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档案工作转正总结

档案工作转正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摘 要: 高校毕业生档案对毕业生个人今后工作、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做得好坏与否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作者结合多年档案转递工作实践,从责任意识到重视转递工作中各环节的管理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有助于把今后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做得更好。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档案 转递

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是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生活及社会实践的真实记录,包括毕业生的就业通知书、在校学业成绩表、体检表、各学年的鉴定表、毕业生登记表、党团材料、奖惩证明及高考录取信息等原始材料,是唯一能真正证明个人学习经历的凭证。大学生毕业后在进行择业、考研、考公务员、资格证申请、结婚等与日常生活或事业发展相关选择时都需要依据个人档案做相应证明,特别是就业后转正,定级、参加劳动保险等,更离不开档案。正是档案涉及了毕业生个人今后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档案对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高校作为毕业生档案的最后出口,怎样做到把毕业生档案完整无误地转递至其应该留存的地方,是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我结合多年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1.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

毕业生档案转递是一项重要而严肃的工作,不论是毕业生还是管理者,都要认识到档案对毕业生个人的重要性,认识到若档案错乱或者丢失对毕业生影响的严重性,要提高重视程度,增强责任意识。本着对每一个毕业生负责的精神,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个环节,确保毕业生档案在形成和转递中不出任何差错。

2.要重视转递中各环节的管理

首先,要明确毕业生档案的最终去处,这是要提醒毕业生重视的,在这一环节应注意:(1)在没有搞清用人单位是否具有人事主管权之前不要把档案转入这个单位,应将其落入这个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防止丢失或跳槽时用人单位扣住档案不放。(2)要询问清楚用人单位性质,如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他们或他们主管单位是有人事管理权的,可以接收档案,其他各类非公企事业单位、各类民营机构无人事管理权,由人才中心实施人事接收毕业生档案。(3)将要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由于落户困难,多采取人户分离的就业方式,这样毕业生的档案最好先不要落在就业城市,而先行落回毕业生生源所在地,待日后需要调整时也是人事主管部门之间的转递,保证不会出现差错。

其次,整理形成毕业生档案和转递是重要一环:(1)档案的整理。目前多数院校学生档案是放在各院系管理的,毕业生档案形成和转递由各院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压力,便于管理。我们在档案管理中采取的是专人专管负责制,任务明晰,责任到人,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毕业生档案转递正值毕业季,一方面学生就业急需档案,另一方面毕业生的很多材料正在形成且分布在多个部门,学生多,材料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需要专管老师反复多次去各部门督促,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毕业生所需的材料全部汇齐,加班加点,集中整理,在此不建议较多人突击,避免人多事杂忙中出错。正常应该是由专管老师按专业、班级、学号把毕业生的各种材料按档案目录内容分好,流水捡拾,集齐后对照标有毕业生编号、专业、姓名的档案袋信息,无误后放入其中。每生如此,依次按专业、班级分别放置。待所有毕业生材料全部装袋结束后,再统一按学生的转递单位开具档案转递通知单,依次放入所开具学生的档案袋内,并对档案进行专业、姓名、档案材料内容及转递信总核对,正确后封袋密封。整个过程清晰、有序、不易出现错误。(2)档案的转递。在整理毕业生档案的同时,应把毕业生档案转递的信息按邮政部门的要求采集好,按专业、班级、序号统一发送至邮政EMS终端,由他们打印出所有档案的转递清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尽可能把一些诸如单位名称、地址、接收人、电话、邮编等信息提供准确,以保证邮件能转递成功。专管老师要督促邮政部门及时反馈打印出的转递清单,并按邮政部门要求装袋贴单,码放整齐待邮政收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要忘记再次核对毕业生转递信息及专业、姓名,避免张冠李戴,出现错误。

