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等教育心理学

初等教育心理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摘要】中职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职教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Simple discussion o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Zhang Qin

【Abstract】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 is one special group. They have multifarious mental bewilderment or problem in their self consciousness,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jobs, growth, learning and life. In the circumstances, to launch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subject that the vocational teaching workers must face.

【Key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往往入学基础一般而父母期望值偏高,文化素质较低而学业难度较大,专业技术水平一般而社会就业录用技术要求门槛较高。所以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一项对840名职校学生的调查表明,他们当中从小学到初中从未受到表扬的比例为79.16%;从未当过班干部的为14.41%;学习成绩居中下游的为86.6%;上职校是为混毕业的为25.05%;作业经常不完成或从来不完成为16.76%;课余时间看书学习者为12.97%;对学习缺乏自信者为1.89%;对今后生活毫无打算者为7.58%。在这种情形下,对中职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1.中职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因素。

全文阅读

数学教育心理学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在高等教育改革、新工科理念的时代大背景下,本文结合数学教育心理学(PME)中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理解的心理本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这三个方面的相关理论以及公共数学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具体围绕丰富认知联线、数学理解的内部心理机制和数学教学的情感要素展开来谈在数学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支撑下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持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真正践行关于人的主体的数学素质教育。

关键词:数学教育心理学(PME);高等教育改革;教学质量

数学教育心理学(PsychologyofMathematicsEducation,缩写为PME),是数学学科教育的研究实践与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交叉领域,旨在构建全新的学科教育理论框架,从而推动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进入一个综合纵深、内涵式发展、全面优化的新时代,同时,在新工科的核心理念下,守住本科数学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持续提升公共数学教学质量就成为摆在每一位一线数学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如何围绕数学素养培养开展有效的“以学生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如何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指导下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传递?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课堂更有效?本文主要围绕数学教育心理学(PME)中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理解的心理本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这三个方面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本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心得来展开对提升公共数学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设计等问题的相关思考。

1数学认知结构的相关理论及其对优化教学设计的启发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认知结构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书写、图示或实物模型等外部媒介的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这是一个内外交互不断打破并重建平衡且不断建构的过程。数学认知结构的良好构建除了有助于信息的存储、记忆和操作外,还有促进理解的功能。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所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的可怜的寿命。”

1.1数学认知结构的形式

数学认知结构在形式上可以看作是由节点和联线组成的复杂结构。其中,节点是认知结构的元素或对象,数学对象——如数学概念与性质等在心理上的表示形态就是心理表象,而联线就是内部表象之间的联系。认知结构中的联线是认知理解的入口,是回忆知识的线索,又是指明节点“地址”的“指针”。一个节点上的联线越多,表示它与更多的节点相联系,并且表明进入这个节点的通路越多。这样的认知结构,可以指一个小小的“微观”的概念结构,也可以指“宏观”的指针关系的结构,它如同一张动态平衡的思维地图——各项知识各司其位,它们的相互关系锚定了各个节点(概念、性质或其组块)的相对位置。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建立并丰富节点之间的“联线”,在知识点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的辨别区分中去学习。比如,在多元函数积分学部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按照线状、面状、体状积分的分类方法设计教学;我们也可以按照“关于数量意义的——如具有物理质量总量背景的二重、三重、一类线、一类面”积分和“含有向量意义的——二类线、二类面”积分的方法设计教学;我们甚至还可以借助“形象”的形式化符号——“∫”,“∫∫”,“∫∫∫”来导入这部分内容。总之,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构建概念表象的基础上建立更丰富的“联线”,绝不能孤立地灌输知识点。

1.2学生认知结构的主体差异

全文阅读

在高等学校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初试团体心理辅导

摘 要:聋生入学后,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陌生的人群,大多数聋生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团体辅导将具有类似共同特征和需要的人组织在一起,团体活动的特点和氛围使参加的学生容易找到共同性,找到被人接纳的感觉,从而充满希望和改善的力量。

关键词:高等学校聋生; 团体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56-001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20世纪初起源于欧美而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疗法,即将具有相同问题的人或相似经历的人组成小组,通过活动的形式给予辅导。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二、聋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透视

1.聋生的心理行为特点

由于生理缺陷,使聋生表现为认知发展水平严重滞后。听力的丧失和交流方式的局限造成聋生适应行为低下。严重的听力损伤也影响了聋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由于听不到或听不懂人们的语言,聋生与教师、同伴的交往较少,有时难以理解人们许多复杂行为的实质,容易对别人的行为产生误解或猜疑,从而引发出某些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如自卑、焦虑、自制力差、攻击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猜疑、胆怯、退缩、自我封闭等倾向。

