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出口外贸

出口外贸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外贸出口企业

广东外贸发展状况

受人民币升值、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以及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2008年广东外贸出口增长步伐大幅放缓。广东省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8年广东出口404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9.4%,增幅回落12.8%,增幅比全国低7.8%。金融危机也导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遭受重挫。2008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2612.6亿美元,增长6.1%,增速比上年大幅回落12%。其中来料加工出口增长9.2%,回落13%;进料加工出口增长5.3%,回落11.7%。2009年1-7月,广东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127.05亿美元,同比下降19.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0%。其中出口1849.94亿美元,下降18.0%;进口1277.10亿美元,下降22.1%。实现外贸顺差572.84亿美元,同比下降7.2%。据广东省外经贸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省2009年上半年进出口降幅不仅逐步收窄,且进出口、出口、进口三大指标均降幅连续5个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出一系列积极迹象。

目前广东的外贸额占全国的1/3,是全国的出口大省。广东传统的出口商品有家用电器、纺织服装、鞋类、家具、玩具、箱包、塑料制品、陶瓷等,其中,机电产品占全国出口量的50%以上。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欧盟、美国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出口持续增长,如中东地区、非洲、印度、拉丁美洲、韩国和俄罗斯等。如2006年,中国香港、美国、欧盟、东盟、日本五大主要市场占了广州出口额的八成左右。对广东来说,虽然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面临的外贸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因为许多加工出口的企业都是以低附加值和来料加工为主,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要么经营困难,要么难于生存,产业升级任重道远。

金融危机下制约广东出口的不利因素

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爆发至今,虽然全国乃至广东的出口情况已发生明显的好转,广东的经济恢复不断加快,但除了推行“双转移”等措施提高出口产业、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外,外部市场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外部需求疲弱且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形势下,对我国外贸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需求严重萎缩。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不景气造成本国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国民消费水平、商品库存水平严重下降以及失业率提高,对外表现为进口需求急剧减少。

随着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我国外贸依存度迅速提升,从1980年的12.5%提升到2007年的66.3%,远高于美国、日本20%左右的水平。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一方面表明国外市场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另一方面则表明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风险和不稳定性因素。从产业结构上来看,珠江三角洲是高外贸依存度地区。目前,广东的外贸依存度高达155%,几乎是国内其他省份的几倍多,其中深圳、东莞、广州、番禺名居前列。这充分说明广东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赖性大,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高。因此,外部需求的疲弱和不稳定,尤其是欧美经济的景气与否,将直接影响这一地区的生产与出口。

