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媒专业

传媒专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媒专业职业规划

一、自我评估

要达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一直以来我都是比较了解自己的虽然不知道自己具体究竟想要的什么。但是却清楚的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哪些不适合我

总结出了以下优点:第一、个性格开朗、乐观积极向上。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往好的方面想,综合周边同学和老师对我评价。尽可能让自己不那么被动。第二、喜欢挑战新的东西,喜欢有创造性的东西,并且乐于尝试。第三、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擅于与人沟通,性格也比较活泼。第四、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能够比较好的处理事情。当问题产生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追究责任。相对的也有以下方面的缺点:考虑事情不过周全,团队协作精神不够等。

二、环境评估

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10万人,1大学毕业生为559万人。2011年的大学生就业将面临更严重的形势。作为财经传媒这个新专业的学生,对于我来说我金融学院的竞争中是很没有优势的但是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广泛的就业渠道又是独特的优势。

回归到金融学院的具体情况并结合珠三角近几年的就业环境,2作为财经传媒系的第二届本科毕业生。明白了作为金融学院财经传媒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是乐观也颇具挑战性的校的就业方向大致都是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竞争相当激烈。就现在师兄师姐的就业情况来说,用人单位实现了劳动合同类型的多样化。主要分为正式工和劳务派遣或者编制。即将面向市场的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三、swot分析

集中文、传媒、经济于大成,1s优势)专业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除了学校担任学生干部有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之外还有丰富的课外实践经验。工作认真负责、能够很好的协调内部关系,有耐心有韧性;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抗压能力。通过英语四、六级,考取了证券从业资格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全文阅读

传媒专业个人职业部署

一、自我评估

要达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一直以来我都是比较了解自己的虽然不知道自己具体究竟想要的什么。但是却清楚的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哪些不适合我。

总结出了以下优点:第一、个性格开朗、乐观积极向上。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往好的方面想,综合周边同学和老师对我评价。尽可能让自己不那么被动。第二、喜欢挑战新的东西,喜欢有创造性的东西,并且乐于尝试。第三、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擅于与人沟通,性格也比较活泼。第四、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能够比较好的处理事情。当问题产生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追究责任。相对的也有以下方面的缺点:考虑事情不过周全,团队协作精神不够等。

二、环境评估

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10万人,1大学毕业生为559万人。2011年的大学生就业将面临更严重的形势。作为财经传媒这个新专业的学生,对于我来说我金融学院的竞争中是很没有优势的但是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广泛的就业渠道又是独特的优势。

回归到金融学院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近几年的就业环境,2作为财经传媒系的第二届本科毕业生。明白了作为金融学院财经传媒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是乐观也颇具挑战性的校的就业方向大致都是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竞争相当激烈。就现在师兄师姐的就业情况来说,用人单位实现了劳动合同类型的多样化。主要分为正式工和劳务派遣或者编制。即将面向市场的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三、swot分析

集中文、传媒、经济于大成,1s优势)专业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除了学校担任学生干部有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之外还有丰富的课外实践经验。工作认真负责、能够很好的协调内部关系,有耐心有韧性;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抗压能力。通过英语四、六级,考取了证券从业资格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全文阅读

传媒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传媒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评估

一直以来我都是比较了解自己的,虽然不知道自己具体究竟想要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但是我却清楚的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哪些不适合我。

综合周边同学和老师对我的评价,我总结出了以下优点:第一、个性格开朗、乐观积极向上。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往好的方面想,尽可能让自己不那么被动。第二、喜欢挑战新的东西,喜欢有创造性的东西,并且乐于尝试。第三、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擅于与人沟通,性格也比较活泼。第四、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能够比较好的处理事情。当问题产生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追究责任。相对的,我也有以下方面的缺点:考虑事情不过周全,团队协作精神不够等。

环境评估

1、 大学毕业生为559万人,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10万人,20xx年的大学生就业将面临更严重的形势。作为财经传媒这个新专业的学生,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在金融学院的竞争中是很没有优势的。但是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广泛的就业渠道又是我们独特的优势。2、 作为财经传媒系的第二届本科毕业生,回归到广东金融学院的具体情况并结合珠三角近几年的就业环境,我明白了作为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传媒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是乐观也颇具挑战性的。我校的就业方向大致都是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竞争相当激烈。就现在师兄师姐的就业情况来说,用人单位实现了劳动合同类型的多样化。主要分为正式工和劳务派遣或者编制。即将面向市场的我们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三、swot分析

