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政治小论文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精选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第1篇

一、撰写政治小论文的积极意义

由于撰写政治小论文需要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有利于促使学生更多地去关注时事政治,了解社会百态,进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也有助于巩固课本的基础理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中生由于受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所限,理解新闻事件时可能过于片面,通过写政治小论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更全面、客观地认识新闻事件。

二、如何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

1.引导学生选好题目

政治试题中常常给出一则或多则材料,要求围绕材料内容撰写小论文,题目通常为自拟。假如论题太大,学生必然泛泛而谈,说理空洞且缺乏说服力,所以选题必须要“小”,或从“小”现象切入来讲“大”道理。例如,一次考试的试题材料中倡导广大网民要遵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有的同学便立题为“上网安全”,这样的题目使人读不出所写论文的主旨内容,如果把它改成“文明上网,人人有责”或“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就会通俗易懂,论点明确。优秀小论文的题目应该立意新颖,富于启发性,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使人一看题目就有一种新鲜感,并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提炼观点之后就要对观点进行说理论证,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尽量把政治理论生活化。如针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论题,可以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了解国家针对环境问题制定的方针政策,思考青少年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情。针对“责任一路相伴”这一论题,可以收集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材料,并结合材料阐明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重要性。

结合生活实际撰写政治小论文,既有利于巩固书本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养成关心时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凸显创造性思维

写小论文时教师要给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表现出对情景材料认识的深刻性、灵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调查、实践等活动搜集材料,并将其归纳整理,结合材料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学生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4.通过批改以提高其写作能力

批改、分析、校正是撰写政治小论文不可忽视的几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批改小论文时切忌包办代替,直接把自己的理解或想法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写进小论文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要通过批改小论文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指导学生如何修改小论文。此外,也可以采用学生互批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互批过程中借鉴他人的优点、查找自身的不足,借此提高写作水平。

三、其他常见问题和应对方法

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政治小论文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总结了几点应对方法:

问题一:对时事的认识不深入,对文章的分析不透彻。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时间紧,对时事政治了解得少,平时看电视也不关注新闻;部分学生关心时事,但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把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握写小论文的要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二:对政治小论文的文体特点把握不好。有些学生片面追求华丽的语言,未能遵循政治小论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要求,有些学生的小论文逻辑和条理不清晰,缺乏推理性。针对这些情况,我经常张贴范文供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克服对写作的畏难心理。此外,在教学中我还结合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组织写作比赛,帮助学生养成敢写、乐写的好习惯。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论文 教学形式 联系实际 鲜明的 时代性

思想政治小论文是一种综合的教学形式,是架构课堂与社会实际的主要桥梁。同时小论文又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学生小论文的撰写,对于适应新时期教育要求,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小论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呵护学生的不成熟之处,充分发掘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同时尽可能精心地指导学生进行构思、修改、润色,多帮学生向校内外的刊物上投稿。考虑到现在初中学生开课门数较多,思想政治课时比较少,不可能更多地占用课堂时间,所以政治小论文不宜太多,每学期一到两次比较合适。

让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学生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写什么以及怎么写,对此教师必须认真加以指导,破除学生对写作小论文的神秘感和畏惧感,树立决心和信心,先将学生领上路,使他们尝到写作的乐趣,然后再放手让他们去写。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介绍学生阅读优秀的政治小论文,特别是同龄中学生撰写的,然后让学生自行拟题,也可以自己直接命题,还可以与学生讨论之后来选题。当然,在指导学生选题时,一是要使题目既新颖又能概括全文主题;二是题目要既能结合教材又能联系实际,不至于空洞乏味。选题从小处着手,切忌好高骛远。好的小论文题目应该是立意新颖,富于启发,与时俱进,使人一看题目就有一种新鲜的感觉,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受到启发,引起思索。

确定题目后就要围绕选题准备素材,政治学科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性的学科,大量生动活泼的时事材料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小论文写作的素材。材料的获得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间接经验,即通过报刊杂志获得材料,另外还可以从电视新闻、电脑上网或与别人的聊天等途径来获得素材,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内在底蕴。二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即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访问、现实经历、所见所闻来获得的材料。

