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报告

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该课题于2009年5月获国家社科规划办评审立项。课题立项后,课题组进一步搜集研究资料,为课题开题做了充分的准备。2009年9月20日,课题组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举行了开题报告会。时任临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凤云主持报告会。韩延明作开题报告,对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以及保障条件、研究方案等作了介绍。赵明义、包心鉴、王韶兴、李永清等知名学者参加了报告会。与会专家学者对以沂蒙精神为典型研究红色文化给予高度肯定,并分别从内容架构、研究方法等不同角度对课题提出了建议。

开题报告会结束后,课题组吸收专家建议,对课题提纲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并分头对课题展开了研究。此后,课题主持人又多次召集课题组主要成员,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调度,集中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2011年12月,课题初稿完成。2012年3月,经课题主持人审阅,课题初步定稿,并进入结题审批准备阶段。之后,为进一步征求专家意见,课题组于2012年5月18日与光明日报共同主办了“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讨会”。研讨会上,李景源、薛庆超、谢春涛、李庆田、杨凤城、马学强、王守光等省内外知名学者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2012年6月,课题最终定稿,并报国家社科规划办委托单位山东省社科规划办办理结项审批手续。

课题最终成果分为六章,分别论述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红色文化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以及“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路、方法与机制”等重大问题。本课题认为,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历史,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生动,感染力强,在价值观教育方面具有极好的说服力,是应对西方敌对意识形态侵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吸引力的有效武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机制。课题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掘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载体。课题深入研究了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要素、互动关系,提出要深入挖掘、提炼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科学、适时、系统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体系,从而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找到了生动载体。二是开拓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路径。课题提出,要打破各地分割式研究红色文化的传统模式,加强全国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性研究,实现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效益;要变过去相对单一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模式为挖掘、保护、整合、创新、运用为一体的新模式,不断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时代性教育资源。要研究建立红色文化精神产品体系,打造红色文化精品;研究构建红色文化的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富有吸引力的实践教育基地;创新传播方式与媒介,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与渗透。三是构建了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渗透、情与理交融的红色文化教育新模式。课题提出,要坚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渠道的充分结合,建立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渗透、情与理交融的红色文化教育新模式。要遵循政府倡导、学校主导、家长辅导、社会疏导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实践育人为基本导向,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发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通过纪念、瞻仰、慰问、走访、座谈等形式,持续不断、广泛深入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总之,本课题深入研究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架起了二者之间的桥梁,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载体,拓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路,对意识形态主管部门进一步认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吉祥符号;广告设计;应用

一、吉祥符号

吉祥符号是我国的传统元素,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常用来表达特定的思想。从符号学角度看,吉祥符号是对文字、图形等符号的传承、应用,不但能给予人们美感,还能给予其精神上的鼓励。

二、吉祥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公众的审美意识逐渐增强。历史悠久的吉祥符号在公众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未被公众遗忘。在现代化的商业发展中,将吉祥符号引入广告设计,不但能为广告添加文化艺术元素,还能创新广告设计。在现代广告设计中,无论是吉祥文字符号、吉祥图形符号还是吉祥色彩符号的应用,均应保证最终设计满足广告设计需求,只有这样才是对吉祥符号的合理利用。

1.吉祥图形符号的应用

图形是公众了解、认识世界的途径之一,是借助视觉传递文化的主要形式。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国结、龙等图形能让公众更好地感受先民的文化和精神世界。在广告设计中,图形符号是相对主要的因素,能让公众在没有文字说明的情况下,通过视觉语言加大交流、沟通力度,从而更好地体会艺术效果。并且,借助图形符号传达广告设计主题、理念,不但通俗易懂,还能增强视觉效果。如,第16届亚运会宣传海报作品《中国结篇》通过结合应用参加亚运会的国家国旗和中国结,不仅能体现体育精神,还能扩大亚运会的影响范围,使亚运理念被公众熟知。

2.吉祥文字符号的应用

文字是一种能够准确传递信息、数据的符号,也是现代广告设计的主要元素。将广为流传的吉祥文字符号运用在广告设计中,不但能更好地向公众传递设计者的意图,还能向公众传递各种信息。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应用吉祥文字符号,需要重点考虑文字效果,使公众产生一种清晰、直观的感受。同时,还应通过对吉祥文字符号的巧妙设计,从根本上避免广告设计凌乱、烦琐的情况出现。现阶段,广告设计常用的吉祥文字符号以寿、福、禄、喜为主,它们是满足公众审美需求的主要形式。如,首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金奖作品《红双喜系列》,作品重点突出文字色彩,借助文字形态、设计理念提高公众的审美意识。

3.吉祥色彩符号的应用

色彩是相对庞大的系统,中国传统色彩以红色、黄色、白色、青色、黑色为主形成相对牢固的体系,并被称为正色。现代广告设计中,色彩是传递信息的符号之一。所谓“吉祥色彩符号”,是指能够表达吉祥寓意的色彩及其组合。如,红色代表红火、喜庆之意,黄色代表富贵之意。因此,现代广告设计中应充分结合不同色彩,从而表达出恰当的吉祥符号含义。广告的色彩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大不相同。吉祥色彩符号运用合理的广告作品不仅能突出广告设计主题,还能提高广告吸引力,加深公众对广告的印象。

三、吉祥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意义

1.满足公众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现阶段,文化消费成为影响公众的主要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设计的广告,不仅能准确、快速地传递信息,还能促进文化消费。要想在广告设计中更好地体现吉祥符号的意义,设计者需要全方位分析、探究吉祥符号的寓意、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在生活、工作中渴望吉祥,公众的这种心理反映在行为上被定义为消费需求。在广告设计中应用吉祥符号应迎合公众需求,从而在增加广告文化价值的同时,满足公众的心理需求。

2.拓展元素资源

在商品特征、行业范围的影响下,在广告设计中应用吉祥符号,不但能满足公众文化消费的要求,还能拓展元素资源。如,一些奥运会宣传广告和公益性广告均体现着文化特征。此外,部分产品如丝绸、酒水等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广告设计均可借助相对传统的元素。目前,一些企业设计的广告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大多使用吉祥符号,希望借助这类符号表达吉祥的寓意,进而赢得更多公众的认可,提升企业形象。

3.传承民族精神

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应用吉祥符号,除了能向公众传递民族精神外,还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魅力。结语吉祥符号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传承着民族文化,凝聚着民族精神。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应用吉祥图形符号、吉祥文字符号、吉祥色彩符号,能够表达不同的视觉效果,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更好地向公众传达广告设计主题,体现广告的精神、内涵。

作者:陈媛 单位: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刘丽曼.吉祥符号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创新与运用研究.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3).

[2]葛涛.现代平面广告对吉祥图形文化寓意的传承.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3]苏湉.传统吉祥符号在图形设计中的图解与传承.工业设计,2015(11).

