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赤脚医生工作计划

赤脚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总则

第一条农村合作医疗是员依靠集体力量,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医疗制度,是社员群众的集体福利事业。

第二条根据宪法的规定,国家积极支持、发展合作医疗事业,使医疗卫生工作更好地为保护社员身体健康,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对于经济困难的社队,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植。

任务

第三条实行合作医疗的生产大队,要建立合作医疗站(卫生所),其任务是:

1.宣传和执行国家制订的各项卫生工作方针、政策。

2.发动群众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水井、厕所、畜圈、炉灶、环境)的技术指导,做好预防接种、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

3.认真做好医疗工作,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全心全意为广大社员服务。

全文阅读

赤脚医生与社区医患关系论文

一、信任与农村社区医患关系

帕特南指出,在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中,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最关键因素,而互惠规范、公民参与网络能够促进社会信任。社会信任、互惠规范以及公民参与网络是相互加强的,它们对于自愿合作的形成以及集体行动困境的解决都是必不可少的⑧。纽顿进一步分析认为,通过互惠和信任,社会资本把个人从缺乏社会良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自利的和自我中心主义的算计者,转变成为具有共同利益的、对社会关系有共同假设和共同利益感的共同体的一员而构成了将社会捆绑在一起的纽带⑨。可见,高信任度会使人们产生对未来良好的心理预期,使人们基于互惠、互助基础之上的社会团结与合作成为可能,进而创造出一种无障碍的、低交易成本的、高合作度的社会生境。这种社会生境为和谐的社会关系提供了必要前提,其中包括赤脚医生和农村居民医患关系。梁立智等在北京村落问卷调查表明,在村民对赤脚医生的主要态度中,信任排在第一位,该项调查也揭示出相对于赤脚医生的技术,村民对赤脚医生的人品更为信任⑩。村民对赤脚医生的信任不仅取决于治疗效果的彰显,还取决于对医生本乡本土资格的认定,以及由此引发的口碑和评价11。农村居民对赤脚医生的信任大致表现为政治信任、“本地人”身份信任、以及文化技术三个方面。在政治信任方面,当时对赤脚医生的选拔条件要求是家庭出身好、政治思想好,尤其优先选拔具备上述条件的贫下中农子女,村民特别是贫下中农对赤脚医生在思想感情上非常信任。在“本地人”身份信任方面,除了医患关系之外,赤脚医生和病人之间还具有其他在共同生活的社区中所形成的多重关系,如乡亲关系、邻居关系、亲戚关系、熟人朋友关系等。可见,赤脚医生和病人的交往已经远远超出了医患关系的范畴,形成复杂深厚的人情网络。在这网络中,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12。基于乡土的人情网络,村民形成了对赤脚医生传统角色和身份的习惯性认同。在文化技术方面,赤脚医生时代的很多农村群众由于自己没有进过学校,没有读过书,不识字,对医生非常相信,对“公家”选派培训出来的从医者的能力毫不怀疑。当时农村普通老百姓对医生(哪怕是只受过很短时间的培训、医术极为低级的人)的相信几乎近于盲目13。

