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市环境建造管理论文

“综合设计”理念对中国的城市居民来说还是个相对陌生的概念,但在国际级的城市设计者眼中,它是设计一个和谐城市必备的理念。综合设计综合的不仅仅有城市环境的各种硬件,还包括不同人群对于和谐城市多种需求的充分满足。

日本GK设计集团的前任社长宫泽功先生是在世界城市文化个性设计与营造上具有很高声望和丰富经验的著名专家。在论坛活动进行之前,本报记者越洋对其进行了专访。

推行综合设计理念

宫泽功先生认为:街道建设包括很多方面的要素。设计的效果直接影响人们的感受,特别是综合设计的理念。人们生活在设计师的作品中,设计的理念是否人性化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作为一名设计师,这正是自己的责任所在。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宫泽功先生的设计可谓是殚精竭虑。他以街道设计为目标,综合构成街道的各种要素而设计,使各种要素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设计出符合目标的作品。在宫泽功先生多年的设计经验中,有不少让他记忆深刻的项目。日本富山港线的设计就是其中相当成功的一例。

设计不仅是设计者的责任

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我们看来似乎已经顾及到多个方面了。是否可以开始动工了?对记者的问题,宫泽功笑着回答说,这还仅仅是开始。富山港线从综合设计开始到开通共花了短短两年的时间,这在日本也属于很快的速度。

富山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有反映四季更迭的丰富的食材,有北前船的悠久历史、古老的街道、运河等组成的丰富的观光资源;当地的玻璃工艺、铝矿业十分发达;还有工业设计展、国际海报设计两年展等等设计活动。宫泽功抱着对富山港线的极大兴趣,对构成富山港线的各种要素进行了综合设计。

为了更好地表现富山的地域特色,也为了设计更实用,更具活力,设计者实施了行政、企业、市民共同参与的计划。第一年里,宫泽功等设计者召集了交通、景观方面的专家学者、当地群众的代表、行政人员,组成综合设计委员会,先后召开了5次会议,专家们各抒己见,共同探讨。

全文阅读

城市群旅游环境管理论文

1.相关概念辨析

1.1环境与旅游环境。环境(environment)是一个综合的、广泛的概念,一般理解为特定区域内各种因素的综合及其相互关系。旅游环境(tourismenvironment)是一切使旅游活动得以存在和进行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分为旅游社会环境、旅游生态环境、旅游经济环境、旅游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环境。旅游环境的持续健康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标之一。本文仅讨论旅游生态环境,主要指山东半岛城市群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及其赋存基底。

1.2环境管理与旅游环境管理。环境管理(environmentalmanagement)是以实现生态可持续为根本目标,研究政府及有关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运用一切手段调控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关系,保证生产、生活、生态3个目标协同实现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规律的科学。旅游环境管理(tourismenvironmentalmanagement)是以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经济、法律、以及教育和行政的手段,对一切可能损害旅游环境的行为和活动施加影响,协调旅游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旅游业的发展既满足游客的需求,又保护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1.3旅游环境管理体系。旅游环境管理体系(tourism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简称TEMS)是指以可持续旅游发展理念和当代环境管理的先进思想为指导,围绕对旅游区域内各种环境因素的管理,由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各种管理要素组成的综合的系统,它是旅游区整个管理体系的主体。

区域旅游环境管理体系,是区域旅游综合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区域旅游环境保护方针、目标或政策,而需要的组织机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其目的是通过规范和加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旅游环境管理工作,持续改善区域旅游环境质量,促使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进而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概况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2.1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山东半岛城市群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城市群之一,是中国最接近日、韩两个亚洲发达国家的地区,辖济南、青岛、淄博、威海、烟台、潍坊、日照和东营8个城市,总面积7.3万km2,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区域地面海拔大部分在300米以下,三面环海,岸线曲折,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平原、滩涂和洼地,黄河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温度11℃~14℃,年降水量650~850mm;水系发源于中部山地,南北分流,独流入海,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地带性土壤为典型棕色森林土(俗称山东棕壤),天然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山东半岛城市群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实力较强。山东省2007年推出“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从过去东、中、西横向发展转到侧重北、中、南纵向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处于经济基础雄厚的“一体”,显示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2旅游业发展现状。

