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穿刺技术论文

穿刺技术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静脉穿刺技术使用于儿科护理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我院儿科一病区、二病区共3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二病区16名护理人员设为实验组,平均年龄(28.5±1.1)岁;将一病区16名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7.8±1.2)岁。2组年龄、职称、学历、2013年10~11月份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培训模式进行技能培训,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科室内的集中授课。实验组使用S-OJT模式进行技能培训,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系统的培训。S-OJT流程有六个步骤,现将重点步骤总结如下。

1.2.1分析学习的内容统计每位护理人员的穿刺成功率,分析不成功的原因,如血管选择错误、胶布固定不牢等前十位原因,制作柏拉图进行分析。

1.2.2培训指导老师根据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统计结果,选择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的5名护理人员为培训教师,护理部予以发放小儿头皮静脉培训教师证书的同时召开培训教师会议,针对柏拉图分析制定改进措施,由培训老师实施。1周后培训教师对小儿头皮静脉的1次穿刺成功率均达到98%。

1.2.3制作S-OJT模块模块是指导S-OJT的实施的一组材料,主要包括培训目标、学员条件、培训资源等内容。召开4次培训教师会议,确定小儿静脉穿刺培训资源及流程。利用HS6E型高级婴儿头皮静脉穿刺训练模型进行训练。①对小儿穿刺部位进行评估,并进行物品、光线、心理以及与患儿及家属语言沟通的准备。②预先判断选择的穿刺部位,如能一针穿刺成功,点头表示“是”,并进行下一步操作;如不能,摇头表示“否”,并放弃穿刺,重新准备,或者更换护理人员。③借助没有打开的静脉留置针或者棉签测量针尖的位置。判断输液过程中是否会给患儿活动带来不便或引起患儿疼痛、输液不畅等。如“是”则重新准备或者要求培训教师帮助。如“否”,则继续下一步。④如与判断、测量结果一致,静脉穿刺完成,正确指导家长抱起患儿。如与判断、测量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⑤反馈矫正。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信息反馈,找出残缺知识点,对残缺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或在培训教师的协助下纠正。

1.2.4实施S-OJT按照流程设计,实施S-OJT,培训合格者允许独立进行临床实践操作。

1.2.5评价S-OJT对S-OJT的评价包括组织背景评价、培训投入评价以及对培训效果和培训流程的评价。

全文阅读

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的实践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的效果。方法:对32名医院内招收的为期6个月的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学员进行专项技术培训,规定相关教材,采取理论授课与临床带教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自我评价与理论操作考试相结合进行考核。结果:78.13%认为提高很大,21.88%认为提高较大;培训前后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训班提高了护士小儿静脉穿刺专业水平,为培养小儿静脉穿刺能手开辟了新径。

【关键词】 小儿; 静脉穿刺;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51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病房及相关科室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治疗、抢救的前提。小儿静脉穿刺质量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直接相关。研究表明,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不能做到一针见血是引发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1-4]。为快速提高护士的临床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满足儿科及相关科室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需要,于2010年9月开始在医院内招收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参加培训班,收到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招收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学员共32名,均为女学员。年龄20~33岁,平均22.56岁。学历:本科9人,占28.13%,大专23人,占71.88%。2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22人,占68.75%;2年以下临床实践经验6人,占18.75%;无临床实践经验4人,占12.50%。

1.2 方法

1.2.1 招收学员方法 面向院内护士招生,要求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经学历和执业资格审查,经过考试和考核合格录取,获得参加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资格。

全文阅读

临床技能目标教学体会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0-1579-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临床技能的教学方法,应坚持理论讲授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增加动手机会,强化技能训练,锻炼临床思维,使学生有良好的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评价应做到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并重。通过实习,要求学生将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基本态度方法”运用于职业实践之中,最终成为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下面简要谈谈腹腔穿刺术的实践技能目标教学体会。

1 展示课堂目标(2学时)