二、规范与农村社区医患关系

规范是人们创造的、用以约束人们相互交流行为的框架。从其构成看,它包括正式的约束或制度(如政策、规则、法律和宪法),以及非正式的约束或制度(如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早期关于社会资本的内涵往往被限定在关系和关系网络层面,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认为社会资本还应该包括制度、规则等,把正式制度也纳入社会资本范畴之中。从关系网络到制度规范,是社会资本研究内涵的一种拓展,也是人们对社会资本认识的一种深化和发展。由于社会资本研究内涵的扩展,有学者就把社会资本分为关系型社会资本和制度型社会资本,把规范分为道德性规范(如舆论、习俗、道德)、契约性规范(如组织规则)和行政性规范(如法律)三种形式。“互惠”对于规范社会资本具有核心价值和意义,人们往往用“互惠规范”代替“规范”进行表述。纽顿认为,互惠是社会资本最重要的形式,是一个恩惠风水轮流转的社会及其公民的一个一般化的特征:即个体为他人提供便利并不是因为他希望立即并且以对方曾经受益的方式得到报答;而是如果他有不时之需,将会在未来不确定的时间被一些不确定的人(很可能完全是一个陌生人)给予回报。因此,一般而言互惠包含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风险和自愿14。埃里克森(Erikson)也认为,社区内部成员通过长期重复的博弈互动,会产生互惠合作的规范:关系紧密的群体内的成员们开发了并保持了一些规范,其内容在于使成员们在相互之间的日常事务中获取的总体福利得以最大化15。由此可见,这种互惠规范相当于“恩惠银行”,它意味着在建立了长期互惠关系的人们中存在某种程度的对称性。这种对称性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抑制人们的利己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动机和行为,克服社会中的各种社会困境和集体行动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人际关系运作中信任产生的社会基础,可以促进“普遍主义信任”观念,遏制和抵消各种狭隘的、封闭的“特殊主义信任”观念。这种道德规范的力量迫使人们把自身的社会行动纳入规范的轨道,促使人们之间普遍信任的形成,最终使得集体行动成为可能。正如科尔曼(Coleman)所言:在某些自治体的村庄、公社以及部落社会中,通过人们共同遵守的规范,限制某些行动,鼓励其他活动。规范的功能是相当于法治社会中法律的作用,社区实施的惩罚相当于在政府职能完善的社会中,由政府实施的合法惩戒行动16。从规范角度观察赤脚医生时期的社区医患关系,不难发现该时期呈现出的是一种强道德性规范、弱行政性规范、以及契约性规范付之阙如的规范格局。首先,除了和生产大队这一类行政型组织外,该时期几乎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经济型和社会型组织,更遑论由后两类组织制订的规则和与服务对象达成的契约。其次,赤脚医生是中国在社会经济不发达情况下主要依靠政治动员来解决农村基本卫生保健问题的一次尝试17。受政治观念和政治动员的影响,行政性规范主要体现为一是按照政治观念选拔和培养赤脚医生,二是通过媒体宣传和社会表彰来鼓励和制约赤脚医生,使其按照社会对自己的要求来塑造、表现和发展自身行为。除此之外,缺乏对赤脚医生行医条件和行医职责的专门管理规范。与之形成鲜明反照的是,赤脚医生和村民之间由于受到血缘、地缘关系的影响而表现为熟人社会下复杂的藤蔓关系。这种藤蔓关系网中的社会道德制约因素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道德性规范不仅呈现向度上的相互性特征,而且具有身份上的平等性特征。在这种熟人社会中,赤脚医生的服务不仅获得一种天然的支持系统(即村民的配合与理解、大队和家人的支持),还受到相应的监督与社会道德制约18。由于赤脚医生和村民之间很可能存在某种亲戚关系,二者之间自然也具备了某种相互的亲情与家庭道德情感,这样赤脚医生一方面易于得到亲戚的配合与支持,另一方面其行为也会受到亲戚的监督和大家庭内道德的约束。由于赤脚医生和村民是基于村落地缘的乡亲关系,两者具有共同的语境、文化和道德背景,这样既易于形成建立在具体人格、品性、修养的相信和认可基础上的信任关系,同时也易于受到村落内道德舆论及文化习俗的约束。赤脚医生和村民之间的道德性规范不仅呈现向度上的相互性特征,而且具有身份上的平等性特征。这种道德性规范既是天然存在于村落社会的,也是在赤脚医生和村民之间平等的医患交往、频繁的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而来的。同样是农民出身、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身份在心理上弱化了与村民之间不平等的劳作地位,同时赤脚医生并不完全支配着病人、治疗方式也不完全是由医生决定后命令和强加给病人,而是通过谈话让病人知情,与病人取得了一致性,所以病人对医生给自己的建议都比较乐意采纳并服从,对治疗一般疾病较为满意。在选择治疗方案和用药时,赤脚医生不仅仅依据“必要”,往往还会考虑“可行”,所以病人感到很“贴心”19。除了医患关系之外,赤脚医生和其治疗对象还有其他一些在共同生活的社区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病人和医生之间在心理上的很容易取得较为平等的认同20。

