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一科幻作文

初一科幻作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初中科幻小说的教学方法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幻小说的研究日益增多。目前国内学者对科幻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科幻小说概念和性质的研究,如吴岩的《论科幻小说的概念》;对科幻小说发展历程和发展前景的研究,如孔庆东的《中国科幻小说概说》;对科幻小说创作手法的研究,如窦芳芳的《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乌托邦建构》。虽然国内对科幻小说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对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科幻小说教学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入的科幻小说《喂――出来》为例,提出切实可行的、适合科幻小说教学的方法。

对于科幻小说而言,其独特的文学性、科学性和幻想性本来就容易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基于此,笔者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对《喂――出来》进行教学。

一、兴趣导入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他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发现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对初中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对科幻小说中所展示的神奇的、充满魔力的世界怀着很强的好奇心。以此为基础,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再用多媒体请同学们欣赏相应的与科幻小说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喂――出来》的教学中,笔者以好莱坞科幻电影图片进行导入,如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异形》《黑客帝国》,科幻与动漫《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等。初中生本来就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科幻电影更是颇为热爱,因此欣赏这些电影图片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问题探究法

科幻小说一般都是用幻想的方式设计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表达某种意蕴深刻、富有哲理的主题,因而对其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对科幻小说进行探究不仅能使学生在阅读课文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和思维发散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对小说的故事情节、主题等有更透彻的理解,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深刻的思考。

在《喂――出来》的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成了若干个探究研习小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从主题方面进行合作探究,说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会提供三种参考主题:①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②提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③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学生在对《喂――出来》的主题进行探究时,一般都会对课文进行更加详细的阅读,从而对小说通过幻想的方式所表达的保护自然的主题有更深刻的感受。因此,对科幻小说进行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自然与社会进行思考的过程。

全文阅读

有关科幻的10个流行误解(中)

四,唉,现在没什么人读科幻啊。

辩:科幻是一种代际特点十分明显的亚文化。如果在50岁以上的人群里找,基本上找不到科幻迷。40岁左右才有第一批,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末那次科幻大潮里培养的科幻迷。90年代中期开始培养的科幻迷,现在最大的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他们人数众多,且已经进入各行各业的核心层,掌握了不少社会资源,将来中国科幻的发展主要靠他们。

至于现在的大中学生里,科幻读者已经超过三成,这是有统计数据的。而今天的小学生几乎没人不接触科幻,无论是正式课本还是卡通片,里面都有科幻内容,科幻就是他们文化环境的组成部分。

五,我看过几十年前的中国科幻小说,普遍很低幼,说明那时候科幻作家水平很低下。

辩:一篇作品是什么样的,和最初发表它的园地有很大关系,因为作者主要是按照那家报刊或者出版社编辑的要求去写的。编辑要多大篇幅,读者对象限定是谁,甚至要求什么题材范围,作者都得照办,这样作品才能发表出来。

如果一篇作品流传下来,经过不断转载,后来的读者已经无从知道它最初发表在哪里,就容易产生误解,以为作品表面上什么样,都百分之百反映了作者的想法,这是对出版行业的无知。不光科幻,其他文学方面也是一样。

几十年前的科幻作品,最初只能发表在儿童或者科普杂志上,作者要按照这两类刊物编辑的要求去写作。你可以把叶永烈在他传记文学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水平、文字水平和他在科幻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水平、文字水平相比较,会发现两者差距非常大。其实叶永烈创作科幻时已经是40岁左右的成年人,无论文字水平还是思想都定型了。只是当时科幻的那个窗口太狭窄,限制了他的发挥。当时的科幻作者几乎都遇到过这个问题。而等这个窗口打开后,他们也基本上都撂笔了。

六,以前的中国科幻有科普功能,现在的中国科幻没有科普功能。

全文阅读

科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不能推辞的责任

近几年来美国大片《阿凡达》《2012》等被引进国内,票房连创新高,青少年纷纷前往影院或买碟观看,当然网上观看的也为数不少。但有一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深思。中国的科幻电影为何没有经典,中国人的科幻能力为何发挥不出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认为,科幻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有不能推辞的责任。

固然,中国科幻的现状,有中国文化传统的限制,但与其坐而批评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不如行动起来,分析其原因,找到推进中国科幻向前发展的道路。

一、高中语文对科幻作品关注缺失及原因分析

不论是什么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都没有选入科幻作品,小说没有,戏剧文学也没有。这种情况反映了中国语文对科幻作品的漠视。教材没有选入这些科幻作品,这是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

