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诚信道德教育

诚信道德教育范文精选

诚信道德教育范文第1篇

《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打借条。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儿子叫到家,把一千两黄金还给他。但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受,笑道:“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条,也没有口头告诉我有这事。”蔡嶙说:“借条就在我心里,不在纸上,心中的诚信才是根本,你父亲知道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才没有告诉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岂能失信呢?”最后还是把黄金还给了他。该故事发人深思之处在于蔡嶙所言,借条、契约、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约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诚信更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没有道德上的“慎独”自律,就可能去钻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义务于不顾。

人们对道德规范的敬重,人们心目中的诚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严,就是人们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种实践理性,它要解决的是“我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我应该怎么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应该怎么做事?二是我应该怎么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后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过前者表现出来。道德信仰涉及这两个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个方面。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理想目标的确认和笃信,是对怎样做人的设定,是对理想人格的设定。道德信仰以人格来证明或显示人性的神圣和尊严,显示人的价值。一种道德信仰的确立,代表着一个道德价值体系的形成,又是对人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观念、道德动机的整合,从而将人们的各种关于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价值观念统一起来,形成一个高低有序的道德价值观系统,成为规范一个人全部人生活动和行为选择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为一个价值系统整体,道德信仰又对道德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所说的“诚”是真实无欺的意思。天是真实无欺的,人也应该追求真实无欺。达到至诚就能使人感动,达不到至诚就不能使人感动。荀子也重视“诚”,认为“诚”是所有德行的基础。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把“诚”当作最重要的道德观念的是《中庸》。《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可见,至诚是一种尽性知天并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这是中国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过神学,而从人性与天性、人道与天道的合一,从相信人性善并通过尽性知天的途径,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经不起利益的诱惑,做出了很多伤天害理之事。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当前,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在加强诚信教育中,我们应高度重视道德信仰的重要性

诚信道德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诚信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经济学

1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经济学含义分析

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应该是会计从业人员所应该具备的高贵品质,同时也应该是会计行业、乃至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笔者认为,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当前,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从基本内涵和扩展性外延两个角度分析。

1.1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的经济学含义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一方面,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应该是会计人员在使用专业技能服务于从业主体过程中,能够依据客观、真实的经济业务内容为依据,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准则的相关要求,能够遵守伦理诚信和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能够在对会计信息的供给方面满足相关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全局的发展。另一方面,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客观性、真实性的呼声越高,就越是能够给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以正确的引导。也就是说,失真的会计信息市场一旦消失或者减小,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市场就会越宽广,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会计人员选择诚信、选择遵守职业道德。笔者认为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的经济学含义可以理解为:在会计信息的供需关系中,供给方能够如实提供会计信息给需求者,需求者则能够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满足供需平衡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1.2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经济学含义

当前,我国所开展的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则是以我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通过政府、高等教育机构、其他教育机构组织开展的一系列以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以专业人员诚信品质和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为目的专门教育。从经济学角度来说,通过专门的、高质量的、有效的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为行业提供更加可靠、更加诚信的高质量会计人才,一方面通过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服务效率为经济的发展增添动力,一方面则可以通过提供高诚信、高职业道德水平的会计人才,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2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成本分析

从对象角度分析,当前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是面向专业学生的,可以是面向已从业人员开展的继续教育的,也可以是由单位组织开展的针对单位内部的会计人员的专门的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成本则应该是指教育的组织方面、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用人单位等相关单位和个人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所放弃的其他产量价值。

2.1收益性机会成本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收益性机会成本指的是教育相关者所放弃的其他最大收益。如果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投入不用于教育,而专用于其他投资所能够获得的收益所构成的机会成本。由于当前我国用于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投入一般情况都是伴随着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实际开展而开展的,专项投入微乎其微,这样便导致了所有可能产生的收益性机会成本很小。

2.2时间机会成本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时间机会成本则是指教育相关者所放弃的能够从事其他事业的时间所有可能创造的时间价值。如教育组织者所放弃的其他行政、事业事务的可能;教育者所放弃的其他教育、学习生活时间的可能;受教育者放弃的学习其他知识的可能以及用人单位所放弃的其他时间价值的可能。

3结论

当前的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成本虽然不能够构成实际意义上的收益、成本,也不能够记入企业的账面,但它是却是组织开展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决策者进行最优决策所必须考虑的现实的因素。一方面,决策者必须要积极分析机会成本,对各种教育组织方案进行考察、分析,全面了解各种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为最优教育决策的确定奠定坚实的经济学基础;另一方面,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使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匹配,更好地提高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率,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势必要对其机会成本的视角分析成果进行合理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决策的最优化,以充分发挥其时效性。

作者:赵婧一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诚信道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诚信道德教育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B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41-01

社会岗位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使得正处在发展阶段的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学生成绩层次不齐,不仅给高职院校的诚信道德教育带来了难题,也造成了高职学生的诚信道德严重缺失。不管是在校园里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高职校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现象频频发生,这些问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因此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加强高职校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有效引导高职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

1.对诚信道德教育的认识

人无信不立,自古以来诚实守信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道德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数量庞大的高职学生也是我们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的诚信道德教育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诚信道德风气。完整地品的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动机和需要等因素。因此对高职院校诚信道德的教育不应只是纯粹的诚信知识教育,它还应该涉及到诚信道德情感、信念和行为,只有这三者相统一才能实现诚信道德教育。高等教育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培养引导学生对诚信道德原则、行为规范及其社会意义做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使得他们在实践中理性地作出判断和决策,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