三、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村社区医患关系

布迪厄(Bourdieu)指出,社会资本就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些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是同某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21。科尔曼延续这个思路,把关系网络作为社会资本的基本内涵进行研究。在这之后的许多学者在研究社会资本时,也都是强调关系网络的意义,只不过有的学者强调正式关系,而另一些学者更加强调非正式关系。正式关系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契约等正式的形式在个人或者组织间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约束力的相互联系;非正式关系则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一些亲缘、地缘等因素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不具备强约束力的相互联系。前者是人们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利益和期望自觉构建而成,而后者则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但无论是正式关系网络还是非正式关系网络,它们都具有互惠交换、强制信任、价值内化与动态团结这些基本特征,正是这种由于受到理性驱动和文化、规范驱动而形成的不同特征,使得嵌入于关系网络的社会资本的形成具有了特定的基础22。帕特南认为,关系网络可划分为两大类:即横向为主的关系网络和垂直为主的关系网络。横向关系网络把具有相同地位和权力的行为者联系在一起,而垂直关系网络将不平等的行为者结合到不对称的等级和依附关系之中。对共同体而言,横向关系网络越紧密,其公民就越有可能进行为了共同利益的合作,而垂直关系网络无论多么紧密,无论对其参与者多么重要,都无法威胁社会信任和合作23。受帕特南的影响,伍尔考克(Woolcock)将社会资本分成紧密型(bonding)、跨越型(bridging)和垂直型(linking)三种类型。紧密型社会资本指家庭成员和其他具有紧密关系的人之间的纽带,跨越型社会资本指不同类型的人之间较弱一些联系纽带,而垂直型社会资本指贫困人员与那些对他们具有重要影响的人员之间的纽带24。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根据关系双方的互动时间、感情强度、亲密(相互信任)度以及互惠交换的表现,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区分为强关系、弱关系和无关系。他根据劳动力市场中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特点提出,主要是弱关系纽结而非强关系纽结才是信息传递的真正桥梁。这是由于弱关系分布范围很广,比强关系更可能充当扩约社会界限的桥梁,弱关系桥梁为人们提供了接近超越所属社会圈子可以利用的信息和资源的通道25。林南(NanLin)进一步深化了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理论,认为弱关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在建立异质性关系上更有优越性。异质性关系建立在工具性行动(instrumentalaction)的基础上,大多经由弱关系达成;而同质性关系建立于情感性行动(expressiveaction)的基础上,多经由强关系达成26。与弱关系理论相对,边燕杰在中国特定环境下提出了强关系假设,他认为中国人更经常地通过强关系而非弱关系寻找工作渠道,强关系较之于弱关系更能找到工作27。通过关系网络观察赤脚医生和村民之间的关系,会发现该时期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同质性的、以横向参与网络为主的非正式关系。赤脚医生和村民之间的多重关系除了医患关系,还有乡亲关系、邻居关系、亲戚关系、熟人朋友关系等具有先在性、稳定性和无强制约束力。从层次划分来看,这种关系属于个体社会资本,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国差序格局社会所形成的农村社会网络是一种基于传统血缘、地缘、业缘等初级社会关系的网络体系,主要通过血缘、地缘、家缘、姻亲、宗族、家族等网络进行沟通和互动,中国人能动用的社会资本其实也就是这诸多按亲疏排列的关系集合28。赤脚医生和村民在这种基于血缘和地缘等编织而成的藤蔓关系网中,易于形成医患间的相互信任、包容与协作,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共识与共荣。此外,由于赤脚医生和村民在身份地位上的相对平等性,他们之间构成了一种横向关系网络。横向关系网络越紧密,人们就越有可能进行为了共同利益的合作。就解决集体行动困境而言,横向网络要比垂直网络的作用大29。因此,这种具有同质性的横向关系网络为赤脚医生和村民提供了信任和互惠的基础,便于网络内部的合作和协调。以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要素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来阐释和分析我国赤脚医生时期的社区医患关系,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而且是一个具有强解释力的理论工具。它既是望远镜,使我们能够观察到特定历史时期农村社区医患关系的真实情景;它更是显微镜,使我们能够窥见到那些常常为人们忽略的、被历史尘埃深深掩藏的“宝藏”。