1.1 理论目标:(1)阐述腹腔穿刺术的目的;(2)进行腹腔穿刺术的定位方法(共3个穿刺点);(3)概述腹腔穿刺术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2 技能目标:(1)示教有初步印象;(2)示范教学,真人真做,形象直观,加深印象;(3)能按操作程序进行腹腔穿刺术。

1.3 态度目标:(1)学习态度:明确本堂课的中心内容和要求,态度端正;(2)工作态度:表现出认真和对病人关心的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2 实施方法

腹腔穿刺术:先在人体模特上进行演示,然后在腹水病人身上进行穿刺。

全文阅读

诊疗技术模拟实验教学的效果调查

山东万杰医学院 山东 淄博 255213

【摘 要】:目的:针对目前教学医院普遍反映临床医学实习生动手能力差的现实,探讨通过在诊疗技术实验教学中应用综合穿刺模拟人教学提高学生的对临床诊疗穿刺术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方法:在诊疗技术实验教学中应用综合穿刺模拟人(营口巨成教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研发的JC-CK810型),对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100名在校医学生开展常规穿刺术的实验教学和模拟训练,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该实验项目教学的反映。结论:应用综合穿刺模拟人教学增强在校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信心,能够更有效的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规范操作。

【关键词】:模拟教学;诊疗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23;R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142-02

常规诊疗穿刺技术是临床医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技能操作部分的必考项目。因此,做好常规穿刺术的教学应成为临床诊断学实训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因受病源条件的限制,往往只能停留在理论上,缺乏感性认识和体会[1]。为此,我院应用综合穿刺模拟人对临床专业医学生进行常规穿刺术的示教和练习。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对2006级临床医学专科100名在校医学生采用综合穿刺模拟人开展胸腔穿刺术和骨髓穿刺术的实验教学和模拟训练。

全文阅读

彩超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入术,探讨超声监测留置导管的价值。方法:对9例血管条件极差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入术。结果:9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术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穿刺针在组织间隙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和局部刺激,降低了置管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1]。

【关键词】超声引导;PICC置入术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031-01

PICC是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减少化疗药物或其他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或渗漏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2]。在彩超引导下置入PICC技术,就是在彩超探头的指引下进行静脉穿刺,超声能指导操作者对所要穿刺的静脉做出全面地评价,可以在显示屏上清楚地辨别动静脉、走行、血管流速,测量血管内径及深度,根据数据再选择适合的静脉进行穿刺,在操作中超声技术为操作者提供正确的引导使穿刺直接准确。避免了肓穿所带来的危险和并发症[3]。我科自2010年2月开始与功能科配合,至2010年9月末共开展在彩超引导下行PICC置入术9例,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这项技术在我院的开展也填补了松原市的空白。现简单谈一下临床体会。

1 研究对象

9例患者,其中女8例,男1例,乳腺癌5例,直肠癌2例,结肠癌1例,肺癌1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8岁,平均52岁。所用药物其中5例为发泡性化疗药(表阿霉素),3例选择5―Fu,另一例选择足叶乙甙加卡铂。PICC 管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4F单腔静脉导管。导管末端均位于上腔静脉。选择贵要静脉5例,颈内静脉4例。

2 方法

9例患者均在置管前与功能科进行预约,置管前通过彩超测量血管内径及深度,血管的走行、血管管腔是否狭窄及管壁结构,静脉通道是否存在阻塞或者狭窄等情况。最后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在彩超探头的指引下进行静脉穿刺。

全文阅读

成人手背静脉穿刺和拔针压迫方法的技术比较研究

【摘 要】目的:研究手背静脉血管不同穿刺技术和拔针压迫技术的优缺点。方法:血管正面穿刺试验组200例(又分A、B两亚组)和侧面穿刺对照组200例(又分为C、D两亚组)分别实施静脉穿刺和拔针不同方法压迫,观察相应指标。结果:(1)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0%而对照组75%(P