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政治教师一方面要借鉴语文教师写作指导的经验与方法,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指导学生的结构安排、语言组织;另一方面则又要根据政治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政治小论文写作的要求方面,对学生作出具体的特殊性的指导。在构思论文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清楚政治课小论文不同于一般的语文作文,它具有政治性、现实性、理论性、逻辑性等方面的特点,论点要越小越好,越新越好。通常是一事一议,以小见大,文字精炼生动。其次,在有了写作材料,有了对主题和材料的认识之后,要围绕一个“理”字,用理论观点去统帅构思。“理”要是思想政治教材中所讲过的理论观点,如若不然,而是自己随意有感而发的一个议论、一个观点,那就不是思想政治课小论文了。这是思想政治课小论文与其它作文的主要区别。一篇小论文最好用一个理论观点去指导构思,抓住事物的一个侧面,理论观点多了,就会分散,往往驾驭不住,也有悖于“小论文”的要求。运用理论时要注意:对理论观点的叙述和议论,语言要自然,规范化、口语化,不要生搬硬套教材,理论与材料的衔接要自然。通过这些指导,使学生掌握政治小论文的特点及书写技法,效克服学生对撰写小论文的畏惧心理,能使其在撰写时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第3篇

一、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意义

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在掌握确凿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思想政治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成议论性文章就是思想政治小论文。

1.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广大政治教师要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法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选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进行发现和创造,大胆打破观念的束缚、时空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初中政治教学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并不排斥学生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研究。马克思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政治小论文是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3.小论文活动能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实施

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要注意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以解决现实问题,要体现时代感、新颖感和生命力,要以事实为依据,善于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让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和进一步提高。笔者每个学期都会在所任班级中开展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可表达性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十分重要的只能意会知识的学习;只重视了听、看,忽视了做,所以笔者在进行政治小论文教学的备课时会多花一些心思。具体活动方式是教师指导与学生个体活动相结合,活动的具体步骤如下。

1.教师指导。首先,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其次,讲清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再次,举办政治小论文写作讲座,介绍学生阅读优秀政治小论文。

2.学生的个体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材料,做社会调查。在学生掌握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分析、整理、提炼与小论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透过现象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从实际中引出理论或结论。然后,拟定题目,撰写小论文。

3.教师指导。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撰写小论文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认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研究与写作水平。一般情况下,小论文可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写作。

4.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评选小组进行评选活动,并将优秀小论文推荐上报。

5.在一学年小论文活动结束后,要对小论文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可采用教师小结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反思

以上方案的实施,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政治小论文写作这项政治课教学活动,得以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并且笔者通过多年的政治小论文写作教学实践形成了如下反思。

1.选题内容应该注意时代性、现实性、针对性以及典型性。从获奖论文来看,所确定的题目应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时又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解决现实问题,反映对社会的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的关注。如:诚信、环保、校园暴力、中学生上网面面观等课题。

2.要精心指导。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和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 政治小论文教学 乡土资源 体验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58-01

“老师我们没有东西写啊?我们没有素材,到哪里去找啊老师?”“老师我们在农村,家里没有电脑,信息面不广啊!”……

一、政治小论文写作存在的现状及分析

(一)政治小论文写作的现状

现状一:不知道何为论文,何为政治小论文,又不知从何下手。

现状二:据了解绝大多数农村初中学生不喜欢写作,觉得无内容可写,无事可论。

现状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可写,没处可查。经常是为了完成一项写作任务而拼命的去寻找素材,也不考虑素材的真实性、时代性、新颖性和完整性等等。

(二)原因分析

1.观念问题

政治小论文对与学生来说普遍都具有一种神秘感和畏惧感,只要是提及“论文”两个字,大家都认为非常之难,许多学生认为自己语文作文一直在训练的都写不好了,何况政治小论文呢。

2.素材问题

“无米”,“肚中无货”又是学生写政治小论文的一大难点,许多学生都认为要写好一篇政治小论文应该有发达的通讯,有电脑可查,要见多识广等等,而对于我们这种典型的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写做素材的寻找上有很大的难处。

3.体验缺失

许多学生的习作单调、僵硬,空话、假话、大话连篇。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认识结构不完整,思维品质不成熟,再加上对于书本,对于生活,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用心去体验过,从而造成学生体验的缺失。

