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线上教学

初中线上教学范文精选

初中线上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线上、线下,互助、互补”;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特别是2013年以来,微课概念和实践迅速升温,被广大一线教师接受和认可。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途径。就学校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我校始建于1946年,已有70年的悠久办学历史,是玉门教育的发祥地,曾是玉门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但是在经历了2004年高中部搬迁、2010年三中建校分流这两大事件之后,师生数减少了三分之二,并且因为地处老城区,所以生源质量也急剧下降。因此,如何提高成绩、如何办出学校特色、如何以质量立校,成为全校教职工面临的重大考验。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我校数学组率先大胆实验,在2015年4月申报省级课题《初中数学微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并获立项。该课题研究为我校改革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经过两年的研究、探索,初步形成了符合当我校校情的“线上、线下,互助、互补”的教学模式,并初见成效。在2017年中考中,课题组李冬老师所带的初三(4)班数学平均分达到94分(满分130分),课题组组长张云飞老师所教的初三(2)班数学平均分达100分(满分130分),名列全市第一。

二、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也并不是本课题组独创的,它是现在比较成熟和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起源应该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但经过1~2年的实践,发现翻转课堂存在许多的不足:

1.在用翻转课堂时,需要人手一个手持设备,如平板、智能手机等,而且还要有较好的网络环境。就算这些都能解决,但学生人手一部手机,上课看视频学习,下课发微信聊天,高兴了学生,也愁坏了老师和家长。

2.有些学校在用翻转课堂时,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学生在低头盯着屏幕,老师面对的不再是一群鲜活的小生命,而是一部部机器。因为没有了“面对面”、“眼对眼”、“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课堂师生的情感交流大大减少,老师很容易丧失激情,这样的课堂真的变成了“纯粹的知识的殿堂”,教学目标中的三维目标无从谈起。

3.严格的翻转课堂,是要做到“先学后教”的,就是要求学生课前看视频,课上做练习、质疑、讨论。可是课前具体是什么时间呢?显然最好是在前一天晚上。那么谁能保证学生前一天晚上能认真看视频,而且一遍一遍看,直到学会为止呢?谁能保证学生前一天晚上学会了,第二天课堂上就能会做老师出的各层次练习呢?这样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会不会出现许多夹生饭呢?

4.翻转课堂并不是真的“先学后教”,其实仍是“先教后学”,只是由传统的面对面教,变成了在网络上用视频教。并且老师为了赶时间,在10分钟的微课中是能多讲就多讲,一切结论与答案都是出自师口,成了典型的“一言堂”和“填鸭式”,这样怎能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在发现到了这么许多的问题之后,人们在翻转课堂的基础上又变化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就比翻转课堂显得更加灵活、易于变通和转换,被老师们广泛接受。而我们则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总结出了“线上、线下,互助、互补”的教学方法。

三、什么是“线上、线下,互助、互补”的教学方法?它的基本内容与流程是什么?

本课题在课题研究期间依托“能力天空”创建了“玉门二中云飞工作室”(网址:http://)做为课题研究平台和载体。该网络工作室按北师大版七―九年级数学教材设置章节目录树,课题组成员所搜集、制作的微视频均上传到平台。该平台向学生公开网址,免费开放,注册帐户之后可在电脑或手持设备上观学习,从而实现“线上学习”。但是该工作室平台功能只限于给学生布置视频作业,并不能给学生布置练习作业,于是课题组又与“北大未名课堂”(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北大未名集团,网址:http://)签定协议,为本课题组开通了“实证云课堂”网络试用平台(http:///index.php?r=login),课题组成员可以在通过“实证云课堂”在自己班内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在“实证云课堂”平台上,有大量的微课视频和练习题,老师自己的微课视频可顺利上传,形成“我的资源库”。老师可将微课和习题布置成课前预习作业,也可以布置成家庭复习作业,并设定完成时间。从而形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模式。但是运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线上”作业的完成率并不高,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学生其他各科面作业较多,甚至数学当天既有书面作业,又有“线上”作业,学生在往往是完成书面作业后就没有时间了;二是很多孩子家里没有电脑、没有网络;三是有一总分家长电脑安全防护做的不好,老是有弹窗,对学生干扰严重,甚至有不良影响,因此禁止学生用电脑上网;四是有的孩子一旦上网之后自觉性就变得很差,难以自控,严重影响各科作业的完成。为破解难题,我们经过研究调查,采取了两个做法,首先对书面作业和“线上作业”做统筹安排,以减轻学生作业量;其次是将学生按家庭区域结成两人以上的互助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人,并于家长做好沟通,这个小组内的成员晚饭后集中到组长家里一同完成一份“线上作业”即可。我们把它总结为“线上、线下,互助、互补”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式:

1.线上:是指学生借助于互联网和电脑及手持设备,在家里或在学校进和网上在线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2.线下:是指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集中在教室里,教师按班级授课方式跟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或直接交流,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

