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篇生物与环境科技小论文的写作,大致分为选择题目、搜集材料、提炼观点、安排结构、起草修改这样几个步骤。
一、选择题目
选题时既要从客观上考虑选择有科学价值的题目,又要选择从主观上利于自己展开的题目。选题必须是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你已经在实验的课题。选题要有前瞻性,选择他人没有研究或很少研究的课题,亦可选择大家都关注的热点问题,不过要转换角度,从不同的层面去研究,但不宜选择过于高深或理论性过强的。下面提供几个方面供参考:
1.调查报告:如××河污染情况调查,我市主要观赏植物种类调查,调查近视眼发病率,××害虫的危害,××山植被调查等。
2.观察报告:如观察×××的生殖、发育、生长等,观察某种植物的生长,观察某些动物的行为等。
3.实验报告:如探究×××,对比×××,×××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为什么向×生长(如河边柳树为什么向河心生长,葵花为什么向光生长等)、××的嫁接、栽培等。
4.其他:如×××的猜想等。
二、搜集材料:从哪里去搜集材料
作者简介:周智良,重庆市教科院中教所副所长,物理研究员,高级教师,重庆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任中学物理教学和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近10年来,、研究报告、调研报告23篇(其中3篇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公布的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教材15种,合计编写国家教材25余万字、地方教材25余万字。参与科研课题8项,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主研国家级课题4项,主持市级课题2项。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课程・教材・教法》组织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获得重庆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摘 要:本文通过针对课题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育网络教研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和成果展示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法的思路,对“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活动的由来、如何操作、成效怎样、研究心得、问题与展望进行阐释,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初步探寻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关键词: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行动研究;初步报告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6-0001-4
为更好地推动重庆市中学物理的新课程改革,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激发广大中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展示我市初中、高中物理学科课改成果,重庆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和物理青蓝网,连续5年组织开展了5届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下面向读者作一初步的汇报,愿大家有所启发和收获。
1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的缘由
1.1 物理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开展重庆市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的调研,发现存在一些典型问题。学生学习物理不积极,不主动,能听懂课堂的内容,却不能很好地解决有关的问题,学生课堂上是机械地听和记,课后被动地完成习题作业,缺乏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的观念没有得到较好转变,部分教师对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没有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分析解决新的问题。对于研究性学习和学科小课题研究,绝大多数学校有想法但尚未付诸行动。
各直属学校、乡镇(街道)中小学,有关民办学校:
为检阅两年来我市中小学科普教育成果,推进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加强与促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根据《“科普之光”*市中小学第四届科普节活动计划》(*教体普字[*]9号)安排,决定举办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展评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作品展评
1、参加对象:中小学生。
2、展评时间:*年11月20—25日。
3、作品选送要求:⑴以直属学校、乡镇(街道)级中小学为单位选送作品。⑵选送作品分创造发明、光电技术、制作创作(科幻绘画[60cm*40cm]、泥雕塑等)、工艺美术四大类。各单位参展作品数量要求,制作创作(其中科幻绘画、泥雕塑各2件)、工艺美术类每类选送10件以上,创造发明、光电技术类每类选送6件以上(小学组光电技术类作品不作要求)。⑶选送作品必须突出原创性、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⑷已参加过以往市级以上综合实践活动展评的作品不得再次选送。
4、其它事项:⑴综合实践活动作品展评奖项以小学、初中三个竞争圈,高中组为单位设作品奖和团体奖,同时另设展台布置奖。作品评奖由有关专家组成评委会,进行逐项评定。⑵展台布置,绍兴市级及以上的示范小学、初中,城区初中、小学,高中段学校单独设置展台;其余学校由教体局统一设置展台。⑶各参展单位要在选送作品前进行自评,并填写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作品选送目录表》(样张附后),按自评优劣进行编号,作为作品验收和评奖参考。⑷每件作品都要有标签(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作品标签样张附后),并将标签粘贴在作品上。⑸各校必须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精心指导,积极选送,以充分反映中小学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成果,展评期间,教体局将邀请上级领导、新闻媒体、组织部分中小学生参观。⑹展评地点另行通知。
二、*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优秀论文评选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面临着创新争优的时代使命。初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关键阶段,如何将科技发展融入到课堂教育中去,成为我国初中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改革,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要求,本文就从初中信息化技术小组合作的角度出发,对学习模式进行了深刻阐述。这为我国初中教育的未来发展,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实现了不断进步的目的。教育作为先进思想和最新技术的风向标,也要实现与科技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为了落实初中教育的科学先进性,初中学科中信息技术学科创新,成了每一位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将学术理论与实际教学经验相结合,提出了课改前提下的信息技术教育,要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
一、概述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基本概念