二.政治小论文写作在乡土资源上的开发和利用

乡土资源,作为课程资源中的课外学习资源,往往很容易被老师忽视。国家课程虽然也尽量顾及历史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变性,但由于受到课时、观念、评价标准等条件的限制,只能是挂一漏万地选择,这就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种教育资源。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

(一)解放学生的双眼,从乡村的自然景观中发掘习作资源

我市是典型的“森林中的城市”,既有林中茶叶、笋干、山核桃、鸡血石等几宝,又有“吴越文化名城”之美称,阡陌纵横以及当前社会天翻地覆的变革等等,习作的题材俯拾皆是。教师要把学生的双眼从狭隘的课堂解放出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去寻找美、发现美,并及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笔触来表现美。

比如写家乡变化之快,以往的农村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的局面,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家乡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昔日低矮的瓦房草棚如今变成了一幢幢高楼别墅……这一切,足以让学生感慨和自豪。这一切,也是学生写作的最好素材。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一契机,从培养乡土情感入手,激发学生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笔去描绘。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具体,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如《我家门前的那条路》、《银杏的呼唤》、《家乡变化启事录》等一些精美的习作应运而生。

(二)解放学生的双手,从乡村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习作资源

家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底蕴,挖掘这种底蕴,可以起到习作、育人的双重作用。“意在笔先”,“留心处处皆学问”。

1.访农家之历史

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经历过辛酸的往昔。与自然灾害的抗争、打倒土豪劣绅、修路造桥、开河平地、重建家园……一个个凄惨的故事,一幕幕苦难的历史,催人泪下,促人奋进。让学生去问问前人的创业史和光荣史,感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稼穑之艰难,懂得祖辈“背灼炎天光,足蒸土暑热”的劳作之艰辛,激发对创业者感激之情,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于是,在学生的习作中,就会出现许多浸透着真情的作品,如如藻溪丝绸市场由兴到衰的原因、传承・延续――对临安市昌化鸡血石博物馆的思考、九里桥的来历……

2.问家乡之传闻

家乡历史传闻实际上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夏日傍晚,暑气渐消,清风徐来,许多老人都能手摇蒲扇讲上一两个传闻故事。通过访问,学生受益匪浅。一个平淡无奇的村庄、一座老态龙钟的古桥、一棵枝叶扶疏的百年银杏、一间残垣断壁的老屋,都深藏着一个个动人的传奇故事,让学生们欣喜无比。于是,在他们眼中,普通的家乡景观有了丰富的历史底蕴,熠熠生辉。

(三)解放学生的心灵,从乡情感悟的体验中丰富习作资源

生在农村的学生往往对眼前的事物充耳不闻,视若无睹。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走进乡村、走进生活、体味生活,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素材、捕捉信息的心灵。

1.体会“风俗乡情”

思想品德书上有一句话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于漪老师曾说:“乡土文化负载着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是的,乡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千百年来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在历史的延续中孕育了强大的生命力。杀鸡宰鸭,走亲访友的正月;螺蛳嗍嗍,炉渣沽沽的清明;上梁说“哨子”、祝寿做寿桃等充满趣味的家乡风俗和乡情,为学生的习作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体验“劳动闲趣”

家乡有农民勤劳俭朴,一辈子以劳动为生。对于农民的后代来说,劳动的机会唾手可得,可是许多学生写劳动,只言片语,写得不生动、不实在,推本究源,是因为他们只是劳动的旁观者。翻地、浇水、插秧、收割、种桑、养蚕等等农活,蕴含着许多农艺农技。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身体力行,去领悟劳动之苦、收获之乐。除参与农活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去尽情体验乡间“闲趣”,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就会摆脱“无米之炊”的困境,也就不会为“言之无物”而苦恼。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关心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去发现、领悟、认识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从中领悟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并将这一切融入自己的灵魂与血肉中,使之成为自我生命的底蕴与存在之根。

参考文献:

[1]陆贵勤.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增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42-01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普遍缺乏活力,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无法与教师进行密切的配合,影响到学生的政治学习效率,甚至部分学生对政治学习毫无兴趣,在课堂上学习非常被动,对学生的政治学习非常不利。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策略不科学,没有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影响到学生政治学习的水平。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1.教师运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以进一步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与学生开一些小玩笑,使学生能够开怀一笑,而学生在欢笑中可以放松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进而在课堂上也会更加积极和活跃[1]。此外,教师应尽量避免运用过于严肃的语言进行教学,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诙谐的教学语言进行政治的教学工作,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无压力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更加的活跃,其教学质量在不断的提高,对学生的政治学习非常有利。

2.组织丰富多彩的政治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政治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并且在活动中学习相应的政治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可以组织2015年时事政治串联活动,要求每位学生说一条时事政治,而到哪位学生那里而学生没有说出来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表演一个小节目,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2]。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学生在政治课堂上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摄取知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通过采取如上策略,实现了初中政治教学工作的高质量进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3.组织课堂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

在以往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从头讲到尾,未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讨论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气氛非常沉重,严重的影响到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失去政治学习的信心,影响到学生长远的政治学习。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组织课堂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3]。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本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要求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各抒己见,最后进行答案的统一。教师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充分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更加主动,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也更好,实现了对学生的科学教学和高效教学,充分的增强了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活力,实现了最佳的政治教学效果[4]。

4.组织课堂游戏,增强课堂活力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组织课堂游戏,以进一步增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活力。游戏的优势在于具有较为显著的趣味性,与枯燥的课堂知识相比,学生更加乐于参加游戏。因此,教师可以将相应的政治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玩游戏,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就将相应的知识掌握了,全面的提高了对学生的政治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进而课堂学习效率也会更高[5]。

5.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于增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力的策略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组织丰富多彩的政治课堂活动、组织课堂讨论以及组织课堂游戏等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全面的增强了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活力,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配合度更加紧密,学习效率也更高,政治学习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实现了对学生的科学教学和高效教学,促进了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董仲良.试析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提问方法与途径[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32).

[2] 王苏梅.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2(08).

[3] 郑子春.初中政治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1).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 思考 经验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教育大环境的改变,教师和学生作为政治教育的两大主题,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整个人类社会接受信息的便捷和人们内心的活跃,同时也为教育特别是看似枯燥无味的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现代的教师们往往感慨初中政治课程难上,而课程难上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难教。在感慨之余,笔者想的最多的还是从政治课本身入手,通过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来对整个政治课程教育低迷的状态进行改善。这种改善在对新课改精神进行契合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态度的改变

态度的转变是内在的改变,往往是一切不良影响改变的基础。初中政治课程相关的教学态度的转变涉及到对政治课程本身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对教学效果的态度。这三个态度的转变是以教师为主体,从教师本身的改变来带动其他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整个教学的大变样。

长久以来,我国人民的政治素养其实并不高,通过在基础教育当中加入政治课程,不得不说有着为了全面提升我国国民的政治素养的思考。从这一方面而言,初中政治课程还是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的。在初中政治课程中,对于爱国精神和社会主义的宣传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这部分对于一个学生今后事业和人生的成长及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部分是时事政治的相关内容,学生时代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是我国的学生们自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青年人关心国家实事,关注国家的发展,国家才能够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然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从根本上给学生们一个十分不好的印象,他们往往将政治当做是一门社会主义国家硬塞给学校的一个课程,那么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负担。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政治教学的效果不太可能有什么进步。事实上,政治的教学带有很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它是在为学生们宣传一种信仰,一种对于自己祖国和人民的信仰,一种对于社会主义真善美的信仰,在这种信仰的指引下,一个人才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并且收获自己的成功。对于政治课程态度的转变,实际上就是从真正的意义上了解政治这门课程的作用和重要性。

对于学生的态度,近些年来也在不断地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这个职业慢慢退去了其神圣的光环,开始仅仅沦为一个职业,与工人、农民、银行出纳一样的职业。这是一个十分不正常的现象,说明我们对于文化的热爱已经逐渐暗淡下去。在这种大的社会氛围之中,很多教师开始认为教师对于学生没有太多的责任可言,我讲我的课,你爱听不听。这一点是十分令人担忧的。对学生态度的转变,第一是要给学生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将他们当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去对待,而不是一群坐在下面与讲台上的老师分担教学中的“学”的角色的机器。更重要的是要将教师的责任感重拾,对待学生积极负责,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关爱,那么在学习政治课程的时候才会更加起劲。

