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健康产业调研报告

大健康产业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区政职业健康现况调研方案

为了解我国主要职业病危害分布、职业病危害接触人群、职业病发病人数分布及主要职业病病种及特点,研究职业病的发病规律,为国家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市卫生局、市安监局、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和煤矿安全监察局鲁东分局《关于开展全市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的通知》(卫字〔〕165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标

通过实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摸清我区主要行业职业病危害情况、职业病危害接触人群分布、职业病发病人数及主要职业病发病特点,研究职业病的发病规律,为制定我区职业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为保证全区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区政府成立由区卫生局、区安监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总工会等部门组成的全区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全区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的协调、组织和实施工作;成立区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小组,负责开展调查研究、数据录入、资料分析和调查报告撰写等工作。各镇、街道办事处协助开展辖区内的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

三、调查范围、时间、内容及方法

调查分为全区职业健康状况基本情况调查和近10年职业病报告统计分析。

(一)调查的时间

全文阅读

台湾健康食品管理体系探究

1中国台湾健康食品定义及其健康食品管理架构

根据中国台湾《健康食品管理法》[2]第2条,健康食品“系指具有保健功效,并标示或广告其具该功效之食品。保健功效,系指增进民众健康、减少疾病危害风险,且具有实质科学证据之功效,非属治疗、矫正人类疾病之医疗效能,并经**主管机关公告者”。在中国台湾,健康食品是一个法定名词,不完全等同于保健食品(图1)。在台湾《健康食品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卫生署”为健康食品的最高主管机关;在直辖市为直辖市政府;在县(市)为县(市)政府。在“卫生署”中,具体承担健康食品相关业务的机关为“食品药物管理局”。“食品药物管理局”为“卫生署”下属机构,主要负责食品、西药、管制药品、医疗器材、化妆品管理法规、政策的拟定与执行,产品查验登记、审查与审核,业者生产流程的稽查与辅导,产品检验研究与科技发展,产品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产品安全监视、危害事件调查及处理,以及消费者保护实施的推动[3]。“食品药物管理局”设置风险管理、企划及科技管理、食品、药品及新兴生技药品、医疗器材及化妆品、管制药品及研究检验等7个业务组,3个区域管理中心,5个行政部门,以及科技中心、管制药品制造工厂及国会公关室等3个以任务编组方式运作。其中,与健康食品管理相关机构为食品组、研究检验组以及财团法人医药工业技术发展中心。食品组:内设6个科。第一科为食品安全评估,第二科为食品输入管理,第三科为食品查验登记,第四科为食品营养,第五科为食品业管理,第六科为餐饮卫生。主要职责包括健康食品法规政策、评估方法的增修订;健康食品查验登记;查验登记食品上市后卫生安全事件管理及通报措施的规划与推动;食品标示与管理;健康饮食规划与推动等。研究检验组:内设6个科,与健康食品相关的为第一科食品化学检验和第二科食品生物检验,主要负责健康食品查验登记的化学检验和生物检验。财团法人医药工业技术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中国台湾保健食品与含药化妆品等生物技术产品为辅的医药产业辅导及生产技术、药效评估、临床前试验等相关技术研究开发、技术移转与人才培训,包括健康食品相关检验方法的研究与建立。另外,中国台湾各县(市)“卫生局”主要负责市售产品卫生安全管理、市售产品标示及广告管理、辖区工厂的管理。

2中国台湾健康食品管理制度建设

中国台湾是以“卫生署”1999年实施的《健康食品管理法》作为规范健康食品的最基础法律依据。依据《健康食品管理法》,中国台湾还陆续制订了有关子法及公告,包括《健康食品管理法施行细则》、《健康食品申请许可办法》、《健康食品查验登记审查原则》、《健康食品安全性评估方法》等。另外,还依据《食品卫生管理法》、《食品卫生管理法施行细则》、《食品卫生标准》、《食品添加物使用范围及用量标准》等相关法规协助管理。

