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等教育

初中等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方式初探

摘 要:大学新生的不适应现象,目前在我国各大院校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与其说是个人适应能力的问题,不如说中等教育与高等衔接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部分大学新生的访谈,概括出目前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今后我国改善中学和大学教育衔接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大学新生 主要问题 衔接方式

一、研究背景

“高中太忙,大学课不多,怎么打发时间成了问题”;“上课听了就来不及记笔记,记了就来不及听课”;“实验课老师不做任何指导,让我们自己看书,自己做,无从下手,很失败”;英语课上“憋足了勇气,还是不敢开口讲话”类似于这样的问题,许多大一新生不知该如何是好,在学校流传着一种说法,把犯这些毛病的现象叫得了“大一新生综合症”。

“大学新生综合症”,表面上看是个人适应能力的问题,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大学与中学的教育如何衔接的问题。[1]大学新生不适应问题,目前在我国各大院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每年各高校都有许多新生适应不了大学教学而招致学业的失败,补考和留级的学生在新生中占绝对学的比例。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不仅对全社会的中学教育和中学生(包括家长)的升学准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们大学的各个教师,教育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部分中学为学生进大学做好适当的准备的意识不强

首先,在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没有做好准备。在终生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背景下,中学教学理应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还要的是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的教学目标应该在中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中学教育目标的实现是大学教学目标实行的基础与保证,大学教学目标是中学教学目标基础上的飞跃,前一阶段的教学目标的完成质量直接影响到后一阶段的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样,依据中学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维果茨基德“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学教学,尤其是高中后期阶段,应着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强化、训练学生业已形成的记忆、认知等能力。

全文阅读

谈初等化学中的STS教育

化学对初中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学科。它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数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知识之后,才能逐渐接受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生活、生产密切联系。STS 教育的基本精神是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对自己生活中与科学有关问题做出决策的能力。在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实施 STS 教育,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我曾做了一些尝试,在此略谈浅见,共同商讨。

一、初中化学教育应重视科学素质的培养

1、重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注重学生动手动脑习惯的培养。例如,在讲授锈蚀的铁钉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中,很多资料上讲:把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开始锈逐渐褪去,溶液有无色逐渐变为黄色,最后铁钉变色;若硫酸过量,钉表面有气泡放出。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同学找来不同程度的锈钉,分别放入过量的稀硫酸中,结果现象是铁锈的褪去和产生气泡几乎同时发生,然后分析原因,最后一致认为:铁锈疏松,硫酸自然很容易浸入锈层,接触到铁钉表面。从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常常是事半功倍。

2、重视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小讨论,让学生将新的知识用于实践中,并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科学的精神。例如讲氧气的性质时,演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预先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讨论了铁丝燃烧时产生较大的热量,使铁丝部分熔化,使新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形成较高温度的熔化物溅落下。若没有这层细沙或水,集气瓶底部将炸裂。有同学问:既然集气瓶内温度较高,氧气不跑出来了吗?对这样的同学给与及时表扬,然后告诉同学做这个实验时应注意的其他细节:(1)铁丝绕成螺旋状。(2)把握好铁丝中火柴梗燃烧完的临近状态。(3)铁丝由上而下缓缓插入。从而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方法及探索精神。

3、尊重科学事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科学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体现科学性与思想统一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终渗透物质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结合身边事例,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只有我们把握了内外规律,才能使事物按照人们所需要的方向变化和发展。在讲完几种常见的酸后,让学生比较从而得到酸的通性,讲明酸有一些共性是因为他们电离时都产生了氢离子,但酸根不同,就是他们具有特性的原因。

4、注重实际引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中学化学课本中许多知识都可以和身边实际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地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知识升华。例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度时,让学生从校园的花圃中,郊区农民的菜地里,污水河河床上取来不同的土样,进行测定。使同学们了解到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在 PH 小于 4 的酸性土壤或大于 8 的碱性土壤里,一般农作物都难于生长。而今,空气污染较重,形成酸雨,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业减产甚至颗粒五收。学过熟石灰后,同学们自然又想到了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二、初中化学教学应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和实践技能

