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某管理公司以两个大型电力基建项目为试点,在工程档案管理上引入项目管理概念,通过全过程的控制,不仅顺利完成了既定的管理目标,而且总结出了一套宝贵的管理经验,又将其运用到整个企业所有在建项目中,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电力工程 项目委托管理 工程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C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217-01
随着项目管理变得越来越普及,为探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途径,提高企业在全行业的竞争力,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率先在电力行业实行项目委托管理制试点,取得了令行业瞩目的成果。其中,在工程档案管理方面实现了其管理目标,从确定目标到实现目标,涉及项目立项、可研、初步设计、核准、采购、施工安装、监理、调试、性能验收和竣工达标环节等复杂的各个系统交叉管理的过程记录文件。为整个项目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软管理的保障。在国家规定质量终身制,谁建的谁负责,工程档案的可追溯性和可鉴定性在竣工验收时所起到的定论作用不言而喻。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与工程建设是如此的一致性和相辅相成,促使项目管理者把追逐管理的目标定格在了管理好工程档案这个软管理环节。
电力工程参建单位多,建设工期长,形成的工程档案数量大,内容庞杂,客观上给项目工程档案收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要确保项目工程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就要特别重视档案的过程收集与集累,将项目档案管理从末端前移,把档案工作从一个工作环节扩展为贯穿始终的全过程控制的记录体系,将项目档案工作和项目建设一样纳入项目管理程序,与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同步进行,从项目开工前就应筹划档案管理,直至竣工验收,使工程档案形成首尾相接全程控制的记录体系。实践证明,抓好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管理的“三同步”,就可以实现工程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化。
以河南某两个大型电力基建项目为例,实践中,为了实现电力工程项目委托管理阶段的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确保工程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规范整理,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的目标,作为项目建设阶段的管理方从项目开始就着手对工程档案管理进行了策划,组建了有效的管理团队,机构编制隶属工程部,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编制了相应的工程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实践证明,这些举措从机构、人员配备和管理制度上为实现项目工程档案管理目标做了充分准备。
实践中,项目管理方与项目参建方实施了项目合同制。例如,与项目公司(两大发电有限公司)签订了项目委托管理合同,与设计、安装、监理、调试等单位签订了相关的委托合同。以合同制来约束各方的职责和利益关系,其中,就约定了合同主体与相对方在工程档案管理方面的职责和相互关系,明确合同各方的职责。例如,委托管理合同中约定,项目公司职责:(1)负责前期文件、设计基础文件、工程管理性文件(征地文件)的收集整理及其归档工作。(2)负责工程竣工验收交接文件收集、整理及其归档工作。(3)负责考核期运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委托管理合同中还约定工程管理公司职责:(1)认真履行管理范围内档案工作的统一组织和管理的职能,负责对项目部各职能部门以及参建各方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2)负责制定《项目竣工档案管理实施细则》,提供统一标准的档案装具和管理设施;(3)负责工程管理性文件(包括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来往文件、会议纪要)、工程未完工项目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4、负责按管理合同的要求向项目公司移交竣工档案资料。设计合同中约定设计单位的职责:(1)负责按工程建设要求,及时提供工程设计文件并编制施工图总清册;(2)负责按设计合同要求提供设计文件的归档资料;(3)负责对汇总的设计变更文件进行最终审核。保证其完整、准确编制竣工图;施工合同中约定施工单位职责:(1)建立单位工程总清册,并按细则要求编制单位工程竣工档案;(2)负责自购材料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3)每台机组移交前,及时整理完整、准确的设计变更单和与设计变更有关的工程联系单等有关编制竣工图的依据,在机组移交试生产后一周内提交工程管理公司项目工程管理部,由工程管理部和档案资料室共同组织有关单位审核,汇总后及时移交设计单位编制竣工图;设备材料代管理方职责:负责设备技术文件的收集整理工作。
公路建设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既为公路建设发展带来机遇,也引发了公路工程档案管理的新问题。近年,公路建设在全国各省(市)高潮迭起,公路建设项目繁多,一些建设项目由于自身档案力量不足,而工程竣工在即,出现了委托中介机构整理项目档案的新形式。毫无疑问档案委托整理为公路工程项目的按期竣工带来极大帮助,也对公路工程项目档案的原有管理模式带来冲击和影响,也为现阶段的公路工程项目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委托整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 以为通过项目档案委托就可替代建设项目全过程档案工作。某些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初始即对项目档案整理进行委托。殊不知项目档案质量优劣的根本取决于工程建设全过程档案的系统管理,文件资料的形成质量和积累内容的齐全、完整与项目各参建单位人员的整体档案意识和作为完全相关。经常出现在项目档案中的原始资料质量、原件散失、签认不全等问题,不可能仅仅通过中介整理机构的参与和努力就能够实现的。由于工程档案的本源性、原始性的性质决定了项目档案文件资料的不可后补和不可替代性,并决定了项目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必须同步进行,才能见效。因而,项目档案整理的委托不能取替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档案管理工作活动。
2. 认为通过项目档案委托整理即可保证档案验收工作的顺利通过。个别建设单位不重视工程建设阶段文件资料的平时积累和归档,寄托于通过档案委托整理来通过档案专项验收工作。殊不知公路工程档案的验收有其标准和要求,项目档案的质量包括两方面:一是内容质量,二是案卷质量。内容质量是指档案所反映的数据准确性。案卷质量是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规范性程度。项目档案要求外观与内在质量统一,而档案的内在质量重于外观形式。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档案管理工作极不重视和放任自流所产生的档案,即使有最好的整理形式,内在质量一团糟时,也不可能通过档案验收关。