2.高职校诚信道德教育的缺失现状

2.1 社会因素造成的诚信道德缺失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期,由于法律体系的不完备对诚信道德教育的制度规范不够详细,使得社会上的诚信道德发生了扭曲,为了追求利益而违背诚信道德的事情频频发生。整个社会诚信道德丧失、偷税漏税、、坑蒙拐骗现象层出不穷,自私自利的社会风气不仅对整个社会的诚信道德风气发起了挑战,也对对高等教育学生的诚信道德意识产生了不良影响,对学生走向社会以后的行为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的影响,不良社会风气的引导使得社会中的诚信道德丧失越来越严重。

2.2 学校的教育问题造成的诚信道德缺失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成才的摇篮、是接受教育的伊甸园。但是社会上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许多高职院校过分注重学校规模的扩建却忽视了对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缺乏了有效地教育手段、制度和措施,导致了学生诚信道德的薄弱或缺失。虽然在某些院校设置了专门的课程对学生的诚信道德进行了教育,但由于学校的程式化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消化吸收,[1]也造成了诚信道德教育的不到位和诚信道德教育的缺失。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诚信道德的引导教育不够完善也是造成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中诚信道德教育的不完善不仅对学生之间的相处出现了问题也为以后走向社会的社交埋下了隐患。

2.3 家庭因素导致的诚信道德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诚信的行为对孩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家庭中家长对孩子诚信道德教育的忽视也是造成诚信道德缺失的重要因素。现实生活中,家长制注重工作和事业忽视了对孩子诚信意识的培养,在工作中,家长对工作生活得种种处理方法也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中的诚信道德缺失也往往导致家庭中的不和谐,引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孩子的诚信道德缺失,甚至还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

3.高职院校诚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3.1 诚信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实守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信仰是诚信道德的最高境界和要求,诚实信用内含着道德修养的方法、境界和能力,忠诚信义是诚信道德的最终归结。因此民族传统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3.2 加强诚信道德培养是社会生活的要求

人无信不立,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都是需要诚信作为基础的,在生活中要与人交往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日渐成熟、情感和内心日渐丰富,诚信道德便成为了立身和立业的基础,[2]高尚的诚信道德品质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

3.3 诚信道德教育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各个岗位的竞争力也不断提高。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准则,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诚信道德都是职业生涯中永恒不变的准则。面对巨大的市场压力,高职院校学生要走向社会必须具备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因此,诚信道德是高职学生的立身之本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

4.加强高职院校诚信道德建设

4.1 营造良好诚信道德的社会环境

诚信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社会的诚信氛围对学生诚信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因此要健全诚信法制,加大对不诚信现象的惩罚力度,加强舆论监督,强化诚信道德意识,营造良好的诚信道德环境,形成良好的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

4.2 净化校园环境,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良好的校园道德环境对学生诚信道德意识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学校首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形象,按规章制度办事,另一方面,要健全诚信教育课程改革,成分利用教育技术,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模式不断对学生的诚信道德意识进行培养。学校不应该只注重成绩,应当将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3]加强学生对诚信道德教育的理解。

4.3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诚信道德品质的养成不是自然萌发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在家庭的同化和诚信氛围的感染之下形成的。为了孩子的诚信道德教育家庭应当注重加强对孩子的意识培养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熏陶作用。

5.结语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各个行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不仅仅只是在实用性、技术型的要求,也是对诚信道德素质的要求。高职院校不仅只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需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诚信道德素质。高职学生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对整个经济市场、对整个社会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加强高职院校的诚信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高职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

[1]宋和英.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1,33(8):145-152.

诚信道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诚信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67

1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经济学含义分析

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应该是会计从业人员所应该具备的高贵品质,同时也应该是会计行业、乃至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笔者认为,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当前,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从基本内涵和扩展性外延两个角度分析。

1.1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的经济学含义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一方面,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应该是会计人员在使用专业技能服务于从业主体过程中,能够依据客观、真实的经济业务内容为依据,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准则的相关要求,能够遵守伦理诚信和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能够在对会计信息的供给方面满足相关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全局的发展。另一方面,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客观性、真实性的呼声越高,就越是能够给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以正确的引导。也就是说,失真的会计信息市场一旦消失或者减小,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市场就会越宽广,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会计人员选择诚信、选择遵守职业道德。

笔者认为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的经济学含义可以理解为:在会计信息的供需关系中,供给方能够如实提供会计信息给需求者,需求者则能够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满足供需平衡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经济学含义

当前,我国所开展的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则是以我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通过政府、高等教育机构、其他教育机构组织开展的一系列以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以专业人员诚信品质和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为目的专门教育。从经济学角度来说,通过专门的、高质量的、有效的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为行业提供更加可靠、更加诚信的高质量会计人才,一方面通过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服务效率为经济的发展增添动力,一方面则可以通过提供高诚信、高职业道德水平的会计人才,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2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成本分析

从对象角度分析,当前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是面向专业学生的,可以是面向已从业人员开展的继续教育的,也可以是由单位组织开展的针对单位内部的会计人员的专门的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成本则应该是指教育的组织方面、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用人单位等相关单位和个人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所放弃的其他产量价值。

2.1 收益性机会成本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收益性机会成本指的是教育相关者所放弃的其他最大收益。如果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投入不用于教育,而专用于其他投资所能够获得的收益所构成的机会成本。由于当前我国用于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投入一般情况都是伴随着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实际开展而开展的,专项投入微乎其微,这样便导致了所有可能产生的收益性机会成本很小。