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VI;品牌;企业

一、将中国传统元素作为切入点

VI作品的开始要考虑到创意,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在考虑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思路。(1)切入点一:地域的历史文化。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为VI设计提供了企业理念与传统文化的碰撞而寻求创意的源泉,将中国元素的神韵注入VI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使得VI兼具国际性和民族性。(2)切入点二:传统的象征物。在任何国家都具有具有本国特点的神兽或者象征物,VI创意的思路可以借用具体的物象去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在中国传统图形中,具有吉祥寓意的符号数不胜数,其丰富的象征和寓意可作为我们进行VI设计的参考。在具体进行VI设计时,选取合适的象征物进行再设计,绝对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靳埭强先生设计的中国银行VI,核心标志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金融业的象征物一一古钱币作为切入点,将古钱币与汉字“中”结合,进行更加简洁化的造型设计,表现了中国资本、银行服务、现代国际化的主题。(3)切入点三:巧妙运用企业和项目的名称。在设计企业VI时,也可以考虑将企业和项目的名称作为图形,既可以在造型上,也可以在表现上与中国元素的同构。汉字具有形似和会意,具有“图形化”、“符号化”的表现特质,通过设计处理可以直接运用到VI设计中。

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

在现代企业VI设计中采用传统文化元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所有中国传统元素都有自己的文化意蕴,中国传统图形创作中的意境,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结晶,是艺术上的生动体现。企业在进行VI设计时,将传统文化中的“意境”与现代VI相结合,将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将中华精神沿用到VI所属企业的精神风貌之中,从而延展出更好的企业理念。

三、传统色彩的应用

色彩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反应在人们的视觉上,作用于人的心理感受。想要在设计中表达其特定的主题,就需要通过文字、形象、色彩等因素来表现。对于色彩而言,要恰如其分的起到烘托主题和表现主题,发挥其情感的联想和象征作用,符合设计主题的中心思想。色彩是设计的基本元素,也是视觉传达要素,在现代企业VI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原始社会中,色彩已经有着不同的意义和性格。在现代色彩设计中,不但可以创造产品的“差异性”,也可以进一步凸显中国元素,张扬华夏文化。

传统的“色彩”,是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具有鲜明艺术代表性的色彩。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了中国“原色”――“五行五色”说,并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色彩原色观念,有所谓“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阴阳五行说中所谓的“五色”,由黑、白、红、青、黄构成。中国传统图形元素中对“色”的运用(如宗教壁画、民间年画、中国服饰、京剧脸谱等)是VI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源泉。红色是最具有中华民族象征的颜色,具有代表国家、喜庆、文化传统的特点。在我国红色大量运用到国旗、国徽的主色调中,随之也成为了中国的代表色。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中国馆采用了红色,在世博园中,中国红格外醒目。现代的VI设计借用这些具有象征性的色彩,也能够传达出更具民族代表性和传统文化性的深刻内涵。不过,在进行VI设计时还需要根据企业的行业属性,和企业特点有机的与传统色彩相融合,不要牵强用色而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还必须对蕴涵在其中的观念性的涵义及文化历史内容予以领悟。所以在现代企业VI设计中,如果采用传统色彩,需要在一定程度根据社会和企业情况,结合现代设计意识,加强VI设计的视觉冲击力。

VI是创造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影响力的有效工具,同时更有助于企业文化的整合机制。VI设计中运用中国元素的研究,主要是在企业文化中继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样企业文化根植于企业所处的地域文化和社会文化,那些最富民族特色的中国元素充分显示了中华文化的独创性和民族智慧,是中华文化与世界各优秀文化交流的纽带。中国的VI设计思想和表现形式,应该是世界的和国际化的,但文化底蕴又是中国的,有强烈的民族性;这种民族性有很深的中国哲学和文化根基,又深深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为他们所闻乐见,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将设计艺术民族化、现代化,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是历史交给我们新一代的伟大任务。

参考文献

[1]宋玉书,王纯菲.广告文化学――广告与社会互动的文化阐释[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孙任坟.现代广告设计中的色彩观[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7).

[3]王健.广告创意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恩来精神; 高校育人品牌

品牌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衡量企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高校育人品牌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的一种优质教育资源,事关高校自身的长足发展,是高校软实力的体现。我国高校的发展已经进入转型发展、品牌建设的阶段,育人品牌的实质就是社会大众对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认可程度,建立育人品牌就是要树立有特色的育人理念,通过有区别的育人策略和方式,建设起有重要价值和形成明显的受益群体,从而形成独特的育人模式。

淮阴师范学院是总理故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校之一。长期以来,学院依托故乡这一红色资源,坚持用精神办学育人的工作传统和文化特色,将精神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精神动力,不断掀起精神进校园的新高潮。近年来,随着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建设育人品牌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学校致力于突出精神办学育人特色,恩来精神育人的品牌建设。

一、恩来精神育人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1、传承伟人精神、建立办学特色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一生最求真理崇尚理想、求真务实、用于创新,他的很多思想更是成为后人学习的精神宝库。精神内涵极为丰富,包括积极进取、刻苦好学、甘当公仆、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唯物辩证、勇于创新、严于自律、宽厚平等、无私奉献等精神。学习和弘扬精神具有极为丰富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尤其是恩来故里的大学生在学习和传承伟人精神上,更应该积极主动,当仁不让。

通观世界高校发展历程,任何一所成功的、一流的大学都是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是一所服务地方发展的高校,主要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如何有特色的办法是解决学校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学校地处恩来故里,既深受恩来精神的影响又担负着传承伟人精神的使命,用恩来精神育人成为学校办学育人的主要特色。

2、塑造高校形象、存储高校声誉

高校育人品牌的建设直接影响了社会大众,包括用人单位、合作单位、学生家长、学生个体等对学校的品牌印象。育人品牌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高校局部知名度是否能转化为广域的美誉度,即通常所说的高校声誉。而学校的形象和声誉是学校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淮阴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师范类院校,在长期的发展中祭奠了较好的基础。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将恩来精神育人品牌夯实并进行创新发展,可以进一步塑造学校的形象,存储学校的声誉。

3、提升学校竞争力、建立社会信任度

《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指出“生源危机”席卷全国,“全民择校”心理加剧,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报告表明缺乏特色与定位是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普遍问题。没有特色和品牌,恐怕难以为继!淮阴师范学院在高校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于树立良好的育人品牌,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更优秀的师资甚至政府的政策倾斜, 吸引更多的家长和学生投考,吸引更多的社会企业和单位招用。一个能吸引社会各方面关注的成功品牌, 对提高学校信誉度所起的作用可能比任何营销手段都更为有效。

二、创建恩来精神育人品牌的途径

1、以良好的校园环境为依托,营造恩来精神育人的氛围

育人环境直接体现了高校的文化氛围。硬环境是学校的“门脸”,营造恩来精神育人需要将恩来精神展现在校园中,如在校园广场、图书馆、道路名称、教室、宿舍、绿化地等树立恩来精神宣传牌和题写宣传语,打造居住、学习、工作、交流、休闲良好育人氛围。同时也要将恩来精神融入校园软环境中,秉承伟人的敬业精神提升学校机构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使学校依法办学、创新办学、特色办学。经调查,在淮阴师范学院有23块大幅展板、431项中小宣传点体现恩来精神,占学校文化宣传的87.6%,较为明显地展示出学校的办学指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恩来精神育人教育活动

学生是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主体,也自然而然是恩来精神育人教育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诚信、文明教育,营造良好学风,用恩来同志的光辉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调查表明,学生对恩来精神的认可度高,主动学习动力强。淮阴师范学院每生每年参加精神专题学习平均为26次,累计学习笔记和感想达人均1.4万字,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教师要发挥主导的作用,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在科研方面,提升课题申报的数量和质量,坚持自主创新,自觉维护学术自由、学术独立、学术真实的科研氛围。