四、赤脚医生时期的社区医患关系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王绍光认为,学习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各个时期、各个地方的实践,二是系统性实验。前者包括本国的政策与制度遗产、本国内部各地区不同的实践和外国过往与现实的经验教训30。在新医改背景下,我们发现中国改革的决策者和政策倡导者更倾向于学习外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体制与机制安排,也习惯于从中国各地区的基层实践、尤其是一些改革试点的创新举措中寻找灵感和动力源,却唯独相对忽略了从中国丰富的历史资源中挖掘被尘封的、至今仍闪耀着不朽光芒的政策与制度“遗产”。近年来,随着医患关系的持续紧张与不断恶化,伤医、弑医案例层出不穷,人们开始怀念赤脚医生时代的医患关系,并反思如何让医患关系回归正常,如何重塑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以肯定地认为,虽然赤脚医生制度及相关制度环境与当前复杂的改革语境千差万别,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可以从中探寻出对当前新医改、尤其是对农村社区医患关系重塑具有重大价值的启发。

全文阅读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医改

如果一个社会法治程度不高,媒体制约不是十分有利,政党竞争缺乏常规性的选举,出现扭曲、操纵甚至绑架公共政策的危险性就比较大,这是我对中国医疗改革最担忧的地方。

2007年年初,中央对医改确实有比较开放的心态,要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医疗卫生经验,为中国设计一种既有国际先进经验,又比较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医疗卫生体制。 当时,高层将眼光放到海外,这是因为中国的医疗卫生系统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太远,自己的经验相当有限。据我所知,当时在国际上,以北美为主,包括欧洲在内,有五家跨国智库在给中国做医改方面的研究。

落脚点是dievery

要搞好医疗改革的前提是要找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介入口,否则就会出现重复研究的情况,不具有操作性。当时有一家智库将介入口选在了dievery上,这个单词的中文意思是:物品递送到接受人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简单说就是落脚点,而不是链条的上游和中游。

西方智库在给本国和其他国家,比如中欧、拉丁美洲所做的研究中,发现最薄弱的环节,也就是老百姓的抱怨和反弹的大部分问题都集中在这个落脚点上。

举例说,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决定在5年内每年对公共卫生系统注资多少,这个大方案出来后,最后的服务对象,也就是医疗产品的最终消费者究竟获得了多少数量、多少效率和多少成本的服务产品,这才是最容易扭曲出问题的地方。

研究医改的智库发现,dievery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尤其成为一大问题。原因是:第一,中国太大;其次,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延续的时间太长;第三,一些写得天花乱坠的政策方案和法律制度到了中国基层会走样得十分严重。像香港这样的地方,人口不过七百万,地方最高层将方案设计好以后,执行情况能自上而下贯穿到底,纠偏和整治就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源,扭转的速度也很快。而中国大陆呢?从最上层对方案的拍板到最后的dievery,层次多达五六层。如果将农村偏远地区的信息传递和老百姓向上反馈信息的时间计算在内,那就更难计算了。

联合国从本世纪初开始强调社会发展和以人为本,从中可以看出,在过去30年中,一个国家的GDP最有比较意义的是两项内容,一是公共医疗的比重,二是军费的比重。这两个指标孰高孰低过去30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但又非常敏感,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以及公共治理的良好程度。

全文阅读

缝康文摘 第4期

最新研究发现光脚是最好的跑鞋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肯尼亚莫伊大学的研究者对从来不穿鞋跑步的“赤脚大仙”、总是穿鞋跑步者以及将跑鞋扔掉的跑步者等三类人进行了跑步方式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看,“赤脚大仙”步伐更富有弹性,跑步时其小腿和脚部肌肉利用率更高。

“当然,强调光脚活动的好处并不是让大家马上脱掉鞋子匆忙上路。”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孙伟博士指出,“光脚跑步时所需要的小腿和脚部肌肉和穿鞋时有所不同,要循序渐进,逐步适应‘赤脚跑步模式’。”人们可以尝试光着脚在室内运动,在沙滩上光脚跑步也是不错的选择。

女性吃盐太多易长皱纹

法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女性吃盐吃多了容易长皱纹。专家解释说因为食盐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人体血液和体液中,它们对人身体渗透压、酸碱平衡和水分平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盐吃多了,体内的钠离子就会增加,导致细胞脱水,造成皮肤老化,时间长了自然会长出皱纹。

医学专家们为此提醒女性,吃盐过多不仅会造成高血压,还会直接影响人的容貌。要想皮肤好,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多喝水,帮助皮肤排毒,另外,每天盐分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