全文阅读

城市环境现状与管理论文

一、东莞市的环境概况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北接广州、南连深圳、毗邻港澳,地处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穗港水陆交通的必经之路。古代因地处广州之东,境内盛产莞草而得名。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5.95公里。东莞属珠江、东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土地、森林资源。东莞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3.3摄氏度,年均降水量2042.6毫米。地势自东往西倾斜,大部分为丘陵台地和冲积平原,依山傍海,海岸线115.98公里(含内航道);既宜于发展粮食生产,又有利于发展经济作物。东莞是我国传统的农业高产区,盛产水稻、及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橙、柑、桔等岭南佳果,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改革开放以前,东莞的水清田肥,热带海洋性的环境优美动人。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东莞的经济迅速发展以优美的环境为代价,致使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废水、废气、废渣,酸雨等等各种各样的污染在近年来越来越凸显。东莞成为了广东省污染最严重的几个城市之一,甚至这场环境危机已经影响到了东莞市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更是影响到了每一个东莞市民的日常生活乃至生存,原先的一些农牧业也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日益恶化的环境局势,引起了广大东莞市民和市政府的重视,从而不得不正视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

二、东莞市的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工业的快速发展,劳工的大量涌入不仅给东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加剧,水质污染严重,生活垃圾过多和处理不当等环境问题都严重的制约着东莞的后续发展。

(一)环境治理规划不足,工业缺乏合理布局

在东莞发展前期,没有充分考虑到工厂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破坏,大部分工厂建设在江、河、海旁边甚至是河流、江的上游,这些工厂的生活垃圾、污水、和工厂废料的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里面,严重的污染了水源。这些污染水源的企业大多是一些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的从事塑胶、五金、漂染、电镀的企业,其自身的力量解决三废排放问题是不可能的,而东莞市建设过程当中,对于三废的防治和污水、废渣、废气的处理方面工作做的太少,以至于众多河流湖泊被污水污染,大小河渠都伴随恶臭,街头河边垃圾成山,大气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浓度居高不下!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性

东莞的经济发展模式粗犷,在前期虽然是靠着数量上的优势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总体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2009年东莞三大产业比例分别为0.3:52.8:46.9,污染严重的第二产业在东莞市占据了最大的比重。而东莞的这类企业主要是电镀、飘然、皮革、造纸等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污染重,的企业。而且这三十年来,这些企业的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都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致使能好居高、污染加重,三废排出量越来越多!而切之前政府对于这类企业的整治和引导力度不够,任其发展,致使东莞市的污染底子厚重,治理的难度非常之大!

全文阅读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环境生态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郑东新区

[论文摘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以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为基本的出发点的城市发展,规划和设计理念。通过回顾和认识所在城市中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分析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全文阅读

新时期城市环境管理论文

1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的建议

1.1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城市环境现状做好城市环境管理的前提是要准确掌握城市环境现状,找出城市环境的污染源有哪些,解决环境污染的出路在哪里。这就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夯实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强城镇发展调查,进一步搞清楚城市发展规模,扩大环境执法的监管范围和监管重点,为制定监管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做好城市人口及分布状况的调查分析,尤其是生活区、集贸市场的位置等等,进一步明确城市环保的工作重点;三是加强城市经济增长情况的调查,掌握城市发展的模式,明确城市环保的主攻方向,落实基本职责;四是加强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的调查,掌握城市污染物排放的特点、污染源的主要集中地等等,为城市环保管理明确未来工作的切入点。

1.2制定预期目标,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制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我国环境保护“八项”制度之一,该机制落实以来,对我国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和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了综合决策依据。目前,需要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首先是要提高各级政府及其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地方和城市主管领导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是实现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把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看作是事关民生问题解决的一项重要考核机制,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切实担负起这一责任;其次是完善目标责任制的兑现机制。通过法律法规等强制性法规的出台,明确将环境保护责任制纳入到地方政府考核之中,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兑现机制,对于重大环境项目切实落实终身制。

1.3完善制度,出台环境管理法规政策针对新时期环境管理的现状,需要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管理,构建城市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制订相关的环保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财政政策,扶持环保型企业,并对污染企业进行适当限制或实行淘汰,以实现更清洁和更安全的生产与消费方式[1]。通过立法来确保各个部门落实环境管理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严密的法规体系的构建,保障整个环境管理走入科学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上来。

1.4鼓励多方参与,走共同管理之路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实践表明,政府包办的环境管理机制难以有效应对新时期的环境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要发挥社会各方力量,首先走市场化之路,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积极参与到环境管理事业中来;其次是加强环境管理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等播放环境宣传片,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自觉抵制各种陋习,积极参与到环境管理中来;最后是政府要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加强环境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执法素能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1.5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监督体系环境监测是掌握环境现状、提升环境质量的基础和核心,许多发达国家拥有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目前,我国省以上基本都建成了环境监测中心。未来,有条件的地区,应该逐步落实县级以上城市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机构,与省、市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建立起一道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此外,还要加强环境监督体系建设,加大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