2.2 时间机会成本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时间机会成本则是指教育相关者所放弃的能够从事其他事业的时间所有可能创造的时间价值。如教育组织者所放弃的其他行政、事业事务的可能;教育者所放弃的其他教育、学习生活时间的可能;受教育者放弃的学习其他知识的可能以及用人单位所放弃的其他时间价值的可能。

3 结论

当前的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成本虽然不能够构成实际意义上的收益、成本,也不能够记入企业的账面,但它是却是组织开展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决策者进行最优决策所必须考虑的现实的因素。一方面,决策者必须要积极分析机会成本,对各种教育组织方案进行考察、分析,全面了解各种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为最优教育决策的确定奠定坚实的经济学基础;另一方面,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使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匹配,更好地提高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率,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势必要对其机会成本的视角分析成果进行合理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决策的最优化,以充分发挥其时效性。

参考文献

诚信道德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诚信道德;职业教育;职场领域

由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作用,“利”左右着人的价值观念及其思维。在此情境下,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在一定社会职业领域,其职业道德艳遇挑战,以致职业道德社会失衡,传统优良诚信职业道德也凸显会嬗变、转型甚至遗弃。这就所谓的职业道德“道德沙尘暴”席卷社会,同样也席卷了我们的校园。那么,诚信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职业领域,与职业有关,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社会有着“职业示范”作用。

一、当前国内大学生应注重职业诚信道德培养

国内有关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普遍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对大学生群体思想的影响,由此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以及由学生党员为主导的教育模式等等,研究成果甚为丰富。但是,这些国内“诚信道德”教育研究成果忽略了“职业性”诚信道德的对象研究。因为,“诚信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具体体现在各种职业领域,“职业性”很强。 在当代改革开放环境下,由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复杂性,思维观念,生活习惯的急剧突变,严重影响了在校的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态建构。今天,人们在向往传统优良的诚信道德精神的同时,呼吁转型和构建新型“职业诚信道德”核心价值体系。如果,一个民族在各行业的价值诉求及其评判,缺少核心价值导向,那么,这个民族失去灵魂、缺少精髓,就像幽灵一样,不知何处是正确的前进方向。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主要是靠校园的教育主体按照人、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统治阶级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性”政治观念、思想素质、道德规范,以及心理健康疏导等教育,使其内化内在的意识和动机,进而将学生的行为和动机外化为良好的行为和习惯,以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最终化育社会,推动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国外道德观对我们的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在国外一些国家专门建立了“社会道德委员会”机构,实行专人专做道德教育的有关工作。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政府,拨出相当数量的专款,资助道德教育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德国的学校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使他们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的献身精神”。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性和组织化,这与韩国、德国十分相似。同时,【英国】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和道德人”,日本的“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等等思想,体现出如何要求诚信道德和人的利益价值观相结合的关系。还有,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突出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注重建立个人诚信档案,注重内容丰富多样及其实用性、时代性,注重方法的科学化、艺术化,注重社会实践.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扩大和深化。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文化的过度与转型之际,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人生目的、发生了急剧变化,往往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现象 ?譹?訛。许多国家为了使国民适应现代社会尤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都非常重视诚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国家从本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国情出发,采取了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呈现出丰富多采的面貌。对当代高职院学生诚信的人格道德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和构建,是我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探究的重要课题和主要责任。这,主要是教育育人,同时,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加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强化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驾马车”组合机制。诚信具有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而且具有约束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诚信是金,安身立命之本。重视道德,讲究诚信,往往可以在经济上得到丰厚的收益。

总之,西方及中国传统诚信道德人格价值评判标准,可为我们拿来借鉴、圆融和整合与我们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大学生校园诚信道德核心价值体系的重构与建设。这也可弥补我国诚信道德当今校园文化功能的不足,同时避免传统诚信道德的失范及其边缘化。在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加以提升培育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以致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化,并且化育其中,引领社会高尚风范,共享社会人文关怀,沐浴和谐社会春风。

三、职业性践行诚信道德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导向及其要求,遵循人和社会发展规律,以职业诚信道德建设为基础,促进当代高职院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根据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诚信现状的发展与体现,通过对市场经济环境下诚信道德体系探究和对当代高职院大学生思想、行为及其动机进行“内化”和“外化”进行诚信道德体系的探究相结合,力求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整合。同时,探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驾马车教育组合机制。最终营造以大学生诚信为本的和谐的人文精神氛围,以使人人共享人文关怀。并以此为基础,使学生将来加入社会,从而更好地将诚信道德化育社会,使其引领社会诚信体系导向建设。总之,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高素质的新生力量。采取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诚信教育,进行中西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在思想、行为、及其动机方面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教方案,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心理健康咨询等进行教育或疏导。使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存在人际交往中的职业诚信道德缺失或失范问题,加以教育、疏导、主导,规范教育客体“内化”思想意识、“外化”行为和动机。使教育客体接受教育主体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符合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目的性需要。“我们说:在我们看来,超人类的道德是没有的,那是一种欺骗。道德是服从于无产阶级斗争利益服务的。”?譺?訛

最终,使教育客体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最终营造职场领域“诚信为本”的大学生人格道德体系,就要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将来在各种职场领域中养成合理的价值诉求、价值评判、价值导向,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符合人的社会发展要求。