某些建设项目平时档案意识不强,到工程后期整理阶段发现文件资料短缺不全和质量缺陷时,采取临时查找、拼凑补救的办法。个别项目在工程交(竣)工阶段或档案专项验收时为应付档案验收,甚至存在造假情况,由此带来的项目档案后期返工、完善补缺工作十分繁重,并造成工程档案的严重失实问题,项目档案真实性、准确性更无从谈起,贻害无穷。
3. 档案委托整理的技术标准、质量要求不明确。个别工程项目在签订委托整理合同时往往忽略了公路工程档案的行业标准和质量要求,所形成的档案极易倾向于文书档案形式特点,与公路工程档案的行业标准有一定差距。
公路工程项目档案的委托整理新形式是公路工程引入市场经济,利用市场机制的必然发展趋势。公路工程建设走向市场化后的档案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左右联动,正确处理公路工程建设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值得即时探讨的重要问题。
公路工程项目档案工作必须实行全过程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原有的会计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与试点在全国许多省市县展开,那就是实行会计委派制。作者分析了当前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同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会计档案;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 会计委派制概述
会计委派制是由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一种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我国会计管理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是对传统会计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有两种形式,一种叫“会计委派直接管理”,另一种叫“财务集中制”。
1.1“会计委派直接管理”形式
即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向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在这种形式下,委派对象大多是单位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直接管理,即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会计人员独立,并实行在单位之间定期轮岗制度。
1.2 “财务集中制”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上海在2004年1月20日曾经的《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在施行四年被重新修订后,也于5月1日起同时施行。四年来,上海各级档案馆认真贯彻市政府的规定和国家档案局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政府信息公开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加快服务窗口建设,拓展服务功能,参与组织管理,适应服务需求,逐步明确了档案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主要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档案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主要任务
档案馆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分为集中查阅场所的建设、依申请公开受理点的委托、档案中政府信息的提供利用和已公开政府信息的管理四个方面。
第一,档案馆政府信息集中查阅扬所的建设任务
国家档案局在全国开展的档案馆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利用服务工作,为国家档案馆成为政府信息集中查阅场所创造了良好条件。上海市档案馆正是在贯彻国家档案局关于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功能,广泛开展现行文件利用,在社会上已经产生相当影响的基础上,从2004年开始,上海市和区县档案馆普遍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工作,成为同级政府指定的政府信息集中查阅场所,积极开展了政府信息公开查询服务,这是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和直接的任务。
第二,档案馆依申请获取政府信息委托受理点的建设任务
上海市和区县档案馆在悉数成为政府信息公开集中查阅场所的同时,有将近一半以上的档案馆逐步成为市、区两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开展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委托受理点,这是档案馆既为市民利用政府信息提供方便,同时,也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服务的一种尝试。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工作既繁忙,又分散,给老百姓查询,特别是申请获取政府相关信息带来不便,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受理工作。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包括办公厅(室),在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受理过程中,感到需要有个前台服务窗口,而老百姓则希望这个窗口能够集中,以方便查询和利用,于是,档案馆很自然就成为各机关的委托对象,成为委托受理点。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受理和审批工作涉及相关方针、政策,专业性很强,既需要统一受理,又要分部门、分专业的分头办理,所以,受理委托实际上是一种过渡,档案馆受理点仅仅是一个传递和纽带,需要明确相应程序和承担有限责任。
第三,档案中政府信息的提供利用任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原有的会计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社会监督体系的不健全,也使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与试点在全国许多省市县展开,那就是实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是由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一种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我国会计管理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是对传统会计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有两种形式,一种叫“会计委派直接管理”,另一种叫“财务集中制”。
1. “会计委派直接管理”形式。即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向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在这种形式下,委派对象大多是单位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直接管理,即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会计人员独立,并实行在单位之间定期轮岗制度。
