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乡一体化建设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着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两个瓶颈因素的制约。只有这两个制约因素得以解决,城乡一体化建设才能顺利推进。本文就如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及如何进行现行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建立村社制度是建立最低成本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将股份合作制引入农村土地经营体制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产权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农村土地制度从经营体制层面推进到产权层面的改革。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社会保障村社制度土地股份合作制

城乡一体化是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然而任何地区在城乡一体化实践过程中,都面临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两个瓶颈因素的制约,只有这两个制约因素得以解决,其他诸如,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产业分工一体化、城乡服务功能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城乡社会进步一体化等才能实现。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是农业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在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没有退休金,其养老保障由其所承包的土地承担,所以就农民来说,土地具有承载功能、养育功能和资源功能,是农民就业保障、生活保障和伤病养老保障。如果土地被征用不仅意味着农民丧失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也丧失了能提供社会保障的基本财产。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对于大量的失地农民来说,在土地被征用后,现行补偿办法主要是货币补偿、招工补偿、社会保障补偿等。每种补偿方式都各有特点,但也有各自的局限性。货币补偿,只是一种生活指向性的安排而非就业指向性安排,而且现行的补偿标准较低,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之间的分配不尽合理,农民的利益往往会遭受损失;招工安排是计划经济的一种安置方式,不适应用工单位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只有社会保障方式才是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最好方式。

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45%,还有5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即以中国现有13亿人口计,尚有7.15亿农村人口。近年来由于大批耕地流失,现在还剩下18亿亩多一点的耕地。这样算下来,农村人口的人均耕地面积大约为2.5亩。以平均每亩耕地一年带来800元收入,2亩半耕地不过带来人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抵不上城市居民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收入。在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条件下,耕种土地的收入可以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但是,由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经营模式成本高、数量小从而导致其作为一个生产单位的竞争能力降低,难以实现高效农业和标准化农业,致使农产品的价格低廉且不稳定。虽然在农村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一块土地,但是农民种地之后的收入并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尤其是,当农民由于年老或者疾病丧失劳动能力之后,其所承包的土地不能满足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导致了城乡之间生活上的巨大差距。所以只有启动社会保障程序才能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这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前提条件。

近年来,全国各地根据中央要求和国务院安排全面启动了社会保障工作。学术界对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争议颇多。关于如何剥离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是一个老问题,已经有许多理论和政策建议。有些学者认为通过城市化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这个思路合乎逻辑,但是国家现行建立的对城市人口提供社会保障的账户,有的地方能持平,有的地方连现收现付都做不到。这样连继续维持都有一定的困难,又怎么能够为7亿多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客观上指望让政府来给7亿多农民提供保障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农业产值只有大约15%,农业人口却是55%。以百分之十几的产值作为财税基础,提供55%人口的公共品需求,那是绝对做不到的。

建立村社制度是建立最低成本的保障制度的基础。在实行大包干的时候,国家行使“退出权”的具体方式,是将土地所有权交与村社,同时放弃对农业的支持和对农村公共品的开支,村社是所有权主体和公共品的提供者。村社是财产主体,直接对政府负责,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具体的改革办法可采纳国土资源部现行的试点经验。一是允许村社土地以作股的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把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产生的有长期保证的收益,以股息方式返回村社作为专门的社保资金。二是允许村社土地以租赁方式参与工商业开发,把回收的租金用于建立农民的社保。如果国家需要征地就不应该是对农民征,而是对村社征。村社把所征土地得到的资金用于专门建立村内合作型社保基金。如果在征地制度改革中仍然维持国家垄断一级市场的特征,那就应该把征收和买价之间的差价,交由国家建立“无地农民社保基金”。基金上市或投资产生的收益,专门用于无地农民的社保开支,如果有盈余可以再建立医疗设施。否则农村社保问题无法解决,土地的保障功能问题也只能长期延续。

全文阅读

浅谈城乡一体化建设

摘要:城乡一体化建设在于转变现今的城乡二元化格局,以便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本文以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借助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实施策略构想,以期使城乡一体化得以科学、规范的发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91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与乡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二者彼此依存、彼此影响,并且二者间有潜在的协调发展的共同要求。城乡一体化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城乡一体化建设概述