【关键词】静脉穿刺;压迫方法;比较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6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of opisthenar venepuncture and it’s pressing methods. Methods: 200 patients (observing group) received the opisthenar venepuncture puncturing on the front of the vein (and sub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B), and another 200 patients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same puncturing on the side face of the vein (and subdivided into group C and D), and then, some items been observed. Results: ① one time successful rate were 90% and 75%(p

【Key words】Venipuncture; oppressive methods; comparison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穿刺技术更容易被护理人员和病员重视,而静脉拔针技术却容易被人“小看”,在日常护理工作和带习护士实习过程中常见因为此二项技术应用而带来的病人不适或并发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质量,有时还成为医患或护患纠纷投诉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近4年来设计了本课题认真研究和观察了手背静脉穿刺技术和拔针技术有关问题,以期为护理工作和教学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4―70岁;(2)近一月无手背静脉穿刺或手背疾患史;(3)接受输液穿刺的手背无疤痕、肿胀出血或出血倾向;(4)所有对象均为左手靠桡骨一侧手背静脉首次穿刺;(5)对象输入的药物无强烈刺激性或强烈局部血管活性;(6)所有对象均为“成人”故均选7号穿刺针;(7)所有对象中排除过瘦、过胖、水肿、休克、化疗等特殊情况。

全文阅读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肺占位性病变88例,全部采用CT引导穿刺的技术方法,其中穿刺活检62例,穿刺注药6例,粒子植入8例,冷循环微波刀12例。结果:88例病变技术穿刺成功率为100%。并发少量气胸2例,术中或术后咯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4.5%,无一例死亡。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方法具有可以准确定位、穿刺方法易掌握、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术中可随时观察病变的变化,对胸部病变的活体病理学诊断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有非常实用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CT引导穿刺技术; 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67

肺部占位性病变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情况,无论是病变的活体病理学诊断、穿刺注药、离子植入和微波刀消融治疗等非血管性介入治疗,都需要一种安全、准确、易于观察的引导途径和穿刺技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技术方法不仅是肺部占位性病变活体病理学诊断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肺部病变非血管性介入治疗的基础和技术成功的关键。本文就本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选取的88例肺部占位性病例,全部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的技术进行诊断或治疗,现将该技术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及诊疗效果进行归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的88例肺部占位性病例,男51例,女37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5岁,平均56岁。全部采用CT引导穿刺的技术方法,其中穿刺活检62例,穿刺注药6例,粒子植入8例,冷循环微波刀12例。26例治疗性患者术前均获得临床或病理学诊断,根据肿瘤的大小、多少、位置分别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四项、免疫十项等实验室检查,还包括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胸部X线或CT扫描。术前准备,为防术中呕吐,术前禁食4~6 h,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手术过程,教会患者在平静呼吸下屏气,方便患者配合。

1.2 方法 手术中使用飞利浦256排螺旋CT机,弹簧式自动穿刺活检枪,21G穿刺针,碘125离子,冷循环微波刀,心电监护仪等。手术患者均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变所在位置选择不同的,可以有侧卧位、仰卧位或俯卧位,常规心电、血压监护,放置CT快速定位标尺于病变投射的体表位置,行常规肺部CT扫描,从CT扫描图像上选定穿刺层面,固定检查床于选定层面位置,利用定位灯的光标作为横坐标,以CT快速定位标尺上的铅条作纵坐标,明确穿刺点的位置,用记号笔在皮肤上标出穿刺点,有多处病变的患者可以在不同的位置描绘出多个穿刺点,测量穿刺点到病变的距离和方向。穿刺的行程选择应避免损伤骨骼、大血管、肺大泡等。穿刺过程中要先进行局部消毒、铺无菌巾,麻醉采用局部麻醉的方法,用2%的利多卡因在穿刺点注射,注射后将注射器针头留置在穿刺点皮下,重复行CT扫描,再次确定进针点位置正确。确定进针点位置正确后用穿刺针穿刺进入胸膜外时嘱患者屏气,在患者屏气过程中快速进针至理想深度,保持患者平静呼吸,采用CT扫描确定穿刺针进入的位置正确,根据治疗计划进行切割活检或介入治疗[1],介入治疗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复查CT,了解碘化油弥散、粒子分布及消融毁损范围、肿瘤灭活等治疗情况。拔针后压迫穿刺点数几分钟,用创可贴敷住穿刺点,最后CT扫描确定治疗效果及有无并发症,术后继续心电、血压监护2~6 h,卧床6 h,避免剧烈咳嗽。

