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镇化规划

城镇化规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城镇一体化的重视程度加大,城镇和城市以及出现了新的变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对新型城镇和城市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新型城镇和城市规划的策略,目的是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能够更好的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关键词】新型;城镇;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一、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关的配套设施在城市生活中的建设无疑是有非常大的必要,因此新型城市规划要根据现代人民的生活现状进行针对性性的设计,一方面要保证城市在规划方面的科学性,生活区和生产区需要尽量的分开,另外一方面要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上,尽量全方位的进行配套设施的建设。

二、新型城镇和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1、缺少对居民精神需求的关注

首先,在城市中,居住环境应该是有相应的医疗,教育,以及休息和工资的场所,因此对于这些场所是需要合理的在空间上进行安排。目前在小城市居民的规划过程中,仅仅是考虑到居民物质生活上面的满足,对于精神方面几乎是不受到任何的重视,例如目前很多小城市的小区虽然是有部分的绿化面积,但是这些绿化面积是没有完全达标的,而且由于目前房地产事业的导致了现在小城市大量的拆迁,环境更加的恶化。

全文阅读

城镇规划优化措施探究

【摘要】本文就新时期城镇规划如何更新传统模式,引入优化措施提升规划管理水平展开探讨。对优化城市规划建设效果,创设显著效益,营造生态、环保城镇环境,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城镇规划;优化;措施

0.前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日益深入,城镇规划工作日益重要。新时期,该项工作更突显了自身显著特征,即城镇应用土地资源体现出明显更新变化特征,并对农村领域形成了规模化影响。随着建设用土地资源量的持续提升,其内部体系也形成了不断变更。另外小城镇规划建设阶段中土地资源涵盖多样复杂的生态能源,倘若不做好规划建设,必定会对绿色基础、生态体系形成不良影响,淡化生态支撑、调控与传承历史职能。因此规划实践阶段中应做好动态观察与生态管控,优化城镇规划建设效果,提升综合管理效能。

1.城镇规划应引入动态发展理念,优化实践效果

1.1基于动态环境状况实施规模规划

新时期,城镇规划工作对美化社会环境、实现生态环保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城镇规划建设中工程规模的持续扩充与用地特征的变化更新,加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环境波动因素会日益凸显,并对城镇规划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投资方队伍更加丰富,基于不同利益目标会对规划用地限定标准有所触及甚至是突破。虽然有偿应用土地体制不断更新,然而开发商过分注重利润效益,会令规划管理效能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地方财政管控分权模式,过分注重财政收入扩充,也会对城镇规划相关工作形成负面影响。再加上城市化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乡镇产业的持续扩充,也会对城镇规划形成激励效应。该类综合影响因素对传统城镇规划模式形成了严峻考验,迫切需要全面改革。为此城镇规划应有效更新时限模式,基于人口规模与城镇规划时限具有显著差异、用地需求超出时限目标的状况,应逐步引入规模规划管理理念,即新时期城镇规划应避免受到期限约束,应基于经济发展特征状况、需求为根本目标。城镇体系生态属性决定,其始终处于不断发展、扩充动态模式中,因此其各个连续阶段均与人口数量、用地规模、建设形态、结构布局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树立规模规划理念,明确对应协调,关注城镇规划建设的良好规范性、滚动发展性,进而立足长远,做好弹性优化与动态管理部署。

1.2引入弹性规划理念,提升城镇规划水平

全文阅读

新型城镇化规划落地

关乎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增长动力和2亿农民工去向的新型城镇化方略,在2013年底终于有了明确说法。12月12日,一再推迟的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促进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规划(下称规划)。

新型城镇化实质是农民的市民化,这已成各界共识。但围绕城镇化的实现路径、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体制问题,各界存在较大分歧。此次会议通过的《规划》,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此前争议不休的一些重要问题。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中国城镇化的基本方针。”一位官员说,规划同时强调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旨在实现人口的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