3.互助:是指学生以家庭区域结成互助组,互助组成员需集中在组长家里一起观看视频完成“线上作业”,学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互补: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硬件条件上的互惠互补,也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优势互补,以弥补学生学习上的缺漏。

四、“线上、线下,互助、互补”教学方法的优势

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量删减了数学配套练习册及其他数学书面作业,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感觉到:自从有了“线上作业”后书面作业就没有或很少了,整体做作业的时间缩短了,从而消除了学生的抵触情绪;

2.破解了部分孩子家里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难题,满足了学生“线上”学习的需求,与体现了一定的公平;

3.老师给同学们传授几招对付广告弹窗、游戏弹窗的办法,几个孩子共同完成“线上作业”可以形成一种监督氛围,遇到广告、游戏等弹窗会快速关闭或修改防护等级,从而尽量避免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解除了家长对电脑安全防护上的担心。

4.在这种小组学习的监督氛围下,不仅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利用网络学习的自觉性、自制力,几个孩子在一块也形成了一种合作学习的的氛围,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五、成效与反思

初中线上教学范文第2篇

摘 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大量的知识交叉,如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国家政策等等。由于师资力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足或局限,初中地理教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经纬度;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应重视知识体系,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基础知识为起点,使学生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然后是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中,经纬度是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这个知识点应高度重视。刚入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小学向初中过渡的时期,习惯于简单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地理中经纬度的知识则比较抽象。地理教师经过精心设计课程,耐心讲解、演示,感觉讲得很清楚了,但学生像是水中望月,一片茫然。初中地理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意思是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去发现经纬线的特点,归纳经纬度的划分方法,并用经纬网定位。但是,地球上本来不存在这样的“线”,经纬线是个抽象的概念,加上地球上人为划定的点线让学生摸不到头脑。所以,教师在开展经纬度教学时还应多动动脑、多下些工夫才行。

一、地理教师要重视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地图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些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停留在机械记忆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而且,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图,都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掌握了使用地图的技能后,学习经纬度这部分知识就相对容易些了。

二、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初中地理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这些抽象的地理知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比较难学、难懂,很难在感知上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影响了地理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效率的提升。在经纬度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强学生的感知。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模拟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优点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使抽象的经纬概念具象化,让学生达到感知清晰、思维活跃的境界,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多媒体电子地图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电子地图可以随意放大缩小,可以旋转角度和方位,对地理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地理教师在经纬度教学中应充分地利用好电子地图这个工具,以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师应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初中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表现欲,若能利用和激发这种表现欲,学习地理的效果一定不错。允许学生“抢答”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也是初中生非常喜欢参与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这种教学形式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如,经纬度教学中,“上北下南”比较好学、好记,而“左西右东”就相对难点。判读某地所处的东西半球位置是又一个难点,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明确以哪条经线值来定位――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东半球,此范围以外为西半球。然后,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学生参与的游戏来强化这个知识点。我指定一个地点,让学生判断,在东半球就举右手,在西半球就举左手,课堂一下就活跃起来了,学生思维也紧跟我的节奏,教学效果一目了然。

四、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有效地归纳总结和提炼知识点

初中线上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线性代数 初等变换法 独立学院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14-02

引言

“线性代数”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理工、经管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线性代数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也是很多学生继续深造的基础。因此,学好线性代数是非常重要的。

线性代数课程普遍被学生认为是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主要的困难在于该课程的知识覆盖面广且很抽象。而目前全国许多独立学院在基础课程的改革方面都趋向于精而简,基础课的课时也在不断减少,这无疑又为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蒙上了一层阴影。

独立学院办学的宗旨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与二本的学生相比,数学基础相对薄弱。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应该采取与二本学生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何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及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因材施教,提升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质量是目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1]

一、目前线性代数教材存在的问题

目前专科和二本院校线性代数的教材都相对成熟且版本较多。[2] [3]而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体系,其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所以独立学院的教材还不完善,且很少有专门针对独立学院的教材,因此许多独立学院很难选择适合的教材。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是依托母体学校办学,而所依托的母体学校都是一本或者二本院校。因此许多独立学院仿效母体学校,使用与其相同的教材,这就严重忽视了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无论是从教材的难度和深度还是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讲都是不可取的,这将会增加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难度,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然而,与专科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专科教材从内容来看其广度和深度都不能满足独立学院学生在继续深造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方面的需要,所以在独立学院采用专科的线性代数教材也是不可取的。

近几年,不少高校教师也致力于撰写适合于独立学院的线性代数教材[4],由于很多都还是第一版,所以书中的错误较多,内容安排也不够科学,各章节的链接也不够到位,从教材的内容布局来看,也没有摆脱原有教材的基本模式,缺乏创新。因此,从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编撰适合独立学院的线性代数教材是当务之急,也是提高独立学院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初等变换法的介绍存在的问题

