立足于学生日常教育,利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主题,渗透孝德教育。

(一)发出倡议――走进孝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家长共同参与,孝心德育特色班的创建也应该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目标。创建活动一开始,班主任以“扬起孝的风帆”告知书的形式,通过家长会把“孝心”德育特色班创建的计划告知家长,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接着,通过日常教育、主题教育、家校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学习讨论有关孝心的专题文章,并发出“争做孝心好少年”倡议书,让学生表决心,当孝星,愉快走进“孝”的天地。

(二)品读经典――感悟孝

全文阅读

总有一种温暖能够直达我们心底

现实生活中,时常看到被儿女遗弃的老人拖着纸箱横卧街头,不得已向媒体求助的报道;儿女为了争夺老人的房产,逼老人跳楼的案件成为晚报头条……有些地方,老人吃得差、穿得破、住漏房,屡见不鲜,甚至成了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每每耳闻此类事,心里便会酸楚阵阵,几日不能平静。

“孝道”本是我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有关孝道的格言、史书、传说等形成了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百善孝为先”的《二十四孝》被世人传颂称羡。

“百善孝为先”。孝之不存,和谐何来?事竟至此,国人该当如何?

有一日,喜闻山东莱州市政府在搞一个“孝德工程”,未敢迟疑,便赶了过去。

林建宁大张旗鼓推广孝德

原来,2006年初,山东省莱州市委市政府开展了一项针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的专题调查。在感受到莱州老百姓对孝道的崇尚和大部分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同时,也发现有的老人过得并不开心。

老人的话语,让人落泪,让人心碎――

“能干,俺是儿女的劳力,不能干,咱就成了人家的累赘。”

全文阅读

高职生孝道教育研究

摘 要:孝道,一般是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高职生的孝道现状不容乐观,因而需要加强对高职生的孝道教育:其一,培养良好的孝道意识;其二,倡导“尽孝学优始”的孝行理念;其三,升华孝道,培养感恩品质。

关键词:高职生 孝道教育 感恩 对策

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古语讲“百善孝为先”。因此,学生德育工作应该首先从孝道教育开始。为人子女的高职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高职生惟有坚持以孝道为先,首先做一个“好儿女”,学会感恩父母和社会,进而才能做一个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1.孝道概述

在中国,孝道的观念源远流长,大约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氏族社会。早在公元前11世纪,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孝最初就是从尊祖祭祖的宗教情怀中发展而来的,其原义为“奉先思孝”。成于春秋时期的《诗经·谷风之什》中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后来,孝发展为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渗透到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谓孝道,一般是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等。儒家认为,孝道是各种道德规范的根本,贯串于人的行为始终,从侍奉顺从父母,到治国安邦,由君主到平民都离不开孝道。如孔子强调:“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2.高职生孝道现状分析

孝道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近期以来,由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原因,孝的观念逐渐被弱化。当代大学生是展示个性的一代,与此带来的却也是孝道缺失的一代。他们大多敬老意识淡漠,不懂得尊重父母和照顾父母,难以满足父母的成就期待等。这不仅引起家长的不安,而且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和忧虑。

全文阅读

从“能养”到“色难”:浅论高校孝德教育

【摘 要】 中华孝道是传统美德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之一。古代圣贤认为对父母长辈存有敬爱之心以及在他们面前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是孝德中最难做到的。近代新文化运动以来,孝德曾几度被错误地当作封建糟粕来批判;在物质经济水平相对发展的今天,孝德教育也时而遭忽视,导致社会上屡屡出现道德缺失现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孝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促进家庭和谐,对于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孝道;教育

《孝经》中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因此儒家先圣认为孝是传统道德的根本所在。有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因此古人把在家中孝顺父母长辈和在外面尊敬教师长者看作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如何尽孝,孔子在《论语》中指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因此孔子认为仅仅做到“能养”还不能算做尽孝,因为对待犬马等动物也可以做到提供食物和住所,而孝顺父母关键是要有敬爱之心。

行孝难具体在何处?孔子认为在父母面前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是很难做到的。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在生活当中每个人都有过由于各种各样原因“给父母脸色看”的时候,有的是故意的,有的则是不经意的本能情绪反应。因此在父母面前一直保持温和的态度的确很难做到,对于行孝的具体做法孔子给出两条建议:(1)要不辞劳苦的侍奉父母,帮助排除困难、解决问题;(2)要把好吃好喝的优先给父母师长享用。因此,从古至今孝德中最可贵、最难做到的是孝由心生,发自内心的侍奉父母、善待长者。

一、高校开展孝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显得越来越激烈。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对道德教育尤其是孝德教育常常忽视,再加上特定历史阶段如新文化运动时期、“”期间等对孝道的盲目批判,从而导致社会各阶层都曾出现道德缺失、文明倒退的现象。近年来,甚至出现了“在浦东机场刀刺母亲”的旅日留学生汪某和 “打骂生父后将其赶走”的深圳公务员廖某等极端案例,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这些人不仅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可能在学校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和在单位是工作中的精英。然而,在生活中他们不仅不能做到侍养父母,反而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严重伤害了父母。极端案例毕竟是少数,然而当今社会中无论在从村还是城市,年轻人结婚、买房、买车时“啃老”的现象非常普遍;生活条件优越的成年人不赡养父母、不顾父母死活的情况常常发生;子女长期不探望父母、甚至为金钱利益与父母对簿公堂的事情也时有出现,当今社会孝德缺失和道德滑坡的问题十分令人担忧。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因此高校推行孝德教育、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平的工作迫在眉睫。

二、尽孝行孝的疑问与争议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