1、在教学中多讲现代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很多天方夜谈成为现实,启发学生产生使用新技术的强烈欲望。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身边的事情能产生科学的意识。开水的壶用的时间长了,会产生一层厚厚的水垢,怎么办?学生能想到用食醋或稀盐酸浸泡一下即可消除,这只是一种技术意识,有了这个意识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全文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初探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部分中职生道德观念缺失、缺乏责任感、人生态度消极;底子薄、基础差,但敢于探索和实践等特点,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充分发挥德育主阵地作用,注重德育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建立人人参与的德育机制,并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积极探索学校和家长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对中职生作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 中职生; 行为习惯;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2-0089-02

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职生就业形势越来越好,中等职业教育已构成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许多主客观原因,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却令人担忧,我们应该在抓好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抓好德育能力建设。

一、中职生思想和行为特点

(一)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差

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打架斗殴、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辱骂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少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时常有违规行为,而且屡教不改。

(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

全文阅读

高等教育下初中教学思考

一、深入基础教育实践的心得

(一)收获新知,开拓思维

在挂职时期,时刻感悟到只有深入基础教学,才能真实地发现问题,才能把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不固化思维才能开拓思维,收获新知。在二中的教学中,突出的教学类型就是试卷分析,做得非常到位、精确,这就是他们优于其他校的地方。试卷分析、讲评不是个别老师的个人行为,而是集体分析讨论的精华,详尽彻底,全面深刻,并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做全面指导,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传播,凸显个人优势、经验和长处。这一点,应该对我们的大学教学有所启发。大学教学中的考核,结课考试完毕之后只有试卷分析,没有讲评,且没有对学生面授的试卷分析和讲评,学生不知道正确答案,也不知道得分的缘由,而学生其实非常想知道关于试卷的情况,尤其是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这对下一阶段科目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可以尝试开设师生间关于考试问答的平台和空间,传递关于考试的正确答案,试卷上出现的答题问题等,在公开公平的背景下共同成长,不仅学生学习了,进步了,教师也可以凭此了解学生的答题思维,在“复错”的模式下,师生互相了解,共同纠错,共同进步。

(二)提高了专业研究水平、思考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人对挂职期间的听课做了整体规划,分阶段地有计划地去听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授课类型、不同年龄段、不同行政级别的老师的课,以便学习不同的任课态度、情绪、风格等,并与自己的教改研究相结合,收获详细全面的经验。实践获知,二中的课程分解非常细致,授课细腻认真,师生都争分夺秒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对知识的巩固性训练做得非常强化深刻,精益求精。教师在新授课上的风格差异不大,但在试卷分析、习题课等其他课型上的差别则较为明显,当然于此也体现了老师之间教学水平的差别。本人从他们的课堂上也学到了很多,边听边思考,获得了很多启示和感悟。

(三)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尤其是对本专业工作有了新的想法和启示

二中的听评课非常之多,且非常细致。尤其是听完之后的集体讨论和评价,客观真实地反映问题,剖析问题,不做表面浮夸蒙蔽,共同的目标就是“成绩”,相互间在反复锤炼中水平自然提升,不单打独斗,这种实干精神、协作精神可敬可慕。多轮听评课之后主推的精选优质课成为全校的公开课、观摩课,不做重复性资源浪费,可以尝试调整同行听评课的方式。而这一点对我们大学教育应有所启发。大学的同行听评课可以尝试利用平台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如精品课、优质课等可以通过平台,大家自觉自行选择、学习、感悟、参研,这样做可以更灵活、有效。

(四)完善了自己,收获了友情

全文阅读

浅析传统文化在初等教育中的体现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初等教育、课程设置、学习目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从日本初等教育课程的设置、学习内容,达到的目标等方面着手,探讨其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教育,最终看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不论人类进化到何时、物质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教育都必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健全的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先教做人,然后才是做学问。

一、日本初等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一)日本的初等教育

日本的初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15世纪以前的日本,由寺院承担对贵族或武士的子女的社会伦理教育。从16世纪左右开始,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教富裕商人的子女读书、写字、计数的教育设施,这就是后来的「私塾。1868年的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小学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在政府的奖励下,1875年,日本全国各地建立了25,000所小学(该数字相当于今天日本小学的数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开始实施小学6年、初中3年的义务教育制度。「国民的培育,这是日本近代小学的教育目标。