2 结果

全文阅读

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比较住院期间使用盲穿与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患者各个方面的优越性。

结论:探讨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比较住院期间使用盲穿与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患者各个方面的优越性。

关键词:静脉置管PICC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穿刺术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48-01

近年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肿瘤的多疗化疗和长期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性高,操作方便深受患者的喜爱,由于常应用于肉眼观察患者局部血管条件较好,留置于肘关节下,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多,且针对那些血管条件差,肥胖的病人,如果单单采用常规的中心置管术,这里简称盲穿术,很难保证一针见血,有可能多次穿刺,最终留置不成功的几率也时有发生,2011年10月开始,我科采用了超声引导下使用塞丁格(Seldinger)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此方法的应用能克服以上不足,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现将我科开展超声引导系统与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应用到部分PICC置管患者中,效果总结报告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0月至今在我科住院,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95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7.5岁。其中采用盲穿45例,采用超声引导系统与改良塞丁格技术50例,未接受静脉化疗90例,以前行化疗采用过盲穿行PICC管置入术的5例。现将95例患者分为盲穿组和赛丁格组,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对比其效果。

1.2评价方法。观察并记录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发生置管上肢水肿率,发生折管率,置管走位率,自觉舒适率。

全文阅读

影响静脉穿刺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 湖北 武汉 430030)

【摘要】静脉穿刺成功与否,除与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因素有关,还与其他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影响静脉穿刺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具体的对策,为护士在实际操作中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心理因素;静脉穿刺;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68-01

1前言

静脉穿刺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之一,熟练掌握及准确地运用静脉穿刺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甚至治疗疾病及挽救生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调查发现,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高低,不仅与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有关,而且与护士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

2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分析

2.1 自身因素对静脉穿刺的影响:自身因素包含个性特征、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这些因素在护士静脉穿刺的过程中起到作用,需增强对这些自身因素的重视。

全文阅读

握拳与不握拳两种不同手部浅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比较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择神志清醒的需要浅静脉穿刺的患者260例,随机分为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A组采取不握拳15°-45°进针(正面),B组采取握拳15°-45°正面进针,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对患者疼痛的影响。结果 不握拳进针比握拳进针成功率高,患者疼痛度低。结论 与握拳正面进针组比较,不握拳正面进针组患者穿刺疼痛度低,成功率高。

[关键词] 不握拳与握拳; 浅静脉穿刺;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浅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在静脉采血,静脉注射等操作中用到的技术,为了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对接受浅静脉穿刺的患者分为两组 采取两种方法,对比哪种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选择对象 选择2005年9月-2005年11月在本院门诊输液室收治需静脉输液治疗的18岁-65岁的患者260个均对其进行了浅静脉穿刺,选择粗、直、富有弹性的静脉。患者神志清楚,感觉及语言表达正常,智力正常,能配合治疗,选择同一名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好,心理素质稳定的护士操作,避免因穿刺水平不一致造成误差。

1.2 输液器 均采用5.5号,7号静脉输液器。

1.3 方法 将26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0例,采用在血管上方6cm处扎止血带,实验组患者手自然放松,不需握拳,常规消毒后,操作者左手紧握患者的手指,使之弯曲成弧形,采取从血管上方15°-45°角直接进针,见回血后再平刺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妥善固定。对照组患者握拳,操作者左手有效绷紧穿刺部位下方的皮肤,从血管上方呈15°-45°角进针,见回血后再平刺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妥善固定。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