3、以特色活动为入口,推进恩来精神育人

精神育人不仅体现在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里,更要延伸至师生实践活动和日常行为中,那么就必须寻找切合的入口,搭建合适的平台,精神育人特色活动很好地承担起这一任务。目前,淮阴师范学院已经举办的各项相关活动中,受到学生好评的是班建设、读书会和事迹研讨会,好评率分别为86.3%、83.2%和79.1%。班建设是从学生入校开始进行一系列地主题教育,打造环境和谐、学风浓郁、成绩斐然、优秀人才频出的班集体,再经过全校的汇报、评比,最终确定5-8个班级为“班”,全部过程均由学生自主完成。读书会和事迹研讨会则是有组织地,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主题学术学习活动,升华教育层次,形成研究论文。

4、以传媒为辅助,扩大恩来精神育人品牌美誉度

恩来精神育人品牌形成后,必须进行相关的营销,高校品牌营销与传播是联接政府、市场、社会、高校管理者及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桥梁。妥善利用自身资源和相关传媒,找准学校亮点,快速打响学校声誉,提升学校的知晓度。

用恩来精神育人要突破平庸,要在繁杂的工作中找到自身的优势和亮点,从淮安地方特色、从学校历史积淀、应用型师范院校的专业特色、淮师学生的特点、队伍素质等实际情况出发,以开阔的视野全面,深刻地进行审视和分析。挖掘、利用学校最有利的地方名人优势,创建恩来精神育人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试论高校品牌建设的过程管理[J].江苏高教,2005.(1):52-54.

[2] 张锐,张.高校品牌形成的驱动机理及塑造方法研究[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9-37.

[3] 刘贵富.大学品牌创建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6( 7).

[4] 张伏力.创新精神和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128-130.

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1.学校整体布局的创意

(1)体现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未来的有机整合,旨在为师生呈现一幅科技、文化发展、演变的立体画卷。在建筑风格上该校选择了“古代书院式———现代生态式———科技前瞻式”的层次分明的区域布局特点。

(2)在校内功能区的设置上,他们追求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科技与人文、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田园风光模式,打造田园式学校的品牌与特色———营造浓郁的田园式文化氛围,造就田园式育人环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理念,拥有师生创新、创造的文化氛围,其内涵是绿色、和谐、人文、创新。旨在把学校建成立体的教科书、良好的生态系统。凸显人文精神,学校成为弥漫文化气息的文化圣园;凸显生态意识,学校成为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公园;凸显人本思想,学校成为洋溢浓浓爱意的温馨家园。该校已经建设和拟准备建设的百果园、书香苑、生态园、手工园、科技园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构想。百果园的果香、生态园的花香、书香苑的书香营造出了一个芳香四溢、别有情趣的温馨校园。

(3)投资250余万元创建的新颖别致的书香苑、生态园、手工园体现了实新学校环境文化的品位。拿生态园来说,该校新购进的风尾铁、构骨、金钱树等二十余种名贵花草,鳄嘴鱼、刀鱼、彩脊鱼等十余种观赏鱼类,以小白兔、猴子为代表的小动物,以画眉、百灵、鹦鹉为代表的鸟类成为了孩子们的最爱,为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该校制作的主题活动灯箱广告长廊、凡人小语长廊、温馨提示栏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该校自主研发的历史文化、中华文字、图书演变、中外文学人物长廊,大大增加了学校的人文底蕴;该校开发的柱子文化、地面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同时他们从物质、制度、精神层面对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梳理、概括、总结、提升,通过确立班级的核心价值观、班级精神、班级道德、班级风气、班级宣传口号等,努力构建了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人文精神,营造了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班级氛围,建立了宽松、清新、充满人文关怀的班级文化,让班里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全体学生在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熏陶下快乐学习、生活!

2.校园人造景观创意与实践

(1)知恩石———感恩珠———报恩行

知恩石:放置不规则的文化石,上面用红色楷书书写“沐恩”,以展现感恩意识,突出学校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感恩珠:感恩珠的形式,将“恩”镌刻其中。

以宣传栏形式设置感恩文化长廊,以孝敬父母、感恩师长和朋友、感恩社会与祖国、感恩自然等为主题,表现内涵丰富的感恩情怀。

报恩行:以扇形图片形状展示“报恩之行我当先”,回报父母、回报社会,记录学生日常所做的感恩行动。

(2)方正石(做人)———正心长廊(做事)———潜心为学提示牌

方正石:在园区一角放置书写“方”“正”红色大字的文化石,以启迪师生做人要方方正正,做事为学要正心诚意,不要懈怠。

正心长廊:铺筑走向自然的鹅卵石小道,小道上方设置正心长廊,选取仿生木形式。旁边放置竹简形式的文化标示牌,上面书写“正心诚意”的出处及解释。

潜心为学:采用不锈钢温馨提示牌,上面书写“全神贯注,潜心为学”,启迪师生为学要正心、潜心、全心。

(3)砚台(源)———提示牌(国学经典)———音符(艺韵)

砚台:园区一角放置假山,假山靠下的位置设计大型的黑色砚台,砚台中间用红色的行楷书写的“源”字,上方有毛笔状的竹筒,能流出涓涓细流,点滴汇聚到下面的砚台上,正契合了“源”的意境。

智慧泉:园区开辟小型的喷泉,中间设置大理石的圆形石珠,上面镌刻绿色行楷“智慧泉”,石珠中间有孔,向上喷水,以此寓意学校教育是智慧增长的源头活水。

国学提示牌:在合适位置放置国学名篇标示牌,以展示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如,神话、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汉乐府民歌、南北朝民歌、 唐诗代表人物及其相关作品、宋词大家及其相关作品介绍、元曲大家的代表作品列表、明清小说的扛鼎之作简介、现代白话文的著名作家作品相关介绍和评论等。

芭蕾舞者/音符:放置蓝、黄、红、紫色的音乐符号,以展示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由此,通过多种造型的雕塑或园景小品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

3.校园墙壁文化创意与实践

(1)国学壁规划设计

主题:传承文化

寓意:根据历史发展脉络,将传统文明浓缩在校园里,展现学校继承发扬国学精粹,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进而传承人文精神。使学生在“面壁”时了解国学发展流程和文化精粹。

具体设计:

首先,墙壁的颜色粉刷为黄铜色,墙体边缘采取白描的手法绘出梅花等图案。黄铜色象征古朴与传统,与整个院区的国学氛围一致。梅花象征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一脉相承。

其次,按照纸的演变历程,在墙体上从西向东,以展板形式展现源远流长的国学文化:

以甲骨文为背景,将《论语》中关于待人接物与为学精神的言论展现出来,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

以金文为背景,将《三字经》中经典语句展现出来,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

以竹简形式,将蒙学教材《百家姓》展现出来,与《三字经》相配合,使小学生认知姓氏,了解姓名文化。

以帛书为背景,将《千字文》展现出来,使学生从小树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的意识,提升人文修养,做有道德的现代人。

纸的发明对后世影响深远,自东汉蔡伦造纸以来,一直沿用至今。此处可以以打开的书为背景,将古代为学励志名言展现出来,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等。

(2)励志文化墙规划设计

主题:砥节砺行、志在千里

寓意:学生在国学滋养、学校精心培育、教师爱心教育下,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为人生奠基。