国家发改委牵头完成的《规划》初稿,更倾向于城市优先发展模式。规划涉及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并提出将在未来十年拉动40万亿元的投资。这一度让地方政府为之振奋,地方投资冲动亦十分强烈。

此后,这一方案进行了大幅度修改,至其完稿,已与初稿大相径庭。例如,城镇化路径由过去的大城市带动模式转变为更加侧重中小城市、城镇发展模式。由于牵涉部门众多、利益多元,在城镇化会议召开之际,类似争议不止。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11月28日曾表示,过去的城镇化更多是土地的城镇化,今后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户籍改革的措施,将分为四类城市,分类推进,下一步还会有具体的方案”。

在“地”的问题上,未来将会强调健全用途管制,合理供给城市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现在住宅用地供应紧张、价格过高,而工业用地供应充足、价格偏低,未来要通过价格机制,压缩工业用地规模。

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传闻,并不在此次会议决策议题上。目前开放的只有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全文阅读

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规划问题分析

【摘 要】我国处于城镇化加速期, 城镇规划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地位将日益突出。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规划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城镇化 城镇规划 研究

一、城镇化进程中城镇规划的概念及作用

1.1 城镇规划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提及的城镇规划,包含城镇体系规划、镇规划、城市规划、乡规划及村庄规划这些内容。城镇规划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政治、文化、经济及社会生活等,是一项具有较高战略和全局性、较强综合性的统筹工作。科学开展城市规划,必须遵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从实际出发,做好全局部署与规划工作。并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远、经济建设同社会发展、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等复杂关系。

1.2 城镇化进程中城镇规划的作用

城镇规划是一种操作性强的政府行为,以推动区域发展为目标,有利于政府制定科学决策。合理的城镇规划能促进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城镇建设的重要保障。第一,城镇规划能宏观调控和指导城镇建设,能调节城乡人口及收入分配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第二,在城镇化进程中,开展城镇规划要遵循超前有度、按需发展的原则,减少城镇建设中因多次拆建而造成的大量损耗浪费。第三,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规划是区域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提供者,是处理三农问题、减少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目前城镇规划中面临的问题

全文阅读

城镇化规划的核心账本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初步编制的中国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望在三中全会后不久出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该规划总述部分之后提到的首要问题,并单独成篇,凸显要义

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总纲,中国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该规划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初步编制,日前已经完稿,近期将在多个部委会签,而后报请国务院讨论批准,并有望在三中全会后不久出台。

该课题组的一位成员对记者介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该规划总述部分之后提到的首要问题,单独成篇。由此可见,这一版城镇化规划紧扣“人的城镇化”主题,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关键任务。

据记者了解,从发改委人士到相关专家,都将支出成本视为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问题。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难点表面上是各项制度改革进展缓慢,本质上却是制度改革背后的利益格局调整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问题。”今年7月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6)》对市民化成本问题如是描述。

市民化成本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公共成本,主要由政府承担,其中包括城镇化建设维护、公共服务管理、社会保障、随迁子女教育、保障性住房投入等;二是个人成本,主要包括农民工生活、住房和自我保障等成本支出。

上述报告指出,公共成本全国人均为13.1万元,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7.6万元、10.4万元和10.6万元。撰写上述报告的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农民改居民”的公共成本更高,大概在20万元左右。

全文阅读

城乡统筹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的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也是越迈越大,如何合理的进行城乡统筹规划,解决城乡统筹规划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如何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积极引导城镇化朝着健康发展的道路继续下去,是一个不得不深刻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统筹,规划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会议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可见其重要性。

1、我国城乡规划现状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和乡村作为人类聚居空间的两种基本形态,各有特点、密切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促进。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实行城乡统筹规划,而城镇化任然是城乡统筹规划的研究重点。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2000年至2010年,城镇人口由4.6亿增加到6.7亿,城镇化水平由36.22%提高到49.95%。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群、都市圈迅速崛起,现有城市657个,建制镇19410个,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2]。而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51.27%。