全文阅读

外贸出口论文:谈外贸出口对国内的启发

作者:崔华伟 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

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的制度基础。明晰的产权结构,可以有效的保护投资人的经济利益,这成为经济主体对一个企业投资的前提,这对出口企业吸引投资进而扩大生产规模至关重要。产权制度是经济运行的基础,它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率的高低,只有投资人真正拥有了对出口企业资产的所有权,才能激励他们不断的扩张规模以获得更多的所有者权益。公司制企业具有现代产权结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模式,突破了传统家族式企业规模扩张的局限。第一,对所有权相对独立的经营权使得人才的选拔任用更加透明,破除了家族式企业任人唯亲的管理模式,极大的提高了管理人才的专业化和其管理经营效率。第二,现代公司可以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等方式,在更广泛的平台筹集经营资本,大大拓宽了融资渠道,打破了传统企业扩张面临的资金约束。第三,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并购与资本重组,在传统的公司产权结构下,并购必须经双方所有者通过协议共同通过才能进行。并购效率比较低下,而在现代产权制度下的企业并购只需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操作即可完成,通过购买目标企业的股票,并购企业可以公开、透明、高效的实现规模扩张。良好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能够促进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出口出口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口附加值,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为企业技术创新指明了方向,在清晰的产权制度保障下,企业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为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同时,创造一个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体制为技术创新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激励不足是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之一。无论外部财税环境怎样,一个企业内部如果缺乏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就没有不断创新的内驱力。科技人员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要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就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整套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技术创新的效益和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首先,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科技人员考核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和注重实绩的原则,明确奖惩规则;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激励手段,针对不同层次的科技人员给予相应的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第三,为科技人员创造培训升迁的机会,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实现自己价值的需要。通过培训提高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给予其升迁的机会肯定其自身的价值,促使其投身于技术创新。建立一个科学、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十分重要。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和平台可以让劳动者充分发挥人本身所具有的创新能力。注重对人潜能的开发是人性化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创新人性化管理理念,实现思维方式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洞悉事物发展的主线和趋势以应付变化;创新人性化管理制度,在企业各项活动中充分尊重并发挥人的作用,给予员工充分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注重企业和个人双赢的战略,坚持“复限式”的经营原则以打破原有的分工边界。充分利用各方面信息,采用人性的生产技术和动态的组织结构,以带动全体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宏观制度安排通过改变贸易环境来影响外贸出口1.制度和制度变迁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外贸出口国际贸易一般比国内贸易需要更多、更复杂的费用。这是因为前者往往受到空间的限制,国际间的经济、文化甚至历史的差异都会给国际贸易带来影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或地区要获得出口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努力降低交易费用以扩大利润空间。首先,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产权制度是一种基础性的经济制度,产权界定不同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产权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易中形成合理的预期,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的影响,节约交易费用[9]。明晰产权界定和完备产权保护都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产权明晰,不仅避免了由于产权不明、公共区域过大带来的浪费、寻租行为,而且有利于提高决策依据和效率,实现权利责任相对应,降低交易中的谈判定价和执行费用;完备产权的保护同样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例如:保护知识产权不仅可以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防止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滥用,而且可以减少相关的监督、维权等交易约束费用。其次,良好的信用制度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保证贸易活动的长远利益。在现实中由于交易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大量的投机行为、寻租行为加大了交易的风险和费用,国际贸易中这种信息不对称不完全更加突出。为此,需要建立国际间的信用制度规范交易行为,仅凭交易双方的道德来约束交易是不够的,拥有信息较多的一方受利益的驱使,可能会采取一些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危及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信用制度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它不仅能够使关系到双方利益的交易更加透明,而且以无形契约的形式保证利益受损方能够得到赔偿,加强了对投机、寻租行为的约束,节约了交易费用,为贸易开展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环境。2.对外贸易政策对出口的直接引导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准则,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实施的方针、手段和措施的总称。具体的贸易政策也属于制度安排。例如:鼓励出口的制度安排有出口补贴、商品倾销、外汇倾销、出口信贷和出口贷款国家担保等。以最传统的贸易政策工具关税为例,它包括进口关税与出口关税两个方面。一个国家实施什么样的关税政策,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任意制定的,而是由客观因素所决定。制定关税政策需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必须贯彻一个国家总的政治、经济方针政策,必须要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服务。对于出口关税,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确定不同商品的关税水平极其重要。例如:在资源供应日益紧张的时代,一个国家或地区一般会对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性的产品出口制定较高的关税以限制其出口;而对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品出口,制定较低的关税或出口退税等措施来鼓励其出口。对外贸易政策制度安排可以直接作用于对外贸易,对其产生引导作用。