具体设计:

首先,将墙壁背景粉刷为黄铜色,正文以白色书卷的形式将古代少年壮志、神童轶事图文并茂地表现出来,在增加文化长廊活泼性与趣味性的同时,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敢于创新的精神。

(3)感恩文化墙规划设计

主题:感恩

具体设计:

首先,墙体粉刷为草绿色,墙体边缘雕刻出萌芽形状。绿色代表希望和未来以及坚忍不拔、健康向上的精神,更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感恩情怀,从视觉上体现“绿色学校”建设。墙体中间是一棵“感恩树”,树干粗壮,枝繁叶茂。寓意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树中间是一幅图画,一滴水落入广阔大海,寓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树下面是一本打开的厚书,上面用楷书写“倾心教育宏德馨,长路无言厚意真,千帆竞发海天阔,莫忘当年铺路人”,教育学生不要忘记感恩之心。

其次,在墙体上从西向东,以不同形状的图片表现内涵丰富的感恩情怀。

如,展示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是做人之本。可以画卧冰求鲤的故事,图片形状为心形树叶。

第二幅是感恩师长和朋友。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图画内容是学生尊师爱教,学生手捧鲜花送给老师,图片形状为枫叶形状。

第三幅是感恩社会与祖国。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社会和祖国给予我们和谐安定的良好环境,我们自然要回报于社会,感恩于祖国。图片形状为扇形。

第四幅是感恩自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澄澈的蓝天、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只有懂得感恩自然,树立环保意识,珍惜资源,爱护家园,才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画面内容展示保护环境,图片形状为椭圆形。

第五幅绘一张空白的信纸,顶端用行书写“感恩之心,我在行动”。用于收集学生日常所做的感恩行动。

4.校园植物景观文化的创意与实践

(1)春景植物景观园区。以春季观叶和开花植物构成景观特色,突出叶、花等观赏要素,以自然式园林布局,强调塑造自然优美的绿色植物空间。基调乔木选择山玉兰、樱花、垂柳等。灌木选用迎春、黄馨、连翘、贴梗海棠、春娟、紫荆、结香等。地被选择韭兰、红花鲊浆草、二月兰等。使该区域在春季中成为全校开花最灿烂、色彩最鲜艳的校园景观。

(2)夏景植物景观园区,以表现夏季浓密清凉的树阴氛围及层层叠叠的花灌木所带来的郁郁芬芳的气息。为展现学校的特点,在此创造幽静安逸的学习环境,种树选择以杨柳、桃花、梨花为主,基调乔木选择合欢、香樟、广玉兰,灌木选用栀子、夏鹃、含笑,地被选择鸢尾、常春藤等。

(3)秋景植物园区,互相穿插种植高大的常绿乔木和观花观叶小乔木,遍植各种香花类灌木,着力营造典雅、祥和植物空间氛围。乔木有垂柳、红枫、合欢,灌木有映山红、满山红、牡丹、丰花、月季等。

“让学校的每个细胞都浸润着文化的意蕴”。该校还实施了七大形象文化建设工程:创办了《实新学校校报》(有校报);开通了《实新学校网站》(有网站);出版了《实新学校校刊》(有校刊);自办了《实新雏鹰电视台》(有校电视台);优化了《实新学校之声》(有校广播站);推出了《实新学校校歌》(有校歌);评选了《实新学校校徽》(有校徽)。

二、校园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与空间的紧密结合,逐步演化出了校园独特景观,而每一个景观都寓意着不同的教育内涵。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被视为知识的载体,并通过精巧、和谐、实用的设计,把人文资源和科学文化知识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而提高校园环境的知识含量,增强校园的知识氛围。校园绿化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校园里的生态环境对整个校园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景观的绿化,不仅仅是观赏的对象,重要的在于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让师生时刻享受到校园环境的自然、宁静、平和,保持四季华艳叶翠,物景合一,使亲临其境者有着“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构建建筑空间与植被空间的协调,让师生直觉到愉悦、舒畅,也使人的心理空间与建构空间达到和谐。学校校园不是公园,只有绿化是不够的,要在绿化中思考创造,体现育人的功能和效果。如,植物的栽种可选种一些象征奋发向上、坚忍不拔的植物,潜意识地启发和培养学生意志品德;选种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植物,以增添学生的感官兴趣,如,栽种一片石榴,让学生观其形、读诗文,面对石榴细细品味文学巨匠郭沫若高雅的情思、独到的美学思维、超凡细腻的文笔,这将会成为伴随学生一生的追忆。校园点缀若干知识型、趣味型的景观、景物,刻意融入人文意蕴,营造积极向上的气息,那将是一道集美化、陶情、修文、塑身于一体的美不胜收的风景线,也为学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课堂和素材,并可收到与课堂教学殊途同归的效果,使环境的潜教育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1.校园课程化的核心目的

旨在落实新课改的精神,让学生从学科走向生活,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校园特意创设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现校园课程化的三个核心环节

校园“教科书”的建设:“编排”这本教科书时,应充分体现综合性、趣味性、探究性、实践性、互动性、生成性、开放性;跨学科整合,从孤立的校园课程经典走向课程景观。

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民间;吉祥图案;现代广告;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48-1

民间吉祥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现存的民间吉祥图案艺人们都是由老一辈手把手教出来的,也说不清传承了多少代,在当代得到了发扬光大的大好机遇,图案涉及的题材多种多样,艺术创作手法和技巧推陈出新,创作所用的材质无所不包,其中剪纸和年画都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得到国家的大力保护。

一、图腾类吉祥图案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

图腾类吉祥图案主要包括龙、凤、蝙蝠、麒麟、鹿、辟邪等,它们寄予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愿望,虽然许多图腾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是全国各地所表现的图腾类吉祥图案都是大同小异的,现代广告也借鉴这些吉祥图案来传达设计中蕴含的吉祥寓意。

龙的形象已经成为炎黄子孙的象征,它不仅是一种符号,而且传达了一种人与人之间血肉相连的情感,中国人对龙的图案具有相当高的认同度。龙的形象的使用在现代商业广告活动有许多经典案例,譬如华夏银行采用号称中华第一龙的红山文化玉龙的银行标志,这是中国现存最原始的龙的形象。深圳大运会标志是龙形标志,用龙的形象和精神,来象征中国人具有的拼搏进取精神。背景色彩选用象征喜庆、吉祥和热闹的大红色调进行广告设计,充分展示出中国人的热情。第九届“金鸡百花奖”还推出了龙娃吉祥物。

二、宗教类吉祥图案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

中国宗教类吉祥图案包括佛教中的“”字符、万字纹,还有道教的太极黑白阴阳图,象征连绵不断和相生相克,寄予人们对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其中表达的吉祥安康的寓意在现代广告设计中被充分运用。譬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靳棣强在充分结合民族性和现代感的基础上,借鉴传统吉祥图案“方胜”中蕴涵的“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吉祥美好的寓意,按照以人为本的创业理念,设计了“靳棣强设计有限公司”的公司标志,富于生生不息的生存哲理,寄予广告设计公司与广告客户之间产生水融的和谐关系的美好祝愿。