(二)课程设置

日本小学的课程由学科、道德教育、特别活动三部分构成,几乎涵盖了学生在校的所有活动内容。教育课程按照周密的计划如周课时安排表、日课表等有序进行。各种常规活动在学年初就预先计划安排到月日,形成制度化。各学科包括国语、社会、算数、理科、生活、音乐、图画工作、家庭、体育、道德、特别活动。总之,日本新的教学大纲,在培养儿童的自己学习、自己思考的能力上,在发展儿童的个性上,在建设特色教育,特色学校上都有新的改善。

全文阅读

初中数学中等生的教育与培养

数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如何使全体学生学好这门课,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学生间的差异较大,知识水平的悬殊及智力水平的极不平衡,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许多教师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往往会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抓好优等生和学困生,带动中等生。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方法有个不容忽视的弊端――淡化了对中等生的教育。绝大多数的“中等生”只靠“两头”去“带”,势必会有意无意地伤害他们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创造力,不利于多数学生的素质提高。

一、加强中等生的思想教育

教师要培养中等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意识地给他们提高要求,形成压力刺激他们上进;培养他们团结协作意识,教育他们互帮互学,在集体中获得力量,走向成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学生你追我赶,最终共同进步。在这类中等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教师就提醒他们向班里其他同学,特别是向优生请教,寻求帮助,从而解决问题,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还可作如下安排:中等生向优生请教,差生向中等生请教,全班共结师徒对,使中等生在帮助差生过程中体验比他们强的心理优势,从而增强自信心。

二、教育中等生改造世界观,明确学习目的,克服患得患失的心理

教师要告诉中等生,他们并非天生“中等”,而往往是由于他们的学习态度、习惯、思想、意志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习的好坏责任在我自己,而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制定学习计划,安排自己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次序,意识到要尽自己能力学习。要求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明白这样一种道理,学习好坏是自己的责任,是谁也不能代替的,就像别人不能代替自己吃饭一样的道理。一个不能自主学习,总是依赖别人学习的人,学习永远是被动的,浅层次的,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自觉承担学习的责任,认识到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是对家庭、对自己负责任,学好了本领,才能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作出贡献,也才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价值;只有做到自主学习,才能实现深层次学习和有效学习。

三、打破中等生心理定势

据了解,中等生的学习的自觉性还可以,他们不用老师监督,也能完成任务,自我约束能力也较强,课堂中不会出现纪律问题,也会安分守己。但这个群体普遍有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课堂上也不会表现自己,表扬和批评都不会沾边,主动性不强,对自己的能力难以作出恰如其分的认识。由此可见,不少中等生之所以长期处于中等状态,在于他们有了这种不正确的心理意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打破中等生的“上游难争,下游危险,中游保险”的“平衡心理”。主要做法有:

1.正视差异,改变“配角”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关注中等生的发展,前提是了解每一位学生,正视班级学生间的差异。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必然存在着差异,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学习中诸多因素造成了这些学生的差异。2.激励赏识,唤醒成功意识。教师的激励赏识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学生思维的激活剂。课堂中,教师可以用微笑、点头、眼神等方式与中等生在课堂中交流,向中等生传达我在关注你的信息。3、设置目标,增强进取意识。人们常常会对自己本身或自己能力产生“自我设限”的心理,中等生自然也会产生与优等生无法抗衡的心理定势,他们缺少“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的学习目标牵引,这需要数学教师经常指导中等生自我设定数学学习目标,要求他们确定追赶的对象,榜样人物。

全文阅读

浅谈中外初等教育管理模式差异

摘 要 针对中国现阶段初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引入国外初等教育管理模式,把中外初等教育管理模式形成对比,找出其中的差异,从而提出改革中国式初等教育观点。

关键词 初等教育 教育管理模式 比较 思考

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或称基础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作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通常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儿童。这种教育对提高国家民族文化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各国在其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都把它定为实施义务教育或普及教育的目标。

一、中外文化差异

谈到中外文化差异,我认为教育管理模式是最大的差异,在教育管理理念上中外父母持有不同的观点:

中国父母的观点:(1)孩子跌倒时,绝大数父母选择立刻上前扶起孩子,哄他别哭。(2)只有上好的大学才有好的未来,学历越高本领就越大。(3)只看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

