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初中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实践活动研究

摘 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明确方向、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实践活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要求,研究提出针对学生不同阶段开展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旨在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提供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实践活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行之有效的安排。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深入实际、深入社会、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一种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它是以社会为课堂、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社会系统工程。

实践活动可以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手段,可以作为其检验手段。结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再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检验完善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个人职业的长远发展。由此可见,高校欲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的开展是重要举措,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一、大学生实践活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

根据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理论,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探索阶段,在这个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形成全面的自我认知,明确自身特点,不断成长为将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而对自身的正确评估就需要在形式内容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完成。通过参与实践,对自身的个性、兴趣和能力等进行全面体验和分析,对于“我的个性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我喜欢什么类型的活动”、“我的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需要如何提高”这些自我探索的问题找到明确答案。在实践中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对于未来发展必不可少。

全文阅读

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此时学生的成长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通过劳动技术课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使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创新能力也应该是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的根本责任与使命。

一、劳动是每一个的必然归宿

劳动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生活在社会上首先要满足吃穿住行的需要,劳动是人获得生活资料的基本手段。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比较发达的今天,人们往往不再满足于获得基本的生活资料,而是追求自己最高价值的实现,劳动正是实现自己价值的根本途径。但是在技术经济的背景下,劳动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教育和学习。劳动是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就开设了初中劳动技术课程。这对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作用巨大。应该说,没有劳动内容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俱佳的新人。但在目前初中的教育实践中,还是有不少缺陷的,特别是在劳动与技术课方面有明显不足。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家校双方都忽视劳动技术教育,由此带来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学生好逸恶劳、动手能力差、轻视体力劳动者等等。当这样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就会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不能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初步的劳动素质,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因而,陶行知说“唯独贯彻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才能够造就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才能征服自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

二、打破教材局限,增强劳动实践

初中阶段的学习分为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学习两种。多少年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初中学校已经适应了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但属于实践能力学习的劳动与技术课则不适合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新课程理念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不允许有原来意义上的教材出现,不允许每个学习领域都编成教材”。劳动与技术课的实践性是第一位的,要紧紧地围绕着劳动实践来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是加强劳动教育的有效手段,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更应该是有目的、有内容、有方法、有阵地”。第一,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初中阶段各个学科都会涉及一些手工制作,这是进行劳动实践的很好契机。比如,在数学课中会涉及很多图形,班级可以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课中引导对这些图形加以制作。物理课中,半导体、滑轮等也都可以在劳动实践课中让学生进行制作。第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与校园的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比如,每周的一次的大扫除就是进行劳动实践的好机会。校园板报、班级板报也是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舞台。第三,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与家庭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安排“周末我给父母洗脚”“周末我做家务”等活动,然后教师通过家访和课堂点评,总结相关情况,这种方式增进了学生的劳动能力,也加强了家校共建合作。第四,让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报纸义卖活动、市区街道清扫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在劳动的艰辛中体验社会生活。

三、在劳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来自于实践,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内容结合起来,运用‘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及时评价’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达到目的”。第一,学生是劳动实践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劳动实践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那种参与到了劳动场面中却飘在劳动实践表层的行为是培养不出创新能力的,要谨防劳动实践中的假“实践”,要把劳动实践真正地落到实处。第二,在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改变教师主导的强势职业心理。通过让学生发挥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开创创新性的学教活动。第三,教师通过及时评价,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但如果不是严重的错误,教师不适合把问题全部抖开,要给学生留下想象、发挥、革新的余地,这样可以锻炼、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第四,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互相配合、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容易培养各自的创新能力。如果是复杂性的、规模化的劳动场合,学生之间的配合、交流就更重要,老师要教育、启发学生通过默契协作,完成劳动实践任务、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总结

全文阅读

对初中思品实践活动课落实德育功能的几点认识

【摘 要】初中思品实践活动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于实现思品课程的德育功能,增强德育效果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怎样实施思品课实践活动环节,本文试图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思品实践活动课;道德践行;思想道德品质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基本常识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一门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做负责任的公民。可见无论是从初中思想品德课肩负的最基本的德育功能还是它的课程性质、课程根本任务都说明了初中思品课在国家基础教育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活动是初中思品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于实现思品课程的德育功能,增强德育效果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怎样实施思品课实践活动环节,本文试图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开展初中思品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架起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桥梁,唯有实践了的东西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古人也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思品课的实践性是 :“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可见《课标》从课程性质的角度对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内或课外的实践活动,在体验与践行中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课标》第四部分教学建议部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条目强调“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条目强调“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可见实践活动课时我们实施思品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设计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而且能实现课程的根本任务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二、当前初中思品实践活动课开展的现状