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挑战和影响

外贸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不断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必须适时进行转变。同时,人口的老龄化,使得曾经给我国外贸带来巨大成本优势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我们需要找到新的优势来支撑我们的对外贸易。国际经贸格局也产生了重大的变革,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新的外部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欧洲又陷入债务危机泥潭,世界经济格局日益复杂。发达国家大力推动制造业回归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给尚不明朗的国际经济形势蒙上了新的阴影。要适应国际经贸格局调整,我国需要建立起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二)影响我国外贸出口的制度问题外贸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内的财税、金融、企业制度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新制度经济学也告诉我们。除了贸易制度本身,经济体制的其他方面都会对外贸产生一定的影响。财税方面:缺乏一个稳定、高效、完善的外贸财政支持体制,不能很好地促进外贸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出口退税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出口退税机制不够完善以至于不能及时、准确的退税。没有充分发挥关税的宏观调控作用,关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以更好的平衡内外宏观经济。金融服务方面,缺乏一个与贸易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全方位金融支持体系。商业银行不能很好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开展进出口信贷业务,服务水平较低下;中国进出口银行没能充分发挥对外贸发展的支持作用;对中小企业进出口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融资性担保机构需要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进出口融资担保业务;此外,人民币汇率弹性不足和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过于狭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外贸易。贸易及配套政策不够完善。许可证管理有待改进,贸易统计监测功能需要加强。对外贸易政策不能很好的协调与衔接,不能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共同发展,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比较低下,外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够合理,另一方面,我国没能建立起良好的境外投资促进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以至于没有给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也成为制约我国开展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外贸企业作为外贸出口的微观主体,自身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国外贸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自有品牌产品生产上也十分薄弱,这造成我国出口产品长期以来只能以廉价为卖点,缺乏核心竞争力,利润空间不够大。其次,我国出口企业在产品推介和市场推广上的渠道过于集中和单一,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内部竞争过于激烈,而在国际市场上的开拓上面临困难。第三,在产品定价和贸易方式选择上缺乏主动权和话语权,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外贸企业出口的产品可替代性很强。总体上来说,我国外贸的发展需要协调好六大方面:出口与进口协调以促进贸易平衡;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以提升规模效益;外贸与内贸协调以实现有效互补;外贸与外资、外经协调以增强互动作用;多种所有制主体协调发展以发挥各自优势;东部与西部协调以实现外贸全方位发展。

深化制度改革以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可持续增长

根据前文的分析,针对外贸出口面临的内外困境,我国需要多管齐下,完善金融、财税对外贸的扶持体制,加强配套贸易政策与贸易管理的引导作用,形成对外贸出口企业的技术、资金、人才、法律法规支持体制。加强金融对外贸出口的服务。建立和完善与贸易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全方位金融支持体系。充分发挥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外贸发展的支持作用。鼓励国内商业银行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进出口信贷业务,提升服务水平。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扩大中小企业进出口融资担保业务,加大对中小企业进出口信贷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导向作用,支持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货物、技术和服务的出口。积极推进贸易收付汇管理制度改革。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将结算中心、成本和利润核算中心设在境内。完善财税政策对外贸的支持。发挥关税的宏观调控作用,进一步优化进口关税结构,限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鼓励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增强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作用。完善财政对外贸支持的稳定机制,推动外贸和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保持出口退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准确、及时退税。改革外贸管理体制。适应世贸组织规则要求,加快管理手段创新,建立公开透明、统一规范的外贸管理体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和守法经营。完善外贸法律体系,包括与贸易有关的对外投资合作、知识产权、环境与气候、贸易救济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运用资质、信用、技术、节能、环保、社会福利、劳动安全标准等准入手段,加强对敏感商品的管理。推动商(协)会立法进程,充分发挥商(协)会等行业中介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整顿和规范外贸经营秩序,建立健全外贸信用体系。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按照应对有效的要求,统筹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及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健全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位一体”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提高贸易摩擦应对能力。强化产业损害的预警机制,完善产业安全数据库,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依法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利用多双边贸易磋商机制,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政府和行业间对话与磋商,有效化解贸易摩擦和争端,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和“碳关税”等绿色贸易措施。合理利用反垄断手段,消除境外垄断影响,支持企业防范和应对海外反垄断诉讼与调查。

全文阅读

经贸局外贸出口意见

为进一步鼓励企业扩大产品出口,建立外贸发展长效机制,促进我县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设立外贸出口发展专项基金

县财政安排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外贸出口出口奖励、出口企业资金短缺调剂等与外贸出口相关工作,基金使用后每年由县财政补足缺口部分。