2结语

环境保护是人类为了使已经存在的或者潜在的环境问题得以解决,尽量使人类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2]。城市环境管理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一座城市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要对城市环境管理给予足够重视,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探索一条管理科学化的道路,当前,政府要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新闻媒体唤起全民的环境意识;企业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做到生产污染零排放;广大普通公众要积极参与进来,共同为建设一个整洁、干净、美丽的城市环境而努力。

全文阅读

探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如何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论文

摘要:城市生活垃圾应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理和政府管理部门监督实施,并建立相应的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依法行政,提升城市垃圾管理水平,塑造清洁环保、健康安全、温馨和谐的城市。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环境管理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垃圾的设施建设、收集处理、运行监督和宏观管理由市环卫部门主管,垃圾收集处理的环境管理由环卫部门和所属垃圾收集处理单位实施,收集处理费用由政府包办。环保部门除对垃圾处理场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监督外,没有对垃圾收集处理进行环境管理。垃圾环境管理行政部门、企业和公众都要参与管理。垃圾处理不仅关系到城市的荣誉,而且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健康安全。在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中,如何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成为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环境管理的思路

首先强化职能。应强化现有垃圾处理场的基础上,强化垃圾处理场的职能,赋予应有的权力,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达到国家级卫生城市的要求,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其次分类管理。试点城市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是提高垃圾环境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垃圾环境管理实行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垃圾分类收集既提高废品回收率又便于危险废物单独处置。垃圾混合收集,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的难度。它具有一次性投入和运行成本低,以及对人员素质和技术数量程度的要求低的特点。垃圾分类收集有利于垃圾资源化、无害化,但垃圾分类收集增加了垃圾收集设施和垃圾运输车辆的数量,要求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垃圾收集,增大了环境管理的难度。

垃圾基本上分为有机垃圾、危险物质和可回收垃圾三类。上海将垃圾分三类:一是有机垃圾,即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二是干电池等危险废物;三是废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的垃圾。垃圾分类收集要坚持“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应鼓励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环境管理应从源头抓起,逐步过渡到垃圾收集企业负责社区、小区、居民住宅等源头的生产垃圾收集工作,避免多头管理,多头收费。垃圾收集和运输应密闭化,防止暴露、散落和滴漏。鼓励采用压缩式收集和运输方式。尽快淘汰敞开式收集和运输方式。结合资源回收和利用,加强对大件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应当以各地经济能力、社会条件、分类收集现状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合理安排垃圾分类收集环境行政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管理措施。

再次政策指导。环境行政管理是按国家的垃圾分类收集的环境管理政策,组织开展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法规、政策调研。要制定适宜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政策,加强对城市环境管理的引导。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研究开发适合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推进垃圾处理的产业化。第四全民参与。城市居民、单位必须按照所在地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排放生活垃圾,积极配合有关单位进行分类收集。只有社会形成了封闭的“分类收集——再利用——消费——再分类收集”的资源循环利用环,建立起完整的系统,分类收集才可能持久。

全文阅读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研究

摘 要:政府绩效评估是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提高政府效能,增强政府责任感。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是在政府绩效评估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其子系统,本质上是践行的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在对实践存在的问题问题分析之后,文章从参与者范围、参与深度、评估对象水平这几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的大致体系框架。同时还从实践的层面提出了制度、法律和技术方面的保障措施,促进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得以克服以往政府绩效评估实践中的问题,方便实施。

关键词:城市环境管理;政府绩效评估

一、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概念界定

1.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的主体。根据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城市环境管理的利益相关者既包括此项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也包括广大受众,即城市环境卫生服务的享受者。这些利益主体虽然对城市环境管理的关注焦点不同,但都与城市环境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根据政府绩效评估实践中多元主体参与程度不足的问题,在构建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时必须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整。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在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中,都必须坚持政府、公众、社会团体、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2.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的客体。政府环境管理绩效评估是对城市环境管理作出的评估,其客体就是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水环境治理、空气质量检测、垃圾清理工作、城市绿化建设、街面卫生管理等,在评估过程中表现为各种考核指标。

3.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的标准和目标。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最重要标准的是公众满意度,其目标就是通过广泛参与的绩效评估发现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改善管理工作,使广大公众满意度提升。同时,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也关注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力图实现城市环境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达到现代城市应有的水平。最根本的价值追求还是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努力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二、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1)较注重国家层面的宏观环境管理,对城市环境管理的微观层面关注不足。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四项制度中,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和“创模”三项制度均停留在国家环境管理的层面上,是从全国环境管理和环境整治的大局出发的,仅有全国卫生城市评选制度较好地关注了基于城市管理层面的环境管理。而地方城市所开展的考核评估工作基本上也是根据上级的指示和安排进行的,没有针对本市的特殊性采取更有针对性、更加具体的评估办法。(2)传统观念占据主导地位,绩效评估工作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对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工作的重视不够。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管理经验开展的,起步较晚,“当前中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二是“唯GDP论英雄”的片面观。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只关注GDP增长,而忽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全文阅读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一体化探索