全文阅读

论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创新

本文论述的“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发生在安徽,是档案工作者的一次改革创新。安徽档案部门坚持档案工作全面融入、主动服务第一要务原则,以档案管理模式改革、信息化建设、现代新型档案馆建设和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为重点,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创全省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创新之前与创新以后档案工作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深刻感到:面对困境,档案工作唯有创新才能破局,才能紧随国家和社会前进的脚步。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推动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发展理念变迁、经济运行模式调整、中西文化碰撞、不同价值观的融合,所有这些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和每个人,档案部门与档案工作者也概莫能外。档案工作者只有主动转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项事业。

档案工作转型,首先需要档案工作者观念转型、思维创新。解放思想,进行档案工作的经验总结与前瞻性思考是档案工作思维创新的基本方式。档案部门必须根据时代和实践对于档案工作的需求,不断深化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认识,把握档案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敢于突破前人、超越自我,提出档案工作在社会转型期的新理论、新体制、新技术、新方法、新服务,培养新型档案人才,完成主动转型,才能更好地实现档案的社会功能。

在档案管理模式改革中,可以看到安徽档案工作者的创新精神、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与决心。他们以“四变”的创新思维,变冷门为热门,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变传统管理为现代管理,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变死档案为活信息,让档案工作在促进安徽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特殊作用;变自我发展为全面协调发展,使档案事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开拓新境界――理论创新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中国档案学要加强管理理论研究,并应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关键和全局问题。实践是理论的现实来源和客观基础,理论是实践的高度凝练与抽象,它们总是相伴而生,相互影响。

目前,社会转型期的档案工作实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些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来总结,以便引导档案工作变革向纵深推进。档案学理论研究必须紧密联系档案工作实践,着重解决理论滞后、应用性不强的问题,探索出一整套符合转型期社会特点的档案理论体系。我国的档案理论发展史实际上也就是一部不断总结档案管理经验、提升管理水平,在创新中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

全文阅读

如何做好交通公路工程合同档案

交通公路工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活动,它涉及面广,工期长,加上新型材料不断出现,技术发展速度快,质量要求高,项目实施较为困难。同时,工程的参加单位和协作单位多,一个工程就涉及业主、承包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等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单位,如果工程实施中有一家工作出现失误,就可能会对他方工作产生干扰。因此,合同是各项目参加者的连接纽带,也是工程施工单位即承包人为建设单位即发包人完成某项工程项目勘察、设计、安装等工作、建设单位接受工作成果并支付报酬的原始凭证材料。总之,已经生效的合同对于任何一方都是至关重要的文件,通过对合同的档案管理,可以保存与合同有关的相关证据材料,一旦发生纠纷,可以及时运用档案记载的内容,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因此,在交通公路工程建设中合同档案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一、交通工程合同档案管理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交通公路工程建设的发展,相应的合同管理工作也犹为重要。近两年,我局对此也非常重视,特制定了《交通重点工程合同管理办法》,以加强合同的管理。但合同档案管理作为合同管理的组成部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合同附件的流失

业务部门没有把合同档案工作纳入部门职责范围内,导致部分合同附件信息的流失,比如,有些土方运输合同的后续管理因为没有责任到人而出现断签或漏签,因而合同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因为没有制度的约束而重复付款,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合同原始资料不全

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大量合同附件档案均分散保存,散失情况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业务部门合同档案大多掌管在相应的当事人手中,不能及时归档。有的即便归档也不注意归原件,经常归复印件。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合同档案信息的部分流失。

(三)管理比较混乱。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但只着重于合同的签署过程中的管理,而疏忽了对合同档案的管理,也没有建立合同档案的借阅制度。

全文阅读

档案专职人员规模的相关分析与结论

[摘 要]档案职业活动是档案职业主体与档案职业客体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介。本次研究就是通过我国档案专职人员的规模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档案管理;职业;人员规模

档案职业活动是档案职业主体(主要是档案管理人员)与档案职业客体(档案)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介。档案职业主体作为档案职业中的—种重要的构成要素,它是指从事着档案职业活动的人,它是档案职业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并且档案职业人员的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档案职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在档案职业主体中,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是档案职业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