那么高中语文教师有没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关注科幻作品的呢?答案不说自明,显然没有。高中语文教师主要的目标是高考。虽然培养科幻能力和高考大目标是一致的,但当今高中语文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能力较弱,不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独立地取舍增删教学内容,只是跟随教材亦步亦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今的高中语文教师也是在这种教育环境和教材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在高考文理分科的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的科学知识是欠缺的,科学素养是不高的,对科幻作品的教学即使有热情,也只能望而却步。

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对科幻的态度是如何呢?从美国科幻大片的票房就可以看出来:热情似火。但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特别是在目前的文理分科的高考制度面前,在家长的强大的期望值或压力下,只能把热情抛弃不顾或深埋于心底。

高中语文教师没有力量改变目前的教育环境和考试制度,那么是不是只是感慨呢?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观念转变是关键

全文阅读

“微”科幻撼动“大”世界

新科幻:墨童鞋,你好。看完你陆续投来的几篇文章,折服于你新奇的构思、新颖的立意、清新的风格。编辑们都不由地开始八卦你:有的编辑说看你的文风肯定是个男的;有的编辑说看你扎实的文字功底,应该是个文学工作者;有的编辑按你的文笔来推算阅历,怎么也是个中年人……这些推测靠谱吗?这层神秘的面纱,还是你来给大家揭开吧!(最好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介绍一下自己,越详细越好啊!)

墨小邪:哈哈哈,居然有编辑远隔万水千山看穿了我女汉子的本质!真是好眼力啊。我是80后,喜欢石头,并希望在若干年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生代鉴定师。半标准宅女,闲暇时喜欢看书写字玩《魔兽》。除此之外我人生的快乐之源就是美食,标准的吃货。不管是精致的潮汕小粥还是粗狂的蒙古血肠都能下肚。平生最恨饱餐一顿后看见体重秤。曾经喜欢漫画,后因只会画大头而夭折;曾经喜欢小提琴,后因邻居告状而夭折。

新科幻:在一期杂志上同时刊登一个作者这么多篇文章,在我们杂志上并不多见,足可见你文章的独特魅力。《穷五代的幸福生活》《关键词》中用讽刺的口吻将人类社会的阴暗刻画得生动逼真,《医道》《演技》中对环境的描写以及作品所展现出来的睿智,让我们无不称赞。众所周知,微科幻难在有个好的创意,你一般是从什么方面获得写作灵感的?

墨小邪:首先谢谢编辑大人们的青睐,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我的创作灵感大多是受现实生活的启发,包括新闻、杂志、身边的人和事。比如《穷五代的幸福生活》,其实灵感是来自身边找不着对象的大龄朋友。(对不住啊兄弟!)

新科幻: 你的文章短小精悍,结构严密,构思新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相比较其他文学作品,科幻小说的创作难度要大,而创作微科幻更难。创作微科幻是你一开始计划的创作方向吗?你写过中篇、长篇科幻小说吗?你觉得相比较而言,创作微科幻,你的优势在哪?

墨小邪:哈哈,微科幻确实是我一开始的奋斗目标,有的人喜欢长篇的气势恢宏,我更喜欢短篇的小巧精致。我希望我的小说能像某些品牌的零食一样,每一篇尝起来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却又同时拥有一致的风格。

至于创作微科幻的优势,想了半天,可能是我的性格。尽管表面很宅,但骨子里喜欢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微科幻的形式多样、不受拘束,正是我喜欢的。

新科幻:微型小说在写作上追求的目标是四个字:微、新、密、奇。篇幅微小,立意新颖,风格清新,结构严密,结尾要新奇巧妙。这几个要素在你文章中都很好地体现了出来,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写微科幻的经验和技巧呢?还有你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惑是如何解决的?我的提问代表了很多读者的心声,希望你懂得。

全文阅读

让科幻浪漫起来

谈到科幻小说的关键词,绝大部分人想到的是宇宙、光速航行、量子物理、机器人等等科学名词。科幻小说的定义是:一种主要描写想象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学”与“技术”这两个核心词看起来与浪漫相距甚远,在人们熟知的经典科幻作品中,也鲜有对浪漫主义、尤其是男女爱情的描写。然而,第一部科幻小说——女性科幻作家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其实讲述的就是一个人造怪物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他期待通过正常的情感交流来得到正常人的身份。由此看来,虽然以男性居多的科幻圈不太关注罗曼蒂克,但科幻小说在其诞生之初,确与浪漫主义有着不解之缘。

所以,做为一名骨子里浸透着浪漫幻想的女性编辑,当我看到这三位“萌”妹子写的三篇主题相近的文章时,便想将她们聚在一起,聊一聊关于女性、关于科幻、关于浪漫的种种话题。

新科幻:各位好,在开始话题之前,请透露一点个人信息,方便同聊的作者互相熟悉,也让读者了解作者。

周颖勤:我是周颖勤。熟悉《新科幻》的读者对我会比较了解啦,侦探类的《箱子》和《茧》就是我的作品。

吴霜: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和大家聊天,我叫吴霜,目前就职于徐州一家国企。混迹于科幻圈子十几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我发表的第二篇科幻小说。本人活泼且萌,喜爱读书电影美食旅游。幻迷幻迷一家亲,欢迎勾搭!