城乡一体化建设释义

所谓的城乡一体化,即是指城乡之间借助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等模式,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最终达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目的。城乡一体化凸显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简单来说,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是指在区域整体利益的指导下,运用行政、经济和政策调控手段,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统筹城乡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和联动发展,使之成为职能分工有所不同却又有机组合的区域整体,并逐步融合城乡社会经济,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复合社会系统。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义

全文阅读

城乡一体化建设汇报

是深入贯彻落实县委“两抓整推、乘势跨越”战略思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一年,城乡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主线,乘势而上,突出重点,突出民生,突出实效,全力推进城乡建设,实现城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十三届九次全委会XX县十六届四次人代会精神,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为抓手,坚持城乡建设与改善民生并重,坚持强化管理与优质服务并重,坚持旧城改造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并重,着力推进城乡建设,使城市品位大提升,建筑产业大提质,行业管理大提效,促进建设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城乡建设主要预期目标是:投入资金27771.94万元,重点完成九项工程建设任务。其中投入资金1582万元,完XX县府街东延伸段和渊泉街东延伸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0万元,完成张芝公园及九支渠景观带一期1224.8米的地质勘查、地形测绘、施工设计编制、人工湖土方开挖、水系东段建设。投资650万元完成风电生活基地建设;投资1108.8万元完成保障性住房150套(其中经济适用房90套,廉租房60套);投资664.86万元,完成城区绿化、树穴改造和树木追肥;投入资金10444万元,完成商品房开发624套;投资9758万元,完成榆林宾馆、海城宾馆等商贸宾馆建设。投资357.4万元,完XX县城控制性祥规编制、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62个村庄规划编制;投资206.9万元,完成新增公共绿地共计25000平方米,争取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23.9%,绿地率达到16.3%,人均占有公共绿地达到11.7平方米,创建7个单位庭院、6个住宅小区;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建筑材料检测率、竣工工程验收备案率、工程监理覆盖面均达到100%,实现工程安全质量零事故;完成道路建设工程、“张芝公园及九支渠景观带建设”、“祥瑞家苑”、“丽景花园”、“南苑华庭”等共计172户的拆迁及完XX县府街东延伸段、渊泉街延伸段、广电局南侧拆迁任务;新引进落实投资1500万元招商引资项目一个以上,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00万元。

三、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规划编制为龙头,不断扩大城乡规划覆盖面。

全文阅读

新型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建设论文

一、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国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城乡二元分割依然存在;农民工进城仍面临着住房、社保、教育等问题;城市房价过高;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严重,等等。

1.户籍制度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形成了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享有不同的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资源。通常而言,城市户口有着较高的“含金量”,承载着较多的社会福利和教育资源,有着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完善的社会保障;而广大农民身处社会底层,就业机会少,收入水平低,教育医疗差。这种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城乡发展不均衡。

首先,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由于农村发展滞后、生产效率低下,以及收入分配扭曲、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据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0,远高于世界平均比值1.5。其次,城乡生产力发展不均衡,城市以服务业、工业等为主,有着较高的产业附加值;农村以农业为主,现代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再次,城乡人口素质差异大,农村人口多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仅占1%;城市人口以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主,受教育程度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城乡收入差异。最后,城乡之间的公共资源配置差别很大,城市的教育、医疗、通讯、交通、文化等方面普遍高于农村,这种公共资源投入上的差异,导致了农村发展滞后。

3.农民主体地位缺失。

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城乡居民 的地位不平等、待遇不一样,农民的主体地位缺失,经济、政治、文化等权利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例如,农民进城务工常面临着医保、子女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使他们无法融入城市生活之中;由于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权限不清,农民无法合理支配和处置土地,在土地征用中农民无法得到合理补偿;在农村集体事物管理中,农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等得不到保障,等等。