全文阅读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模式初探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数量的逐年递增和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日趋显著。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已经很难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解决日益复杂的就业心理问题。本文将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引入到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当中,初步探讨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心理指导,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5(c)-0114-01

一、当代大学生典型就业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当前大学毕业生存在的典型心理问题包括:自卑心理、自负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和嫉妒心理等。这些问题的形成与存在并非偶然的,而是有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对就业工作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等。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当前的大学生对于自身和社会没有充分和正确地认知。不能准确的定位自己最适合于做什么,自己所追寻的目标是什么;同时大学生对社会的就业环境,对各种性质的单位也缺乏应有的了解。因此对于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充分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是排除这些就业心理问题的必由之路。

二、现行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方法及其弊端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机构除了忙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以外,很难再有大块的时间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就业心理指导内容体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高校不能形成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就业心理指导和服务体系。大多只针对毕业生班级,就业心理指导的时间是学生进入大四以后,与学生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一)从事就业心理指导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当前高校就业心理指导的工作人员大多是由德育老师、学生工作处的干部及其他热心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或行政人员担任,专职人员都很少,并且缺乏专业化、职业化。工作人员对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有丰富的经验,但在心理学方面缺乏专业知识的积累,他们的指导还停留在经验层次,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指导,指导水平参差不齐。(二)就业心理指导的内容单一,指导的方法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目前,高校就业心理指导工作指导形式比较简单,内容比较单一,多采取就业形势讲座、政策咨询、谈话等形式,缺乏以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全方位指导,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未形成充分肯定的氛围。在指导的过程中,内容大多针对大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和就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要求、不同条件学生的研究和了解,更谈不上个性化辅导。(三)、就业心理指导和大学生的需求差距较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高校的就业心理指导的基本评价是:服务水平不高,对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影响。大学生对个人职业规划的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反映了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在大学生群体眼中处于盲区状态,也说明大学生对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所起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模式的探索

全文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探究

摘 要: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学校都过度重视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初中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然而,随着教育理念更新,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越来越重视,逐渐探究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为此,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渐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旨在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7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增加学生群体的压力,进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然而,由于初中生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心理问题更多,因此初中教师应当强化初中生的心理教育的教育力度。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发展方向等方面,为此,本文基于初中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分析,探究在思想课程中,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目前,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可从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发展方向等方面看出。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厌学是目前初中生最大的心理问题。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家长都十分重视初中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初中生背负沉重的压力,极易会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因此此类初中生的考试成绩容易出现下降。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使得初中生忽视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久而久之,初中生难以展开有效的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流,对于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初中生陷入人际交往的困境。

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心理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1、教师应当明确心理教育的目标

全文阅读

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初中生处在心理向成熟发展的激变期,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是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然而由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还很缓慢,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部分地区、部分学校的管理者思想观念落后、保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江苏省淮安市地处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文化底蕴丰厚,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进行一次调查很有必要。为了能客观真实地了解和掌握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和总结该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对淮安市(包括下辖县区)进行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期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淮安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1-0020-03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及淮安市直初中及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等县区初中学校。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问卷涵盖市直学校3所,县区直属学校20所,农村学校141所;学校管理者42人,教师122人。访谈学校10所,其中市直学校2所,县区直属学校3所,农村学校5所;访谈人员15人,其中,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3人,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2人,学校管理者4人,教师6人。

2.研究工具

(1)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对全市167所初中进行调查。本问卷共设计封闭式问题28道,填空题 4 道,选择题 24 道,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等。

全文阅读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进展

【摘 要】教育具有阶段性,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具有不同特点,因此,不同阶段的教育衔接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初、高中地理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它是地理教育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由于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不够到位,许多学生无法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严重影响了中学地理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教学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43-02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国外衔接教育研究进展。在教育衔接的研究上,国外进行的研究实践开始得比较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中间学校(Middle School)”这一学校形态。中间学校是联结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间的学校,为学生架起了由初等教育阶段通往中等教育阶段之间的桥梁,解决儿童期过渡到青少年的学生心理及生理发展衔接中出现的问题。中间学校坚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视教学、课程的整合,有弹性的时间制等,满足了青少年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这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桥梁。邓志伟在《当代美国中间学校运动探析》一文中,指出美国中间学校运动使得战后美国中等教育发生了戏剧性转折,到上世纪90年代,中间学校已经成为美国中等教育中占统治地位的学校结构与类型,使小学与中学有了很好的衔接,让中等教育充满了生机。

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体系,对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体系衔接有着独特的认识,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教育衔接效果。李海宗、陈磊在《德国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分析了德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有效的衔接机制,德国教育委员会建立转学机制,通过教育分流进行了好的教育衔接。

