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持续经营

摘要: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现在不面临破产的威胁,不会被迫清算,各种资产不需要削价求现。持续经营就是情况正常,则现存的资产自然会照原来的购买意图,正常地予以仓储、投产、运用,从而各项资产不能用清算价格计价,而必须用正常的实际成本计价。通过大量的理论与实践证明。持续经营这一说法的提出是合理的。

关键词:会计前提;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指的是进行一切会计工作,其共识是,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将会长期地按它现时的目的方向,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现代社会,会计的特点是主要用货币量度对经济过程中占用的财产物资和发生劳动耗费进行系统的计算、记录、分析和检查。会计人员借助这些手段,充分了解企业的资金占用情况和劳动耗费水平,并利用会计资料,分析得失,追究经济利益高低的原因;趋利避害。从一个特定的岗位管好一家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时,为在更大的范围内,如一个地区、一个产业部门或一个国家管好经济提供必要的资料。

我国财政部在制定我国会计准则时,从我国会计实践的经验出发,研究比较了国际和各国、各地区的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明文规定了我国会计的基本前提。

会计的前提是指一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无需证明便为人们所接受,是从事会计工作、研究会计问题的前提条件。

其中,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前提条件,部分人认为持续经营这一提法有片面性,认为这只见到营业而见不到停业。而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持续经营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这样的领土主体,其所有的资产将按照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期偿还。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

持续经营作为一种假设、一种预见,却也是一个唯一可行的办法,为会计人员所广泛接受。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一般都认为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这里的“反证”指那些表明企业的经营将在可以预计的时刻结束,如合同规定的经营期满、企业资不抵债而濒临破产清算。之所以要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作出假定,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如果缺乏这项假设,会计核算的许多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将不能够应用。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在持续经营状态下和处于清算状态时所采纳的会计处理是不同的,如对固定资产在持续经营下可以采纳实际成本法,而在清算状态下则只能够采取公允价值如市价、评估价值等;对于持续经营下在财务报表中存在的一些本期支出,但收益期间延伸至以后各期间的预付性费用,如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在清算状态的财务报表中将不复存在,主要是因为它们并不代表任何的支付能力。

全文阅读

森林持续经营

1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现状特点

东北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分布地带,是我国的重点林区,历史上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位居我国三大林区之首。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基础、主力,决定我国林业建设的命脉。所以东北国有林区的发展是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所在。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现状是:有林地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不断降低,天然针叶树、珍贵树种比例下降,树种结构趋向不良;龄组结构不尽合理,成过熟林减少,可采资源近于枯竭;森林消耗量大于生长量,总蓄积量正在不断减少。影响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因素是:森林资源结构仍不合理;森林资源各立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分类经营没有到位,经营机制不活。

2存在的问题

根据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特点,在实施可持续经营时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东北国有林区森林是林业的发达地区,森林经营的历史悠久,所得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最多。在制定

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区域林业和森林经营的沿革,汲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森林经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在规划方案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森林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2.2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科学的优势,应用已有的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手段,使经营过程更加科学,准确和高效。

2.3东北国有林区森林所有权的多样化以及人们对森林多种功能和效益的多样性需求,要求我们在规划时应考虑不同林区的经营目标,并充分考虑森林多种效益的发挥。

全文阅读

营运资本与持续经营

【摘要】海南航空只用了10年时间,就从1000万发展到200多个亿。现在作为中国的四大航空公司之一,其飞速发展一直受人瞩目。虽然每年利润可观,但其资产负债表所显示出来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距不免让人心生困惑。一个企业,营运资本为何如此之小?营运资本为负数还能够持续经营吗?

【关键词】海南航空 营运资本 持续经营 高负债率

一、简介

正如海南航空集团董事局主席,海南航空的主要开创者陈峰在多个场合所言,“中国没有人看得懂海南航空”。确实,一家能从1000万起步,成长为如今的中国四大航空公司中的一员,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1989年9月,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海南省航空公司,政府投资1000万作为启动资金。1991 年,国家批准在部分国有企业中实行股份制改造,海南航空抓住机会主动向省政府提出了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申请。1992年8月,海南省政府批准成立海南航空进行股份制试点。1993年1月,海南航空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定向募集了2.5亿元。1993年5月正式开航运营。2001年1月,海南航空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实体运作,后更名为海南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15年9月,共运营飞机158架,其中大部分为波音。

二、营运资本为负数引起各方猜疑

尽管海南航空发展如此迅速,但从其年报中却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流动资产远远小于其流动负债。从海南航空的年报中可以看出,从2001年更名为海南航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之后,海南航空的营运资本开始为负数。

看到这些数据,每个人都会想,海南航空的流动负债这么庞大,远远超过了其流动资产,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流动负债呢?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持续经营呢?