但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还面临的一些丞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格局,如何开辟新型的具有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等等。另外,统筹城乡规划,稳妥推进城镇化还应着眼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综合考虑城乡空间社区结构迁、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等方面。

2、坚持城乡统筹,完善城镇功能

全文阅读

城市化风潮下小城镇规划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发展小城镇,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我国确定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城镇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生态文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一大批具有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中小城镇脱颖而出,在推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些小城镇规划成功的案例也成为其它城镇效仿的对象,生搬硬套一时成为城市化的风潮,从而造成很多城镇沦为“二手”,无意间失去了个性的特点,陷于模仿的泥潭。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小城镇规划和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化风潮;小城镇;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以及全球化经济浪潮的推涌,小城镇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内不可抗拒的经济规律,城镇化工作的开展已经汇聚成一股时代主潮。在城市化风潮中,相伴而来的是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差异的融合,所以人们必须与时俱进,加快小城镇的现代化发展,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但是在迅速转变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城镇化工作需要我们如何保障小城镇农民的根本利益、如何构建一种新的文化生活观念使人得以安居、如何让小城镇发展中不迷失方向,不造成假城市化和“城市病”的出现,如何提高小城镇规划设计水平,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则是需要谨慎对待与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小城镇规划就是对城市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

城市化风潮下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

小城镇是城乡统筹规划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城市与农村的重要通道,也是一定区域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小城镇规划其研究的是城市的合理布局、未来发展和工程项目建设的综合安排,它是一定时期内小城镇发展的蓝图,是建设的重要依据。小城镇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要求,预见并合理统筹安排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力量的推动下,我国城市迅速发展,小城镇蓬勃兴起,农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小城镇规划在促进经济建设、调整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利用土地、改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协调各项建设等起到了领军的作用。所以在大规模进行城镇建设的今天,充分认识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城市化风潮下小城镇规划凸显的问题

全文阅读

浅析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规划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实施的核心在于如何科学地因地制宜布局和规划,否则就会面临很对问题。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协调;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城镇化的主要问题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保持了较高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城镇化水平从1977年末的17.5%提升到2012年末的52.6%。城镇化已经成为解决就业、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01年,在国家十五规划中首次把城镇化作为一个独立专题提出,城镇化上升到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逐步走入各级政府的计划和议程,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青睐。然而由于更多的焦点关注到提高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上,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城镇化的发展质量,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1城乡矛盾在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是逐步拉大的。农村地区在收入水平、设施水平和福利保障等许多方面都与城市存在着较大差距。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管理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大量进城农民不能在城镇定居,不能享受市民待遇,二元矛盾并未得到改善。1.2 资源与环境问题城镇化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的承载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降低了环保门槛,许多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土地利用不够集约,大量土地闲置,土地资源浪费。此外,中国的城市扩张还面临着资源紧张的压力。目前中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其中有114个城市严重缺水。而能源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许多城市的发展。2.城市规划与城镇化的关系城市规划学科是伴随着城镇化进程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发展早期,城镇化进程缓慢,城市规划学科也处于萌芽阶段,理论体系很不完善。工业革命之后,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迅速扩展,大量人口向城市集聚,导致了后来被称为“城市病”的大量城市问题。现代城市规划就是为了解决“城市问题”而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规划理论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分散主义和集中主义两种理论趋势。前者以霍华德、沙里宁、赖特等为代表,认为城市的各种问题的产生是城市中心过分拥挤造成的,主张分散的城市结构,与大自然亲近,有很强的人文主义色彩;后者以柯布西耶为代表,对现代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充满信心和渴望,体现了理主义的思想。针对不同的城镇化模式,产生了不同的城市规划思考。在这之后,随着主要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趋于稳定,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走向多元化,关注点深入城市的经济、地理、社会、文化与空间等多个方面,城市规划与城镇化的关系更加紧密,城市规划的好坏成为城市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3.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城市规划应对3.1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水平预测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测算的重要依据。城镇化水平的预测和城镇化策略的制定,应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既不能“人为抑制”,也不能“拔苗助长”。要根据不同城市的区位资源条件、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建设,走多元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科学地制定城镇化的发展目标。要正确处理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的关系,近期规划目标作为实施目标,远期的发展规模和质量目标要有弹性。3.2结构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城镇化的研究不能就城市论城市,而应从宏观层面,从区域规划角度入手,统筹区域内的城镇结构体系。要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建立合理的等级体系和职能分工,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引导、调控和保障区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和城镇建设,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格局。3.3环境友好的城市发展模式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所能支撑的城镇规模和容量。必须改变传统的城市规划思路,城市发展规模的预测不能仅仅考虑人口规模的无限增长,而应首先立足对城市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的研究分析。将城镇化发展置于整个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中,综合考虑区域的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重要因素,按照区域环境承载力确定城镇化的发展规模、速度及其布局,保持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协调。3.4统筹协调的城乡关系对城乡产业发展、城镇空间布局、公共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保障等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破除城乡二元化的体制,为农村 人口向城镇转移和聚集、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条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切实增加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和容纳能力,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将社会保障与农地产权剥离,为农民进城及失地农民提供公平的社会保障。