2. “财务集中制”形式。即在基层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在保持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各单位不再设置会计机构,不配备会计人员,只设报账员,将招考来的会计的行政关系等转到核算中心,割断了会计人员与其服务单位的人事隶属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将会计核算权从单位行政管理权分离出来,取消各单位银行账户,统一进行会计核算、报送财务报告,保管会计档案等财务活动,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委托单位资金的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不变,委托单位有权向会计核算中心查询本单位的财务状况、资金结余等情况。核算中心是在双方签订的委托书所授权的范围内对单位资金享有财务核算权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权,无支配和使用权。
目前,会计委派制下会计档案管理的现状大致是:一、委派会计受财政部门委派,直接到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工作,所形成的会计档案由委派会计整理立卷,会计档案实体仍在原单位保存,即保持了原单位全宗的完整性。但这种模式到了基层,特别是乡村一级,会计档案管理方式却发生了变化。各村的财务全部由乡镇的委派会计统一核算、报账,各村形成的会计档案也集中在乡镇统一管理,不再向各村返回会计档案。二、会计集中核算地区或部门,在会计核算中心形成的会计档案由核算中心进行整理、归档、保管、提供利用。这其中,有的核算中心将委派单位的会计档案暂保管一年后向委托单位返回;有的则不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及时向委托单位返回,而是自行保管。由于会计核算中心是新成立的机构,大多是租用或腾出几间房当做办公的地方,办公用房十分紧张,报销、办公挤在一起,没有专门的会计档案库房和专门的档案员,加之各单位的报账人员频繁往来,环境嘈杂,十分不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其形成的会计档案也基本没有规范整理,混乱堆放在柜子里。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1. 有的会计核算中心没有或不及时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这不符合《档案法》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指出:“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结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形成的会计档案是委托单位委托被委托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而形成的,尽管会计档案的实体由于保管单位的变更而变更,但他的所有权仍是委托单位,属于委托单位全宗的一个门类,应当保持一个单位全宗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2. 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没有同步归档。会计工作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形式到运用电子计算机形式记账,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变化,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第四章第七条明确指出:“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四十五条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然而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核算的地区或部门,基本都实行了电算化会计,形成大量的磁介质会计档案都保存在会计核算中心,即便是定期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的核算中心,也只移交纸质会计档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事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完善人事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国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辽宁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和《葫芦岛市人事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人事,是指市人事局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依据人事管理的法规及有关规定,受单位或个人委托,承办人事局授权的具有中等专业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各类人才的人事业务的全部活动。
第三条凡我市行政区域内的事业单位、国营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和公民个人办理人事业务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人才市场服务活动应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尊重人才择业自,尊重单位用人的自。
第五条市人事局是我市人才市场及人事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有培育、指导、管理和监督职责。
人事局设立的人才服务机构(人才中心)受人事局的委托,具体负责人才市场和人事业务。
第六条计划、财政、教育、劳动、工商、公安、机构编制等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协助人事局做好人事工作。
我国大型集团公司基本是由国有大型企业经过近二十年体制改革发展而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但大型集团公司的档案管理模式却远远滞后于集团公司的现代管理要求,普遍沿袭国有大型企业时所形成的档案管理模式。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建立在当时企业管理体制、管理形态和管理模式上,适应当时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传承历史、记录现实、服务未来的作用。随着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公司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均已发生质的变化,尤其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集团公司出现,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也必须进行体制与机制的改革,以适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集团公司对档案工作的要求。