所谓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班级的全部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向全部小组其布置相应的信息技术小任务。教师在指导各个小组学生们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鼓励各个小组的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一些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这种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一方面培养了孩子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在小组内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们在完成教师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在心理建立一种责任意识。小组学生在探究任务完成过程中,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训练小组内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洞察事物的能力。同时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上,开展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学生针对阻碍任务完成的问题进行解决方案的探究过程,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本法进行谈论,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能有效的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意义
英汉双向口译基本方法初论胡建华
比较诗学在中国的阐发研究初论陈俊琴
短信文学的特性刍议李磊,李燕
通过情感与意象鉴赏诗歌邢志岩
动画中的技术与创意之争——对中国水墨动画的探析常亚恒
少数民族题材的素描表现段会玲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钟利芳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孙薇
着眼未来的科普志愿者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培训课程设计和培训主要方式
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基地根据在职教师职后教育的特点,坚持以现代培训理念为指导,突出先进性、实践性与实效性,着论文联盟眼于科技教育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教师设计分层递进的培训方案:有的着眼于高端人才培养需求,重点培养和打造基础教育的领军人才,带动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有的旨在培养坚持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有效促进基层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有的针对在校大学生,为科技教育培养新一代青少年科技辅导员。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依托天津师大教师教育中心实验室与中小学、青少年宫、科技场馆等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在培训中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强调问题情景下的深入学习,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师生研讨、调查研究、参观学习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员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培训环境
“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坐落在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区,依托天津师范大学教学资源,环境优越、功能现代,有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网络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培训案例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培训
展望语文课改 优化低年级阅读设计
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激发兴趣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初中阶段实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原因
对分校学生英语有效教学的思考
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教育专业课程之学科课程的逻辑
(一)认识小学教师、小学生、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专业要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就必须循序渐进地开设教育专业课程之学科课程。而这类课程的逻辑起点是认识小学教师、小学生和小学教育。为了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小学教育专业可以开设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小学生心理发展、小学教育概论等课程。通过开设这三门课程引导师范生掌握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掌握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点,学习国内外教育家献身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师范生掌握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掌握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了解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需要;引导师范生理解小学教育的实质和意义,小学教育的目标与制度,小学教师与小学生的关系,小学教育的政策与法规,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他们参加小学教育见习、实习,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打下理论基础。
(二)理解小学教育教学过程
在引导师范生认识小学教师、小学生和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小学教育专业还需要引导他们理解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为此,小学教育专业可以开设小学教学论、小学课程论、小学德育与班队工作、小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通过开设小学教学论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小学教学的基本环节和阶段,认识小学教学的实质、任务和内容,理解小学教学的规律、原则,掌握小学教学的方法、组织形式、小学教学媒体、小学教学评价、小学教学管理等;通过开设小学课程论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小学课程现象、形式,理解小学课程的实质、结构与特点、目的与内容、课程理论流派与学说,掌握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管理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开设小学德育与班队工作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小学德育现象,认识小学德育的实质与特点、规律与原则、德育理论流派与学说,理解小学德育的目的、内容、途径与形式,掌握小学德育的方法;通过开设小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如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相应的小学学科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历史,理解其目的与内容、规律与特点,领会其课程标准与理念,掌握其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管理的知识与策略。
(三)学会研究小学教育