3.5健康强大的城市产业结构

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化的推动,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动力推动。应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3.6公平公正的城市服务设施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保障社会公平。通过城市规划手段,公平公正的配置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等公共资源,合理引导城市人口的集聚和疏散。同时,通过合理的规划,提供完善的保障性住房体系,优化居住空间布局,妥善处理居住与就业的关系。同时,通过改善住房、绿地、公共空间、社区服务等人居环境,提高城镇生活的品质和质量。

全文阅读

城乡一体化中的小城镇规划

摘要:东坑镇是陕西省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典型城镇,通过对靖边县东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提出在小城镇规划阶段,必须以镇域为规划范围进行城乡一体的总体规划,明确小城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合理利用土地等资源,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东坑镇;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

1规划背景

1.1 东坑镇基本概况

[]东坑镇是陕西省批准建设的“重点示范镇”,是榆林市的重点镇之一,位于靖边县西部22公里,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结合带,307国道、青银高速公路和太中银铁路横贯东西。全镇总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有耕地20.2万亩。全镇辖19个行政村,172个村民小组,有农业人口13000户,总人口52866人,是靖边县面积最大、农业人口最多的农业乡镇。

1.2 机遇与挑战

陕西省在落实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提出了加快重点示范镇建设,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此外,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也将对靖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机遇。

但本地区也存在着许多必须清醒认识的问题。目前阻碍东坑镇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全文阅读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

摘要:通过对统筹城乡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将村镇规划的行政从属性以及城乡作为城乡发展不同行政级别的空间差别之间矛盾为主,当前村镇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行政主体和城市空间领导形态关系矛盾、农村的总体导向与城乡统筹的矛盾、土地综合利用和管理的权限矛盾等等,对于村镇整体规划而言,其受到具体项目审批、规划从属以及规划科学制定等反面因素的制约。故在本文中主要对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字:新型城镇化;城乡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 一) 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通过几年来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生产力有了较快的发展,农村剩余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因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历史欠帐多等先天因素,及户籍管理、生产经营、土地产权等城乡二元制度缺陷,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县区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三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关口”。在此情况下,仅仅依靠农村内部的改革与发展,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不仅降低了农民变市民的成本,而且解决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为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从而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另一方面,加快城镇化建设能够增强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力,促进产业、科技、资金和信息向农村流动,更好地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支持“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现实选择。

( 二) 新型城镇化是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加快城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增加城市人口,由此带来住房、教育、卫生和对其他消费品的直接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内需市场; 另一方面,又可以拉动投资,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笔者所在的临沂市近几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2003 年以来,我市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2 个百分点,每年有16 万农民转为市民,带动100 多亿的固定资产投资及3 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年均拉动生产总值约4 个百分点; 另外,城镇化本身有利于规模经济产生和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