具体地说,就是要研究有多少人在从事档案职业,即档案职业主体的规模;是什么样的人在从事档案职业,即档案职业主体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他(她)们是怎么进来的,又是如何更新的,即档案职业的资格准入条件(入口与出门)问题;以及他(她)们主要依靠什么从事档案职业,即档案职业主体的技能尤其是核心技能的界定与获得问题,等等。

一、国家机构改革是促使档案专职人员规模激烈变化的重要原因

档案管理体制,是国家档案事业中以档案管理为核心所形成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原则、规定的总称。一般包括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原则与框架,档案行政管理制度,档案法规与基本工作制度,档案的教育、科研、出版、宣传、学术交流等工作制度五大方面。而档案机构改革涉及档案机构重置与框架结构变动等问题,因此,是档案管理体制中的重要内容。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和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等改革相同步,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在1998年开始的国家机构改革过程中,中央、省、市、县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馆和档案室的规模、编制和人员等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动幅度较大。且为配合这次机构改革,国务院办公厅还转发了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加强档案管理的意见》,就机构变动部门和单位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清理、交接工作提出了相关处理办法。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正从“裁人和机构”向“结构调整”转变,我国档案机构的各项职能也将发生结构性变化,某些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职能将弱化,而另一些克服市场失灵的职能将获得加强。在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变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将逐步弱化直接行政干预的权力,打破不必要的行政性垄断,逐步将部分职能转移给企业、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例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逐步分流业务指导等非行政行为的档案事务工作,所以一种介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社会上各档案形成单位之间的中介机构开始兴起。从上述角度来分析,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范围不仅没有扩大,反而缩小了,如此一来,可以推理对档案专职人员的数量不应要求增加。因此目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专职人员逐年增加的趋势是“非正常”的,也是“不合理”的。

全文阅读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启动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即从信息技术阶段转向信息资源阶段,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向深入应用阶段,从数量建设阶段转向质量建设阶段。从粗放配置阶段转向追求效益阶段。

档案是国家的基础性原生性信息资源,档案部门是信息资源大户,档案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信息化工作。面对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战略转型,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信息化工作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把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加快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上来。

为贯彻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总结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经验,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档案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经过充分酝酿和协商,于2006年9月联合启动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试点确定了6个方面主题,选择了16个试点单位。

第一,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试点要求对档案数字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运行机制、工作流程、技术要求、成果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归纳。试点任务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长春市档案馆承担。

第二,政务信息资源管理。试点要求对在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化系统中产生重要政务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管理、利用等方面工作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归纳。试点任务由安徽省档案局、陕西省档案局、中联部档案处承担。

第三,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试点要求对把档案馆建设成为公众获取政务公开信息的场所、促使要求政务信息公开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有机结合等方面工作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归纳。试点任务由上海市档案馆、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承担。

第四,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要求对做好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归纳。试点任务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办公厅文档处、中国第一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

第五,公共文献基础数据库建设。试点要求对分布式大型文件级档案数据库的建立、运行、管理、开发利用等工作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归纳。试点任务由福建省档案局、海南省档案馆承担。

全文阅读

浅谈学生学籍档案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建议

:摘要:学籍档案记载了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情况,客观地反映了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状况,也是一个人接受某种教育程度的经历和他所达到学识水平的信用凭证。文章着重从学籍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档案转递及保管利用四方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提出了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学生;学籍档案;档案管理

学籍档案记载了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情况,客观地反映了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状况,也是一个人接受某种教育程度的经历和他所达到学识水平的信用凭证。学籍档案主要包括:(1)学生学籍记录表;(2)新生入学登记表及各年级学生花名册;(3)学生在籍注册表;(4)学生学习成绩表;(5)学生转学、休学、复学、留级、退学等学籍变动情况登记表;(6)对学生的奖惩文件及登记表;(7)修订学籍管理条例的各种文件;(8)毕业生学员鉴定登记表、档案转递单及领取证书的印刷编号及毕业、结业情况等。

学籍档案从发生、发展、形成到保管利用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档案转递及保管利用等几个阶段。但由于学籍档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问题,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重视学籍档案质量,切实抓好和不断提高学籍档案质量显得十分必要。

