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课程改革

初中课程改革范文精选

初中课程改革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 语文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初中语文课程实施课改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语文课程已明显落后于时代和社会对它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对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显得十分的必要和迫切。在实施中学新课标的背景下,自主学习是时代的要求。因此,彻底改革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让教育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便成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所必须采取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改革措施。

2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分析

2.1学生的学习理念不适应课改要求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转变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独脚戏”为师生、生生、师师多向合作互动。为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必须从知识权威的位置上走下来,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中介者、合作者。但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则一脸迷茫,无所适从。因而在学习中常常是只知听不知问,只知记不知想,只知读不知悟。安排学生合作、小组学习,表面上热热闹闹、生动活泼,实际上真正参与讨论问题的学生凤毛麟角,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流于形式。

2.2教师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面对新课程,广大语文教师并不是茫然不知所措,对其新思想、新理念还是拍掌欢迎、倾心认可的。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如故,搞不出什么新的名堂。有的教师试图让学生活动起来、自主起来,但终因能力有限,方法不妥,学生仍就郁闷如牛,静观师变,到头来还是教师一人包办,把教学任务扛下来。至于学生到底懂了多少、会了多少,谁也说不清。

2.3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太少

学生语文能力的增强、人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课外阅读的积累和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四学段的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而实际上远远做不到这一点。学生家庭中愿意购买图书让孩子阅读的家长为数也不多,很多家长愿意购买练习题之类的书让孩子做,而对于孩子看课外读物常以影响学习、不务正业为由大加禁止。学生在诸多因素的制约下,离课外书的距离越来越远,开始终日埋头于题海之中。

2.4教学评价机制还跟不上课改的要求

实施新课程后,教师们迫切关心的是现在考试如何考,试题如何出,很显然,教师们思考问题的落脚点依然在“考”上、在“分数”上。这也难怪教师,在学校、家庭、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依然停留在“分数”上的今天,让教师放开手脚搞课改确乎有点难。教师们对分数不敢怠慢,与其冒险搞课改,还不如实实在在抓应试。社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如此,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当然也就定位在学习的结果上,不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了。

3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实施策略

3.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旧的教学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许多教师为了实施新课程教学而费尽心思,然而,不少学生却不与老师响应、配合,让老师们感到不知所措。因此,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并且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或者课题,以减少和克服盲目重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2转化教师角色,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自我感觉知识是很困难的,没有教师的“教”是学不会的,老师是非常神圣的,是知识的化身,是权威的象征,这样就隐藏了学生才是知识建构的真正主人这一客观事实,影响了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和认同。另外,教师平时教学过程中的权威主义、专制主义使得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敬畏心理、恐惧心理。这种心态下的学生只能围着教师转,按教师的安排去行动,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缺乏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3.3提高教师的素质

新课程的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改革,它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许多学生反映他们的老师面对着新教材有时也感到不知所措,因为教材的内容是全新的,老师没有老本可以吃了,必须进行研究教材,然后又要查找资料备课才可以组织课堂教学。这样对教师的素质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挑战。为了扭转教师吃不透教材的尴尬局面,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认真研究教材的结构体系,把握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及时修正教案,改进教学方法。

3.4建立新的评价标准

我国原有的课程评价是以考试为主要形式,注重的是评价结果,常常出现“一张试卷定终身”的现象。要更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我们必须建立新的评价标准,打破单一的评价方式,由注重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同时,还要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以督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秦训刚,晏济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陈映琳.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2).

初中课程改革范文第2篇

自从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以来,也有不少教师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来,也有部分教师处于观望状态。其原因是,大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认识不一致。对教育教学改革如何开展没有借鉴的经验,不知道从何下手。现在真正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老师,教育教学改革的彻底程度也不近相同。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也积极的参与,好像效果很好,可是,当我们细心观察和思考,不难发现由于教师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识不到位,教师的课堂引导不到位,使得课堂气氛热烈却收效甚微。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理解不到位,教学改革中过于追求形式,不注重内容导致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改革并不可取。我们提倡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的真抓实干,注重实效,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才是每一位教师要做到事情。

二、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内容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理念,强调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因为新课程教学建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教师就不能采取压制性手段,强迫学生学习,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有“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要促成这样的转变,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够表现出积极的自主学习倾向。学生就会乐于参与学习过程并乐此不疲。所以,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我们教学改革现阶段的教学突破口。在教学开始阶段实施教学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的手段。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身处教学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接下来的自主探究环节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学情境的创设,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是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而情境,把教学情境进行虚构,使得数学课脱离生活实际,这样的结果不仅不利于教学情境的作用的发挥,更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脱离的实际生活,失去了数学存在的实际意义。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不能完全抛开教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

