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三历史总结

初三历史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要条理要清楚。语句通顺,容易理解。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初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初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二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一、 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又通俗易懂。在教学中采用做些简单的小游戏、讲故事、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历史课变得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进入初三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削弱,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统考后,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着耳朵听,他们挺乐意的,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从初三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我采用课堂笔记本和历史作业本合二为一,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由于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显得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勾划课本。

全文阅读

初三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今年担任初三(7)、三(8)、三(9)三(10)四个a班的历史教学工作,通过研究近年来的中考历史命题,我感觉到选拔性的中考非常注重检测学生的阅读概括、综合比较、分析评价等能力。然而学生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能力提高也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师不能“处处设防”、“全线出击”,而应“集中优势兵力”,各个突破。回顾今年的中考历史复习,我大体按照以下思路进行的:

一、上面本人结合初三历史教学,谈了初三历史教学与能力培养是如何分三步走的,下面我再谈谈具体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找准切口。三轮教学中应结合各个轮次的特点及每节课的具体知识内容,“找米下锅”,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相应能力。

②集中力量。每一轮教学中能力的重点培养应从各个方面加以体现,课堂教学、强化训练、知识检测都应围绕重点展开。否则,能力培养就落不到实处。

③兼顾其他。教学与能力培养三步走中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重点培养,不可放弃或轻视其他。这是由知识和能力的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各种能力是交容的,解决一个问题有时需要好多能力协作。

④手段多样。教学中培养能力的方式要有变化,注意教学材料的组织、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有所变换,忌简单划一;尽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读、写、听、说、想等多种途径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初三学年作一整体来设计教学方案,统筹安排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

二、按课本章节体例对教材内容展开全面梳理,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概括、史论结合阐释历史之能力。

第一轮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每一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认识,把每一具体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背景、起因、经过、内容、性质、结果、影响、意义、局限、教训、特点、成败之因、历史启示等环节搞清楚,并理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要求全面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使教材知识结构化、体系化。这一轮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教学速度比较慢。这就决定了此轮的能力培养应着力于基础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编定基本的学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明白看书时应抓住的基本线索。再次,引导学生概括本课主要内容;从而弄清历史事件的联系与实质。指导学生概括历史事件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掌握概括之要领,即全面、扼要,抓住本质、重点。最后,让学生形成本课小结,使学生弄懂史论结合的方法有:先史后论;先论后史;史中有论,论中有史等。

全文阅读

初三历史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在本学期教学工作中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二、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我所教的两个班,学生比较喜爱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全文阅读

2010—2011学初三历史思想品德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九年级3班的历史课教学。我以认真的治学态度,坚持不懈的从事着本职的教学工作。现就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作为毕业班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生,因此我比以往更加认真的制定计划,认真备课和教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并能过听本班其他教师的课,了解本班学生动态。

在课堂中,我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精神来听课。

为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学习能力,我经常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4)、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

四、存在的不足

由于课时比较紧张,因为在照顾学生全面性的方面做的不够,这是我今后要改正的地方。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全文阅读

试析初中历史教师备课能力的提升

摘 要 中学历史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开始,也是中考时候的重要考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激情。要求教师充分做好备课工作,提高自身关于备课方面的能力,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师 备课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初中历史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在每节课之前都应当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把握该节课应当讲解的重要知识点,以及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意义

1.1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决定着其学习这门课程的效率,兴趣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关键,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目的在于找出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兴趣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主动性,这将会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教师备课的根本目的。

1.2旨在提高课堂讲课的效率

全文阅读

如何提高初三历史复习效率

即将升入初三的同学们,如何才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初三历史复习,在这里我谈谈看法。