四、对职业道德教育应做到生活化、通俗化、网络化

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不妨从以下途径给予引导:

1.说服教育法 师生平等交流,教育主体把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结合起来。同时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与自我构建,对“理”进行认知和践行,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和外化。2.实践参与法 开辟第二课堂,实训活动、比如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等,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的相结合,做到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自我教育,知行转化。3.自我教育法或日常养成法 使学生在自我意识支配下,把自我作为教育对象,即“他教”转化为“自教”,从而养成日常自我教育行为。4.社会舆论引导法 通过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学生对诚信进行知行转化。5.心理咨询法 运用心理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咨询工作。6.隐形教育法 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互补,由单一向多样、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7.激励教育法 使用各种激励机制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动机,提升诚信素质。8.网络信息交流法 通过开辟QQ群、博客、播客、BBS等新型载体,作为课外的网络的诚信教育平台。9.个人信用档案法 建立个人信用行为的载体机制,对失信者做到有效的惩罚,有效地改善社会信用状况。

我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体会和实践行动。我们不但注重“天生(nature)”本性,更注重“后天培养(nurture)”,相信“人类可行能力的可改善性的坚定信心” ?譻?訛即,我们把教育对象的“内化”与“外化”的统一性与后天养成的重要性相结合。同时,注重教育对象的教育人本化和教育社会化的统一性,注重教育对象的“他教”与“自教”的统一性。最终,诚信职业道德教育,既要做到通俗化、生活化,又要做到网络化,在生活中、在习惯中、在职场中养成。

引文注释

?譹?訛 罗国杰.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1989(第一版):5.

?譺?訛 教育部思政社科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M].人民出版社,1999(7)第一版:473.

诚信道德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医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现状;对策

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明确指出,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诚信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诚信,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道德品质,是社会交往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然而医疗机构诚信缺失现象却日益严重,医生职业道德缺失严重、医患关系异常紧张,时代在呼唤诚信道德,加强医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己成为社会的共识。

一、目前医学生诚信现状调查

1、医学生对诚信的认识

一是做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生不仅要会“看病”,还要学会“看病人”,要有同情心和爱心。医患间医学知识认知能力差异巨大,患者以生死依托的绝对信任,那么医生就应该全力以赴,秉着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患者治疗。二是医生应该具备高超的技术,必须保证医疗服务质量。高超的医疗技术是实现职业道德的基础,在治疗过程中,精益求精、医乃仁术是职业诚信的重要内容。三是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以诚相待。拒绝回扣、红包等灰色收入。拒绝为了提高经济收入而收受回扣、红包等严重败坏医德医风的行为。[1]

2、医学生诚信缺失的行为表现

当前医学生在学业、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就业求职等方面存在严重的诚信缺失问题。

第一,学习方面缺乏诚信。学习诚信缺失的典型表现为考试作弊、抄袭作业及学术造假。医学生由于见实习期间的特殊性,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有些医学生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采集病史时草草地询问,该做的体检随便地去实施,书写病历时纯粹瞎编乱造,敷衍了事。还有些医学生在实习期间不遵守出勤纪律,为了考研,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考研复习上,对于实习能混则混,经常迟到早退,还编造各种理由请假,实习质量难以保障。最后到上交毕业论文时,临时抱佛脚,随意拼凑材料,抄袭网上现存的文章,更改署名等一系列不讲诚信的行为。

第二,社会活动、人际交往中不诚信现象。一些学生在入党,学生干部竞选,综合考评加分,优秀学生、先进个人的评选等过程中,采取不正当竞争的手段,运用请客送礼方式等一系列有悖于诚信的行为。这严重败坏了学校的道德风气,使大多数同学淡化诚信意识。而一些同学在与人交往中言行不一致,不讲信用,如欺骗他人,借钱不还,玩弄异性感情等。还有些同学之间关系淡漠,相互猜疑,不真诚相待。

第三,生活中不诚信。主要包括恶意拖欠学费、拖欠助学贷款、开取假困难证明,骗取助学金、贫困补助,然后大肆消费。

第四,就业求职过程中的诚信缺失。一是制造虚假简历,二是不履行就业合同,三是就业时瞒报身体健康情况。

二、医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

1、根据医学教育特点,强化学生守信意识

医学专业的教学过程和其它专业相比,其特点是:见习实习时间长,临床实践要求严格。这种区别于课堂的学习环境及实践教学方法会给他们带全新的体验,医院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带教老师的言行会极大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模仿能力。正因为医学教育的这两大特点,医学生诚信品德培养首先必须从临床带教实际情况出发,选取高才大德的教师对学生诚信品德引导,充分发挥表率、楷模、榜样的力量;第二,医学院校与其它专业院校相比,具有独特的医学人文特色及深厚的医学人文底蕴,而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同时要求医务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如果将这种优势正确利用,将会引领医学生迈向更高的医德殿堂。[2]

2、实行完善的诚信评价体系,加强医学生诚信管理

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必须建立健全既能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又能着眼长远、保证工作不断推进的长效机制。要具体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成立诚信评估机构,建立医学生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和诚信档案,包括学习诚信、日常生活诚信、经济交往过程中的诚信、临床见习、实习工作中的诚信,同时记录失信行为和值得表扬的诚信行为,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诚实信用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二是完善诚信制度建设,保证诚信记录的持续性,诚信档案的严肃性和价值,不能随意涂改抹去不良记录,诚信记录应放进学生档案,延至今后的工作单位,成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架起学校与社会诚信教育的桥梁。从制度上保证有信者荣,无信者痛,使其恪守诚信做人的道德底线。[3]