1、s(优势):专业知识面广,集中文、传媒、经济于大成,专业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除了在学校担任学生干部有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之外还有丰富的课外实践经验。工作认真负责、能够很好的协调内部关系,有耐心有韧性;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抗压能力。通过英语四、六级,考取了证券从业资格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全文阅读

专业媒体当有“传播定力”

最近,几起媒体乌龙接踵上演。媒体为何会忘记了求实的基本准则、忘记了求证的基本程序呢?

出现乌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媒体激烈竞争背景下的集体性焦虑。无论是关于反腐败的消息,还是此前关于姚贝娜、李光耀的报道,乌龙的出现都难说是偶然。少数媒体为了抢首发、抢头条、抢独家、抢现场,也都是蛮拼的。这样的职业意识值得肯定,不过,“萝卜快了不洗泥”,过分求快求新,也就容易给假消息以滋生空间,甚至被一些人所利用。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让传播极快地提速,加快形成了“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舆论生态。当“世界被装进口袋”,手里拿着“金话筒”、面向公众的专业媒体,更需要有传播定力和专业精神,否则难免被汹涌的信息洪流冲乱了手脚、搅乱了心神。

竞争压力再大,速度效率再高,也不能跳过必要的新闻流程,不能不遵守应有的新闻规范。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抑或是自媒体,只要是有媒体属性,就应当遵守最基本的游戏规则。对于专业媒体而言,更是不能太“任性”。拼速度而不顾新闻质量甚至不能保证真实性,难以在读者心中树立公信:而如果少了对事实的基本尊重,使严肃的报道让位于点击量,更是背离了新闻应有的社会价值。

你若浮躁,世界也不稳;你若焦虑,世界也不安。在自媒体时代,传播方式、技术手段、新闻生产流程等发生了巨变,不论对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构成挑战。当信息愈发芜杂、观点众说纷纭之时,专业媒体的专业品质就更显可贵。以专业素养、媒体责任,把事实厘清、把解读作深,根本就不用担心没眼球没卖点,更不用担心没市场了。

有多大的影响,就有多大的责任。在当前阶段,专业媒体有着更大话语权、更高影响力、更大权威性,仍是舆论场中的主流,因而也需有更多的责任感。知情权是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媒体之所以被称为“公器”,正是因为它是实现知情权的重要途径。如果屈从于竞争压力而提供不实信息,不仅背离了自身的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也损害到公众的基本权利。把握住这一点,才有底气,也才有定力。

纵观媒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不管是电报、广播、电视还是互联网,新技术的出现都给媒体以更多活力,也让媒体人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同样如此。只要有专业精神、有传播定力,所谓的“冲击”,其实是传统媒体“再出发”的契机。

全文阅读

专业媒体的传播力量

《中国计算机报》作为一家IT专业媒体,该如何体现价值?答案应该是通过专业的视角和内容来提升传播质量,通过专业的营销手段降低目标受众获取信息的成本。

当前的中国媒体正在经历一个崭新的变革。以文字、声音和图像来分类的媒体界限已变得模糊,以纸质、网络、电视、手机等形态来评判媒体的影响力已显得肤浅。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计算机报》作为一家IT专业媒体,该如何体现价值?答案应该是通过专业的视角和内容来提升传播质量,通过专业的营销手段降低目标受众获取信息的成本。

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使信息流呈几何级数增长,让读者在获得丰富信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疲惫与无力。这不仅是由于海量的信息带来了压迫感,更因为信息同质化带来了文化营养流失。《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在2010年12月中旬接受采访时说:“Twitter尽管是很高层次的一种信息化的分享,但我不想停留在表面,希望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即便他成功预言了互联网的发展空间将非常广阔,也依然承认报纸和书刊在他的阅读中占据很大份量。