初中课程改革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要,不仅搭建了更科学更合理的的教学平台,而且也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产生了对科技的崇拜,而对人的情感普遍漠视,这就导致了人格发展的苍白和道德教化功能的隐退。由此引发了人的价值信仰危机和道德没落。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中,我们需要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反思,以便对新课程产生的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我们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在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上,这样的教学学生成了知识的接受者,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一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都筋疲力尽,却收效甚微,学生渐渐厌倦了语文课,因此常出现语文课上做其它作业,看小说等现象。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基础薄弱由于条件的差异,我所在的陇西很多地区,经济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学生没钱购买课外阅读书籍,即使稍微条件好一点的学校,有了图书室,里面也仅有几本书,还是其它单位捐赠的,大多都不适合学生阅读.因此,教师只能靠学校订的教学参考书,学生就只有一本语文课本.这样下来,就导致学生的阅读材料滞后,阅读面很狭窄,学生对语文知识缺乏理解,对语文课失去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策略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都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陆续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做法。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表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才能不断的改革初中语文教学。

(一)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

无论什么方式方法,要真正能使学生获得实益,归根到底还得靠执教者处理得当,应用得法.任何学科,包括语文学科,要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要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关键还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染黄则黄,染苍则苍”“名师出高徒”,这些话仍然是朴素地反映了教育和教学规律的名言至理.

教师的素养最根本的一条是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教学技术无论如何精当,若是教师不负责任、不肯干,也是枉然.每个教师都应该是有理想、有追求的灵魂工程师,而不是那种单纯满足于捧着课本传授一点书本知识的教书匠.不断提高责任感、使命感的原动力在于对教育事业有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师要对工作本身不断钻研,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前进,不断培养自己成功感.敢负责、能负责,忠诚教育事业,这是教师素养的核心.身在教育岗位而心不安于位的人,他们的精神状态必然要影响到工作,影响到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对这样的人要尽早调离教育战线.

(二)探究性方式学习的不断推广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主要就体现在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和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探究性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和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语文语言的优美。

(三)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发展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传统的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和心灵的碰撞。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内涵,展示语文的无穷魅力。

(四)合作和独立的学习态度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和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我们要倡导在自学的基础上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靳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07.

[2] 石义堂,《现代语文教育学》,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12.

初中课程改革范文第4篇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幸参加了课改,如何上好课改课呢?这是我这几年一直努力的目标。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个观点。

一、课改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先行

教育家杜威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对探究的热情。”要上好课改课,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意课改,因为学生在小学都是接受的传统教学方法,上了初中,突然很难接受,所以,我在第一节课会给学生讲两个观点:一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二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二、课改前期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在刚开学的一个月里,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6个人,每一组里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是班级各个组的主心骨,所以,我花了很多精力来培训小组长。上课时,多给这几位组长机会,让他们上台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在这个时候,我会告诉组长在展示黑板前,你要有怎样的站姿,多少度的角度才不至于挡住黑板,因为其他同学看不到黑板,组长在台上也是白讲。有的组长虽然很想帮助组员,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帮,我也会帮助组长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课改不要追求“表面热闹”

我们去听杜郎口中学老师的课,发现学生上课的时候井然有序,学生的讨论也进行得非常好,听完了他们的课,我返回学校,带着满腔的热情来到班级,也想上一堂“课改课。”可是学生的异常热闹,使我的热情大打折扣,课改的讨论环节不要流于形式,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他们没有百分百地讨论我布置的内容;

二是学生讨论的声音太大,影响了周围的同学。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送给学生一句话,你文明的音量是30分贝,另外提出了两个字:静、竞。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讨论的时候要把音量控制在30分贝左右,在学习的时候要有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意识。后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了很大的改观。

四、课改要求老师学会放手

当在讨论和展示时出现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或者想法,如果我继续进行课程,就会错过探讨的机会,所以,通常我会把课停下来,请持有不同答案的同学阐述自己的想法。当学生做应用题的时候,我也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思考,然后展示,在学生展示的方法中,也许有些方法是我们老师也想不到的,比如: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3页的问题,学生一共给出了四种不同的解法,而且学生可以阐述出为什么这么做;第107页第10题,学生一共给出了三种做法。由此可知,我们要学会在课堂上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这样会带给我们很多出乎意料的结果。

五、课改的原动力是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

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动力,我会给学生适当的奖励,

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物质方面一般给学生买个本子,学生看到了我买的本子,就想着一定要努力学习,这是一种内在的意识,非常重要。另外,学生在某次考试中满分,我也会奖励一块巧克力。精神方面,主要是学生在讨论和展示过程中,做对的同学都有操行分加。每周我们评比一次,并且会展示在一块黑板上。

