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音乐教学下音乐论文

一、对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1,笔者认为

要想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首在端正态度,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有利于为祖国培养全方面的人才,对于健全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人能力都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初中音乐教育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都应该对初中音乐教育紧抓不放。另外,加强对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视,还要加强对初中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筛选,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却承担着音乐教学的主导地位。

2,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优化音乐教学结构。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首先要树立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初中音乐作为一门非专业的音乐教育,就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结构,合理的进行课堂设计。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针对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浅显易懂地渗透音乐知识,强化音乐育人的观点,将音乐课堂设计为充满创造性和美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融洽、和谐和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尊重学生在音乐课堂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初中音乐教育不是简单的学习几首歌曲,还涉及到了音乐理论和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要想同学们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就要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认知来表现这些知识,例如用拍手、跺脚、汽笛声等声音来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曲目,帮助同学们边模仿边识谱。

3,结合时代特色

时刻更新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适当的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当中,笔者看来,这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流行音乐符合初中生的审美特点,也比较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也符合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过流行音乐对学生加以引导,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再者,初中生对于流行音乐和追星等行为,加以克制不如加以引导,把流行音乐作为初中音乐教育的一部分,让流行音乐带给学生正面影响。但流行音乐的引入也不能盲目的全盘接受,而是要有选择的引入。在具体操作中,首先认清流行音乐的特点,教师要端正对于流行音乐的态度,并能对其进行选择。其次,对于流行音乐的选择要集中在主流媒体播放频率比较高的,社会上的流行音乐良莠不齐,中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不高,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教师将主流媒体播放频率较高的音乐引入课堂,对其进行分析和引导学生怎样欣赏这种音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加强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理论修养和鉴赏水平,引导学生学会对流行音乐的内容音乐内涵和艺术水平上,避免学生理解错误而误入歧途。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建立有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都十分重要,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应该遵循初中音乐教学的原则,循序渐进,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学习流行音乐。

二、结语

全文阅读

初中音乐互动教学模式论文

一、教学活动前奏的“互动”

任何一门学科在授课前奏时如果能经过互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则其教学效果必然不会很差。音乐教学也一样,也需要经过互动,才能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促进音乐教学有效地发展。在授课之前,我曾做如下“互动”准备。

1.改变传统的座位,为教学“互动”做准备。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座位是一排一排的,这样的座位其实不利于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为此,我打破常规,在上音乐课时改变了座位安排,让学生坐在“圆桌”形,这样在音乐授课时,学生与学生的距离感、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感就会越来越近了。确切地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就缩短了,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2.改变导课的形式,为教学“互动”做准备。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改变传统的方式,不再拘泥于教室内,而是课外和课内相结合。例如,在《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一首歌曲的教唱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方法,而是叫会唱这首歌的学生穿着少数民族的服装,唱着这首歌,把教室当成少数民族的家园,挽留着前来游玩的人们。在这美丽的歌声中,学生们载歌载舞,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所以说,这样的导课形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也抓住了学生心理特征,学生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走到学生的中间去,和他们一起互动,带领着学生去感受音乐的美好。

1.以舞台互动的形式,促初中音乐教学。现代的学生一般来说都喜欢流行音乐,在家经常会模仿歌手们演唱歌曲,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歌唱舞会”,利用一些教学设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歌台或者是KTV包厢,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心情地一展歌喉、尽情地随着音乐的旋律跳着,唱着,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必能放松自己,没有丝毫戒心,把自己的才能尽量展现在教师的面前。另外,教师也可以让自己融入这个群体当中去,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和学生共同享受这些优美的音乐,在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肩负着指导的作用,提示学生留意这些旋律,记住这些旋律,全身心去感受这些旋律,例如,可以用手拍拍子,用脚踩鼓点等动作,使自己熟悉这些音乐,并伴随它们产生创作的灵感。

