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一生物

初一生物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生物关键的第一课

【摘要】如何上好初中生物的第一课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用最合适最简短的导入去吸引更多的学生听课,教师在巧妙设疑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回答问题。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全部的生物知识传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为今后的生物课学习做好铺垫。

【关键词】导入 发言 走进教材 思考

每逢丹桂飘香的好季节,就是新学期的开始,看着那一个个可爱活泼的初一新生,心里真是特别的激动和开心。与其说开学是学生焦虑综合症的开始,倒不如说是老师们不适应的开始。如何在新学期的第一课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爱自己的课,一直是困扰老师们的一个难题。下面我针对如何上好初中生物第一课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在上课之前,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会利用1-2分钟的时间巧妙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节新课,尤其是初中生物的第一课,如能通过主意新颖、出人意料、富有情趣的引入,学生就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关注所要学的内容,并从此喜爱生物课。例如:教师在讲授《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鸟语花香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其中的鸟儿、花草树木都有生命吗?大家坐的椅子和用的书本有生命吗?”学生通过思考一下子就能明白原来生物都是有生命的。接着教师可以再分别播放一段关于种子发芽、植物开花和动物繁殖(家猫生小猫)的视频,让学生体会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这样一导入,学生的参与心里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氛围自然就热情高涨起来。

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发言

我觉得目前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初一的学生其实还很天真、很自主、很想上课表达自己的观点,可是很多老师为了控制课堂纪律混乱常常镇压或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到了初二,上课举手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到了初三几乎没有学生愿意发言了。所以教师应该还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发言。最近我有幸听了一位出国培训回来的老师的讲座,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关英国中学的教学课堂时间分配理念,他们非常地重视教学课堂中老师和学生的时间比例,他们提倡TTT20%(教师讲话时间)和STT80%(学生讲话时间)。因此我觉得开学初的第一堂生物,教师通过引入生物概念以及研究的方向以后,宝贵的时间都应该留给学生,让学生看图说话和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师生共同得出总结:生物与我们的生活事息息相关的,它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基础。

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教材

全文阅读

谈一谈初中生物教学

摘 要: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真实,灵活,创新”的教学原则。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初中生物教育就是一门很基础的科学教育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重视实验教学和知识方面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基础;科学性

1.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学,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它越来越显示出其二十一世纪领先科学的独特魄力。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

1.1教师的演示实验

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这门新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的演示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前务必要认真对该实验进行研究,在课外要熟悉实验流程,自己动手亲自做几遍,只有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才能发现实验的难点,在演示时提醒学生注意难点并教授解决方法。在演示实验时,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给学生一个严谨的实验观。另外,教师的实验操作必须规范,这也是演示实验的关键点。

1.2指导学生实验

生物教学的主人还是学生,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兴趣是实验教学的关键,在实验前,要让学生对所做实验有大致了解并提起兴趣;其次就是要指导好学生进行实验,及时的为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困难和实验重点,将实验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例如;七年级的学生的第一个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本实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对于如何观察却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明确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细胞,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要达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以此同时,临时装片的制作又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将书本上洋葱磷片叶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我们可以将整个制作过程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这样,学生面对实验台上的各种用具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而又细心的进行实验尝试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教师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本实验是学生第一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使用显微镜学生非常积极,在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例如:调节粗细准焦螺旋要用双手进行,转动转换器不能搬着物镜进行。观察到细胞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的外形特点,在此,细胞的结构又是本实验的另一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多种细胞结构,通过比较和分析,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并指导学生正确绘图,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最后,总结自己在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以达到做实验的目的。

全文阅读

如何培养初一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

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科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生物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我们知道,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初一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可以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生物实验课是他们步入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到的实验课,他们对实验既一无所知又感到好奇。若能在初中的起始阶段,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养成正规的实验习惯,逐步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同时也为将来进行物理、化学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初一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呢?