既然初中思品实践活动课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思品实践活动开展的现状怎样了,笔者做了一个抽样调查。我们访谈和调查了县内10所初级中学的部分思想品德老师和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回收率86%,其中有效卷83份,有效率达83%。现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全文阅读

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体验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体验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知识要多进行观察和动手实验;将物理学理论和相关知识与社会实践进行对应与验证。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和亲身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与探究能力。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创新和完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生体验;实践能力;培养

一、引言

当前,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物理教学应侧重对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获得物理知识,去体味其中蕴含的物理规律。这样能够在实践中培养物理知识的创新意识。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不能仅仅依靠抽象思维,而应该依托社会生活,以此为基础进行物理知识与定理的观察与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感性体验,为抽象的理论寻找到现实基础。初中在此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师生互动交流方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深入探讨了初中物理学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学生体验的培养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环境中,教师应培养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初中物理学课堂教学应重视教学模具以及课堂实验是运用,这样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对象,让学生可以进行观察和分析,自己得出相应的结论。例如:摆的等时性原理,就可以进行课堂实验,学生对此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能够获得更多的体验,逐渐得出该物理学理论知识。再比如,进行声音产生于传播、浮力应用等实验,教师可以进行多种物质进行实验,学生可以进行比较,来感悟不同的物理现象。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面让学生来感受物理实验,进行亲身体验。例如:教师在课堂上面进行小孔成像原理的实验,让学生进行体验多个孔成多个像的现象,还可以进行大气压的验证实验,有了大气压的存在,人们吸饮料时才能比较顺利。用瓶子、胶塞等,把玻璃管插在胶塞上,在瓶内装满水,用胶塞塞好,用嘴向外吸,水没有被吸上来,通过反面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与作用。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知识要多进行观察和动手实验。这样就将物理课堂上书本上面的知识转到学生身边,物理学定理不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富有乐趣的各种物理实验现象,能吸引学生更主动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初中生所处的阶段,对各种自然现象充满了好奇,对物理课程的学习要通过观察物理现象与动手做物理实验获得亲身体验,这样就能够将物理学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结合,物理学理论就显得饱满和有张力,而不仅仅是各种公式和符号。初中生对物理现象与实验累积,增强了自身的知识储备。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培养学生严谨和求实的科学精神,要对物理现象认真观察和分析,不要受到权威观点的影响,学生要独立做出判断和结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和学生教学参与程度,实现学生实验和社会实践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给予指导,形成科学的实验方法。比如:首先要明确进行物理实验和社会实践的目的,其次要进行思考,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最后,要能够对发现的问题给出科学的解释。这样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与思考的模式,为以后的物理学习奠定思维模式基础。

全文阅读

探讨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

摘 要: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利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掌握时事政治内容,更容易形成优质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教学热情来重视初中政治这门学科。而且政治教育也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它和生活密切联系,如果将这门学科实施生活化教学,那么,教师一定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活动

一、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的实践活动有机地转化成具有现实生活背景的实践活动,并通过活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在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利用一些突出的事件引起学生对初中政治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刺激学生学习初中政治的潜在心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作为生活的主人对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抱有想要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简单地说,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初中政治融入现实生活中,以实际生活为教学背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使自己的内在素养修为更丰富。通过亲身参与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在生活中学习初中政治,可以有效地获得具有生命活力的政治知识,还能被浓厚的生活化思想品德文化所熏陶,不断进行自身思想品德的信仰,陶冶情操。

二、探讨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1.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大都是以教材内容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然而,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却发现,学生对政治知识的需求远远不止于教材内容,需要新鲜、与时俱进并且具有生活特色的政治内容来提升自身的精神需求,因为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学生并不能有效地接纳并且全部理解吸收,在这样的课堂中,相信教师也不会有教学的成就感,反而觉得自己的授课十分失败,所以,教师应针对这一状态,对政治教学进行思考,对政治教学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例如,在授课时,可以结合生活事例对政治知识讲解,如,50年代,有一次,和一位美国的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耳根。通过这样的一些实际生活中发生过的有趣的小故事在课堂上的应用,勾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还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也提高了政治教学的课堂质量,促进政治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