初等变换法是线性代数课程的精髓,它几乎贯穿于该课程全部内容。[5]而目前国内大多数教材对初等变换和初等变换法的介绍分散于各个章节,知识点显得较为凌乱和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和限制。一方面,由于初等变换法的介绍较为分散,且在每个章节几乎都要用到,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就很难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时,由于知识点分散,不能够较为系统地学习、理解及应用初等变换法,所以部分学生就会感觉思绪混乱难以理清。

三、对目前初等变换法教学的调查研究

现在高校的许多专业都要开设这门课程,就本学院来说除国际学院和人文学部外的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线性代数,人数大约为6000人。然而,该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再加上许多教材自身编撰得不够科学,使学生在学习线性代数时困难重重,难以较好地掌握。初等变换法是线性代数课程的精髓,它几乎贯穿于该课程的全部内容。因此,研究和探索线性代数初等变化法的教学新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采用课堂交流、座谈及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去了解学生在学习线性代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提出的问题和改革意见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响应。同时,我们也对近三届的在校学生在线性代数学习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我们提出的问题和要改革的内容确实是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这更坚定了我们改革的信念。

四、对初等变换法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初等变换法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为了适应高校基础课程的改革趋势,我们要求对线性代数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既要达到精简内容的效果,又要达到让学生学起来容易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要熟悉、掌握教材内容,从中提取初等变换法的相关内容并使其完整化、系统化;充分理解和把握初等变换法的各种应用,逐一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成体系。总体来说,通过对知识内容的研究,我们将先对初等变换法做一个集中、统一、完整的介绍,之后再逐一介绍其在各个知识点的具体应用,使知识完整、系统、清晰,从而打破现有教材的固定模式。

(二)初等变换法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1.初等变换法教学改革的内容

为了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我们要在教学改革的内容做到以下两点。

(1)对初等变换及初等变换法进行系统、详细的介绍。首先,介绍初等变换的概念。初等变换包括两大类,即初等行变换和初等列变换,而它们又各包含3种变换。三种行变换为:1.互换两行;2.以非零数乘某一行的所有元素;3.将某一行各元素乘数后,加到另一行的对应元素上去。把三种行变换中的行变成列就是三种列变换。其次,介绍初等变换的性质及其相关定理。再次,介绍什么是初等变换法以及利用初等变换法的两个重要工具,就是如何利用初等变换把矩阵化成行阶梯型矩阵和行最简型矩阵。最后,介绍初等矩阵的定义,以及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的关系及其相关的一些定理。

(2)逐次介绍初等变换法在各个内容中的具体应用。初等变换法在线性代数课程的学习中贯穿始终,因此在系统地介绍完初等变换法后我们将逐一地对其进行应用,我们的介绍顺序如下:1.介绍利用初等变换法求矩阵的秩;2.利用初等变换法求逆矩阵;3.利用初等变换法求解矩阵方程;4.利用初等变换法判定向量及向量组间的线性表示关系;5.利用初等变换法判断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6.利用初等变换法求向量组的秩及其最大无关组;7.利用初等变换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等。通过逐一介绍使初等变换法的应用系统化、清晰化,既可以使学生容易接受,又精简了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清晰的思路,而且能够各个击破并成系统。

2.初等变换法教学改革的目标与实践

(1)编撰相应的线性代数教材。根据改革思路,我们已经按照上面的改革内容整编出一套系统介绍以初等变换及初等变换法为基础,以系统、有序地逐一介绍初等变换法的各种应用为主线的教材。(2)制作相应的课件及教案。在完成以上教材后,我们集中本院所有的数学教师,每人分一部分任务把教材制作成PPT课件,并由主要编撰人把教材的内容逐章逐节编写成教案。(3)结合教材和教案进行教学实践。本院教师共同对本教材及教案进行实践,并通过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发放调查问卷以及开通网络教学平台等方式收集各种反馈信息,从目前来看成绩还是令人满意的。最后我们反复实践,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形成教学研究报告。而我们的目标则是通过教材及教案的编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该方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期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达到既能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又能够精简内容的效果。

目前通过研究分析《线性代数》教材基本的知识结构,提炼出了初等变换法的共性,并使其系统化、完整化。再研究初等变化法在各个知识点的应用,通过对各种应用的研究使其自成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编撰出了教材和讲义。在提炼和完善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采用相关教材和讲义并对其进行研究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探索该课程的新教学模式。此外,还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调查与研究,不断完善该教学模式。目前整个改革在本院收到了一定成效。

[ 注 释 ]

[1] 高扬.独立学院《线性代数》教学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

[2] 同济大学数学系.线性代数(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赵树.线性代数(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初中线上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文路线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244-01

“课文路线图”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查找语文阅读教学中,寻找文章思路与感情路线,教师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对文章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同样也希望学生能够在自己写作的时候,把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写作当中,使文章条理清晰,让读者阅读起来,简单易懂。因此,本文通过对“课文路线图”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讨此教学方法的意义所在。

一、“课文路线图”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课文路线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的运用。