1 养成规范的实验习惯

初一学生对实验课感到新鲜,每当进到实验室,许多学生都非常兴奋,东看看西瞧瞧,充满了好奇。因此,如果教师不进行课前要求,实验过程中学生纪律会很乱,实验效果明显降低。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讲明实验室纪律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内安静,以免干扰到其他小组的实验操作。如本人实验完毕或有事要离开,须报告实验教师。总之,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良好习惯。

在第一次做实验前,教师应编好实验小组。根据学生情况,选好实验小组长,让他们在实验中起到引导和管理的作用。在实验进行中,教师在巡堂中应适时表扬纪律良好、操作正确的实验组,唤起学生的遵守纪律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且注意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管理好自己的组员,对表现欠佳的组员进行提醒,通过集体的力量来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了规范的实验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实验作风。

2 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生物的很重要手段。探究活动中,问题的提出和假设是通过仔细观察得出的,结论也是从实验过程中观察 讨论 交流获得的。观察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着重在观察方法上加以训练、引导。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是很高的。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备课要精心设计,实验前告诉学生观察的方法,明确观察的次序等。

全文阅读

如何培养初一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摘要:初一学生由小学到初中后,如何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使初一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兴趣。本文从课堂、实验和多媒体使用几个方面简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一学生 生物学科 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兴趣、情感对学生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激情,才能产生探究和学习的动力,驱使他们知难而进和孜孜不倦。

初一学生刚由小学迈入中学,激发他们对生物课的兴趣,也就让他们对生物课的学习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竭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以此来提高学生素质,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一、 精心设计第一节课,抓住学生的兴趣

上好第一节生物课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节课教学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了解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意识作为主要内容。

1、做好课前调查,熟悉学生底子。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入中学,生物教师对他的生物底子了解的不是很透彻。因为一般在农村生活的学生对大自然接触比较多,对许多生物体和生物现象见识也比较广泛,但是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理论性知识比较缺乏。相对而言,城市里的学生,由于教育环境优越,往往掌握的书本知识比较多,然而见识的生物和生物现象却很少。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里的学生,一旦升入中学,便开始更深入,更规范的学习生物和生物现象。了解学生现有的生物功底,将更有利于以后的课程设计。因此在未上课之前,应该对刚入学的初一学生一份关于生物的调查,同时也让学生们对第一节生物课产生浓厚的期待,具体调查内容可以包括一些简单的生物指示。做完调查后,统计学生的答案,基本就知道学生对生物的认识程度,对以后授课事由形象到抽象、由实物到理论,以及实验分组时组员的搭配有很大的帮助。

2、精心设计第一节课。第一节课主要讲述的是生物特征,是对生物的介绍。讲授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生物课的重视程度。成功的话,将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让学生对生物课产生一种兴奋的期待的心情,失败的话,让学生味同嚼蜡,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课堂情绪。在讲授第一节课,想抓住学生的兴趣,就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学生产生自豪感。第一节不宜讲解太抽象的知识,应该以简单的生物和非生物材料为例让孩子去区分,使孩子们能展现自己的指示,有强烈的自豪感。二是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教师要在学生识别生物的基础上拓展新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做题中不会产生无从下笔的现象。三是让学生对第二节课产生期望。课后要布置适合教学任务的习题,让学生复习新课的同时,又为下一节课做很好的铺垫,激起了学习下节课的欲望。

全文阅读

浅谈初中生物教材与生活的统一

【摘 要】现行的初中生物教材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我们把这种教材与生活的统一称之为隐性课程。为更好的实现初中阶段生物学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去理解生物课程,使学生在传统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

【关键词】中学 生物学 教材与生活 隐性课程

中学生物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中等生物科学素质的德、智、体、美、劳、知、情、意、性、行全面发展的人。为实现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生物课的开设除了国家教学大纲规定的《生物》正式课程即显性课程之外,还必须重视隐性课程(非正式课程)与显性课程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传统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本文就中学生物的隐性课程作一些探讨,以期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中学生物学开设课程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中学生物学开设的课程包括中学生物学课程(初中植物学、动物学)和中学生理卫生课程等,它们统称为《生物》,这些课程就是显性课程。显性课程可以通过考试、考查得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反馈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但是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仅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等“三基教学”尚不能实现中学生物教学目标,还必须促进中学生德、体、美、劳的综合教育和知、情、意、性、行的和谐发展,这些隐性课程至关重要,不可缺少。它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支持、补充显性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学生进行熏陶教育,共同实现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

中学生物学隐性课程的内容及目标

中学生物学隐性课程的内容包括有关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等方面。

1、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

全文阅读

做好高、初中生物衔接教学的一些建议

摘要:(1)初高中生物衔接教学的特殊性初高中生物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往往是一个难点,要想更好地实现生物学知识学习的转移,就要正确处理好生物学初高中新旧知识的衔接关系,在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设好桥梁。(2)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衔接。三、学习方法及学习心理的衔接。

关键字:衔接;继承;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07-01

新课改后高中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高一开始,是在原有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必然会受到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要想更好地实现生物学知识学习的转移,就要正确处理好生物学初、高中新旧知识的衔接关系,在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设好桥梁。