初中课程改革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改革;考核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增加,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初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而良好的英语能力是对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要求。初中英语课程处于基础阶段,应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从教师、教材、教法等方面对英语课程进行改革。

一、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国家和社会都对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的数量要求增加,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对英语人才的要求是推动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动力,教育部也对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师资力量及课程设置各个方面做出规定。当前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较大,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应培养实用型人才,而初中英语课程的设置也要符合这个方向。

2.现有课程模式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在教学理念上,初中英语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大部分的课程时间还是用在教师讲授上,学生参与时间不多,教师与学生用英语交流自然也很少;第二,在教学方式上,依然是将语篇分割为语法、词汇、词组等,这种方式导致课堂教学死板,学生积极性不高;第三,在语言技能的培训上,仍然偏重阅读能力,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而这两项能力恰恰是体现英语素质的标准;第四,教学模式单一,英语素质的培养大部分依靠课堂教师的讲解而没有开展一些第二课堂的学习活动,对英语的课外学习很少;第五,在教学管理上,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对所有学生使用一套教学方案,导致有些学生学不懂而有些学生嫌太简单;第六,在考核方式上还是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根本不能考查一个学生真正的英语能力。

二、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内容

1.重视英语基础课程学习

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丰富的英语基础知识。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主要就是打好基础,所以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上。更重要的是,很多学生从初中阶段才开始真正学习英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此外,很多教师认为大多数学生都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而实际上一些落后地区的学生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所以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要顾及这些基础差的学生,如果一开始就给学生很大压力,那么这些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只有掌握好英语基础知识,才能熟练地运用英语,所以初中英语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强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

2.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一个有效的扩展方式就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生之间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其次,还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采用案例讨论、上台展示等环节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最后,教师还要转变观念,英语课程的主导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并不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必须学什么,学生可以有条件地选择学习内容。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英语活动,如英语演讲、英语话剧、英语配音等,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英语综合能力。

3.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应包括对学生的考核和对教师的考核。初中英语教育目前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就是阶段性的考试,而完全忽视了平时成绩,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考查也不够。改革考核方式首先应将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交流及运用能力纳入考核范围。其次,考核不应仅限于笔试,也要加入口语考查,综合考查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对教师的考核也要把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纳入其中,而目前的考核方式缺少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所以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听课、检查教案、听取学生意见的方式来全面考核教师,确保教师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对初中英语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它是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很多,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考核手段等,改革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打好基础,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俊.素质教育观下的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04).

[2]王玉升.论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困惑与教学方式的转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7).

初中课程改革范文第6篇

1.教育主体的变化。课程改革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无论是教材的编纂,还是教学方法,都体现出“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就要根据这一教学理念从根本上革新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前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应在教学过程当中时刻铭记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间接询问自己的疑问,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直接有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2.师生关系的变革。课程改革当中着重强调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并不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和权威者,而应当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不再是一个让学生惧怕的长辈或者是权威者,而是学生的好朋友,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的人。通过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彻底实施新课改中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转换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对于教学理念的额革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教学方法的革新。纸上谈兵并不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因此,在观念革新之后,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法方面进行了重大改变和创新,例如,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当中,会多多应用“科学探究式”教学,改变以前先下结论再深入探讨的诟病,让学生在实验当中自己总结结论和规律,变“填鸭式”教学为“探索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索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深深印刻在脑海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未知的趣味,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的兴趣盎然,也不再会因为记不住结论,背不下公式而烦恼了。另外,科技的发达让教学载体也更加丰富,‘数字化教学’让解决了教师很多教学上的难题,通过幻灯片等教学手段,帮助教师将我们在课堂上不能进行直观观察和实验的课题通过立体化的直观的形式给学生们展示出来,使得学生们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是课堂过程更加流畅。“分组教学”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真正的主题,想自己所想,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小组中个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尽其能,使得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达到最佳的课堂氛围,学生也因此更加积极主动,对于初中物理这门有些无聊的课程有了更多的兴趣。“情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很广泛,由于初中物理的枯燥和晦涩,很多知识是很难懂的,通过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景。将初中物理知识整合到生活情景当中去,使得学生有熟悉感和亲切感,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对于初中物理的作用也会有更为深刻的体会。