(1)构建文章基本结构图。初中语文阅读文章篇幅比较长,其中包含的路线比较多,但是其文章主旨还是以某一个线索为主要路线进行教学引导,因此,一篇文章不管他的结构多么的复杂,只要找出文章的主线,然后根据主线来构建文章基本的结构图,那么,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就显而易见了。

例如,像初中语文阅读性的文章,鲁迅的代表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的长篇文章,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从题目可以轻易的看出作者主要以“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为两个中心点为话题,围绕这两个地方分别讲述作者在儿童时的回忆,与长大之后,在书屋内求学的深刻记忆,而且文章的写作路线是根据作者的成长经历来述说的,因此,可以简约大概的构建一个基本的结构图:百草屋――三味书屋。从这个基本的结构图来看,文章主要是以记叙作者在儿时的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书屋里的深刻记忆为核心内容,那么,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清晰可见了,主要是与读者分享自己的儿时记忆。

(2)寻找文章情感路线。一篇文章的创作,都是作者的一次人生的感悟与情感的抒发,因此,在每一篇文章中,都会有作者的情感路线,就像鲁迅的《济南的冬天》这样的景物描写文章,其中暗藏着作者的情感路线,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的小山,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印象是:可爱。“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句话把老城拟人化,体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第二个印象:安适。“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体现出作者对济南雪的喜爱。由此可见,文章的情感路线,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的路线图。

在一篇文章中必定会有情感路线,但是在某些文章还会隐藏更多的路线图,像《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不仅有情感路线,还有时间与空间上的路线,具体体现在作者讲述景物时,对景物的描写,是通过对空间上的事物,进行由远到近、由静到动的描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两种不同路线的结构图进行分析,可以使文章更加详细、清楚、明白,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

2、“课文路线图”在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使用“课文路线图”的教学方法,是为了使文章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便于学生学习知识,但“课文路线图”不仅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而且可以用于学生平时的自我阅读教学中,来使学生在阅读中运用“课文路线图”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例如,学生在阅读课文《美猴王》的时候,由于小说情节曲回婉转,有些内容详,有些则略,使文章看起来有些迷糊不清,造成视觉上的困扰,如果学生在阅读的同时,采用“课文路线图”的方法,能够使文章一些事件串联在一起,就能更好的诠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学生在进行初中语文的自我阅读教学时,应该使用以及具备这样的阅读方式,才能完全看懂小说。

3、“课文路线图”在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人类学习与阅读大量的知识,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测量这种综合水平的最直接办法就是阅读写作,写作一篇文章也需要靠路线图来撑起整篇文章的基本骨架。因此,在学生的阅读写作当中,提倡使用路线图,使学生写出更加有内涵的条理清晰的文章,同时,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照搬一些作家的写作套路,像很多著名作家,喜欢使用时间这一条路线,作为写作的主要路线,而像时间这样的路线可以使文章的思路更加清晰,也能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准确的找到作者的写作思路,读懂写作的意义。当然,还有更多的写作路线,值得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运用,使写作内容更加清晰明了,让人读起来赏心悦目。

二、“课文路线图”的教学意义

从“课文路线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的使用情况上来看,“课文路线图”的使用,能够帮助教师寻找文章的主要线索,为教学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教学任务轻松完成,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能够快速的理解阅读性质的教学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使教学变得更加简单精彩,也使学生的领悟能力不断地攀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上升,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从“课文路线图”在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情况来看,“课文路线图”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轻松阅读外国名著,也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的文字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上升到另一个阅读水平,阅读是为了更好的创作,因此,在阅读中寻找已有的路线图,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使自己的文章看起来,更加有条理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琳.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绘画“课文路线图”[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14.

初中线上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同化;教学过程

一、初中进行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首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数学概念的教学并不仅仅只能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的接受程度上来说是低效率的。初中生对数学概念的枯燥学习也会产生抵触心理。为此,在进行概念同化教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尽可能将数学的概念与实际的情景例子联系在一起,使得初中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认知相连接。在概念同化的教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经历、思维学习以及自主探究的过程掌握数学概念,也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才能将数学概念的产生以及应用联系在一起,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索,在发现问题以及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直接解决问题。

其次,初中数学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注意到一个问题:初中数学的概念是复杂且数量较大的,因此给初中生的数学概念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时候,应当从最近的数学概念出发,引导学生对新的、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认知,在以往的数学概念学习基础上,学生对新的数学概念的认知能够在一个基本的体系之下进行学习。在这样的认知体系下,初中的数学教师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初中的数学教师也能够在课堂概念讲解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验证以及观察,也能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准确地认知数学概念,树立正确的初中数学学习心态。

最后,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概念讲解以及学习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取情境设计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形成正确的认知。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由于数学是在不断探索以及与实际生活不断连接的过程中才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在这一学科的学习以及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也应当在实际生活应用中加强联系,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带领学生提炼抽象的知识,并督促学生将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初中数学概念不同阶段的学习。