二、实施外贸出口奖励政策

(一)对外贸出口企业,根据企业当年出口额度,由县政府按以下标准分别予以奖励:

当年出口总额达50万美元(含50万美元)以上至100万美元(含1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奖励企业1万元人民币。

当年出口总额达100万美元(不含100万美元)以上至200万美元(含2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奖励企业2万元人民币。

当年出口总额达200万美元(不含200万美元)以上至300万美元(含3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奖励企业3万元人民币。

全文阅读

外贸出口合同

外贸 合同Contract

编号: No: 19---SUC048

日期: Date :

签约地点: Signed at:

卖方:Sellers:

地址:Address: 邮政编码:Postal Code:

电话:Tel: 传真:Fax:

买方:Buyers:

全文阅读

浅议外贸出口业务问题

[摘要]在国际贸易中,出口是普遍采用的贸易方式。随着我国外贸行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外贸体制已经逐步成为现有外贸企业日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现行外贸出口的流程入手,分析了挂靠业务形成的原因,指出了该业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外贸制出口挂靠出口业务

外贸出口业务可简单地划分为两大类:自营出口和出口。在国际贸易中,出口是普遍采用的贸易方式。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业务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外贸行业体制改革的现时外贸企业实践中,真正的出口业务并不多见,相反,却存在着大量特殊形式的出口,称为“挂靠出口业务”,这些业务,即不是严格意义上业务,也非传统自营出口业务,因此,文章对挂靠出口业务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形成原因加以探讨。

一、挂靠出口业务的主要流程和业务特点

1.挂靠出口业务流程。首先,由挂靠人找好国外客户,并与之谈妥出口业务的各项条件;然后又联系了生产厂家,确定了收购货源的各项条件;然后与外贸企业单独协议,对手续费或费等予以约定。第二,挂靠人让外贸企业分别与国内生产企业签订形式上的《出口商品供货合同》和与外商签订形式上的《外销出口合同》,国内生产企业直接向外贸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由外贸公司办理退税手续。第三,挂靠人根据需要,安排、指挥外贸公司支付国内生产厂家货款的时间和金额,以及出口业务中各种费用支付的时间和金额。第四,以某种事先的约定方式,将扣除费后的出口业务利润和退税款转到挂靠人名下。

2.挂靠出口业务特点。从上述“外贸”业务的过程不难看出,该类业务操作所反映出的关系是较为复杂的。挂靠人是出口业务幕后真正的控制人,外贸公司是名义上的操作人,的实质,自营的形式。

为什么一项非常明显的出口业务要做得如此复杂呢?关键问题在于出口退税。国家规定,出口应由委托方办理退税手续并享有退税的利益,方不能办理退税。而大多数的挂靠人根本没有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资格,而他们又想获取退税的好处。于是,就让外贸企业与国内生产企业签订形式上的《出口商品供货合同》,国内生产企业直接向外贸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由外贸公司办理退税手续,再将退税款转到挂靠人名下。一项原本应为“”的业务,在实际操作中却变成了外贸公司完全的“自营”方式。

二、特殊出口业务形成的原因

全文阅读

外贸出口推进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意见》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调整变化,立足当前保增长、促发展,着力长远提质量、抓转型,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出口信用保险等综合性调控手段,千方百计扩大产品出口,想方设法保持外贸稳定增长。

二、总体目标

年度市对外贸易出口保持有所增长,目标力争市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和出口额均同比增长5%分别达到172亿美元和93亿美元。

三、推进计划

(一)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出口,提高一般贸易出口比重

1.抓大扶强,发挥骨干企业出口的支撑带动作用。抓好大商品、大市场、出口大户三大重点,抓住一般贸易中的纺织服装和光电缆两大类商品、年出口6亿美元以上的9个国家和地区市场,80家内外资出口重点企业,同时重点培育一批出口骨干企业,注重引进一部分内资地标型企业,加速推动内外资本融合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带动一般贸易发展。加快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本土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比重,逐步扩大一般贸易出口比重,推动一般贸易不断发展。

全文阅读

优化重庆外贸出口结构

重庆作为地处中同西部的内陆城市,在外贸出口方面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重庆外贸出口应怎样因地制宜制订合理的外贸出口政策,规避市场风险,进一步提高外贸出口基数呢?