绫绫:大家好,我不萌,也不是妹子,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科幻热爱运动热爱做裁缝活的白羊座四方大脸的胖子。嗯,说完了。

新科幻:《再见黄鹤楼》和《如烟》两篇文章的风格实在是太相近了,其他编辑都以为这是“命题作文”的作业,所以我想请绫绫和周颖勤先谈谈,为什么会写这个类型的小说呢?

周颖勤:《如烟》最初的构想很简单,和五月天的同名歌曲有些联系(是听着歌写出来的哦)。从根源上,其实是受倪匡先生的影响,想将一个简单的词汇拓展为一篇科幻小说。而“如烟”的话,自然就和全息图、空间传送联系起来了。在此之上便有了第三类接触的设计,而和略带传奇色彩的沈括相联系则是很久以来的想法了。

全文阅读

谈玄幻小说之热现象

摘 要:近年来网络媒介的日益发达,西方奇幻小说的凶猛进军,使得初中生热衷阅读玄幻小说已是不争事实。笔者是一名中学心理老师,因此试图以本校初中生网络玄幻小说的阅读情况为例,分析其折射出的文化心理及其成因,并对解决此问题的措施做探讨,希望给大家带来些许启发。

关键词:玄幻小说;心理;措施

一、对玄幻小说的认识

2004年,一部名为《小兵传奇》的网络文学作品同时登上了“Google”和“百度”所公布的年度十大中文搜索关键词的排行榜。这部作品拥有的点击率超过百万,其中学生群体则是最大力捧者。由此而映入我们眼帘的,则是以《小兵传奇》为代表的一系列“玄幻小说”。

实际上,玄幻小说是由网络媒介催生,综合了魔幻、科幻、武侠、游戏等多种元素的小说新类型。其特点有二:一是人物的超时空聚合,即不同的时代、地点的人可以根据小说的需要聚合在一起;二是非科学的幻想,漫无边际、海阔天空式。其故事情节扑朔迷离、扣人心弦,涉世浅、幻想心理重的初中生自然而然的成为它的忠实追捧者。

二、现状分析

在众多玄幻小说的读者中,我们不难看到初中生的身影。他们把玄幻小说当作首选的课外书,上课偷藏抽屉偷偷翻阅,甚至通宵看小说,以致学习精力严重不足,视力严重受影响。实际上,玄幻小说对于初中生而言,是把双刃剑。它能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丰富想象力、培养阅读情感、激发写作欲望,但同样有不少负面影响:①其消遣功能导致初中生阅读口味单一;②参差不齐的作品质量导致初中生价值观走向消极;③其极大的诱惑力导致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学业下降;④“虚拟世界”导致学生漠视现实,社会适应功能退化。

三、心理原因剖析

全文阅读

刘慈欣:叠加作者身份的科幻迷

“我就是一个科幻迷,科幻迷看了那多科幻小说就想要开始写作。”已是中国科幻史上标志性人物的刘慈欣,如此轻描淡写自己最初的创作。

生于1963年的刘慈欣,成长于“时期”。同那个年代的许多同龄人一样,青少年时期,他深受俄罗斯文学的熏陶,喜欢列夫・托尔斯泰。俄罗斯文学的厚重以及带着粘滞感的语言,影响了他日后的文字表达。“我的语言风格很想追求像俄罗斯文学那样平实、厚重的质感,结果平实学来了,厚重却没学来。”他谦虚地说。

偶然从父亲箱底翻出的繁体版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把刘慈欣带入了一个迷人而有趣的科幻世界。他是1979年创刊的《科幻世界》的忠实读者,从创刊号一路看到今天。1981年的一个冬夜,他读到一本名为《2001太空漫游》的科幻小说,这本西方科幻三大巨头之一的阿瑟・克拉克的代表作,改变了他的一生。2008年,在得知克拉克去世的消息后,他写下了这样的感慨:“27年前,是他让我产生了写科幻的念头,《2001太空漫游》告诉我科幻能够怎样展示宇宙的广漠和神奇;《与拉玛相会》则让我看到了科幻怎样像造物主般,创造出一个真实到精致可触摸的想象世界。以后自己的所有小说,都是对这两部经典,拙劣的模仿。”