2.以比赛互动的形式,促初中音乐教学。初中生的好胜非常强,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我们应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设置比赛的舞台,以满足他们争强好胜的心态。当教授完某一歌曲时,在班级里让全体学生上台演唱,把他们演唱的成绩分成一、二、三等奖,买一些奖品来奖励唱得好的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提高。对于乐理知识,因为很难记忆,所以可以在班级中进行乐理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得分最高的小组可以得到奖励———流行音乐的光碟。采取这样的方式,就能在学生中间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竞争气氛,学生们对音乐课一定会越来越感兴趣。

全文阅读

声势律动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一、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声势,指的就是通过人体的各种姿势动作来产生声响。声势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它是人类表达和交流情感最古老和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在卡尔•奥尔夫创立的音乐教学法的基础之上衍生了声势教学的理念,它通过身体律动作为乐器来进行节奏的训练。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利用自身所熟悉的肢体来产生有规律的节奏,可以使其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使动作协调发展,并帮助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律动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其首创者是瑞士的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他是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该教学法也被称为“体态律动”。该律动教学的最终目标与音乐教育的目标始终保持一致,即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也就是希望通过身体动作来体验和培养自身的节奏感,使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得到加强,从而使得学生的创作动力得到提高。学生通过律动来直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从国外的音乐教育体系来分析,不管是瑞士的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还是德国奥尔夫的节奏教学,都强调用身体的动作去理解和再现音乐。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创造进行律动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自己喜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领悟,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达到动静结合的目的。从律动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帮助和引导学生从更深的意义层面来联想音乐形象和理解乐曲,从而在主动参与和实践中产生愉悦和美的享受。对此,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任何音乐理念都可以转化成身体律动,而某一身体律动也可以相对地转化成音乐。

二、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全面挖掘和训练初中生的节奏感。

人的动作自身就带有节奏的动力,人从最简单的行走、跑跳,直到日常生活和劳动过程中的动作本身,无一不是为动作节奏教学提供了相应的素材。节奏训练的重要目标是将身体作为最基本的乐器,通过人体动作来挖掘人天生的节奏感,之后体验和发展人类越发敏锐的节奏感。对于初中生来讲,正是由于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身体较为协调,反应和表现较为敏锐,所以通过人体动作来培养他们对节奏的体验和享受,是最佳年龄接受期。虽然方法最简单,但是效果却最好。

2.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的创造力。

当学生听到一些音乐会即兴地做出一系列身体动作的反应,这种即兴表演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表现以及创作的欲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该方法也是最简单和效果最好的。只有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通过人体动作把对声音的感知表现出来,比如声音的大小、走向以及拍子强弱的变化,甚至不同的音色和曲式结构等。

3.有助于初中生身心的平衡发展。

全文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特性初探的论文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笔者立足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实际和课程改革的方向,从四个方面探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特性,即教育主体差异性、教育内容选择性、教育目标层次性、教育途径整合性。旨在相关领导和教育同行形成共识,从而大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进入新的世纪后,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当代社会对各类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将音乐教育列入各类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少不了音乐教育。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更不同于其它学科,其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途径诸方面独具特性。认识和把握这些特性,是圆满完成教育任务的前提。

笔者是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师,在数年的工作实践中,坚持对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特性进行探索,形成了以下初步认识:

一、教育主体的差异性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体的差异性决定教育教学的起点和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体存在四个方面的差异。一是区域差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源广泛,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和乡镇。农村和乡镇中小学教学设施落后,音乐师资力量薄弱,音乐教学水平低下,这部分生源的音乐基础与城市生源有明显差别。二是兴趣差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文化成绩较差,行为习惯懒散,学习动力缺失,对音乐没有兴趣。唱歌五音不全,跳舞羞于登台,器乐多未尝试,乐理一窍不通;而极少数学生却对音乐情有独钟,对其它文化课不感兴趣。他们能唱会跳,擅长乐器,甚至形成了音乐特长。三是阶段差异。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小学初中打基础阶段,也不同于高等教育研修深造阶段,而处于补偿和衔接的中间阶段,要求承上启下,夯实基础,系统学习,形成素质。四是专业差异。中等职业学校虽然普遍开设音乐学科,开展音乐教学,但不同专业在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材使用,音乐教学目标设定,音乐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音乐专业及其相近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师专业,艺术专业等,与其它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学要求有天壤之别。如果对教学主体的差异性视而不见,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就会劳而无功。