3、要创新育人方法,引导大学生诚信教育风向标

第一,倡导情感式道德教育。教师只有对学生拥有真情实感,才会用真心感动学生,激励学生,塑造学生。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学习当中,更多的是日常管理之外的付出,让他们真心感到对他们的关怀。多些指导,多些鼓励,提供平台,给他们锻炼和展示的机会。自身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言教不如身教。不仅仅使学生记得的是背记大量的条例,而是在平日生活学习中,培育诚信道德观念,从而形成诚信道德品质,长期积累,从实践中表现出真道德。

第二,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系列主题班会。分别从诚信与考试,诚信与交往,诚信与学术,诚信与信用,诚信与求职等五个主题展开。让学生从入校起就明确考试纪律,建立“诚信做人,从诚信考试做起”的观念;引导大学生在反思自身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如迟到旷课代考勤、说谎话、违纪作弊、编造事实等诚信缺失现象,重视问题认识到危害性;让大学生明辨是非,尊重学术规范,增强诚实做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因经济信用的缺失造成的不良后果,倡导学生在经济活动中树立“注重信用,适度节制”的消费观念;客观分析当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因诚信缺失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引导大学生树立“人无诚不立,业无诚不兴”的职业观。通过以上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选择了从医,就是用生命换取生命成为自己的信念,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培育医学生忘我的工作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注 释】

[1] 祝娇娇.医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

诚信道德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在面对“诚信”的话题时,显现出注重和加强管理伦理学教学及研究的新动向。国内对于职业伦理道德的塑造也给予诸多的关注,如何审视高校会计诚信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国会计高等教育已经体现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指导思想。会计是一门管理学科,我们在高校会计教育中必须灌输这样的理念,即“管理,崇尚伦理道德”。 会计诚信呼唤诚信教育,作为构筑会计专业人才应该将职业伦理道德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高校会计专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一个人的知识和才能能否造福人类,往往取决于他的人格定位和道德水平。会计专业学生是会计法规未来的贯彻执行者,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德才兼备。高校必须顺应这一时代要求,从战略的高度去培养既具娴熟专业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

每年高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会计人员,已是会计队伍的最主要来源。所以,在高校会计专业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会计职业道德品质,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国著名会计大师杨纪琬说过:做人是做会计的根本,所以更应强调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为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毕业论文网

(三)有利于加强会计学生毕业后的自我保护意识

我国现阶段多数经济案件都有会计人员牵涉其中,从而使会计成为“高风险”的职业。从学生时期就使他们熟练掌握相关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职业道德意识,实现自我监督和自律,是会计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实现自我保护的最佳途径。 (四)有利于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由于会计人员承担了重大的社会责任,所以在会计教学中必须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专业会计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得到培养。

二、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特点

高校会计诚信教育,即高校会计专业领域实施的诚信教育,是指将会计诚信与诚信教育予以有机耦合,是一项基于会计专业技能培养的职业伦理道德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将会计诚信作为从事会计职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进而培养掌握专有知识技能和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修养与品质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会计诚信教育有着如下特点。

(一)教育阶段的承前启后性

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诚信教育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高校会计诚信教育,是建立在已有的一般或泛化的诚信教育的基础上,并在专业领域内深化拓展的一项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高校的会计诚信教育能够为大学生踏上会计工作岗位提供道德伦理的品质素养支撑。

(二)教育对象的特定性

广义的诚信教育,涵盖了各个层次的人群,而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对象只是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日益成熟与完善的关键时期,而这些价值取向及人生目标的培养不应流于泛泛的形式教育,而要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即会计专业技能教育与会计诚信教育互为融合、相辅相成。

(三)教育内容的融合性

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施行,必须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密切结合,不应单纯讲求会计诚信,而应将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行为的实施、经济利益的驱动等与会计诚信的道德认知、会计诚信的道德情感、会计诚信的道德行为相协同。

三、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及会计诚信教育的局限性

基于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分析,可以了解会计诚信教育的状况。

(一)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会计专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从专业技术角度加以构建,大致包括:基础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国际会计、财务管理、审计、财政税收等主干课程。这些课程较全面地传授了会计专业的主要技能,使学生接受了会计、审计、财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育,具备了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局限性

会计学是一门务实性很强的学科,专业教育紧贴职业要求尤为重要。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体现了我国会计职业和从业人员的法律规范要求,同时从一定程度上也为会计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即理论、技能与职业伦理道德都是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观当前会计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存在偏重理论和技能的培养而相对忽视职业伦理道德教育的缺憾,表现如下。

1.一般不设置专门课程讲授职业道德问题,或简单采用公共思想教育课程替代专业针对性较强的会计诚信教育。此类课程一般由非会计专业教师讲授,缺乏与本专业实际的联系,易使学生感到空洞乏味,难以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

2.在专业课程章节安排以及实际讲授过程中,着重围绕着理论技能展开,主要满足了会计核算方面(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的需要,却忽视了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工作规范、会计监督管理等与会计诚信教育密切相关内容的必要传授,易于导致学生通常具备了基本业务技能而相对缺失了职业道德的价值观。

四、重视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符合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高级人才的目标