近几年来,由于中考历史试题较大地提高了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力度,减少了“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题量降低了分值。因此,一些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提高能力。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其实,就能力与知识的关系而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二者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忽视知识片面强调能力,能力将成为空中楼阁,忽视能力片面强调知识,知识只能是一堆代工之料。事实上,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必须以扎实的历史知识做基础,即使是解答那些对历史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理论分析性的历史问答题,如果没有全面、准确、扎实地掌握有关的历史基础知识,则其答案充其量也只是一架没有血肉的骨骼。2012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颁布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程度;重视‘新材料、新情境’;注重考查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初三历史复习必须纠正忽视基础知识的现象,必须重视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内涵,我们绝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时间、地点、人物、数据等只需记忆的“死知识”。历史的基础知识,除基本的历史史实外,还应包括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线索和发展过程。这六部分是历史学科的主体内容。只有准确理解,深刻挖掘其内涵,才能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

那么,在初三历史复习中,怎样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际,谈谈体会。

一、强调学生精读

在初三复习中应强调学生精读教材,由厚到薄,由薄到厚,认真细致地阅读,不留死角。具体说,精读应包括目录、读章节子标题、读课文正文和小字、读地图和图片、读材料、读句释、读大事年表等。通过阅读,学生能全面、系统、准确、牢固地掌握历史五本教材和大量的史实。如果能掌握历史教材中的知识,能够充分地再认再现,就算其他方面有所欠缺,也能够在中考中得到80%以上的分数。

二、强调教师精讲

在初三指导复习时,教师精讲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发展过程和基本线索。讲历史概念时,首先要讲清楚历史概念包括历史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物的主要内容、性质、影响、评价等。其中影响、评价是此事物与彼事物的联系,属于概念的外延,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物的主要内容、性质是概念的内涵。教师在讲历史概念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包括哪方面的内容,掌握概念的外延——影响及与相关的概念或事物之间的联系。其次要讲清楚历史概念形成前后的历史环境,在动态的发展中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讲历史结论时,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结论与历史史实的因果关系,对已有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学会在无疑之处生疑,从而透彻地理解历史结论。另一方面,教师对某一历史现象进行介绍后,可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评价、判断后对历史事物下一个正确的论断,历史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讲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时,首先讲清掌握这三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如阶段特征,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内表现出的若干历史事物的基本共性。它成为这一时期内历史的突出特点。学生牢固掌握了阶段特征,就能区分不同阶段的特点,认识历史演进的过程,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共性。其次,要求学生在复习完每章内容后,一定要动手总结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历史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最后,教师总结讲解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再以近年中考题中的典型题型做示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三、强调师生的画

全文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探索

摘 要: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为切入点,探究初中历史课堂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能力;教学质量;成才

随着新课改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从原来的知识教学目标转变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初中历史课堂作为初中阶段设置的基础课程,在教学和学习中有其自身的特点,也与其他学科相互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初中历史看上去教学非常死板,但是在教学中又非常时尚和灵动,对于初中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

一、提倡质疑,尊重学生的质疑精神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质疑空间,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且在历史问题的质疑中能提升自我,发展自我。例如,在讲到秦王朝的统一时,不能不提到的历史事件“焚书坑儒”,虽然教材中没有过多涉及,但这个知识点教师不能不讲。目前学术界对于“焚书坑儒”的事件过程及评价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可以说仍然存在很多的争议。在这堂课上,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自主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互联网和书籍的学习,让学生拓展视野,不要把学生禁锢在教材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于出现的问题敢于研究,善于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焚书坑儒”一事,教师不要过分地看重学生的评价结果,而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评价结果的证明和注释上。学生之所以这样评价是怎么断定的呢,有什么样的证据。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列举和搜集证据的时候就开展了大量的学习,也经过了积极地思考和探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性都被调动起来了,自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构建轻松课堂,激活思维意识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有了一定的判断标准,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很多的历史问题他们完全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或者生活实践来解决。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另一个解释。”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该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亲自去动手实践和操作,发现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并能解决历史问题,还能总结与反思一定的历史事件。但是传统的师生地位不平等,就造成学生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话语权,老师不相信学生,总觉得学生没有能力完成自主探究,这也就让学生失去了思考和探究的时间。新形势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该归还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和主体。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比如以生为本、生态课堂、合作学习等。这与以往那种教师主宰的课堂有着明显的不同,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学习中来。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考虑到学生,做到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新形势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师生之间的课堂角色也应该相应改变,为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摒弃以往那些滞后的教学思维,革新教学观念,努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互助、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平等,让师生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构建轻松的历史课堂。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调控者和督促者,一定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该放权的时候就要放权,给足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另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明确三维教学目标,突出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海峡两岸的交往”时,就两岸的友好往来和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自主探究,结合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这样不但进行了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学会反思和总结,寻找学习规律