也许我们需要回归媒体传播的本位,看看我们的读者需要什么。

以社交网络、微博和LBS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传播模式,拓展了信息交流的速度和空间,但这不能取代深层次阅读,尤其是有思想的深层次阅读的作用。至于这类作品的载体是竹简、布帛、浆纸、电子纸,还是光盘、网络、iPhone、iPad,无关宏旨。读者永远需要好故事,在速成、肥皂、媚俗的“泡沫”中,好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我们深信,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IT领域,不乏好故事。不论是人物、技术,还是产品,其背后都演绎着精彩的传奇。作为一个追求“影响力就是生命力”的专业媒体,《中国计算机报》致力于展现给读者的,不仅是追求速度的单薄的“速记”,更是展现其精神底蕴的深度剖析。

一个有深度的IT专业媒体,应该积极拥抱互联网以及iPhone、iPad、电子书等新媒体终端,能够将新闻事件分析得更透彻更精准,使报纸刊载的文章能在各类媒体的转载中继续保持强烈的穿透力。这样,厂商和CIO之间,厂商和上下游企业之间,厂商和政府主管部门之间,都能够通过我们的内容转换(甚至是话语体系的转换)和各种媒介手段组合,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可以说,专业媒体的内容价值就是将产业界和用户调整在同一个话语体系上,形成“交往”。

我们同时也认识到,“白纸黑字才能作数”的文化传统使报纸比其他信息载体在读者心中都更具有权威性。实践证明,报纸的新闻内容更容易成为读者判断某一事物和决定某一行为的重要依据,能够给产业界带来积极影响。2010年8月2日,《中国计算机报》发表了独家报道《宏入主方正科技前夜》。同日,国内主流门户网站和IT网站都在重要位置转载了该篇文章。而此文在某种程度上也催化了宏和方正的合作进程,8月4日晚间,双方了合作公告。

全文阅读

传媒专业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问题研究

良好的媒介素养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文明进步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特别是针对传媒专业的学生,对于他们以后的实践工作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要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当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来获取相关资料。

研究方法上基本都是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相结合,主要运用实证调研、文献资料查阅和对比研究等方法,辅以观察法、访谈法等获取数据和信息,对传媒专业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进行深刻的归纳和分析,并进行论证和反思。调查对象为郑州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三所高校的新闻传媒类专业的300名在校生,这三所学校的办学规模和特色皆有不同,充分体现的调查样本的广泛性。学生从大一至大四,专业涉及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汉语言文学、播音主持、网络与新媒体等。调查问卷发放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5份。

通过调查统计、查阅资料以及观察和走访相关学生后发现,当前,传媒专业的大学生在理解和使用媒介时暴露出种种问题:

一、对网络媒介缺乏理性的认识

受众没有意识到媒介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深刻的影响,他们缺乏对网络媒介足够的理性认识,以及政府对信息实施控制缺乏认同感。现在的受众有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只要网络上爆出相关信息大部分网民就会跟帖,但是会出现“沉默的螺旋”现象,一般受众都会跟着主流意见走,而忽视了所报道事件背后的意义,这样会导致事件的真实情况永远不得报道。另外,一部分受众缺乏对媒介的道德规范的正确认知,对媒介传播的不良信息由很差的抵抗力。比如“兽兽门”事件,很多受众都在知道这样的不雅照片不应该在网上肆意流传,自己更不应该去下载观看,但实际情况是很多都偷偷下载这些不雅照片,这就说明受众虽然在理论上知道某些事不应该做,但自身却缺乏自制力。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缺乏理论指导和系统训练,往往建立在日常媒介接触的个人感性认知和经验判断的基础上,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媒介参与意识较弱,对自身在媒介环境中的能动性认识不足,欠缺独立思考、分析、创造信息的积极性,批判性思维与有效话语权的行使还有待加强。

二、利用网络来发展自己的意识和能力较弱

部分受众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最常登录的网站类别是娱乐类、新闻时事类、招聘求职类和专业知识类,娱乐是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上网目的,大学生认为“上网不能直接促进专业学习,但能增强综合素质”,可见大多数大学生还不能有效利用网络促进自身发展。江苏省教育部门的调查显示,上网的大学生中,只有15%是为了学习,其他40%是上网聊天,25%是上网玩游戏等。许多学生在使用媒介时更多的是把网络当成娱乐消遣的工具,如QQ聊天、看电影、BBS论坛等。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过程的另一个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上述推断。在问到“通常你上网时是否有明确目的计划”时,41.7%的人表示“有目的,但常常会中途去看别的内容”,33.8%的人“有明确目的,但完成后会去看别的内容”,还有19%的人没有目的,只是边在网上漫游边找感兴趣的内容,仅有5.2%的人“有非常明确目的,完成后就下线了”。