豆制品可助男性预防肺癌

研究人员说,豆制品对肺癌的预防作用似乎与大豆中富含的异黄酮相关。过去有研究显示,异黄酮还可预防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全文阅读

昔日“赤脚医生”今为养老忧心

如今中年以上的观众,一定还记得1975年上映的电影《春苗》。影片反映了20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歌颂了农村的新生事物――“赤脚医生”。当时,赤脚医生们利用“一根针、一把草”,本着不花钱少花钱也治病的原则,解决了那个年代农村缺医少药和无医无药的难题,同时为控制当时农村中流行的几大类传染病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年为农村医疗事业作出过贡献的赤脚医生,如今有的却仍在为养老忧心,68岁的蔡润齐就是其中之一。

24小时守在卫生站

蔡润齐是广州市白云区沙溪村人,1964年21岁时入党。为了响应主席1965年6月26日发出的“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城市各大医院组织医疗队下乡送医送药,农村也开始筹建卫生站。当时江高公社从20条村抽调了20人组成医疗学习班,接受下乡医疗队的培训,蔡姨担任班长。不久,她就带头在何布村成立了江高公社首个村级卫生站。当时,她们白天为村民服务,晚上上课,成为当地第一代赤脚医生。

1967年4月,蔡姨在大田大队创办卫生站,负责邻近六个自然村的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接生等工作。之后十多年,蔡姨每天24小时都守在卫生站,因为随时都有村民来急诊,她曾经一个晚上为4个产妇接生,而她从来没有领过加班费。

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蔡姨印象最深刻的是1968年的一个风雨夜,台风把卫生站的瓦面刮走了大半,蔡姨背着儿子,撑着雨伞,仍然守在卫生站。当时,附近大田村一位产妇在家里生下一个女婴后出现胎盘滞留,并且引发大出血。家属摇着一条小船来接蔡姨去抢救。小船漏水,在风雨中飘荡,危险万分。蔡姨不会游泳,吓得闭上眼睛用勺子把船舱里的水舀走……到产妇家后,她马上用正确的手法把胎盘取出来,并为产妇打止血针,接着又将奄奄一息的婴儿抢救过来。“如果再来迟一会,她们母婴就没救了。”蔡姨说。刚忙完,蔡姨就听到大队书记在对岸喊她:“阿齐啊,快点回来救人啊!”原来卫生站又来了一个难产的产妇。她马上冒着风雨踏着泥泞从陆路赶回去……

为了预防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脑膜炎,蔡姨带领一班赤脚医生到湛江的深山采药。山上有野兽、毒蛇、毒蜂,还有捕捉野猪的铁夹,稍有不慎,就会受伤甚至丧命。他们白天上山,饿了就吃野果。遇有山洞,就对着里面大唱革命歌曲,希望能吓走野兽。傍晚再背着山草药下山,然后打包托运回乡。工作虽然很艰苦,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

回忆起当时的艰苦岁月,蔡姨不胜唏嘘:“我们乡村医生站在农村医疗的最前线,即使是‘’动乱期间,我们仍然日夜坚守岗位,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

全文阅读

赤壁市麻风病防治与管理监测

[摘要] 目的 了解赤壁市现存麻风病患者近况。方法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采用线索调查的方法,对现存的麻风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追踪调查。结论 赤壁市现有85.71%麻风病患者享受政府补贴,经过几十年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已无新发和复发病例,防治效果显著。

[关键词] 麻风病; 线索调查; 历史资料

[中图分类号] R1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73-01

为了解赤壁市麻风病患者防治及管理状况,根据《湖北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的要求,2009年6月,对赤壁市麻风病人开展了线索调查,并开展了中期评估工作,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根据赤壁市麻风病历史资料记载的患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乡镇卫生院、村医、民政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开展线索追踪调查。

