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伴随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成为高校不可忽视的宣传主阵地,成为高校塑造大学品牌形象的重要渠道。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高校在提升大学品牌形象方面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传播手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旨在围绕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构建大学品牌形象探索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校新媒体;传播优势;媒体运营;品牌形象新媒体
和大学品牌形象之间的内在关联
第一,必要性。高校在社会上的形象,是“自塑”和“他塑”结合的产物。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竞争,要在激烈的内外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拓展传播渠道,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新媒体传播力,是高校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承担大学职责使命、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第二,可行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主流社交工具,显示出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极大优越性。新媒体最大的特点是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权利,社会化媒体的“社会化”特性将媒介与社会联系起来,使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结合在一起。这为高校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扩大传播效果、塑造大学形象提供了可行性。第三,紧迫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加快战略转型、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在改革发展的同时,不免会面临内外部的嘈杂声音,对外需要获得更多社会认同和支持,对内则需要凝聚师生校友共识、集中力量干大事。必须充分运用舆论引导作用,引导师生、大众与学校间的双向互动和表达,不断巩固师生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提升高校新媒体传播力紧迫性与日俱增。新媒体服务大学品牌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第一,认识程度方面仍存在深浅不一的问题。当前,许多高校对于新媒体运营仍缺少必要的、应有的重视,对其意义、地位、功能、作用等认识尚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工作才是硬指标,宣传是软指标”的观念,重实干、轻传播的现象普遍存在。第二,顶层规划方面仍存在不明不晰的问题。一些高校无论是从人力、物力、财力等配置,还是从规划、方案、实施等操作,都把重心放在了更有显示度的外媒报道上,没有意识到新媒体在对外宣传中的实际作用。此外,很多学校校园媒体平台之间条块分割严重,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缺少交流沟通协调统筹机制,学校官方平台和二级平台“两张皮”,使新媒体工作经常陷入“独自为政”的尴尬境地。第三,传播内容方面仍存在不精不新的问题。目前,仍有一些高校传播工作思路、方法还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不敢或者不愿意进行工作模式的创新,习惯于用传统的思路和办法做新媒体工作。一些高校在运营新媒体时直接将传统宣传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制到新媒体平台,导致平台运营陷入僵化、缺少关注的困境,有些传播内容受众不爱看、看不懂、看后无法“消化与吸收”。第四,互动渠道方面仍存在不畅不通的问题。传统宣传模式下,高校更注重信息传播而忽视受众反馈,一味采取冷冰冰的单向传播模式,导致新媒不“新”。在热点与舆情事件发生时,少数学校会使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回应,多数高校担心新媒体平台使用不当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通过新媒体平台和师生、公众的交流与面对面对话的情况仍非主流,导致新媒体的互动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第五,人才梯队方面仍存在不强不专的问题。新媒体工作对人才素质有特定的要求,既要具备新媒体传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这些都对新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使他们普遍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高校普遍存在新媒体人才不够用、不适用、不被重用的现象,新媒体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队伍建设薄弱,使高校新媒体建设受到制约。
以新媒体助力大学品牌形象构建的几点思考
第一,整合资源和优化结构并举,提升工作协同力。一是整合资源,形成新媒体传播矩阵。要强化全校一盘棋意识,推动形成学校顶层设计、主管部门主动“发声”、宣传部门重点推进的新媒体工作格局。统筹好校院两级新媒体平台,打造以官方新媒体为龙头,整体协同、响应迅速的新媒体矩阵体系,建设更加权威的信息发布和解读回应平台,更加便捷的互动和服务平台。二是优化结构,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着眼工作全局,建立更加符合融媒体时代的机构设置,加快不同岗位间的人员流动和交叉,将媒体融合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岗位中,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机融合。要加强对内对外宣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之间的联动和协作,从整体着眼做好宣传策划,全面统筹信息采集、制作和发布,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结合,文字与图片、音频、视频全方位呈现,建立媒介联动宣传发布模式,不断提升传播内容的渗透力、感染力,打造立体丰富的学校形象宣传。第二,流量和品质相结合,提升内容生产力。一是坚持以受众为本,提升用户黏度。要充分利用学校校庆等重大活动,打造流量、口碑双提升的多赢局面。要围绕高校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做好权威发布和政策解读的工作,提升新媒体平台的公信度,为大学和师生、社会公众铺好路架好桥。二是强化精品意识,彰显思想厚度。要将新媒体工作放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中去思考、去谋划,充分发掘学校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做到讲好高校故事和传播大学精神相结合,弘扬传统和发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使大学更好地融入时代发展的历史洪流中,努力创作更多有特色、有新意、有价值、有生命力的新媒体作品。