全文阅读

城乡一体化模式下新乡镇建设探讨

摘要:城乡一体化模式下的新乡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的新乡镇建设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新城乡建设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我国的城乡发展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城乡二元结构体系、统筹化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模式,目前我国的城乡建设正处于第三阶段。新乡镇作为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一体化模式建设下的重要部分,决定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新乡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传统城乡建设的经验教训对城乡一体化模式下的新乡镇建设进行讨论。

关键字:城乡一体化;新乡镇建设;策略探讨;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新乡镇”主要是指在农村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包括城镇和小集镇。新乡镇大多处于农村向城市的过渡阶段,是指那些已经脱离农业社区经济但仍处于半城市化的农村区域,主要是一些建制镇和小集镇。由于新乡镇具有种种的特殊性,导致其在发展阶段常常出现各种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实现新乡镇的建设,必须解决新乡镇的结构建制问题,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入手,实施有效的新乡镇建设。

一、遵循城镇发展不可逆性,重点建设小城镇

农村包围城市的口号已经过去很久了,从国家发改委1990年到2006年的权威数据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的城乡人口比例已经趋向于中值,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城乡一体化模式背景下的城镇发展已经呈现不可逆的趋势,如何实现小城镇建设才是新乡镇建设的根本举措。因此,对于新城镇的建设,必须遵循城镇发展的不可逆性,通过对农村人口、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才是新乡镇建设的根本。通过对新乡镇的大力建设,从民众基层角度出发推进城市化建设,不断扩大城镇区域,发展城镇工商业,从而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同时,新乡镇建设规划部门需要结合各地特色,着眼于特色农业、旅游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切忌走极端,切忌全面建设,必须将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点集中于小城镇建设的某一方面。

二、新乡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

1、城乡资源一体化配置建设

全文阅读

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汇报

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汇报

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汇报

一、乡基本情况

乡地处新平县西南面,哀牢山脉中断东麓,西北同思茅地区的镇沅县接壤,东面同墨江县和新平县建兴乡毗邻,乡政府所在地距新平县城150公里,离玉溪市政府所在地260公里。全乡共有国土面积23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600米,最低海拔800米,相对高差1800米。乡内山高、坡陡、箐深,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3℃

,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全乡共有耕地面积21657亩,其中:田5109亩,地16548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5亩,土地较为贫脊,“广种薄收”现象较为突出。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116个村民小组,147个自然村,末全乡总人口14782人,其中农业人口3488户14130人。乡内居住着彝、哈尼、拉祜、傣等多种少数民族,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50%,哈尼族占总人口的15%,拉祜族占总人口的12%。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6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元,粮食总产553万公斤,人均产粮392公斤,地方财政收入37.3万元。

截止6月30日,乡辖区内共有经商户85户,全家外出打工694户2571人,零散外出打工1159人,在县城或在其它地方买房建房239户,外出办厂、办商店15户。上半年,全乡共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154人,政府有组织转移劳动力154人,其中向省外转移35人,向省内转移119人,自发转移劳动力3576人。

一、意义

首先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可以推动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化,提高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中国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全文阅读

建设局完善城乡一体化建设计划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县委“两抓整推、乘势跨越”战略思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一年,城乡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主线,乘势而上,突出重点,突出民生,突出实效,全力推进城乡建设,实现城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十三届九次全委会*县十六届四次人代会精神,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为抓手,坚持城乡建设与改善民生并重,坚持强化管理与优质服务并重,坚持旧城改造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并重,着力推进城乡建设,使城市品位大提升,建筑产业大提质,行业管理大提效,促进建设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今年城乡建设主要预期目标是:投入资金*万元,重点完成九项工程建设任务。其中投入资金*万元,完*县*东延伸段和渊泉街东延伸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万元,完成*公园及九支渠景观带一期*米的地质勘查、地形测绘、施工设计编制、人工湖土方开挖、*东段建设。投资*万元完成风电生活基地建设;投资*万元完成保障性住房150套(其中经济适用房90套,廉租房60套);投资*万元,完成城区绿化、树穴改造和树木追肥;投入资金*万元,完成商品房开发*套;投资*万元,完成*宾馆、海城宾馆等商贸宾馆建设。投资357.4万元,完*县城控制性祥规编制、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62个村庄规划编制;投资*万元,完成新增公共绿地共计*平方米,争取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绿地率达到16.3%,人均占有公共绿地达到11.7平方米,创建7个单位庭院、6个住宅小区;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建筑材料检测率、竣工工程验收备案率、工程监理覆盖面均达到100%,实现工程安全质量零事故;完成道路建设工程、“*公园及九支渠景观带建设”、“*”、“*花园”、“*华庭”等共计172户的拆迁及完*县*东延伸段、渊泉街延伸段、广电局南侧拆迁任务;新引进落实投资*万元招商引资项目一个以上,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万元。