2 结果 共发现麻风病历史累计38例(MB17例,PB21例),从1938年到1985年47年间,出现麻风病例有22年(见表1),病例呈簇集状点状分布。

表1 1938年-1985年赤壁市麻风病发病情况

3 讨论 赤壁市于上世纪的1982年起开展了大规模麻风线索调查工作,到1991年共发现麻风病患者38例,通过麻风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首例麻风病发生于1938年,但最早确诊病例为1955年,最后1例发病于1985年。38例麻风病例中,通过专业门诊发现21例,线索调查发现5例,综合医院发现5例,群众报病,家检发现7例,发病率最高的年份,是1958年2.25/十万,由于赤壁没有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对发现病人由市卫生局派专人送往武汉、洪湖、嘉鱼等医疗定点专业机构医治,主要以氨苯砜治疗为主,结合中药等。1982年后由市卫生防疫站兼管此项工作,治疗工作改为住院与在家治疗相结合办法,同时也做好院外病人服药监测和管理工作,每年对治疗病人开展随访及家属检查工作。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开支、医药费用,由民政、卫生部门解决,为病人排忧解难,保证了病人的治愈率和病人监测管理工作的开展。

全文阅读

赤脚医生的呼唤

编者按:自走进社区栏目开办以来,我们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向我们反映各方面的问题。我们也把能回答的问题尽量回复,由于版面的原因未能在杂志上一一刊登,在此表示对读者支持的感谢和我们能力有限的歉意。最近,我们收到了不同地区很多读者的来信,他们有的是个人的,有的是联名的,但不约而同地反映同一个问题――乡村医生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本期我们就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形成“本刊关注”。就让我们共同来倾听广大乡村医生发自内心的呼唤。

我们是一群常年奋斗在农村三级卫生网底的乡村医生。几十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党的教育和人民的培养,始终没有忘记“救死扶伤、实行苹命的人道主义”的宗旨,坚持在防病治病的第一线。但辛苦的付出劳动,总不被社会和政府认可,总感觉自己的工作处于很无奈和尴尬的境地,看不到希望和曙光,也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报酬。特此致一封《全体乡村医生致政府的信》给你们,并通过你们争取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关注被冷落的农村医疗卫生和底层乡村医生。

――江西新建县全体乡村医生

这段文字是署名为“江西省新建县全体乡村医生”的一封信的附言,这也是全国80多万乡村医生的心声。

“赤脚”的年代

几乎所有的来信中都提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那时候我国农村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各种传染病、地方病恣意流行。在严重缺医少药的状况下,中央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于是一大批经过选拔的农村知识青年,在接受卫生部门的短期培训后,加入了赤脚医生队伍。他们的医学技术水平虽然很低,但在宣传卫生知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行计划免疫,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处治小伤小病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赤脚医生、合作医疗、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被称为中国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的“三件法宝”。

当时赤脚医生们在各村办起了合作医疗,自种自采、自用土法上马,利用中草药和极少的西药解决了当时缺医少药的状况,解除广大农民兄弟由疾病带来的痛苦,挽救了许多生命。几十年来,赤脚医生们始终坚持着“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奋力在三级卫生工作的底层,走村串户,宣传教育着群众,倡导和推动农村卫生工作的文明发展,扎扎实实地做好各种疫苗的接种和投服工作,做着各种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和根治工作,监控着各种传染病和地方病的流行,使各类传染病在几十年中得以控制甚至绝迹。

为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方便“赤脚”医生“穿鞋”行医,赤脚医生后来改称为“乡村医生”,他们的历史定位依然是村一级的卫生人员,依然是农村三级保障网网底的守望者。

全文阅读

赤脚大学 第3期

在印度,每年都有数千名的乡村儿童参加赤脚大学的学前教育中心活动,他们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获得改善他们的现状,进而赢得未来的机会。学前教育中心立足于本地社区,由“赤脚教师”们参与教学,为孩子们提供教育、营养、防疫以及健康检查等方面的服务。

目前,赤脚大学有70多个学前教育中心,老师130多人。这些学前教育中心主要是为印度偏远地区贫困乡村的妇女提供各种儿童看护服务。有了这些农村学前教育中心,那些做妈妈的妇女就可以在她们外出工作的时候,把年幼的孩子交给她们信赖的人来看护。

赤脚大学是由环球协力员本克・莱伊(Bunker Roy)于1972年创办的。在1975年,学校在印度拉贾斯坦邦(Rajasthan)阿吉玛地区(Ajmer)斯洛拉镇(Silora)的3个乡村建立了他们的第一批学前教育中心。通过把村里的年轻母亲召集在一起,大家从中推选出一部分人,经过培训成为赤脚大学首批3个学前教育中心的老师。经过培训,社区为她们提供了场地,这些妇女成为首批老师并积极开展工作。

