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晨会发言稿

晨会发言稿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感恩节晨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就要来了,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同学们分享关于感恩节和感恩的话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感恩节的来历吗?早在十七世纪初,到达美洲的英国移民遇到了天气恶劣、水土不服、粮食匮乏等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他们获得了丰收。为感谢上帝和印第安人的帮助,他们创立了感恩节。感恩节的日子一开始不固定,后来美国总统林肯把它定在了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同学们,感恩节源自西方,但是感恩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饮水思源"的古训,家喻户晓;"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人人皆知。"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那是他乡儿女对母亲的感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是人们对农民伯伯的感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是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感恩。

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感恩之情流淌出来吧。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朋友,感谢一切帮助我们的人;感谢阳光,感谢小草,感谢大自然,感谢一切让生命更加美好的东西。同学们,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就让我们心怀感恩、多做善事,做一个乐于助人、懂得感恩的百花人。

谢谢大家!

晨会发言稿:九月,感恩季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全文阅读

初中生晨会发言稿

初中生晨会发言稿

初二6班倪楚妍

行万里路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行万里路".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总把"读万卷书"作为一种追求。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也一直以来是很多人所信奉的至理名言。可其实"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一样重要,也是我们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行万里路"呢?所谓"行万里路", 就是指行动、实践的积累,因为只有多实践,你才能真正地掌握技能和方法,才能建立自己的信心。正所谓"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只有自己亲身走过,心里才最清楚。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也正是这个道理。读书是开门的钥匙,但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闻,才能补其不足!不了解生活,不关注生活,仅仅躲在文山书海的避风港湾里"读书破万卷",享受阅读之乐和书山上的一切风光景致,也不过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显得苍白、空洞而缺乏实质。

就在刚刚过去的寒假里,我们中的很多同学,就走出了书本的世界,去旅行、去实践,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寒假里,我参加了文晖中学澳洲游学团。我们先后来到了澳大利亚的三座城市墨尔本、布里斯班和悉尼。我们参观了墨尔本大学、维多利亚女王大厦、悉尼大学;游览了黄金海岸、华纳电影世界、龙柏野生动物园等诸多景点。更有意义的是,我们在文晖中学的姐妹学校------希尔斯国际学校,与澳大利亚学生一起度过了四天学习生活。在希尔斯学校,每个学生都使用平板电脑上课,除了英文、数学、科学等与我们相同的课程之外,他们还有烹饪、日文、戏剧、舞蹈等有趣的课程。我们从一开始的腼腆逐渐变得融入,从胆小逐渐变得主动与人交流,我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友谊。这些经历,无一不是书本上不能学到、需要我们去亲身经历才能了解的事。

"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透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的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同学们,让我们在"读万卷书"的同时也多去"行万里路"吧,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全文阅读

集体晨会发言稿

一、各位优秀的伙伴大家早上好!很高兴今天由我和为大家主持晨会,周末过去了,充分的休息给予我们更多的能量,那么,就让我们用自己最强大的能量喊出敬业报道!

二、当太阳还在休憩,当月亮准备睡下,不知疲倦的伙伴们开始了一天新的征程,让我们在晨操中告诉太阳和月亮,我们比他们更勤劳!

三、母亲节刚刚度过,各位都有自己的母亲,都要感谢自己的母亲,一些伙伴已为人母,人要学会感恩,不只是自己的亲人,人要学会感恩,不只是对自己好的人

感谢伤害我的人,因为他磨练了我的心志;

感谢欺骗我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的见识;

感谢遗弃我的人,因为他教导了我应自立;

感谢绊倒我的人,因为他强化了我的能力;

感谢斥责我的人,因为他助长了我的智慧;

全文阅读

保险公司晨会发言稿

开场各位亲爱的伙伴大家现在好,感谢大家的回应,仲夏的7月,高温流火,但是我们按时相聚于此,非常高兴在今天的晨会见到各位在座的每一个伙伴!首先对各位的按时出勤表示由衷的感谢,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正常出勤的自己。

晨操每个胜利都是团队精神的写照,每一点进步都是伙伴们相互鼓舞和激励的结果。**人就是在这种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中一路打拼中成长起来的。现在就让我们以一曲晨操《向前冲》展现我们团队的文化士气,请全体起立,有请我们会跳的伙伴上台来带动一下。

非常感谢刚才为我们献上精彩晨操的各位伙伴,他们不但在工作上是业务精英,同样在舞台上充满活力与自信,充满迷人的风采,让我们再一次用热情的掌声向她们表示感谢!那么同时相信一首快乐的晨操过后呢能激发我们快乐的心情,也希望我们的团队都能拥有高昂的的士气和人气为我们带来好的业绩。