2.初中政治生活化活动的实施

全文阅读

初三数学总复习中的哲学思考与应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初三数学总复习中自觉运用哲学思维的重要性,初步应用哲学思想探讨了初三数学总复习中的指导思想问题,并从哲学的角度对初三数学总复习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辩证思考。

关键词:初三 数学 总复习 哲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116-02

数学是哲学思考的前提或基础。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对数学的研究都总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数学,根源于实践,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充满着辩证法思维。现代基础教育中初三数学的总复习工作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又离不开唯物辩证法的正确指导。

1 初三数学总复习中哲学思考与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哲学与数学学科的关系。哲学与包括数学学科在内的具体科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或规律;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数学则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和规律。另一方面,二者又紧密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或反思,而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当然也为数学提供方法论基础。

哲学对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的价值。现实中的初三数学教师掌握哲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总复习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哲学思考有助于促使教师形成正确、系统的数学教育观,把握各种数学现象的本质,辩证地认识数学问题,增进数学教学工作的效果;有助于加速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静态、绝对主义的数学观向动态的、相对的社会性数学观转变。另一方面,初三数学总复习如果在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下,有助于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与落实;有助于科学地系统、完善、深化和熟练运用所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从实际出发,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有效地再学习教材知识,以达查缺补漏之功效;有助于培养学生系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善于总结规律与不断创新的能力,切实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初三数学总复习中指导思想的哲学思考

全文阅读

马克思实践哲学探微

摘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总的结果”的表述,学术界大多把它定位在社会历史观或社会学理论,其实它是实践哲学的一般原理,具有哲学的整体架构。从形成过程看,它是理论化了的实践世界观,是关于从实践去理解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在内的整个人类世界的根本观点;从实质内容看,它是实践哲学关于人类世界的图景、源头、规律和前途的理论内容;从本质属性看,它是现代哲学而具有实践性、整体性和多维性等。唯有把它作为实践哲学一般原理,才能真正达到“总的结果”应有的理论高度,才能真正符合马克思的本意。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哲学;实践性;整体性;多维性

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2)03-0048-07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总的结果”的表述,斯大林把其放在社会历史观上,认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的所作的天才的表述”,即所谓的“唯物史观经典表述”。自此,我国学界沿袭此观点。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总的结果”“只是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而不是他的哲学社会历史观”。那么,“总的结果”究竟是什么?马克思生前未明确指明,但在《序言》里说:“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的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恩格斯“他从另一条道路(参看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当1845年春他也住在布鲁塞尔时,我们决定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显然,能指导哲学领域的研究和批判的“总的结果”,其理论高度超出了社会历史观和社会学理论,从其形成过程、实质内容和本质属性来看,它只能是马克思实践哲学一般原理,具有哲学的整体架构。

一、“总的结果”的形成过程

“总的结果”的形成过程是马克思实践世界观的理论化过程。实践是劳动、社会生产、物质生产、物质生活、改造自然的活动、科学实验等的总概括。实践世界观就是关于从实践去理解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在内的整个人类世界的根本观点。实践世界观的理论化这里是指实践世界观理论的研究与建构以至于形成实践哲学的一般原理,“总的结果”是实践世界观理论化的结果。

第一阶段:实践世界观探究的开始。1842—1843年,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让他深思的是:议会即国家为什么要对一个捡枯枝的贫苦农民进行惩罚?由此他怀疑和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对思辨的法哲学的批判既然是对德国迄今为止政治意识形式的坚决反抗,它就不会对自己本身,而会面向只有用一个办法即实践才能解决的那些课题。”这给批判思维规定了实践方向,顺此深入便认识到:“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此时的批判把他引上了实践哲学研究之路,1844年1月《(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于1843年10月中-12月中)的发表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研究开始的标志。