三、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规划编制为龙头,不断扩大城乡规划覆盖面。

全文阅读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规划;产业发展;社会管理与服务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方法应该是因地制宜,不搞遍地开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确实以部分区域或中心镇为重点,着力做好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和综合配套三方面工作,同时辅之以农民身份的转变。为此,就加快我区城乡一体化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

规划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和总纲,是引领区域未来发展的蓝图。城乡一体化最大的工作就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规划,提高规划水平,强调在土地招拍挂等工作中均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基本原则,通过规划去确定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工作部署。当前阶段,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经济区”战略部署,市委提出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区委提出“北跃在呼兰”的战略目标,结合我区实际,坚持科学谋划我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已经十分必要。

一是城乡一体,形成以城带乡的发展格局。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包括城乡发展人口规划、空间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将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新老城区和小城镇规划等各项规划有机衔接、协调统一起来,在编制工作中加以落实。

二是着重做好生产力布局和区划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在城乡规划中全面贯彻“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和要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老城区、新城区、重点镇、农村新型社区的人口规模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对产业、人口的集聚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克服过去城乡规划建设上存在的误区,努力做到各项规划相互衔接。

三是规划一定要长远合理,并且具有法律约束力。严格依法执行规划并加强监督,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规划一经制定后就纳入法制管理,各项工作严格按规划推进;改革和调整不利于规划管理的种种体制障碍,形成有利于规划管理的机制和办法;加强规划监察,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类违法建设的行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彻底改变了过去城乡粗放型发展和建了拆、拆了建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和保障

全文阅读

探析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策略

【摘要】在科技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明显提高,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了保障城乡的良好发展,需对城乡一体化建设进行规划设计。本文从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先分析其必要性,然后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设;规划设计;城乡一体化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进入城镇化发展阶段,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在这十年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从36.22%提升至49.95%,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之快[1]。与此同时,农村人口迁移现象严重,导致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在城镇人口巨大变化的形势下,要想满足城镇人口的增长需求,解决他们的就业和生活问题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2]。因此,需要建设产业园区和居住区,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并对其进行规划设计。下文主要分析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的作用

(一)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

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在本五年末,需加强城镇化建设,其人口总数要达到总人口的51.5%。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为农村人口的发展谋福利,逐步缩小我国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繁荣和富裕。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需将着力点放在城乡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局面[3]。

(二)加快现代化新城乡

随着农村机械化生产力的发展,目前的农村生产向集约化方向发展,节省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并且向城市服务行业转移,进而改变了产业结构。为了推动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建设现代化新城乡,对城镇、乡村建设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实现城乡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

全文阅读

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摘要:城乡一体化建设是这两年才开始得到普及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其的提出与实行是党和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发展方式经验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着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这一发展模式进行思考,评价其的环境可行性。

关键词:城乡建设;一体化发展;城市规划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nstruction is the two years to start get popular a kin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the proposed and implement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is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collective.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inking, to evaluate its feasibility of environment.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产生的时代背景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走得是城市、农村各自发展的城乡分割开来的城市二元体系结构,这一社会结构在当时是适应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很好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主要进行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对于农村的发展,主要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由于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乡镇企业的发展远远解决不了富余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尤其是南方沿海城市,这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同时广大农民也由于进入城市打工,解决了工作问题,为家庭带来了更多的财富。

由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南方城市的这种劳动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体现出规模不经济来,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给城市带来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同时每年的打工流、返乡流,对交通、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重。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