2.1《健康食品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

中国台湾“卫生署”于1999年2月3日公布实施《健康食品管理法》,此法案所规范的内容包括:立法的目的、健康食品的定义、成为健康食品须符合的要件、健康食品健康功效的表达方式、主管机关、许可证申请、安全卫生管理、标示及广告、稽查及取缔、附则等。《健康食品管理法》自施行后,已进行了四次修订,修订公告时间分别1999年12月22日、2000年11月8日、2002年1月30日和2006年5月17日。主要是更正错误文字、配合政府组织架构调整及修正用语以符合《行政程序法》的规定等。《健康食品管理法》主要有两大特色:保障合法与严惩非法[4]。保障合法,即不先设定某类食品是否具有某种生理功能,而是由厂商提供科学依据,并由“卫生署”进行审查,审查后取得许可证的食品才可以在标示或广告中宣称为健康食品及具有该功效。严惩非法,是对违规者施以重罚,最高可处罚100万元的罚金,甚至可处以最高3年的有期徒刑。《健康食品管理法施行细则》是对《健康食品管理法》的补充说明,于1999年8月1日开始实施。截至目前,已经过2次修订,时间分别为2002年7月2日和2006年10月30日。

2.2健康食品查验登记制度

中国台湾“卫生署”于2007年5月17日修订《健康食品管理法》,开始推行健康食品双轨查验登记制度[5]。第一轨的健康食品,必须以产品经科学实验证实其保健功效;第二轨的健康食品,只要产品成分符合“卫生署”所定的健康食品规格标准,并有学理确定产品保健功效即可,亦即产品为具传统长久供饮食经验安全无顾虑,其成分与保健功效的关系明确,且其成分检验及规格清楚,无需进行保健功效评估试验[6]。个案审查(第一轨)的作业流程[7]为:生产厂商准备文件“卫生署”初审(行政审查)“健康食品审议委员会”复审(专业审查)“卫生署”评定审查结果(通过、补件或驳回)通知产品送检(由“卫生署药物食品检验局”检验确认功效成分)核发许可证(符合规定者)(图2)。整个审查流程约需180d。规格标准审查(第二轨)的作业流程[7]为:申请厂商准备文件“卫生署”审查(规格审查)卫生署评定审查结果(通过、补件或驳回)通知产品送检(由“卫生署药物食品检验局”检验确认功效成分)核发许可证(符合规格标准者)(图3)。申请手续及办理时间比第一轨简便,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健康食品的选择。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台湾已经审核发放健康食品许可证共301件,其中第一轨健康食品共269件,涉及已公告的13种保健功效;第二轨健康食品共32件,仅限于鱼油和红曲两类,功能仅限于调节血脂。

全文阅读

都市报的健康传播现状

【摘要】大众传媒作为公众接收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它们有责任向公众传递健康信息和健康理念,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并有效地引导公众的健康行动。本文选取了《京华时报》和《新京报》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2010年《京华时报》和《新京报》的健康传播现状,对北京都市报乃至我国都市报的健康传播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健康传播 都市报 健康理念 健康行为

一、研究背景

1、大众日益关注日常保健

随着工业时代的推进,急性传染病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慢性疾病以对人类生命造成了更大的威胁而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据统计我国人口死亡率近几年来呈下降趋势,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威胁,包括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慢性退行性疾病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由90年代初期的461.44/10万上升至502.51/10万,占死亡总数的比例由76.48%上升到82.54% ①。慢性病的增多,也改变着大众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他们将目光更加关注于日常的生活保健,将重点由医疗诊治转移到日常的预防保健上来。

2、大众传媒成为健康促进的主要力量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1986年加拿大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当时通过的《渥太华》中明确提出了:“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②。大众传媒最为受众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成为了健康促进的主要力量。据2009年我国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通过收看电视获取健康知识的比例为83.5%,排在第一位;通过阅读报刊书籍获取健康知识的比例为53.8%,排在第二位。

3、都市报的健康传播

全文阅读

推进职业健康监管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体系

各区、各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积极参与”的原则,强化工作职责,严格实施考核,真正把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提上重要工作日程,切实抓好落实,做到有效控制职业危害。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建立联合监管协调机制。

(一)完成职能划转。各区要把调整和理顺职业健康监管职能作为当前职业健康监管的重要工作,按照《中央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编办发〔〕104号)和《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编办〔〕104号文件精神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号)精神,抓好职业健康监管“防、治、保”三个环节的工作,其中: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职业病诊断治疗工作由卫生部门负责;职业病人社会保障工作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劳动者职业健康合法权益的维护由工会组织负责。要加快职能划转进度,加大工作力度,抓紧将职业健康监管职责调整到位,形成责权匹配、运转有效的职业健康监管机制。

