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出纳个人工作总结

村出纳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重庆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分析

摘要: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由农村向城市流动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本文依据1998―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就业于重庆的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情况及重庆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产业吸纳

重庆人口接近3200万,是一个具有“大城市、大农村”特点的年轻直辖市,人口和劳动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农业部门。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由农村向城市流动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重庆的劳动力也经历着工业化带来的产业角色的转变与城市化发展带来的身份的转变,本文仅限于农村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分析。

一、重庆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的产业分布

1998―2009年,重庆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从18.8∶42.2∶39变为9.3∶52.8∶37.9,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比例下降了9.5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09年比1998年减少303.12万人,但就业结构基本稳定。1998年与2009年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构成分别为70.18:11.91:17.92,70.1:10.54:19.36,即农村劳动力仍大量集中于第一产业,换句话说,重庆产业结构的变动并未带来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相应变动。

(二)农村劳动力第二产业内部调整

重庆是综合性老工业基地之一,现代工业已成为经济的主导和支柱产业。表1表明,重庆市第二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见表1),2009年比1998年减少49.14万人,工业与建筑业吸纳的农村劳动力比例较稳定,分别为55%、45%。1998―2009年工业的农村劳动力占该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从42.3%下降为24.63%,但重庆的制造业优势及“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定位,使其成为工业及第二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蓄水池”,吸纳的农村劳动力占第二产业的50%;建筑业的农村劳动力占该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从1998年的61.27%下降为2009年的34.16%,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建筑业仍维持了第二产业内较高的农村劳动力份额。

全文阅读

纳雍县农村土地与人口结构变化分析及建议

摘要 通过对1981―2013年纳雍县农村土地与人口结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了纳雍县农村土地与人口结构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土地;人口结构;变化分析;建议;贵州纳雍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334-02

纳雍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南部,全县国土总面积2 448 km2。下辖7个镇16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479个行政村和18个居民委员会。截至2013年年底,全县总人口100.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4.93万人。自1981年全县实行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改革以来,经过30余年的改革和发展,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全面推进,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1-2]。

根据国家总体发展部署,纳雍县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农村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同时,农村土地逐年减少,农村人口持续增加,严重制约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现简要介绍纳雍县农村土地与人口结构变化情况,并提出建议。

1 纳雍县农村土地与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1.1 农村耕地逐年减少

1981年初全县实有耕地面积36 832.0 hm2,到1995年末,全县耕地面积仅34 805.6 hm2,15年总量减少2 026.4 hm2,减幅5.5%,平均每年减少135.1 hm2。到2013年,全县耕地不足31 333.3 hm2,18年总量减少了3 472.3 hm2,减幅10.0%,平均每年减少约193.9 hm2。此外,农民人均耕地逐年减少。1981年农民人均耕地面积680 m2,到1995年减少到540 hm2,2013年农民人均耕地不足333.33 m2,突破国家规定的333.33 m2警戒线。

全文阅读

规范社会抚养费征管实施方案

为规范社会抚养费和违约金的征管,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提升,现将年社会抚养费和违约金的征管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工作目标

实行“先备案、后征收、全立案、足征收”的原则

1、对违反计划生育的人和事90%得到查处。社会抚养费自年3月1日起农业户口首征12000元以上,非农业户口首征40000元以上。违约金的收取到位率30%以上(即1个季度未参加环孕检标准为200元以上)。

2、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计划生育违约金。按《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公约》收取违约金。社会抚养费全年不低于150万元(每个工作组不低于30万元),违约金15万元(每个工作组3万元)。(若已做到应收尽收除外)

二、首次征收标准

(一)社会抚养费

对独男户超生的农业户口首征标准不得低于12000元,非农业户口首征标准不得低于40000元。并且按应征收标准填好分期缴纳保证书,最长时间不得超过3年;并全部进行立案。

全文阅读

办事处计生考评工作方案

为全力提升办事处计生工作整体水平,努力实现争先保位的计生工作奋斗目标,结合办事处实际,现制订2012年度各村计生工作综合考评实施方案,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打假挤水,落实计生工作经常化,实现“村为主”格局。积极探索城郊计生管理工作新思路,大力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精神,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二、考评指标设置和评分标准

考核指标分值评分标准或要求

计生长效工作机制落实40分1、每月月初下达当月调度评比方案,兑现标准及要求根据当月工作重点另定。2、每月月底严格按照当月调度评比方案量化考核,评比分数纳入全年考评。3、综合2012年10月-2012年9月底各月兑现评比分数,除以12得出该村计生长效工作机制平均得分,再按40%折算得分纳入年终总评。

报表监控规范管理20分1、一孩性别比在100-110之间得5分,反之每超或低一个比值扣1分,5分扣完为止(按统计年度报表)。2、总性别在107-120之间得5分,反之每超或低1个比值扣1分,5分扣完为止,(按统计年度报表)。3、台账、月报、孕环检簿涂改严重、更新不及时或上报信息不实纠错较多的一项扣2分,10分扣完为止。4、出生人口符合政策人数低于办事处平均水平,政策外生育控制不力的村,每多超生一人扣2分,扣完为止。