第三,差异化和互动性相结合,提升舆论引导力。一是树立差异化运营思路,打造鲜明个性。要积极适应新媒体去平台化、去中心化的趋势,把高校品牌形象融入新媒体平台建设。要树立差异化运营思路,结合高校自身特点,打造具有鲜明高校元素、具备立体化人格特征的平台属性。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发布策略,以接地气的内容和具有亲和力、贴切的网络语言、口头语言、互动语言,打破传统媒介与用户的隔阂,使新媒体平台生活化、具象化、人格化,最大限度增加用户参与感,拉近与受众距离,更好地为高校创造品牌价值。二是树立营销意识,提升话题热度。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舆论引导功能,及时发声、正确判断,抢占舆论制高点,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要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联动,通过互动转发、游戏活动、话题征集等,带动粉丝的参与热情,使平台始终保持热度。第四,培养激励和关怀帮扶相结合,提升队伍战斗力。一是建立更加灵活的用人和激励机制。要大胆选拔有新媒体专长的人员进入工作队伍,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为新媒体工作营造“留得住、愿意来”的氛围环境。要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针对各类专兼职新媒体从业人员相关激励措施政策,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等。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新媒体运营人员的专业技能。二是探索符合新媒体工作特点的氛围文化。要深入了解新媒体从业人员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瓶颈困难、承受的压力困惑等,为新媒体工作开展创造更富有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探索建立新媒体工作室,搭建管理制度、人才培养制度,形成工作室文化,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
作者:王瑞霞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新媒体时代也随之到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广播电视带来不小的冲击,如果不结合当下的社会形势对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就无法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同时传统媒体的社会竞争力也将随之下降。传统的媒体形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它的完善和改进需要结合当下的社会形势与人们的需求,以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接受信息的质量为前提,本文将以新媒体时代为论述背景,阐述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创新途径,以推动我国传统媒体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创新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大数据时代,信息数量很多、媒体形式也在不断增多,这就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下很多媒体的传播形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在接受途径上也具有多样性,互联网的应用更推动了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与范围,为新媒体的发展带来动力,此间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会面临一定的难题,很多人渐渐抛弃了传统媒体形式,一味追求快节奏的新媒体,这会影响到传统媒体的发展。结合当下的社会形势以及互联网环境,及时有效地对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对传统媒体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1.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运行现状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运行受到很大的冲击,这不利于传统媒体未来的发展。现阶段,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过于传统,没有结合当下的社会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创新,这会导致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缩小,时效性也要比互联网差。另外,在传统媒体运行过程中,由于电视广播传播的内容创新性差,这也会影响到传统媒体的运行,固守原有电视编导工作的机制,在内容上没有进一步的创新,就会影响电视广播整体的收视情况。在人才培养方面,电视广播传统媒体的编导应该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当下的社会情况对电视广播的运行编导机制进行创新,从而在多个方面提高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2.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改进策略
新媒体时代下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持久而多方面的,这决定了传统媒体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传统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影响我国媒体新闻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新媒体有着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使新媒体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例如加大互联网的影响,新媒体的传播更加方便,同时信息的传播途径也更加具有多样性,使传统媒体业遭到很大的冲击,如果不结合当下的社会形势进行改进,传统新闻业很有可能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
2.1发挥传统媒体优势进行编导工作的创新