外国父母的观点:(1)外国父母绝大多数则会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并表扬他真勇敢。(2)西方文化尊重孩子的个性,教育在千方百计考虑如何适合孩子的个性发展上,能力第一位。(3)在外国的一些学校,他们很多课都可以自由选择,家庭作业不会很多,他们认为:孩子现在就是需要玩的。

二、外国初等教育管理模式(以美国为例)

全文阅读

浅谈中美初等教育之异同

摘 要:提到中美之异同,中国与美国,大到价值取向、文化传统,小到教育教学,生活饮食都天差地别。在此讨论不是比较哪国更好,没有更好,只有客观评价以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由于有在国内教书的经验,以及在美国生活的经历,特别就我所熟知的初等教育领域作了深入的调查。我们的孩子在学校经历书山学海的时候,美国的孩子究竟在做些什么。

关键词:中美 初等教育 异同

身边有不少声音,“人家美国怎样怎样强大”,“人家美国教育怎样怎样牛”,“人家美国…”,当我们说“人家”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点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意思。今天我谈的是初等教育,教育是囊括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之下的一个领域。既然是处在社会这一背景之下,不得不说说,中国人多美国人少,僧多肉少的原理大家都明白,肉都吃不饱,哪有力气搞研究谈创造?谈教育,比教育,结果是论输赢?揪出谁是元凶?不。我们要的是一个去糟粕得精华的资源系统和公平机会。

一、中美教育初印象

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一年开始,每学期都有规定的学习任务,教育部出版社专业教科书,上午8点到下午5点,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自然,等等课程排满了档期。孩子们每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坐在教室里,规规矩矩的,“学习知识”,怎么才叫学习知识,我这里想来定义这里“学习”的涵义,作为一名老师,我反复思考过我们的教育目标究竟是什么,学习,何为学习?其实无非就是记住这个东西,记住之后呢,用于考试,考试之后呢?是再记一次,再考试。那是不是学习就能等同于考试呢?教育的目的如果是考试的话,那的确值得我们去深思。中国的初等教育目的是让孩子打牢知识基础,为将来做好准备。有人说在国内一年学习的知识,相当于美国好几年的。我们在知识夯实这一块确实做的不错。我们的小学生,诗词,奥数,英文,随随便便撂倒一群美国孩子。中国教育还是整体的学习气氛,大家不甘落后的竞争氛围,老师的敬业精神。如果从小让孩子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了好的学习态度,好胜的性格,加上扎实的基础知识,孩子的将来不会不光明。同时也要吸取美国教育的优点,让中国的未来更有竞争力。

在美国,我想说的是,小学生的考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20%,总成绩是要根据平时上课的表现啦,对待学习的态度啦,综合评定,这有点像我们大学里的评分方法。而且这个成绩是只有老师才能看到的。小孩子之间不会像我们,比分数比得厉害,他们不比分数,他们喜欢一起运动,谁的运动细胞好,谁就特别受欢迎。美国小学到底教些什么,英语(就是我们的语文),数学,科学,社会学(就是地理,历史)这是主科,其它的就是音乐,体育,美术等辅科。[1]从科目上来看,与我们的学科设置其实是大同小异的。那么具体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原来他们从小学开始就特别注重美国价值观的灌输。中国初等教育着重智商培养,美国注重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自信,独立,创新,责任,合作等。初一开始,学校除了学习上面所说的课程,孩子们要开始学习做饭,洗碗,洗衣服,烫衣服,而且还有给宝宝换尿片,打扫卫生等等。这不难看出美国初等教育是着重在培养孩子成为一个人所必须的社会经验。第一步是基础教育,培养最基本的美国人的素养,价值观。第二步,才是精英教育,培养知识型人才。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在中国,我们把孩子放到公立学校,就认为孩子反正交给老师了,学与不学,那是老师们各显神通的时候,跟自己就没多大关系了,老师如果都管不了自己的孩子,那自己更加束手无策。其实这样的想法要说完全的错也不尽然。让我们想想过去的私塾,教书先生的地位多么崇高,老师授课总会手里拿着一根鞭,遇到不认真读书的学生,那可是要动真格的哟,那年代的家长对老师可是毕恭毕敬,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师打你的孩子,那是教育他,让他成才。那时候的学生是真的怕老师,尊敬老师。[2]我不是说应该回到那个时代,老师打骂学生天经地义。我想说的是,老师既然失去了真正管教学生的无上权利,那么家长们在一边打着“反对体罚”旗号的同时,一边又把孩子交给老师之后,撒手不管,这又是什么缘由?当然,现在这个社会的的确确存在那么些披着人民教师的外衣,却不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打着“教育”孩子的幌子,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年幼的孩童身上。这样的老师已经不能称其为老师。我能够理解家长们“宁错杀一千,放过一个”的心态,一律不准体罚孩子。这其实是对自己孩子的保护,是正确的可取的态度,毋庸置疑。可我想说的是,然后呢?老师不敢再动你的孩子一根汗毛,这其实是一种责任的松懈。老师对你的孩子,点到即止。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怕老师,也有个原因,反正你老师拿我没办法。家长们,既然老师不敢管你的孩子,那么,你们就得自己管。不管,好,承认学校和家庭共同具有责任。