第三个态度的转变指的是对教学效果的态度。如果不是简单地将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职业,而是背负着一个神圣的职责,那么对于教学效果态度就不会那么的漠然。当然,这里所指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考试分数,而是学生真正运用初中政治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对于这种教学效果的态度必须是重视的,这一点对于教学本身也十分重要。

二、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改变

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仅仅对课本作为教学的唯一内容,那么大部分的学生都会感觉初中政治课程的无聊和枯燥,这也是初中政治课程最大的弊端之一,也是造成本课程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提升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新的课改要求下,初中政治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多样性,引入能够引起或者激发学生兴趣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真正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培养政治素养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政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例如,很多学校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实践课程,与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相互映衬,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书本的知识,同时增强了他们对于政治课程的兴趣;还有的学校成立了各种政治相关的各种研究小组,比如“政治理论研究小组”、“思想政治课学习小组”、“法律问题研究小组”、“人生问题研究小组”、“道德问题研究小组”等,都为学生从不同的方位接触政治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并且在与组内成员讨论的过程中去伪存真,谋缰さ乃悸防此伎伎伪旧系闹识;还有的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政治相关小论文的征文比赛,激发学生对政治话题进行思考并给出自己的想法,学会思考,这才是政治教学真正的目的所在。

总之,将教学内容突破书本的藩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激发学生对于初中政治课程的兴趣,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于教学本身也是很大的促进。

三、初中政治教学方法的改变

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学的最后一步,也是将各种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落到实地的一个必经途径。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对于初中政治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就是尝试不同的课堂组织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有的政治老师将整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话题的讨论或者展开对某一个实事的评论;有的在班级中组织关于政治话题的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运用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获得额外的加分,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得到更多相关的知识点或者观点,并且将一个道理看得越来越明晰并且越来越全面。对于教学方法的改变,不仅体现的是一种教学的态度和创新,更加代表的是一种对于政治课程教学的智慧。一句话,教学方法的改变能够为初中政治教学带来更大的活力,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初中政治的教学目前是各个初中学校面临的共同难题,这是由一系列综合的问题共同造成的结果。依据新课改的精神,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不过这些改变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改变现状,增强初中政治的教学效果,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同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骆云清.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第7篇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能钻研教材和教育大纲的要求,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接受能力,精心备课,精心授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研究新教法,新学法,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初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路子,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增强思想政治课对德育的针对性。从1993年9月开始,我一直从事初三毕业班的思想政治科的教学工作,勤于钻研教材和命题方向,真抓实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先后在1995年、1997年和1998年三年中考成绩评比中,平均分、及格率均名列全县第一,多次在县政治科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并举行教学观摩课,取得了好评。95年9月我被榜头镇党委、政府评为“教育先进工作者”。97年12月,我参加县优质课评比,成绩优异,被教育局评为“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几年来,在教学改革和钻研教学新方法上,我撰写了一系列教学经验论文,在各级会议上交流,取得了一致好评。《如何大面积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初三年政治科教学点滴体会》、《努力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的实践》、《贯彻“两全”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分别在1995年、1997年、1998年和1999年的县政治科中考质量分析会上交流并收入汇编。其中《努力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的实践》一文于1999年5月在省《德育》优秀教学论文专刊发表。《贯彻“两全”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一文荣获99年县中学优秀政治教学论文一等奖。我曾经在95年、97年和98年三次在竹庄中学举行现场经验介绍,取得好评。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耐心辅导学生,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融贯于日常生活中,与时事政策教育相联系,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陈丽白同学的小论文《民族之光》获县一等奖;陈汇慧同学的小论文《中华之光》荣获市三等奖;王锦敢同学的小论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克不容缓》获县二等奖;陈汇慧同学的小论文《人口警钟要长鸣》获县三等奖。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政治教学;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它展现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生活屏保、历史风貌、价值取向等。初中政治教师应当将传统文化应用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弘扬传统文化。