近年来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教育衔接改革,曾菲在《俄罗斯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改革研究》一文中,对俄罗斯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的问题产生的背景、教育衔接改革的基本政策、实施的基本模式、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俄罗斯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政策首先确定了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学前和学校低年级儿童之间的衔接在当代是作为儿童不间断教育条件之一来审视并决定了其独立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准备的程度。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国外教学衔接研究开始得比较早,衔接教育发展比较成熟,教育体系比较完整。美国、德国等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和规范教育衔接,在国外的教育衔接研究中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支持,对青少年学习和身心发展研究的认识比较深入。国外有关教育衔接的这几个特征可以为我国教育衔接带来一些启示。

全文阅读

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摘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要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以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既与阳光体育运动核心理念相适应,又能加强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深层次理解,更好配合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本文主要阐述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和影响其意识形成的因素,并提出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策略

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性,既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又能进一步推进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然而,就初中体育教学活动而言,教师未能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给予重视,导致其培养效果不佳,降低初中体育教学成效。因此,作者认为,有关人员应深入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因素,并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性。首先,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学生的体育能力素质得以明显提升,如若加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将该理念融入到学习、生活等众多层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并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关注体育和参与体育活动。与此同时,教师通过体育课程,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基本技能,则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够得到全面激发。最后,中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可以为终身体育锻炼提供动机。如果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必然在后m体育教学中,主动参与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因素

就初中体育教学而言,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因素相对较多,主要包括:第一,处于中学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处于逐渐成熟的发展阶段,对外界因素十分敏感,尤其担心失败、出丑等,其中女同学居多。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采取措施而规避上述客观问题。第二,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教师体育技能水平、技术指导能力、教学思维、教学方式等,直接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有重要影响。第三,初中体育教学环节设置因素的影响较大,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直接影响体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状况。如,体育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如若对学生进行批评、否定等,则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同时伤害学生自尊心,给体育教学活动带来不良影响。所以,体育教师应规避不良因素的影响。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全文阅读

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如何解决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些策略,这对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的培养至关重要,对我国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初中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向初中生传授运动技能,目标是通过课堂体育教学丰富多彩的内容促进初中生形成优秀体格、储备良好的体能、培养浓烈的体育兴趣、锻炼坚强的情感和塑造优秀的意志,为他们良好人际关系网的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着诸如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滞后、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这对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极其不利的。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初中体育教学变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建立起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新课标,这对新形势下的初中学生的全面提高和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因此,笔者就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1.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弊端

1.1教学模式的弊端

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弊端:首先是目光短浅,过分注重短期效益,许多教学者没有考虑到如何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对学生采取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只重视短期的教学效果,对体育的长期教学效果视而不见。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对体育学习方法的掌握,更导致学生参与度下降,对运动的记忆、模仿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到位,终身学习体育的意识无法树立等。其次是教学模式条框较多、程式化严重、课堂单调呆板,这不仅对教学者的创造性产生限制,而且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发挥,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造成学生不愿参与大型的体育活动,极大地削弱了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最后是过分强调体育锻炼,对初中生的良好人品、过硬心理素质的形成忽略不见。这样就达不到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质、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1.2教学内容的弊端

当今初中体育教学主要包括比较抽象的理论部分和比较具体化的实践部分。在理论方面,由于教学内容系统性较弱、课时相对较少,造成学生对知识点难以理解。在实践方面,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再加上实践课所受的外界影响相对较大,因此突发性事件比较多,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很难得到系统实施的。