一、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
档案的管理模式受制于档案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下集团公司档案工作指的应该是集团公司档案系统建设工作和档案业务管理工作。其管理体制有两个层面:一是对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的宏观管理体制,一是档案业务部门的内部微观管理体制。两者之间是相互统一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探讨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要从上述两个层面上运作。 集团公司是一个建立健全母子公司产权关系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战略联盟组织。有若干个被控股、参股或契约关系的具有层次性稳定的企业组成。目前我国大型集团公司既有国有企业,也有国有控股企业,还有中外合资企业和国有参股的民营企业。各企业间所有制形式、管理形态、经营模式、产业规模也不尽相同,再采用过去“大一统”式的以行政隶属关系而确定的档案管理体制,一定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的要求,各子公司不仅难以接受,还有可能出现抵触情绪,不利于集团公司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宏观上要树立管理模式多元化的观念,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档案管理模式,对子公司档案业务部门要放权,给予自主的管理权。放权不是丧权,放权是以集团公司档案主管部门对国家、社会与集团公司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不失控为界。集团公司要强调档案管理体制的宏观性,在管理时以引导、服务、咨询为主,旨在推动各子公司档案工作依法自主运行。
具体做法:一是推行国家、地方档案法律法规的执行,建立集团公司内的档案法规和制度。二是在集团公司内实行统一领导、分级集中、形式多样的管理模式。“统一领导”指集团公司档案主管部门对全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的宏观领导。“分级集中”指以法人为单位实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形式多样”指“集中统一”管理的形式要多样化。由于法人单位的所有制、规模、管理形态及所处地理区域的不同,可以设置自己的档案编制,建立自己的档案管理机构,也可以委托集团公司档案主管部门授权的档案管理机构实行全宗号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三是成立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委员会,由档案工作委员会向全集团公司提供档案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隶属于集团公司档案主管部门。
在集团公司档案主管部门宏观指导下,建立健全档案业务部门的微观体制。过去由于公司所有制形式的单一,各档案业务部门只是个体大小的差异,没有质的差别,形成了一种宏观不宏观、微观不微观的管理模式,各档案机构很少探讨适合自身的档案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各子公司的企业形态的变化,要引导各档案部门创新各自档案工作的体制,以适应企业的需要。档案微观管理创新要以满足企业自身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档案的要求为限,防止由于档案工作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明显的经济利益,而意识不到在企业长远利益中的作用而忽视档案工作的现象发生。
二、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的运行机制
管理体制一旦确定之后,需进一步建立推动管理体制运行的管理机制。集团公司档案主管部门首先从宏观层面上建立起相应的运行机制。作为国家、地方档案法律、法规在集团公司执行的推动者,公司档案制度、管理措施的制定者,要在公司档案系统建立法制体系。现代企业制度下靠传统的文件式、指令式管理方法,无法满足管理形态多样化的众多子公司对档案管理的要求,只能以法归档、以法管档。在集团公司这种混合性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子公司并存下,推动公司档案工作运行的主要手段,是执法建章――执行国家、地方档案行政法,建立公司系统档案规章制度。
具体做法:贯章贯法――档案法规是约束档案业务部门和档案业务人员在档案工作中的自由行为,是强制性的工作标准或工作原则。需要有一个宣传贯彻的程序,要经过由认识――理解――执行的认知过程。通过贯章贯法使集团公司档案系统工作在同一个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平台上操作,实现集团公司档案工作质的统一。 执法检查――档案法规强制性的表现之一就是执法检查。执法检查要程序化、规范化和体系化。其重点:一是加强对国家、社会和公司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监控,二是各子公司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落实,三是对具备委托功能档案馆的控制,确保档案委托业务良性发展。
摘 要:如何建立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管理模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快速发展的现代企业?本文分别从建立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委托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几点看法。关键词 :现代企业 档案管理 运行机制 管理模式 委托管理establish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archives thoughts zhang jing(shaanxi longmen iron and steel croup,inc shaanxi hancheng 715405)abstract:how to establish a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archives to meet the market economy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this paper archives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operation mechanism, management, company management put forward four arguments.key words: modern enterprise, file management, operating mechanism, management, commission management近年来,随着改革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的推进,企业对档案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但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企业精简和压缩档案机构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部门的投入也锐减,使许多大型企业仍沿袭建立初期所形成的管理模式而远远滞后于企业的现代管理要求。