二、课程改革应进行的反思

1.有些教师未能从根本上更新意识。尽管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还是有一些教师为能够从根本上看待这次课程改革,也并未在教育教法以及教育理念上做出根本而彻底的改变,尽管口号喊的很响,却是挂羊头卖狗肉,并未抓到课程改革的本质和实质。有的教师用着新的课本却在依然用老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新课改的大潮下,得到的是旧的教育,这样对于培养新型的人才是极为不利的。有的教师为了能够应对中国的应试化教育体系,更是懒得作出改变,仅仅按部就班地为国家培养“量身定做”的应试型人才。这种情况是值得教育部门去思考并改变的,不然我们的新课改及你进成为了噱头,成为了一场没有意义的华丽演出,一种过场,这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初中课程改革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课前;课中;课后

随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与发展,新课程一步一步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验和推广,语文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笔者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做了以下分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正是我们初中语文进行课程改革的原因,希望新课标能够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前备课深入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艺术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之花长盛不衰、常开常新的奥秘。语文知识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的要求,教师应该首先注重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新课程的课到底应该怎么上?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都在进行着不同的尝试。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过分强调预设与控制的弊端,新课改倡导生成性教学的新理念,要求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使教学在系统预设的基础上体现出灵活开放与动态生成的特点。这是完全正确的。不过,我们也必须指出:在现实教学中,如果抛弃了应有的“预设”,而一味地强调所谓的动态生成,开无轨电车,这也是背离新课改精神的。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关系。课前有效准备时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与教材和作者对话,使教学三维目标与核心内容融合在一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网络提供的充足教学素材,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组织有兴趣的探究活动。加上自己对教材研究的所得,以及学习该课的一些有效方法,形成高质量的教案。

二、课中注意激趣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课堂中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应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实现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激励起学生的干劲,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处于“我要学”的最佳学习状态。

三、课后注意实践

初中课程改革范文第8篇

摘要: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是义务教育非常重的内容之一。对我国初中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策略,旨在为推进我国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Abstract: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s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heavy.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of our country main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analysis, some strategies to to advance our country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是初中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课程的改革,是一个需要全体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的庞大工程,需要由我们体育教师的教学来落实与体现。 一、初中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教学内容泛化,体育技能学习淡化 新课标强调“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等体育教学目标,而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没有明确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教学目标则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例如,由于对“健康体育”的误导,初中体育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运动安全,导致在实施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一些不属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游戏、劳动等被引进了教学。又如,有些初中体育教师歪曲了“快乐体育”的内涵,将体育课当成了学生休闲玩耍以及释放压力的活动,教学生唱唱歌、跳跳舞等,单纯地追求“快乐”而忽略体育教育的本质。而这些课程内容的开发使体育课失去了自己的本质特性。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运动量不断降低,能体现力与美的“危险”体操动作没有了,能锻炼学生意志的耐久跑也没有了,稍有挑战的难度动作几乎全被砍掉了。 (二)师生主体关系曲解,教师主导地位淡化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体育课程中提倡中“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体育教师把课堂主动权彻底交给学生。课堂上,过去是教师问学生,现在完全成了学生问教师。教师围着学生兴趣转,放任其自由,因此出现了许多学生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与稍有难度的运动,不肯吃苦的现象,而体育教师也失去了督促其参与必要运动的说服力,师生主体关系曲解,教师主导地位淡化。 (三)体育科学知识少,缺乏深度 从初中体育课堂的校本中发现,体育科学知识的内容较少且缺乏深度。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的学习,对体育科学知识了解不深,不知所学体育知识对身心健康到底有何意义。在初中教学中,几乎没有安排理论知识的讲授,只在技能动作学习中附带讲一讲,而由于时间的局限性,理论知识的学习经常知识蜻蜓点水,非常肤浅。 (四)教学手段的欠合理 课改中,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进入到了体育教学中。为了体现教学的先进性,部分教师存在着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的现象,在教学中生硬地用多媒体录像来代替教师的示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中,为了加强教学效果适当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无可厚非,但是这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偶尔为之。体育教学主要还应依靠师生的互动而不是多媒体设备冰冷的示范。 二、对策 (一)全面理解新课标教学目标 合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充分理解体育教学目标的内涵。课改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全面的,其中“健康体育”、“快乐体育”是本次课改提出的新目标,在贯彻这些新目标过程中,应突出重点,实现“发展体能”的首要目标。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体能训练是体育教学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务。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应是体育教学的首要资源。教师要围绕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这一重点来确定教学内容,不能避重就轻。