季度督查20分1、每月办事处将抽调计生干部对各村计生工作进行督查,每次督查除发通报、纳入当月兑现外,占年终总评的5%。2、督查采取百分制,对督查存在的问题,如漏档、漏检、漏报等情况实行直接扣分。

全文阅读

新疆霍城县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分析

摘要: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性问题。产业集聚区对用工的需求,如同一个巨大的劳动力吸纳器,在给城镇人口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农村人口。本文对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该县产业集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认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集聚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效果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聚;劳动力转移;霍城县

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基于产业集聚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产业集聚对于有效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吸纳大量农业劳动力作用显著,我国的产业集聚区基本上都是由区域内的企业根据地区的特色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多是以生产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技术要求不高,对劳动者整体素质需求较低,因而对于长期从事农业而技术水平不高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来说,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就能在产业集聚区寻找就业机会。

1 霍城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2010年,霍城县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总数为8.117万人,其中主要包括五个镇,合计4.2737万人;七个乡和良繁中心,合计3.8433万人。转移来源、去向详细情况如下图1-1所示。

从转移去向来看,林果种植业、第二产业吸纳的转移劳动力最多,分别达到3.02、3.018万人,占转移总人数的66%,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较少。说明该县劳动力转移主要是农业内部和第二产业。由于霍城县近年来注重发挥县域资源优势,林果种植业发展较好,并不断调整进行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因而吸纳了较多的农村劳动力。(资料来源:霍城县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提供数据提供。)

2010年,霍城县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总数为8.12万人,其中转移至疆内为8.47万人,伊犁州内的劳动力为6.10万人,转移至伊犁州内的人数较多,占疆内的72%,说明农业劳动力大部分更倾向于选择在本地区甚至本县从事其他工作。转移至疆外仅有0.64万人。(资料来源:霍城县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数提供)。

2 霍城县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分析

全文阅读

农村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农村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和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对320名农村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①农村大学生在自我接纳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t=2.378,P

【关键词】 自我接纳;主观幸福感;农村大学生

Relationship of Self-accepta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Rural College Students. Cheng Wenwen, Zheng Xue, Sun Peizhe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self-accepta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rural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320 rural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Self-Acceptance Questionnaire(SAQ) and Index of Well-being Questionnaire. Results ①There exists difference among rural students in self-acceptance. Besid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rt students and science students in index of general affect is significant. ②The self-acceptance factor(SA) and self-evaluation factor(SE) are both related significantly to subjective well-being(SWB) among rural college students. ③The varianc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that can be explained by self-acceptance and self-evaluation is 0.234. Conclusion The self-acceptance and self-evaluation have some predictive validity for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rural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Self-acceptance; Subjective well-being; Rural college students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1]。自我接纳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具有的所有特征,都乐意去了解、去面对,并且无条件的接纳。自我接纳是个体自我客观化的能力,也是获得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美国心理学家Ruff就认为,自我接纳是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经济水平、生活学习环境等都有很大差异,其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接纳状况如何,是一个很值的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大的背景下,了解农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接纳的状况及关系意义重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曲阜师范大学农村大学生320名进行问卷测试,剔除不合格问卷,得到有效被试310名,其中文科学生173 人,理科学生137人。

全文阅读

土族“纳顿”仪式的人类学解读

【摘要】在某一个具体的社区社会中,仪式的过程通常会经历一次从结构到反结构,然后反结构再到结构的辨证过程。在这一复杂的变化过程中“反结构”的社会形态就是“交融”。下文当中笔者根据特纳:“结构—反结构—结构”的模型对土族节日“纳顿”的仪式过程进行解释。

【关键词】土族 “纳顿” 仪式

“纳顿”是青海民和土族喜庆丰收、酬神的传统节日,整个节日时间达两月之久。举办“纳顿”时通常是由几个土族村落共同举办,群众的参与性极强。对于仪式过程的解释,目前在学术界用到的理论教多的是人类学家特纳的《仪式过程》,他认为:“在交融的过程中的本身会发展成为自己的‘结构’,在这个‘结构’当中,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的一种自由的关系,变成了‘人’与‘人’之间受到规范所制约的某种关系”。