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导致城市绿化建设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城市环境建设结构以及城市绿化建设体系,对促使城市生态绿化环境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为了确保城市生态和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对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林业进行有效管理。近几年来,一部分发达城市将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以及城市林业机构进行合并,实现统一管理,并且实行城市园林绿地以及城市林业监督管理,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以及城市林业趋向一体化管理。

1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和城市林业统一管理的重要性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化体系对于城市建设十分重要,制定适宜的城市绿化管理体系,对城市规模大小、城市类型以及城市性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长久稳定发展的城市生态绿化环境体系。按照城乡发展状况,如果实行城乡统一管理,就必须提高对城乡统一管理的绿地系统要求,严格监督管理城乡区域分布格局,统一管理生态绿化环境以及城乡公益绿化设施等。以前的绿地结构主要是由城区内部环境绿化、农村森林以及城市郊区几部分组成,并且以城市为中心组成一个同心圆结构,而城市的环境绿化和城市林业没有进行结合管理,只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区域[1]。随着科学经济的发展,如今对于城市绿化体系要求更高,不但要求管理好本身的绿化区域,各个绿化结构还应该相辅相成,构成新的绿化体系。而城市结合部,城市组团以及城市近远郊都应该合理地使用绿地系统,相互融合,进而构造出适合城市发展的绿化体系。城市园林和城市林业两者各有其特点,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林业一体化体系,进而实行统一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效益。

2城市园林绿化环境和城市林业的主要特征

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林业都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环境绿化指数,提高城市绿化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的景观,供给市民良好的休闲场地,为城市建设提供防护以及避灾场所。然而,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林业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

2.1建设尺度和研究不同

城市园林建设主要是以平方米作为尺度,以庭院,苑囿等类型为主,建设空间较为密闭。而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主要是以亩作为尺度,建设空间较为开放,且具有城市环境绿化服务性。城市森林的林地建设主要以公顷为尺度,建设面积较大,具有城市防护性。

2.2绿地组成类型不同

全文阅读

宜居城市建设中政府作用分析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呈现出大规模、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污染加剧、交通堵塞,住房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何建设一个宜居的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焦点。本文重点讨论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政府作用机制。

[关键字]宜居城市 政府 作用

一、 宜居城市相关概念解析

(1)概念解析

宜居城市的概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渐渐产生的,是城市发展到工业化阶段的产物。宜居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宜居城市强调适宜居住,是指居住环境良好的城市。广义的宜居城市则是指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充分,社会安定,文化氛围浓厚,交通便利,适于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

(2)理论研究进展

宜居城市相关理论萌芽于西方国家,它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而关于城市宜居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四个居住环境的基本理念。19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宜居城市研究组织的成立,宜居城市研究成为热点。到90年代,生态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人类的居住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时人们开始反思城市宜居性这一话题提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00以来,宜居城市研究开始关注公平和生活质量,以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生活和生态环境,温哥华,伦敦等城市开始将宜居性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宜居城市理论,但是宜居思想历史久远。古代城市强调城市与自然的结合,是受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城市的宜居意识都源于实践,并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到了近代,特别是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人居环境科学的兴起为宜居城市提供了理论指导,我国最早进行人居环境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学者是吴良镛先生。吴先生认为要借助科学的方法论,通过多学科的交叉从整体上予以探索和解决宜居城市建设中面临的各自问题。2004年,北京市首先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的口号,这是宜居城市首次在规划的层面上被提出。此后,宜居城市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使宜居城市成为理论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上海,青岛,杭州等也纷纷制定建设宜居城市的规划。

全文阅读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的环境管理

摘 要:本文从城市规划中环境管理规划的现实意义出发,首先论述了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与层次;继而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的环境管理途径;然后阐明了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依据的原则及主要内容;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管理;发展规划;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规划设计目标与层次

1.1 规划设计目标

从环境管理学出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建立区域与城市的生态系统观念,对景观资源、环境要素和生态过程进行分析,通过跨学科多专业的研究,谋求城市地区人工与自然景观的良好融合,环境要素的合理循环、流动,资源的最优利用,建立自然环境生态化规划体系,从而达到以下目标:

(1)探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环境适宜途径,从而使环境管理、景观塑造与城市建设等方面能在一个协调机制中进行,做到环境、社会、经济的效益统一,创造可持续的人类环境。(2)重构生态链结,优化景观格局,使人居环境建设及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格局、过程相一致,塑造良好城市景观和环境质量,满足生活生产等各种要求。

1.2 规划设计层次

全文阅读