在初中的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与学习也是处在不同程度的认知中,因此初中的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进行适当的锻炼以及培养,使学生对初中的数学概念有特殊认知,为此教师也应当在概念学习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下文以抛物线的数学概念的学习为例,简单阐述数学概念的引导与学习。

二、初中数学抛物线概念的讲解与引导学习的案例

首先,初中的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抛物线概念与以往学生学习的数学概念之间进行一定程度的衔接,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学习过的与平面线段有关的概念。例如:在一个平面内,定点与直线之间的距离的比是一个常数,而这个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样的曲线呢?学生在思考这一个问题的时候,会受到动态思维的束缚。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手段模拟这一过程,使得初中学生能够很快了解到曲线的概念。此外,在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想出椭圆的轨迹情况以及双曲线的轨迹情况,但是非常容易疏漏抛物线的轨迹形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机会给全班的学生介绍与抛物线有关的基础知识,引导出抛物线的概念。

在进行抛物线概念学习的时候,初中教师应当从最简单的抛物线概念入手,例如首先讲解y=x2的数学概念,在讲解这一概念的时候,教师除了给初中学生介绍最基础的该抛物线的专业名词概念,还应当借助多媒体手段演示该抛物线的形成,在直角坐标系中展示y=x2的图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这一天抛物线上所有最基本的特征向学生进行演示以及证明,例如最大值、最小值以及中点等等,最后在y=x2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y=ax2的相关概念。在循循善诱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简单形式的抛物线的认知逐渐加深,最后引申到最复杂的抛物线y=(x-a)2+b以及y=a2x+bx+c的概念学习中,了解了所有抛物线的形式之后,教师可以对初中生进一步引导,介绍抛物线以及以往学习过的直线的关系,将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以往的一些考点都进行详细介绍,使得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从抛物线的相关概念出发,进行知识点的延展以及思维开拓,在课堂上就能对抛物线的数学概念进行深入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准确内容,并对细节以及经常出错的地方深刻记忆。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就能顺利完成数学概念学习的几个概念,准确掌握相关知识点。最后,只要辅助相关的数学练习题,初中生对抛物线的概念就会不断加深。

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重点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印象,将数学概念的教学分为几个由浅入深的学习阶段,采用恰当的引入以及巩固的方式,使得初中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不断提高,数学的学习成绩也会在这样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初中线上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学生主体;生活实际

初中数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以及工作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适应新课改的历史发展潮流,推动初中数学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众多教师都片面地认为“只有灌输给学生足够的知识,学生才有可能在中考中获得优异的分数与成绩”。可是,实际效果却与他们预期中的理想效果相差甚远。“灌输式”的课堂组织形式不但未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为严重的是直接剥夺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过程,不利于学生数学基本素养的形成以及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于师生在课堂上的具体地位做出了如下明确阐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并强调“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是师生双方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展开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对他们实施必要的帮助与指导,进而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基本能力。我个人认为要想更好地落实这一点,就必须在课堂上大胆运用“自主探究”这一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切身经历数学问题提出―分析―猜测―验证―总结规律等具体步骤。

例如,在学习“线段、射线、直线”这部分知识时,我通过多媒体幻灯片让学生观看了三组图片,并明确告诉他们第一组是线段,第二组为射线,第三组则是直线,之后便鼓励他们根据幻灯片上的具体图形对线段、射线、直线这三个数学概念进行定义。以下即为学生的自主讨论过程:

A组:第一组图形最大的特征就是有一个开端,还有一个结尾,根据老师刚才所描述,它们是线段,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两个端点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B组:老师说第二组都是射线,根据它们的共同特征――只有开端没有结尾的特点,我们总结出射线就是指有一个开端,并可以向一个方向任意延伸的图形。

C组:第三组图形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结尾,这应该就是直线区别于线段与射线的最大特征,具体可概括为――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的图形即为直线。

D组:根据以上三个小组的概括,我们可以得出,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的结论。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纷纷发表着自己小组的独特理解,其自主探究性学习不但极大地锻炼了他们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在其自主讨论与总结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加深了对“线段、射线、直线”三个数学概念理解,为教师接下来更好地展开具体知识点的讲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结合生活实际,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所有的学科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并应当积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促使高品质、高质量生活得更好实现,初中数学自然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更是直接指出“初中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丰富资源,推动学生实现对知识点更好地理解与

把握。”

新课标的这一精神对教师“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时,我首先告诉了学生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简单定义,之后,便要求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汇总与整理,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第二节课上向全班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汇报工作。这一课后实践活动新颖别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及欲望,促使他们全都积极融入实践活动当中,如此一来,不但使学生认识到初中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在他们自主探究与总结的过程中还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与升华了课堂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为老师接下来更好地展开“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这一部分知识的详细讲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课改为初中数学注入许多新鲜的活力元素,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课堂上的组织形式,相信,这样不但能很好地顺应新课改的众多优秀教育观念,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进而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素养。