(二)健全监管机构。要根据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需要,切实加强市、区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建设,确保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职业健康监管有机构、管理有专人、工作有制度、执法有装备。

(三)加强部门联动。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以及工会组织要加强协作与配合,建立联络员制度、定期例会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和联合执法制度,共同研究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抽查和联合执法,构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二、建立健全制度,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

用人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依法承担起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的责任。为此,用人单位要建立健全以下5项制度。

(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管理人员,明确职业危害防治职责,制定和实施本单位职业安全规章制度、职业危害岗位操作规程和职业危害事故防范措施,保障本单位职业安全经费投入,加强职业健康培训。

全文阅读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创建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新格局

为积极应对我国主要健康问题和挑战,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科学总结建国60年来我国卫生改革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卫生部启动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卫生部陈竺部长代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编委会在近日召开的“2012中国卫生论坛”上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健康中国”战略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卫生改革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需求牵引型的国民健康发展战略。据陈竺部长介绍,为实现卫生事业与国民健康的发展目标,“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构建了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卫生发展综合目标体系,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可测量的10个具体目标。10个具体目标是:①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3‰,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20/10万,减少地区间健康状况的差距;②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③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减少居民疾病经济风险;④控制危险因素,遏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⑤强化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降低感染性疾病危害;⑥加强监测与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⑦依靠科技进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重点前移、转化整合战略;⑧继承创新中医药,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在保障国民健康中的作用;⑨发展健康产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⑩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到2020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6.5%~7%,保障“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实现。

除此之外,《报告》还提出了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一是建立促进国民健康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医疗保障与服务统筹一体化的“大卫生”行政管理体制;二是健全法律支撑体系,依法行政;三是适应国民健康需要,转变卫生事业发展模式,从注重疾病诊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实现关口前移;四是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政策与机制,通过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和社会统筹,将个人现金卫生支出降低到30%以内;五是统筹保障制度发展,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一、管理统一;六是实施“人才强卫”战略,提高卫生人力素质;七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优势,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八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陈竺强调,要充分吸收“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的成果,以《报告》的出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战略的研究工作。要树立全局观念,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立足中国国情,更加注重卫生发展的总体效益;要以增进健康为中心,更加重视转变服务模式;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更加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体系。

陈竺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实把“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成果纳入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导向,积极投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新局面。

全文阅读

首届国际健身气功科学论坛

2013年8月18日,首届国际健身气功科学论坛在美国纽约大学演艺中心举办,论坛的主题是“气功

科学与健身”。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比利时、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8位专家在论坛上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专家们用不同的视角阐述各自的研究成果。

来自武汉体育学院的石爱桥教授作了题为《健身气功功法效果研究》的学术报告。石爱桥介绍说,此项课题研究历时一年,是一次对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和八段锦功法的集成功效研究。研究对3000多名北京、上海、武汉、江西、安徽等地区无系统锻炼史、无严重疾病的部分普通在校大学生和中老年人进行了跟踪测试,并从即时功效、健身功效、心理功效和社会功效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报告中总结了中长期进行健身气功锻炼集成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的功效。健身功效主要表现在增肌减脂,塑造体型;扩大肺功能,提高柔韧性;健心降压,活血化脂;增强免疫力,改善内分泌。心理健康功效主要表现在缓解精神紧张,减轻心理压力;健脑益智,积极专注。社会功效主要表现在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抗衰防病,降低医疗成本。

比利时健身气功协会主席皮埃尔带来了题为《健身气功:古老的生命科学,当今的生活典范》的报告。皮埃尔设计了24个问题8项内容的调查问卷,对比利时健身气功长期习练者进行了调查。皮埃尔的调查得出了多项结论,其中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健身气功给他们带来了帮助,特别是能有效降低他们的焦虑、孤独等问题以及能减少药物服用量,同时对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提升自身幸福感等也很有益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皮埃尔在调查中发现习练健身气功改变了比利时人看待中国的态度。