信息我们说天天都有新鲜事每次晨会的这个时候我们都要准时为大家打开信息窗口,及时的了解我们身边的信息,掌握新的资讯,掌握社会最新动态,帮助我们开拓视野,积累与客户沟通的素材,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关注一下今天的信息。

所以大家一定要通过这则信息知道,我们的保险市场还没有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小,我们国民需要我们把保险深入到他们每一个人心中。我们一定要把保险当成自己的爱心事业去做。

喜讯我们携手并肩、我们激情飞扬,荣誉路上向前冲,与胜利同行,让我们加快步伐、抢占先机、展我风采、在荣誉之路上争向前,下面就我们一同进入今天的喜讯报道,看看谁在荣誉之路上冲在前面。

心得七月,是流火的季节!同时也是耕耘的季节!耕耘中我们继往开来,汗水与泪水铺就了腾飞之路!信心和勇气编织不朽的旗帜!今天我们相聚在此,共同分享真诚中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喜悦!下面接祝大家热情的掌声欢迎×××为大家爱做心得分享。

专题让我们再次把感谢的掌声送给×××伙伴,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要有一个良好的从业习惯,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够提高自己,锻炼自己,成长自己。下面就有请×××经理带出今天的专题。

全文阅读

老教师三十年教龄颁奖晨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个诗意盎然的季节,在这个让人难忘的场合,很荣幸能作为青年教师代表,作为老教师们的徒弟,在此表达我的心声。

两年前,当自己来到百花,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当老师每天的辛劳和快乐。然而刚刚站在这里戴着金牌的三位老教师却坚持不懈地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走过了漫长的三十年,这不由得让人由衷起敬。三十年的诚心守护,无怨无悔;三十年的爱和心血,润物无声。

说起三位满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每每心头泛起一阵阵感动。汪月娥老师是孩子们的品德老师,她总是激励我,说我们班的班干部培养得很好,班级管理得很不错,这不经意的表扬常常让我信心百倍。谈到叶敏玲老师,我要说的不是每天都能吃到他的水果,而是她教会了我要用贴切的方式去向孩子们传授知识,教会了我把百花当作自己的家。李春霞老师是我的师父,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不顺心的时候,她总能面带微笑,细心地开导我、教导我,在我的心底她真的就像妈妈一样。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今天的隆重集会,是对老教师三十年辛勤耕耘的敬意和肯定。然而,惜春长怕花开早(辛弃疾),作为老教师的徒弟,我真的很不欢迎今天这个日子的到来,它让我意识到离别开始进入倒计时。我多么想能把过去和三位老师一起工作的记忆凝成一块晶体,永远佩戴在胸前,激励自己勇敢前行。也希望其他的青年教师和我一起记住这些老教师,以这些百花的精神脊梁为向导兢兢业业,在百花这片沃土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祝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愿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大家!

感谢——在学校举办的"向三十年教龄以上老教师致敬"大会上的讲话

首先,我感谢我教过的所有学生!因为我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可是学生却给了我很多很多,因此我感谢学生!我感谢学生——给了我自信,激发了我无穷的工作热情和灵感;我感谢学生——给了我幸福快乐,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我感谢学生——给了我使命感,让我的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全文阅读

清晨,从诗意中醒来

婉如清扬的前言絮语

第八届放胆作文大赛,我们的第八年,我的第二年,你们的每一年。

历时一个多月的放胆作文大赛,选稿定稿发稿终于完成,在此感谢这段时间里一直关注比赛状况的星星们,虽然有时接电话接到耳朵抗议。

想起五月初的时候,就有读者打电话来问比赛的稿子开始拆阅没,那会儿,自己正抱着图书馆借来的《哈瓦那的阳光下》一个劲儿在那边小资着,不禁心虚地看看箱子里堆得满满的雪片稿件。开始想念临杰,快点回来吧,回来就可以拆阅稿件了。

终于,临杰大树回归编辑队伍。于是,我们的放胆之旅正式开始了。

每一个杂乱忙乱的夜晚,每一个充满诗意的清晨

这是我们的第八年。

每个人都做好了奋斗一个月的准备。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每位编辑。

全文阅读

从“敢说”到“会写”