我国《高等教育法》强调了新时期高等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会计高等教育中职业伦理和道德教育弱化的现状,我们认为,应该将会计诚信教育置于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会计教育除了传授基本会计知识与业务技能外,还要注重道德标准的建立和敬业精神的灌输,引导学生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与使命感。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大力开展,是在人才培养的源头上构筑起坚实的职业道德基石,体现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高级人才的目标。

(二)利于提高日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现代会计高等教育应该推崇伦理道德,弘扬会计诚信,这也是行为科学和人本管理的客观需要和发展趋势。要想提高业务水准,工作事业有成就,必须重视道德,诚实守信。目前,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把职业道德课程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必考科目,将其列入职业准入的必备条件。我国将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

作为高校会计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高度来审视会计诚信教育,弘扬会计诚信精神,促进我国会计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强化高校会计诚信教育,有利于提高日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关注会计诚信教育,适应了经济社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客观需要,也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所依赖的诚信道德秩序的建立与完善。“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理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苏克华.《浅谈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商业经济.2004年05期

[2]李杏梅《浅析高校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消费导刊,2008.11.

诚信道德教育范文第8篇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信任,它是产生于人际交往之间的道德原则。中国拥有丰富的诚信文化资源,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则说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先修其身;欲其修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孔子将诚意作为连接格物、致知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纽带桥梁,成为道德内修与外成的关节点,具有促进道德完善、家庭和睦、国家兴旺与天下太平的多重社会功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更是契约经济,市场主体建立的经济关系,都是在法制的框架下双方签订契约而产生的,因此,诚信,即待人真诚、兑现承诺对于契约的实现十分重要。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流动性是正相关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推进,社会的流动性也大大加强,信息网络的发达和各路交通的便捷,更促发了社会流动的便易性,当封闭的堡垒被流动的浪潮瓦解之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关系也变得复杂而多变,相互之间更需要建立信任准则,社会也需要构建信任机制来维护流动性下的秩序和稳定。提升公民素质也是政治民主的重要事业,而我们这一方面相对缺乏经验,即自传统而来的社会,市民阶层相对薄弱,乡土结构异常稳固,这就使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维护个人权利的渠道和意识比较少,美国学者福山认为,东方与西方在诚信方面的区别,主要在于西方的诚信是靠法律制度和,而东方则是靠人与人之间的血缘或熟人关系来维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们只对自己的亲朋好友讲诚信,对所谓的“外人”则要有所保留。那么,当传统的熟人社会被流动冲散为陌生人社会时,维系诚信的社会机制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在陌生人的社会中,公民是其核心要素,以诚信为重要内涵的公民道德养成则是未来公民社会形成基本要求。因此,大学生首先是要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才能担当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大学阶段对其进行诚信教育是社会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议题。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环境分析

(一)外部社会现实环境

当今社会,诚信的缺失已是当前无可争议的问题。当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而来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成为流行的价值取向时,从某种程度上说,金钱已经取代诚信,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信仰,诚信已不再是人们心中敬畏的道德定律,不再是能够约束人们行为活动的社会准则。在层出不穷的失信风波中,包括政务、商务等诸多社会层面的公信力受到越严峻的挑战,社会公信力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和保障,而社会诚信体系则维护者社会肌体的正常范围运转,公信力的缺失是社会的悲哀,更是损害社会肌体的毒素,充满着负性能量,摧毁着社会民众的价值体系。这种负性能量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悄悄越过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墙”,渗透进墙的那一边。信息时代的学子们以最快捷的速度接收着社会的大量信息,诚信缺失的社会环境带给他们的现实冲击力远远无法被课堂上老师的道德说教所弥补,这样的外部环境给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内部学校教育环境

再看内部的学校教育,仍旧停留在观念的解释、说教的程式、知行的脱离之上,道德观念的解读和阐释是重要的,它将会告诉学生诚信是什么,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然而,我们的诚信教育构建于一种过于宏大的意识结构中,在现实的拷问下,无法说服学生将诚信纳入其日常行为准则,也就是说,学生都知道概念,也知道价值,但无法从内心深处获得认同,因为诚信缺乏的社会环境传达的信息是:也许,做一个诚信的人反而无法带给他们想要的生存机会。教师们的教学程式依然采取说教,更有一些并不具备师德的人也加入了传道者的行列,起到了坏榜样的作用,使学生们在对于诚信品格的思考和认同上更加迷惑,而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的教育现实使得学生无法通过践行去固化其受到教育或感染的道德理念,从而知行脱离,无法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以公民道德实践为原则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模式探索

通过不同机构或课题组的调查,我们发现,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如:逃课现象严重、考试作弊、剽窃论文、在招聘中浮夸、在简历中作假、在网上造谣,甚至人身攻击等等,更加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行为,不但不会在同学中受到谴责,而且还往往被作为经验推广,这与现代社会对人的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道德规范是相违背的。而诚信观念的淡漠是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所在。对大学生的教育活动仍主要在于高校,面对内外部都堪忧的诚信环境,面对教育主体自身诚信状况的不乐观,高校需要思考,如何构建起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创新性机制?