到目前为止,由赤脚大学协办创办的学前教育中心已达到74个,年龄在1~5岁之间的在学儿童数超过7500人。这些孩子除了在中心进行学前教育外,还获得牛奶、谷物、蔬菜等的营养补充,同时,中心还提供儿童免疫、健康检查等项目的服务。学前教育中心的老师,通过定期的培训,掌握创新的、低成本的教学材料来教育儿童,并且学习创造性的方法让儿童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

除了为学龄前儿童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学习环境,老师与孩子的母亲还定期会面,向她们传授适合当地实际、可就地取材的营养、计划生育与节育等方面的有价值信息。

通过与政府既有的健康服务组织合作,他们力求让农村的劳动妇女们理解对幼儿进行免疫和健康检查的重要性。在赤脚大学外派工作人员与学前教育中心教师的协助下,初级健康中心的员工为孩子们提供疫苗接种服务。健康检查则由赤脚医生与村级健康工作人员定期提供,让这些儿童的健康能够得到基本保证。

学前教育中心的各种组合课程使孩子们通过游戏活动、唱歌、画画等方式进行学习,同时,他们还通过图画和游戏来认识印度语的字母。此外,各个学前教育中心还提供各种科技玩具,并组织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儿童展览会,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内容,提高其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1975年开始,有超过75000名来自十分贫困家庭的儿童,通过参加赤脚大学在当地开办的学前教育中心的学习而受益。

全文阅读

小发明 大效益

在科技改变生活的今天,每一项创新发明的问世都弥足珍贵。这其中不仅包含着创新者的奋斗精神和见解行动,更重要的是对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品质的提高意义明显。陶有根历经多年的探索创新推出的“保健按摩鞋”(专利号:201120026490)成果,铸造了健康绿色的新亮点,也为幸福生活的精彩演绎、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融入新章节。

创新智慧显神奇,陶有根用其深厚的医学积淀和独到的感悟践行着自己创新不息的情怀,其“保健按摩鞋”源于传统又高于传统,呈现科技又体现科技,该创新成果给大家带来良好健康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幸福和谐产生积极的影响。

该专利产品属家庭保健按摩器具,是由特制的鞋垫(鞋垫上安装着滚动式的按摩器)和特制外套鞋(半靴式)、内装保温用的发热装置等所组成的一套保健按摩足浴器具。

脚部保健的重要性

脚对人体来说至关重要,这是因为人体的老化首先是从脚开始的。俗话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故中医认为“鼻为苗窍之根,耳为神机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脚为精气之根”,鼻、耳、乳是人体的三个方面的根本,而脚是人体总的精气之源。

中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内的各个组织器官、脏腑经络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经络学说。《黄帝内经・灵枢》中指出,足部六经的“根”在四肢末端的井穴,且解释如下:“根者,本也,部位在下,皆经气生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

100多年来,经络学说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为不少病人解除了痛苦,说明这种理论是正确的。经络学说认为,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分别起始和终止于脚部。它们分别是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通过经络关系,分别与手三阴、手三阳经沟通,共同维持着人体气血的运行。脏腑的病变可通过经络互相影响,反过来,疏通经络、气血,又可达到治疗脏腑病变的效果。如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在胃脘部有病变时,按摩或针灸该穴位可以达到治疗胃病的效果,而且疗效显著。正是根据这种原理,贴合脚部需要研制成的。所以说,脚与脏腑的关系就是整体观念的缩影。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所谓“本”就是生命的根本所在。这就明确指出了脾肾在脏腑中的作用特别重要。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皆起始于脚部,可见脚部在生命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组织。所以,只要我们能对脚部进行有效的呵护,我们就能走向健康、走向未来……

全文阅读

造福村邻的乡村医生黄炳华

黄炳华医生今年72岁,按理说这个年龄应该安享晚年了,可他却没办法闲下来,因为从四面八方来找他看病的人实在是太多。每天早上8点开始接诊,饭后又接着工作,直至晚上患者走完,最多时间一坐就15个小时。平均每天达到80多人,最多时多达133人,如此大的工作量就是一个年轻的医生也受不了,何况是一个72岁的老人。今年5月,由于过度劳累,黄医生眼睛吃不消了,出现了“复视”。他不得不限制就诊人数。