全文阅读

传媒专业大学生业务素养提高之我见

国内高校传媒专业大学生新闻业务素养普遍存在欠缺,高校、学生和媒体应该共同努力,纵向拉长实践教学时间链条,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横向拓宽实践教学范围,增加传媒专业学生进入该产业的砝码,提高学生的新闻业务素养,把高校传媒专业打造成为传媒人才的孵化基地。

一、传媒专业大学生新闻业务素养的现状

新闻职业素养主要表现在新闻工作者的理论和政治素养、法律和道德素养、业务素养等方面。如果一个记者思想作风、职业道德、文化知识等方面的修养都很不错,但是业务素养欠缺,那他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记者。

新闻业务素养的内容包括:敏锐的观察思考力;快速的捕捉反应力;扎实的专业操作力。

一份对象为某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学生的调查显示:被调查同学中,仅有0.4%的学生摄影摄像技术非常好,55.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摄影摄像技术是熟练,对摄影摄像只会一点的同学竟然高达44%。在图片处理能力方面,18%的学生是熟练的,66%的学生只会一点,而有16%的学生还根本不会处理照片。掌握后期视音频非线编辑的同学更是凤毛麟角,只有14%的学生熟练掌握,14%的学生会一点,而72%的学生不会使用非线编辑。

该数字表明,传媒专业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中动手锻炼、增强书本知识实际应用几个方面没有主动协调、契合,他们的新闻业务素养差得太远了!

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内媒体对能从事一般记者、编辑工作的本科毕业生,需求量已接近饱和。数量上的供大于求已经使传媒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重重,质量上不尽如人意也让传媒单位拒绝接受刚出校门的学生事出有因。究其原因,不外乎其业务能力大多不能达到传媒单位“来即能战”的要求。

一方面绝大都数传媒专业毕业生不具备直接上手,进入编采流程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几乎所有的传媒单位都不愿意投入成本,对新近入职的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的培训。高校传媒专业大学生处境尴尬前途堪忧,因此,提高高校传媒专业大学生新闻业务素养迫在眉睫。

全文阅读

应鼓励传媒专业毕业生服务农村

农村问题是我们国家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人口生活环境、受教育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对维持国家稳定、加快推动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毕业生服务农村的优惠政策及背景

当前,农村人才紧缺成为解决目前农村问题的瓶颈。我国农村亟须有志向的高校毕业生参与建设,自2001年起,部分地区就出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的倾斜政策,这些大学生在推动农村发展上起到了一些成效。作为具有敏锐“嗅觉”的传媒专业大学毕业生,更要抓住这一有利的契机,走到农村去,深入了解农村,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丰富基层经验、像农民一样勤奋、踏实做事的传媒人。

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国家鼓励并推进这种形式在全国实行,这也成为当前形势下解决农村人才紧缺问题的有效办法。①这一政策对缓解农村人才紧缺问题无疑是雪中送炭。

为了更好地认识大学生“村官”,笔者经调查总结大学生“村官”的一般工作内容有:处理文字材料、给村民培训电脑知识和其他技术、做兼职家教、负责广播站、宣传栏、制作网站并进行网上产品买卖、调解村民纠纷、引进致富项目或者个人创业、值班、接待村民来访、承办上级政府交代事宜、调研、上级政府借调、吸引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村庄建设、举办文体、义诊、帮助村民做农活等。从以上“村官”的工作内容来看,除了对农业技术和医疗卫生方面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特殊“村官”职位外,传媒专业的大学生能胜任大部分的“村官”工作内容,而且更能发挥专业所长。传媒人也只有真正扎根农村,亲身参与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才能凝练出深刻反映农村情况的优秀作品。

大学毕业生对“村官”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

国家为推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各省也纷纷为推动这项建设采取了各种有地方特色的优惠办法,例如:工作两年后,“村官”考公务员和研究生加10分,同等条件优先录取;有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工作满两年并考核合格后,贷款本息国家给予偿还等。“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恰当地说明了“村官”岗位对大学生的召唤。人的价值体现是与需要成正比的,人在物质条件已经满足的情况下,精神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城市,同一个工作岗位会有很多人可以胜任,因此,个人得到的满足感也较弱,而对于人才紧缺的农村,对有才干的大学生的需求性非常强烈,在这样的岗位工作,个人的满足感、无可替代感是一种很好的精神享受。