(一)以社团为载体组织诚信主题的各类活动

诚信是人与人建立关系的黄金准则,是公民道德要求的重要内容,在大学阶段,寻找适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诚信教育机制,对于其日后建立良好的诚信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诚信教育过程中,必须将诚信问题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应该着眼于广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构建,着眼于他们道德生活的需要。社团活动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之外最重要的活动载体,社团针对学生的兴趣特长、内心需要以及社会期待等因素组织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从经验的角度来看,很多走入社会后发展得不错的学生大都是有过社团经历的,而大多数具有丰富社团经验的学生在走入工作单位后都能成为骨干,因此,社团可以也可能成为培育学生道德养成、实践道德原则的重要平台,而实际上,道德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且其道德实践更应该融入日常的生活之中,成为其人格品行的内涵,光有信念是不足以形成道德力量的。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社团可以作为道德践履的机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塑造。社团可以围绕“诚信”这个核心问题,以社团的不同属性寻找不同的角度,开展丰富的诚信教育活动。通过学生日常组织和参与的社团活动,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感染,从而逐渐将诚信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中,并内化为今后的诚信行为。

(二)以多维度的人文视角营造大学校园的诚信文化

人文精神也称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反对以神为中心的“神文主义”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理念,它包含几个基本元素:人性、自由、理性、独立、关怀和协调。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主要来源于个体内心的道德理念,以及社会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只要每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提高了,诚信的重塑将不再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高校的诚信教育不能因诚信而诚信,而是要综合分析诚信品格发生作用的因素和契机,努力创造这些因素累积、契机发生的环境土壤。一是责任意识,责任首先是对自己的正确定位和认识,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对这些角色的认同感是责任意识的基础,有了责任意识,才会履行应尽的职责,实践应行的操守。学校可以多创造些社会模拟平台,通过社会角色的模拟,来促进学生的角色认同,继而增进责任意识。二是自律意识,失信行为的发生往往就在于自律意识的淡薄,独生子女时代的大学生普遍性的意志力缺乏,当面对外界的诱惑或者压力时,往往会无法抵挡或承受。因此,高校可采用各种方法去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力,让自律精神能闪现在学生喜爱的或日常的活动中,他们才会愿意去行动。三是审美意识,诚信是真和善,那么势必会与美相连接,审美意识的培养会塑造人的精神品格,净化人的心灵空间,使其能自觉性地抵制虚伪和丑恶。高校可多开展艺术文化活动,除了艺术特长生之外,更应鼓励普通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培育他们的审美意识。

(三)以道德践履的基本原则建构诚信的实践机制

一是建立诚信制度,以外部性强制力量帮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并内化为其诚信品格。建立的诚信奖惩制度,对违背诚信的大学生进行批评处分加大了学生的失信成本,促使学生强化诚信意识,从小诚信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与诚信修养。

二是构建创新教育模式,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以学校为主体,同时引入社会、家庭的共同参与,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模式。首先,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以高校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杜绝校园内的不诚信现象,营造浓厚的诚信教育环境。其次,高校必须强化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共同促进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养成。家长在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家长必须以身示范,为学生树立诚信榜样。最后,要尽快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逐步健全市场经济诚信法规体系,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度,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诚信道德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感恩;教育;举措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感恩意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诚信感恩作为中华民族传承的美德一直延续至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警示名句,无不体现着国人自古以来的处世信条和诚信感恩意识。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在经济社会转型等各种思潮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拜金享乐、急功近利等倾向日益严重,当代大学生也受此影响。一些大学生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不强,自私自利,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或遇到不公的待遇时承受力较弱,甚至发生“马加爵事件”“对寝室同学投毒”等极端个案,这些都反映出当代少数大学生道德意识淡薄的问题。

浅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家庭教育环境来看,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处在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中。有些父母虽然注重对子女的品德教育,教孩子背诵《弟子规》《道德经》等,但大多采取“填鸭”的方式而不注重日常行为细节的管教,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无私奉献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于父母的养育缺乏感恩之情。受择校和升学竞争的影响,很多家长把对孩子的智力教育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品德修养教育。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物质需求百依百顺,致使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对自身疏于管理、对他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在日常行为举止上表现为漠视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教诲之恩,漠视同学和他人的友情和诚意,走入社会后表现为情商不及智商。

2.从学校教育环境来看,在市场经济趋利思想的影响下,高校的办学宗旨在过去二十多年来也越来越被功利主义价值观肆意渗透,导致功利主义教育实践盛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淹没了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呼声。当代大学生关注最多的是就业和生存问题,因此学校把教育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智育方面,而德育则处在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教育者不再把育人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教育的功利性使得品德教育逐渐被淡化。

3.从社会环境来看,我国社会经济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就业方面市场经济倡导趋利性原则和利润优先原则,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

4.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互联网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时期,网络传播的不文明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对于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考验。他们社会阅历不深,观念还不够成熟,思想活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辩证的理解,容易受外界舆论的误导。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诚信感恩品质的教育举措

大学生诚信感恩意识的缺失不是家庭、学校、社会或个人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本文仅从大学教育工作者角度提出以下教育举措:

1.明确培养大学生诚信感恩意识的教育定位

长期以来,高校对学生的诚信感恩教育的效果并不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现有的学校德育忽视了教育对象在成长过程中的认知特点。一般地说,大学阶段,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主体意识的觉醒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增强,感性学习日趋弱化,学生更乐于采用讨论和实践的学习方式。品德教育若忽视教育对象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采用一成不变的教育内容,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品德教育的方法过于强调灌输,而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以及德育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致使学生一旦接触到社会现实,其所接受的道德教化就很快被现实击碎,德育的实效性也因此大打折扣。