从MSN、ICQ、QQ等即时通讯的出现,到博客、微博、微信的悄然兴起,再到LINE闯入Facebook和Twitter后院的经验,无不告诉我们,传统媒体正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也给传统媒体工作者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在新媒体突飞猛进的当下,传统媒体工作者应当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和素养,华丽转型去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和需求?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要知道,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哪些特点。首先,是无边界化,即消解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消解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同时它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其次,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还有一个质的不同,在于传播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多人,每个参与者,对内容拥有对等的控制权。再次,消费者摆脱了受众的角色,与媒体有了直接的互动。这意味着新媒体是大众向分众转变的一个过程,新媒体模糊了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每个参与者既是受众也是传播者,既是传播者也是受众。
面对新媒体这些特性,如果传统媒体还在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成不变将当天的新闻事件等到第二天见报,将突发事件等到整点新闻广播、电视再报,那它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理念是行动的先驱者,决定着方向的正确与否。传统媒体工作者若抱残守缺,坚持“内容为王”理念,就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博客和微博等自媒体的大量出现,人人都可以是媒体“工作者”。因此,真正的媒体工作者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内容层面的竞争,而是融合内容、渠道、营销和运营的系统层面的竞争。所以,有必要在传统媒体工作者的头脑中,再灌输一个商人的理念。这里“商人”概念是针对受众市场需求的判断力而言,就是要知道我们的受众是谁、是什么样的人,了解他们的需要。这也就要求传统媒体工作者在对新闻的采编角度,编辑对节目的编排组合,把关人对重大事件的主导策划,要具有超常规的跳跃式思维。
人才是技术竞争核心,决定着多渠道是否畅通。新闻工作者在社会信息传递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国外的微软、谷歌或雅虎,还是国内的腾讯、百度或新浪都是新技术的展现,技术和媒体相互驱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但目前传统媒体工作者对其技术的掌握,远不如新媒体技术人员娴熟。这就要求前者必须打破行业界限,提高自我修养,多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并掌握新技术。
原创内容的制造深度,决定着基础能否夯实。传统媒体工作者因为过去的一些行业积累,还保留着一些自身的优势,原创内容的制造和深度,仍然是新媒体的快餐式报道不能替代的。我国传统媒体具有很强的政治优势。在新媒体蓬勃发展以致“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传统新闻工作者应当坚守本位,知己善为。
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工作者带来的首先是机会,其次是挑战,最后是灾难。机会留给那些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人;挑战留给那些略微迟钝但善于思考,并且最终一定会跟上的人;灾难留给那些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人。身为传统媒体工作者不妨退后一步,换个视角,从新媒体的角度思考一下传统媒体如何转型,只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就能够获得新生。
(作者单位:南昌广播电视台)
一、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内涵和要素
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问题是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主旋律的把握,是新闻传媒与社会经济之间相互促进的必经之路。[1]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要素,经济的和谐发展是发展国家经济效益的保障性因素。市场经济的活跃度是社会发展情况的主要衡量指标。市场经济的分配不均是公民之间利益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与人有关的因素成为了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从科学发展观的有关内容来看,全面协调可持续成为了我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是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建设和完善,是促进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措施。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和协调性要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对各个方面的发展进行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合理性的主要表现。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国家未来的发展需求。[2]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体需要对现代社会的真实情况进行反映。信息宣传和传播任务是新闻传媒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的主要任务,对和谐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从新闻传媒的发展情况来看,维护公平正义、坚守社会道德,是新闻宣传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二、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与新闻宣传的共生关系
(一)和谐社会经济发展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支撑作用
新闻传媒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重要连接纽带。新闻传媒的宣传导向作用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新闻传媒需要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性的、具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播报。[3]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环境下,新闻媒体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互联网行业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可以为新闻传媒的资金因素和资源要素提供一定的保障。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可以为新闻传播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信息发展渠道。因而,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和社会大环境方面。