二、教育内容的选择性

中等职业学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内容没有统一规定,课程设置、课时分配、教学内容等都由学校自定、学科自主、教师自选。较规范的学校开设声乐、指挥、欣赏、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一般的学校参照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大纲开设唱歌、欣赏、器乐、识谱等课程。一部分学校在第一、二学年上下学期设置每周1-2学时的音乐欣赏或唱歌课。极少数学校甚至不设音乐课程,不上音乐课。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内容缺乏统一规定,部分学校完全自主,甚至不开设该课程,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全文阅读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长期以来,很多人把音乐教学当成纯粹的艺术教学,以学生能拉会唱为着眼点,结果导致了学生太机械;也有的人把音乐当成单纯的德育工具,以学生具有爱国主义为出发点,结果造成学生对音乐的误解。其实,音乐课程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她应该具备三大功能。一是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而且要具备推动艺术发展的功能;二是音乐作为一门审美课程,对于让学生体验美、理解美、提供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无法替代的功能;三是音乐作为一门促进心理健康的课程,应具备熏陶心灵,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把音乐课程同音乐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相互割裂,相互分离,甚至相互对立起来,而应当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音乐教学的价值与教学行为的实际教育效果。

一、重视音乐的情感灌输,提升音乐教学的品味

一是音乐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音乐不仅能够培养审美能力,还能够培养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力。美国在六十年代为了研究音乐对人在创造能力发展方向的作用,在哈佛大学设立了“零点项目”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目前虽然各学科都谈培养创造力,但音乐在此方面尤为突出。音乐产生过程就是创作过程,学生的表演或欣赏都必然伴随着创造和联想,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它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二是音乐与社会交际的关系。《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学生都爱唱,通过歌曲的学唱,我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首歌曲,不光是因为它的旋律好听,而是通过歌曲的演唱,大家都感受到了旋律比文字更加直接地到达了他们的心灵。他们会为现实生活中在天灾中逝去生命的人惋惜,更为失去亲人的人们痛心,他们真正在歌曲中感受到了“我们同属一个世界”。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表达情感的可能性,这种价值对人格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们的课堂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形式常常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有助于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三是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当音符在冥冥中翩然起舞,你会忘记人世间所有的烦恼……自由自在的游弋于音乐汇成的河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学生“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态;能够承受挫折;正确认识环境并适应环境;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协调……”等。音乐是人类的心灵体验,是人心理的折射,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良性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改善人的情绪,振奋人的精神。完备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已成为人类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重视音乐的互动效应,提升音乐教学的深度

1.学生是主角,让教学动起来。无论是教学什么样的课程,我们都要让学生动起来。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观、创造力、想象力、合作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当主角,要善于从学生的学习活动出发,刺激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的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去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去思考、创造、表达,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能力发展打下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若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不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那么,学生将失去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

2.情景是主调,让教学活起来。无论是审美、还是发挥音乐对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都需要情感的参与,让学生的身心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让学生“心变成鸟,轻盈地飞翔在音乐构成的天空……”,我在教学《采茶舞曲》时,首先播放录像,让学生聆听观看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情景,了解采茶劳动的特点,感受茶山、茶林的景色,推荐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观看、聆听、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感受、理解音乐艺术的魅力。