问题与机遇并存

10多年来,重庆外贸出口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出口增长速度极快,而总体上仍呈现波动大、不稳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如1993年,重庆外贸出口额为4160万美元,2003年达到158499万美元,增长了37倍,而同时期上海仅增长5.6倍,增幅是上海增幅的近7倍。1993年至2003年间,重庆外贸平均年增长率为43.910%,上海同比增长仅为20.80%,与之相比,重庆外贸出口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出口增长极不稳定。1993年到2003年间,重庆外贸增长率虽比上海高,但出现过四次下滑,最大下滑幅度达31.96%;六次增长中,年增长率相差很大,1994年增长率达1619.40%,然而,1995年却跌至18.46%。同期上海外贸出口未出现过一次下滑,并且增长率始终维持在25%左右。可见,重庆外贸出口体系相当脆弱-出口极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政府决策等因素的影响。二是外贸规模比较小。1993年上海市口额是重庆的157.83倍,重庆虽经历了10年高速发展,2003年上海出口额仍是重庆的27.42倍。由于上海增长基数远大于重庆,1993年至2003年,重庆外贸出口虽有较快的发展,但与上诲等城市的外贸出口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还在拉大。

这些年,重庆外贸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但特色竞争力还未完全形成。主要体现在:第一,出口国多元化。20世纪80年代初,重庆外贸出口国不足50个,到2005年6月份,出口国已增加至180个。第二,出口产品多元化。10世纪80年代,重庆外贸出口主要集中在农产品领域,而目前工业品,尤其摩托车也在海外有广阔的市场,第三,出口和进口基本持平-过去的十多年里,重庆不仅外贸总进口与总出口基本持平,而且内部结构上也基本平稳,即农产品出口基本与农产品进口持平,工业制成品进口也与工业品出口基本持平。

重庆出口市场多元化,但主要仍集中在东南亚国家。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重庆已向175个国家出口产品。其中亚洲国家46个,非洲国家43个,欧洲国家39个,拉丁美洲国家31个,北美洲国家3个,大洋洲国家13个。从出口国家来看,贸易小口基本实现了多元化。2005年上半年,重庆向这175个国家出口额为122277.43万元,其中亚洲国家占48.16%,非洲国家占6.84%,欧洲国家占23.5%,拉了美洲国家占7.16%,北美洲国家占13.08%。从市场份额看,亚洲最大,其次是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而亚洲又主要集中在东南亚。

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

买施产品多元化战略,分散产品过于单一带来的产品结构风险。

对外开放以来,重庆已形成一批优势产品,主要是摩托车、汽车等重工业产品。重庆摩托车、汽车已完成从军用向民用转型,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重庆摩托车出口连续多年占全国摩托车出口总额的近1/3,汽车出口也占很高比例,但在高新技术、轻工、纺织等行业一直处于低水平。因此,不仅要继续做好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还要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行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工、纺织行业,分散目前出口产品过于单一所带来的产品结构风险。

全文阅读

出口贸易外溢效应

1从供给角度分析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

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仅在于其静态利益,而且更在于贸易具有的动态利益。而贸易的动态利益反映了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可以促进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完善;而一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完善又会进一步促进贸易向更高层次的发展。由于贸易与技术进步、产业演进及制度创新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了一国经济的增长。

贸易技术外溢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

1.1贸易促进技术进步

(1)贸易是一国获得技术的重要渠道。“世界文明的发展,是由1/10的独创性和9/10的移植组成的”。任何一国哪怕是最发达的国家都不可能仅依靠自身发明来满足本国技术进步所需要的大量技术。由于我国企业自发技术开发能力低下,因此从国外引进技术是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并且如果我国技术引进能与我国经济超越战略相结合,抓住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出现的机遇,就有可能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先导产业,并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的战略性增长。