(二)社会经济对新闻宣传工作发展的制约作用和引导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是传媒业的整体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与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性的关系。[4]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生产力水平是新闻传媒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可以为新闻媒体和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基本条件。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分工的细化和生产部门之间联系的强化,让人们开始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关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让信息加工条件和信息采集条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为了使产品的生产成本、交换成本和流通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工厂开始向道路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集中,这就为工业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我国新闻传媒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受众市场、资本市场、广告市场和新闻来源市场在相关报纸媒体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从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市民阶层是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个社会阶层,他们可以为报纸媒体提供一个广阔的读者市场;市场经济繁荣,可以为新闻媒体提广告市场;城市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和多元化特点,为社会新闻、文体娱乐新闻提供了来源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则为新闻传媒提供了投资市场。于是,新闻来源、读者群体和投资市场成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素。这样,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成为了新闻传媒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改革开放来,我国专业财经媒体的纷纷创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改革开放初期创刊的《市场报》可以被看作是我国当代财经类传媒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末创刊的《中华工商时报》等刊物则是国家出于经济体制的改革需要而创建的财经传媒,其后《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国际商报》等报纸和广播电视财经频道的出现,让财经媒体在专业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进入新世纪后,《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和在互联网兴起以后所出现的一些门户网站、新闻网站中的财经证券频道,成为了宣传财经新闻的重要载体。传媒的产生与发展,是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产物,也是在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过程中产生的。
(三)新闻传媒及宣传对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影响
[关键词]宣传思想工作;借助新媒体;对策
当前,新媒体发展态势迅猛,传统媒体受众转向新媒体,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也在不断地扩容。利用新媒体创新垦区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已经是迫在眉睫。
一、创新垦区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一)新形势下垦区宣传工作面临价值多元化的挑战。不同的时期,人的思想观念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手段,使信息传播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技术和载体实现了图文、视频等直播,全方位、及时性成为信息传播的基本特点。这对以纸质媒体为主的传统传播产生了巨大冲击。信息传递方式的转变也极大程度的改变了不同年龄阶段人们对信息的接受方式。对垦区的宣传思想工作来讲,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形势。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不得不解决的难题。传统的思想宣传工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也是在继承优良传统中应对思想多元化必须坚持的原则。
(二)垦区宣传创新需要借鉴新的理念。据专家分析,未来,纸质媒体可能会消失,而同样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广播,凭借其自身的优势,依然有生命力。网络媒体逐步步入正轨并成为主导媒体。而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可能风靡一时,但因其自身固有的种种缺陷无法成为如同网络媒体一样强大的主导媒体,它们扮演的角色是对主流媒体的补充和点缀。因此,要重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宣传,发挥其优势,借鉴其运作的思想和思路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的传递超越了时间地域的局限,让信息传递变得轻松便捷。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媒体形式来说它既吸收了传统媒体的许多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很多缺点。网络媒体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以及很高的信息共享度,具有便捷检索性和互动性,人们在浏览互联网查阅信息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地查找信息资料,各取所需。在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的同时,要注意发掘信息的深度,提高宣传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引性。追求新闻的深度价值,是今后宣传工作的一个重点方向,利用新技术的优势,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
二、利用新媒体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的对策建议