刘慈欣很早就开始尝试科幻创作,《带上她的眼睛》的初稿就是在初中时完成的。后来他陆陆续续也写了一些作品,并向《科幻世界》投稿,可是并没有被录用。“我写作肯定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发表。”工程师出身的刘慈欣非常现实也严谨,在对科幻刊物进行仔细分析之后,他把《带上她的眼睛》做了修改,文章被发表了。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了许多作品,很快就受到关注。2004年,未见刘慈欣其人只见其文的郑军(国内民间的科幻研究者和科幻作者,对国内科幻状况十分熟悉),这样形容他:“他现在能够高高跃起,肯定是因为曾经有过一段艰苦的助跑。”

郑军的猜测一点都没错。生活在偏远闭塞的山西娘子关的刘慈欣,在90年代末发表科幻小说之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量阅读,涉猎广泛,科学、军事,只要有兴趣的题材都找来读。经历了那段时间的助跑之后,他终于高高跃起,成为科幻界一颗耀眼的明星。

从《带上她的眼睛》发表开始,刘慈欣带着一颗科幻迷的热枕之心孤独地创作着。2007年,从成都参加完世界科幻大会,回到自己生活、工作的娘子关,看着办公室窗外平静的山谷,周围熟悉的同事们、朋友们大都不读科幻,这一切与科幻大会上令人兴奋的热情和喧嚣相比,恍若隔世。刘慈欣知道一切并没有改变,这就是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在大会上,一个科幻迷女孩的一句话一直刻在他的心里。那个女孩说:“希望你们能拉着我们的手在太空中飞行,在时间中看未来和过去,带着我们仰望星空,带着我们聆听宇宙中最深邃的思想。” 刘慈欣说,女孩的这番话也是三十年前自己想对科幻作家们说的话,几乎一字不差。

科幻作家尼尔・盖曼曾经说过:“写小说的技巧在于,你拉着读者的手带他们进入一个黑暗的世界,并安慰他们说不要害怕,当他们真正感到害怕时,你就把手松开。”刘慈欣说:“我想我是不会松手的。我自己就是科幻迷中的一员,我们只能手拉手走在我们的世界中。”

刘慈欣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科幻迷,只不过现在在上面叠加了作者的身份。他说作为科幻迷的刘慈欣和作为科幻作家的刘慈欣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简单地从一个爱好者的角度去关注科幻,后者则把科幻当作一个事业,所以会关心科幻的市场、关心读者的取向、关心科幻文学和影视的结合等等。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的时候,刘慈欣形容“科幻市场和作品的关系不是X+Y,而是X×Y,一个为0则全部为0。他说,如果没有市场,只在小圈子里弄的话,即使写出来一朵花来,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作为一名科幻迷,又超越了一名科幻迷,刘慈欣时刻关心、思考科幻发展的未来。

全文阅读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看译本《三体问题》中翻译策略

青岛大学外语学院

【摘要】刘慈欣是中国科幻的领军人物,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雨果最佳长篇故事奖。译者刘宇昆在翻译时运用了三种女性主义翻译策略―补偿、加前言与注脚、劫持,旨在消除文中对女性的歧视、填充背景信息和提升译者主体地位。这些翻译策略的灵活使用使得译本更容易被国外读者所接受,打破了中西文化间的壁垒,从而促进了文化和思想上的交流。

【关键词】《三体问题》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翻译策略

一、概述

1.作者、译者。刘慈欣是国内新生代科幻小说带头人,连续八年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代表作有《超新星纪元》、《微纪元》、《乡村教师》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译本《三体问题》于2014年在美国出版发行,是由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所译。一经发行便在美国科幻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获得了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2014年度“星云奖”提名。

2.创作背景。科幻小说作为传统文学的一个分支,读者为小众。目前学界对于刘慈欣科幻作品研究不足,大多以“忠实”或“目的论”等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文学鉴赏方式剖析写作风格,探究其作品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所带来的现实意义等。但由于科幻小说往往带有男性文学标记,多数情况下忽视了女性角色的地位及话语权,所以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来评析男性作者的科幻小说为中国科幻开阔了新的视野。

二、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在《三体》中的应用

译者刘宇昆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的三种翻译策略作为基础,通过研究译者整个翻译的心路历程,来揭示译文是否延展女性话语权和突出译者主体性。

全文阅读

谈谈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是“科学幻想小说”的简称,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