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建立在当时企业管理体制、管理形态和管理模式上,适应当时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传承历史、记录现实、服务未来的作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公司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是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集团公司的出现,使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体制与机制改革的工作已迫在眉睫,只有建立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管理模式,才能适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快速发展的现代企业。一、 建立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档案的管理模式受制于档案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档案工作指的应该是现代企业档案系统建设工作和档案业务管理工作。其管理体制有两个层面:一是对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的宏观管理体制,二是档案业务部门的内部微观管理体制。两者之间是相互统一,相辅组成、相互促进的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现代企业是一个建立健全
母子公司产权关系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战略联盟组织。由若干个被控股、参股或契约关系的具有层次性稳定的小企业组成。各企业间所有制形式、管理形态、经营模式、产业规模也不尽相同,再采用过去“大一统”式的以行政隶属关系而确定的档案管理体制,必然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的要求,不利于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宏观上要树立管理模式多元化的观念,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档案管理模式,公司档案业务部门要放权,给予自主的管理权。公司要强调档案管理体制的宏观性,在管理时以引导、服务、咨询为主,旨在推动各子公司档案工作依法自主运行。在现代企业档案主观部门宏观指导下,建立健全档案业务部门的微观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各子公司的企业形态的变化,引导各档案部门创新各自档案管理工作体制,以适应企业的需要。二、 建立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一旦确定之后,需要进一步建立推动管理体制运行的管理机制。集团公司档案主管部门首先应从宏观层面上建立起相应的运行机制。现代企业制度下靠传统的文件式、指令式管理无法满足管理形态多样化的众多子公司对档案管理的要求,只能以法归档、以法管档。在现代企业这种混合性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子公司并存下,推动公司档案工作运行的主要手段是执法建章——执行国家、地方档案行政法、建立公司系统档案规章制度。首先要贯章贯法,档案法规是约束档案业务部门和档案业务人员在档案工作中的自由行为,是强制性的工作标准或工作原则。需要有一个宣传贯彻的程序,要经过由认识——理解——执行的认知过程。通过贯章贯法使集团公司档案系统工作在同一个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平台上操作,实现集团公司档案工作质的统一。其次要执法检查,档案法强制性的表现之一就是执法检查。执法检查要程序化、规范化和体系化。其重点一是加强对国家、社会和企业所有保存的档案的监控,二是各子公司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落实,三是对具备委托功能档案部门的控制,确保档案委托业务良性发展。三是指导业务,由于档案工作最终落脚点在档案业务的具体工作部门,是各子公司的企业行为。公司档案主管部门不宜对具体业务插手过深,要通过提供法规服务、标准服务、中介服务、培训服务、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指导各子公司档案工作。从宏观上把公司档案工作引导到依法自主、科学规范的运行轨道上来。三、 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现代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定之后,档案管理模式也基本成型,即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系统与档案管理业务部门两个相互协调的管理模式。档案管理系统层面是档案业务部门管理层面的系统领导者、执行监督者。档案业务部门指档案实物管理者,即各级档案管理机构。各级档案管理机构是平等的,不受室藏多少与级别高低的影响,各自在公司档案主管部门监督下独立自主、依法有效地开展适合本二级单位特点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业务工作部门在档案工作中要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即档案工作部门要对本企业档案实物实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集中统一管理便于对新型档案研究、收集、归类整理,也能有效防止档案分散管理所造成的档案管理上的空白和失散。所以要强调统一集中管理模式,以利于档案的收集与利用,克服各自为政的混乱归档现象。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应“大放小集”。集团化大公司不仅规模大,而且子公司众多,性质各异、区域分散,采用“大放”
的方法,适应公司多元化经济结构,抓住灵魂、提纲挈领。“小集”是以子公司为单位实行集中管理,从档案源头上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强化档案管理的责任,便于档案的收集与利用。四、 建立现代企业的档案委托管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给予了各子公司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各子公司会按照自己的需要设置组织机构。将档案管理工作按照传统惯例提交集团公司,而集团公司又不可能像过去一样解决集团内庞大的档案管理业务,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集团公司可在集团内培育发展一至若干个具有档案委托管理功能的档案管理机构,为不具备设立档案管理机构的子公司提供优质档案委托管理服务。档案委托管理是将企业档案管理业务工作委托具有相应功能的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委托档案部门从委托企业的归档材料收集开始直到调阅利用、鉴定注销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在现代企业内部实行档案管理委托运行机制,是一种改革,也是一种创新,更是现代企业组合竞争优势,催生子公司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现代企业内部搭建档案委托管理平台,有利于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现代企业的档案保密,有利于现代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原有的会计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社会监督体系的不健全,也使社会?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与试点在全国许多省市县展开,那就是实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是由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一种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我国会计管理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是对传统会计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有两种形式,一种叫“会计委派直接管理”,另一种叫“财务集中制”。