我认为高、初中生物教学衔接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初高中生物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

1.初高中生物教材的衔接

主要是初、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通过比较初、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我们可以知道:初中生物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一些简单的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高中生物则是进行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生物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其次是初、高中教材中生物知识的继承和衔接。新的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在各章节中都有与初中教学内容相衔接的部分、由于课程标准要求不同,高中生物教学与初中生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出现"脱节"现象。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凡是涉及到初中生物知识如:"原核生物",学生只要看到"菌"和"藻"就把它归为原核生物,甚至有些学生把病毒也归为原核生物、还有"三大有机物的代谢"中的食物的消化后的产物和代谢后的产物、营养物质吸收的途径┉等等。许多高中生物教师都有"切肤之痛",不仅在课堂上要花很多时间来复习这些初中生物知识,而且这些知识(由于先入为主或者思维定式的作用)应用起来学生还是不能得心应手,出错率比高中知识出错率要高得多。由于高中教材内容多,要求高,教学进度快,且课时紧张,从而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进而影响整个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 因此我认为,生物教师首先要通读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全面把握初、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全盘梳理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的知识点,并且在这些知识点上适当拓展,补充间断点,使初、高中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体。

全文阅读

初中一年级生物学习方法探析

摘 要:生物学科对于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科。小学阶段并没有专门的生物学科,唯一与之相关联的是小学学习的“自然”课。而“自然”课却往往又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学科的基础性内容。到了初中阶段单独将不同的学科划分出来,学生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因此,逐渐熟悉生物学科的特点,并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必要而又迫切的。

关键词:观察;联想;理论知识;动手实验

一、勤于观察,学会联想

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当中,学生们会学习很多关于物种、器官、植物、动物等地球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的知识,同时也包括一些科学家们新发现或正在探索的物种,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实际上学生学习的物种大都是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动植物等,这就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即在日常生活中勤于观察,比如观察苹果树下的苹果腐烂的过程,或者观察树叶逐渐腐败的过程,这对于学生学习与细菌、真菌相关的知识可以作为非常重要的补充。所以学生想要学好生物,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平时多出去走走,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观察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另外,联想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生物的方法。在初中一年级阶段学习人体的各类器官时,对于老师带来的教具要认真观察,因为教具都是根据真人解剖时身体内部结构的模样制作而成,可以有效、真实地反应人体内部结构,为我们学习各种器官及其运作方式、作用等提供了便利。学生在学习这些专题知识时,要将知识与自身联系起来,以自己为例,使得知识更加深入自己内心,忘了的时候,联想一下自己身体上都有哪些器官,分别在什么位置,都在为维持整个身体作出怎样的贡献等。

二、扎实掌握理论知识

生物学科属于理科范畴,在高中的学习中也被划归为与物理、化学一类的理科类当中。尽管这样的划分是经过SPSS分析降维后逐步计算而来的结果,但公认的一点是,生物学科在理科学科中是属于偏文的学科,也就是说,它不如数学、物理、化学等需要做大量的计算并且背诵大量的公式等,生物科学用文字表达的内容更多一些。但是难度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反而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强大的逻辑思维,并且还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此外,生物知识比较庞杂,理论性知识也比较多,但是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想要进行系统性地归类还是存在较大的障碍。知识点的多、杂也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运算、分析理解等,对于最基础的知识还必须要下功夫背诵下来。只有熟悉地记忆,才能够在考试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因此,在理论知识这一方面,学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尽量做到扎实记忆。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一定要重视起来,尤其是对于倾向于高中学理科的学生来说,根基一定要打牢固。高中想要学习文科的学生也要适当学习,不仅是为了通过毕业学业考试,更是为了增加知识储备,锻炼思维能力。

三、认真动手实验

生物学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实验性。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实验课。一开始学生会感到非常新鲜、有趣,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做实验并不是为了娱乐或放松,而是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理解,从而形成更加持久的记忆,帮助学生记住、理解生物学原理,这才是实验的最终目的,也是最初的目的。所以,对于初中一年级阶段的学生,要重视实验的过程,在实验的时候注意理解,有疑问及时向老师反馈,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来获得对知识最大程度完整而又准确的把握。老师在带领学生做实验的时候,也要强调好实验的目的及意义,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做实验,这样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另外,鼓励老师利用课后时间或闲暇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以消除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会使学生在实验中专心致志,而不会被各种没见过的器材所吸引,同时这也是对实验室的更有效利用。