全文阅读

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思索

本文作者:薛中国 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综合教研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抽样问卷调查和组织抽样学校的相关领导、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人员、班主任、学生代表座谈的方式进行。共收回调查问卷349份,座谈会材料36份,其中经过市(州)或县、区汇总整理的座谈会材料8份。本次问卷调查收回的小学问卷155份(城镇学校73所、农村学校82所);初中问卷147份(城镇学校70所、农村学校77所);高中问卷47份(城镇学校39所、农村学校8所)。问卷统计显示: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319所,占被调查学校的90.4%,其中小学138所,占被调查小学的89.03%,初中137所,占被调查初中的89.03%,高中44所,占被调查高中的93.6%。在被调查的学校中,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105所,占30.1%,其中小学51所、初中38所、高中16所,分别占32.9%、25.9%、34%,有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占绝大多数;有62所学校有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占被调查学校的17.8%,仅有9人有心理咨询证书;有288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占被调查学校的82.5%,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占88.4%、76.9%和80.9%。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上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校为284所,占81.4%,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35所、126所、23所,分别占87.1%、85.7%、48.9%;通过班队会活动的学校223所,占63.9%,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05所、85所、33所,分别占67.7%、57.8%、70.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学校192所,占55%,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69所、82所、41所,分别占44.5%、55.8%、87.2%;通过心理咨询活动的学校211所,占60.5%,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81所、94所、36所,分别占52.3%、63.9%、76.6%;通过其他活动的学校138所,占39.5%,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62所、48所、28所,分别占40%、32.7%、59.6%。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绝大多数学校同时采用上述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排序上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班队会活动、心理咨询活动是当前我省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班队会活动、心理咨询活动是当前我省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活动、班队会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当前我省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对学校选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问卷调查结果:选用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学校262所,占75.1%,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33所、98所、31所,分别占85.8%、66.7%、66%;有333所学校认为选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必要的,占被调查学校的95.4%;我省中小学选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出版单位主要有:长春出版社、东北师大出版社、吉林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等,还有一个县选用的是县内自编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的认识上:认为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校162所,占46.4%,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36所、89所、37所,分别占23.2%、60.5%、78.7%;认为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是正常的有318所学校,占91.1%,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50所、126所、42所,分别占96.8%、85.7%、89.4%;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解决的有241所学校,占69.1%,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20所、94所、27所,分别占77.4%、63.9%、57.4%;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很难得到解决的有107所学校,占30.7%,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35所、52所、20所,分别占22.6%、35.5%、42.6%,还有一所初中学校认为“不好说”。对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问题,从影响大小的排序上看,大多数小学认为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等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其中有超过50%的学校认为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大多数初中认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等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其中有超过50%的学校认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大多数高中认为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对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大多数被调查的学校认为主要表现在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人际交往障碍、人际关系紧张、厌学、逃学、考试焦虑、闭锁心理、虚荣心强、亲子沟通等方面。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对小学、初中、高中的对比分析来看,我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我省90%以上的中小学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其中高中的比例略高一些,在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中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比例偏低,小学37%、初中27.7%、高中38.1%,而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比例偏高,且大多为班主任兼任。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比较低,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小学24人、初中25人、高中13人,取得心理咨询证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数就更少,小学5人、初中4人。尽管绝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过相关的培训,小学占88.4%、初中占80.5%、高中占80.8%,但仅靠短期的、非系统的培训难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三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班队会活动、心理咨询。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班队会活动是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初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班队会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是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班队会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小学和初中的绝大多数学校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四是93%以上的学校认为选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有必要,选用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学校的比例为小学96.4%、初中71.5%、高中70.1%。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单位比较杂,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我省中小学现在所选用的教材大多没有经过审定,而且大多数是通过非正规的渠道发行的,这也是学校在座谈中所反映的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五是“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的认识”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应引起高度关注,有相当比例的学校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很难得到解决”,而且有这样认识的学校比例呈小学、初中、高中上升的趋势。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小学占23%、初中上升为60.5%、高中达78.7%;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很难得到解决”,小学占22.5%、初中上升为35.5%、高中达42.6%。六是关于“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问题”,从影响大小的排序上看,大多数学校认为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等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其中小学学段有超过50%的学校认为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初中学段有50%的学校认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从各学段来看,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被公认为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p#分页标题#e#

座谈会结果分析

通过对座谈会结果的汇总分析,大多数学校反映我省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困惑表现为: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受重视。行政领导不重视,学校不重视,家长也没有这个意识,心理健康教育课变成了摆设,上级部门检查了、有活动了就摆摆样子,反之就不上。绝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都是为应付检查准备的“课表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从座谈的结果看,绝大多数学校都反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不足,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少,由于学校缺编,不能招聘到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数为班主任,工作量又太大,影响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缺少专业师资,绝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偏低,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由班主任或从其他学科“改行”担任的,还有一些不胜任其他学科的教师被安排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这些教师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又没有接受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或只参加过短期的、不系统的培训,对新形势下学生心理的特点、变化和规律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工作缺乏针对性、规范性和科学性,难以保证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缺乏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目前大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托于心理健康教育课,但目前尚无真正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现在学校使用的几种版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大多没有经过审定,质量无从保证。这种现状对农村学校来说问题就更大,由于农村的学生和城市的学生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方面的不同,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有较大差别,比如说对于农村比较普遍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就是一个较大问题,而与之相关的内容在目前几种版本的教材中都未有涉及。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教师的培训提高、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立、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都无法得到保证,很多学校没有符合标准的心理咨询室,有的与其他办公室混在一起,有的仅是一个空房间,难以达到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社会和家长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多数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由于家庭教育(结构)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比较多,单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力量是很难解决的,应该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