德国新勃兰登堡应用科技大学预防与健康研究所所长威利·纽曼在学校为本科和研究生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培养专门人才。从2012年开始,每年招收60名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大多在与健康产业相关的机构工作,像保险公司、医院和健康医疗机构等。此次国际健身气功科学论坛,他作了题为《健身气功与压力管理》的学术报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健身气功与压力管理的联系。报告分析探讨了30项研究,共有1175名参与者,结果显示健身气功易教、易学,是一种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

香港九龙医院高级职业治疗师、康复治疗学博士吴显波作了题为《健身气功对于肺疾病康复疗效研究》的学术报告。该报告通过系统综述研究,论证了健身气功可能是重要的肺康复训练方法或补充训练方法;3个月以上的健身气功持续锻炼,能帮助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减轻气流阻塞,提高运动能力;建议肺疾病患者可以从健身气功·六字诀和八段锦练习开始等。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健身气功的科学研究。对此,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主席、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副主席常建平说,举办国际健身气功科学论坛就是要为全世界健身气功科学研究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健身气功作为中国养生文化的代表,受到了国内外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当前越来越多人发现了习练健身气功的益处,人们想要学习健身气功的愿望也愈发强烈。健身气功的进一步发展也是顺应了全世界医疗界从治病向预防疾病发展这一潮流。

全文阅读

健康保险论文:健康保险开展路径思考

本文作者:杨星 单位: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

目前,我国对于富裕人群没有固定定义。因此,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从不同角度估算有不同的结论。有研究指出,富裕人群(也有称为高端人群)一般指年收入中个人收入在15万元左右及以上、家庭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及以上的人群,或者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按照这一标准,《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慧聪网)估计,我国富裕人群数量约占总人口的2.3%,约3152万人。

富裕人群的医疗消费特点是:(1)富裕人群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后,都具备承担其他一般性医疗消费的能力,其高端医疗保障需求主要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如癌症、器官移植、植物人等特重大疾病)的报销问题。汇丰人寿2012年《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富裕人群的最大财务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为养老保障(81%)和子女教育金储备(78%),以及补偿因疾病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2)在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即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这类人群,经济实力很强,不太需要单纯补偿其医疗费用,而是希望通过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能力,购买高端健康保险及附加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品,获得量身定做的系统化、持续性的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据2012年3月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个人资产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3)上述人群由于财富并不缺乏,对生活品质和质量更加重视,且具备一定的健康认知能力,但由于生活、工作和精神压力大,很多人带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甚至处于疾病状态,因此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服务。据一项调查显示,自我评价时,约50%左右的人群健康状况从“一般”到“非常不好”,其中亚健康状态为42.7%,慢性病状态为19.9%。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潜在规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1)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指购买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的潜力;(2)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指购买包括家庭医生(或私人保健医生)、诊疗绿色通道、专家诊疗、健康体检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评估、健康监测、饮食运动管理、心理咨询与干预和慢性病管理等)费用的潜力。据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50%受访者看重医疗服务品质,其中,37%看重安排专家医生手术及治疗,90%受访者最希望在国内的知名医院接受治疗,88%受访者表示海外就医对重疾治疗有帮助;90%以上受访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定期全面的深度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医药卫生支出费用占家庭生活消费性支出比重为10.8%,假设富裕人群按个人(或家庭)年收入15万元中10.8%为医药卫生支出计,其中40%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服务,即占收入的4.32%。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富裕人群愿意为医疗保障支付的保费预算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左右,相比较而言,上述估算仍较为保守。

基于前述假设,人均年健康保障保费及费用支出约6480元(包括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个人自费、按比例分担及超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和其他误工费补偿问题等;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主要定额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其他费用损失。总的月均费用支出约540元),年健康保障总需求约2042亿元。其中,人均年健康管理服务费按1000元计,包括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及其他健康服务等费用,年健康管理服务总需求约315亿元。也就是说,至少富裕人群中,这两项医疗保障需求,年市场潜在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而实际上,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总的保费收入只有691.72亿元,与上述预测的潜力相比,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保险行业,高端健康保险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业务板块和成熟的市场。经营高端健康保险的各个保险公司,经营策略还不够清晰,产品种类还比较零散,服务人群还非常有限,保费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小,还没有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服务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方面,市场开放度非常有限,没有形成独有的服务体系。保险公司要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来建立服务平台,并获得这些服务资源,还有很多政策和运作的障碍,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开拓相关业务市场。二是保险公司对医改形势下,如何发展适宜的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缺乏明确定位及一整套战略思路,且对民众健康保障需求了解不深、特点研究不够,同时,提供高端健康保险服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较难形成应有的服务品牌和营利来源。