全文阅读

初一生物的直观教学实践研究

摘 要:生物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对于刚踏入初中校门的初一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本文从看图培养学生兴趣和“一看二想”法培育学生的思维及观察能力这两点入手,探讨初一生物直观教学法的策略,为提升生物教学的效率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一生物;直观教学;实践

初一生刚踏入中学大门,会接触一些陌生的学科,生物则是其一。初一学生学习生物时,通常有较大的好奇心。初一生物知识较为浅薄,大多数简单的叙述、插图。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中了解各种生物知识,这样启发性的教学对于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看图”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初一生非常热衷于“看图”,图片能够简单直观的介绍事物,生物老师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就必须迎合初一生的心理特征,进而为学习生物提供有力保障。为了能够使学生感兴趣,将定量的插图插入到教材中,这些插图就好像沙漠中的绿洲,给枯燥的生物课点缀了色彩。而怎么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进行直观教学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运用各种指导性插图来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启发学生从插图中获取新知识。教科书中内容可以由插图直观的呈现出来。在对插图展开学习时,当看到插图的第一眼,就知道接下来要学习学习什么知识;第二是对插图的整体进行直观的观察,引发其兴趣,对整个插图的内容进行总括,获取插图的整个轮廓。第三,对插图中的每个符号、文字叙述等进行仔仔细细的观察,进而能够在插图中获取相关的知识,通过看图就可以直观形象的把应当学习的内容印到脑海中。例如在对《周围的生物世界》这一节课展开教学时,看到标题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不一样的生物世界,插图上有鸟、蝴蝶飞舞、草木丛生、鱼在河中畅游等画面展现给学生,学生就会将这些画面引入到脑中,并且掌握了生物的概念。

二、通过“一看二想”来培育学生的思维和观察力

作为有较强实践性的生物学科,其中的知识大部分是从观察整个自然世界而得出的,因此学好生物就需要学生有一项基本功即观察自然界的生物现象。初一生有较高的求知欲,非常向往自然界,这对于老师展开观察实物课有非常大的帮助,在课后的“想一想”往往会依据本章节所学的知识,将很多自然界实物列出来,让学生指出这是什么?在观看时到底要怎样观看,应当观看哪个位置?等这些问题一提出来,就会引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发散思维,在老师的指引下积极主动的展开思索,进而使思维发散能力提高。例如上《叶的结构》这一节课时,按着课后的“想一想”专栏中的题目,老师号召同学们去采集一段与茎相连接的叶子带入到课堂中,并提出以下要求:①对叶片的形态进行观察;②仔细观测叶片有哪几部分组成;③哪个部位是叶子的主干;④在太阳下,将叶片拿起来放在朝着太阳的头上来仔细观察叶子的分布。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给出正确的观察结论。其中一位学生说道:“老师,我采集到的叶片,叶子是扁平的很宽,叶子包含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有的叶子中还附有小型的托叶,整个叶子是以叶片为主,通过在太阳底下观察可以看到叶脉像蜘蛛网。”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又说到:“老师我所收集的叶子与他的叶子有所不同,叶脉接行,且这个叶子也没有托叶。”老师很赞同的点了点头,然后就提问道:“为什么整个叶的主要部分是叶片?”其中站起来一个同学说:“老师,因为叶子平而且宽,整个叶中就是它面积最大。”在讨论重学生获取了很多关与叶的知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而且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老师做了总结,并指出:大部分单子叶植物的叶片是平行脉,而大部分双子叶的植物叶片是网状脉,并且叶都是由叶柄、叶片和托叶三部分组成,不过不是所有的叶子这三个部分都齐全。

全文阅读

初一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

【摘要】对初一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加强的建议,以此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关键词】实验;考核 初中生物作为中考升学小课头的科目,在学校不太受学生重视,教师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学生上课不愿听,教学效果差,以单一笔试代替考试成绩,不能充分体现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学生则抱怨没有掌握多少生物知识,我认为,在生物的教学上,不但应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考试方面也应尝试改革,以利于生物学知识的顺利传授。

目前的生物学考试以卷面知识考题为主,极易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应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

初中学生有四大学习特点:

1、注意特点。初中阶段,由于学习向他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有意注意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注意的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范围和注意分配等品质都有新的迅速发展。

2、感知特点。初中阶段,各种感觉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视觉和听力的能力已达到成人的水平。观察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按教师的要求长时间地进行观察;观察的自觉性也有所提高。观察时,不仅能注意到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也能在观察事物全貌的基础上掌握主要特征。