分析海南航空近三年的年报,可以看出其流动负债主要是短期借款。短期借款如此多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对内、对外投资的需求。海南航空这些年来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对内,需要添置大量的飞机以满足预期不断膨胀的市场需求;对外,海南航空近年不断进行收购,扩大自己的战略投资。此外,还由于海南航空每年都有大部分的长期借款到期,即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在资金管理上,这部分归入流动负债。因此,海南航空有如此多的流动负债。

全文阅读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已经不只是一个产业,更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现在的林业已经不在狭义、封闭式的产业,已经是全球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林业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由有效的促进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是实现林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可持续;发展

1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及特点

1.1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

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是在森林经营过程中,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和在生产能力得到维持,主要就是以利益的可持续性为基础条件,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产品,使森林可持续经营强调的森林生态系统自我维持的持续性和长期的利益可持续性一致下经营,产出合适的产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要对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合理经营,以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确保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1.2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特点

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有生产能力和再生产能力持续发展,森林的经济效益有持续性、稳定性,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资源利用有机的进行结合,其中还有决策多样性和过程导向性。

1.3可持续性的概念

全文阅读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里约会议上,世界各国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给予了肯定,从此各国开始对森林可持续进行研究。自2000年以来,我国也开始对森林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研究和探讨,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森林和林业的发展目标。这篇文章首先给予林业可持续经营肯定,并对森林可持续经营进行展望,然后再对战略地位和作用进行阐述,最后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从而实现可持续经营发展,促进森林和林业的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和进步。

关键词: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可持续发展

一、给予林业可持续经营于肯定

早在1990年,里约会议就开始关注森林可持续经营。在这次会议上把森林发展问题作为首要问题进行讨论,因而,森林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和环境绿化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它是一个天然的氧气吧。这次会议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非常重视,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肯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努力。

二、对未来森林可持续经营进行预测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恶化,从21世纪以来人们对森林可持续发展逐步深入研究,这样一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也是森林经营思想的一个转型期。我国对森林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森林经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森林经营和林业发展上要做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不要因为一时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其他效益,要做到经济、生态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一)森林对大气质量有很大提升

全文阅读

“持续经营”会计假设新论

【摘 要】 本文围绕持续经营假设的主要争议作了探讨,提出“持续经营”假设仍适用于现行的经济环境。持续经营的保证责任,主要应由企业管理层来承担;对持续经营期限的判断不应局限于“一年”或“十二个月”。

【关键词】 持续经营; 经济环境; 保证责任

持续经营假设作为四大会计假设之一,在财务会计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IAS1)规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管理层应对主体是否仍能持续经营进行评估。除非管理层打算清算该主体,或打算停止经营,或别无选择只能这样做,否则财务报表应以持续经营为基础予以编制”。2008年10月9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了一项名为“持续经营”(Going Concern)的征求意见稿,笔者拟结合该征求意见稿和相关国际准则的内容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以下看法。

一、持续经营假设的涵义

所谓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报告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但从其本意来讲,持续经营假设并不是假设特定的报告主体可以无限期地生存下去,而只是假设其将持续经营足够长的时间,以使之可以履行其现存的应予承担的义务。同时,这种默认是有条件基础的,即在没有“反证”表明其无法持续经营的情况下,方有此假设。而所谓的“反证”,就是那些表明报告主体经营活动将会中止的证据,如合同规定的经营期限即将到期、报告主体资不抵债已被宣告破产、国家法律明文规定要求停业清算等。

持续经营假设作为一项会计假设,是人们对会计系统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在主观上达成的一种共识或约定,是会计学科理论体系建立所依循的逻辑起点,也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它使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方法得以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上,解决了企业的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只有假定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能够继续存在并实现其既定的各项目标,企业才能采用历史成本而不是清算价值来计量其资产等要素,从而保持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才能区分为流动的和长期的,并按预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资产,按现时承诺的条件去清偿其各项债务,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会计分期,并将企业发生的有关费用在受益期间进行合理分配。

作为会计基本假设之一,持续经营假设本身具有其科学的成份,但同时也隐藏了一些缺陷,主要有:

第一,持续经营假设是建立在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基础之上的,没有考虑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冲击和影响。持续经营假设形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当时有限责任公司刚刚兴起,公司破产的案例比较少,企业面临的是一个相对而言结构稳定、风险较小的经济环境。在这一环境下,其经营目标一般是能够实现的,持续经营的假设适用于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风云变幻莫测、知识经济浪潮汹涌、社会变革加速的当今,企业所处的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风险日益增大的经济环境,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持续经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全文阅读

持续经营审计问题综述

摘 要: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是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明确提及被审计单位存在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一种审计意见。本文主要对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性以及持续经营能力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关系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类型;综述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全球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已经是企业的常态。为了给投资者提供足够的警讯,美国的审计师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以"受限于(subject to,以下简称ST)"意见的形式披露包括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在内的不确定性事项,这种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为保护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性研究

早在17世纪的时候,持续经营观念已经对会计行为有了一定的影响。美国会计学家佩顿(Paton 1922)在其公开发表《会计理论》(Accounting Theory),这是最早提及到了"持续经营"(going-concern)的会计文献。