1.“会计委派直接管理”形式。即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向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在这种形式下,委派对象大多是单位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直接管理,即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会计人员独立,并实行在单位之间定期轮岗制度。
2.“财务集中制”形式。即在基层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在保持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各单位不再设置会计机构,不配备会计人员,只设报账员,将招考来的会计的行政关系等转到核算中心,割断了会计人员与其服务单位的人事隶属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将会计核算权从单位行政管理权分离出来,取消各单位银行账户,统一进行会计核算、报送财务报告,保管会计档案等财务活动,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委托单位资金的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不变,委托单位有权向会计核算中心查询本单位的财务状况、资金结余等情况。核算中心是在双方签订的委托书所授权的范围内对单位资金享有财务核算权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权,无支配和使用权。
目前,会计委派制下会计档案管理的现状大致是:
一、委派会计受财政部门委派,直接到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工作,所形成的会计档案由委派会计整理立卷,会计档案实体仍在原单位保存,即保持了原单位全宗的完整性。但这种模式到了基层,特别是乡村一级,会计档案管理方式却发生了变化。各村的财务全部由乡镇的委派会计统一核算、报账,各村形成的会计档案也集中在乡镇统一管理,不再向各村返回会计档案。
二、会计集中核算地区或部门,在会计核算中心形成的会计档案由核算中心进行整理、归档、保管、提供利用。这其中,有的核算中心将委派单位的会计档案暂保管一年后向委托单位返回;有的则不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及时向委托单位返回,而是自行保管。由于会计核算中心是新成立的机构,大多是租用或腾出几间房当做办公的地方,办公用房十分紧张,报销、办公挤在一起,没有专门的会计档案库房和专门的档案员,加之各单位的报账人员频繁往来,环境嘈杂,十分不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其形成的会计档案也基本没有规范整理,混乱堆放在柜子里。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原有的会计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社会监督体系的不健全,也使社会?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与试点在全国许多省市县展开,那就是实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是由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一种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我国会计管理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是对传统会计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有两种形式,一种叫“会计委派直接管理”,另一种叫“财务集中制”。
1.“会计委派直接管理”形式。即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向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在这种形式下,委派对象大多是单位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直接管理,即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会计人员独立,并实行在单位之间定期轮岗制度。
2.“财务集中制”形式。即在基层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在保持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各单位不再设置会计机构,不配备会计人员,只设报账员,将招考来的会计的行政关系等转到核算中心,割断了会计人员与其服务单位的人事隶属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将会计核算权从单位行政管理权分离出来,取消各单位银行账户,统一进行会计核算、报送财务报告,保管会计档案等财务活动,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委托单位资金的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不变,委托单位有权向会计核算中心查询本单位的财务状况、资金结余等情况。核算中心是在双方签订的委托书所授权的范围内对单位资金享有财务核算权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权,无支配和使用权。
目前,会计委派制下会计档案管理的现状大致是:
一、委派会计受财政部门委派,直接到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工作,所形成的会计档案由委派会计整理立卷,会计档案实体仍在原单位保存,即保持了原单位全宗的完整性。但这种模式到了基层,特别是乡村一级,会计档案管理方式却发生了变化。各村的财务全部由乡镇的委派会计统一核算、报账,各村形成的会计档案也集中在乡镇统一管理,不再向各村返回会计档案。
二、会计集中核算地区或部门,在会计核算中心形成的会计档案由核算中心进行整理、归档、保管、提供利用。这其中,有的核算中心将委派单位的会计档案暂保管一年后向委托单位返回;有的则不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及时向委托单位返回,而是自行保管。由于会计核算中心是新成立的机构,大多是租用或腾出几间房当做办公的地方,办公用房十分紧张,报销、办公挤在一起,没有专门的会计档案库房和专门的档案员,加之各单位的报账人员频繁往来,环境嘈杂,十分不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其形成的会计档案也基本没有规范整理,混乱堆放在柜子里。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