三、器物类吉祥图案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

器物类吉祥图案包括玉佩、灯笼、葫芦、如意、花瓶、扇子、宝剑等,古人认为玉能通神,所以玉石文化涵盖面极广,在商周青铜器铭文上经常有帝王对诸侯大臣进行玉石赏赐的记载,玉石用于祭祀和朝拜,成为礼仪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器物。2008年奥运会的奖牌设计过程中就采用“金镶玉”的材质,取其温润富贵的吉祥寓意。

四、动植物类吉祥图案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

鱼是一个传统吉祥图案。“鱼”与“余”是谐音,寄予人们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广告宣传中善于运用中国的传统元素,在春节期间采用鱼形剪纸图案的宣传海报,六条大小不等的红色鲤鱼占据了海报的中心位置,它们旋转交错形成首尾相连的圆形图案,鲤鱼围绕的中心是红色的“CACOCALE”,六条鲤鱼象征着六六大顺,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红色象征着吉庆,圆形象征着圆满。在2008年中国奥运会举办期间,可口可乐公司投放以雄狮争霸、喜上梅梢等传统吉祥图案为主的海报,在中国的市场中努力唤起受众的关注度,一方面保持了美国文化崇尚自由的奔放而张扬的风格,另一方面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积淀,提高了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

五、汉字类吉祥图案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

从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看,中国汉字就是一种经过写意化改造过的图画,中国人善于运用图形化的汉字来设计图案,表达统一和谐的整体意识、求全美满的美学观念和幸福喜庆的人生愿望。汉字类吉祥图案是指那些具有吉祥涵义的汉字。最常见的就是福禄寿喜这四个汉字,它们囊括了人们对美好人生的希望和追求。

“喜”字有多种变体,“喜”字的最初形象直接表达一种喜悦愉快的情绪,表达人们对万事如意的良好愿望。喜字还有不同的结构,由两个喜字构成“”,在中国婚嫁民俗的场合至今还有广泛应用,有祈求婚姻能够吉祥如意之意,更体现了人们祝愿新人“喜结连理”,寄予着人们双喜临门的吉祥祝福。在《祝香港回归》的招贴画设计中,在香港城市的街景为招贴画的背景下,用英文HONGKONG来组成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象征香港回归祖国带给所有中国人喜庆吉祥的欢乐,同时揭示香港融合中英文化的地区特质。

六、结论

中国吉祥图案蕴含着传统文化和人文理念的丰富积淀,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是现代广告设计创新的必要前提,在传统的民族精神与现代设计创新意识相结合的基础上,现代广告艺术设计就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民间吉祥图案蕴含丰富的文化传统,包括统一和谐的整体意识、求全美满的美学观念和幸福喜庆的人生愿望,都潜移默化地激发了现代广告设计的创意。

参考文献:

[1]马骏.中国传统吉祥装饰艺术的当代文化价值[J].湖北社会科学,2012,(05).

[2]吴红梅.论广西民族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3]单欢.广告设计中的图形语义[J].艺术教育,2010,(02).

[4]郝晓虎.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报告范文第7篇

(一)知识目标

1.进行调查分析,使学生了解某些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2.分析调查结果,使学生加深对遗传病的理解,加深对遗传病危害的认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调查实践,培养学生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的能力。

2.通过调查实践,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基本方法。

3.在调查结果的交流和讨论中,提高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在调查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组织学生交流调查结果,使学生受到人口素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

3.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对遗传病患者的理解、尊重和关爱。

二、教学手段

计算机展示学生的调查结果和调查报告。

三、教学方法

调查研究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确定研究的子课题。

(二)指导学生制定调查方案。

(三)辅导学生完成调查报告。

五、教学过程

(一)调查过程流程

1.准备阶段:第三周(2月23日―2月29日)。

(1)在课下,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不同的调查小组,分成3个小组,每组人员12人,推选出组长。

(2)根据研究性课题的题目,师生一起确立可供调查的子课题。

经过讨论,确定调查的课题:中学生深度近视的发病情况、色盲的发病情况和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

(3)每组自选一个课题,承担一个子课题的调查任务。

(4)师生一起联系有关学校的卫生室,保证调查的实用性、可靠性。

2.实施阶段:第四、五周(3月1日―3月12日)。

(1)指导学生完成、完善调查方案。

各调查小组在确立调查的具体课题后经过小组讨论制定出本组的调查方案,教师在听取各组的汇报后与学生一起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注意事项。

(2)实施调查方案,对整个调查过程进行监控。

在学生实施调查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调查的进展,调查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等,及时加以协调和解决,保证调查顺利地进行。

3.总结阶段:第六周(3月13日―3月18日)。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调查报告。

调查结束后,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调查到的信息资料和调查数据,对信息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完成调查报告。

(2)调查报告的呈现形式。

具体呈现形式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强求一致。

(3)组织好调查结果的分析与交流。

(二)本节课的内容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分以下四个小组:

第一小组:课题――红绿色盲的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实践,让学生走进社会,获得课本知识以外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

调查对象:社会人群。

第二小组:课题――深度近视的调查。

调查目的:中学生中戴眼镜的人的比例越来越大,深度近视的也不少,给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通过调查,探个究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在校的中学生。

第三小组:课题――地中海贫血的调查。

调查目的:地中海贫血是课本上没有介绍的一种遗传病,而且在广东的发病率比较高,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会在网上获得知识。

调查方法:网上查阅。

教师对学生展示的调查结果进行点评。

2.分析、讨论调查结果。

教学评价(评价表)

说明:

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红拳;体育文化;学生体质;影响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云体育文化的发展将极大地推进校园文化,校园文明的发展,也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师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氛围和条件。红拳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其发展渊源课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秦朝,据《中国武术史》记载,秦时就已经出现了对练套路,而且最早盛行于“三辅”,即今陕西关中一带,这即是红拳的最早雏形。相传,秦王嬴政每次打完胜仗的庆功会上,武士必跳拍打舞,“击皮为鼓”,以示庆贺,据考证,陕西红拳炮锤套路中的“放炮”、“十三响”等动作,就起源于此[1]。红拳发源于陕西,因此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如红拳中惯用的拳势“雀地龙”、“裙栏”等就是陕西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西家拳”的特征,所以陕西红拳有被称为西家拳[2]。红拳的这些特征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体育文化的传承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可发挥巨大地作用。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规定“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对于这个问题,陕西省高校进行了积极的尝试,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自2000年开始,陕西部分高校已经自发地将安塞腰鼓引入校园,并进行课堂教学。自2009年开始,红拳传习所在多所高校设立,2011年,西安市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了“红拳”进校园的活动。“红拳”进校园也成为陕西高校非物质体育文化在校园传承的典范,通过“红拳”进校园的经验和实践活动,将为我国非遗体育文化进高校积累理论和实践经验。