在学校中,课堂是诚信感恩教育的主渠道,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重视教育目标的准确定位和教学内容的改进,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势,提高诚信感恩教育的效果。一是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切合实际。一些高校的德育目标定位过高,不切实际,使诚信感恩教育仅停留在原则的层面,说教成分多,可操作的内容少,效果不好。二是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与时俱进。要围绕构建“核心价值观”进行选材, 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教学内容不仅要突显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还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他们在现实生活的各种道德冲突中学会判断和选择,真正理解诚信感恩的内涵和要求。三是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德育活动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参与相关内容的讨论,实现自主教育。

2.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自觉道德意识

学校在诚信感恩教育中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和情感内化的过程,而不是采用一味灌输的方式。应通过营造诚信感恩的文化氛围,让学生从中感同身受,耳濡目染,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等自觉活动,体验诚信感恩行为所带来的益处,从而自觉地实践这种行为。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小事中体现诚信感恩的良好品质。应带领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如到福利院献爱心、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到偏远地区义务支教等,变被动接受诚信感恩教育为主动实施行动,让大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诚信感恩是一种态度、一种美德、一种责任,生活中心怀感恩,努力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3.加强领导,注重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 应成为心怀感恩、诚实守信的表率, 并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高校要选择道德素质高、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并具有较强教育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辅导员一职。辅导员要充分展示个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引导学生克服考试中的舞弊、投机取巧等行为,在评优和保送等问题上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在学习上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使学生认识到诚信和感恩品质对个人今后发展的重要影响。

4.建立健全学生道德档案及奖惩机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机制。一是从大学生一入学开始,为每个大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学习成绩、奖惩等, 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 个人档案跟随学生的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 将学生在校的品行记录延伸到社会。二是针对大学生在诚信感恩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褒奖和惩处。三是及时评估、反馈、监察和指导学生道德档案的记录情况,将其道德行为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等相联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从而有效地把教育和奖惩结合起来, 促使大学生诚信感恩意识和行为的统一。四是切实加强学生干部管理队伍建设。学生干部是学生道德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服务工作的助手, 是学生工作队伍的补充和延伸。加强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要提高大学生诚信感恩教育的实效还要积极优化社会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来进一步规范社会秩序和人们的道德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李玉凤.对高校大学生开展感恩诚信教育的思考[J].教学实践,2010(9).

[2]王旭涛.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07(8).

[3]吴秀明.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诚信教育的思考[J].外交学院学报,2004(02).

[4]吴哲.中西诚信思想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8).

诚信道德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会计诚信;会计职业道德

一、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背景

在现实条件下,会计专业从业人员的培养最终目的是使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素养的同时能够具备较高的诚信和职业道德水平。当前,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性挑战,笔者对于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正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首先,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当先我国社会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其自身的特点则是社会阶层也变得日益多元和日渐开放。而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在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动荡时期,稳定的会计发展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是必然的。

其次,文化背景。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的文化背景是置于我国第二次重大的文化转型基础之上的,即“现代化”的中国文化是建立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会计理念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由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形象与形象性活动构成,为全体会计从业者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意识体系,按照职位订制具体的可以指导实际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再次,教育背景。当前我国会计专业高等教育的转型也迫在眉睫,旨在将我国建设成为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专业教育的方向之一,道德标准的建立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它必须与时俱进,一个职业道德的标准时特定时期社会、法律、经济、政治和文化标准的综合体现。会计职业道德的制定以及实施势必不能离开价值判断。会计职业道德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内容是独立、客观、正直等在会计行业中的超文化存在。

二、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是以会计实务和伦理道德为主体核心内容的,更具实施性。以英国为例,为了取信于社会及其精英集团,会计职业组织必须证明其会员的素质,即专业胜任且道德良好,且会计职业候选人一般需要5年制的学徒。英国会计师将会计行为视为艺术而非科学。可见西方国家的相关教育体系较为健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的教育缺少必要的认识,学者对于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起步晚,且实践经验上的不足。目前学术界对会计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情况作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并在许多文献中突出强调了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同时还有大量的学者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上,且其教育形式停留在理论传授层面等现实,而真正属于诚信与职业道德等相关职业价值观树立的相关教育体系并未形成。综合来讲,在我国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在现实意义角度是缺失的。

三、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改革途径

(一)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地位及价值认知必须得到提升

现实条件下,进行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改革的前提是相关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成分认识其相关重要性。高校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会计专业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其目的是将内在的个人价值观外化为能够被社会说接受和认可的会计职业道德素养,而这种道德素养的核心便是会计专业人员的诚信水平,具体表现为会计人员道德主题修养提升为职业价值观。其最终目的是有助于保障专业知识的有效性和高素质性,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助于提高良好的经济、经济环境的稳定,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二)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必须结合哲学伦理教育

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可以独立成课,也可以结合会计伦理教育成课,将相关内容结合会计哲学伦理进行,才能帮助专业学生学习树立科学职业价值观,更好地进行专业服务,为会计行业乃至于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的教育必须结合教育现实和行业现实的需求,续教育必须紧跟会计执业者的道德需求的脚步高效、有效、长期持续地开展。这样才有助于保证科学的职业价值观能够长效性。建立以会计课程为专业基础,以会计伦理为思维基础,以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价值基础的全面的会计专业教育体系。

(三)加强在职人员诚信与职业道德的后续教育

会计的专业教育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高校或者是职业院校开展的理论式专业教育;一是会计人员在具体从业过程中的后续教育。而当前的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是贯穿于会计人员从业生涯的全部过程的,是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包涵财经动态、会计法律法规以及会计行业新动态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培训。在会计的后续教育过程中加入会计诚信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后,才能使教育的内容更有针对性,更加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其实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