1.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收集整理是建立档案起始,真实性是这一阶段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具体工作中,首先应做到内容详实可信,不能夸大;其次应保证字体工整、清晰,便于永久保存;最后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姓名使用同音字代替,出生日期农历、公历混淆,与户口产生冲突等。

1.2 立卷归档是将上一步骤收集整理的档案材料分类汇总,工作重点是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淡薄,未按要求及时归档,或者材料未及时补充完善,甚至归错档;此外,档案管理方法陈旧,设备和设施老化也是造成立卷归档完整性差的客观因素之一。

1.3 档案转递的特点环节多、人员杂,容易丢失造成错投、误投及“死档”等情况。学籍档案在转递的过程中,经过的中间环节较多,无论中间某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学籍档案的顺利转递,从而影响毕业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

全文阅读

在新时期社会建设转型中加强和创新档案工作

摘要: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档案作为社会的记忆理应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从档案在社会建设发展中发挥的职能作用与相关法律入手,提出要将档案工作的创新管理与服务以科学理念引导,从而带动服务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设良好基础。

关键词:档案事业档案工作档案法治档案管理

党的十提出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加强社会建设中的档案工作,跟踪社会转型期首都公共事业和民生保障建设发展;见证和服务党和政府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多元利益诉求;创新和改善民生管理,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保持首都经济健康良好运行;这是新时期社会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新机遇。

一、跟进社会建设发展充分发挥档案职能作用

“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面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发展与变革的新要求,首都档案工作不仅要发挥好政府事业职能管理作用,而且要拓展档案职能定位,发挥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保障作用,在跟进社会建设发展中为首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做出新贡献。

首先,树立为党管档、为国存史的档案观,忠实履行好档案管理者的职能。档案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见之于文字的关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部门、一个组织或个人的各方面情况的系统的资料,是宝贵的历史财富[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的历史时刻,首都社会建设持续发展,民主政治不断进步,文化产业显著增强,人民福利全面提高,以城乡一体化为龙头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领先全国,社会建设的新发展新要求促使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社会档案意识,履行好传承首都区域文化历史和社会建设发展的责任,广泛开展从政府机关到基层单位、从事业企业到社会组织的社会主义档案观教育,突出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社会建设档案的关注度,自觉加强档案行业建设,确保新时期社会建设档案收齐、存好。

其次,突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实现首都社会建设档案全覆盖。当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与变化,特别是处于弱势的广大社会群体,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来表达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要求政府承担起解决社会公正、公平问题和缓解社会矛盾的责任,因此建设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为目的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体现出了全社会缓解矛盾,构建和谐的迫切心声,也为档案事业服务社会建设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和条件。积极参与首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跟踪社会管理格局变革,记录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设,加强党和政府在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与服务政策中的档案工作,丰富首都区域公共安全体系档案资源建设,积极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中的档案管理,实现首都“首善之区”社会建设过程中档案记录的全覆盖,全面、客观、精细记录社会发展变革,全程跟踪首都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公正充分展现的社会建设新步伐,是当前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更是档案工作的核心功能定位。要进一步丰富完善与民生相关的档案门类、档案范围、档案属性,突出加强各类各型新兴产业、社会组织的档案收集、管理工作,加大对社会转型期的稳定维护、社会救助、私权保护等领域的档案建设,忠实履行好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史官”职责。

最后,重点保障民生体系档案齐全、真实、完好。新的社会建设转型,推动政府职能更多地转向于解决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一些基本民生问题上来,致力于解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司法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公共产品供给和公共服务能力。因此跟踪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社会转型期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档案部门要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落实在行动中,用管好、管全、管细具有首都特色关系民生发展的档案和资料,促进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利民、惠民政策的支持和理解,增进同党和政府的血肉联系,让“国家好、民族好、大家好”的共识通过档案更加广泛传播。

全文阅读

论用友U8基础档案的建立

摘要:文章介绍了用友U8中总账工具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以帮助使用者提高基础档案的输入效率。