全文阅读

有关中等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初探

摘 要:中职学校的数量及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其英语教学质量普遍下滑。文章探讨了当前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 英语教学 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英语的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各行各业都需要掌握不同程度英语的人才,不少用人单位也将英语水平作为录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但随着中职学校的数量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其英语教学质量普遍下滑。因此,加强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对英语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中职学校的特点是培养各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学校的重心自然放在专业课上,这是必要的。但是目前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英语被视为可有可无的闲科、副科,在课程的设置和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些中职学校对英语教学每学期的课时和学制方面进行的缩减和限制,忽视了英语教学,使英语教学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不够全面,英语水平低下,就业竞争能力差。

2.生源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普遍较差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下滑。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初中都没有毕业才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他们大部分英语基础知识很差,参差不齐,少数成绩较好的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进行简单日常会话,具备相应的写作能力;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个别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二十六个字母的正确书写方法。由于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他们对英语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最后对英语产生厌学、反感情绪,英语课教师也成了不受学生欢迎的人,从而造成了英语教学的困难。

全文阅读

浅议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中等生的教育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把"抓两头,带中间"与"抓中间,促两头"相结合,注意根据中等生的心理及思维特点,因材施教,促进中等生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中等生教育;因材施教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42-01自有学校教育以来,每个班级里都存在着优、中、差三类学生。"抓两头,带中间"是许多教师为改善这种状况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却掩盖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弊端--淡化或削弱了对中等生的教育。因为在许多教师眼中,所谓"带"就是跟着走,往往是抓"两头"精心,带"中间"随意。

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一般服从正态分布,既两头小,中间大。尤其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就是这些中等生。试想,绝对对数的中等生只靠"两头"去"带",必然会有意无意地伤害他们的求知欲、创造力和自尊心,阻碍其个性发展和思维发展,不利于对数学生素质的提高。

1.加强中等生的思想教育

教师要培养中等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意识地给他们提高要求,形成压力刺激他们上进;培养他们团结协作意识,教育他们互帮互学,在集体中获得力量,走向成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学生你追我赶,最终共同进步。在这类中等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教师就提醒他们向班里其他同学,特别是向优生请教,寻求帮助,从而解决问题,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还可作如下安排:中等生向优生请教,差生向中等生请教,全班共结师徒对,使中等生在帮助差生过程中体验比他们强的心理优势,从而增强自信心。

2.教育中等生改造世界观,明确学习目的,克服患得患失的心理

教师要告诉中等生,他们并非天生"中等",而往往是由于他们的学习态度、习惯、思想、意志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习的好坏责任在我自己,而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制定学习计划,安排自己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次序,意识到要尽自己能力学习。要求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明白这样一种道理,学习好坏是自己的责任,是谁也不能代替的,就像别人不能代替自己吃饭一样的道理。一个不能自主学习,总是依赖别人学习的人,学习永远是被动的,浅层次的,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自觉承担学习的责任,认识到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是对家庭、对自己负责任,学好了本领,才能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作出贡献,也才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价值;只有做到自主学习,才能实现深层次学习和有效学习。

3.打破心理定势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