一、“纳顿”中的“结构”形成

“纳顿”作为喇家村全村性的年度重大集体活动,参与其中的人员一般要达上百人,规模十分庞大,而且这项活动的时间长达一个多月之久,决定了村子里要成立一个临时的工作小组来开展正常的活动,并且这个临时组织要高效运转,还要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以上就是“纳顿”第一个阶段,即前阈限阶段—“结构”。即在土族“纳顿”举行前,土族村落有各自的组织结构,而且每个土族村落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喇家村里的人们在这个特殊场景下都有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位置,而且这种村落秩序部需要去指导,大家会各就其位,每个喇家村的村民都有各自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在这个村落中是靠人们自己去维护和遵守。一般情况下,在“纳顿”举行之前,首先必须要组织成立一个带有浓厚祭祀性质的“纳顿班子”,它类似于戏班子。这个临时的“纳顿班子”的成员必须是经过村里的人共同推选产生,考察内容包括了人品、能力、在本村中的地位等方面,而且还要看这些人的门风是否符合当地的伦理观念,比如家族中有过偷盗、坐牢、奸淫等恶习记载的门户是不得入选,其中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参与者全为清一色的男性,女性绝对不可以参与,如果女性参加,来年会遭受冰雹的灾害。“纳顿”成员主要包括:一个派头,即活动的总负责人。还有总家、庙官等人作为整个“纳顿”的负责人,是全场的最高权威。每年的“纳顿”因为规模空前浩大,所以会牵扯到吃饭、演出、财务等附属工作。所以这个临时的“委员会”还设有管理开支收入、演出以及伙食的后勤人员。派头、小派头们在“纳顿”举行的过程中行使他们临时的权利,活动结束权利随之自动消失。负责操办“纳顿”的这个“纳顿班子”必须要保障“纳顿”的整个过程顺利进行。

二、“纳顿”中的“反结构”阶段

跳会手舞是“纳顿”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才是真正体现土族民众集体“狂欢”的方面。土族“会手舞”的表演说明了“纳顿”的仪式已经进入到了第二阶段阈限阶段即“反结构”,也就是“纳顿”正式举行期间。这时的土族社会形态会发生再一次的变化,到了“反结构”的阶段,阈限的实体之间的区别不明显,这时呈现出最基本的组织结构状态,即“人人平等”、“村村和谐”。“纳顿”过程中,社会角色出现缺失或错位是土族村民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最大变化,有关村民们的外在东西出现暂时性的消失,如职位、家境、名利、财富等都将会被忽视。因为“纳顿”的过程可以解释为神到各个村庄“视察工作”,当“纳顿”队伍到达某个村子时,该村的老年妇女们和男子在二郎神帐前煨桑,烧黄表纸,烧香磕头,也有老年人为二郎神敬献哈达。“纳顿”仪式的过程中,土族村落中的人们完全沉浸在集体的欢庆当中,集体一起跳会手舞,场面宏大,振奋人心。这种欢庆活动促使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角色发生更替和变化,在社会结构中地位相对较低的人(例如土族女性,就可以和男人们一样在节日中得到快乐),所以在“纳顿”的阈限期间,很多的土族村民会出现暂时性的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

三、“纳顿”中最终回归的“结构”

全文阅读

加强组账村监管建议

为加强我村对财务的监管,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个行政村全面推行“组账村”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巩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一整套符合我镇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把做好“组账村”工作作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有力抓手,让群众积极参与组务监督,提高办事透明度,把群众最关心的事办成最放心的事,以此进一步提高村民小组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为基层组织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原则

实行“组账村”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组级财务管理,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组账村”将坚持“三不变”原则,即坚持组级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基本核算单位不变。

三、主要内容

1、各村民小组集体资金收入要及时、完整地上交村组账中心入账,严禁坐收坐支或挪用集体资金。

2、规范支出程序,一切单据都必须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三人签字,方可报销入账。支出在元以下的,由村民小组长签字批准;元之间的,应先报村经济合作社审核,同意后由村民小组长签字批准;重大开支(元以上的)应先报村经济合作社审核,再提交村民小组会议公决,同意后由村民小组长签字批准。

全文阅读

农委非农就业工作意见

各区(县)农委:

按照今年市郊区工作会议关于“继续加快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的要求,现就鼓励涉农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扩大非农就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发掘郊区多层次、多形式非农就业岗位,最大限度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空间,在继续推进二、三产业非农就业的同时,充分利用涉农企业与农户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岗位结构等方面的相融性,鼓励引导涉农企业加大吸纳本市以低收入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二、涉农企业概念

本意见所指涉农企业是指获得国家、市级、区(县)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合作农场和农业生产基地。

三、吸纳对象和方式

(一)对象:本市农业户籍劳动力,重点是低收入农村富余劳动力。

全文阅读

劳保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和完善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村公民老有所养问题,推动农村社会福利保障事业全面发展,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适应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保障60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为宗旨,遵循以农民自我保障为主的方针,贯彻自助与互济相结合、社会保险和个人储备及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户口在本市或户口新迁入本市非商品粮的农村公民,包括务工、务农、经商等其他劳动者。

本市农村户口在市属以上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农民合同工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设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处,为全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行政管理和业务办事机构,隶属市民政部门领导。其职能是:负责全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宏观规划、组织协调、综合研究和监督管理,具体承办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收付、运用、建档等业务,指导乡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开展工作。

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设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为所在乡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办事机构,隶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处,负责承办和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各项日常业务工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