做好垦区新闻宣传工作是加快垦区自身发展的需要,出色的新闻宣传工作,使垦区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思路清晰:在具体工作上,重点突出,措施得力,积极主动,把握得当,基调鲜明,导向正确,求真务实,富有成效,可以很好地为垦区的安全生产、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可以充分发挥舆论和先导作用,唱响加快发展的主旋律,把职工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垦区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把职工群众的干劲凝聚到加快发展的大局上来,形成垦区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新形势下把握好宣传工作的核心,首先要突出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方法和思维习惯上找到突破口。我们必须以新的思想、新的视觉和新的举措,不断研究新形势下垦区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做到用时代的要求审视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工作、用改革的精神推动工作。
(一)从上到下树立“必用、敢用、善用”理念。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开放包容的心态,要清醒地意识到新媒体时代社会化传播模式变化,新的传播格局给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格局带来冲击。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干部,都该放下身段,以“必用”的信念、“敢用”的勇气、“善用”的智慧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在人人都是“自媒体”发声的时代,要鼓励、支持、引导宣传思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变,在众声喧哗中发出更有分量的声音。
去欢乐传媒集团采访的那天,正好赶上降温。可一走进欢乐传媒集团的办公室,明亮的橙黄色使你仿佛置身于阳光灿烂的午后,让人感受到一种喜悦,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新奇。也许每一个刚跨进欢乐传媒的员工,都会有这样的心情吧。
从《欢乐总动员》节目聊起,记者开始了对欢乐传媒集团兼管人力资源的CFO杨子复先生的专访。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记者(以下简称记):从一档热播节目《欢乐总动员》发展到今天的欢乐传媒集团,欢乐传媒的人才战略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杨子复(以下简称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人才战略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的。最初创业的时候,人员比较少,也没有人力资源的概念。但随着传媒业的飞速发展,欢乐传媒的业务范围、规模、员工数量都急速扩张。这个时候,必须进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非常有必要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长远战略规划的一部分。现在,人力资源预算已经成为欢乐传媒年度预算的一部分,高层对人力资源管理与规划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记:高层的重视是否也说明集团现在对人才的需求是非常急切的?
杨:无论是传媒行业,还是欢乐传媒本身,都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现在欢乐传媒对人才的需求完全可以用急、渴来形容。
我们对技术、市场、管理等各个层面的人才需求都是比较大的。为了实现欢乐传媒覆盖全球华人市场的目标,我们急需具有外向型思维、跨国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以及具有整合多种媒体的经营能力,能根据技术进步发掘新的赢利模式的人才。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4)07-000-02
摘 要 宣传报道是高校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工会展示其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新媒体的使用者实现了从信息接收者到信息传播者的角色转变,具有年轻化和互动性的特点,但新媒体时代的工会宣传仍存在传播方式和渠道落后,受众面小的缺陷。本文将从资源整合、正能量传递、网络构建、受众群体细分四个方面阐述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工会提高宣传能力的方法,探讨创新工会文化宣传的形式。
关键词 工会宣传 新媒体 创新 正能量 受众细分
所谓新媒体,主要有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数字互动媒体、车载移动媒体、户外媒体等。新媒体的使用者不再仅仅接收信息,而有可能成为传播的主体,比如在青年教职工中间流行的微博、微信,他们可以随时和传播信息。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高校工会宣传工作的影响力,是工会宣传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性新课题。
一、新媒体给高校工会文化宣传工作带来的的冲击
新媒体所带来的新的话语方式和新的思维方式,给工会的传统宣传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环境复杂多变,舆论途径百花齐放,舆论内容爆炸式增长,从形式到内容都超出了我们的掌控,使得工会文化建设的更新与升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手段及思维相对传统
虽然各高校的工会组织都十分重视新闻宣传,都在努力通过宣传工作提升工会工作的影响力,但是工会的宣传语言、手段和思维与飞速发展的现实相比,却仍然是传统的、滞后的。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工会宣传仍然采用并满足于如下一些传统手段,如橱窗、报刊、组织文体活动、召开新闻会、文艺展演等等。“我说你听”的单向的传播模式和缺乏时效性的宣传内容,致使很多年轻教职工已成为传统媒体的流失受众。
摘要:对新闻传媒进行管理是新闻传媒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改进新闻传媒的管理工作,这对于新闻传媒工作来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将新闻传媒工作所呈现出来的新的特点融入到管理工作之中,进而在新闻传媒的管理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本文就这些方面展开探讨,进而提出相关建议来完善新闻传媒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新闻传媒;市场经济环境;管理分析