参考文献:

初中线上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维训练;探究

G633.6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新课改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数学思维训练是必要的,这也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首要的工作任务。本文就如何对初中数学思维训练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要更好地对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时,才会去进行认真的思索和研究,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数学教材,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进行归纳和整理,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到问题的思考当中去。这样做,并不是要求学生非要将准确答案说出,而是要学生在举一反三的问与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锻炼。其次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因为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提问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例如在学习初中人教版数学教材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内容时,有这样一道数学习题,数学教师与同学们共同分享,寻找答案,具体如下:在我国玉树地震之后,灾区情况严重,急需要大数量的帐篷,为灾难人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江西的一个服装厂为了支援抗震救灾活动,决定转产,工厂原来有5条成人服装生产线和6条儿童服装生产线,他们计划在三天时间内制作1000个帐篷提供给灾区人民。如果使用1条成人服装生产线和2条儿童服装生产线,每天可以制作帐篷105个;如果使用2条成人服装生产线和3条儿童服装生产线,每天可以制作帐篷178个;问题:每条成人服装生产线和2每条儿童服装生产线,平均每天可以制作帐篷多少个?同学们在阅读完这道数学习题之后,给出了不同的两种解法:

甲同学:设每条成人服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x个,每条儿童服装生产线生产帐篷为y个。

x+2y=105

2x+3y=178

根据题意得出x=41,y=32

所以每条成人服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41个,每条儿童服装生产线生产帐篷为32个。

乙同学给出的解法为:178-105=73(个)

105-73=32(个)

73-32=41(个)

所以每条成人服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41个,每条儿童服装生产线生产帐篷为32个。

当甲、乙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让其他同学们针对两种解题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这种鼓励提问的方式引发了学生对于这道一元一次方程题的热烈讨论。有的同学认为甲同学的解法更加符合题目要求,使用一元一次方程组进行习题解答,准确性比较高。而有的同学则认为乙同学的解法简单明了、不繁琐、不嗦,口算就可以得出答案。在这样激烈的讨论氛围下,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训练,开阔了他们的解题思路,并加深了他们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

二、营造和谐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都是以“填鸭式”的教育为主,教师一直“讲讲讲”,学生被动的“听与学”,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中,学生已经习惯了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自己不会独立思考,也不喜欢进行提问,更加别提数学思维的培养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这有利于对初中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例如初中数学教师为了更好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可以展开同桌一对一的数学互评活动,让同桌之间找出对方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错题,因为学生本身可能会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回避,但是利用另一方进行纠错,进行提问。长此以往,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起到训练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思维本身是具有拓展性的,因此,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由于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最大的不同就是初中教材中关于几何部分的内容所占比例比较大,而学习初中数学几何部分这一内容,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一点至关重要。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过程中,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添加辅助线的问题。在解答几何问题中,关于辅助线的添加问题是关键所在。当学生面对一道几何题苦苦思索而得不到解题思路时,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辅助线的添加问题。但是往往在几何图形的证明题中都不会明确的告诉同学是否应该添加辅助线来帮助解题,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想象添加辅助线之后能否进行几何体的证明,以此来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例如在探索平行四边边形内角和的问题上就可以利用辅助线的添加来证明这个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辅助线,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进行连接,作为辅助线,这样就将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为两个三角形。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那么平行四边形包括两个三角形,所以其内角和为360度。

四、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首先一定要注重对数W教材的掌握和了解,挖掘数学教材中适合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该创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最后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张红囡. 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5.

初中线上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等值线地图;等高线地图;教学策略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新人教版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感受,力求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其中最大的特点是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等值线地图,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地图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而学生则可以利用这些地图自主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了学生了解历史、探究社会知识的能力。

一、等值线地图教学概述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人教版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不仅注重对学生综合知识的培养,更加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大量等值线地图的出现是历史与社会教材的一大改革,成为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亮点。

1.等值线地图的定义

等值线地图是以相等数值的点连线,表示连续分布而且会逐渐变化的数量特征的一种图形,也可以叫做等量线图。具体来讲,这样的等值线图是用数值相等各点连成的等值线在平面上的投影来表示被关注的物体的外形和大小的具体图形。

2.初中历史与社会等值线地图教学

在历史与社会的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等值线图,这些等值线图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特点,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主要涉及七年级上册第16页等高线地形图、七年级下册第24页等温线地图、七年级下册第25页等降水量线地图,在具体的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更好地将社会生活知识与课本内容相结合。

在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倡导新课改的精神,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实际相结合,运用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课本内容,组织学生利用观察地图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与调查中,在实践活动中选择合适的地图,运用一定的方法从图中获取信息,掌握更多的知识。

利用课本中的等值线地图,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一些信息,以用政治地图描述某个洲的位置及范围,用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描述某地的地形、地势等特点,也可以用降水柱状图以及气温曲线图或者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来了解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这些有效的等值线地图是新形势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利用这些地图轻松开展教学,与学生达成有效的交流互动,积极推动着教学发展。