从2001年创办《黑龙江晨报・声音》到2008年改版推出《黑龙江晨报・朝闻道》和《黑龙江晨报・世说新语》,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过了风雨兼程的九年。有幸作为见证人和参与者,我目睹了它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发展历程。在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作者的细心呵护下,它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不少教训。比如,从稿件的“敢说”到“会写”,包括如何判断、选取、编辑,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判断是编辑工作的关键,刚刚接手这个版的时候。激动不已。热血沸腾,这一方面与“小马乍行”有关,但更主要的是,自己对报纸言论(杂文与时评的总称)有一种较为偏执的认识。言论是什么?它是抨击丑恶、赞扬真善的锋芒利刃,它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之神。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没错,但在具体的写作、选取、编辑稿件中,无不以“敌对情绪”为立足、“街头骂战”为核心。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自己倒是痛快了,但并未获得预想的读者肯定和社会反响。激愤的情绪若没有理性与智慧的驾驭,则极易走向偏激与盲目的深渊。一篇文章若其核心观点是偏颇的,是逆社会发展规律而动的话,无论它读起来多么解气,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而只有文章中作者闪光的思辨智慧和独到前瞻的观点才能启蒙民众,感染读者。

在与热心读者反复沟通、报社同事屡次探讨之后,我们很快从泥淖中摆脱出来――指责、攻击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如何鞭辟入里地指出社会顽疾才是最重要也是比较难做的。“乱”棒永远打不出认同,以理服人才是最高境界。在全社会法治意识、权利意识日趋强化的当下,简单的“激愤”言论要么“火上浇油”,要么“无人理睬”。我曾接到被批评单位读者的电话,“唱高调谁都会,你们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判断”之后就是如何“编辑”了,版面要想在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归根结底,秘诀只有一个,即千方百计增加可读性,让读者思想的兴奋,最始终和编辑思想踩着相同的鼓点。一起翩跹起舞。以往版面在选题上比较热衷于制度拷问,在论理上表现为复杂的逻辑推演和繁琐思辩,这样的版面也仅局限于精英间的小圈子对话。无法实现和大众读者的融合。概言之,这样的言论因可读性差而曲高和寡。如何让深邃的思想与阅读的美感巧妙结合。就是一个关键问题了。

首先,注意灵活运用“专家类”稿件。评论作者要当“杂家”,有广博的知识,同时,还要成为“专家”,需要将所论述的问题研究透彻。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

其次,组织稿件的风格要注意“平易近人”。切忌板着面孔,像上级教育下级、父母批评小孩一样教训读者。如果编辑把自己与读者的关系看成是平等的,在修改编辑稿件时,能用讨论问题的方式,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读者阅读起来效果就会好很多。而这些通常要在字斟句酌的细节上加以注意。例如,尽量少运用尖酸刻薄的言辞等等。

“朝闻道”和“世说新语”是集纳八方之言的舆论平台,是读者抒发对家国天下种种见解的精神家园。所以,在较多采用专业作者稿件的同时,也尽量多地采用普通读者的来稿,力争让更多的读,者在这个张扬观点与个性的舞台上与我们“共舞”。与专业作者相比,民众自己写的时事言论在读者中间更能引起关注。也更能缩短报纸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从而产生互动效应。广大读者可以就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发表意见,甚至可以就一些热点问题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进行思想交锋和理性争辩。当然,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如何掌握好言论的“情绪温度”,也是关系到可读性的重要问题。

有深邃思想内容的言论,不一定需要用华丽的词藻来粉饰,更不需要冗长、繁琐的论述:而说理精练的文章,往往更能表现真切、朴素的思想感情。内容实事求是,语言质朴畅达,这样的文章,往往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当然也更具可读性。“朝闻道”和“世说新语”还有一个选稿原则就是该长则长,能短则短。

全文阅读

孙伏园:他走了,副刊死了

《民国那些人》

作者:徐百柯

出版者:中央编译出版社

如果《晨报副镌》的编辑孙伏园不出那趟差,也许《阿Q正传》会写得更长。

其实,阿Q本就是被孙伏园“催生”出来的。据鲁迅回忆,“他(孙伏园)来要我写一点东西,阿Q的影像,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但我一向毫无写他出来的意思,经这一提突然想起来,晚上便写……”

从1921年12月4日开始,《阿Q正传》在孙伏园编辑的《晨报副镌》上连载。鲁迅说,孙伏园“每星期来一回,一有机会,就是:先生,《阿Q正传》……明天要付排了”。

在曹聚仁的笔下,我们能看到,孙编辑的催稿艺术可谓“已臻化境”:“(孙伏园)不仅会写稿,会编稿,而且会拉稿;一脸笑嘻嘻,不容你挤不出稿来。我们从周氏兄弟的随笔中,就可以看到这位孙先生的神情。圆圆脸,一团和气,跨进门来,让你知道该是交稿的时候了。”