全文阅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综述

一、实行开放式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

开放式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需要注意三点:一是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历史教师教师先将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公布,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查找并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难点以及自己对某些知识点的看法用书面的形式呈现给历史老师。这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呈现给自己的各种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并在课后积极组织相应的课外活动,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刻地掌握历史知识。二是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初中历史学科是一门开放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切实加强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内容可能涉及语文、政治、生物、物理等问题,只有将历史学科和这些学科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理解更深刻,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和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关注和尊重他们独特的个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历史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思考、探究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就是自己学习上的指导者和合作者,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师。平等、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究、敢于质疑,进而促使学生得到全面进步和提高。

二、实行开放式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和评价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是从教师的设问开始,到问题的解决结束,整体是封闭的。开放式历史课堂教学则不同,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多种教学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是表演历史剧。教师或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编制出和历史内容相关的历史剧,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可以使相对枯燥的历史内容顿时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二是历史情景再现法。历史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布置和历史内容相似的场景,使当时情景再现,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三是自由讨论法。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比较感兴趣,历史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创造性的发挥。需要注意的是,在自由讨论中,教师要积极做好引导工作,维持秩序,保证自由讨论的顺利进行。对于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新观点和新看法,历史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允许有各种不同结果的出现。在开放式历史教学模式中,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和素质是否得到提高,实行综合化、多样化的评价,强化评价的发展性、诊断性和激励性,实现对学生知识、价值观、能力的全面考核。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平等、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李素芹 单位: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蒙古族初级中学

全文阅读

初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摘 要:培养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而在诸种能力中思维能力又居于核心地位。如何培养思维能力已成为历史教学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试从初中阶段学生思维的特点,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方面作初步探究。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298-01

一、历史思维的含义及初中阶段学生历史思维的特点

思维俗称思考,是借助于语言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认识活动,是人们理解知识、科学发现、技术革新和艺术创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学习与创造的重要条件。具体到历史学科,思维就是以历史材料为依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历史问题及现实问题的思维活动。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常是指历史的形象思维和历史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包括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表明,抽象思维能力日益占主要地位,已能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概括能力也有明显提高。这就决定了这一阶段历史思维的特点:由形象思维逐步趋向逻辑思维,且逻辑思维逐渐占主要地位;在运用再生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同时,创造性思维日益发展,且越来越多地用于学习中。因此,初中阶段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应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美国在新制订的历史科国家标准中,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确定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二、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

针对初中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全文阅读

初中历史多元化教学分析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初中教育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初中历史教育一直是初中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教育为初中生提供了世界人类以及我国历史知识,能够让初中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初中历史教育较为理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弱,应试教育影响仍然成为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因素。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该模式在历史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为我国初中历史教育提供指导。

初中历史教育多元化教学改革一、引言

在我国教学改革中,初中历史教育一直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初中历史也开展了诸多新的教学模式尝试,对于提升我国初中教学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理论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弱,应试教育影响仍然成为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该模式在历史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为我国初中历史教育提供指导。

二、初中历史教育分析

初中历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需求进行改革,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当前,历史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如下:

1.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水平较弱

历史课程是典型的文科课程,教学中理论性较强,教学方法的创新难度较大,提升教学能力需要较多的努力和时间沉淀。然而,教学方法不灵活,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被动学习地位难以改变,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这都与教学方法不合理有密切的关系。

2.教学理论较为落后,缺乏创新实践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