在引导师范生认识小学教师、小学生、小学教育,理解小学教育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小学教育专业还应该进一步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和研究小学教育的问题。研究小学教育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给师范生终身专业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可以开设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比较初等教育、小学教育改革等课程,为他们成长为专家型小学教师奠定基础。通过开设小学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理解教育科研的实质与特点,掌握小学教育科研的步骤和基本技能,形成初步的教育科研意识;通过开设中国教育史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历史事实,理解本民族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其发展脉络,领会我国不同时代教育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把握我国教育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形成热爱祖国教育历史文化的情感;通过开设外国教育史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世界教育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历史事实,理解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领会主要发达国家不同时代教育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把握世界教育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通过开设比较初等教育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认识开展初等教育比较研究的意义,理解比较初等教育研究的基本内容,把握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小学教育的特点,认识我国初等教育的优势与不足,领悟世界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通过开设小学教育改革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理解小学教育改革的实质、意义与任务,领会小学教育改革的模式与未来走向。这一部分课程内容丰富、结构复杂,在开设过程中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设置课程,有的以必修课程形式开设,有的以选修课程形式开设,否则,可能会因为教育专业课程比例的增加,挤占了学科专业课程或通识课程的课时。笔者建议将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小学教育改革设置为必修课程,其他设置为选修课程。
二、教育专业课程之活动课程的逻辑
摘 要:语文是职技校公共文化学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要使学生学有所获,就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遵照语文学科特点,把握好“序”,即循序渐进。实践证明,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循序渐进 教学实践
2004年3月14日,清华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与中国战略研究国际交流中心联合举办了“科学发展观与教育”研讨会,会上有人提出,在教育领域按照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发展,就是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学校自身要认清自己的条件和环境,按教育规律办事,要重视教育的科学性和专业特点;2004年4月21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田建文的《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文章指出,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用科学教育发展观来引领学科的教学必须:横向协调好本学科与其相关学科、课堂环境、办学条件,协调好学习主体和认知对象等关系,做好“谐”字文章;纵向协调好前与后、过去与现在、层次性与阶段性、发展性与持续性的关系,做好“序”字文章。
依上所述,笔者认为,语文学科的学习也是学习主体(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习客体(语文)难以满足需求的相互矛盾又协调的过程。从“系统论”的“有机整体原则”看,整个语文教学的内容可以看做一项大系统工程,虽结构复杂,但却井然有序,眉目清晰。系统思维是人类从整体上、发展变化上掌握认识事物的科学思维方式。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推进教学进度、强化知识的方法――即从“发展”上、“纵向”上掌握“序”。从信息论看,语文教学中的信息种类繁多,构成一个复杂信息系统。这个系统,从传输方面可分为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从结构分,可分为横向信息和纵向信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好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非常重要,对获得的信息要研究分析,由表及里,抓住本质,再做传递、反馈处理。由表及里这个“序”谁也不能改变。从控制论角度看,要对知识讲授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控制。
依照知识的有序性和连贯性,语文教学力争做到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先单一后综合,只能循序渐进,不能跨越。
一、心理发展和学科要求
1.心理发展
科学教育发展观提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语文学习是要学生从主观上对知识的主要载体――课文的认识、理解、欣赏到领悟的过程。
摘要:作为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课程之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许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依然沿用从计算机学科中继承过来的教学模式或简单借用诸如语、数、外等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极不相适应的。如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率,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是广大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PBL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5-0020-0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组成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真正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在以数字化生存为基础的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交往、学习等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全新的数字化生存方式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世界各国在教育中大多都注入了与信息化有关的教育内容。在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中的四个必修内容之一。开设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了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作为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课程之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许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依然沿用从计算机学科中继承过来的教学模式或简单借用诸如语、数、外等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这些教学模式在其他学科中被广泛应用有其自身的道理,但因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简单机械地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照搬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极不相适应。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率,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应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了适应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本文拟初步探讨PBL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