虽说国家和地方对“村官”实行了许多优惠政策,但相对于经济发达、环境良好的城市来说,这些优惠还不足以吸引某些大学毕业生的眼球,因此,当前能乐于当“村官”的大学生仍需要有较高的“奉献”精神,遇到“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的情况要正确对待,此时自己要认识到自己所收获的是更加可贵的经历财富。当然,也有大学毕业生是真的为“优惠政策”所动容的,他们期待工作满两年考核合格后的加分等,在任“村官”期间,不能真正为百姓想事做事、谋福,违背了国家实行该政策的初衷,这样的“村官”我们也不欢迎,我们传媒人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不能那样做。在“大学生村官网”上,有人说:“那些什么也不想干,只想在工作中混日子的人别来当‘村官’。”不管将来是继续留在“村官”岗位,还是有其他的发展,“村官”都要具备“在其位谋其事”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做事。

全文阅读

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探讨

摘要: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引发一次媒体革命,媒体传播逻辑和生态格局的转变必然带来传媒专业的革新。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智能时代技术正在深刻影响和重塑社会形态,其催生的智慧教育模式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新契机和新动力。本文运用智慧教育这一智能化教育模式,从机制和路径两个层面,探索传媒专业在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改革创新之道,以期构建跨界融合、资源共享的新型传媒专业教育范式,解决传媒专业反应迟缓、缺乏变革、脱节社会的现实矛盾。

关键词:智能时代;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

智能时代正在构筑一个崭新的数字化立体化环境,重塑和勾勒传媒行业的未来生态图景,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传媒教育急需重新审视专业定位及行业人才需求,为专业变革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智慧教育是智能时代背景下催生和倡导的新型教学形态,其教学理念的前沿性、教学工具的智能化、教学场景的交互式正在引发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传媒专业建设需与时俱进,与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行业实践的进步相适应和匹配,运用智慧教育在多个层面和维度打破传媒专业发展桎梏并助力传媒专业学科再造、教学创新、师资专业和人才优化。

一、智慧教育的产生与运用

“智慧教育”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其核心旨要是借助信息化技术让万事万物实现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推动智能技术运用于教育实践,支持以智能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信息化设备及平台,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智能技术支持下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1]进入2020年,5G技术开始全面运用,其迅捷的速度、强大的容量、极致的体验为智能化运用提供技术支撑和运作基础,智能时代赋能智慧教育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智慧教育本质是一种智能化知识传播模式,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优势,以教师智慧实践为支撑,以学生智慧发展为旨归,主要解决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资源不均等问题,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目前智慧教育的应用有以下几个维度:一是智慧教育工具的应用。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提高智能教育效率的有效手段;二是智慧教育环境的建设。实现智慧教育过程的交互与渗透;三是智慧教育资源的开发。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现课程资源的均衡分配;四是智慧教育策略的实施。包括宏观的教育制度策略和微观的教学环节策略两个方面。

二、智慧教育运用于传媒专业的价值与意义

新文科时代,传媒教育应真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与时俱进的精神,重视科技前沿动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智慧教育本质是一种智能化知识传播模式,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优势,以教师智慧实践为支撑,以学生智慧发展为旨归,主要解决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资源不均等问题,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是实现传媒专业新文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对于传媒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一)服务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

全文阅读

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向来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在职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传媒专业群是传媒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切入点,随着传媒产业的转型升级,传媒专业群的实践教学面临着模式落后、手段单一、师资匮乏等诸多问题。文章通过深入分析传媒专业群内专业与学科之间的互补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动性以及校内外多方资源的适配性,探索构建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旨在为培养媒体融合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传媒职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媒体融合;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职业教育;传媒产业

“专业群”概念的提出和建设项目的确立,是新经济学中产业集群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应用。为应对媒体融合带来的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传媒专业群建设成为传媒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个切入点,整合、优化、配置现有学校、行业、企业多方资源,综合分析传媒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共性与个性,重塑专业群架构,开发适应传媒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传媒职业教育未来发展之路。当前,传媒专业群建设面临着协调专业与学科之间的矛盾,设置理实课程,合理配置校内外资源,构建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有效利用不同专业的合力培养未来的职业传媒人,整体提升新媒体时代复合型传媒人才的适应能力。