(2)贸易还可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和“边干边学”效应。一方面,技术通过贸易活动渗透到国内的其它行业;另一方面,通过贸易可以获得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工艺乃至成本核算方面的建议和技术援助。

(3)通过贸易可以把在一国已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技术产业输出到其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不仅能获得那些国家的相对成本优势,而且还有助于一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1.2贸易促进产业结构的演进

全文阅读

全市外贸出口工作计划

实现“三新”目标、推进“三个”建设的关键之年。为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不时优化外贸入口经营环境,增强入口企业、入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市外贸入口增速进位,确保全年完成1.2亿美元外贸入口任务,现就做好年全市外贸入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外贸入口主体、商品、市场的多元化”

1积极培育外贸入口经营主体。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宣传国家有关鼓励政策,大胆鼓励、积极引导内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申请获得进出口经营资格,不时扩大外贸入口经营队伍。指导、协助已引进的外来投资企业尽快投产,自营入口。鼓励设立外贸流通企业,积极协助没有发生入口实绩的生产型三资企业和已获进出口经营资格的内资企业入口,指导其尽快启动直接入口,不时扩大外贸入口增长点。大力发展外贸流通企业入口,委托市直外贸企业入口的其入口实绩计算到产品所在县(市、区)各县(市、区)要着力引进和培育年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3-5家,年出口额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3家,使之成为扩大外贸入口的闪亮点。全市年内要培植入口超2000万美元县(市、区)1-2个,入口超1500万美元县(市、区)2-3个,超1000万美元县(市、区)3-4个,其他入口超500万美元。

2着力调整优化入口商品结构。各地要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情况,巩固扩大现有入口产品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转变增长方式,不时进行技术创新,大力开发新的入口产品,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入口。充分利用资源和政策优势,着力扩大永丰无公害蔬菜,峡江獭兔制品、鮰鱼和米粉,泰和乌鸡,遂川板鸭等优质农产品入口。市高新区和各县(市、区)工业园要成为外贸入口,特别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入口的重要基地。

3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企业利用普惠制的积极性,充分享受入世的权利、享受成员国的关税减让,提高产品竞争力。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形势,指导企业及时调整营销战略,巩固激进入口市场的同时,全方位、多渠道地开拓新兴市场。

二、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建立激励扩大外贸入口的长效机制

4建立外贸入口发展基金。建立市外贸入口发展基金,用于市高新区和市属企业的入口商品贴息。

5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精选人员、精选样品和入口商品目录积极参与广交会(广州)华交会(上海)高交会(深圳)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西交会(西安)和跨国集团推销会等国内各类重要入口商品展览会、交易会;支持企业有选择地“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企业参与省贸促会、外经贸企业协会等统一组织的赴国(境)外展销活动,或企业自行参与的其他赴国(境)外展销活动,享受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50%资金支持。

全文阅读

外贸出口存在问题

1.临沂的外贸出口现状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大环境的推动和影响下,临沂的外贸经济发展之势迅猛,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增幅明显,从以下资料可以很明显的看出。

据资料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临沂市外贸经济运行情况实现进出口总额6.2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4.6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69亿美元。如果单从实现的贸易顺差绝对数额来看,临沂地区的外贸出口竞争力是不断攀升的。

临沂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胶合板、柳编行业,出口市场也比较集中,主要是欧洲少数国家和美国市场,产品和市场太集中,这些都不利于风险的分散,并且出口的也主要是初级产品,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狭小。

虽然临沂的外贸出口发展前景乐观,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外贸经济发展迅速,外贸出口竞争力有逐年升高之势,但是临沂在外贸出口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2.临沂在外贸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

2.1临沂在自身要素禀赋方面存在的问题

所谓要素禀赋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资源的状况,如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科技等。每个地区的要素禀赋状况不同,因而造成各地区外贸条件不同,从而导致出口贸易总额出现差异。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