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和数字档案三个概念,混淆使用的情况比较严重。文章对这三个概念进行了全面的辨析。认为:档案数字化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档案数字化是形成数字化档案的过程,数字化档案是档案数字化的结果;数字化档案不是档案,而只是档案数字形式复制品;数字档案才是真正的档案。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数字档案;概念;辨析
1 涉及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和数字档案概念文献数量情况
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和数字档案,是近些年来档案界使用频率很高的三个概念。在许多文章中更是同时出现。笔者对中国知网的文献进行了检索(以下文献数据也均来自知网),表1是1997年至2012年涉及这三个概念的文献数量检索统计。由表1可见,近15年来,期刊文献中涉及这三个概念(不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组合使用)的文献数量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值得关注的是这三个概念在同一文献中同时或两两同时出现的频率也在上升,这其中难免会出现将三者混淆使用或概念混淆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辨析。
2 档案数字化的概念
国内最早提及“档案数字化”的文献是1993年贾惠波在《档案学研究》上发表的《光盘在档案存贮管理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寿命问题》一文。截至2012年10月共有11115篇文献涉及“档案数字化”概念。
国内最早对“档案数字化”下定义的是李筱春。2002年,他将“档案数字化”定义为:“档案数字化是指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在档案信息领域的应用。档案数字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把传统的档案信息,如文字、数值、(单色的和彩色的)图形、(静止的和活动的)图像、声音等的档案信息数字化,另一个是把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还原成文字、数值、图形、图像、声音等传统的档案信息。前者是为了将传统的档案信息输入计算机,后者是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由计算机输出给用户。”[1]
之后有122篇文献对“档案数字化”下过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屠跃明、翟瑶认为:“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将经过鉴选、原本存储于传统载体上的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并加以存储、保护、检索利用的系统工程。”[2]
一、数字革命和档案馆版权问题
版权制度的宗旨是保护权利人 (版权人、邻接权人) 的合法权益,营造尊重智力成果的社会氛围,鼓励权利人创作既多又好的精神产品,还要构筑有助于作品传播利用的法律机制,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可是,版权理论中始终存在着如何既保护权利人对作品的独占以承认其智力劳动价值,又能使作品得以充分造福于社会的矛盾。化解矛盾的着眼点是权利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这是版权制度的基石。
毫无疑问,许多……
二、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几个具体的版权问题
版权制度自诞生以来始终追随着新技术的前进步伐,数字技术的应用并没有改变版权因新技术的应用而不断扩张的趋势,这使得靠相关法律理念得以延续及其补充修正架构形成的版权制度捉襟见肘,许多传统的法律规范需要重新认识和界定。由干本文篇幅所限,下面仅就数字档案馆建设中涉及的众多版权问题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阐述。
(一)传统档案作品的数字化权
数字档案馆不再是孤立分散的物理存在。是相互联合、协作、整体化的,充分实现资源共享的服务网络体系,数字技术与网络环境则提供了实现广泛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和可能性。传统的以印刷,胶片等载体形式存在的档案作品上网传播的起始步骤是对其进行数字化,使其具备二进制数字状态,这就必须明确数字化权的权利归属问题.
依照版权法原理,权利人的财产权与作品利用方式是对应的,作品数字化的实质是增加了作品的利用方式,这甚至是网络环境中利用作品的惟一方式和必要条件,所以从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就应将数字化确定为权利人的一项专有权,1999年12月9日,国家版权局了《关于制作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其第二条规定:“将已有作品制成数字化作品,无论已有作品以任何形式表现与固定,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1款所指的复制行为。《规定》第三条规定:“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外,利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他人作品制作数字化制品,应事先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可以直接向被利用作品的著作权人取得许可,也可以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取得许可。”
创新理念
利用为本的效益理念,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以追求利用效益为目标;系统工程的整体理念,把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利用作为整体,把档案价值鉴定、开放鉴定、系统整理、网上利用等一系列问题统筹解决,追求整体大于单项之和的效果;投入产出的成本理念,引入“二・八”定律原理,积极打造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长春模式。
创新内容
通过多个课题研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正如国家档案局李和平副局长所肯定的:他们探索的更加深远的意义不仅在于他们自己这样坚定地走下去,而在于跟他们具有同样条件、同样愿望的其他地方或单位,能够从他们身上获得思想观念的启迪和科学发展的动力。
1 档案需求研究方法与实践创新
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型研究》,科学圈定了馆藏档案数字化范围和顺序,杨冬权局长肯定为:“长春市档案馆的同志在工作中研究和分析了以往利用工作中哪些档案群众利用得最多,将利用率高的档案优先数字化。我赞成这样做。”该项目获国家档案局2010年优秀科技成果奖。鉴定结论提到:“引进数学模型及排列组合等数学方法研究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利用问题,为今后档案信息化乃至档案管理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对全国各档案馆的相关工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该成果依据档案利用需求、档案数字化能力、数字化档案利用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出发从微观人手,为不同层次的档案馆解决海量档案数字化先后顺序及合理配置档案数字化资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选择的方法,开创了档案数学模型化的先河。”
2 民生档案数据库建立与利用创新
开展《建立工人调配档案数据库,服务百姓的应用研究》,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杨冬权局长报告肯定为:“长春市档案馆为100多万工人的档案建立了数据库,帮许多工人解决了问题,工人们含着眼泪给档案馆送来锦旗,在全国档案界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该项目获国家档案局2008年优秀科技成果奖。
近年来,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越来越引起社会与公众的关注。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历史的伴生物,以其记录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成为信息家族中的重要一员。长期以来,传统的档案保存方式一直采用柜式纸张保存和目录式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存在许多弊端,例如管理成本高、查阅利用的效率低下、保管时易损坏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作为整个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核心和基础,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也给传统的档案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用计算机管理各种信息,已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因此,建立数字档案管理机制,通过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成为当前信息环境下档案利用的新趋势。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就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相关问题作探讨。
一、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
(一)档案数字化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字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数字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具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辅助设计、智能模拟、文字处理等功能。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传统载体的档案经高科技术加工成数字档案形式,通过局域网、政府网、互联网进行计算机检索、阅读电子档案,为迎接档案信息服务新环境的挑战,提高效率,提升档案业务部门的服务水平,为档案内部管理及面向客户服务提供高效率的全面服务。总之,档案数字化是顺应潮流、适应时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作为一种原生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逐步依托信息技术,使档案工作更为有效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数字化档案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一次创新,能够实现对档案和档案材料收集、鉴定、整理、保管、转递、统计、查阅等日常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并可通过组织系统专网实现档案的网上浏览和远程查阅查借阅功能。数字化档案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档案依赖于数字化设备而存在。数字化档案依赖于计算机的软硬件和数据库与网络系统。离开了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数字化档案就无法生存、传递、识别。