1 “红拳”在高校传承的方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自2012年将“红拳”引入教学,红拳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学习过程也经过了不断的尝试与方法的改进。由最初的只是部分体育教师将其作为武术教学的一部分,在学习本门武术基本技术与技能之余,作为介绍性或拓展性内容传授给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在此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愈加的浓厚,求知欲望更加的强烈。这样的教学效果加强了体育教师对“红拳“在校园中传授及将”红拳“作为新的体育项目的改革与创新。首先,是将“红拳”理论知识作为理论课教学对学生进行讲解,通过讲授“红拳”的发展,特征,意义等让学生在思想上了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熟悉红拳的技法特点,加深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红拳”的技术和技能教学做好准备。另外加强“红拳”的宣传工作,由体育教师和学生会共同承办,成立“红拳”协会,积极吸纳学员,宣传“红拳”,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红拳”,推进“红拳”在校园中的普及。其次:进行红拳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分成两大部分。一是进行课堂教学,作为体育选项课的内容传授技法技能给在校的大学生,通过一学年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红拳”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红拳”十三式和十二式的基本动作和技能,并将其在为学期末的考核和考试内容。二是通过晨练的方式传授“红拳”技法和技能。由专门教授“红拳”的教师,在早晨晨练当中进行传授,推进“红拳”的在校园中的推进和发展。

2 “红拳”对校园文化的推进作用

“红拳”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其在校园中的推广对校园文化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红拳”在校园中的推广也将极大的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3]。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体育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经济决定了中国体育文化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和内向性,其思想核心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发展。中国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更应互助合作。强调群体牺牲精神,强调以义生利,勤劳敬业。因此产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人的和谐。义利观构成了儒家经济论理在生产行为方面的价值取向。与以义生利相衬托的是人们的工作态度,早在源点时代一勤劳敬业精神就是令人赞赏的美德,并衍生化为社会共识,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儒家文化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4],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感化,追求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很少强调私利,这就形成了追求群体的和谐和有效率的发展,表现出比个人主义文化的更大的优势。

中国民族体育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平思想与西方体育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民族体育文化承袭了中国文化中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并受它的影响形成了贵和持中、和谐统一的体育精神。这一点和奥林匹克所倡导的宗旨――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以及奥林匹克的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促进相互了解,是完全契合的。“祛病健体”是中国民族体育的根本出发点,其注重“在宁静、冥想中悟道”,动作上多模仿动物,以球形、环形、向心形为主,强调小肌肉群、小关节参与动作的完成。这不能不说与传统文化所主张的“心欲宁,志欲逸,气欲平,体欲安,貌欲泰,言欲讷”有关[5]。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般没有严格规则的限制,而是过多讲求套路、功法、注重休闲、养生,和其他社会文化缺乏必要的、内在的联系,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体育理论体系。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体育在价值上表现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在整个体育过程中,强调“养生化”的价值主线和“意念”、“境界”对生命的价值。而不刻意追求外在的负荷与强度和肌肉的收缩方式。力求通过养生,使人体与自然相互交融,汲取日月精华,天地灵气,而五脏通达,六腑协调[6]。追求“澄心如镜”、“静悟天机”的至高境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专注于人内心的道德良知的发掘,专注于人的道德修养。中国儒家文化开创了这样一条道路:由内向外去驰求,通过修齐治平,通过内圣外王,通过成己成物,从内在发掘这个世界,所以是一个从内往外的过程。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或者基本精神,是一种伦理精神。这些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观念和精神在新世纪中国高校的传播和学习,将会更加的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人本主义思想,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奉献,大公无私,热爱生活,热按自然,积极进取的唯物主义人生观,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7-8]。另外通过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学习,也会是新一代接班人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文化的底蕴基础,激起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3 “红拳”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2002年7月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研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正式颁布实施。至此大学生体质评价标准形成,要求每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身体机能:肺活量体重指数;耐力项目的:800米(女)/1000米(女),台阶试验;柔韧项目:坐位体前屈;力量项目: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握力体重指数(人选一项);速度、灵巧项目: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等(任选)。2007年4月教育部,体卫司启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提高学生体质,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然而纵观近十年来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我们发现,在国家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体质虽然有很大改观但近视眼,小胖墩人数依然增加,学生的耐力项目、速度项目等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2014年教育部通过各级学校的体质测试报告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了修改,并将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纳入学生毕业成绩的一部分,足以证明国家对学生体质的重视,也反映出了我国学生体质现状的问题。因此,提高学生体质亦成为体育教师的工作重点。

陕西“红拳”在高校中的引入和学习,我们发现学生的体质状况有很大的提高,通过一学年,两个学期的“红拳”教学,我们发现学生的880米/1000米、50米、立定跳远和肺活量体重指数明显提高,身体形态指标虽有所提高,但差异并不显著。“红拳”教学主要以传授“红拳”十三式和二十四式为主,在配以适当的专业练习和柔韧性练习,每周上2个学生,100分钟,另外课后练习1次,时间为1个小时,并在没接课上课前对课后练习内容进行检查和打分,确保课后练习的完成。红拳的体系包括盘、法、势、理。红拳崇尚柔软,主张以轻巧取胜对手,其手法、眼法、步法、腿法、身法、跌法、拿法等都具有独特的特点。讲求动作之快,灵活、多变,柔中有刚,刚柔结合,借势发力,一发致人。身体各关节协调,以意行气,以气催力,内外合一,将全身之气发于拳脚、肘膝、肩胯,以增加打击的力度,所以红拳的劲力特征表现为劲力丰富,全面,发力独特,出其不意。要求学生在练习时专注,认真,形神统一,充分发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呼吸吐纳的协调,达到融合和忘我的境界。因此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很高,学习起来进步很快,动作掌握和领会的也快,所以练习的效果明显。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勤学、苦练、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传承了中国文化,提高了道德修养,达到了身心和和谐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将会成为新时期教育的一项改革,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中的学习和重播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还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打好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宝生,向玮.中国红拳的尚武精神与锐意进取的思想[J].搏击・武术科学:学术版,2006(10).

[2]杨宝生.中国红拳[M].陕西科技出版社,2006.

[3]王晓.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27(1):72-75.

[4]牛爱军,虞定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兼与王晓同志商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57-60.

[5]马增强,朱莉.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2):139-142.

[6]程艳伟,等.传统武术在体育高等院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8.

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河池电视台;民族文化;市场化;发展途径

【基金项目】2016年河池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建设学科基金项目桂西北电视台的市场化发展与创新途径(2016XWB002)。

桂西北地区自古以来一直是战略重镇,又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河池电视台作为桂西北地区重要媒介,一直承载着传播桂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及作为该区的党政喉舌的使命。根据笔者对河池电视台的走访了解,在对该电视台相关数据分析、工作人员走访调查等途径和基础上,对于河池电视台能够在桂西北欠发达地区保持稳步运营的原因,以及对河池电视台的发展路径进行初步探讨。

一、坚持本土化定位,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电视台

河池电视台是桂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曾在广西自治区内名噪一时。虽现受到新媒体影响,无论是广告创收抑或影响力都受到很大程度的冲击,但河池电视台依然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传统优势,意蕴犹存。其中一方面就是秉持深耕本土文化,与地域民族文化相结合。地域文化自古以来是我国文化的一大牌匾,中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域展现出不同特色,且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日受到业界重视和推崇,而桂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富矿区”和少数民族材料的渊薮,该地区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丰富且集中,蕴涵着得天独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符号。市级电视台重视和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缘优势,可为市级电视台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资源和材料源泉,而市级电视台又以节目传播形式为地域文化传播与继承提供了平台,为地域文化普及助力。