二、现阶段初中历史与社会等值线地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历史与社会课程本身的特点,加上教育环境的有所不同,在其利用等值线地图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1.教师缺乏专业的地理学知识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涉及的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越来越多,教材中也增加了许多历史地图,这些地图以不同的形式诠释更多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知识,其中包括大量的历史地理知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的地理知识,无法准确描述等值线地图的内容,很难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地图中的内容,不能准确补充和解释历史等值线地图中相关的地理学知识,因此,运用等值线地图教学也会受到阻碍。

2.无法对等值线地图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思考、动手能力的背景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等值线地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面对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教师不能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往往将大量等值线地图忽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全面、深入、细致地对其地图进行分析,将大量的地图知识带入课堂教学中,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

3.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作图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较好的历史基础,在初次接触历史与社会知识时会出现记忆的困难。虽然等值线地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但是让学生准确地记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相关的等值线地图,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动手进行简单的绘制,在绘制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准确记忆历史与社会知识。

三、等值线地图教学的有效方法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等值线地图有效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完善其教学的方法策略,帮助教师取得更好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效果。现根据教学中的实践总结了等高线教学的三种方法。

1.引导学生观看地形教学模型的具体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对山地的印象比较模糊,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模型图让学生先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山地表象,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具体的课本内容。

2.指导学生绘制简图,认识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地形部位的名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可以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剖面图,深入了解知识。在等值线的最弯曲处做一条切线,比较中间和两侧海拔的高低,从而做出判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先进行简单的演示,以山脊、山谷的等高线示意图为例,让学生拖过自己绘制简图讨论理解山脊与山谷的不同。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辨别山脊和山谷的方法。在等高线的地图上,一组弯曲等高线凸出的方向如果指向海拔的高处,就是山谷。而突出的方向如果指向低处,就是山脊。

图一 等高线识别山谷、山脊

最后,用表格的形式将知识进行全面的归纳。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表象,为解决相关的等高线题目打好基础。

地形图例知识归纳

3.将手势演示与口诀演示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手势演示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手我成拳头,将手背凸起的部分当作山峰,关节的部分当作鞍部,手指的背部当做山脊,手缝相当于山谷,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向手背的地方洒水,水顺着手指缝向下流,就说明山谷是山体的集水部位,一般是河流的发源地。

图二 手势地形分析图

最后,教师可以将这样的知识编写成容易记忆的歌谣,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出现了大量的等值线地图,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等值线地图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积极推进了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能力,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不断探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上所述,均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体会。总之学生兴趣提高了,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习负担,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颖君.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地图辅助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03):44-45.

[2]代凯.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浅谈[J].读写算:教研版,2015(04):38.

初中线上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几何教学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95

一、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初中数学中由于几何知识的讲解与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代数教学存在很大差异。几何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和立体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会出现“几何、几何,叉叉角角,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这就要求,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对几何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开拓思维,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获得几何知识的学习,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二、对初中熟悉结合学习的几点体会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几何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几何例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自己审题意,自己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法。通过这种学习方法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学习习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形成初步读题审题的习惯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的程度,在重难点处设置思考点,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相互启发,从而促使学生再次进行审题,弥补自己先前的审题漏洞,进一步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形成良性循环。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利用好自己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重几何定理概念的教学

走好台阶第一步做任何事不可能一步登天,更何况是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几何教学的时候,应该从基础开始,让学生正确理解到几何的定理,那么他们在以后的几何学习中就不会感到困难了。教师在进行几何定理教学时,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到几何定理,这样才可以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

(1)多画,在线条中得到答案。

初中几何定理有很多很多,光凭学生记忆是不行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证明几何定理。比如,当学到定理“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直尺、铅笔,先让学生白纸上画上一个标准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再在斜边上画一条中线,最后再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中线是不是斜边的一半.比如,学到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白纸上随便画一条直线,然后再画两条和它平行的直线,最后把那两条直线无限延长,看它们最后是否能够相交,如果不相交就说明定理是正确的。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画图来证明定理,学生这样做了之后才能牢牢记住这些定理。

(2)多想,在想象中寻求答案。

几何定理的学习也需要学生靠想象来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对几何定理进行记忆,这样,当学生记不住几何定理的时候,就可以多想象一下,那么定理自然就很容易想起来了。比如,学到定理“平行线永远不相交”时,教师则可以先让学生想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线,它们到底有没有相交。以生活中的火车轨道为例,它们就是不相交的,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象一下。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答案的习惯,同时也可以让几何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很多。

3.在习题解答的问题。

(1)漏条件。

有些学生误以为漏条件是粗心使然,其实漏条件暴露的问题是学生对定理的已知和结论卵解不够到位造成的。如三线合一,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巾线,底边上的高和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学生错误:因为AB=AC,所以ADBC。错误分析:学生认为只要是等腰三角形就可推三线合一,故认为已知条件是等腰三角形,其实三线合一的已知条件应该是等腰加一线成立再如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学生错误:因为OD是角AOB的平分线,所以DE=DF。错误分析:何谓点到角两边的距离?学生没搞清楚点到线的距离是什么,自然不知道还需要垂直条件DEOA于E,DFOB于F。