是什么原因让患者对黄炳华医生如此的信任呢?我们从患者中了解到,原因有三:一是黄医生医术高明,治好过不少疑难杂症。二是黄医生在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同时,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可以用记账方式先看病,有的是减免医药费,对于经济极度困难的是免费治疗。三是黄医生医德高尚,人品纯正,待人和蔼可亲,无私帮助患者,对待患者如同自己的亲人。

学习中医成为乡村医生

黄炳华医生是土生土长的塘下涌村人。在他十四岁那年,父母生病,不能下田劳动,他不得不离开学校,回家耕田种地,担起了养家的重担。繁重的劳动和艰难,在黄炳华身上埋下了疾病种子,导致了疾病的总爆发。头痛、发低烧、咳嗽出血,为他看过病的医生都诊断为“肺痨”,这在当时可是不治之症!面对这一沉重的打击,黄炳华没有气馁。他一边工作一边求医治病。他机缘巧合地遇到了太平人民医院的容医生。容医生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学的是中医。他见黄炳华为人聪明,心地善良,就同意教给他医术,让他学医给自己治疗,还赠给他两本医书。从此,他开始在容医生的指导下学习和研究中医,边学习边治疗自己的病,三个月时间他的病被自己治好了!随后他连续治好自己爸爸和一个亲戚的病,这些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村里的人开始找他看病。后来,塘下涌大队搞合作医疗,成立卫生站,他被派到卫生站当站长,成了一名真正的赤脚医生。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黄炳华已经在塘下涌村小有名气。改革开放后,他取得了当时还是宝安县卫生局颁发的乡村医生资格证书。除了当赤脚医生外,他还当过塘下涌大队文书兼会计、松岗镇农工商总公司办公室主任、副总经理、塘下涌村党支部书记等职,2002年退休后,重建塘下涌卫生站,自己又当起了乡村医生,2006年转型为中医内科诊所。

“乡村医生”的执业困境

黄炳华的贫病交迫和“赤脚”医生的经历,让他深深了解到农村群众贫穷患病的痛苦。他说,人最怕的就是贫穷又生病。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这些贫穷患病的人。有个叫阿辉的男子,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找了很多医院治疗,不仅花光了自己积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据医生讲,如果不赶紧换骨髓,否则只有两个月命了。就在绝望之时,他找到了黄医生。黄医生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免费为他治疗了2年多,现这个男子病情好转,可以上班了。

据了解,像黄炳华这样的农村卫生站“赤脚医生”,1975年的宝安县志记载的就有578人;上世纪80年代经广东省统一组织考核考试,达到中等卫生专业水平,领到“乡村医生”证书的,有128人。这些乡村医生几十年来,一直活跃在农村医疗战线上,为保障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救死扶伤,辛勤奉献。由于深圳两次农村城市化的特殊情况,造成这些乡村医生未能在“撤村改居”中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通过“再教育”平稳过度为执业医师,同时又不能以农民的身份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通过培训教育获得合法的执业资格,从而导致了原有的“乡村医生证书”失效。而现在,由于他们是农民身份,所以不能享受退休养老的福利待遇,城市化后还失去了自食其力的行医资格。乡村医生是广大农村极其宝贵的医疗资源,他们执业资格的缺失,不仅给自己的就业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给农村的医疗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为了解决这些乡村医生的实际困难,深圳市相关部门曾经做过种种的努力。深圳市政府做了批示:“请卫生局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精神研究解决。”市卫生局也多次就这个问题向广东省卫生厅打报告,市卫生局用变通办法来解决宝安、龙岗两区原农村卫生站及乡村医生行医问题。这个变通的办法就是,对持有原《广东省农村卫生站办站许可证》的乡村医生,给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引导其通过合法程序申报转型为个体诊所或门诊部。申报转型必须同时持有两证,包括持有当地卫生局核发的《广东省农村卫生站办站许可证》原件及原农村卫生站持证人应具有《乡村医生证书》。转型后凭农村卫生站执照换成个体诊所执照,但乡村医生只能作为投资人身份,并不能行医,而要聘用一个符合法定条件的医务人员为负责人,才能申请转型诊所。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