3、记忆和想象特点。由于学习活动的要求,初中学生有意识记和意义记日益占主要地位,但无意识记和机械识记仍起着较大作用。语词概念识记有明显的发展,不过在整个初中阶段,形象记忆还占重要地位。

初中学生的有意想象随着学习生活的发展逐渐增强,想象的创造成分逐渐增加。这个时期的学生是富于幻想的,而幻想的内容日益趋向现实。

全文阅读

初一生物直观教学实践与体会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说明学生要学好生物课重要的一点是多观察实物,多做实验,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倡启发式教学,重视能力培养。

初一生物课文叙述简练、插图多,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多,看一看、想一想、小实验动动手等小栏目很具有启发性。初一学生刚跨入中学,思想比较单纯,对生物科学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大多喜欢上生物课。他们爱问爱动,好奇心、求知欲强,具有“好动、好问、好看、好学”的心理特点,根据初一生物课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初一生物课教学应采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直观教学法。本文就初一生物直观教学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通过“看图”提高兴趣

“好看图”是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这也是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培养起来的兴趣,而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就得使他们感到生物学有趣,就得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初一生物课本迎合了学生的爱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插图,使呆板枯燥的课文增添了生机,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那么,怎样利用插图进行直观教学呢?

(一)通过每章题头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求知的“催化剂”。有趣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全神贯注地积极索取知识,还使他们迅速和牢固地掌握知识。课本中每章的题头插图都是本章重点内容知识的表示,也是本章知识结构的中心。题头插图如能被恰到好地运用于章节的引入,将对各章各节教与学起到导向作用,如第四章《有机物的制造》,文章的题头插图是:在等边六角形里,下方是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宽大的叶片,上方是一轮红日放射光芒,照射在植物绿叶上。图案美丽,画面生机勃勃,轮廓清楚,简单明了,显然是一幅形象的艺术画。学生翻开课本看到章题头插图,就产生直接的兴趣。提高了兴趣,进一步强化了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通过指导各种形式的插图,提高学习兴趣,启发获取新知识。插图是课文知识内容的直观体现。在学习插图时,一看插图的标题,先明确插图要表示的是什么知识内容;二看插图整个画面的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对插图知识内容有个总的概括和整体印象;三看插图的注字标记(如符号)及文字说明,以获取和掌握插图的知识内容,并将新知识直观形象地印记在脑中。如“探索生物的奥秘”有一幅自然界的形象示意图,生机勃勃,近似儿童读物图。先看标题,知其知识内容是:自然界;后看整个画面直观形象:山川秀丽,木丛生,鸟飞蝶舞,人动鱼游,绚丽多彩,记忆入脑中;再看文字,得出:组成自然界的物体不外乎两大类: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获得生物的概念知识。

二、通过“看一看,想二遐二,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物学科的实践性较强,知识直接来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所以要学好生物,首先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学会观察实物。初一学生好奇心强、迷恋自然,这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实物。课本中的“看一看,想一想”这一栏目根据学习生物的知识内容,列出许多自然实物,指出观察什么?观察时应注意什么?观察哪一部分?观察后提出“想一想”的一些问题。从观察进入思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思索,培养思维能力。如上“叶的形态”这一节的前一天,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按本节“看一看,想一想”栏目的要求,采集几种连着一段茎的叶,要求:(1)观察叶片的形状;(2)注意叶包括儿部分;(3)哪一部分是叶的主要部分:(4)对着光线观察叶片,注意叶脉分布的特点。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说明观察结果。有一位学生叙述:“我所采集的叶,叶片宽阔扁平,卵形,叶包括叶片和叶柄,有的叶还有小片的托叶;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叶脉分布是网状的。”另一位同学补充说:“我采集的叶片是带形,叶脉分布近似平行。”还有一个学生补充说:我采集的叶有叶片、叶柄,但托叶脱落了,脱落处有托叶脱落后留下的疤痕。这说明学生的观察是正确的。这时我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索后回答:“为什么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一片完整的叶包括几个部分?”一个学生回答:“因叶片大都宽阔而扁平,所以它是叶的主要部分。”一片完整的叶应包括: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最后,展示学生收集的不同叶脉的叶或植株,指出: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叶具有网状脉(并非所有):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叶具有平行脉(并非所有),因为它们都有例外。这样学生既学到了观察植物的一般方法,培养了观察能力,又逐步提高了思维能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