(2)滥用逆定理。

虽然老师一再的重申中考所用的定理均须出自课本黑体字,但学生在证明中总能派生出林林总总千奇百怪的纲外定那,其中以滥造课本定理的逆定理首当其冲。

如三线合一推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中若有一边等于另一条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有一角等于30度,一边巾点加平行推得中位线,三角形一边上中线等于该边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等等,这其中不乏真命题,但也有假命题。错误分析:就算是真命题也不等同于定理公理,考试时要用就得先证明才能用,假命题更不能用。

(3)过多的辅助线条件。

我常常看见学生做这样的辅助线,连结AB使AB=CD或者过三角形某顶点作对边的中垂线等等,看着学生们作这样的辅助线我常常哭笑不得,实际上学生对于做辅助线的目的及作法都不是很了解,而教材中也没有单独的一章专门讲解辅助线,所以关于辅助线我们都是需要时才讲起,而学生只是了解个大概,认为辅助线就是用“作”出来的,而忽略了考虑所做辅助线的存在性,即辅助线只能保证一个条件,若要得其他条件需通过证明得到。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几何教学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者的关注。教师在几何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对几何教学进行改革,从而取得更好的几何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线上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线性代数;矩阵;初等矩阵;Matlab;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6-3851-03

Abstract: Aiming at students' learning linear algebra difficult reason analysis, the introduction of Matlab in linear algebra, the necessity of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Through Matlab in the teaching of the elementary matrix and practice demonstration, visual image to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knowledge of linear algebra, linear algebra for subsequent study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Key words: Linear algebra.Matrix;Elementary matrix;Matlab;teaching

随着现代数学的不断发展,线性代数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渗透到数学的许多分支。线性代数作为讨论矩阵理论、与矩阵结合的有限维向量空间及其线性变换理论的一门学科,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力学、信号与信号处理、系统控制、电子通信、航空等学科领域,因而成为现代各高等院校工、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成为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1 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现状

线性代数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几何观念与代数方法之间的联系,运用第二代数学模型的公理化表述方式的知识体系,使得当我们开始学习线性代数时,不知不觉就进入了“第二代数学模型”的范畴当中,这意味着数学的表述方式和抽象性有了一次全面的进化,这给教学带来了困难。线性代数知识体系所表现出的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使初学线性代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同时在课程中又涉及到一些较为繁杂的计算或证明,这些课程特点让许多学生很不适应,久而久之将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如何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尽快适应运用第二代数学模型的公理化表述方式的线性代数课程,有必要对传统的线性代数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创新。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Matlab软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Matlab进行实例演示,同时让学生通过Matlab进行练习,通过这样的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能够直观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下面以初等矩阵的学习介绍Matlab在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

2 矩阵中的初等矩阵

矩阵的初等变换是矩阵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运算,它在解线性方程组、求逆矩阵及矩阵理论的探讨中都可起到重要作用[1]。在矩阵理论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性质,即以下定理:

设[A]与[B]为[m×n]矩阵,那么:

1)[A][~r][B]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m]阶可逆矩阵[P];使[PA=B];

2)[A][~c][B]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n]阶可逆矩阵[Q];使[AQ=B];

3)[A]~[B]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m]阶可逆矩阵[P]及[n]阶可逆矩阵[Q];使[PAQ=B];

为证明此定理,则引入了初等矩阵的概念,即由单位阵[E]经过一次初等变换得到的矩阵称为初等矩阵[2]。三种初等变换对应有三种初等矩阵,这里把它叫做初等矩阵E1,初等矩阵E2和初等矩阵E3。这部分内容是矩阵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引入Matlab进行教学。

2.1初等矩阵E1

把单位阵E中第i,j两行对调,得初等矩阵E(i,j),即E1=E(i,j)。用E1左乘矩阵A相当于对矩阵A施行一次初等行变换;用E1右乘矩阵A相当于对矩阵A施行一次初等列变换。

启动Matlab程序,在命令窗口中输入以下命令(这里运算结果略)。

按照以上方法直至将矩阵A化为行阶梯形矩阵。由此可知矩阵A经过一此初等矩阵的相乘可化为行阶梯开矩阵,进一步运用这样的方法可将矩阵A化为单位矩阵。因此,通过教学演示和练习可让学生直观地充分理解三类初等矩阵的作用,理解和掌握矩阵理论的基本性质,为学习求逆矩阵的初等变换方法及后续知识打下较好基础。

4 结束语

在线性代数中引入Matlab软件进行教学,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和练习,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线性代数的知识点,进一步提高线性代数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同济大学数学系.工程数学・线性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7.

[2] 同济大学数学系.工程数学・线性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