全文阅读

初中课堂教学音乐论文

一、灵活设计音乐教学课堂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单一的教学设计,往往导致学生感觉音乐课堂枯燥,对音乐课产生抵触情绪。为此,我们可以设计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加音乐课堂的灵活性,让学生乐于上音乐课,在音乐课上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例如,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时,教师就设计先由少数民族的学生演唱自己民族的歌曲环节。这样,激发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采用互动式音乐教学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增加互动的方式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例如,采用游戏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音乐教学中,与同学、老师共同欣赏音乐。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更加的投入,更加敢于表达自己对音乐的见解。

三、注意课堂教学的超越性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主渠道,有的人还提出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但教师课前课后的工作并未按规定的深入,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就学生而言课堂确实是主阵地,主渠道,但教师的工作的真正重点应该放在课外,对此分析就不难理解,教师对教学知识的分析,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与水平的论断及教学活动设计,是一项细致而富于创造性的工作,需要大量分析、调研。这样主动地在该环节上让学生当主角,自己导演,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作用下,养成良好的分析、研究问题的兴趣形成富于个性的特质。因此,注重课堂教学的超越性,也是注重课堂教学的前提。

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增加情感投入

人类的情感有调节、感染、迁移等多种功能。现在的音乐教学中强调通过熏陶感染成形,潜移默化以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欣赏教学,都离不开一个“情”字,离不开情感功能的运用。课堂教学只是“授业”只是信息上的交流,而没有“传道”没有师生之间及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注重发挥情感的重要作用,就不能完成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使命。六、注重拓展自身教学能力

全文阅读

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一、音标教学应系统、集中,把握最佳教学时机

教师在教学音标时,应把音标单独提出来让学生系统、集中地学习,而不应把音标教学分散在各个单元,因为分散学习,学生容易学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使音标教学的过程变得很长。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是有能力集中进行系统的音标学习的,我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方式,让会读的教不会读的,一个星期后我亲自检测学生学习音标的情况,让学生一个个地读给我听,结果出乎意料的好。由于在教学时我强调了元音的发音,检查时我发现学生对元音的发音很理想,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初中生已有好几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了,由于小学英语教学对音标学习的关注不够,很多学生都是鹦鹉学舌一般跟着教师读,发音的准确率不高。虽然小学阶段零散地也进行了音标教学,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初中阶段尤其是七年级是学习音标的最佳时期,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对学习也有足够的信心,此时进行音标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二、应反复强化对音标的学习

当学生学会了音标,能用音标拼读简单的单词后,很多教师松了一口气,开始准备进行英语的阅读、语法教学了,殊不知,应不断强化音标教学,否则如果长期不接触音标,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对音标的驾驭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如何强化音标训练呢?

1.制作音标卡。在课堂上用2-3分钟时间让学生认读音标卡,或者将音标卡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时时刻刻看得见,加强记忆效果。

2.强化模仿训练,让学生多听国际音标磁带的发音,教师讲解发音的要领、口型、舌齿的位置,学生边听边读边体会。

3.充分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多读多拼单词,朗读音标不要一次花费很长时间,反复机械地读,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应高频率、多次数地带读。

4.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标的热情,将原本枯燥的变得生动有趣,可采取记忆游戏、比赛拼读生词等方式。对于拼读能力强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要关注拼读能力弱的学生,多鼓励,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音标的信心。

全文阅读

学生乐感视角下初中音乐教育论文

一、激发兴趣为乐感培养打下基础

兴趣指的是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直接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一种积极的情绪反应。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学生愿意学习音乐、认真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乐感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当学生对自己所学的音乐产生了好奇与兴趣时,他们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与音乐相关的各种知识与背景,在对音乐相关知识的积累的过程中,他们的成就感就会不断的得到满足,使他们的乐感得到极大的提高,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可以有长足的进步。相反,如果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厌烦感、排斥感,那么就会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相关的音乐知识产生排斥,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无法获取到满足感与成就感,而且还会在不断的挫折中使得他们的音乐素养、乐感的发展受到阻碍。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有很多影响因素,例如校园广播、电视音乐表演、音乐会、音乐比赛等等,而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兴趣是影响最大的,教师优美的歌声、生动的作品分析以及丰富的音乐素养,都能够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多听、多看、多思考提升乐感