河池作为桂西北重要的一部分,自古以来是物华天宝、人才辈出、少数民族聚集之地。譬如,自明朝以来,《广西通志》在嘉靖、万历、嘉庆、雍正等诸多版本中,都较详细地记载了桂西北地区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对河池所隶属的东兰、巴马、南丹、都安、凤山等地方给予明确记载和辑录,对河池各地的山川河流、碑刻题文、历史沿革、风俗民情、人物政绩等内容给予详细记载。古有《广西通志》对桂西北地区编纂和传播,影响深远,今有刘三姐故居、国家地质公园七百弄、巴马长寿生态之地等地域名片通过现代技术的传播早已是名声在外。古有书籍记载,今有市级电视台现代科技的传播,让桂西北地区本已是神秘之地再度披上神秘的面纱,吸引着外界关注的眼球。少数民族文化不仅仅是文化,更是少数民族的符号和象征,这些材料可为河池电视台制作个性化、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节目提供不竭源泉,也是拍摄取材首选之地,可为河池电视台制作纪录片抑或其他新闻材料提供途径和平台。

对于当今传播影视业,影视素材的来源是影响影视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桂西北地区,有汉族、壮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侗族、苗族、水族、土家族等九大世居民族,在民族特色方面,有侗鼓山歌艺术节、壮族“蚂拐节”、毛南族“分龙节”、仫佬族“依饭节”。因此,无论是纸质媒体、网络媒体还是电视台,挖掘少数民族题材和传播少数民族的文化已是各影视媒介所必需完成的重任。就以《河池日报》为例,据笔者查阅,在每期的报纸中几乎都报道了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经济等内容,倘若有重大事件,篇幅版面就更大一些,可达到半版或以上的篇幅。同属于桂西北地区的媒介,河池电视台也在践行着以民族文化、经济、政治为主,极力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的传播媒体,也在尝试着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经济的传播力度,以此扩大影响力和渗透力,打造桂西北乃至是全广西真正意义上具有影响力的地方性民族特色频道。

据对该电视台的播放频道和播放节目内容的查阅,该台最近几年播放的内容并无很大的改动。譬如,社会扫描、纪录河池、河池风光、导游河池、博览桂西北等栏目依然是河池电视台为大众所喜爱的栏目,且该电视台几乎每一档期都涉及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内容,承载着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并得到区内业界的好评,无疑为河池电视台扩大在业界的影响力加大了砝码。在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之前,河池电视台作为地方电视台,史上曾跻身广西区内电视界前几名,许多栏目和作品获得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电视艺术“骏马奖”一等奖并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其他荣誉奖项。笔者认为,河池电视台能够取得如此的佳绩缘于其坚持本土化,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电视台的市场化发展途径。

二、强化纪录片制作,夯实民族文化传承

以地方文化特色为主题的地方电视台并不鲜见,成功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以地方文化制作成的纪录片已逐渐成为各大电视台的重要栏目。国内影视界拍摄纪录片无论从技术层面上还是素材的选择上都日趋成熟,纪录片也逐渐成为各大电视台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和提高收视率的杀手锏。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台传统的市场份额、收视率和影响力已逐渐被新媒体侵占。但电视台并非完全落于下风,其中,纪录片栏目就是扩展电视台市场份额的一剂良药。譬如,江西电视台推出的《传奇故事》栏目,以故事形式传播社会真善美、德义理,做好舆论导向,开播几个月就获得良好的口碑并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纪录片的取材逐步走向区域性和地方性已成为各大电视台的共识,以区域性文化为主体,纪录片为形式以此来扩大电视台影响力已是传媒界的首选。如,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是广东广播电视台旗下的一个粤语电视频道,该频道已经营多年,并获得好评。虽广东少数民族较少,但广东电视台财力、人力、物力雄厚,且珠江频道定位准确,专以地方语言粤语文化为主题,竭力打造成具有本土化的电视频道,成功运营于广东域内市场并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与河池电视台的市场运营思路和办法有很大相似之处。因此,纪录片可否成功打开和占领市场份额以及提高收视率,在于该电视台纪录片是否定位于本土化,是否回归了地域文化。

就纪录片而言,河池电视台可谓是走在桂西北地区影视业的前沿,纪录片《纪录河池》就是该台的代表作。《纪录河池》主要传达桂西北人文地理、民情风俗、惩恶劝善、观风察俗和奇闻轶事等内容,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播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已在桂西北地区乃至整个广西引起很大的热议。河池电视台通过纪录片或专栏等形式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以此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实现了双赢。以《纪录河池》纪录片形式弘扬桂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习俗和风情,其专题纪录片《寻枪》《水车悠悠》《红水河奇石》《净土上的候鸟人》等电视纪录片传播桂西北地区的文化,让群众感受到地域文化内涵、少数民族文化的骨力和张力。在此基础上,亦对“丹文化”系列新闻报道、专题专栏报道和文艺综艺节目进行立体传播,使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得以运用现代技术传播、推广和传承,这些专题纪录片获得了中国金鹰奖、星光奖等诸多奖项。河池电视台通过纪录片对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区域文化进行多维度、多角度和多方位的传播与传承,充分挖掘民族题材与精髓,发挥红色土地的优势,为地域文化的传承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广西区内为例,运用纪录片为平台播放地域文化的电视台并不少,如柳州电视台的《摆鼓》、桂林电视台的《板路》、南宁电视台的《饭前听古》、百色电视台的《千姿百色》、梧州电视台的《西江在》等地市级电视台都在传承地域文化的魅力,对区域民族文化进行专栏报道,继承地域文化的内涵与人文历史,为各地域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的传播搭建了平台。

三、融入新媒体,多渠道创收

因受到新媒体的冲击,目前,电视台作为“客厅文化”的代表,收视率屡创新低,受众喜爱程度也越来越低,“电视已死”的呼声在业界已呈现。

众所周知,电视台主要的收入无非是广告收入、政府拨款和其他收入这三大板块,从运营和创收数额来看,广告收入是这三大板块中占比最高的。在一些电视台中,广告创收占该电视台经费来源的70%以上。因此,增加广告创收已是各电视台理所应当完成的任务和目标。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商家或客户主动找到电视台并请电视台为其商品、楼盘、旅游景点等打广告,扩大知名度和提高公信力,从而扩展市场份额。而如今新媒体迅速占领影视市场,因新媒体便捷、快速和迎合受众喜爱的特质,受众的关注视野自然而然转移到新媒体上,特别是年轻人这一大受众群体。新媒体迅速分割了电视台的市场份额并削弱了电视台的传统优势,电视台的受众少了,广告额自然而然地变少。河池电视台面临状况亦是如此。

新媒体异军突起,极大地改变了电视台的市场份额和创收地盘。据河池电视台工作人员粗略统计,过去几年,河池电视台广告额年收入可观,现下降很多,广告创收额呈断崖式下降。作为地级市电视台,广告收入本来就微薄,广告创收途径也相对单一,所承载的传播广告主体并非是国内著名企业或商家,充其量只是桂西北地区一些较为著名企业或是商家。然而,随着现代市场和传播方式变化,电视台只是可打广告的方式之一,并不是唯一,市场可打广告的方式已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也为客户或商家打广告提供了多种选择,越来越多的客户或商家在诸多可为其打广告的方式中,会趋向选择更加理性化、利益化和现实化的广告方式,对市场的精准投放和利益最大化已是他们的选择。譬如,发传单、路边广告牌、LED灯和公路边的高架炮等方式越来越受到客户和商家的青睐,这些广告方式呈现多元化,既便捷又便宜,多多少少冲击了河池电视台的广告创收和市场份额,对于本已受到新媒体冲击的河池电视台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面对新媒体和广告方式多元化的冲击,河池电视台在原来市场化发展路径上做了些改变,推出了“融媒体中心”。其中,“河池手机TV”是“融媒体中心”一个精心策划的代表作,据资料显示,“河池手机TV”是2016年推出的产品,短短半年间,点击量就有近700万。“河池手机TV”以播放短视频为主,传播桂西北地区民生、时政和文化等方面内容,目前也没有完成走向市场化。毫无疑问,“河池手机TV”后劲发展巨大,假以时日以植入广告形式进行内容传播,效益是巨大的,以电视台为主传统运营方式,加以“河池手机TV”的新媒体形式,对遏制河池电视台广告创收下降和扩展未来市场化发展路径都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吴曼芳.媒介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2]卢华厚.彰显地域文化传播力――河池电视台深度挖掘地域文化[J].新闻战线,2011(8).