一、应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思考

初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如果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政治概念,学生会对政治学习产生错误的认知,他们会觉得学习政治知识的意义就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认为学习主体性消失,从而不愿意主动思考政治知识。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应用具有争议性的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辩证及讨论的过程中学习政治知识。以初中政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与家人的相处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元代郭居敬编撰的《二十四孝》一书中卧冰求鲤的故事。让学生思考故事主人公的继母病了,想吃活鲤鱼,主人公去河上卧冰求取一条鲤鱼,这样的事例算不算孝顺?在现代社会里,作为子女应当怎样与父母相处?教师应用主题探讨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轮流回答问题。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的过程中辩证地思考初中政治知识。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卧冰求鲤的故事不能成为孝顺的典范。学生们认为,继母要吃鲤鱼,可以应用去市场上买鱼、与其他人交换鲤鱼等方式获取鲤鱼,如果获取鲤鱼不方便,可劝导继母食用其他的滋补食物。学生认为,古代提出的孝顺是一种把等级观点引入到家庭中的概念,现代的子女不应该应用“孝顺”的态度对等父母。而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构建怎样的人际关系,则引起学生新一轮的讨论。初中政治的概念是固定的,而政治概念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政治概念本身具有争议性。如果学生不能深入地探索这些政治问题,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就会出现偏颇,初中政治教师可让学生探讨具有争议性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去粗取精的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政治概念知识。

二、应用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熏陶

我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已经被人们认可,并且影响深远,初中政治教师如果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将传统文化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迅速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意思,并且愿意接受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初中政治教师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以初中政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尊重诚诺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季布一诺》这一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认为季布的一句诺言比一千两黄金更贵重?他遵守诚诺的行为背后隐含着一种什么精神?教师应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探讨这个问题,应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深入地探索政治知识。学生们从诺言的概念、诚诺的性质、遵守诚诺的意义这三个角度来探讨季布一诺的典故。学生认为,诺言的概念,就是答应了对方去做某件事。一句诺言对托负方与被托付方都有约束力。在深入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我国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背后有较深的历史底蕴,也反应着我国的传统价值观,这些文化传统是构建我国政治思想的一部分,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素材,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政治知识。

三、应用传统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初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开展政治实践,教师可以把传统文化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应用实践的方法感受传统文化,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思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初中政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爱国知识为例。在十月一日将到来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让学生了解在战争年代,古代先贤报国的方式是忠于国家,或出使四方不辱使命,或投身战场舍身报国。那么,在和平的年代,学生可以以怎样的形式报国?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十月一日到来以前完成一个爱国活动,这一爱国活动必须能够展现出学生的爱国理念。教师应用项目任务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深入地探索政治理论知识。初中政治教师把传统文化与政治活动结合起来,可让学生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实质,结合社会的发展改变传统文化的实质,保留传统文化的实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生成独有的政治知识。总之,初中政治教师如果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政治教学中,就能为学生创建一个熟悉的传统文化情境,让学生能够深入地探讨政治知识。本次研究论述了把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的成果可以为初中政治教师们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合作式教学理念 初中政治课 课堂

初中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是传授初中政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不同形式的初中政治活动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团队精神。本文主要探讨合作式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众所周知,合作学习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习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以下将针对合作式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合作式教学及应用特点

合作学习的形式有小组合作讨论、小组调查、团队竞赛等。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政治教学中重视合作学习。虽然对于合作学习还没有形成权威性的定论,但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并非把几名或一群学生组合在一起学习就能称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作为学习的主体和基本单位的,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小组有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为了这个目标组员结合在一起。

2 组内分工责任到人: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责任和义务。

3 合作共享成果:小组成员必须人人参与,互相帮助,鼓励和支持他人,遵守行为规则要求,并且共同分享资源,共同分享成功。

4 集体评价小组成效:集体的荣誉就是每个人的荣誉。

二、合作式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与现状

1 公开课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学生分组讨论、政治情景剧表演,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很多政治课堂气氛活跃,场面热烈,合作学习出现的频率很高。然而,是不是给个问题小组讨论一下,给个主题小组表演一下,就叫做“合作学习”呢?很多政治课上合作学习出现的频率极高,然而细细看来,有时却缺乏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合作讨论活动展开的时候,经常出现人声鼎沸,甚至学生上蹿下跳的混乱局面,教师无力驾驭,课堂缺乏应有的教学规范和秩序。学生合作学习的表现和学习效果也差别极大,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和基本素养。