第二阶段:实践世界观维度的哲学直观到实践哲学的基本命题的提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对实践世界观维度的哲学直观。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之后,就在《手稿》中对实践作哲学直观,试探其世界观意蕴,审视实践与人类世界方方面面的关系。“从异化劳动对私有财产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是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一切奴役关系、普遍的人的解放与劳动有关。“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形成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世界历史、自然界都与人的劳动及其结果有关。“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此时他超越了经济学家“劳动是人的能动的财产”的观点,初步直观到实践与人、社会、世界历史、自然界和理论等的关系。

全文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总结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日后自身的长远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有效展开教学活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教学实践;首要前提;感悟理论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日后自身的长远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充分明确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有效展开教学,切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就成为所有初中思想品德课老师面前一道不可回避的教学难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霍尔巴特更是直接指出:“一个具有高潮教学艺术的教师就在于运用种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格外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与培养。例如,在学习“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部分知识时,我就事先在网上搜集了几段视频,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认真思考,并对其中主人公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一来,就将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到了学生手中,有利于充分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实践中感悟理论知识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现实生活各种现象的总结与升华,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格外重视这一点,尽量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加深对于教材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对于这一点,我有着深刻的体会。如在学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部分内容时,我就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污染现象进行认真考察与总结。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还促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建设”先进理念。

全文阅读

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初探

一个从事教育工作34年的老教师,从一线教师逐步走向教学的管理者,对今天教育教学的现状有许多困惑和思索,但从我教过的学生来看,总有一届不如一届的感觉,不是说他们考试的学业不好,可以说考试成绩还相当不错,但社会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显得薄弱。追根溯源就是在小学、初中、甚至高中对社会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培植得不好,甚至弱化其这方面的达成。而研考课标就会发现,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有明显的要求,初中地理课标要求,“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一、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中诸多困惑

就我在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困惑:

困惑之一:课时紧,教材都处理不完,哪来时间进行实践活动;

困惑之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安全问题压力太大,承担不起;

困惑之三:社会实践活费时、费力、费劲、直接成效不显著(书面考试);

困惑之四:活动方案编制、评价体系构建不完整导致活动单一,预期达成度低;

二、如何更好解决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中诸多困惑

全文阅读

初中学生参与思想品德课程建设的实践尝试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实践性为特征的思想品德课程建设中,初中学生不仅仅是服务主体对象,也可以是课程建设的参与对象。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到思想品德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对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进一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深入社会生活实践中,为自身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打下基础。本文笔者通过组建《世界风云》社团,开展社团活动,对初中学生参与思想品德课程建设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尝试。

一、招贤纳士,自组社团

学生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更能从自身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校根据上级部门的课程设置要求,开设社团课程,要求笔者负责一个初二年级的学生社团的教学工作。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团,如何组建社团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在初二的很多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经常利用午休时间阅读报纸,浏览新闻,于是主动找到这些学生,询问他们对组建一个有关时政分析的社团的看法。这个提议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于是就鼓励学生自发的招募有共同兴趣的同学,遴选了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社团的负责人,并且命名为《世界风云》社团。这个社团以时事政治为主要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变化,了解社会形势,体验生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

二、活动有据,实施有序

学生参与课程实施是学生与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共时性合作,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主动设计和策划,主动构建和优化。与此同时,教师认可、支持和配合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引导、发挥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世界风云》社团组建之后,社团负责人召集全体社团的成员,确立社团活动的目标,制定了社团活动的方案,明确了社团活动的规则。笔者对社团活动有序开展提出了要求和建议。这样社团活动有了基本的保障。在接下来每周的社团活动中,社团成员能够按照活动的方案和要求开展正常的活动。

按照社团活动的安排,每次社团活动的基本活动形式是:首先由2位成员最新时政新闻,并进行简单点评。其次选择1个或2个重要事件进行重点分析和讲解。最后由其他成员各抒己见,补充相关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其他的活动形式还有观看新闻论述的视频、撰写新闻观后感等等。虽然活动的形式相对单一,活动的时间有些短暂,活动的内容也较为简单,但是社团活动满足了学生对世界的关注,启发了学生对社会的思考,扩大了学生的交流范围,为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在学校举行的社团展示活动中,《世界风云》社团成员精心设计展示的《国际油价涨跌与初中学生生活的关系》的报告从国际视野入手,通过对油价涨跌起伏而引起的基建、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联系到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其观察仔细、案例翔实、分析精准,受到各方面的肯定。社团中有2位社团成员撰写的相关评论文章在市级刊物发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