关键词:U8 总账工具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11-0096-02

在使用用友U8的各项功能之前,首先需要建立账套(含一个默认的账套库),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操作。该项操作由系统管理员(Admin)使用“系统管理”功能可以很快地完成。然而,这个刚建好的账套,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容器,在计算机中是以数据库文件的形式存在,它主要用来存放业务处理所需要的初始数据以及将来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数据。此后,需要由具备“公用目录设置”权限的操作员将事先整理好的基础档案输入到账套中,作为后续业务处理的起点。通常,基础档案包括部门档案、职员档案、会计科目、存货档案、往来单位档案等,涉及的内容较多。基础档案的输入是一项繁杂的工作,输入的工作量很大。为了减轻该项工作的工作量,U8提供了一些基础档案设置的工具,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工具,则可以大大减少该部分输入的工作量,从而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一、参照已有账套建账方式

系统提供建立全新空白账套和参照已有账套建账两种方式,满足新用户全新使用和老用户扩展使用的要求。如果由于扩展分支机构等其他原因,需要建立一个与已有账套相似的账套,包含相同的基础档案和某些期初数据,可以选择“参照已有账套”方式建账。从而在建立账套的同时顺便完成基础档案的输入。

具体操作如下:

1.选择某个账套作为本次建账的来源账套。系统将现有的账套以下拉框的形式在此谀恐斜硎境隼矗只能选择不能输入或修改。

全文阅读

浅谈企业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企业档案信息是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的真实记录。本文就如何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不足之处还请同行不吝指正。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

前言: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企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

档案的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其的开发和利用上。只用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使企业档案信息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动。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生产、建设、经营、销售等活动中形成的真实的历史记录。企业把档案信息作为依据、凭证或参考材料直接用于生产、管理等实际工作之中,已完成既定任务创造经济效益的工作。

如何将丰富的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出来,为企业领导决策、制定规划、总结经验教训、探索企业发展规律、开发科学研究,以及生产经营与管理等各项工作服务,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过去那种低素质的只管收发、装订、保管的档案人员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企业发展的需要。新时期的企业档案工作者不但要有丰富的档案专业知识,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而且还要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现代化管理技术,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个体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其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优劣,决定其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的深浅,更是对企业发展成败得失起着关键的因素。

二、要高度重视和利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

全文阅读

立足本职 不断创新 全面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摘要】 档案工作是记录和反映单位业务的重要史料和来源。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着认识不够、管理模式陈旧等问题。为提高档案的管理与利用水平,本文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工作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档案管理 改革 创新

1.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档案管理工作是每个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档案不仅是事业单位工作的查考依据和生产生活的参考资料,同时也是维护单位与职工正当权益的凭证。《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对档案的内容及收集、整理、分类和利用,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推动各级事业单位抓经济发展、促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群众正当权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规范管理科技档案,实现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从而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

2.1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档案工作是一项细致、平凡而繁琐的工作,不容易显现功绩。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包括部分主管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特别是科技档案管理,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档案管理就是“看好堆”、“守好摊”,不丢失、泄露,能应付查档、外调等就已足够。因此忽视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形成了“说起来重要、排排号次要、一忙就忘掉、用起来需要”的恶性循环态势。

2.2长期沿用陈旧的管理模式目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方法多局限于看堆式的手工模式,已明显滞后于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等改革进程,没有完全实现电子录入、数据库管理等信息化手段,导致信息化程度低,浪费人力、物力,出现档案损坏,管理成本较高等现象;档案收集制度过分呆板,主要依赖行政方法,但伴随着事业单位职能的不断转变,档案收集难度也越来越大;档案的收集范围与相关制度规定存在差距,尤其是对离任审计、任前公示等材料的收集整理存档,尚没有明确规定,缺乏操作的依据。

2.3普遍存在被动式服务现象档案管理部门习惯于较为被动的服务模式。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从重保管向重服务转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超前服务。要加强对档案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更应注重对现有档案资料的整理研究和开发利用。此外,档案管理设施陈旧,手段落后,档案干部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亟待解决。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