孙伏园接替编辑《晨报副刊》,最初叫《晨报附镌》,是他请鲁迅起的,结果写报头的书法家写成了《晨报副镌》。后来,徐志摩接替孙伏园,改名为《晨报副刊》,“副刊”一词方始确定下来。

全文阅读

报纸夜班编辑的职场原生态

对夜班编辑而言,若一直兢兢业业,大多数人最终都会走上管理层,由最开始的实习编辑、见习编辑,做到编辑、首席编辑,之后是编辑副主任、编辑主任,最后走向编委会成员,有能耐有抱负的,还可当上总编辑。

某日深夜,记者回家打车,出租车司机聊起了他们夜班工作者的辛苦,“当你们在梦里熟睡的时候,我们却还要奔跑在各个城市主干道的马路上”。的确,夜班医生护士、的哥的姐们等夜班族常年要上晚班,生物作息已经和家人颠倒,那份酸涩自是不可言。但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接触到自己的同行高君,一个干了15年夜班的编辑,说起这份苦涩,他却是那么坦然,并欣然接受和享受着当前的工作。

大凡报社或是某些网站,都有夜班编辑,而在新闻单位,夜班编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其实,夜班工作性质与白班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时间。夜班编辑每天下午4点上班,凌晨2点下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文字高手,却深居简出;他们过着晨昏颠倒的生活,却是在别人下班的时候开始工作,在家人进入梦乡后孤单地走在回家路上。

夜班编辑有着做不完的版面和节目。太阳每天早晨都会从东方升起,和太阳一道来到读者或观众身边的,是每天散发着墨香刊载着新鲜内容的报纸,是电视台或广播电台里的新闻早班车。政府的中心工作,社会生活中突发事、新鲜事,无一不需要经过夜班编辑的梳理才能走上版面。

工作15年,谈起变化,高君说:“很明显的感觉编辑的对象在变,过去是以编通讯员稿为主,现在每天编的是记者稿或网稿。互联网时代,报纸拼不过网络,所以很大一部分稿子,来源于网稿,通过编辑的功力,把稿子做深做精。”

说起遗憾,高君表示,夜班编辑有着说不完的遗憾。虽然想出好点子、制作好标题、编辑好版面、播出好节目和实现零差错是每个新闻编辑的不懈追求,但新闻是一项遗憾的艺术。夜班编辑对工作中每一道工序都前后揣摩,可只有第二天见到印出的新报纸、播出的新节目,才知道未能做到尽善尽美,这里那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足,又落下些许无法弥补的瑕疵。

家人的支持至关重要

全文阅读

和灾区群众的心一起跳动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的直接指挥下,重庆各大媒体迅速派出记者,赶赴重庆梁平和四川灾区,对抗震救灾进行全方位采访报道。在四川灾区,活跃着一支由200多名重庆记者组成的新闻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在国家级媒体上发稿3237条,市属主要综合类报纸推出2437个版,刊发各类文字、图片24084条(幅),电视、广播发稿量超过23000条,“华龙网”、“新华网重庆频道”、“中国当红网”等全市主要新闻网站发稿25000多条。市委书记在慰问赴灾区报道的新闻工作者时说:“在大灾面前,重庆人民有情有义,新闻报道有血有肉,我市新闻工作者夜以继日,忘我工作,及时、生动、大量地反映了救灾一线的感人事迹,激发了全市人民的热情,你们的表现也同样感人!”

6月21日,重庆市委宣传部举行全市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工作总结表彰会,授予《重庆日报》科教新闻部等51个单位“重庆市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授予包括本社伍成福、殷恕、黄佳渝在内的95名同志“重庆市宣传文化战线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获奖代表张永才讲述的《重庆晨报》的故事,就是重庆媒体的一个缩影――

从地震发生那一瞬间起,《重庆晨报》人的心和灾区群众的心就在一起跳动――

灾难中,我们赶到第一现场

5月12日14时28分。年轻的摄影记者张锦旗刚完成采访回到家中。这时,地震发生了!张锦旗光着脚逃到大街上,他唯一带出来的东西是相机。于是,这个下午,市区的大街小巷上闪现着一位光脚记者的身影。

张锦旗的表现仅是《重庆晨报》团队的一个缩影。地震发生后,在通讯完全中断的情况下,分散在全市采访的记者自觉投入到抗震救灾的采访中。

20分钟后,《重庆晨报》在街头召开编委会,决定成立汶川采访报道组。10多位编辑记者主动请战。仅仅一分钟,编委会确定了8人报道小组:摄影部主任鞠芝勤,他的女儿即将参加高考;文字记者冯超,他当时正发着高烧;摄影记者甘侠义,他当天上午才动了眼部手术,一只眼睛还包着纱布……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