Edward·I·Altman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用来计量企业破产可能性的Altman-Score函数,是国外持续经营能力传统的分析工具。这个模型实际上是通过五种重要的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的指标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预测企业的财务失败或破产可能性,不足之处是以本身含有缺陷的利润指标体系作为基础来分析和预测。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意识到上市公司持续经营问题对审计意见有一定影响是在1997年度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对深中浩(即深圳中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015)的年度审计报告出具了"能否持续经营,须视贵公司实施资产重组或债务重组和其他措施的结果而定"的保留意见。然而,国内绝大多数的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很少考虑到被审计企业是否存在持续经营能力疑虑的风险因素。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比较流行的研究思路是对Z模型的参考,例如开家将、余晓晖 2002年曾经对部分ST、PT上市公司做Z值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ST公司的Z值相差甚大,有的很高,甚至超过临界值,有的却很低,接近于零,甚至为负数,这主要是由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等资本运作模式所决定的。

全文阅读

森林可持续经营探讨

摘要 我国森林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在林业管理中需要采取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旨在通过严格限制森林采伐额度合理调整森林结构,以强化采伐类型来弱化森林消耗现状。该文集中探讨了我国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必要性,从分类管理、发展机制2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并提出进一步加强现代林业森林采伐管理的具体措施,以为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可持续经营;采伐

中图分类号 S7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204-01

林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我国林业经营面临严重的管理问题,森林采伐无序性及其造成的林业资源不合理消耗直接制约着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森林可持续管理理念被广泛关注,加强林业管理中的行政、经济、社会及科技工具的应用力度,实现对林业产品的永续性利用是当前桂林市林业管理的发展重点[2]。

1 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必要性

林业管理的不规范性直接导致森林采伐的无序性,进而导致森林资源的超额消耗现象。通过对近2年桂林市林业采伐状况的调查发现,在不少地区或主要林场依然存在采伐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林业采伐许可证的发放并不规范,也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部分单位的发证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发证资格,在审查监督资格过程中存在随意执行行为等,甚至有部分单位私自印制森林采伐许可证等[3]。同时,由于林业主管部门管理审批权限与职责分工不清,导致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存在权力的越位与缺位现象,出现了林业采伐管理不规范、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2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及方法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在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改造中,森林资源不断满足人类各种经济、社会需求。但鉴于森林资源的有限性与生长周期的长期性,在现有资源存量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以具体的营林、育林及林业保护措施来提升森林资源在长期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才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永续性利用。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首先需要关注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与其他相关政策及部门规划的有机结合性,即强调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强调对现有林业资源的培育、管理、规划、利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安排与部署,注意保持林业经营规划与执行方案之间的协调一致性[4]。

全文阅读

公司持续经营审计风险

[摘要]本文分析了自我国出现首份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来,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审计不确定性发表审计意见的总体情况与趋势,阐述了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发表的审计意见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分析

一、引言

企业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难度,导致了审计风险。因此,企业持续经营审计问题也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1].我国自1997年出现首份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发表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来①,这类审计报告大量出现。从1998年12月《独立审计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以下简称《准则》)征求意见稿到2003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准则》修订稿[2],几年来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发表的审计意见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的研究根据《准则》修订前(1997~2001年)和修订后(2002—2004年)两个时间段,对我国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展开研究。

二、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总体情况

(一)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数量

根据笔者统计,我国从1997年第一份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意见审计报告出现以后,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发表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从1997年的3份,到2004年的68份,占各年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比重由3.19%上升到50%左右②[3].其中两次较大幅度的增长出现在1998年和2003年。由1997年的3份增加到1998年的20份,明显地折射出1998年《准则》的对注册会计师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审计意见的影响。尽管《准则》对1998年的审计报告没有法定约束,但已产生实质性的影响。2003年关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审计报告较2002有较大增长,而2002年相对于2001年则变化不大,这也部分地折射出2003年《准则》修订稿的颁布实施对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影响。2003年独立审计准则修订稿颁布实施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意见审计报告占当年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比重高达52.34%。

(二)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意见的类型

全文阅读

持续经营能力及其审计

摘要:本文从具体审计实务的角度分析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特征,识别可能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经营和财务迹象,概括持续经营能力审计的相关内容,着重从审计程序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事项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关键词:持续经营能力;持续经营能力审计;审计实务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9-0076-03

持续经营是会计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或惯例。在持续经营的假设下,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是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12个月)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一、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作用和影响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相关利益各方最为关心的问题。当企业不拟或不能持续经营时,应当采用清算基础等编制财务报表,并在附注中对影响持续经营的重大因素进行充分的披露,相关利益人就可以早日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重大损失。

但是从我国目前公司治理情况来看,管理层仍然缺乏披露企业无法持续经营的动机,甚至还出现过恶意掩盖公司无法持续经营的案例。而注册会计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评价企业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合理性,也就是说只有当注册会计师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审计评价之后,才能判断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合理性。从另一个方面说,企业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难度,导致了审计风险。

二、持续经营能力审计实务分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