(二)取其精华,合理创新 创新不是对原有的东西全盘否定,而应是对原有的合理的、正确的东西进行保持,对不合理的东西改革。体育课程教学也应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创新要以继承为基础,继承应以创新为方向。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需沿用以前好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创新,增加更有意义的教学内容,采用更有效果的教学形式。 (三)提高初中体育教师的素质 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对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首要意识到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及重要意义,充分理解新目标,从而合理制定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体现特色,力求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是必要手段。而学校及教育部门应该转变观念,随着国家对全名身体素质的关注的提高,体育教学和其他课程一样也是基础教学的主要分支。学校应该多提供一些有关课改的培训进修,开设讲座,组织观摩优质体育课为体育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三、结束语 体育课程的改革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逐渐完善和发展。首先要认真解读新课标目标,在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师生、健康与锻炼的关系;其次要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革;最后需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当然,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在实践中,可以吸纳一些对体育课程研究人员和一线的初中体育教师的意见,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共同促进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参考文献: [1]夏峰.正确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J].中国学校体育,2006,(7). [2]汪晓赞,季浏,金燕.我国新一轮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6).

初中课程改革范文第9篇

新课程改革多年来,初中英语课本也变化了不少。刚开始教学时所使用的课本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课本》,现在使用的课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目标英语》(Go for it)。两者相比较,前者注重“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多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后者则强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以及在学习文化知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可见,《英语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语言的教学方面,《英语课程标准》以描述学生“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英语是一种交流工具,改变了以往中国学生存在的“聋子英语”或“哑巴英语”的现象。初中英语教师要想使用好现行教材,必须要对现行教材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1.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英语教育专家哈玛指出:“教材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利于他们的预习和复习。”现在的教材使用彩色印刷,图文并茂,不仅给学生带来知识,而且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图画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记住所学内容。另外,教材的编写内容丰富多样,有听力、阅读、对话、游戏、歌曲等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

2.教师要认识到,教材是内容,也是手段。教材不仅为学习者提供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向学习者传递知识探究的方法。但教材不能穷尽我们要学生学的东西,而只能提供样板,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材是手段。

3.教师应该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目标英语》的特点是语篇内容少,活动型的内容多,分A、B、C三个板块,A板块语言点较浅,B板块语言点较深,C板块有自测。由于板块琐碎,内容多,对于教师的课时安排上有困难,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做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我对于新教材的使用渐渐成熟起来,下面我从备课、教学方法、课后反思几方面谈谈自己在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实施。

一、备课

传统的备课注重教师“教什么”,往往侧重语法和词汇传授的方法,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看书和记忆,这种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觉很累,没有乐趣。而《英语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做什么”,教师既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预设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的内容活动,又要考虑如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思考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方法,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我备课时,会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三维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教案,根据学情分析重、难点,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

评判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学生是否能“用英语做事”,而非看教师表演得是否精彩。任务型教学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教法转变到关注学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我的课堂教学通常会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在任务前,教师介绍主题和任务,帮助学生熟悉话题,回忆在进行活动时所需要的单词和短语,也可以教授一些完成任务必需的新单词和短语。然后是任务循环,这一阶段,学生以结对或小组形式进行活动,给学生充分的语言表达机会,强调语言的流畅性。结对或小组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准备在全班做汇报,汇报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最后是语言重点的概括和总结。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是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任务,任务型教学强调语言知识的教学是在理解了对话或课文之后再进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已对输入材料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我会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探索语言,培养学生对句法、词组搭配、词汇用法方面的意识。如-s或-es分别加在名词和动词后表示什么,又如比较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在课文中的用法,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等等。

三、教学反思

《英语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教师应“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我国教育专家也指出:“教师应超越常规中教学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更有相关专家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可见,教学后的反思是多么重要。我会在每节课结束后,写一份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成功之处,也反思自己这节课有哪些不足;对照教学目标和设计意图,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学习效果进行分析;有时也会对课堂上的教学事件进行分析,对自己的处理策略进行分析;结合这节课的得失利弊,考虑再设计这个部分教学时应注意或改进的地方等。教学反思促进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促进了我的专业发展。

初中课程改革范文第10篇

一、现代数学教育观念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急剧加快,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科教兴国”早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切都与作为科学技术基础的数学休戚相关。21世纪的公民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他们需要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作出恰当的选择,必须具有一定的收集与处理信息、作出决策的能力,同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数学素质成为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教育观念应富有新的内涵: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数学教育的落脚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课程上。中小学课程内容直接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和中化民族的振兴。数学课程应充分体现教育观念。努力建立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目前课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时代的发展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经,目前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偏重书本知识、运算技能和推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低,训练少。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提出的几点建设:

1、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观念),形成优良思维的关键。是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现在的课程中要求不够具体、明确,教学中很难把握。建议教材将各章节中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明确化,提出初中各阶段对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使教师在教学中目标明确,以便有针对性、有序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真正学会数学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