2.数字化档案的不稳定性。数字化文件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数字化档案的不稳定性。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增长活力的部门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上了日程,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这就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也是顺应潮流、适应时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面对这种挑战我们档案工作者应积极应对,我们要不断学习科学知识,逐步掌握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其中,同月国家档案局在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宣布: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由此,传统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有一些档案馆已经开始对此投资建设。我们认为,传统档案馆的数字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和解决好档案馆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数字化档案馆进而是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建设打好基础。近年来,我们临海市档案部门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工作中数字化建设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2、形势发展的需求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临海市政府把数字临海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临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档案馆就是市委、市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馆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临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临海。所以,要建设数字临海,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3、社会强烈需求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农村,尤其是僻远山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清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外商投资者,他们想了解临海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临海的详细内容恰恰只有市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特别是我们建立临海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之后,对各界人士及外商投资查阅信息更为方便,这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目前,我们临海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1、建立档案数据库。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从1997年开始,我们把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截止2005年5月,已输入文件级目录30万多条、案卷级目录1万多条,我们准备再用1-2年将全部完成。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临海市档案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山林土地档案利用十分频繁,尤其知青档案已十分破烂,只有实行数字化,才能确保原件的永久保存。从实践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出具无婚姻记录证明,我馆由于实行了数字化管理,虽然保存着1962—2001年10多万条婚姻档案,利用者可以随到随办。而靠手工管理的市办事大厅保存着2001年—2004年不多的婚姻档案,则需5个工作日。利用者对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十分满意。2、建立了档案局(馆)网站。并与市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政务公开,营造有利于当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进馆单位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我们要求进馆单位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馆。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4、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电子文件是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各进馆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印发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对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作出了规定,规范软件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截止2005年5月,临海市市镇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有20多家使用了PDE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或其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今后,我们准备加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力度,对新达标升级的单位要求全部安装,对已达到各类标准的单位要求在1-2年内全部安装。另外依托市政府OA网上办公系统,做到文档一体化,及时迁移电子文件。随着系统设备更新、扩充,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接电子文件,及时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迁移操作,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力求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参考资料1、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王刚同志在《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中国档案报》2000年第547期2、杨公之主编《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版3、王荣国、李东来《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形态及研究范围》《图书馆学报》2001,5锁定|推荐|打印|关闭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进一步发展,信息高速公路进一步拓宽,只有提高档案数字化整体水平,才能让数字化为档案管理插上飞翔的翅膀。本文旨在分析档案数字化现状、优势与缺陷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档案数字化是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它是档案管理结合计算机软件技术共同实现的,必须针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对策,逐步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完美应用。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积极;管理;挑战;战略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一、发展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
首先,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资源建设资源的建设包括两大任务:一是现有馆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和馆藏重要档案和照片、录音、录象档案的数字化;二是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
其次,档案数字化能有效地保护档案的原件。具体表现为:代替原件使用,保护档案原件;数字化副本异地保存,输出微缩胶片供永存保存,这样可使这些档案资料在天灾人祸的情况下不至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恢复档案材料模糊蜕变的字迹及对污损残缺照片档案的修复。
再次,档案数字化是传统档案馆走向数字档案馆的必经之路,数字档案馆无疑是21世纪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发展方向。尽管它当前的组织结构、组织管理模式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可其实现数字化则是必须的,要想国家前进,档案数字化是基本建设工程之一。
二、档案数字化的优势与缺陷
[内容摘要]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化档案馆与档案数字化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本文就这一问题来论述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数字化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当下档案界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目标,然而这与我们正在搞的档案数字化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本文就这一问题来论述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数字化档案馆与档案数字化的概念