3 合作学习成为了花架子,因此合作式教学法是初中教学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加强建设初中政治课教学,加强基础的教学和研究,以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合作式教学理念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 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合作式教学理念交流。教学阶段的划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确定教材的教学时数和教材内容在进度中出现时机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之一。关于政治,人们会有多个角度、不同层面的理解重心与阐释思路。

苏人版“思想品德生活需要宽容友善”课本将学习思想品德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内容,这样的选择可以说是非常大胆的。合作学习设计新颖独特,分组让学生从不同视角学习和了解。通过组内合作学习完成任务,在课堂上扮演不同角色讲述展示,分享交流学习成果,绝大多数学生都投入了学习,分担了任务,在交流合作中得到了提高。因此,对于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特别是多视角性、多层次性的内容,采用合作的方式来学习才有无穷潜力可挖。

2 开展辩论活动。实践训练对学生学习初中政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明确的分组,有了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和分工,而且在合作学习之后必须以小组为单位,上台与反对方进行激烈的辩论,这些设计可以促使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合作分享,共担责任。对于合作学习中的辩论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题要恰当,所定题目必须是能激发学生辩论兴趣,有讨论余地的;二是课前必须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让他们占有一定的资料;三是课堂讨论中要注意调节、控制讨论话题,不要让学生随意转换话题或跑题;四是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讨论状况,如论据是否完善,论证的方式是否得当,评价的标准是否正确等,但绝不要就辩论内容下唯一性的结论。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辩证思维;初中政治;预设;生成

“预设”和“生成”是对立统一关系,正如初中政治教育中的辩证思维一样。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创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方式,注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激发学生的政治知识学习兴趣,并通过有效的“生成”,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不断提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构建良好的政治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初中政治学习的价值。

一、“预设”:挖掘内涵,营造氛围

精彩的预设能够将政治教学知识有效地整合,激发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从整体上把握政治知识的纵向和横向发展,对初中学生思想政治内容的学习以及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初中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政治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注重课堂“预设”,挖掘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内容,做好课堂教学铺垫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多元文化的‘地球村’”这一内容中,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播放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文化景致、文化习俗视频等,如美国欢快的圣诞节氛围、中国年味十足的信念等,展现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信仰,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范围基础上,组织学生进入课程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如,指导学生学习“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一内容中,资产阶级改革背景的内容主要包含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以及各国纷纷进行改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内容之间的普遍联系,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循序渐进地导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改革”的理性概念,让学生对应背景内容进行比较学习,促使学生生成新的理论认识。

二、“生成”:融合生活,思维碰撞

初中政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指导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通过政治学习,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真正发挥政治教学的积极引导作用。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通过有效的“生成”,将政治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展现初中政治教学的价值及必要性。

思维的碰撞能够实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竞争合作求双赢”这一篇内容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学生间可以3~4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需要互相分配任务,共同学习课堂中的内容。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教师也可以提出“合作竞争中应该如何对待竞争对手?”等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答案。在学生合作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问题,检验学生讨论的结果。存在不同答案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讨论、辩论等,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思维碰撞,丰富政治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政治知识的深入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合作学习的方式与“竞争合作求双赢”这部分教学内容相互吻合,有助于提升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竞争合作共赢的意义。

再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可以在课程指导完成之后,提问学生“你认为诚信重要吗?”等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韩信守信”等寓言故事,为学生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孙水林和孙东林的真实经历,使学生能够将实际生活中的诚信与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连接。其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认为生活中哪些小事中蕴含着诚信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生活,回答“答应同学的事情必须要做到”“必须按时到学校”等。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以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主动建构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富含层次的政治教学引导活动,能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与政治学习之间的联系,不再将政治仅仅作为一门学科,而是作为引导学生积极生活的重要指标,引导学生不断改变自我、提升自我,以良好的生态和思想去面对生活,真诚对待每一个人。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初中政治教学的实际要求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可以通过“预设”和“生成”,在充分激发学生政治知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辩证思维,使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真正展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