全文阅读

提供多层面职业安全健康服务

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已超过2亿人。职业病危害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防控,将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稳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成立30年以来,一直坚持贯彻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保护广大劳动者安全与健康为己任。

“为强化协会职业安全健康服务能力,为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提供优质服务,协会成立了职业安全健康办公室,专门研究、开展职业安全健康促进工作,并已成为协会的主体工作之一。”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职业安全健康办公室主任杨书宏介绍说,为了推进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的发展,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

开展职业健康调研

协会在业务上接受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领导。杨书宏说:“多年来,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积极配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工作,开展了职业健康调研,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监管政策,提供科技和技术支持。以近年来开展的活动为例,协会承担总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标准制定五年规划》《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发展规划》等课题研究,开展了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现状调研,煤矿作业场所粉尘管理限值调研,调研并起草了《沈阳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条例》,编制了《延长石油职业安全健康发展规划》等。”

2009年,为掌握我国煤矿行业职业危害及防治工作进展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协会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了我国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情况调研项目,协会组织完成了对北京、山东、辽宁、安徽、湖南、山西、河北、重庆8个省市,14个国有重点煤矿集团和部分地方国有及乡镇煤矿的职业危害情况的现场调研,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煤矿职业安全健康政策提供了依据。

2012年初,为深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逐步完善职业安全健康标准,科学规划、总量控制、合理布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协会圆满完成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健康司委托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标准制定五年规划》《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发展规划》课题研究,为总局组织部署职业安全健康标准制定和规划审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2年,沈阳市为结合本市的实际,深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以委托立法的方式,委托中国职业健康协会调研并起草制订《沈阳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条例》。协会组织多方面的专家,先后多次深入沈阳市有代表性的装备制造、陶瓷、家具、制鞋、化工制药等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并且按行业召开座谈会,同时对区县安监局、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分组座谈,紧紧围绕沈阳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突出法律规范和工作要求,解决实际问题,并于2012年底完成了起草工作,受到了沈阳市法制办和人大法工委的赞许。

2012-2013年,针对我国目前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限值存在着多个标准不统一和可操作性不强的现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立项开展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管理限值调研项目,得到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的大力支持。协会组织包括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中煤科工集团、神华集团、京煤集团等社会力量,以及数十名专家,分赴全国5省20个具有代表性的煤矿,对不同矿井规模、不同煤种、不同采煤方式下的游离二氧化硅和呼吸性粉尘进行现场采样,然后再进行科学试验、论证分析,并进行了尘肺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预计在2013年底,将提交一份既符合我国煤炭生产技术水平,又不会导致矿工罹患尘肺病的煤矿作业场所粉尘管理限值标准及检测规范。

全文阅读

健康保险开展路径思考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

目前,我国对于富裕人群没有固定定义。因此,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从不同角度估算有不同的结论。有研究指出,富裕人群(也有称为高端人群)一般指年收入中个人收入在15万元左右及以上、家庭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及以上的人群,或者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按照这一标准,《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慧聪网)估计,我国富裕人群数量约占总人口的2.3%,约3152万人。