一、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传统媒体落后的生产方式、“以我为主”固化的传播思维,早已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传媒产业的发展。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全面到来,传统媒体在互联网的加持下,纷纷走到融媒体的赛道上。过去以媒体划分的传媒类专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无法适应新时期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构建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是为了科学化、系统化培养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传媒人才。但目前,传媒职业教育要跟上传媒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专业群内各专业各自为政,在课程内容、实践项目、师资培训等方面出现重复建设情况,没有实现专业群内资源共享与优化,导致学生技能单一,综合实践能力弱,专业特色不突出。专业群是专业的集合,是为了发挥集群效应以适应产业集群的发展,群内的各个专业之间应相互融通,互为补充。许多高职院校的传媒类专业涉及新闻采编与制作、网络新闻与传播、影视编导、播音与主持、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数字媒体艺术、摄影摄像技术、影视动画等,涵盖传媒产品生产、制作、传播、运营等环节,所以,有必要厘清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建设符合传媒产业链的人才培养链。第二,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轻理论重实践,在传媒职业教育中表现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彼此孤立,难以兼容,导致高职传媒人才文化素养不够、专业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创新创意能力。在国家倡导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传媒职业教育需要重新定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通性,厘清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发挥理论的引领作用,理论教学又如何嵌入实践教学中,是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思考的问题。第三,以往高职传媒专业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受传统媒体时代生产与传播的局限,传媒专业实践教学只能采取模拟环境下的实践训练,其与真实岗位任务存在脱节现象;二是实践教学项目内容和技术远远落后于传媒行业真实生产项目。新媒体时代带来传媒领域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给传媒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提供了真实环境下进行生产性实践的机会。构建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改变传统传媒教育时代实践教学内容简单、模式滞后、缺乏生产性实践等问题。

二、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破除学科和专业的壁垒

由于学科思维的羁绊和传统专业模式的固化,专业群建设一直存在专业随意组合、简单叠加的情况,无法发挥专业群资源共享、实训协同发展的优势,造成群内各专业之间的内耗[1]。在深入开展产业调研的基础上,应依据不同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找到传媒类专业群的组群逻辑,探讨如何打通专业和学科壁垒,让各专业彼此参照,互为补充。2020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这标志着中国的文科教育迎来了新的历史契机。新型传媒人才是对信息敏感的职业传媒人,具备跨专业、跨学科的特点是新文科建设的关键,对传媒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至关重要。1.创建跨专业实践共同体以专业群为基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岗位实际工作流程的特征和要求,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每个专业负责一个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群内所有专业按照传媒产品生产的真实工作流程开展实践活动,建立起跨专业、跨课程、跨项目等实践协同合作方式。以职业岗位群为目标,重整群内资源,分类梳理各专业实训项目,探索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异同,联通各专业职业岗位和技术技能,系统设计专业协同实践的任务,围绕传媒岗位工作任务和技能要求,开展职业能力分析,构建群内跨专业实践共同体,实现群内专业之间和项目之间的联动。以制作完成一个网络视频作品的实践项目为例:专业群内的影视编导专业学生负责编剧岗位和导演岗位,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学生负责拍摄岗位,影视节目制作专业学生负责后期剪辑岗位,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负责新媒体平台的宣发岗位,各专业各司其职,参照互补,共同完成实践项目。2.分级分层开展实践教学构建高校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是重点,也是难点,只有深化这两大改革,才能有效提高基本职业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2]。实践教学共同体的创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依循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传媒专业群的实践教学可以从低到高按层级分为基础层、核心层、综合层,分别对应传媒产业各层级和各领域。基础层对应专业群平台课程,着重采、写、摄、剪等单项技术训练,培养采访、写作、摄影、剪辑等基本职业能力;核心层对应专业核心课程,着重职业标准和专门技术训练,培养记者、编辑、摄像、制作等各个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综合层对应专业群综合课程,按照项目的不同职业岗位安排各专业联动实践,着重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视频制作、媒体运营等综合实践训练。实践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走向综合最终形成专业群共享、开放、联动的实践教学共同体,既发挥各专业特色又协同合作,解决学生技能融合的问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