[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4.

[4]韦庆林.弘乡土文化 展民间风采――从《纪录河池》谈地市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J].电视研究,2016(1).

[5]温雅.论新世纪《河池日报》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的特征及价值取向[J].新闻传播,2016(14).

[6]李缨等.土风巴韵:土家族传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报告范文第10篇

富锦市第一中学于1927年建校,是省重点中学,省示范性高中,多年以来,富锦市第一中学以优秀的教育质量和辉煌的高考成绩,享誉黑龙江省三江大地。富锦市第一中学在八十五年的风雨磨砺中三迁校址,六易其名,巍巍翠屏,滔滔三江见证了一中的岁月变迁和神奇发展,她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原副校长高春生同志曾著文称:“三江下游,特别是富锦附近的一些县份,凡早年读过中学的人,大多以富锦一中为母校,所以她不愧为这一地区的文化摇篮,同时又为革命战争输送大批坚强战士,也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成千上万的优秀建设者。”可以说,富锦一中是佳木斯东部地区的文化摇篮,更是革命摇篮。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第四任校长――革命烈士张进思(张甲洲)同志。他在三江地区的抗日斗争中,为抗日救国百折不挠,英勇牺牲。

进入新世纪以来,富锦一中人不断发掘当地与本校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特别是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在富锦市加强文化建设、快速发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领导班子敏锐地捕捉到一种与时代主旋律不太协调的音符:党员干部中的“馄饨状态”、教师群众中的“麻木状态”、青年教师中的“自由状态”程度不同地存在,特别是部分教师,对发展缺乏信心,对学生缺乏爱心,对工作缺乏激情,对自己缺乏准星;而在学生中享乐主义盛行,苦难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模糊,理想追求困惑,精神偶像缺失等校园亚文化存在一定市场,这种“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状态势必成为学校加快发展的障碍。作为一所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省重点中学、省示范性高中,一所曾得到抗日英雄老校长张进思亲自谱曲校歌,亲自题写校训的富锦一中,理应承载传播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挖掘和弘扬富锦蕴涵丰厚的抗联文化,宣传和扩大“抗联精神”的时代内涵,以实际行动践行和拓展“红色信仰”。基于此,富锦市第一中学根据学校自身地位、历史、现状、形象等独特优势,结合当前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发展战略与富锦市的强市规划精神,经过多次调研,多方考察,以“开展红色信仰教育,创建快乐和谐校园”为主题,开展特色学校建设。

信仰的树立非一日之功,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富锦一中并没有把信仰教育变成空洞的说教,那就会使信仰教育成为水中月、镜中花。为了让师生所接受。富锦一中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信仰教育寓于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使信仰教育生活化、实践化,真正使每个学生树立起明确而坚定的信仰。

富锦市第一中学结合校情和学情,在“传承抗联精神,拓展时代内涵,培养优育品质,孕育幸福人生”的理念指导下,深入挖掘出“抗联精神”中的“忠诚、信念、坚韧、奋斗”等红色元素并与我校老校长张进思烈士提出的“勤、恒、诚、朴”四字校训相结合作为红色信仰教育的内核,“让生命增值,让人生丰盈”成为学校红色信仰教育的思想核心和主旋律,是学校师生的信仰追求与终级发展目标。而“勤奋锻造品格,恒心磨砺成长,忠诚铸造信念,纯朴成就人生”成为学校红色信仰教育打造的主体内容。学校经过开展富含红色内涵的三项系列活动,打造了具有东北特色的红色信仰教育。

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打造红色育人环境

校园里,墙壁、橱窗、走廊、楼道等处围绕红色信仰教育的思想主题布置了相关的条幅标语、图片墙报等,在校训、校风、学风等催人上进的警世言词中渗透红色的励志之语,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之影,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之魂,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红色精神。校园将成为鲜活的教育读本,成为学习的乐园、创造的学园、文化的圣园、精神的家园。

学校充分依托 “五一”、“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等革命纪念日、校园艺术节、科技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各种蕴涵红色文化的活动开展和作品展示丰富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唤起师生对信仰的追求。每学年瞻仰一次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一次红色歌咏比赛,进行一次红色演讲,组织一次红色书画作品展,评比一次红色手抄报,进行一次红色征文,观看一部红色影视剧,聆听一次革命传统报告。

学校日常进行的各种常规活动,如国旗下的讲话、间操、劳动、班会、团活等,都折射出信仰教育,使原有的常规活动负载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重视对学生品质的培养,意志的锻炼,使之迸发出新的活力。

科学合理的系列课程,深化红色育人内涵

学校按照“唤醒信仰―引领信仰―延伸信仰”的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地在各学科进行红色信仰教育,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课程的编写、设置。如语文学科,开设红色经典阅读与鉴赏、红色诗词吟诵会等课程;历史学科,开设东北抗联史、红色英雄传、红色故事会等课程;政治学科,开设“发展中的中国”课程;地理学科,开设红色旅游课程;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开设红歌进校园、红色写生与摄影、红色体育活动等课程;数、理、化、生学科,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不屈不挠的钻研精神,百折不弯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等红色理念;信息技术学科,进行红色课件作品展、红色网页制作等。

以人为本的系列管理,营造红色育人氛围

学校为孕育出“红色信仰”为核心的现代学校文化,使教育质量和师生幸福,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都达到高度统一,营造团结、和谐、乐观、奋进的内部环境和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转换角度重新审视原有制度,把以前的惩戒性评价转变为激励性评价,把“为生命增值,为人生丰盈”而进行的学习是快乐的幸福的思想渗透到管理评价制度中去,引领了学生主动地快乐发展。如富锦市第一中学高一学年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纳入学年养成教育管理流程,迈好成长第一步;高二学年以“学习习惯”为主题,纳入学年教学常规检查管理流程,迈好学习第一步;高三学年以“信念教育”为主题,纳入学年“红星榜―综合素质评价”表扬积分流程,迈好人生成功第一步。

学校建立了富锦一中快乐学习系列制度,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主要有:《学困生表扬制度》、《红色之星评选制度》、《上课自由发言制度》、《日常学习“记优制”》、《作业评改激励制度》、《学生一日表现记优制度》、《学生家庭报喜制度》等。寓激励性评价于日常学习过程之中,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用自我表现作为参照标准,进行纵向评价,结合教师、其他同学等外部评价,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弱势,体验学习成长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