(一)数字化档案馆:所谓数字化档案馆就是保管、加工、利用数字化档案信息的专门机构。它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馆的显著特点是:1、档案信息化,就是说馆藏所有档案都是以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形式存在;2、传递网络化,就是说馆藏所有档案的传递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3、信息共享化,就是说馆藏所有档案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源共享;4、收集规范化,就是说接收进馆的数字档案信息(电子档案)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结构,便于数字档案信息的交流应用;5、服务在线化,就是说档案信息利用者的计算机随时可以成为数字化档案馆的终端,方便地实现网上查询、利用。
(二)档案数字化:所谓档案数字化就是将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载体上的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转化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信息(计算机语言),形成各种数据库,从而实现利用计算机管理、加工、传递、利用诸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档案信息。
二、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必要性
摘要:文化馆的档案之中记录着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重要信息,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良好的管理,进而充分的发挥出其蕴含的价值。随着我国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文化馆档案管理的要求,因此,需要将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融入到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之中,进而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对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从事文化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文化馆档案管理的要求,需要将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运用于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之中,进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从而为珍贵的档案资料提供良好的管理。在文化馆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要对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进行充分的分析,再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入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进而弥补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不足,经数字化技术充分的运用于档案管理之中。
二、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文化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指通过扫描、拍照、手打等方式,将纸质的档案资料输入到数据库的服务器之中进行存储,进而实现档案资料的存储、备份以及检索利用等。对文化馆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于档案资料往往都记录于纸张之中,而纸是一种比较脆弱的载体,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不同程度的破损,会对档案资料的完整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将纸质资料转变为数字形式有利于档案资料的安全保存;(2)由于纸质档案会占用大量的空间,随着档案数量的不断增多,对其进行管理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对纸质档案进行查阅时,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通过将纸质档案转变为数字档案,能够大大提高查阅效率,而且还有利于纸质档案的集中管理。
三、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问题所在
由于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而且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在当前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1)档案数字化处理设备配备不足,某些文化馆的数字化处理设备还比较落后,仅配备了计算机和扫描机等最基本的处理设备。在对文化馆档案进行数字化的转化过程中,还停留在本机上处理本机上保存的管理模式,没有专业的数据库服务器、存储设备及配套的安全设备。同时,还无法对数字档案进行有效的共享和进行异地备份,导致数字档案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2)档案馆缺少专业的数字化管理人员,文化馆中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都缺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理念,也就无法对数字化档案进行良好的管理。同时,档案管也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培训,虽然很多档案管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但是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知识,也就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档案管理软件的作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人们对信息的渴求,档案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数字档案资源的建设及其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在现阶段信息化条件下的必然趋势,提出在实现了数字化档案资源后,如何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途径;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措施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数字化与信息化手段日益增多,这也为档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更新原有的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和接受数字档案资源,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创新管理方法,是档案管理在信息化时代迫在眉睫的工作。
数字档案资源与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有何联系?
数字档案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这部分档案资源与传统档案资源在本质上有许多不同点,但最大的不同就是内容数字化,即这种档案资源必须用计算机二进制数字代码来记录和阅读。面对这种全新的档案资源,档案部门需要一个逐渐接纳和全新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第一步就是数字档案资源的建设问题。
1如何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1.1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1.1.1 办公自动化条件下形成的电子文件直接转化而来的数字档案资源。这部分数字档案资源又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形式是办公自动化条件下形成的电子文件转存在一定载体上,以物理形式移交给档案馆;另一种形式是存在于网络上的电子文件,通过逻辑归档移交给档案馆。这两部分是数字档案资源最直接的来源,也是数字档案资源的主体和发展主流。到目前为止,我国对数字档案资源的积累和收集在规模和效益上还远远不够。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对基层部门有关数字档案形成、保管、收集等方面的工作的规章制度的规范和管理工作;二是对传统档案工作现状进行适应数字资源的现代化改造工作。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本文从国家信息化建设、高校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并从完善软硬件设施、数据库建设和提高档案室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论述了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字:高校档案室;数字化建设 ;档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高校正迈入数字化管理时代。档案数字化是指将不同载体形式、不同记录方式的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录入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形式,形成可供保管与利用的数字信息资源库。[1]对档案室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有利于保护档案实体、方便档案借阅查询。笔者认为高校的档案室数字化迫在眉睫。
一、 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1.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国家档案局于1996年把电子文件研究项目列入科技计划,1999年完成了《电子文件归档与归档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同时要求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地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2]因此,高校档案室必须做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工作,以迎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
2.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有利于推动高校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