要让学生的乐感得到提升就需要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听、多看、和多思考的习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一)需要多听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声音的艺术。声音的艺术指的是将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变化进行有规律的组织,并形成特定的音乐形象,通过听觉器官来感受的一种听觉艺术。人对音乐进行感知最直接的就是听觉,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多听,在头脑中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审美标准。这对初中生有着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学习音乐时,能够用心去感受音乐,建立起内心的听觉。学生要大量的去聆听各种音乐,通过对音乐的反复聆听,从而产生出良好的内心听觉。在培养内心听觉之初,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分辨能力,此时就应该让他们尽量的多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学生聆听音乐时,教师要通过引导的方式来增强他们的乐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听一些自己所喜欢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帮助他们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次理解与掌握,这样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提升学生的乐感。

(二)需要多看

对于音乐,不仅仅需要多听,还需要多去看,看那些专业人士的表演,可以建议或指导学生去多读多看音乐家的传记、访谈录,从这些东西去了解音乐大师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例如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交响乐之父海顿、圆舞曲之父老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小施特劳斯等等。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摩一些高质量的音乐VCD,大师们的现场演奏等。如果可能还可以让学生到现场感受演奏的氛围及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

全文阅读

互动性教学模式下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一、互动性教学模式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新课程的教学标准更加倡导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如何为祖国培养综合发展的全面人才十分重视,而音乐教学也是培养途径之一。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很多初中学生并不是十分重视对音乐的学习,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愿意拿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音乐的学习中。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互动性教学,不仅能激发初中生参与音乐教学的兴趣,还能指导教师改进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让学生领悟音乐情感,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众所皆知,音乐是音乐家表达和抒感的捷径,而对于倾听者来说也很容易引起与作者的共鸣。在新课程下对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更要通过音乐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情感,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而将互动模式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能在第一时间通过音乐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同时,在与学生共同欣赏音乐的时候,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及时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感悟,进而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合理将互动模式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中的相关措施

(一)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互动模式

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利用互动模式,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还可以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妥,进而更为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可以让互动模式得到更好的应用,比如教师在教授民歌《牵手草原》时,可以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挑选与该民歌同一类型的民歌《梦回草原》、《相约草原》、《唱首情歌给草原》、《忘不了这片草原》等给学生播放,并引导学生了解其中表述的情感,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民歌的音乐风格。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课堂歌友会”的教学方式,每当教授一首歌曲完毕,就可以安排学生上台进行演唱,彻底改变传统的那种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教学模式,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气氛得到充分的活跃,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该课的内容,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学习“好声音”,将其理念引入课堂,比如在教授完一首歌曲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分别演唱,而教师再对他们的演唱进行相应的讲评。这样,教师采用新颖的形式有助于吸引初中生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提高教学质量。

全文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一、新课程改革下初中音乐教学改革措施

(一)明确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中突出了人本思想,这也说明了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并非一味地听取教学知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以及性格等方面,将课堂时间利用到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当中,为学生创造出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造,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情感的同时,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将自身的角色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传授,而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帮助他们成长。

(二)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首先应培养的就是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而情境创设恰巧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最佳方式。大家都知道,人的情绪能够被周围的人们所感知到,那么在音乐课堂中,如果学生能够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将得到明显的提升。也就是说在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地创设情境,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找到适合学生的情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下尽情的唱歌、跳舞,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大自然所带来的美好,这种贴近于生活、自然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以及对音乐的渴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常常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反复的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就能够使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学生也自然愿意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以及爱好,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而学生也因感受到尊重而更加努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音乐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的音乐体验,从个人的角度作出音乐评价,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养成,同时也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与众不同的看法,创新意识得到提升。

(四)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