富裕人群的医疗消费特点是:(1)富裕人群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后,都具备承担其他一般性医疗消费的能力,其高端医疗保障需求主要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如癌症、器官移植、植物人等特重大疾病)的报销问题。汇丰人寿2012年《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富裕人群的最大财务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为养老保障(81%)和子女教育金储备(78%),以及补偿因疾病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2)在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即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这类人群,经济实力很强,不太需要单纯补偿其医疗费用,而是希望通过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能力,购买高端健康保险及附加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品,获得量身定做的系统化、持续性的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据2012年3月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个人资产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3)上述人群由于财富并不缺乏,对生活品质和质量更加重视,且具备一定的健康认知能力,但由于生活、工作和精神压力大,很多人带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甚至处于疾病状态,因此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服务。据一项调查显示,自我评价时,约50%左右的人群健康状况从“一般”到“非常不好”,其中亚健康状态为42.7%,慢性病状态为19.9%。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潜在规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1)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指购买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的潜力;(2)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指购买包括家庭医生(或私人保健医生)、诊疗绿色通道、专家诊疗、健康体检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评估、健康监测、饮食运动管理、心理咨询与干预和慢性病管理等)费用的潜力。据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50%受访者看重医疗服务品质,其中,37%看重安排专家医生手术及治疗,90%受访者最希望在国内的知名医院接受治疗,88%受访者表示海外就医对重疾治疗有帮助;90%以上受访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定期全面的深度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医药卫生支出费用占家庭生活消费性支出比重为10.8%,假设富裕人群按个人(或家庭)年收入15万元中10.8%为医药卫生支出计,其中40%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服务,即占收入的4.32%。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富裕人群愿意为医疗保障支付的保费预算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左右,相比较而言,上述估算仍较为保守。

基于前述假设,人均年健康保障保费及费用支出约6480元(包括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个人自费、按比例分担及超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和其他误工费补偿问题等;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主要定额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其他费用损失。总的月均费用支出约540元),年健康保障总需求约2042亿元。其中,人均年健康管理服务费按1000元计,包括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及其他健康服务等费用,年健康管理服务总需求约315亿元。也就是说,至少富裕人群中,这两项医疗保障需求,年市场潜在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而实际上,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总的保费收入只有691.72亿元,与上述预测的潜力相比,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保险行业,高端健康保险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业务板块和成熟的市场。经营高端健康保险的各个保险公司,经营策略还不够清晰,产品种类还比较零散,服务人群还非常有限,保费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小,还没有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服务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方面,市场开放度非常有限,没有形成独有的服务体系。保险公司要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来建立服务平台,并获得这些服务资源,还有很多政策和运作的障碍,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开拓相关业务市场。二是保险公司对医改形势下,如何发展适宜的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缺乏明确定位及一整套战略思路,且对民众健康保障需求了解不深、特点研究不够,同时,提供高端健康保险服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较难形成应有的服务品牌和营利来源。

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意义和对策

全文阅读

蚌埠地区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蚌埠地区青少年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育和自杀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蚌埠地区抽取在校大中学生7 104名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青少年学生自杀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有过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28.4%,近1年的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0.3%。自杀未遂报告率为2.8%。198名自杀未遂者中,自杀次数为1次的占67.2%;最近一次发生在1年内的占50%;自杀结局中有59.1%的为放弃;17.1%的学生自杀时的想死程度达50%~74%,9.6%的青少年在当时自杀时的想死程度超过75%。 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学习阶段、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躯体亚健康状况、心理亚健康状况、焦虑、抑郁状况以及述情障碍等9个因素;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学习阶段、心理亚健康状况、焦虑、抑郁以及述情障碍等6个因素。结论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针对青少年自杀的原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降低青少年的自杀率。

【关键词】 自杀未遂;意念;心理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B 8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1-0997-05

自杀是指有自我意识,自行采取的导致自己死亡的行为[1]。自杀是目前全世界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很多国家,自杀已成为居民前10位死因之一。一项来自安徽合肥地区的监测资料表明,中学生近1年的自杀意念报告率由1998年的15.3%增加到2003年的27.7%[2]。比照国际标准,我国已成为继日本、韩国等之后的又一高自杀率亚洲国家。据报道自杀已经成为我国继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意外死亡之后的第五大死因,15~34岁死亡人群中,自杀成为首位死因[3]。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蚌埠地区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发生情况的调查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以便为青少年自杀风险评估和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继续发展、降低青少年自杀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蚌埠地区抽取2所大学,4所城市中学(其中教学质量较好的中学1所,中等的2所,较差的1所),3所农村中学(按教学质量好、中、差各抽取1所),所抽取的7所中学中6所为完全中学,1所为职业中学。中学按每年级抽取2~4个班,大学按不同专业每年级抽取2个班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共抽取学生7 315名,回收有效问卷7 104份。其中初中生1 919名,高中生1 865名,大学生3 320名;男生3 533名,女生3 571名。年龄12~22岁。

1.2 调查内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