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英国由工业革命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导致真正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二十世纪初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来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核裂变、宇宙航行、彩色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说的繁荣;经过二三十年的繁荣,科幻小说家从作品的主题、情节,到艺术的方法进行新的探索。

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当代西方的科幻小说,涉及到许多尖端的科研项目,当然也经常出现似是而非的假科学。因此,科幻小说有时也受到科技界人士的鄙视和指责。

被誉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的星新一(1926―1997),一生创作了1001篇极短篇作品,曾在80年代大量翻译引进台湾,带动国内“极短篇”小说的创作风气。他的作品大部分都偏幻想惊异的科幻小说,应属另类推理小说的范畴,由于故事内容很容易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日本的文部省也曾将他的作品收录在国小课本里,他的小说也被选为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优良读物。他的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有撒旦的天国》《最后的地球人》《未来伊索寓言》,长篇小说《声之网》《梦魔的标靶》等。

《喂――出来》以环境污染为题材,题目是“喂――出来”,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他想根据回声判断洞的深浅,却不闻回声,但是回声终究传来了,原先扔进去的东西,也开始出来了。可以感知,作者的意思是说,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遭大自然报复。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与大自然的报复行为二者虽然相隔一段时间,并非同时发生,但报应终究是要到来的。

《喂――出来》在写法上有以下特点:一、构思新颖奇特。以环境污染为题材,巧妙设计深不可测的黑洞,是一个奇特的想象。垃圾扔进洞里,世界从此清爽,不料有一天,垃圾却从天上飞了下来,这更是一个奇特的想象。二、情节自然合理。发现洞,自然有人会探头探脑张望,自然有人会猜疑是狐狸洞,自然有人会对洞里喊叫,自然有人会丢小石子以探深浅,如此等等。每个情节都好像是在情理之中。三、结尾出人意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初看让人莫名其妙,再一想就会恍然大悟,既出人意料,又发人深省。

【相关链接】

全文阅读

科幻与进化论的纠结(上)

1809年达尔文出生的时候,拉马克的《动物学哲学》刚刚面世。1831年他登上“贝格尔号”的时候,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被重新修订出版。而1859年《物种起源》发表时,科幻小说只还只是雪莱的婴儿,凡尔纳的世界冒险在等待成功,而威尔斯干脆还在天堂里观察将要投身其中的这个世界。

尽管如此,在19世纪的后半叶,新出版的科幻作品中,关于未来的想像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科幻作家们远离了自己的文学前辈,抛弃了静止的世界景观,代之以各种不同的动态过程。尽管其看法大相径庭,但差异依然存在。

让我们快进一个世纪,看一看20世纪初的科幻小说出现了什么不同。

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威尔斯出现在科幻小说领域中,他幸运地通过赫胥黎成为了达尔文的门徒,在他艰辛而丰富的创作生涯中掌握了小说的诀窍,这两个条件促使他将达尔文的影响扩展到了小说中,并最终使这一类型摆脱了其他通俗小说,走入了全新的方向。

英国在威尔斯、赫胥黎、斯宾塞的带领下,不断试验着达尔文的思想。威尔斯的《时间机器》中,人类在环境的变化中变成不同的生物,并且明确区分了“进化”和“进步”的概念。同时,也把社会达尔文主义带了进来,把关于未来战争的小说改造成了人类如何重塑社会的主题。

在法国,一方面出于某种文化偏好,另一方面也许是故意和英国佬对着干,弗拉马利翁、凡尔纳和比利时的罗斯尼把法国的拉马克当作招牌,当然拉马克本人文笔不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科幻作家和其他作家或者文学爱好者一样,有意无意会将素材、事实、逻辑或者只要用在小说中的无论什么东西扭曲变形一番,只要最终能证明自己的思想就好。因此与我们的习见不同,早期的科幻作家们并不激进,对过于坚硬的理论或者太过激进的创见,他们根本不会去触及。很快,20世纪整个欧洲的科幻(如果说存在这一定义的话)展现出共同的思想。他们更关心“适者生存”的话题,更担心因为这种理论,我们将陷入你死我活的斗争中。讽刺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看到了人类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幸运或者说不幸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没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战争和修整的间歇中,1927年,穆勒成功通过辐射诱发了果蝇的变异,这让突变理论成为作家们对未来的想像依据,也对世界毁灭之后的人类有了新的期望,无论是好是坏。泰恩、斯特普尔顿、威廉森、汉密尔顿、库特纳和摩尔夫妇,全部投身其中,想像出各种各样的突变情景。其中必须要提到斯特普尔顿的《最初和最后的人》,他详尽而华丽地首次设想了未来亿万年的人类历史。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