引言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新闻传媒工作进行管理,一方面应当对新闻传媒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另一方面还应当在管理的过程中融合传媒工作本身的规律、舆论机构的属性、市场运作的意义以及法律法规的规范进行管理工作。[1]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在舆论监督与言论管理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因此新闻传媒的管理工作也需要结合新闻传媒工作职业道德的要求来进行相应的管理,其次还需要对新闻传媒工作的综合管理、科学管理、高效管理展开分析与探讨。[2]新闻传媒事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思想文化战线,应当从人民与社会的需求出发,传播正面的社会精神。本文从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传媒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出发,进而对市场环境下的新闻传媒管理内容进行阐述,以求为我国新闻传媒事业的发展寻求一条适合的道路,
1.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传媒管理工作的特点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新闻传媒工作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新闻媒介的传播与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方面,新闻传媒工作在资金方面不能像过去一样得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而是需要靠自身努力来获取业界运行、发展的资金与投资;另一方面,各大新闻传媒都在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从市场上获取一些支持自身发展、运行的资金,不过目前许多新闻传媒的管理者仍未从过去计划经济的体制特点中跳脱出来,对目前市场上的一些规律不很熟悉。[3]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传媒需要将意识形态与产业两种属性同时体现出来,管理者在二者之间取得一定平衡后,才能进一步促进新闻传媒业的发展。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新闻传媒工作日趋复杂化,因此管理工作也会更加复杂。经济与文化自身的特点较为封闭,而传统的新闻传媒方式也较为单一,因此为了实现新闻传媒的规范化管理工作,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以及创新制度来促进新闻传媒工作的发展与进步。[4]就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来看,更多国外的文化与观念渐渐进入我国人民的视野之中,近几年这种现象发生得更加频繁,发达国家对于我国的文化渗透现象渐渐深入,这一方面影响了我国人民的传统文化理念,另一方面也对我国人民的思想价值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5]
人民对于不同的价值的接纳度渐渐加大,我国国民的价值观日渐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我国新闻传媒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社会价值的改变使得目前我国的新闻传媒事业的管理工作也日渐复杂。[6]而在此环境与条件下进行新闻传媒工作的管理,需要增添新闻传媒的技术含量,为新闻传媒管理工作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被打破,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和传播方式不断改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同样也给检察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理念,只有牢牢把握全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顺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转变检察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才能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一、充分认识和牢牢把握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在全媒体时代,由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日益加深,全媒体信息传播格局逐步形成。较之旧媒体传播时代,全媒体信息传播主要有以下传播规律和特点:
(一)传播速度快
全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将这一特性做到了极致。基于互联网、无线传播技术等现代科技,借助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微博、微信等传播载体,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
(二)传播波及面广
从地域的角度看,由于互联网覆盖全球,地域和空间限制越来越少,只需要设备和传输信号,就可以信息,无论在世界上哪一个角落,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够进行传播活动。从传播的主体看,由传统的“点对面”传播转变为“点对点”传播,传播不再是机构、媒体单位的事情,而是全民传播,每一位民众都可以参与其中,谁都可能是者和受众。
(三)传播信息容量大
摘 要:在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正发生巨大变化。自媒体的出现对他们来说,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在自媒体对大学生带来的双重影响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成为高校辅导员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辅导员只有认真对待自媒体对自身工作带来的挑战,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情况,才能不断开拓出适应环境需求的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辅导员工作;挑战;对策
一、自媒体及高校辅导员运用自媒体开展工作的情况
1.自媒体概述
自媒体,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新的平台,依靠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固定性。在自媒体环境下,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媒体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交互性。交互性主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信息传播的双向性上,这是自媒体区别于以往媒体最明显的优势,将“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任何人进行信息交流”变成了可能。
(2)即时性。人们之间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信息交流,体现了自媒体的即时性特点,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平民化。自媒体实现了让更多人倾听老百姓的声音,人们可以自由地在自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